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什麼精神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什麼精神

發布時間: 2021-08-08 23:42:24

『壹』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何與眾不同

武俠小說雖然擁有大批忠實的讀者,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消遣品而已,他們認為武俠小說庸俗、荒誕,難登大雅之堂。仔細想想,如果武俠小說真是如此,那它為什麼還有這么強的生命力能夠經久不衰、廣泛流傳?為什麼金庸、古龍等作家的作品再版了一次又一次而始終擁有廣大的讀者呢?

算起來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傳》、《紅線》、《聶隱娘》等精彩的文學作品了,其後還有《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嚴格地說,連《水滸傳》也未嘗不是武俠小說作品。若武俠小說當真不過是一種消遣品,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經過千百年流傳至今,而不被歷史淘汰掉呢?可見,武俠小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豐富的知識性,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這里我想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為例,談談武俠小說作品中的價值與魅力。

首先,金庸武俠小說具有廣博而豐富的知識性。

有人指責武俠小說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說八道,為了迎合一些游手好閑人的低級品味,不顧—切地扭曲事實,十分無聊。其實這些觀點未免太過主觀了。和大多數文學作品一樣,金庸的武俠小說並非憑空杜撰出一個個故事,金庸先生對待創作是十分嚴肅的。從他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到最後一部《鹿鼎記》,金庸對每一部小說的創作都下了極大的功夫。對所用的史料,都有詳盡的考證。

例如,《射鵰英雄傳》在動筆前,作者便參閱了12卷《蒙古秘史》、《南詔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傳》、《皇元聖武親征校錄注》等大量史書傳記;寫《飛狐外傳》查閱了《明史》、《明紀》、《明季北略》、《澧州志》、《吳三桂演義》;《鹿鼎記》的史實則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實》、《玉林國師年譜》。顯而易見,讀者在欣賞通俗的武俠文藝過程中,必定也可以學到不少的歷史知識。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於歷史研究,文學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裡十分自然地穿插著大量詩詞名句,到處顯示著他淵博的知識。

《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幕:「那書生經過黃蓉身邊,見她暈生雙頰,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萇楚,猗灘其枝!』黃蓉聽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那書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別。」原來,這都是引用詩經上的話。「隰有萇楚,猗灘其枝!」下面有「樂子之無知,樂子之無家,樂子之無室」三句,是少女愛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雞棲於塒,日之夕矣」下面則是「羊牛下來,羊牛不括。」卻是罵那書生為畜牲了。試想,作者若不是將詩經爛熟於胸,又怎能寫出這樣一個妙趣橫生的情節呢?

此外,小說中對於易經八卦、奇門算術、醫葯、音樂、書畫等雜學也多有涉獵。看過《笑傲江湖》的人,大約都對祖千秋與令狐沖論酒的情節記憶猶新。

祖千秋侃侃而談道:「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見喝梨花酒當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則當用玉杯了。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壇酒道:「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飲之,那就醇美無比了。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我不欺。」……金庸先生將廣博的知識蘊蓄在小說里,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恐怕和胡說八道拉不上什麼干係吧!

其次,金庸武俠小說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後序中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象大多數小說一樣。影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由此可見,人物形象的創作在金庸小說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或用濃郁的色彩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簡單的筆道素描。於是乎,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清晰可見了。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幕:蒙古大軍圍攻襄陽城,郭靖領兵拒守,而其愛妻又有孕在身。這時,極厲害的金輪法王前來行刺。書中寫道:「郭靖臉色微變,順手一拉黃蓉,想將她藏在自己身後。黃蓉低聲道:'靖哥哥,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是你的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郭靖放開了黃蓉的手:'對,國事為重。』」寥寥數筆,寫的也少;不過是夫妻間簡單的—兩句對話,但郭靖、黃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風度盡可—覽無余。

而《鹿鼎記》中對主人公韋小寶的刻畫又不相同。例如,當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門懸賞緝拿的江洋大盜時,有些心動。但看見茅十八帶著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時,便又怒道:「你心裡想什麼?你猜我會去通風報信,領這賞銀?」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銀子,誰又不愛?」韋小寶怒罵:「操你奶奶!出賣朋友,還講什麼江湖義氣?……就算有一萬兩,十萬兩的賞格,老子也絕不會去通風報信。」但他心裡卻在想:「倘若真有一萬兩,十萬兩銀子的賞格,出賣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韋小寶這個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當然,作者寫一個人物,用意並不一定是肯定這樣的典型:

莎士比亞寫《王子復仇記》並不是喜愛哈姆萊特的優柔寡斷。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也非鼓吹精神勝利法。作者不過是在描寫一個人物,並不是鼓勵讀者模仿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創作是無可非議的。

小說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原形,來自於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武俠小說不過是這樣給人在「武林」中設計一個位置,更直接地贊揚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惡丑而已,這是和所有的小說一樣的。

第三,金庸武俠作品中體現矛盾沖突的典型環境。

一個人的善與惡,高尚與低劣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金庸小說的引人之處正是將人物放入一個特殊的環境中,以之來考驗人性。

《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和歐陽峰在焚燒的船中作殊死戰時,歐陽峰被折斷的燃燒的船桅所壓。洪七公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俠大宗師如此下場,加以救援。但歐陽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機,竟痛下殺手。同是武林中兩位頂尖高手,在這一幕中便善惡分明了。

又如《天龍八部》中的一個主角蕭峰。當時正值契丹與宋朝交兵之際,一方面他身為丐幫幫主,常率幫眾抗擊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卻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無辜地殺害,重大的矛盾就此開始了。最後,當遼主為敵所擒時,蕭峰以民族利益為重出手相救。但為使普天生靈免受荼毒,卻又不能不迫遼主立約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國叛君之舉,為了表明自己並無賣國求榮之意,蕭峰在一切完成之後,不得不選擇自刎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一生追求的信義,蕭峰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使讀者掩卷而思,仍覺得意猶未盡。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個個環環相扣的矛盾中表現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個個矛盾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俠作品中蘊藏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
武俠小說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還包含了不少作者對生命的理解。認真讀來,會發現讀小說的過程中信手拈來即有妙諦。

記得《天龍八部》中有一個珍瓏(圍棋術語),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長生,又有共活,或反撲,或收氣,復雜無比,無人可破。小說中的人物段譽,棋道十分高明,卻因不肯拋卻一兵一卒而敗;而慕容復因為太過忍心,拋卻兵卒而敗。最後竟是——個小和尚虛竹自殺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瓏。這實在是人生之中以退為進的精闢表達。慕容復不懂以退為進的道理,一味沖殺,進不了時只好絕望得想死;而虛竹殺了自己—大片棋後,情勢頓見開朗,大有迴旋餘地,不再縛手縛腳了,這—看似敗退的棋招,竟給白棋帶來了生機。現實中,對於只顧奮力向前的人來說,有時不妨也退後一步。在許多情況下,在前無進路之時,退一步可能竟會海闊天空。以退為進的效果經常會比一味沖殺好得多。

通過對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難知道,一些好的武俠小說不論是在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上都絲毫不遜於其他文學作品。

當代的許多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都在繼承傳統通俗文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汲取西方現代小說的一些技法,使武俠小說界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而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不知不覺地提高文化修養和生活情趣,並汲取了豐富的知識!

最後,讓我們改變從前那些對於武俠小說的認識,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俠小說中的藝術價值與魅力吧!

『貳』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魅力

金庸的武俠小說只要男一號一出場,所有的女人都是腦殘,圍繞著自己轉,其他男人包括皇帝在內都要靠邊站,
如果自己穿越進小說中,地球都圍繞自己轉,太幸福了太美好了,

『叄』 金庸的武俠作品傳達的是一種什麼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學習

我曾經讀過一句非常神奇的話,金庸的書中沒有真正的大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麼是真正的大俠精神?是懲惡揚善,應該更貼近水滸英雄。但這一部分在金庸小說中較少出現。歸根結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社會精英,其小說的核心應該是儒家思想。後來,一些佛教可能會混雜在一起。「俠為國,民為本」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儒家思想,而「憐我為世,憂我為世」則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佛教思想。

看完後,我總在想像自己在他們的環境里學習武術後做出的一個選擇。最後,我發現他們比我學識淵博,比我心胸開闊,正直而憤憤不平。讀完後,我總是掩面嘆息。當我回首當時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們寧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說帶給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會我在內心堅持正確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動,不被愛情所束縛。做自己世界的大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俠。

『肆』 金庸有哪些精神

金庸武俠小說的現代意識(前期思想) 出於對戰神阿瑞斯和愛神阿芙羅狄蒂的迷戀,我對金庸的作品久讀不厭。但形而上的思考卻使我不得不暫時對他們告別,沉浸在思想的一抹陰影之中。對於金庸的評論已越來越多,作為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享樂主義讀者,我憂慮的並不是能否給「金學」的孔雀尾巴上添一根華麗羽毛,而是擔心我的觀點不同於讀者的想像,給人以一種不切實際、影響文本閱讀快感的荒謬。因為大多數的金庸小說讀者和評論者都認為金庸作品的思想來自於傳統文化,僅在寫作技巧上表現了一定的現代意識,且這些現代意識也基本消彌在文本中不斷出現的「蝶戀花」詞調和「山坡羊」曲律中;我卻認為正是現代意識給了金庸的想像力以最大的啟發,並使其作品的深層意蘊表現出一種鮮明的反傳統傾向。這個貌似虛假的看法可能在本質上是真實的。



公元五世紀初,陶淵明從他自己的經歷中提煉出的桃花源情結,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富誘惑力的烏托邦理想。如果說鮑照和庾信在他們著名的作品中把世間的不幸詩意化了,那麼陶淵明則詩意化了世間的幸福。在中國文學的漫長歷史中,桃花源情結成了一代代文人渴望獨善其身的那種普遍而又古老的幻想。也許正是這種幻想在金庸作品中的屢次出現,才使人覺得他始終和傳統保持一致。然而,這種幻想的實質在金庸那裡卻是似是而非的。

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會認為《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和《神鵰俠侶》中的古墓是桃花源情結在金庸作品中的典型。的確,桃花島和古墓在地理位置上正如同桃花源一樣與世隔絕,人間的痛苦和變幻在桃花島迷宮般的道路和古墓穴口的千鈞巨石外悄然流逝著,但此間的居者卻並不是為了逃避客觀世界的痛苦,而是為了逃避主觀的憂郁消沉的深淵。黃葯師在傷心之際引賈誼的文章說:「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這正說明了處在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人,都不過是帶著肉體和心靈的寂寞絕望與萬物一同日日夜夜地忍受煎熬。桃花島和古墓對於黃葯師和林朝英等人來說不過是覆蓋在深淵口上的一層稀薄物質,只能勉強支撐體重罷了。這種屬於現代人意識的絕望感盡管被金庸落實在愛情主題上,但桃花源情結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內核卻因此打破了。

如果說桃花源的居住者是被環境賦予了其存在的意義,桃花島和古墓則幾乎對於所有的居住者來說都是只有被動性。而以黃葯師和楊過這兩個反傳統的個人主義者作為桃花島和古墓精神上的主人,正是在深層意義上對指向過去的烏托邦的桃花源情結的解構。金庸在黃葯師和楊過這兩個號稱東邪西狂的人身上突出地表現了他嘲弄傳統觀念的愛好。「每非湯武而薄周孔」的黃葯師對傳統觀念所持的態度一直是永不減退的憤怒攻擊。他為陸冠英和程遙迦完婚的一幕是《射鵰英雄傳》所能給予讀者的最好的禮物之一,不能欣賞這一幕也即意味著肯定禁慾主義;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情本央就超越了一切的傳統價值觀念,其意義正在於表現個人主義精神對傳統秩序的反叛,他們最終的成功既是愛情的勝利,也是現代意義上的昂揚精神的勝利和意志的勝利。

『伍』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陸』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想傳達怎樣的俠義精神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僅關注於“武”與“俠”,同樣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對於社會的探討,讓整個武俠世界的意蘊更為豐富,《連城訣》對人性的刻畫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現出對於政治的關注;而最後的《鹿鼎記》又將社會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俠義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體為:責任精神、寬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一、責任精神

俠客在文化的演變之中逐漸被賦予了關懷天下的責任精神,脫離了單純為了兒女情仇的“小俠”,而貫徹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三、自由精神

最後的一種俠客精神與其本身極為契合,這種對於自由的嚮往正是俠客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俠客的終極追求。它是一種與封建禮教的對抗,是一種對思想禁錮的反叛,是一種個性人格的高揚,楊過、令狐沖......都蘊含著這樣一種理念。

『柒』 評價金庸武俠精神

獨孤求敗某種程度代表著金庸武俠精神!

NO1:獨孤求敗

NO2:無名僧,黃裳

NO3:東方不敗

獨孤求敗曾在石壁上寫到: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有人或許會以「漸進於」三字為據,認為獨孤求敗一生都未能「無劍」;然而不要忘記這里是「劍冢」,已經無劍了就犯不著在木劍旁加上「五十歲後無劍」,若真如此,反是「做秀」了。以求敗之姿,若不能到此境,問古往今來還有誰能?

唯有收放自如、隨心所欲,方為「無劍」;物我兩忘,於人於事再不執著,才是「無劍」。而段譽和楊過正是沒有做到這點,他們的「無劍」才會缺陷明顯,時靈時不靈。我相信,這是金庸在設計「無劍勝有劍」的時候,真正想要傳達的。

四十歲後,漸近知天達命的年紀,也正是漸近「無劍」的時刻。此時,獨孤求敗依然無敵於天下,可說已經感受到了獨居頂峰的那份寂寞。當人已經完成了一生的夙願、達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之後,其實,人生也已經基本到了盡頭。這個時候、這把年紀,人還有什麼追求的呢?還有什麼慾念呢?沒了,也不應該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時,還存欲求,必為貪欲妄求。這是金庸的人生哲學,亦是獨孤求敗的劍道。

獨孤求敗埋劍葬劍,便是知道了自己劍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無劍」便是如此。「無劍勝有劍」,在武學上,是至高無上的修為,在人生態度上,同樣被金庸推崇為極致。

無招無劍合二為一,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兩忘,任意遨遊。無招無劍,亦可說是人生和武學的最高的境界。

來時是空,去亦空。這種虛無的境界,風清揚沒有完全做到,令狐沖更加沒有做到。

東方不敗身法再快,始終還是有招式、有路數。葵花寶典的如鬼如魅,畢竟比起獨孤求敗「無招勝有招」的虛無縹緲,在境界上,還是要差一籌。

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所謂的「無劍勝有劍之境」,不是「無形劍氣」,而是「御氣成劍」。什麼是御氣成劍呢?「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指的是天地萬物皆可為其所用,成為獨孤求敗的劍。在這個境界後,自此精修,連氣體都成了獨孤求敗手中之刃。也就是說,連充斥在你四周的空氣,都可以像劍一樣殺了你,而「無形劍氣」顯然是像段譽版運內力為劍,脫離了「無劍」的境界。
劍術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面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神話大片中的仙術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而且獨孤求敗的「無劍」與段譽的「六脈神劍」又有所不同。其一,獨孤求敗的「無劍」是「御氣成劍」,無形無質、無處不在、避無可避,段譽的「六脈神劍」卻是運內力為劍體,一有質,二可躲;其二,「六脈神劍」尚有劍招,而獨孤求敗的「無劍」則顯然是無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別。

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老僧是金作中內力修為最為高深的人,那麼若論武學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沖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雲雲,絕非瞎吹牛皮之語。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分別在笑傲和神鵰中出現。令狐沖和楊過通過他的一技最終成為超一流高手的。但他的出身年代和身平事跡卻未見交代,僅在他的遺言中約略提及,關於他的身世之謎一直眾說紛紜。

絕頂高手相爭有攻有防,令狐沖喃喃的道:「獨孤求敗,獨孤求敗。」想像當年這位前輩仗劍江湖,無敵於天下,連找一個對手來逼得他回守一招都不可得,委實令人可驚可佩。

在金庸筆下,求敗本就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世間人的人物,其驚才絕艷已達到了許多「絕世高手」一生都難以想像的地步。既然他能在約三十年內完全憑著自己的領悟達到「無劍」那神一般的境界,那麼在二十歲前總覽世間招式,想出破解之法應該不是沒有可能的。

求敗無劍的境界不是簡單的無形劍氣。縱觀求敗前四個時期,明顯不是向著無形劍氣發展的作為金庸筆下最天才的武學天才,成功地脫離了這最後一個局限,從而達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這時臨敵(當然,這時估計他早已不需要臨敵了)完全自由,無拘無束,恣意揮灑,可謂神魔之境界,真不愧是令我們晚輩深思遐想的「劍魔」!

綜觀求敗一生,其武學進程一直都在脫棄「所待」。「逍遙游」雲:「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無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講的就是為人的最高境界要脫離「所待」,就是所倚靠、憑藉的事物。求敗在這一點上可謂做到了極致,因此才成為了武學境界最出神入化的金庸人物。

在他心中已遠不止是一種兵刃,而是包含了天下地上萬物生演的規律,古往今來大哲感悟的至理,其涵義甚至已超出了「武」的范圍。

獨孤求敗的武功,如神話般高深莫測;獨孤求敗的一生,如神話般璀璨奪目;獨孤求敗的人生境界,更是漸進神境、漸入神道。從他的名號上推斷,曾經成魔的獨孤求敗,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驁不馴且不為世人所理解和容納的武林怪傑。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兩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驕傲,不曾失去。故而,臨終遺言,仍然自稱「劍魔」。算是無悔於自己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劍道。後人追思,心馳神往。獨孤求敗,最終埋劍、棄招,返璞歸真,一切歸零。正應了人生循環往替的道理。

生來空空如也,最後還是空空如也,塵歸塵、土歸土。這是金庸要借著獨孤求敗傳達的話語。

再回首劍魔,不得不敬為天人,對其人生和武學上的修為造詣佩服得五體投地。無劍、無招俱為神跡,達此境界者,環顧宇內、唯獨孤求敗耳。

『捌』 金庸有很多名著,其中有哪些精神對你影響很深呢

金庸先生的很多名著,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武俠世界,給我們一塊心靈的放逐地。我覺得小說不僅僅是讀過就算的物品,最起碼金庸先生小說是值得我們不斷回味和感悟的,在獲得心靈愉悅的同時也能夠汲取到一些更有深度的內容。金庸先生的小說當中其實夾雜著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精神,而這些精神其實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我。

還有就是對朋友的肝膽相照,仁義。金庸小說下的很多江湖人物都很真,為朋友兩肋插刀。只要朋友有需要,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做到。這種精神其實在現在的社會當中很少見到了,有時候看到更多的反而是朋友反目成仇。所以其實他。也告訴我要做一個對朋友真,信,義的人。

當然金庸小說里夾雜著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不僅僅只是提到的這兩點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去尋找。

『玖』 金庸小說的現代武俠精神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熱點內容
有沒有好看的兄妹情小說 發布:2025-07-20 15:16:54 瀏覽:512
重生葯王小說免費讀 發布:2025-07-20 14:45:02 瀏覽:625
小清新無虐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20 14:42:33 瀏覽:533
暖傷言情治癒小說 發布:2025-07-20 14:41:40 瀏覽:471
女主穿越重生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網 發布:2025-07-20 14:27:18 瀏覽:959
10年前最火的仙俠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0 14:12:55 瀏覽:810
奉子成婚台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0 14:11:58 瀏覽:531
都市太子類型的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20 14:06:12 瀏覽:649
聽書煙雨江南 發布:2025-07-20 14:00:59 瀏覽:615
肉香又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7-20 13:33:23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