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之碧血劍

金庸武俠小說之碧血劍

發布時間: 2021-08-09 11:56:44

1. 金庸小說《碧血劍》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tmwe

《碧血劍》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56年,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劍》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在藝術形式方面,金庸在寫作時就尋求著突破。他吸取外國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終沒有出場,他的身世、性格特點、故事,全都通過溫儀與何紅葯兩個女人動情的回敘和追憶展現出來。而這種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它的運用,為以後武俠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開了一個先例。

2. 金庸寫的小說《碧血劍》里主要有哪些人物、幫派和武功

丁游小菊萬里風水鑒義生馬公子玉真子水雲道人
王師兄歸辛樹歸二娘孫仲壽田見秀龍德鄰孫仲君木桑道長
馮同知寧完我石駿史秉文史秉光馮難敵馮不摧馮不破
白臉人安大娘劉芳亮呂七楊景亭劉培生安劍清多爾袞 庄妃
劉宗敏紅娘子朱安國老王安小慧齊雲張朝唐張信
張康楊鵬舉張春九沙老大閔子華吳平沙天廣孟伯飛
張若谷孟鑄孟錚李岩單鐵生陳圓圓宋獻策應松
岑其斯何紅葯李自成阿九何鐵手鄭起雲範文程羅大千
羅立如彼得若克琳榮彩洞玄侯飛文皇太極祖大壽
倪浩啞巴胡桂南胡老三洪勝海秦棟錢通四高師弟
袁承志夏雪宜崔秋山黃真崔希敏曹化淳黃木道人黃二毛子
梅劍和溫正溫南揚焦公禮程青竹褚紅柳董開山溫方施
溫方山溫方悟溫方達溫方義焦宛兒溫青青溫儀鮑承先
雷蒙 譚文理黎剛潘秀達穆人清 孫仲壽 安大娘
華山派,渤海派,五毒教,鐵劍門,石樑派,青竹幫,金龍幫,三幫四寨

3. 碧血劍的故事簡介

《碧血劍》《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於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俠小說。已經過三次修訂。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本書講的是明末抗清將領袁崇煥之子袁承志的故事。另有電視版本和電影版本。 故事簡介 明末,社會動盪,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在東北的滿族部落卻開始崛起,舉兵南侵。薊遼督師袁崇煥屢破清兵,擊斃清太祖努爾哈赤,後被崇禎皇帝下獄,半年後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所殺。袁崇煥之幼子袁承志為報父仇,苦練武功,拜華山「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在華山之巔習武十年,博採武林諸家之長,加之偶得武林怪傑「金蛇郎君」的劍學秘籍,學成身法奇詭的蛇劍之術,武藝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後,以一身絕藝征服了眾多武林豪傑,調解了數起武林中的恩怨糾紛,他武藝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誠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擁戴為七省盟主。當時正值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聲威大振,勢如破竹,承志為報父仇殺皇帝,帶領群豪幫助闖王李自成攔劫官銀、籌集軍資,屢挫官軍,並與入侵清兵浴血奮戰。
「金蛇郎君」之女聰慧美麗的溫青青對袁承志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跟隨他走南闖北,患難相依,度過了多年征戰生涯。後來,袁承志協助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後,闖軍軍紀敗壞,姦淫擄掠無所不為,闖王亦沉淫於美酒女色,甚至聽信讒言殺害了袁承志的摯友——忠心耿耿的李岩。清兵入關後闖王潰不成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轉瞬慘敗。袁承志意興蕭索,與青青及當日一同征戰的眾豪傑飄流海外,赴異域重辟天地。
這部小說是金庸早期的作品,在藝術成就上略遜於金庸中晚期作品,但仍不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典範作品。
碧血劍的真義
所謂碧血劍,碧血是何者?乃是袁崇煥的耿耿丹心,千秋英節,為國為家,身居廟堂,而以一身報效國家。
所謂碧血劍,劍是何者?乃是金蛇郎君手中三尺青鋒,至情真愛,捨身忘死,身居江湖,而以一身報答所愛。
所謂碧血劍者,乃是合廟堂與江湖,英雄與俠士,國家與私人,忠義與情愛,是袁承志這個主人公,同時繼承了前者的志向、後者的真情,是他這樣一個普通人,以一身遭遇華夏沉淪,力挽狂讕而不得,無力兼濟天下,於是退而齊家,獨善其身。
進,是英雄千古,治國安邦。
退,是生活真情,修身齊家。
從文章的走向看,袁承志曾經為兼濟天下承父之志努力過,奮斗過,最終發現除了能夠留在心中的耿耿丹心,無法改變整個華夏沉淪的命運,於是退而浮海,正如孔夫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所以,碧血劍不僅僅具有家國主題,也具有情愛主題。
在家國主題上,是人對國家有情有義,盡力而為。
在情愛主題上,是人對愛侶有情有義,盡力而為。

4. 碧血劍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是金庸的第幾本小說

第二部,袁承志報仇的故事

5. 金庸小說《碧血劍》最後結局是什麼

長平公主見到之後,聯想自己父喪國亡,袁承志又另有意中人溫青青,遂出家為尼,隨木桑道人雲游海外修習武功。後來,她盡得木桑絕藝,成為清初一代大俠。紅娘子帶傷來到華山,告知闖王入京以後,縱容軍隊搶殺擄掠,又聽信讒言要殺死李岩,袁承志帶人相救無果,最終紅娘子、李岩為表清白雙雙自殺。見此情景,袁承志心灰意冷,正好碰上張朝唐,得知淳泥國被洋人侵佔。帶領泰山盟誓的眾人,遠征異域,開創另一天地。

《碧血劍》是一部融歷史與傳奇為一爐的小說。其中未出場的主人公袁崇煥為歷史上明朝抗清的名將是實,而另一位未出場的主人公夏雪宜則是虛寫的人物,但不論是袁崇煥也好,還是其他在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物也好,在小說中都已經被「虛構傳奇化」了。

至於小說的基本情節袁崇煥之子袁承志要與自己家庭的仇家,滿清霸主皇太極和大明末代皇帝崇禎進行錯綜復雜的斗爭的故事,則又是虛構的。

在某種程度上,這部小說有點像《三國演義》,即借袁承志為父報仇的蹤跡所及,給讀者敘述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滿清虎視眈眈於關東;李自成的起義大軍縱橫馳騁,不可抵擋;大明江山已經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可能被吞沒。所不同的是,《三國演義》帶有作者明顯的政治傾向,而金庸卻能夠超然物外,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歷史人物,境界自有獨到之處。

(5)金庸武俠小說之碧血劍擴展閱讀

左派背景的《香港商報》創刊於1952年10月11日,標榜中立,最初以純經濟新聞為主,銷路狹窄,每天只有幾千份。第二年改為綜合性報紙,以娛樂性的副刊和本港新聞為主,1955年末,《新晚報》還在連載《書劍恩仇錄》,《香港商報》副刊編輯李沙威就力邀金庸為他們的「說月」版也寫一部武俠小說,編輯的懇切態度使他難以推辭,就答應下來了。從1956年1月1日起到1956年12月31日整整一年,他的第二部武俠小說《碧血劍》在《香港商報》連載。

金庸想起十幾年前在石樑讀高中的歲月,在《碧血劍》中虛構了一個「石樑派」,女主角溫青青出生在石樑。

《碧血劍》後曾作兩次重大的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金庸先生在這本書的《後記》中說「修訂的心力,在這部書上付出最多」。

6. 金庸的作品中為什麼《碧血劍》不是很出名呢

很多人都覺得《碧血劍》不如金庸的知名小說那般精彩,我覺得這很正常,很多藝術家在一生之中都是創作了大量作品的,就像金庸不僅創作出了大量的武俠小說作品,還創辦了報紙,寫了大量針砭時弊的社評,同時金庸先生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當中。正是這樣一個人創作出《天龍八部》、神鵰三部曲等為人所熟知的武俠小說。

我們如何評價一本書的好壞呢,我覺得最主要的可能還不是書中塑造了怎樣的人物,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最主要的是書中傳達了怎樣的思想精神,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文以載道的說法,換句話說就是和主要內容相比,我們更注重中心思想。

《碧血劍》這本小說還是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只是在人設和情節上不如金庸更知名的幾部小說那麼精彩,對於一般讀者而言,他們更為關注的就是小說塑造了怎樣的人物,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反倒沒有那麼注重思想性,也就是有些作品其實是大家看不出它的好。

7. 金庸的《碧血劍》為什麼要叫碧血劍

碧血劍,整個的故事大概就是由金蛇錐金蛇劍而引起的江湖恩怨與朝廷恩怨。金蛇劍原本是五毒教三寶之一,被金蛇郎君盜走,後死於華山的山洞中。 這把劍被袁承志得到,劍刃上有一道碧血,但是這也不是叫它「碧血劍」的原因,只是讀者猜測,書中從未這樣稱呼。 我看《書劍恩仇錄》時,讀到「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總是很喜歡這句,我想,「碧血劍」這個名字,可能就來源於此吧。 但也有讀者認為金庸給小說取名《碧血劍》主要原因是要歌頌遼東督師袁崇煥碧血千秋的精神 但還有的說法是,「萇弘化碧」的典故。 萇弘化碧的典故是這樣子的 萇弘(?-前492年)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又稱萇叔。劉氏與晉范氏世為婚姻,在晉卿內訌中幫助范氏,晉卿趙鞅為此來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神話傳說其血三年化為碧玉。《漢書·藝文志》「兵陰陽家」有《萇弘》15篇,今佚。《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成玄英疏:「萇弘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櫝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呂氏春秋》、《左傳》、《國語》、《搜神記》、《拾遺記》等均載其事跡。說法不一,大同小異。 東周周景王時,萇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後,王族內亂,萇弘和卿士劉文公聯手,借晉國幫助平亂,輔立王子即位,史稱周敬王。萇弘忠心耿耿,盡心竭力,又有修齊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想復興周朝,但是,他們這樣做,引起諸侯國中一些政客的嫉恨,衛國大夫彪 說:「周王朝自從幽王昏亂以來,至今已歷十四世了。萇弘還想復辟,一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不久,晉國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六卿內訌混戰,范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滅。范氏原為晉國執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劉文公有姻親關系。因此,在晉國內亂時,周王室明顯地站在范氏和中行氏一邊。趙、智、魏、韓四氏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後,接著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他們知道劉文公根基深、地位高,無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懲治萇弘,而周敬王認為萇弘是輔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懲處他。 晉國正卿趙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陰謀詭計離間周敬王和萇弘的君臣關系。他故意頻繁地同萇弘接觸,有時密談到深夜才告辭,試圖引起周敬王和劉文公的懷疑。最後,叔向去晉見周敬王時煞有介事地說:「大王,我們晉國已經查明範氏、中行氏之亂與萇弘無關,你不必再查究萇弘了。我也便告辭回國復命去了。」叔向臨走時,故作匆忙狀,不慎把袖中一封偽造的信件遺落在殿階上。內侍把信撿起來交給周敬王。周敬王打開一看,竟是萇弘寫給叔向的密信。信曰:「請轉告晉君,盡速發兵攻打周國,我將迫使敬王廢黜劉氏,以作內應」雲雲,周敬王把信傳給劉文公,劉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說,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萇弘,誅滅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輔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終還是把萇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蠻荒蜀地去。 萇弘有口難辯,悲憤交加,沒想到自己對周王室一片忠心,到頭來卻因一封假信,落得如此悲慘結局。他到蜀地後,鬱郁寡歡。不久便剖腹開膛自殺了。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紀念。三年後,掘土遷葬,打開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後人遂用「萇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而蒙冤抱恨;亦寫青綠的顏色。關漢卿《竇娥冤》:「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辛棄疾《蘭陵王》:「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顧況《露青竹杖歌》:「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溫庭筠《馬嵬詩》:「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所以說用碧血劍來暗指袁崇煥對朝廷的衷心也不為過

8. 金庸寫的小說,《天龍八部》,《碧血劍》那一部更早

《碧血劍》更早
1965年年中」寫《天龍八部》。
1962年5月寫《碧血劍》

9. 金庸小說碧血劍之後是什麼小說

是《射鵰英雄傳》這一奠定大師身份之作
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明顯看出有當時流行的舊派小說痕跡,以幫派為背景;
第二部《碧血劍》,在如今看來,也只能算是金庸作品中中下之作

10. 在金庸的所有小說中,《碧血劍》屬於哪一檔次的作品

《碧血劍》是金庸創作的第二部小說,屬於金庸的早期作品。

雖然金庸對這部小說的修訂花費了相當多的心力,但這部小說仍然帶有早期金庸小說的一些特徵,這也可以說是金庸、梁羽生開創的“新武俠小說”的一些特徵。最突出的特徵有兩點,第一點是武俠小說和歷史故事相結合,第二點是傳奇內容為歷史主題服務。也就是說,在早期金庸小說中,小說的情節並非由主人公的性格所推動,也不是由人性的命運所決定,而是由既定的歷史素材演繹出來的。

如果將金庸的所有小說分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檔次,那麼《碧血劍》應當屬於中品,雖然算不上上乘之作,但較之金庸以外的其他武俠小說,《碧血劍》無疑又是一部上品佳作。

熱點內容
阿姐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08 05:34:25 瀏覽:729
司令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08 05:34:22 瀏覽:893
女主是高冷的小說現代言情 發布:2025-08-08 05:33:50 瀏覽:779
好看的古風r18小說 發布:2025-08-08 05:33:39 瀏覽:172
美女如雲小說神閱讀 發布:2025-08-08 05:16:08 瀏覽:926
桃新然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8 05:13:25 瀏覽:16
純免費的ios小說閱讀器 發布:2025-08-08 05:09:14 瀏覽:962
我吃西紅柿小說戰力排行 發布:2025-08-08 05:09:08 瀏覽:41
2020三國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08 05:09:05 瀏覽:280
王牌特種兵王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08 05:05:52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