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日語

武俠小說日語

發布時間: 2021-08-09 01:52:41

『壹』 金庸寫了那些小說

作品總覽
金庸的作品可用兩句詩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年代 作品名稱 備注
1939年 《給投考初中者》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1956年 《三劍樓隨筆》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神鵰俠侶》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被拍攝成電視劇,備受觀眾喜愛
1963年 《連城訣》

1963年 《天龍八部》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1993年 《月雲》

2006年 《金庸散文集》 此書匯集金庸60多年間的散文,並於2006年出版,並非指2006年創作
備註:上述表格粗體部分為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有金迷將這十四部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
1、《金庸全集》(武俠):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網上有電子版本。1970年起,金庸助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於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第1-2冊 《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 創作年代:1955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第3-4冊 《碧血劍》(附錄:袁崇煥評傳) 創作年代:1956年 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5-8冊 《射鵰英雄傳》(附錄: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並稱「射鵰三部曲」,有前後聯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異(分別是儒俠、道俠、佛俠),是「俠之大者」的詮釋作。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 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9-12冊 《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3冊 《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 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中前期 約公元1644年—1796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4-15冊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發連載雜志:武俠與歷史 第16-19冊 《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年—13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0冊 《連城訣》——強烈批判社會私慾、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清朝,由書末「反清復明」推知 首發連載雜志:東南亞周刊 第21-25冊 《天龍八部》——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後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6-27冊 《俠客行》——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明朝中葉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越女劍》(附錄:三十三劍客圖)——《越女劍》寫於《鹿鼎記》連載中途短篇小說,因此金庸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而非《越女劍》。出版時附在《俠客行》之後。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是金庸歷史感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8-31冊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32-36冊 《鹿鼎記》(附錄:康熙朝的機密奏摺)——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一些細節推斷的。 2、外文翻譯版本(武俠): 詳見[3]
【英文版】: 較早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的《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The Book and the Sword》(《書劍恩仇錄》,全一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恩沙(Graham Earn Shaw);監修:閔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記》,3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閔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鵰英雄傳》)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飛狐》,全一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譯:莫錦屏(Olivia Mok) 【法語版】: 《射鵰英雄傳》 【日語版】: 金庸小說日文版則是由日本最具規模的德間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金庸先生到日本簽合約。德間出版社的老闆德間康快先生擁有包括電影、出版、報紙等綜合大企業。他們當時決定斥巨資出版《金庸全集》,組織了日本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日文文庫版是於1996年出版的,其後陸續出版了金庸小說的日文版全集,並且已多次再版了。 目錄: 《書劍恩仇錄》(全4卷、本名:書劍恩仇錄、譯:岡崎由美) 《碧血剣》(全3卷、本名:碧血劍、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早依) 《秘曲笑傲江湖》(全7卷、本名:笑傲江湖、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瑞紀) 《雪山飛狐》(全1卷、本名:雪山飛狐、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 《射鵰英雄伝》(全5卷、本名:射鵰英雄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金海南) 《連城訣》(全2卷、本名:連城訣、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神鵰劍俠》(全5卷、本名:神鵰俠侶、訳:岡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龍記》(全5卷、本名:倚天屠龍記、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劍》(全1卷、本名: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伊藤未央) 《飛狐外伝》(全3卷、本名:飛狐外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天龍八部》(全8卷、本名:天龍八部、監修:岡崎由美、譯:土屋文子) 《鹿鼎記》(全8卷、本名:鹿鼎記、譯:岡崎由美・小島瑞紀) 【其它外語版】: 東南亞讀者,則遠在20世紀70年代已為金庸作品所吸引,這個地區已先後出版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文字,1995年出版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漢語簡體字本,其餘文種均是盜譯,流傳廣泛。韓文版的金庸武俠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大行其道,共有12家韓國出版社盜譯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直到去年,金庸才正式授權韓國出版社出版他的外文版作品。 以色列的漢學家夏維明,在1998年台北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自從以色列文版的金庸作品出版後,以色列的大學生都是很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的。 3、其他作品(非武俠):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雲》: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社論》:約兩萬篇,包括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貳』 十八般武義分別是什麼

十八般兵器

一弓:馬箭、袖箭、步箭、
二弩:弩箭、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槍:長槍、叉槍、火槍、蛇槍、看槍、標槍、線槍、神槍、戟槍、勾鐮槍、拒馬槍、飛槍。
四刀:大砍刀(長刀)、斬馬刀、腰刀、桿刀、朴刀、鉤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飛刀。
五劍。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鉞。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鐧。
十三槁(撾):骨朵、錘、錐、椎、鏈子錘(流星錘)、蒜頭錘、骨朵錘、卧錘、重錘。
十四棍:雙頭棍、操鉤棍、狼牙棍、悶棍、腳棍、齊眉棍。
十五叉。
十六鈀:鐺鈀、鈀、扒、省鈀、鏟、月牙鏟、馬叉。
十七綿繩套索。
十八白打。

***********************************************************

十八般兵器——弓

弓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發矢,可以及遠,考此法之由來最古,黃帝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此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當時之弓矢,都以竹木為之,雖能及遠,終未能完善,迨後推闡其理,互相發明,加以精密之改造,於是乎弓矢逐成為戰爭之利器,非但發古人射抉之技,抑亦開後世火器之端,雖曰此皆由後人推闡而來,其創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沒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為揮;考工記雲:古傳黃帝臣揮作弓,荀子則稱倕作弓,而山海經則謂少皞生般,是始為弓。按年代考之,當以揮為創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當時弓箭之用,誠十百倍於其他兵器,非但力勁及遠,擅是術者,精研而熟嫻之,穿楊貫虱,百步射人,萬無一失,較之現代之火器,無多讓焉,故十八般武藝,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終,其重視之也宜矣。

漢劉熙《釋名·釋兵》:「弓,穹也,張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簫,言簫梢也;又謂之弭,以骨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撫,撫也,人所撫持也。簫撫之閑曰淵,淵,宛也,言宛曲也。」

1963年,山西峙峪遺址發現二萬八千年前舊石器時代的燧石鏃頭。用很薄的長形石片製成,尖銳周正,已具備鏃頭的形式。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於是范蠡復進善射者陳音。音,楚人也,……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彈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質,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之謂也。於是神農、黃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黃帝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荊山,生不見父母,為兒之時,慣用弓矢,所射無脫。以其道傳於羿,羿傳逢蒙,逢蒙傳於楚琴氏。琴氏以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當是之時,諸侯相伐,兵刃交錯,弓矢之威不能制。琴氏乃橫弓著臂,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琴氏傳之楚三侯,所謂句 、鄂、章,人號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傳至靈王,自稱之楚累世,蓋以桃弓棘矢而備鄰國也。自靈王之,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於楚,五世於臣矣。臣雖不明其道,惟王試之。……夫射之道,身若戴板,頭若淚卵,左蹉右足橫。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兒。舉弩望敵,翕心咽煙。與氣俱發,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離。右手發機,左手不知。一身異教,豈況雄雌。忑正射持弩之道也。』」

《易·系辭下》:「古者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世本》:「探作弓,夷、牟作矢。」

《左傳》曰:「楚靈王次於乾溪,右尹子革夕,王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僻在荊山,唯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初學記·武部·弓》:《韓詩外傳》雲:「齊景公使人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烏號之柘,燕牛之角,荊麋之弭,河魚之膠。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

《周禮·夏官司馬》:「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質者;夾弓、庾弓,以授射侯鳥獸者;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凡弩,夾、庾利攻守,唐、大利車戰野戰;凡矢,枉矢、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堠矢,用諸近射田獵。」

周時有王弓、弧弓、夾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種。它們的形制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於守城和車戰,夾弓、瘦弓用於田野狩獵和弋射飛鳥,唐弓、大弓用於習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長和體力,區分為上弓(六尺六寸)、中弓(六尺三)、下弓(六尺)。

漢代有虎賁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強弓。弓身多半鑲有銅飾或玉飾。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

《孟子》:「逢蒙學射於羿。」《荀子》:「羿、逢門者,善服射。」《史記·龜策列傳》:「羿名善射,不如雄渠、逢門。」

《史記·李將軍列傳》:武帝朝之飛將軍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漢書·藝文志·兵書略》:《逢門射法》二篇、《陰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將軍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強弩將軍王圍射法》五卷、《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護軍射師王賀射書》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共計八種

《魏書·李安世傳》:廣平人李波,宗族強盛,其妹雍容尤善騎射,百姓為之語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

*************************************************************

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屬,相傳為黃帝所造,亦名窩弓、其發矢不仗人力,而用機括,力強而及遠,較弓為烈,獵人恆設置叢莽閶,使虎豹等誤踐其機而中矢,於此可見其力之強也。惟弩之形式,與弓略異,弓背之中,橫置一臂,發矢之機,即置於是,發時先架弦於機,此處名弩牙,然後捩其弩鼻,牙與此處本一木,不過方向相異,此上則彼下,此下則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機括然,故一捩弩鼻,牙與此處本一本,牙即脫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異,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須用足踏,蓋非手之力足以勝任也。其名則有神臂弩,花裝弩,穿鐙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異名。至弩之構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於唐宋之間,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稱也。弩之功用較弓箭為巨,及火器興,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習此者少,並其名稱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獸時出為民害,山居者猶多設窩弓以自衛。獵戶以獵獸為生,火燒之外,亦借窩弓以設伏,一旦火燒失效,亦有以弩殺獸者。故弩箭雖不見用於戰爭,而山陝口外之人,尤多習此者,自衛謀生,兩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雖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則無復能之者矣。

漢劉熙《釋名·釋兵》:「弩,怒也,有執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者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下曰縣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戶之樞機開闔有節也。」

弩的射程比弓遠。

戰國時期有四弩:夾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夾弩、瘦弩較輕便,發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壘;唐弩、大弩是強弩,射程雖遠,但發射速度較慢,多用於車戰和野戰。

《戰國策·韓策一》:「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外。」許慎注《淮南子· 真篇》:南方溪子蠻夷柘弩,皆善材。韓有溪子弩。」少府,官府名,少府所造之弩。時力,作之得時,力倍於常,故名時力。距來,當為「距黍,《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漢書·藝文志·兵書略》:《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

漢代的弩,有用雙臂拉開的「擘張弩」,和用腳踏的「蹶張弩」兩種。

諸葛亮在蜀時,曾製造一種連弩,稱為元戎,弩箭用鐵制,長八寸,將十枝箭放在一個弩槽里,扣一次板機,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隨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繼續射出。(武術論集P164)

晉代的弩較漢代大,有「萬鈞神弩」之號。如晉安帝義熙六年十二月(西元410)劉裕用萬鈞神弩,連破盧循。

宋神宗熙寧元年(西元一0六八),李宏發明踏張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說:「身長三尺二寸,弦長二尺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遠,重量輕的優點,所以一直流傳到明代。

北宋時,床弩盛行,《武經典要》載有雙弓的雙弓床弩、大合蟬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漸衰落,清朝軍隊已經不用為戰鬥武器了。

********************************************************************

十八般兵器——槍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斗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己。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里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總之槍法之起於武吃氏也,可以無疑。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宋史·李全傳》:李全「以弓馬矯捷,能運鐵槍,時號『李鐵槍』。」全妻楊氏,「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戚繼光《紀效新書》說:「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則心能忘手,手能忘槍;圓精用不滯,又莫貴於靜也,靜而心不妄動,而處之裕如,變幻莫測,神化無窮。」金庸的《神鵰俠侶》中,楊康用的就是楊家槍法。

明代是武術發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槍術在這個階段,理論和技術都有明顯的提高,各家槍法,相競爭艷。何良臣《陣紀》說:「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短槍,各有其妙,長短能兼用,虛實盡其銳,進不可擋,速不能及,而天下稱無敵者,惟楊氏梨花槍法也。」當時推崇楊家槍法,是因為楊家槍「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明崇禎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畢懋康《軍器圖說》,載有一幅噴火燒灼的梨花槍,並說明道:「梨花槍以梨花一筒,系縛於長槍之首,發射數丈,敵著葯昏眩倒地,火盡則用槍刺敵。」這種槍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現之前,顯然是一種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長槍趨於簡單,偏重扁鏃形刃,圓底筒,直到今天武術運動就是使用這種類型。目前流行的槍有大槍、花槍、雙頭槍、短槍、雙槍、鉤、槍等。槍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本亦為車戰時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己,初無制敵之種種神化也,與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後代,戰爭變法,易車而馬而步,用大刀之將士,知成法之不足制勝,乃各本其戰之經驗,而想出種種利用大刀之法,俾為殺敵制果之助,於是乎有種種變化矣。大刀之最著者,為關王刀,蓋即關羽之刀法也;三國志載關王刀,重八十二斤,長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較今為短,合之今度制,長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蓋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變化之也。考大刀之種類,亦正不止關王刀一種,如撥風刀、大斫刀、九環刀、兩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樣不同,而名亦因之而異。至其用法,則殊途同歸,初無若何之大區別也;故關王刀。可謂之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脫胎而出者,雖各有變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編為講義,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漢劉熙《釋名·釋兵》:「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其末曰鋒,言若蜂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環,形似環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殺,裹刀體也。室口之飾曰棒,棒,捧束口也。下末之飾曰埤,埤,卑也,在下之言也。短刀曰拍髀,帶時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見也。」埤 玉+卑

郭子橫《洞冥記》:「黃帝采首山之金,始鑄為刀。」(《初學記·武部·刀》)

《初學記·武部·刀》:歷代有吳刀、赤刀、容刀、鸞刀、鄭刀、孟勞、西戎利刀、昆吾割玉刀、鳴鴻刀、百辟寶刀、百鏈、青犢、漏影三刀。

曹丕《典論》:「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刀,一曰靈寶,二曰含章,三曰素質,又作露陌刀,一名龍鱗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收入《漢魏叢書》中)p747。

《初學記·武部·劍》:《春秋繁露》:「禮之所興也,劍之在左,青龍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漢劉熙《釋名·釋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無刃,備儀容而已。」

刀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劃、刮,或割獸皮之用。殷商的銅刀就脫胎於原始的石刀,並出現了大型的戰刀。周代所用的環首長刀,不僅漢代亦用,而且傳至日本、朝鮮。漢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復佩劍,可見刀之作用在漢代尤為突出。

《三才圖會·器用》卷六:「關王偃月刀,刀勢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

唐代漸改為無環的裝柄刀,刀在軍事上的應用,已超了過劍。

《唐書·杜伏威傳》:「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兩刃刀,其長丈,名曰拍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

宋代,承襲三國、兩晉、隋、唐之制,傳統單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鐵刃也寬。其餘大刀則廣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等。

明代多仿日本刀式,作雙手握柄砍殺的長刀,可以削斷或砍損對手的長兵之柄,。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刀,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倭善躍,一進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身多兩斷。」

武術家們常用「刀如猛虎」來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屬於長兵器,俗雲「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工夫。單刀、雙刀都是短兵器,語謂「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所以單刀講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攔、截等刀式,而雙刀則講究兩手用力均勻,刀式清楚,步點靈活,上下協調,以顯出「葉里藏花,雙蝶飛舞」的姿態。目前流行的有朴刀、三尖兩刃、雙環刀、長刀(雙手刀)等。

****************************************************************

十八般兵器——劍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實則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歷史,深植人心,斯可歷傳不衰。

劍創始自軒轅黃帝時代。據黃帝本紀雲:「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據管子地數篇雲:「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制劍為兵。

據以上所述,無論劍之創始人為誰,其出生於黃帝時代,可無置疑。黃帝於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0四年〕建廟,國號有熊氏,當時尚系初入青銅器時期,但由此推知,劍之出世極為古遠,歷史悠久,故後人稱之「短兵之袓」,確可當之無愧。

自黃帝至東周,大多以銅鑄劍,劍質頗佳,煉制技術亦逐漸進步。春秋戰國之時,並定劍制,詳言制劍之法。周禮考工記雲:「 周官桃氏為劍,臘廣二寸有半,兩從半之,以其臘廣為之。莖圓長倍之。中其莖,役其後,身甚五其莖,重九鏘〔按:周禮六兩半為一鏘〕,謂之上制,上土服之。身長四其莖,重七鏘,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重五鏘,下士服之 」。又考古記雲:「劍,古器名,兩刃而有脊,自背至刃,謂之臘,或謂之鍔〔即劍身〕。背刃以下,與柄分隔青,謂之首〔即劍盤〕,首以下把握之處曰莖〔即劍柄〕,莖端旋環曰鐸」。

由上文可知,劍為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准,是以須量人而定。鄭鍔更於劍有所詳解,謂「人之形貌大小長短不一也,制劍以供其服,非直以觀美,要使各適其用而己。故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隨宜而自便焉。劍之莖其長五寸,劍身若五倍長其莖,則三尺也,重九鏘,則重三斤十二兩也,其長之極,重之至也,故謂上制。唯士之長而有力者,然後能勝之,故上士服之。劍身四其莖,莖之長則二尺五寸也,重七鏘,則二斤十四兩也,長短輕重得中焉,故謂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劍身止三其莖,則二尺耳,重止五鏘,則二斤一兩三分之中耳,輕而且短,故謂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劍制,大抵沿用於遠古,歷代仍多變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鉅。鄭鍔雲:「若以秦漢之劍與宋時之劍比較,則宋時長劍有二十一寸三分,漢時長劍僅十七寸九分。宋時短劍十五寸二分,漢時短劍僅十寸五分,故宋時之劍較漢時之劍長,且品質更優」。言雖如此,當有所據,然亦未便苟同。蓋以劍之用途,雖非專供殺戮,亦為文士之飾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敵為主,如劍長則運用不便,劍短則難期致遠,短者輕而不易擊堅,長者重而揮動遲緩,二者均非劍制所宜。證以古籍有言:「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得天下」,則漢代劍長不及兩尺之說諒有所誤。若綜合劍史所記,大抵古劍之長,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則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設制,應屬可信。

劍既亦為仕宦書生所同好,於是流為藝品,始則於劍身之上雕銘刻畫,繼則於劍柄上美化其型,附加蕙飾,進而於劍鞘上鍍金嵌玉,各其匠心,歷代相傅,靡有不然。

劍是短兵的一種,脫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原於殷商以前,形極為短小,僅有短平莖,而無管筒。古人用此劍插腰,可割可刺,抵禦匪寇與野獸。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已成為主要短兵器,士類必有之佩備。連馮諼與漢初的韓信,雖然貧至無食,也仍然隨身攜帶。著名的有干將、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闕等。春秋時的龍泉劍,仍有一隻藏於故宮,至今仍很鋒利,證明我國在劍的製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歷史。

《初學記·武部·劍》:「其後楚有龍泉,秦有太阿、工 ,吳有干將、鏌耶、屬鏤,越有純鉤、湛盧、豪曹、魚腸、巨闕諸劍。」

《管子》曰:「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此劍之始也。」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袁公,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執林於竹,竹枝上頡橋未墮地,女即捷末,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則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號,號曰『越女』。」(其言妙契精微,深得劍術之要。所謂「門戶陰陽」,即斗劍時進退縱橫之法。而「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則是描述斗劍時精神貫注,從容不迫,觀變進招的形態。)

金庸更將此段傳奇,寫進了他的武俠小說《越女劍》中,將劍道的至高境界,作了非常深入的刻劃與探討。

在劍的演練中,一般分為「站劍」和「行劍」兩種。「站劍」一般指動作迅速敏捷,靜止動作沉穩,富雕塑性。而「行劍」則相對顯得停頓較少,動作連續不斷,均勻而有軔性。同時劍還有長穗、短穗之刀,穗又稱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動以惑敵,演練時顯得龍飛鳳舞,形象優美。尤其長穗,隨劍飄舞,更顯神妙。

練劍要求身與劍合,劍與神合。《綠水亭雜識四》中說:劍「鋒鍔如槊刃,而以身為之柄,微州目連猷人之身法,輕如猿鳥,即劍法也。」這里說的「以身為柄」,就是說以身領劍,這是練劍之要。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帶步光之劍,杖屈盧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為陣關下。」(《典略》:「周有屈盧之矛。」)

漢劉熙《釋名·釋兵》:「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又斂也,以其在身拱時斂在臂內也。其旁鼻曰鐔,鐔,尋也,帶所貫尋也。其末曰鋒,鋒末之言也。」

《戰國策·韓策一》:「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合膊。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鄧師,鄧國有工鑄劍,因名鄧師。宛馮,宛人於馮池(滎陽)鑄劍,故號。龍淵,河南西平有龍泉水,亦名龍淵,可以淬刀劍,特堅利,故名。太阿,《吳越春秋》:吳有干將,越有歐冶,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請干將鑄作名劍二枚。干將者,吳人也,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越前來獻三枚,闔閭得而寶之,以故使劍匠作為二枚,一曰干將,二曰莫耶。莫耶,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祠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不銷淪流。……於是干將妻乃斷發剪爪,投於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耶。陽怍龜文,陰作漫理。干將匿其陽,出其陰而獻之。闔閭甚重。」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湛盧之劍惡闔閭之無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而寤,得王湛盧之劍於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風鬍子而問,……風鬍子曰:『臣聞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郢,三曰湛盧。魚腸之劍已用殺吳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盧入楚也。……臣聞越王允常使歐冶子造劍五枚,以示薛燭,燭對曰:「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故闔閭以殺王僚。一名磐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無益於人,故以送死。一名湛盧,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寄氣托靈,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沖拒敵。然人君有逆理之謀,其劍即出,故去無道以就有道。今吳王無道,殺君謀楚,故湛盧入楚。』」

《初學記·武部·劍》:趙曄《吳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劍五枚,三大二小,三曰豪曹。秦客薛燭善相劍,王取豪曹示之,薛燭曰:『實非寶劍也。今豪曹五色,黯然無華,已殞其光,亡其神,此劍不登斬而辱,則墮於飲中矣。』王曰:『寡人置劍盧竹上,過而墜之,斷金獸之頸,飲濡其刃,以為利也。』」

《初學記·武部·劍》:《吳越春秋》又曰:「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名劍五枚,一曰純鉤,二曰湛盧,三曰豪曹,四曰魚腸,五曰巨闕。秦客薛燭善相劍,越王取豪曹、巨闕、魚腸等示之,薛燭皆曰:『非寶劍也。』取純鉤示,薛燭曰:『光如屈陽之華,沉沉如芙蓉始生於湖,觀其文如列星之行,觀其光如水溢於塘,此純鉤也。』取湛盧示之,薛燭曰:『善哉!銜金鐵之英,吐銀錫之精,寄氣托靈,有游出之神,服此劍,可以折沖伐敵,人君有逆謀則去之他國。』允常乃以湛盧獻吳,吳公子光弒吳王僚,湛盧去如楚。」

《史記·蘇秦列傳》裴 《集解》引《吳越春秋:「楚王召風鬍子而告之曰:『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寡人慾因此請二人作劍,可乎?』風鬍子曰:『可。』乃往見二人作劍,一曰龍淵,二曰太阿。」

《初學記·武部·劍》:《賈子》: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帶劍,無事不得帶劍。」

《初學記·武部·劍》:《春秋繁露》:「禮之所興也,劍之在左,青龍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周官》:「桃氏為劍,臘(兩刃)廣二寸有半寸,兩從半之(劍脊兩面殺趨鍔者),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倍之,中其莖,設其後,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

《孔子家語·好生》:「子路戎服見於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

《莊子·說劍》:「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由此可見,當時劍術是作為主要武藝存在的。

《史記·項羽本紀》:「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

『叄』 同人是什麼意思

「同人」二字來源於日文「同人志」,是讀者為自己喜愛的作品重新創作的一種形式。簡單的說「動漫同人」指的是拿已有的動漫作品(如已經正式出版的漫畫)進行再創作或改編,包括改換劇情和人物,或者合並數個故事。

在日本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動漫同人志就十分風靡,在中國,同人是隨著漫畫和網路的普及而出現的。

(3)武俠小說日語擴展閱讀

同人誤區

有很多人把同人作品當做以描繪同性戀為題材的作品,從本意來說,「同人」一詞和同性戀沒有關系。但在實際當中,有很多同人作品是以同性戀為題材的。

有很多人將同人與二次創作劃等號,認為同人就是拿別的作品來改編的作品,實際上同人也可以是原創的。同人可以分原創同人和二次同人,改編其他作品只是同人作品中的一部分。

很多人講同人作品與二次創作混淆的同時,也將商業二次創作稱為同人,本質上同人必須是非商業性的,像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動漫等只能稱為商業二次創作,不能叫同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同人作品


『肆』 書的分類.

杜威十進分類法簡表(DDC)

000 總類
001 知識問題
002 關於書籍
003 系統論
004 數據處理 ——計算機科學
005 計算機程序統計、程序、數據
006 專用計算機方法
011 綜合性目錄
016 專題著作目錄
020 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
050 綜合性連續出版物及其索引
057 斯拉夫語版
250 基督教教團與地區教會
300 社會科學
320 政治科學
330 經濟學
333 土地經濟學
338 生產
355 軍事科學
370 教育
371 學校管理、特殊教育
382 國際商業外貿
384 通信、電訊
389 計量學與標准化
400 語言
500 自然科學與數學
501 學理與學說
502 雜著
503 詞典與大全
505 連續出版物
506 組織與管理
507 教育、研究、相關論題
510 數學
511 一般原理
512 代數與數論
513 算術
514 拓撲學
515 分析
516 幾何
519 概率與應用數學
526 數學地理學
530 物理學
531 經典力學、固體力學
532 流體力學、液體力學
533 氣體力學
534 聲與相關振動
535 光與聚光現象
536 熱
537 電學與電子學
538 磁學
539 現代物理學
540 化學與相關學科
541 物理化學與理論化學
542 技術、設備、材料
543 分析化學
544 定性分析
545 定量分析
546 無機化學
547 有機化學
548 晶體學
549 礦物學
550 地球科學
551 地質學、水文學、氣象學
600 技術
608 發明與專利
614 疾病發生與防治
620 工程與相關作業
621 應用物理學
622 采礦與相關作業
623 軍事與船舶工程
627 水利工程
628 衛生與市政工程
629 其他工程
643 住宅與家庭設備
651 辦公室事務
652 書面通信處理
658 綜合管理
665 工業用油脂、蠟、氣體
669 冶金
671 金屬加工與金屬製品
681 精密儀器與其他器械

中國圖書分類法第四版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A1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寧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澤東著作
A49 鄧小平著作
A5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著作匯編
A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生平和傳記
A8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B 哲學、宗教

B0 哲學理論
B1 世界哲學
B2 中國哲學
B3 亞洲哲學
B4 非洲哲學
B5 歐洲哲學
B6 大洋州哲學
B7 美洲哲學
B80 思維科學
B81 邏輯學(論理學)
B82 倫理學(道德學)
B83 美學
B84 心理學
B9 宗教
C 社會科學總論

C0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C1 社會科學現狀、概況
C2 機關、團體、會議
C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C4 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
C5 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C6 社會科學文獻參考工具書
[C7]社會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
C8 統計學
C91 社會學
C92 人口學
C93 管理學
[C94] 系統科學
C95 民族學
C96 人才學
C97 勞動科學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論
D1 中國共產黨
D33/37 各國共產黨
D4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D5 世界政治
D6 中國政治
D73/77 各國政治
D8 外交、國際關系
D9 法律

E 軍事

E0 軍事理論
E1 世界軍事
E2 中國軍事
E3/7 各國軍事
E8 戰略、戰役、戰術
E9 軍事技術
E99 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I 文學

I0 文學理論
I1 世界文學
I2 中國文學
I3/7 各國文學
F 經濟

F0 政治經濟學
F1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和經濟地理
F2 經濟計劃與管理
F3 農業經濟
F4 工業經濟
F5 交通運輸經濟
F6 郵電經濟
F7 貿易經濟
F8 財政、金融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G0 文化理論
G1 世界各國文化與文化事業
G2 信息與知識傳播
G3 科學、科學研究
G4 教育
G8 體育

J 藝術

J0 藝術理論
J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J2 繪畫
J29 書法、篆刻
J3 雕塑
J4 攝影藝術
J5 工藝美術
[J59] 建築藝術
J6 音樂
J7 舞蹈
J8 戲劇藝術
J9 電影、電視藝術
H 語言、文字

H0 語言學
H1 漢語
H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H3 常用外國語
H4 漢藏語系
H5 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H61 南亞語系(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
H62 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
H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
H64 東北亞諸語言
H65 高加索語系
H66 烏拉爾語系
H67 阿非羅-亞細亞語系(閃-含語系)
H7 印歐語系
H81 非洲諸語言
H83 美洲諸語言
H84 大洋州諸語言
H9 國際輔助語

K 歷史、地理

K0 史學理論
K1 世界史
K2 中國史
K3 亞洲史
K4 非洲史
K5 歐洲史
K6 大洋州史
K7 美洲史
K81 傳記
K85 文物考古
K89 風俗習慣
K9 地理
N 自然科學總論

N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N1 自然科學現狀及發展
N2 自然科學機關、團體、會議
N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N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N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N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N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
N79 自然科學非書資料、視聽資料
N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N91 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N94 系統科學
[N99] 情報學、情報工作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O1 數學
O3 力學
O4 物理學
O6 化學
O7 晶體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P1 天文學
P2 測繪學
P3 地球物理學
P4 大氣科學(氣象學)
P5 地質學
P7 海洋學
P9 自然地理學

Q 生物科學

Q1 普通生物學
Q2 細胞生物學
Q3 遺傳學
Q4 生理學
Q5 生物化學
Q6 生物物理學
Q7 分子生物學
Q81 生物工程學(生物技術)
[Q89] 環境生物學
Q91 古生物學
Q93 微生物學
Q94 植物學
Q95 動物學
Q96 昆蟲學
Q98 人類學
R 醫葯、衛生

R1 預防醫學、衛生學
R2 中國醫學
R3 基礎醫學
R4 臨床醫學
R5 內科學
R6 外科學
R71 婦產科學
R72 兒科學
R73 腫瘤學
R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R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R76 耳鼻咽喉科學
R77 眼科學
R78 口腔科學
R79 外國民族醫學
R8 特種醫學
R9 葯學
S 農業科學

S1 農業基礎科學
S2 農業工程
S3 農學(農藝學)
S4 植物保護
S5 農作物
S6 園藝
S7 林業
S8 畜牧、 動物醫學、蠶、狩獵、蜂
S9 水產、漁業
T 工業技術

TB 一般工業技術
TD 礦業工程
TE 石油、天然氣工業
TF 冶金工業
TG 金屬學、金屬工藝
TH 機械、儀表工業
TJ 武器工業
TK 動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術
TM 電工技術
TN 無線電電子學、電訊技術
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
TQ 化學工業
TS 輕工業、手工業
TU 建築工程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運輸

U1 綜合運輸
U2 鐵道運輸
U4 公路運輸
U6 水路運輸
[U8] 航空運輸
V 航空、航天

V1 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XXX探索
V2 航空
V4 航天(宇宙航行)
[V7] 航空、航天醫學
X 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X1 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X2 環境綜合研究
X3 環境保護管理
X4 災害及其防治
X5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X7 三廢處理與綜合利用
X8 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XXX監測
X9 安全科學
Z 綜合性圖書

Z1 叢書
Z2 網路全書、類書
Z3 辭典
Z4 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Z5 年鑒、年刊
Z6 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Z8 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參考資料:http://lib.yzu.e.cn/smallClass.asp?typeid=16&bigclassid=130&smallclassid=146

青春
校園 | 愛情 | 叛逆 | 懸疑 驚悚 | 網路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陸原創 | 港台原創 | 韓國原創 | 其他國外原創

小說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國小說 | 中國古典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 影視同期書 | 歷史小說 | 外文原版書 | 都市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恐怖/驚悚小說 | 武俠小說 | 言情小說

文學
文集 | 紀實文學 | 文學理論 | 中國古詩詞 | 中國現當代詩歌 | 外國詩歌 | 中國古代隨筆 | 中國現當代隨筆 | 外國隨筆 | 戲劇 | 民間文學

藝術
藝術理論 | 人體藝術 | 設計 | 影視藝術 | 建築藝術 | 舞台藝術/戲曲 | 收藏鑒賞 | 民間藝術 | 外文原版書 | 攝影 | 理論/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術 | 理論 | 技法/教程 | 畫譜/畫冊 | 書法/篆刻 | 技法/評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樂 | 樂理/評述 | 教程/考級 | 演奏法/演唱法 | 樂譜/歌譜

動漫/幽默
動漫學堂 | 大師畫集 | 名著繪圖本 | 幽默與漫畫 | 笑話/打油詩 | 連環畫 | 相聲/小品/曲藝 | 外文原版書 | 動漫書庫 | 推理/偵探 | 冒險 | 武俠/動作 | 純情 | 生活/都市 | 體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娛樂時尚
美容/美體/化妝 | 減肥健身 | 瑜伽 | 服裝/飾品 | 麗質女人 | 時尚DIY | 寵物 | 占卜測試 | 明星 | 讀圖時代 | 外文原版書 | 游戲 | 智力游戲 | 網路游戲 | 棋牌 | 其他

旅遊
旅遊隨筆 | 旅遊地圖 | 自助游 | 自然/名勝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飲食 | 旅遊實用外語 | 老外游中國 | 國家/地區概況 | 生存探險 | 外文原版書 | 旅遊指南/旅遊手冊 | 境內 | 境外 | 境內外 | 旅遊理論/旅遊實務 | 旅遊管理 | 旅遊經濟與旅遊市場 | 旅遊教育/導游

地圖/地理
交通運輸地圖 | 交通運輸地圖冊/集 | 歷史地圖 | 歷史地圖冊/集 | 旅遊地圖 | 旅遊地圖冊/集 | 生活地圖 | 生活地圖冊/集 | 世界行政區劃圖 | 世界行政區劃圖冊/集 | 中國行政區劃圖 | 中國行政區劃圖冊/集 | 地圖其他 | 地理 | 國家/地區概況

生活
購物/置業/理財 | 養花 | 家居裝潢 | 愛車一族 | 實用法律 | 生活網路 | 飲食文化 | 茶 | 家居與風水 | 飲食/烹飪 | 家常食譜 | 保健食譜/營養 | 八大菜系 | 西餐/料理 | 酒/飲品 | 甜品/家庭小製作 | 餐飲指南 | 烹飪理論/廚師手冊

婚戀/性
兩性之間 | 戀愛 | 婚姻 | 性

育兒/成長
准父母讀物 | 好爸爸 | 起名兒 | 嬰幼兒護理 | 啟蒙/認知卡片 | 親子讀物 | 圖畫故事/拼音讀物 | 游戲/智力開發 | 連環畫 | 兒童營養健康 | 育兒網路 | 青春期 | 好家長妙訣 | 從懷孕到出生 | 胎教/優生 | 心理輔導 | 孕產婦營養保健 | 孕產網路 | 兒童教育 | 0-1歲 | 1-3歲 | 學齡前 | 7-12歲 | 跨年齡段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 中老年保健 | 孕產婦保健 | 健身 | 飲食營養/食療 | 中醫養生 | 常見病防治 | 家庭醫生 | 性保健 | 心理健康

體育
體育理論及教學 | 奧林匹克 | 球類 棋牌 | 田徑 | 武術/太極/氣功 | 其它運動項目

自我實現/勵志
成長 | 個人修養/自我完善 | 自我調節 | 出國留學 | 成功 | 求職/面試 | 格言/警句/贈言 | 職場 | 演講/口才/辯論 | 人際溝通 | 禮儀 | 謀略 | 外文原版書

管理
戰略管理 | 運作管理 | 管理信息系統 | 商業史傳 | WTO | 電子商務 | 工具書 | 商務寫作 | 求職/面試 | 外文原版/影印版 | 管理學 | 領導學 | 組織學 | 決策學 | 團隊 | 人力資源/行政管理 | 項目管理/目標管理 | 質量管理與控制 | 商業道德 | 經營管理 | 財務管理 | 會計 | 會計理論 | 國際會計 | 管理會計 | 薄計 | 預算會計 | 成本會計 | 金融會計 | 財務會計與財務報表 | 各部門會計 | 注冊會計師(CPA)考試 |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 市場/營銷 | 市場營銷 | 國際市場 | 品牌管理 | 產品管理 | 銷售 | 價格 | 談判 | 廣告 | 公共關系(PR) | 客戶服務 | 進出口 | 金融/投資 | 金融理論| 貨幣銀行學 | 證券 | 投資 | 國際金融 | 外匯 | 基金 | 企業並購 | 股票 | 期貨 |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 企業家 | 企業內部革新 | 成功秘訣 | 女企業家 | MBA | MBA考試輔導 | MBA教材 | MBA實務 | 個人理財 | 投資/個人創業 | 稅收 | 購房置業 | 股市入門/實戰 | 保險 | 彩票

經濟
各流派經濟學說 | 經濟數學 | 區域經濟 | 財政稅收 | 統計/審計 | 貿易政策 | 通貨膨脹 | 世界及各國經濟概況 | 保險 | 經濟史 | 工具書 | 經濟理論 | 經濟學理論 | 政治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知識經濟學 | 其他經濟學理論 |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概況 | 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 | 西部開發 | WTO與中國 | 各部門經濟 | 旅遊經濟/酒店管理 | 運輸經濟 | 房地產經濟/物業管理 | 市政建設 | 工業經濟 | 農業經濟 | 其他各部門經濟 | 經濟法 | 公司法 | 稅法 | 合同法 | 工業經濟 | 其他法律法規

法律
法律工具書 | 法學理論 | 法律知識讀物 | 司法案例/司法解釋 | 司法考試 | 法律文書寫作 | 法律法規 | 司法制度 | 高等法律教材 | 世界各國法律

政治/軍事
政治 | 政治理論 | 中國政治 | 世界政治 | 外交/國際關系 | 時政 | 領袖著作 | 黨政讀物 | 公共管理 | 軍事 | 軍事理論 | 中國軍事 | 世界軍事 | 軍事技術 | 中外戰爭紀實 | 兵器 | 外文原版書

哲學/宗教
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 哲學理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世界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 中國近代哲學 | 倫理學 | 邏輯學 | 美學 | 宗教 | 宗教知識讀物 | 宗教理論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蘭教 | 其他宗教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 文化人類學 | 新聞傳播/出版 | 語言文字 | 心理學 | 圖書館學/檔案學 | 外文原版書 | 社會學 | 社會學理論 | 社會學方法 | 社會調查報告 | 人口學 | 教育 | 教育理論 | 中國教育 | 世界各國教育 | 各級教育 | 各類教育

古籍
經部 | 總類 | 易類 | 書類 | 詩類 | 禮類 | 春秋 | 孝經類 | 四書 | 群經總義類 | 小學類 | 學校類 | 史部 | 紀傳類 | 編年類 | 紀事本未類 | 雜史類 | 傳記類 | 史抄類 | 史評類 | 政書類 | 考工類 | 時令類 | 地理類 | 金石類 | 目錄類 | 子部 | 總類 | 儒家類 | 醫類 | 法類 | 農家類 | 醫家類 | 天文演算法類 | 藝術類 | 譜錄類 | 雜家類 | 術數類 | 宗教類 | 類書類 | 道家類 | 集部 | 總集類 | 楚辭類 | 別集類 | 詞類 | 曲類 | 小說類 | 詩文評類 | 叢書

文化
文化理論 | 文化評述 | 中國文化 | 中國民俗 | 世界文化 | 神秘現象 | 地域文化 | 京派文化 | 海派文化 | 天津衛 | 齊魯文化 | 湘楚文化 | 吳越文化 | 三晉文化 | 三秦文化 | 華夏文化 | 巴蜀文化 | 草原文化 | 客家文化 | 藏文化 | 關東文化 | 其他地域文化

歷史
史學理論 | 歷史知識讀物 | 文物/考古 | 地方史志 | 中國史 | 通史 | 古代史 | 近現代史 | 當代史 | 專門史 | 史料典籍 | 世界史 | 全球史 | 區域國別史 | 專門史 | 史料典籍

傳記
綜合 | 領袖/政治人物 | 哲學家 | 軍事人物 | 法律 | 科學家 | 醫學家 | 財經人物 | 藝術家/建築設計 | 宗教人物 | 歷史人物 | 教育家 | 音樂家 | 娛樂圈/影星/歌星 | 文學家 | 體育界 | 普通百姓 | 其他 | 外文原版書

少兒
0~3歲 | 學齡前 | 小學 | 啟蒙/認知 | 親子讀物 | 游戲/智力開發 | 兒童美術 | 兒童手工 | 藝術教育 | 童謠/謎語 | 漫畫/連環畫/卡通故事 | 童話 | 寓言/傳說/小故事 | 詩歌/散文 | 少兒小說 | 偵探/恐怖 | 魔幻/奇幻/科幻 | 名著少兒讀本 | 成語故事/歷史知識 | 傳統文化 | 名人傳記 | 語言/文字 | 算術/數學 | 兒童英語 | 網路/十萬個為什麼 | 自然科學 | 生活常識 | 勵志/個人修養 | 幼兒園學前班教材/入學准備 | 外文原版少兒讀物

中小學教輔
小學 | 初中(含新課標) | 中考 | 高中 | 高考 | 作文 | 遷移閱讀 | 奧林匹克/競賽 | 工具書 | 綜合能力 | 教師用書

外語
英語詞彙 | 英語語法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語音 | 英語閱讀 | 英語寫作 | 英語翻譯 | 生活英語/即學即用英語 | 行業英語 | 英語讀物 | 少兒英語 | 中小學英語課外學習 | 大學英語 | 碩士英語/博士英語 | 英語綜合教程/學習方法 | 新概念英語 | 大學英語四六級 | 專業英語四八級 | 考研英語 | 托福(TOFEL)/托業(TOEIC) | GRE/GMAT | 雅思(IETLS) |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 | 劍橋商務英語(BEC) | 其他英語考試 | 日語 | 德語 | 法語 | 俄語 | 韓語 | 其他語種 | 老外學漢語 | 工具書 | 外文原版書 | 教學光碟

考試
考研 | 外語考試 | 計算機考試 | 財稅外貿保險類職稱考試 | 建築工程類職稱考試 | 醫葯衛生類職稱考試 | 其他類職稱考試 | 藝術、體育類水平考試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教材
研究生 | 本科 | 專科教材 | 高職高專教材 | 中職教材 | 成人教育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教材

工具書
索引/目錄 | 哲學/宗教 | 法律 | 商務/經濟/金融 | 歷史 | 外語 | 漢語/辭典 | 醫學 | 文學 | 藝術 | 科學技術 | 計算機 | 建築 | 網路全書 | 綜合年鑒 | 其他

科普讀物
歷史 | 動物 | 植物 | 海洋生物 | 自然災害 | 生態 | 環境保護與治理 | 人類 | 地震 | 星體觀測 | 海洋 | 氣象 | 河流 | 鳥類 | 昆蟲 | 其他科普知識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理論 | 硬體/外部設備/維修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 | 程序設計 | 網路與數據通信 | 圖形圖像/多媒體 | CAD/CAM/CAE | 軟體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 行業軟體及應用 | 人工智慧 |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 認證/等級考試 | 管理信息系統(MIS) | 地理信息管理系統(GIS) | 企業軟體開發與實施 | 信息安全 | 項目管理/IT人文 | 電腦雜志—合訂本 | 計算機體系結構 | 數碼全攻略 | 影印版 | 教學光碟

醫學
基礎醫學 | 醫葯衛生教材 | 預防醫學/衛生學 | 老年病學 | 精神病/心理病學 | 腫瘤學 | 影像醫學 | 放射學 | 麻醉學 | 急診急救 | 檢驗診斷 | 特種醫學/民族醫學 | 護理學 | 中西醫結合 | 圖譜 | 醫學工具書 | 專家醫話 | 影印版/原版 | 醫療器械 | 醫院管理 | 醫學寫作/醫學信息檢索 | 其他 | 臨床醫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兒科學 | 婦產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口腔學 | 眼科學 | 皮膚病性病學 | 職業資格考試 | 執業醫師 | 執業葯師 | 職稱考試 | 葯學 | 西葯 | 中葯 | 葯學工具書 | 葯學理論 | 中醫學 | 中醫臨床 | 針灸/推拿 | 方劑學 | 經典古籍 | 中醫理論

原版書
文學 | 小說 | 藝術 | 攝影 | 旅遊 | 經管 | 兒童 | 文化 | 語言 | 歷史/地理 | 建築 | 工具書

科學技術
基礎理論 | 化學工業 | 機械工業 | 電工電子 | 建築 | 其他工業技術類 | 汽車與交通運輸 | 農業/林業 | 科技史 | 標准 | 原版書

科文商科教材

『伍』 日語「閉關」怎麼說,加分視答案追加

閉関(へいかん)

閉関というのは、社會から自分を靜かな場所に隔離して、自分の心を見つめるという形なき功法のことを言います。

『陸』 飛輪海王道文

MS大家沒有懂王道文的意思- -(偶也是去問了問才知道。。。默默。。。。—)
偶超級喜歡亞綸,也喜歡看小說,所以自己收藏了許多。。你要真的想要..你就聯系偶的QQ443291076..
因為偶搜集的太多了,看你要什麼。。

『柒』 官什麼什麼什女成語

  • 才子佳人 cái zǐ jiā rén

  • [釋義]

  • 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 [出處]

  • 唐·李隱《瀟湘錄·呼延冀》:「妾既與君匹偶,諸鄰皆謂之才子佳人。」宋·晁補之《鷓鴣天》詞:「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 [例句]

  • 那些武俠小說,大都不能脫出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俗套。

『捌』 好看的古代或穿越小說

無心嬌娃
無心色慾
現代驕女之痴情霸君
現代驕女之花花宮主
現代驕女之天才少女
現代驕女之醋缸修羅
現代驕女之女王後宮三千
為她狂
霸草女王爺
女尊天下之戲草女皇上
邪惡女皇之男寵
黑暗王者妖臨天下
紅歌星冰雪兒穿越紀
我認為大大可以去瀟湘書院里看看,因為那裡的穿越文都蠻好看的!

『玖』 神雷書,死女,神鵰,綠帽,輕度聖母 什麼意思

神雷書:

特指文中出現讓讀者難以接受的情節,閱之猶如五雷轟頂的感覺。

死女:

本詞於是貶義,帶有侮辱性。這通常是老一輩(家長、祖母等)對淘氣的女孩的揶揄稱呼。主要表達對淘氣女孩的憤怒,或少數也有表達女孩子討人喜愛。

也泛指女主或是准女主在文中因各種緣故死亡了。此處指的是無復活可能,若是有復活可能則視情況分辨。

神鵰:

是小說的配角有跟主角女人同樣的級別的美女,甚至還極品的美女。還有就是,前面遇到個美女,因為劇情分開,後來嫁給別人了。

綠帽:

指女主角和男主以外的男性發生關系。輕度聖母:

指男主正直善良得近乎迂腐,為了素不相識的人就挺身而出,內心世界常人不懂,即使被壞銀害得自己差點死掉,家破人亡。

(9)武俠小說日語擴展閱讀:

網路小說分型:

1、玄幻:

東方玄幻、王朝爭霸、異世大陸、異術超能、遠古神話、高武世界、轉世重生、西方玄幻、BL玄幻、玄幻。

2、武俠:

傳統武俠、新派武俠、國術武俠、歷史武俠、浪子異俠、諧趣武俠、快意江湖、BL武俠、GL武俠。

3、仙俠:

現代修真、修真文明、洪荒封神、古典仙俠、奇幻修真、BL修真、GL修真。

4、奇幻:

西方奇幻、吸血家族、魔法校園、異類獸族、亡靈異族、領主貴族、劍與魔法、歷史神話。

5、科幻:

機器時代、科幻世界、駭客時空、數字生命、星際戰爭、古武機甲、時空穿梭、末世危機、進化變異。

6、都市:

都市生活、恩怨情仇、青春校園、異術超能、都市重生、BL小說、GL小說、合租情緣、娛樂明星、諜戰特工、愛情婚姻、鄉土小說、國術武技、總裁虐戀、娛樂明星、官場沉浮、商場職場。

7、言情:

冒險推理、純愛唯美、品味人生、愛在職場、菁菁校園、浪漫言情、千千心結、古代言情、宮廷爭斗、女尊王朝。

8、歷史:

架空歷史、歷史傳記、穿越古代、外國歷史。

9、軍事:

戰爭幻想、特種軍旅、現代戰爭、穿越戰爭、諜戰特工、抗戰烽火、軍旅生涯。

10、游戲:

全息網游、游戲生涯、電子競技、游戲異界。

熱點內容
異界yy小說完本排行榜 發布:2025-07-22 03:32:28 瀏覽:89
恐怖肉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2 03:24:43 瀏覽:209
小說超級兵王葉謙下載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22 03:10:19 瀏覽:538
護士制服小說閱讀目錄 發布:2025-07-22 03:09:04 瀏覽:431
穿越到神鵰俠侶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2 03:08:54 瀏覽:127
壞學生豆豆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7-22 02:39:11 瀏覽:38
最新受歡迎小說排行榜2015年 發布:2025-07-22 02:30:01 瀏覽:236
2014年好看的輕小說 發布:2025-07-22 02:05:20 瀏覽:635
寫離聲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7-22 01:47:23 瀏覽:489
求推薦好看的穿越動漫小說 發布:2025-07-22 01:45:13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