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的審美特徵
『壹』 簡析新寫實小說的審美特徵
新寫實小說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識,他們力圖表現普通人物、下層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擁有著原動的活潑的生命力。他們所表現的內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經歷或遭遇的東西,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樂、生老病死……都在新寫實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 分)新寫實小說與以往的寫實小說的最大的一個區別是作家審美態度的客觀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寫實在敘事時多以非典型的、無必然聯系的「生活流」的寫作方式為主,讓人物、事件、場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現、於是,在新寫實小說中,既無駭人聽聞的事件,也無大義凜然的英雄,更無戲劇性的矛盾沖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體驗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和折射現實的存在。作家盡量將自己的傾向性和價值取向隱藏,力圖避免創作主體的思想情感對生活原相的過度干預。於是,新寫實小說往往不存在一個貫穿於故事始終的中心情節,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瑣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貳』 文學的審美特徵有哪幾點
(1)文學的獨創性。
(2)文學的形象性。
(3)文學的情感性。
文學的本質是審美創造,文學的功能是傳達人們的審美感受和體驗,表現人們的審美理想。一部作品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把握了時代脈搏,是否對生活和社會有獨特的觀察和一定的預示,是否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並給人某些方面的啟示。
所謂文學的目的就是審美體驗的傳達,而形象正是實現審美體驗傳達的支撐點。個性化的語言是最好的體現。
文學獨特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卻在於傳達人們的情感。文學活動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作家、人物和讀者三種主體的情感。
『叄』 如何分析小說的審美特徵
可以從小說的人物心靈美,以及所描述的環境美,還有有些小說裡面的話語很優美的,比如,紅樓夢裡面有好多詩詞,細細體味,好有情調的
『肆』 小說的審美特徵指的是什麼
小說的審美特徵主要有:
(一)以虛構的敘事達到對生活的逼真再現。
首先,小說不同於詩歌、抒情散文等表現性文體,它從根本上是對人的外部現實的摹仿和再現。語言的巨大能量賦予了小說以無微不至的摹仿本領。無論是短篇小說對生活橫斷面的展示還是中長篇小說對長時段、大空間歷史風雲的重現,其描摩現實的逼真細膩和廣闊無邊都是其他摹仿藝術所不能比擬的。
其次,小說摹仿和再現現實生活的手段是敘事。所謂「敘事」,在兩個方面的含義上顯示著小說的特性。第一,作為名詞,亦即敘事之「事」,指敘述的對象——故事。小說的直接物質材料是語言,而語言是一種線性、單維、時間性的存在,這導致了小說在表現對象上與繪畫、雕塑等純空間藝術及戲劇、影視等時空綜合藝術的區別:小說主要是時間性的藝術,對持續的客觀過程的摹仿是它的特長。這樣,由人物的行動、事件及其後果所構成的「故事」就成為敘事的基本對象,它是小說的第一要素。可以說,講故事是小說家的天職,沒有故事就沒有小說。第二,作為動詞,亦即敘事之「敘」,指的是「敘述」行為本身。故事在小說中不像在人類經驗中那樣自動展開,它必須被編織為語言文字通過講述呈現出來;小說也很少按照故事的本然形態來講述它,而是按照某種策略、在講述中有目的地把故事加以改造。因此,敘述就是故事在文本中的特殊展開方式,這種經過改造後講述出來的故事叫做情節。傳統小說理論將故事與情節等同混用,英國小說家福斯特首先區分了二者,他說「故事是敘述按時間順序安排的事情。情節也是敘述事情,不過重點是放在因果關繫上。『國王死了,後來王後也死了』,這是一個故事。『國王死了,後來王後由於悲傷也死了』,這是一段情節。」[1]當代敘事理論對此種解釋未必贊同,但卻一致接受將故事和情節加以區別的做法。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故事是事件的原貌,情節是故事被講述的結果。讀者從小說中看到的是情節,但通過情節又可以還原故事的原貌。在從故事到情節的轉變亦即「情節化」的過程中,作家採取一系列手段,以實現特定的美學目的。這些手法有事件順序的重組,視角的選擇,概述與場景的交錯,敘事速度的調節,重復、懸念等技巧的運用,抒情議論的穿插,等等。「情節化」的改造彰顯、淡化、轉移故事的原有意義或賦予故事新的意義。例如,魯迅的《孔乙己》對孔乙己故事的敘述,放棄了孔乙己的自我敘述、作者的全知全能敘述、酒店掌櫃及酒客們的敘述等諸種可能性,獨獨選擇了新來酒店不久的小伙計為敘述擔當者,就至少在三個方面加強了小說的表現力:1.僅通過酒店生活片斷就能窺見孔乙己的漫長一生;2.「旁觀者的觀察評價」與「孔乙己的自我觀察評價」形成強烈對比,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劇性;3.造成了一個「酒客看孔乙己、小伙計看酒客和孔乙己,作者看小伙計、酒客和孔乙己」的復雜的深度透視關系,大大豐富了文本含義。[2]又如,俄國作家普寧的《輕輕的呼吸》本來是一個血腥的兇殺故事,但作者通過重組事件順序,完全改變了故事的意味,死亡的殘酷被消解,相反,女中學生奧麗雅那充滿活力的青春美盪漾在情節的字里行間。[3]總之,好的故事是重要的,但小說家的創造力更表現在如何講述它,亦即如何駕馭情節上。
最後,小說是虛構的產物。小說中的故事具有「經驗」和「符號」的兩重性。它既描寫活生生的、具體的個別的現實,又超越了個別,蘊含著作家對世界的普遍認識。亞里士多德早就說過:「詩人的職責不在於描述已發生的事,而在於描述可能發生的事」,「因此,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於哲學意味」[4]。小說家在現實中把握生活的「必然規律與可然律」,然後通過想像在更具概括力的虛擬生活中傳達出來,所以虛構是小說的普遍特徵。雖然它最逼真地摹寫生活,但「小說最大的特點恰恰在於它的『假』的」,「要有虛構,小說才能寫得活」[5]。
(二)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人公,也是小說世界的主人公。人物是小說的核心要素。法國「新小說」派曾以「靜物寫生」的方式寫小說,將人從小說中驅逐出去,這不過是個極端的試驗,況且,「新小說」也仍是關於人的:它是被高度物化的現代人處境的隱喻。至於有些動物小說,更是把人格「擬物化」的寓言。可以說,沒有人物的小說是不存在的。刻畫人物形象是小說家的重要任務。小說擁有著最豐富的人物塑造手段: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既可靜態地描畫,也可在激烈斗爭中展現;既可正面呈示,又可側面點染。除了直觀性不足外,小說在一切方面都勝於同是刻畫人物的戲劇和影視。
亞里士多德曾強調「行動」是敘事藝術的首要因素,「悲劇中沒有行動,則不成為悲劇。但沒有『性格』,仍然不失為悲劇。」[6] 「行動」也確實是歷來小說(特別是早期西方小說和中國古典小說)中人物塑造的有力手段。但晚近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人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更是一種心理現實,性格乃是人的本質所在。自從黑格爾指出性格才是「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7],小說藝術描寫的重心開始有所轉移——日益轉向對人物心理世界的描摹。恰恰在這一點上,小說顯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19世紀以來,小說家們各顯身手,創造了心理分析、客觀投射、內心獨白、意識流等多種多樣的心理描寫手段,使小說成為勘探靈魂深度的最有效的武器。
環境是人物生活的背景,也是小說藝術的重要描寫對象。現實主義小說把環境描寫視為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必要條件,「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8]是現實主義的原則。人們習慣上把環境同情節、人物並列稱為小說的三要素,可見對環境的重視。好的環境描寫不僅是人物刻畫的手段和逼真再現現實的途徑,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如風景畫大師屠格涅夫筆下的景物描寫。
小說通常依據篇幅及反映生活的廣度加以分類。西方小說只有長篇小說(Novel)和短篇小說(Short Story)兩類,中國則習慣於分成長篇小說(10萬字以上)、中篇小說(3萬字到10萬字)、短篇小說(3萬字以內)。近年來,又興起了比短篇小說更短的小小說,又稱千字小說,微型小說等,一般在千字以內。
『伍』 請談談網路文學的審美特徵
21世紀被稱為網路的世紀,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迅猛發展,文學創作也被搬到了電腦屏幕上。網路文學的出現不僅拓展了文學的生長空間,表現出一種新的文學現象,而且對傳統文學的觀念和審美標准提出了全面的挑戰。一般說來,網路文學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傳統印刷文學的網路化,即網路上的文學;另一類是指網路原創文學,即僅僅在網路上產生、傳播和接受方式更具有傳播和閱讀的文學。它又分為兩類:一類網路文學作品可以轉化為傳統的印刷作品,另一類則是運用電腦和網路技術製作,只能在網路上生存的作品。這種更具有網路技術特徵的作品對傳統文學的寫作、傳播和接受方式,對傳統文學的觀念具有更大的沖擊。[1]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式,與傳統紙質文學相比具有一些獨特的審美特徵:一、網路文學的平民化審美立場在傳統的文學創作中,文學作品反映的內容是豐富、廣泛而深刻的,作家們總是要在文學作品中努力追求人文價值、歷史承擔、終極關懷、人倫的關愛,還有藝術的完美表現等。沒有較高的文學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的人很難成為一個大家。但是網路文學卻與此恰恰相反,它使得文學從「精英文學」、「貴族文學」的聖壇上走了下來,成為一種真正的「大眾文學」、「平民文學」
網路文藝有很多新的審美特徵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關注、研究和論說。第一,它和高科技密切結合,隨著高科技的發展而快速發展和變化。它在創作、傳播、閱讀、存儲等方面,都有和傳統紙質文學作品不同的審美特點和審美作用。它有超強的傳播力,有數字巨大的審美創作者和接受者,而且是在快速變化和快速發展著,審美感染力和影響力巨大得驚人。據統計,中國網民總數已達4億,其中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1.62億,占網民總數的40%多。
第二,它的作者和讀者有巨大的大眾性。各種年齡、身份、教育程度、文化修養、審美趣味的人都有。這決定了它的內容復雜,形式多樣,技巧豐富,新奇變化很快,作用也廣泛而深入。
第三,它有巨大的自主性、互動性、即時性。它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個性、創造性、新穎性,真正呈現為百花齊放、眾聲合唱、交響齊鳴、蔚為壯觀,形成從未有過的奇麗景象。由於有即時性,就會瞬息萬變,新奇疊出,變化無窮,可以促進與滿足各種各樣的審美情趣與審美需求。
第四,它有巨大的娛樂性,並提升到高層次的審美性。既能悅耳悅目,又能悅情悅意,還能暢志暢神;既能使人快活暢懷,又能使人抒情愉意,還能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
第五,因為它有全民參與的大眾性和高科技發布與傳播的即時性,因而它又便於全民性群眾及時抒情和言志的審美傳播作用,可以迅速反映出民聲俗情的新動態。發憤言志抒情,本來是文藝創作的直接動因。《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劉向《新序雜事》說:「人君苟能至誠動於內,萬民必應而感移。」網路文藝可抒發群眾個體親身真切體驗的感情,也必能使群眾個體應而感移,起移風易俗的審美作用。就像王褒在《四子講德論》中說的「感人密深,而風移俗易」,像王符說的:「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於本,行起於心」,像《淮南子》說的:「歌哭,眾人之所能為也。一發聲,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網路文藝不受拘束,便於群眾個體抒發情性,其審美作用互動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值得重視。通過網路文學,還可知俗情民風和審美面貌而考得失,進而移性易俗,其作用也是值得重視的。
第六,它能與高雅文藝協同互補。它能幫助通俗普及的作品與精深高雅的作品互相促進。它有大眾性,可以逐步提高。它可以彌補高雅文學「陽春白雪」應和者少的缺陷,推動後者逐步增強大眾性,達到雅俗共賞。它可以向高雅文學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達到雅俗共賞,使雙方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發展遠景。
第七,它有無限大的言說自由的空間,帶來新鮮活力和想像智慧,會突破傳統紙質文學很多嚴格的邊界標准,能激發新的創造力,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新景象。大量的生產和點擊率,促使作者首先重視文學的吸引力和娛樂性。為了吸引人,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以能滿足不斷更新的審美趣味,防止讀者對單一的創作模式(即便是新穎的、昨天能吸引人的)產生審美疲勞,就要不斷探索和更新,尋求新的審美內容和審美形式,滿足日新月異的審美要求,推進審美創造和審美要求的不斷更新。
第八,它創造了大眾閱讀個性化、互動化、共享化的新局面,它既要尊重和適應個性審美要求,又要尊重和適應群體審美要求,真正做到個體與群體的並重和辯證統一。全民可以參與的平民化創作與欣賞,推動了群眾性、個體性的認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話語方式、人生經驗、生活感悟的交流,會推動群眾審美思維方式和審美創造能力不斷更新,推動審美風格、形式、手法多樣變化,豐富和提高文藝審美活動。
以上諸點,也說明網路文學和傳統紙質文學在文藝審美標准原則上既有共同性,也已表現出了一些新的不同的審美特點和審美規律,能豐富我們的文藝審美學,很值得我們重視、關注和研究。
再提煉一下以上所說,我認為,網路文藝全新的審美特徵中有兩個最突出的要點:
第一,它的群眾性,幾乎是全民都可以是作者,也都可以是讀者。把文藝還給人民,讓人民都可以抒發自己的審美感情,都可欣賞自己喜歡的審美對象,這不正是我們大家多年來的審美理想之一嗎?有資料說,現在網路寫作的讀者超過了5000萬,作者達到10萬人。現在,中國寫博客的人數已過億,有的一人開幾個博客。當然,有的開了,又關了,但又有很多新的人開出新的博客。博客以排山倒海之勢影響著網路寫作。有些知名的傳統作家都卷進了開博客的浪潮。紙質傳媒人員常常閱讀博客,直接從中選稿,使之轉化為紙質文本。很多作者從網路、博客中很快聽、看到別人互動的反應,從中得到新的靈感和啟發,以修改自己的作品,或又產生新寫作的靈感。這不也是我們期盼多年的審美互動效應嗎?哪個作者願意自己的作品沒有讀者,聽不到反應,如石沉大海,默默無聞呢?人人可是作者與讀者,作品能得到及時互動的審美反應,這是天大的好事。在這美好的局面中,總會有傑出的好作品涌現出來,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審美繁榮發展的春天。
第二,網路文藝的寫作,可以自由抒發情懷,展現性靈,天南海北,中外古今,縱橫馳騁,無不可寫,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感而發,不必有什麼條條框框,功利束縛,復雜限制,苛刻要求。只要自己真心要說,又出於追求真善美的審美真情,都可書寫;天地十分廣闊,寫作十分自由。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個寶貴的美學傳統:我手寫我心,我口抒我情,自由展現真我性靈,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鐵肩擔道義,為國為民為人類,這些崇高的思想也必須融化為自己的血肉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性靈情懷,自然而然,不矯揉造作,真切地表現出來,才會有審美感染力,才能真切動人。文學評論家雷達說他以前很少上網,現在也開了博客,「常常只顧了寫博客痛快,看跟帖過癮」,他發現「抱著這種寫作心態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因為博客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互動性、開放性、共時性」。文藝的審美特性就在於抒發作者審美真情,通過生動形象給人以審美感染,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在與欣賞者的互動中獲得創作的愉快。網路文藝能很好發揮這種審美的特性的作用,從中也會產生出好作品。我想,今後會出現更多符合文藝審美特性和規律的好作品,這也是我們要重視網路文藝的原因和根據。
當然,這是它可以具有的審美特性。也不容忽視,現狀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格調不高,媚俗嘩眾,技巧粗淺,脫離現實的作品也還不少。這正說明,它還需要關注和研究,幫助和引導,使之提高,健康發展。
『陸』 文學典型的審美特徵有哪些
1、典型的特徵性
所謂「特徵」,是指「組成本質的那些個別標志」,是「藝術形象中個別細節把所要表現的內容突出地表現出來的那種妥帖性」。黑格爾把「特徵性」當作藝術創作的重要原理加以提倡。從外延看,「特徵」可以是一句話、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個事物、一個人物、一種人物關系等。
就內涵而言,「特徵」具有兩種屬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極其具體、生動、獨特;其二,它通過外在形象所表現的內在本質又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
「特徵」是生活的一個凝聚點,現象和本質在這里相連,個別與一般在這里重合,形與神在這里統一,意與象在這里聚首,情與理在這里交融。
作家在創造典型時准確地捕捉到這個「凝聚點」,加以強化、擴大和生發,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來。我們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徵性的東西,加以藝術強化、生發的過程,叫做「特徵化」。
2、歷史意蘊
人類之所以創造典型這種藝術至境形態,用黑格爾的話來說,是想「從他本身召喚出來的東西」中,「認出他自己」,是為了「觀照自己、認識自己,思考自己」,人類希望能從典型中「欣賞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現實」,典型應當為人類「自己而存在」。
世界公認的典型,通過豐富多彩的性格刻畫,顯示了「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葆有豐厚的歷史意蘊。
3、典型的藝術魅力
典型的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典型獨特的審美效果。這種審美效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文學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現出無窮魅力。
美國現代美學家蘇珊·朗格(susannek.langer)認為,藝術是一種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發人們的美感」。典型按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創造的藝術形象,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滿足人類在最充分的意義上「直觀自身」的審美價值。
這種藝術魅力在於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所展現的生命的斑斕色彩。
4、合乎理想
黑格爾說: 「藝術可以表現神聖的理想。」他把典型直接稱為「理想」 ,認為它高於自然中的原型。典型是「從心靈生發的」,「在心靈土壤中長著的,受過心靈洗禮的」,「符合心靈(願望)的創造品」,這「比起任何未經心靈滲透的自然產品要高一層」。
這里所說的「理想」,實際上就是人類的審美理想,典型是人類根據審美理想的范型模式創造的藝術至境形態,它不是自然形態的東西,合乎人類心靈願望的審美的升華物。
5、新穎性
新穎性就是典型塑造的獨創性。在文學典型的畫廊里,絕不允許重復。別林斯基認為,在真正的藝術里, 「一切形象都是新鮮的,具有獨創性的,其中沒有哪一個形象重復著另一個形象,每一個形象都憑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
所以,文學典型總是古今唯一的,以鮮活的生命形式呈現的十分獨特的「這一個」(黑格爾語),別林斯基又稱它為「熟悉的陌生人」。新穎的東西,總是富有魅力的。文學典型的新穎性符合文學鑒賞的客觀要求。
『柒』 什麼是小說的美學特徵
定義就不太清楚了,主要是這本書的意境,語言文字之類的吧
『捌』 恐怖小說的審美特徵
恐怖片可以按照類型以及嚇人的程度分成三個等級,即初級血腥片、中級聲光片、高級懸念片。
但是小說的話……我覺得……沒啥恐怖的……
『玖』 小說有哪些審美特徵
語言美,結構美,文風美,主題美,情節美,人物性格美,環境美。
語言我就不多說了,各種修辭,描寫。
結構是否得當,詳略,緊湊。
每個人都就該有自己的文風,不過不是一時半會兒的。
主題要突出,新穎,時代感
情節真的很重要。別人看你的小說,就是看你寫的情節,情節不好,主題再好,再高尚,也要作東流水的。
一篇小說里,一定要有讀者喜歡的人物,這個人物可以在人心中活上千年萬年。
環境美,不是指描寫的環境優美。是指你刻畫得是否深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你的小說深度。
希望你早日達成自己的夢想!我只是說了下自己的感想,不過你還是要多看書,關於寫作方面的書,上面會有介紹的,我平時看得不是很仔細,只能講到這個水平了。
『拾』 網路小說的特點
1、口述形式,貼近生活。
2、開篇展現誘惑,隱藏重點,小說寫到中間一定要穿插曲折劇情,在男主角終於得到女主角之後,大結局鐵定是悲慘結局,不會是那種從此之後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3、人物特點,男窮女性感,男主人公各方面條件相對平凡,但是思想極度齷齪……最根本的特點是擅長意淫,符合大眾獵色心理,夠不夠格的先去憑空去想像一番;女主人公,大眾情人類型,年齡無所謂,花樣年華,或半老徐娘也可,但是一定是極性感,胸大,性格孤僻,難接觸,冷傲公主一個,一般出場定位為男主角的上司或者同事,至少也是要在一個辦公大樓或者高檔寫字樓內上班,是男主角多年的性幻想對象。
4、劇情安排,偶然事件讓倆人從點頭交情到能見面說話,然後男主角幫了女主角一個大忙,有恩,然後倆人出去吃飯,了解內心世界,暴露女主角苦悶陰私事男主角大為同情,這個時候身體接觸為擁抱,之後女為主動,發展到這里,男主角基本已經去參觀過女主角的駐地閨房,並結結實實意淫了一把,如果女主角有妹妹或者半大閨女的話,男主角也在參觀過程中捎帶著一起意淫了,女主角會不避諱地守著男主角在家洗澡(關著浴室門,男主角在客廳意淫著並且心情激動到了極點,女主角從浴室出來時,一定會是半掩著睡衣,雙峰高聳若隱若現,故意讓男主角能約莫著看個大概,但是到此嘎然而止不會有接下來的事情發生,都矜持著吶!);劇情發展到這里,順水成章地應該男主角就要順利佔有女主角,其實不然,劇情出現曲折,暴女主角黑幕,例如來自於上司的性騷擾或者幼女時期的悲慘往事,男主角此時要進行激烈的心理斗爭,做良心與邪惡的大抉擇,這期間要穿插出現多個性感女配角來加大劇情的跌宕起伏。臨到大結局,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男主角終於得手了,但是他的心情一定是很沉重,女主角要麼不辭而別,要麼暴病需醫。。。。
5、小說里的出場人物都是白領,屬於那種日常閑散時間比較多的人,地點除了高檔寫字樓就是go-vern-ment機關,男女主角無一例外都愛整潔講衛生。反派人物為大款或者高級領導,思想骯臟為人邋遢,鐵定是一擲千金的冤大頭無疑,且垂涎女主角多年未得手,根據劇情安排,這些強勢人物還要對男主角進行人身攻擊威脅,金錢或者高級職位誘惑,男主角意志堅定,斷不受此誘惑,一心以上女主角為己任,雖艱辛萬難也再所不辭。
6、小說里要穿插一些時事新聞,並安排為故事某方面背景,強調劇情真實感。
7、常見名詞,寶馬,保時捷等名車,各小資品牌服飾香水以及化妝用品,以及大量的國外品牌和英文單詞在小說里不斷穿插出現。
8、小說里使用率最高的名詞是「乳房」,乳房——男主角前期多半是用眼睛來意會,中期用心來感受,後期多半用手來具體體會。一般這樣的小說里對乳房的描寫極其詳盡,對其他部位則是點到為止、一筆帶過。
9、性描寫很粗放,幾筆帶過,說幾個重點就完結,留下充分地想像空間,實為有意縮筆掩蓋,否則與色情小說拉不開檔次。
10、湊10條吧,按照套路劇情,頭回倆狗男女做雲雨事之時,男主角鐵定因為心裡緊張而導致陽痿,為女主角善意地安慰他不要傷心等等,然後在時隔不久地第二次,男主角又生猛無比,女主角愕然之餘免不了嬉笑男主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