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看武俠小說文字稿
『壹』 請問什麼地方可以下載孔慶東談金庸小說的全部內容(文字)
其他百家講壇的文字稿我有,給我你的郵箱,發給你。
1月4日 《孔慶東看金庸小說的情愛世界》 孔慶東
主講人簡介: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樓207》《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
內容簡介:
金庸是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從1955年第一篇武俠小說問世,到1972年「封筆」,金庸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在這十五部小說中,不僅有波詭雲譎的政治畫卷、盪氣回腸的英雄俠義、出神入化的絕世武功,更有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愛情人物和愛情故事。如何看待金庸筆下的情愛世界?
金庸小說的愛情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其中《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黃蓉的愛情無疑是其中的經典。《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說的主題是南宋末年宋、金、蒙古之間波瀾壯闊的戰爭和社會生活,而貫穿始終的小說主人公--郭靖與黃蓉的愛情也是小說中的「華彩樂章」。郭靖與黃蓉,一個木訥憨厚,一個古靈精怪,性格稟性反差如此之大的兩個人為什麼能走到一起?郭靖與黃蓉的愛情為什麼受到讀者最熱烈的歡迎與羨慕?這個經典的愛情模式反映了金庸怎樣的創作觀念?
除了《射鵰英雄傳》之外,《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同樣是金庸小說愛情中的經典,不同的是這個愛情模式更加驚心動魄、催人淚下。《神鵰俠侶》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的主題就是描寫主人公楊過與他的師父小龍女之間感天動地的愛情的。那麼在《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在天慘地絕的重重懸念中是如何突破禮教的羈絆,實現愛的承諾的?它的震撼與感人之處究竟體現在哪裡?
金庸小說中的愛情不只經典,更具深廣,一部作品通常會表現出多組、多種、多層次的愛情,《飛狐外傳》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描寫主人公大俠胡斐的成長歷程。在《飛狐外傳》中,胡斐與袁紫衣、胡斐與程靈素、馬春花與福康安,為我們展現了幾組刻骨銘心的悲劇戀情。那麼,一往情深的女子會如何對待薄情寡義的壞男人?出了家的人真的就能割捨得下愛嗎?
如果說金庸在大部頭中游刃有餘地描繪出了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那麼他在中短篇小說中也同樣毫不示弱。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反映的是一個叫李文秀的漢族少女,在新疆哈薩克部族與幾個青年的感情故事。在這篇小說中,李文秀究竟會遭遇怎樣的悲歡離合?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會帶給我們怎樣超乎尋常的深層思考?
(全文)
可能有的朋友聽了會覺得驚訝,說金庸,那不是寫武俠小說的嗎?藉助武俠小說來談愛情,這合適嗎?在很多朋友看來,武俠小說不就是寫那些英雄豪傑們沒日沒夜地打架、殺人、喝酒,不就寫這些的故事嗎?從這些故事裡邊要探討愛情,是不是好像是讓李逵來綉花,讓張飛來畫畫,讓竇爾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時宜?其實我告訴大家,歷史上的張飛他還真會畫畫,而且專畫美人,張飛是以畫美人見長的。在殺場上能夠浴血奮戰,給人一個非常粗豪這樣形象的人,他同時,他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來的這種擔憂,其實正是我們社會上很多人對武俠小說誤解的一種反映。很多人以為武俠小說就是武打小說,我們很多中學老師沒收學生的書就說不許看武打小說,所謂武打小說在他們理解起來就是暴力文學,教孩子怎麼打架的教科書,就是粗製濫造的低俗文學。而這些朋友不了解,武俠小說也好,通俗小說也好,其實只是我們給文學分的類,只是文學中的某一個類別,這些類別只是說它們有不同的特點,而不是說它們在藝術價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說不見得它不高雅,不見得不嚴肅,而那些所謂的非通俗小說,我們想想發表在所謂嚴肅刊物上的那些小說,它們都是精品嗎?它們都高雅嗎?不是說你寫某一種類別的東西,就決定了你的高下,就好像我們大家從事的工作,當教授就一定高雅嗎?在木樨地賣饅頭就一定低俗嗎?這可不見得。所以類別只是一種特點上的劃分,而不能決定它的高下,看文學作品跟看人一樣,不能看錶面上的名目。比如大家看我今天穿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會武功,其實我不會打架,我連我的夫人都打不過,我可能只能打過我家那隻貓。所以不能只看這個表面現象,武俠小說裡面它就不能寫出非常精彩的愛情嗎?我想讀過武俠小說的人,會對這個問題有非常清楚的認識,特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當然是一流的武俠小說,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沒有人會對這個提出疑問。但是,我們不去講他的武俠,就看金庸小說里邊的愛情,從這個角度看,也可以說金庸的小說是一流的愛情小說。今天我們可以說金庸寫愛情之廣,寫愛情之深,寫愛情之奇,可以跟世間任何言情大師一決高下。所以說今天我們《百家講壇》的這一講就來看看金庸筆下愛情的深廣性和它的典型性。
作者: 222212222 2005-6-8 17:37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百家講壇《孔慶東看金庸小說》演講稿全文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一--英雄美人式
一般的武俠小說都是以男性為絕對中心的,《射鵰英雄傳》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的,郭靖,這是它所要塑造的成長的一個大俠,周圍有什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還有全真派,一大堆人。但是我們看,從小說主人公郭靖的成長歷程來看的話,郭靖比較笨,主人公比較笨,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智商大概是三四十、五六十,就是他學東西非常慢,人家學一遍、幾遍就會,他幾十遍他都不會,他的好處就是永遠地學下去,永遠地練下去,直到會。如果不是靠著黃蓉,他後來認識了黃蓉,如果不是靠著黃蓉一路引領他,幫助他,甚至是護導他,郭靖就不可能後來武藝大成,成為一代大俠。作為一個英雄人物,郭靖是遠遠沒有諸葛亮的智慧,岳飛那種膽略,排兵布陣這些方面他都是外行,大事小事都是黃蓉領導著丐幫,在暗中或明或暗地指指點點的,一到緊急時刻就是黃蓉幫他想出一個奇妙的招數,化險為夷。所以說沒有黃蓉,郭靖就不能正常地成長。沒有她郭靖不能正常成長,所以說黃蓉在小說中的作用實際上是郭靖的「精神輔導員」、「政治導師」,很像一個班裡邊,一個學習比較差的男生,這老師給他安排一個學習很好的女生,是班裡的學委加團支部書記,所以這個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長,而這種描寫是此前的武俠小說中從來沒有過的,所以說郭靖與黃蓉兩個人的合作是力量與智慧的合作。而力量與智慧哪個重要?智慧當然要比力量更重要,所以郭靖這個人物是在黃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我們再從人物語言上進行分析,《射鵰英雄傳》中女性的語言壓倒男性的語言。因為在小說中,哪些人物重要,往往體現在這個人物他說的話是否重要上。我們想想你讀過的其他小說,重要的人物,他的話一定是重要的,比如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很重要,因為他的話是重要的。而在《射鵰英雄傳》裡面,最會說話的人是黃蓉,她說的話多,她說的話有權力,有優勢,有壓倒性,而且有藝術含量。而郭靖呢,這個一號英雄,被設置為一個說話不太行的人,很木訥,有時候看上去好像很口吃,結結巴巴,他沒有話語權。在和黃蓉相處的過程中,他只是靠自己的一顆純朴的心,黃蓉是處處占上風。黃蓉不僅跟郭靖這樣一個不太會講話的男性說話的時候占上風,她跟其他那些能言善辯的男子對談的時候仍然是具有優勢,比如說歐陽克,比如說周伯通,都是能言善辯的,但都不是黃蓉的對手。她說話不僅口才好,而且有學問,這一點更是出人意料。一般的小說中可以寫這個女的能言善辯,可以寫她口齒伶俐,說話不饒人,這可以做到,但是這女的說話很有學問,比男的有學問,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的小說寫男的可以說話少,但他說一句就把女的壓倒了,但是這裡面黃蓉是壓不倒的。小說中有一場就是黃蓉和「漁、樵、耕、讀」四大弟子來鬥嘴,那麼他們在這裡面篡改前人的詩句,篡改經典,對對子,人家給她出一個「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黃蓉對「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然後她一句一句,唇槍舌劍,把「漁、樵、耕、讀」四大弟子罵了一遍,讀者感到非常精彩,沒有辦法駁倒她。對方只好欺負她是一個女性,說「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因為看郭靖背著她嗎,說你們怎麼「男女授受不親」,讓郭靖背著你,引用孟子的話企圖來羞她一下。可是黃蓉斷然反唇相譏,說「孟夫子最愛胡說八道」,她一下子就把你們引經據典的那個聖人給推倒了,把儒家心目中的那個聖人推倒。她說他的話怎能信得?然後這個話可不是一時的氣憤之言,她是有理有據的。下面就說了四句詩,
「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這首詩一句一句都是針對孟子之言的。《孟子》這本書里邊有一個寓言,說有一個乞丐,他有一妻一妾怎麼怎麼樣,黃蓉說既然是一個乞丐,怎麼可能有兩個妻子呢?飯都吃不上家裡還有兩個妻子?孟子還講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天天到鄰居家去偷雞,黃蓉說鄰居家哪來那麼多雞,天天給你去偷?這都是不合理的。還有儒家都是推崇孟子、孔子周遊天下,去說服那些政治家,販賣自己的思想,但是黃蓉敏銳地指出,當時還有周天子啊,周天子還在啊,最高中央領導人還活著呢,你到各個省去游說什麼呀?你這不是謀反嗎?你這不是要顛覆國家秩序嗎?所以她的批判使對方啞口無言,就是使我們這些做學問的讀者讀來,也覺得,小丫頭有兩下子,小丫頭不錯,就是你很難把她駁倒。所以在這些談話面前,在這些男性面前,她的光彩是那樣的鮮艷,光彩四射,使男性都黯然失色。
作者: 222212222 2005-6-8 17:37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百家講壇《孔慶東看金庸小說》演講稿全文
如果從審美關繫上看,《射鵰英雄傳》中的女性,以黃蓉為代表的女性,她不是簡單地成為男性的一個審美對象。我們知道很多小說中寫女性,寫得女性很美,很可愛,但是這種描寫,實際上是把女人看成是男人的一個觀賞對象,就是她是好看的。所以我們看小說中寫女人的容貌,寫女人的身體,往往佔了比較多的篇幅,小說中很少去描寫男人的容貌,男人的身體,因為女人是要給男人看的,所以這是男女不平等社會的一種現象。而在《射鵰英雄傳》中,女性總是主動地表現出自己的主體性。比如黃蓉一出場,她是打扮成一個小臟孩兒,一出場不是光彩照人,打扮成一個小臟孩兒,又黑、又丑、又臟,她不讓人看見她長得漂亮,她不需要用自己的漂亮來吸引人。她為什麼喜歡郭靖呢?因為郭靖愛她不是愛她的美貌,後來她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恢復本來面目,她說「我穿這樣的衣服,誰都會對我好,那有什麼稀罕?我做小叫化時對我好,那才是真好。」她和郭靖的友誼,是起源於她做小叫化的時候,這種人和人之間真誠的情感,而不是那個像歐陽克一看,這個小丫頭長得很漂亮,所以他處心積慮地追她。所以她知道郭靖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所以在這個小說里,作者所表達的不僅是女人的社會需要和自然需要不可忽視,應該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作者對一種理想的兩性文化的展望。從《射鵰英雄傳》中可以看出,只有兩性互補的狀態,才是人類的理想的狀態,男尊女卑固然是不好的,但是你矯枉過正,說一定是女尊男卑,說現在這男人太壞,壓迫女人,咱們顛倒過來吧,我們退回到母系社會吧,還是女人做主,男人在外邊幹活就行了,那樣也不是理想的。那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都是不合理的。《射鵰英雄傳》中郭、黃二人的愛情受人喜愛,就是因為這樣一個道理。兩個人一個比較木訥,一個比較機敏;一個其貌不揚,很本分,一個很漂亮,但是精靈古怪;一個純朴少知,一個機變博學;一個豪邁大度,一個活潑俏皮。但是只要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正好像手足一樣互補起來,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黃蓉的巧慧是郭靖質朴的補充,而郭靖的天拙,有時候又能剋制黃蓉的機巧,有時候她這個人太聰明了,全是鬼主意,有時候想使點壞,但是郭靖是非常純朴的,他有一個底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是不能做的。所以這兩個人才肝膽相照,生死相依。我們不能說《射鵰英雄傳》就是弘揚女性主義的作品,但是他的確寫出了理想中的一種男女愛情,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也找不到這樣的愛情,但是它可能存在,它永遠吸引著人們去找,所以這一組愛情受到了最廣大的歡迎和羨慕。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二--感天動地式
《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也可以說是所有小說中最感人的愛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這個愛情流過多少眼淚。這個愛情首先它是充滿了反叛性的,這是它的一大特點,它寫的是愛情與封建禮法的沖突。我們知道《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南宋,南宋是個什麼時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這個禮法開始加強、開始森嚴的時代。在那個時候,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是不被理解的,因為在名分上他們是師徒,封建禮教特別講究名分,不顧實際情況,不管你們兩個人之間感情,所以他們一說他們相愛了,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所有人都不能同意,說你這是混賬,簡直是禽獸的行為。第一,小龍女是楊過的師傅;第二,你管她叫姑姑,你怎麼能和你的姑姑結為夫妻呢?沒有人會理解他,甚至郭靖這么偉大的一個豪俠,他把手放在楊過的頭頂上,說「你再堅持,我就一掌打死你」,但是面對這樣的生死威脅,楊過不為所動,他不懂得這些禮法,他知道這個威脅,但是他心中只有一個純朴的念頭,就是我喜歡她,她喜歡我,這有什麼錯?在這方面,他呈現出一種「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英雄氣魄可以表現在戰場上,可以表現在國家大事上,但是在愛情中,在個人愛情中,同樣可以表現出一種英雄氣魄。死就死了,我認為我沒有錯,這一點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即使在今天,在我們號稱個性解放了一百多年的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你想想今天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年輕的女老師談戀愛,家長能讓嗎?校長能讓嗎?社會上得有多少人來給你做工作呀--孩子,迷途知返吧,你錯了,或者說這個男生從小就心術不正,或者說這個女老師心術不正,勾引青少年,他們身上肯定會被潑上很多很多的污水。沒有人會去想,他們兩個人如果是純真的相互喜愛,這有什麼錯?所以考慮到南宋的時代,這個反叛性它具有的這種震撼力就更大。
作者: 222212222 2005-6-8 17:38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百家講壇《孔慶東看金庸小說》演講稿全文
這個愛情的感人之處不僅僅是它的反叛性,還有很深刻的問題,這個愛情被寫得天慘地絕,這是讓人揪心之處。金庸在他們的愛情問題上寫得非常大膽,這樣一個感天動地的,讓人覺得非常神聖的、非常聖潔的這樣一個愛情,它居然是有著先天缺陷的,有重大缺陷的一個愛情。特別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甚至覺得不太能夠接受這個缺陷。什麼缺陷呢?楊過是被削掉了一隻臂膀的,楊過少了一條胳膊;而小龍女,小龍女居然是被人姦汙過的。一般作家哪敢這樣寫,你想塑造一個很純潔的,讓人家感動,讓人家羨慕的這樣一個愛情,感天動地的愛情,他居然先把自己最有利的條件給抹煞掉,先寫這兩個人都有重大的缺陷,不把他們寫得完美。小龍女她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練功的狀態下,稀里糊塗地被全真派的一個青年,被叫尹志平的,被他給姦汙了,楊過也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被郭靖的女兒叫郭芙,一劍把胳膊給削了下來,就是楊過等於是殘廢人,雖然武功很高,他只能參加殘疾人奧運會,去拿特奧會的金牌的。但是我們沒有覺得他是殘疾人,我們覺得他比我們正常人還要高大無比。所以他們的愛情首先有個不利的條件--天殘地缺,很難寫好,就是金庸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把這樣的一段愛情寫好。但是最後我們看到的,沒有影響我們的審美接受,反而促成了這個感天動地,不得了。
也人有分析過,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感情?其實一開始他們之間很難說是愛情,特別是楊過對小龍女,一開始是愛情嗎?在小說的前半部,楊過對小龍女可以說是感恩之情,雖然兩個人年紀沒多大差別,但是小龍女是照顧他的,是師傅,他對小龍女實際上含有對母親的依戀的感情,小龍女對他總是冷冷的、淡淡的,就是為了一個責任,要照顧他,因為死去的婆婆說了,必須照顧這個孩子,對他像弟弟,甚至像對孩子一樣。這種感情天長地久之後,兩個人之間就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所以兩個人的感情是慢慢形成的。在這里,在小龍女的古墓里,給了楊過一個溫暖的、安全的家,又關心他,又教他武功,所以他們兩個人的感情是很純潔又很崇高的。一直到後來,小龍女稀里糊塗被姦汙之後,小龍女以為這是楊過乾的,她以為這是楊過做的,所以她已經心中把楊過當成自己的男人。但是楊過不知道,他一直不知情,他一直覺得是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情願為你而死,這是一種報恩的心理。他對小龍女是忠貞不貳的,但是這種忠貞不貳到底是感情上的忠貞不貳,還是道義上的忠貞不貳?這是比較復雜的。
最後,小龍女是願意回到古墓中去的,因為她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可是後來楊過成了一代大俠,社會上東游西走之後,幹了那麼多轟轟烈烈的事業,我們可以看到楊過性格是很活潑的一個人,他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嗎?小說中後來有很多女孩子都喜歡過楊過,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所以楊過最後他仍然對小龍女忠貞不貳,這裡面是有很多道義因素的。所以說這個愛情不是說非得寫那種浪漫的、純情的,這個純情是有不純情的根基的。
最後是小龍女對他的一往情深打動了楊過。小龍女對他是設身處地,處處為他著想,甚至為他跳下了懸崖。她怕楊過殉情也跳下來,所以騙他一下,說你等我十六年,正是這漫長的十六年,使楊過成熟了,成了一個真正的成熟的男人,懂得了愛情,他終於明白小龍女對自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這個感情不是姑姑的感情師傅的感情,不是。在小說第二十八回洞房花燭中有這樣一段:
楊過見她命在須臾,實是傷痛難禁,驀地想起,「那日她在這終南山上,曾問我願不願要她做妻子,那時我愕然不答,以致日後生出這許多災難痛苦,眼前為時不多,務須讓她明白我的心意。」大聲說道:「什麼師徒名分,什麼名節清白,咱們通通當是放屁!通通滾他媽的蛋!死也罷,活也罷,咱倆誰也沒命苦,誰也不能孤苦伶仃。從今而後,你不是我師父,不是我姑姑,是我妻子!」
作者: 222212222 2005-6-8 17:38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百家講壇《孔慶東看金庸小說》演講稿全文
小龍女滿心歡悅,望著他臉,低聲道:「這是你的真心話嗎?是不是為了讓我歡喜,故意說些好聽言語?」楊過道:「自然是真心。我斷了手臂,你更加憐惜我;你遇到什麼災難,我也是更加憐惜你。」小龍女低低地道:「是啊,世上除了你我兩人自己,原也沒旁人憐惜。」
我們知道什麼「你愛我」、「我愛你」這樣的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從西方販運來的,我們中國人是不說這些肉麻的東西的,什麼是「你愛我」、「我愛你」?「憐惜」,「憐惜」是一個多麼好的詞!我們中國人講憐惜,講恩愛,我們不說我愛你,在古代愛甚至可能不是一個褒義詞。
他們兩個人的愛情不是那種一見鍾情、羅曼蒂克式的愛情,而是經過種種考驗,自然形成的。好像一篇學術論文,經過反復考證、確鑿不疑之後,排除了種種偶然性,才堅定下來的愛情,所以它的感人是實實在在的感人。最後楊過十六年之後,發現自己被騙了,他知道小龍女再也不回來了,他知道小龍女跳下懸崖殉情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他雖然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了,但是他仍然要跳下去,他追隨小龍女而去。但是就在他跳下去的時候,發現小龍女竟然沒有死,小龍女就一個人,還像在古墓里一樣,這些年就一個人生活在下面,就生活在那裡。他下去之後看見那放著幾件衣衫,正是小龍女為他做的。
他自進室中,撫摸床幾,眼淚撲簌簌地滾下衣衫……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掌輕撫著他頭發,柔聲問道:「過兒,什麼事不痛快了?」楊過霍地回身,正是十六年來他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小龍女。
我看這兩個人恰恰因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所以她跳下去,他也才會跳下去,小龍女也是因為是至情至性之人,才會在下面非常淡泊地度過了這么多年的歲月,他們也才能在十六年之後又一次相會。這個情節是很奇異的,但它又是合乎這兩個人的性格的,它是合情合理的。經過了這么多磨難之後,他們的相會,他們這里找到了人生最大的、最快樂的價值,種種曲折歸於平淡,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在最後,他們為國為民幫助郭靖守了襄陽之後,就告別群雄,攜手歸隱。所以說小龍女跟楊過的愛情,是《神鵰俠侶》這部書最值得議論之處,這部書是武俠作品,但是武俠部分可以改變,武俠部分都可以去掉,就講他們兩個愛情。他們兩個人不是武俠人物,是普通的工作者,都可以的。楊過在電視台工作,小龍女在報社工作,一樣,一樣感人,所以說這個愛情才是這個《神鵰俠侶》真正的主題。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三--痴情女與負心郎式
金庸小說中的愛情不只經典,更具深廣,一部作品通常會表現出多組、多種、多層次的愛情,《飛狐外傳》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描寫主人公大俠胡斐的成長歷程。在《飛狐外傳》中,胡斐與袁紫衣、胡斐與程靈素、馬春花與福康安,為我們展現了幾組刻骨銘心的悲劇戀情。胡斐與袁紫衣是相愛的一對,但是胡斐一路要追殺的這個壞人,恰恰是袁紫衣的生身父親,這個又是一個情與義的沖突。就是你愛這個女孩,兩個人非常相愛,但是她父親是一個大壞蛋,還要不要完成為了平民百姓報仇雪恨的任務,最後這個矛盾使他不能解決,最後他們的愛情沒有成功,沒有結局。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叫程靈素的姑娘,她深深地愛上了胡斐,但是胡斐並不愛她,胡斐一直愛的是袁紫衣,身邊照顧他的是程靈素。但是他發現了之後,他就跟她說,咱們兩個以兄妹相稱,程靈素就答應了他,他們兩個人兄妹相稱,等於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等於是把人家路給堵死了,說你就是我的妹妹,咱們名分是兄妹。可是最後,這個程靈素為他而死,程靈素心細如發,非常細心,這樣一個女孩子,最後為了救他,他中了毒,為他吮出毒血,臨死之前給他安排得非常妥當。那一段是非常催人淚下的,很少有人讀到那一段不動情的。所以一般喜歡金庸小說的人不太敢看那一段,最動人的段落往往是不敢看的。
小說中有很奇的愛情,有很不同尋常的愛情,像馬春花與福康安這樣的愛情描寫,也是突破常規的。金庸小說里一再寫到這樣一個模式,就是一方是一往情深的,而另一方是薄情寡義的,可是一往情深的這一方,知道對方薄情寡義,不改初衷,雖死無悔。馬春花實際上是被福康安騙娶到手的,她是被他玩弄的一個女性,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是一個壞男人,他就是騙那個女孩,騙到手就是玩弄,然後始亂終棄,完全是這樣一個人。因為他是一個貴族嘛,風流的貴族男性,仗著自己的地位,來玩弄女性。按照我們現在新文藝的模式來描寫,按照我們電視劇的方法來描寫,女的發現這個男的是個流氓之後怎麼樣,肯定是跟他一刀兩斷,決裂嗎?狠狠給他一記耳光,「你這個流氓」,一般來說都是這樣來描寫。但是金庸不是這樣處理,當馬春花她猜到真實情況之後,她仍然愛著這個人,而且愛得很深。這個人雖然社會評價他是壞人,可是這個壞人的愛人仍然愛著他,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但是是真實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實。有時候我們大家從別的角度看一個人是壞人,但在他親人的眼中,他不一定是壞人。比如我們有時候去商店買東西,和那個售貨員吵架,吵起來了,那個時候,我有的時候我當場會很恨她,這個人是個壞人,但有時候我又一想呢,她回到家裡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母親,她可能是個非常好的妻子,她在別的方面可能非常好,今天她可能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她就拿我出氣,完全可能是這樣的。
作者: 222212222 2005-6-8 17:39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百家講壇《孔慶東看金庸小說》演講稿全文
你在另一個場合遇見她,說不定發現她是你的親戚,是遠方親戚都可能的,就是從她親人的角度來判斷,跟我們的判斷可能完全不一樣,這樣有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換位思考,能夠寬容很多人。而馬春花這樣一個人,最後就被福康安,被她所愛的男人給出賣,給害死了,但是她臨死而不悔,到最後都不悔。這就寫出了愛情的深層次的問題,寫出了愛情的深度。愛到底是什麼東西?明知對方不好,仍然一往情深。
《飛狐外傳》的結尾也很有意思,結尾袁紫衣已經出家了,改名叫圓性,她輕輕念了一首佛偈,來和雪山
『貳』 孔慶東看武俠小說百家講壇 全集誰有
百家講壇的官網就有
『叄』 百家講壇 孔慶東看武俠小說
親,已發送,請注意查收~
——————————
如果沒有收到,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郵件可能會被默認為垃圾郵件了~
【解決方法】:請親自己動手,把資源從「垃圾郵件」里解救出來吧~
2、郵箱地址寫錯了~
【解決方法】:請親在追問里更正出正確的郵箱地址~
3、系統出現BUG,導致沒有收到郵件~
【解決方法】:請親繼續追問我,我會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再次發送~
——————————
如果還有疑問:
請【帶著問題網址】給我回信 or 繼續追問我 ~
——————————
請問解決親的問題了嗎?
如果解決了
分不在多,採納就行 O(∩_∩)O~
『肆』 孔慶東品讀金庸武俠小說的作品。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人稱「北大醉俠」。祖籍山東,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大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通俗小說研究。自1998年起以一本《47樓207》風行於世,此後的《井底飛天》均大受追棒。其文嬉笑怒罵,亦庄亦諧,飛流直下,痛快淋漓。有網友稱,讀孔慶東,「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著深思」。
孔慶東被評選為「北大十佳教師」之首,其《47樓207》、《黑色的孤獨》和《口號萬歲》等書一直暢銷不衰,深受各界讀者喜愛。媒體譽之為「北大的馬克·吐溫」、「北大醉俠」、「繼錢鍾書以來的真正幽默」,全國幾十家電視台邀請其擔任嘉賓,為當今影響最大的思想者之一。
《連城訣》評點: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與嚴家炎合評)。
金庸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醉眼看金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合著)
笑書神俠: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
江湖·俠客·情——走進金庸的《笑傲江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孔慶東品讀金庸俠語:長江文藝出版社200
『伍』 孔慶東看武俠小說的內容簡介
金庸的武俠小說寫盡了人生百態,而小說里的主要人物,無一不是金庸自身各個階段的思想反映,縱觀金庸小說的武俠人物,它又是金庸成思想變化的歷程展現。1955年,30歲的金庸以一部《書劍恩仇錄》涉足武林,隨後《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飛狐外傳》也沖出江湖。此時的金庸年輕有為,於是一批建功立業的大俠躍然紙上,陳家洛、袁承志、郭靖、胡斐,盡管他們身上有理想化的成分,但其俠義精神卻能掩蓋其短,張揚其長。
『陸』 百家講壇——孔慶東評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百家講壇——孔慶東評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F%D7%C7%EC%B6%AB%C6%C0%BD%F0%D3%B9%CE%E4%CF%C0%D0%A1%CB%B5%C8%AB%BC%AF&from=file&format=
『柒』 速求孔慶東評金庸武俠中,講射鵰、神鵰、倚天的文字。
1什麼叫真好
我穿這樣的衣服,誰都會對我討好,那有什麼稀罕?我做小叫化的時候你對我好,那才是真好。
——《射鵰英雄傳》第8回
這是黃蓉對郭靖的肺腑之言。
黃蓉是金庸筆下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聰明美麗,武功高強,父親黃葯師是一代武學宗匠。黃蓉既博學又機巧,心細如絲,愛慕她的男子不知會有多少。然而什麼樣的男子才能配得上她,什麼樣的男人才能打動她的芳心呢?是郭靖。
黃蓉與郭靖初識時,郭靖一沒有高強武功,二沒有英俊外表,三沒有文采風流,四沒有百萬家財。他有的,是一腔俠肝義膽,一身豪邁氣概,一顆淳樸真心。當他初見黃蓉時,黃蓉離家出走,打扮成一個少年乞丐。郭靖慷慨相助,二人話緣投機,情若知己。豪情之下,郭靖將自己的汗血寶馬相贈。險惡江湖,真心難覓,黃蓉知道自己遇到一個天大的好人,一個像蒙古草原般心胸廣闊,可以讓自己的智慧之馬任意馳騁的最可依託、最可信賴之人。這個人,在她做小叫化之時都能待她那般友愛,今生今世,還有什麼不能一並交與呢?
貧賤,往往是情感的試金石。俗話說: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人知。趨炎附勢,嫌貧愛富,乃是世之常情。所以,華麗的衣衫,闊綽的氣度,引來的未必是真朋友。而當你受苦受難、淪落底層的時候,有一雙溫暖的手向你伸來,請握住它。
事實證明,黃蓉沒有錯。
2愛情的深度
你再體惜我,我可要受不了啦。要是你遇上了危難,難道我獨個兒能活著么?
——《射鵰英雄傳》第8回
黃蓉與郭靖,兩情相悅,心靈互通。郭靖不讓黃蓉去一同冒險,黃蓉便低聲說了這番話。
真正的愛情,情到極深之處,便是兩個人成為一個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憐我愛,惺惺相惜,俱出於一種絕無功利目的之本心。愛是一種奉獻,是把個體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由兩個人組成的大「我」之中。一個人的危難,便也是兩個人的危難,是整個愛情的危難。所以,真心相愛的人,不能忍受一人獨活於世。《雪山飛狐》中的胡一刀夫人,便在丈夫喪生後自刎而死。《白馬嘯西風》中的上官虹,也在丈夫白馬李三被殺後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並不是封建倫理中的所謂「殉節」,而是可歌可泣的「殉情」。
黃蓉的這句話,表明了她與郭靖之間愛情的深度。此後的一生,她果然與郭靖艱危與共,甘苦並嘗,直到最後在義守襄陽時雙雙殉國。
也許古人今人的愛情觀有所不同。今天我們並不提倡相愛的人一定要同生同死,但是對於具有這種精神的愛侶,我們理當表示由衷的敬意。茫茫人海,芸芸眾生,當我們遇上危難之際,可曾有人、可能有人,說出黃蓉這般的話么?
怪不得辛棄疾深沉地唱道:「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3惡人的愛情
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
——《射鵰英雄傳》第10回
《射鵰英雄傳》中不僅有郭靖與黃蓉那種「正格」的愛情,單說梅超風的一生,也足以令人出神嘆息。
梅超風與陳玄風同在桃花島主黃葯師門下學武。二人因相愛而偷偷結了夫妻。由於黃葯師性情古怪而喜怒無常,二人害怕責罰而離島逃走,從此開始了苦難的愛的旅途。
他們盜了半部「九陰真經」,久練不成,再返桃花島,發現自己連師父一成的本事也沒學到。梅超風說:「你懊悔了嗎?若是跟著師父,總有一天能學到他的本事。」陳玄風便說:「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
「黑風雙煞」夫婦在江湖上濫殺了一些無辜,做了一些壞事。但是在愛情這個問題上,他們的精神還是十分可敬的。為了保全愛情,他們寧可喪失學到最高武功的最好條件,頑強地自修自練。雖然誤入歧途,但他們無怨無悔,還是練出了威鎮江湖的「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他們口頭上互稱「賊漢子」,「賊婆娘」,內心裡卻非常互相敬愛。陳玄風始終不讓梅超風看那部「九陰真經」,為的是怕她練壞身體。
陳玄風被殺之後,梅超風本欲自殺相隨,但為了復仇而頑強地生存下來。她把刺在丈夫胸口的經文剝下來硝制好,日夜貼身帶著,這樣就如同日夜與心愛的丈夫在一起。她眼睛已經瞎了,性情也越來越陰冷,世人都把她看作惡人、壞人。但她剛強地活著,驕傲地活著。因為她心中永遠記著那個春天的晚上,桃花正開得紅艷艷的,在桃樹底下,那個粗眉大眼的二師兄,忽然緊緊抱住了她……她從不懊悔。
惡人的愛情,也許比善人的愛情更加凄婉動人。 4知道與說
用不著說。我不能沒有她,蓉兒也不能沒有我。我們兩個心裡都知道的。
——《射鵰英雄傳》第11回
郭靖大概屬於最不善言辭之輩。
可不善言辭之人,他所說的言辭,卻往往直達事物的本質,一語破的,佛家所謂「見性明心」是也。
原因在於,郭靖這種「不善言辭」之人,不是用言辭在說,而是用心在說。言為心之聲,言辭本是用來表達心意的,可是我們這些太善言辭的人,也許正是迷入歧途,在言辭的花園曲徑中離本心越來越遠了。
所以,善言辭者未必能獲得愛情,甚至未必懂得愛情。有多少花言巧語、甜言蜜語,都在冷麵紅顏之前敗下陣來。而郭靖,卻對黃蓉這個智商遠遠超過他的姑娘充滿著這樣的自信。師父問他與黃蓉之間是否說過「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一類的話,郭靖卻說:「用不著說。」
「用不著說」!這是何等的境界。
偉大的愛情,就應當是超越語言的。海德格爾說什麼「語言是世界的家屋」,被一些無知青年奉若金科玉律。看來海德格爾既不懂得語言,更不懂得世界。用語言建構的世界永遠是符號的世界,在符號的世界裡「沉醉不知歸路」的人,是體會不到愛情的真味的。
真正懂得愛的人,不必有什麼山盟海誓,不必念上幾千遍那句「三字經」。心靈如果不能相通,那麼每說一個「愛」字,不都是增加一分虛偽和欺騙的罪孽么?
郭靖知道「用不著說」,而且知道「我們兩個心裡都知道」。他怎麼會知道黃蓉的「心裡」呢?黃蓉對他說過么?
「知道」本來便不依賴於「說」。「說」得太多了,便什麼也不「知道」了。
5老頑童的愛情觀
天下什麼事都幹得,頭上天天給人淋幾罐臭尿也不打緊,就是媳婦兒要不得。
——《射鵰英雄傳》第19回
這是老頑童周伯通的「愛情觀」。
老頑童生性豁達開朗,一生頑皮胡鬧,只在一件事上大感頭疼,那便是因年青時曾有過一次風流情史,使他大大地吃了一回苦頭,造成了終生的心理「挫折」感。從那以後,他便將男女情事視若蛇蠍一般可怕,不但自己從此絕念,而且還勸他的結義兄弟郭靖千萬不可娶媳婦兒,要郭靖趁著尚未拜堂成親,「趕快溜之大吉。」
老頑童周伯通的言語滑稽古怪,經常不倫不類,但卻並非是簡單無用的荒唐之言。他外表天真爛漫得像小孩子一樣,其實心中對世事人情還是明澈深知的。他對愛情的迴避與否定,實際是一種懺悔和贖罪,是一種「名士」式的特殊表達方式。在他心中,並非真的泯滅了愛的感情。只是他能夠「移情」,把悔恨的痛苦轉化成其他方面的進取,從而獲得了解脫。所以,他雖然不是真的道士,卻比全真七子更灑脫淡泊。無貪欲,無機心,使他反而練成了精妙絕倫的曠世神功——七十二路空明拳和左右互搏之術,成為王重陽之後第二個凌駕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之上的天下第一高手。然而,他又沒有心思去奪那個天下第一的稱號。
也許,這真的是得益於他遠離女子的「愛情觀」吧。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周伯通的那場風流孽債是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愛情」的,所以他逃離了當年的「情人」後,並未受到巨大無邊的情感折磨。倘若他當真在愛情的鹼水裡泡過的話,恐怕也就練不成那麼絕頂的神功了。
有愛情,有媳婦兒,當真就不能練出登峰造極的功夫嗎?倘若真的是二者只能佔一頭,那麼選擇哪一頭呢?
6不怕情故
她一來年幼,二來生性豁達,三來深信郭靖決無異志,是以胸中竟無忌妒之心,反覺有人喜愛郭靖,甚是樂意。
——《射鵰英雄傳》第24回
這寫的是黃蓉發覺程瑤迦偷偷愛上郭靖之後,所萌生的心理活動。
自己心愛的人,也被別的同性愛上了,怎麼辦?這是愛情中一個常見問題。
倘若自己心愛之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愛他,別人都不愛,那倒是保險得很,不用擔心有競爭者來把他搶走。不過,別人都不愛的人,恐怕是有些問題的。如果是別人都沒有發現他的寶貴可愛之處,只有你一個人慧眼識英雄,那還罷了;但你如果沒有這個把握,則還是反省一下的好,人人所棄的,為什麼偏偏是你之所取呢?
倘若自己心愛之人,也是人人所愛之人,那恐怕也有問題。一是競爭者太多,自己得手並佔有下去的風險系數較大;二是人人所愛之人,其可愛之處大可懷疑。真正可愛的寶貴優點,不會是被大多數凡夫俗子普遍認識到的。人人都愛的人,很可能極快地就變成人人不愛。
真正可愛之人,必是有人愛他,有人不愛他。愛他的人中,出發點和側重面也各不相同。這樣的人才有愛的價值。有人愛自己的心上人,這證明了自己的眼光,「吾道不孤」,當然應該高興。高興的同時要想到競爭,要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心愛之人的愛,這樣便戰勝了妒忌。
黃蓉正是這般的心態,她堅信她的靖哥哥是任何聰明美貌的姑娘也奪不去的,所以,住她們來愛吧,「我樂意」!
黃蓉與郭靖的愛情,是愛情的正格。
7近人情更怯
她千里迢迢的來尋郭靖,這時卻又盼郭靖不在家中。
——《射鵰英雄傳》第24回
這說的是寶應縣大富之家的千金小姐程瑤迦。當日她被郭靖所救,見郭靖年紀輕輕,不但本領過人,而且為人厚道。她一個大家閨秀,從來不出閨門,情竇初開之際,一見青年男子,竟然就此鍾情,於是獨身遠行,來尋郭靖。
可是尋郭靖干什麼?她卻一無打算。她對郭靖其實並無了解,只是在一種模糊的意識驅使下去接近一個心中的影子。一旦產生那個影子的實體真的出現在眼前,她便會不知所措,面紅耳赤的。所以,她又盼郭靖不在家中。她只是在這場自導自演的獨角戲中尋得一種驚險的刺激,並無任何實際的欲求。
金庸把這樣一個女子的微妙心理,刻畫得真是分毫不爽!
不僅愛情如此,人生其他方面也多有此情此境。人在尋求一個目標時,不辭辛苦,孜孜不倦,但當目標臨近時,卻反而萌生出一種不願目標實現的心理。也許相對於「尋求」,目標的意義已經不太重要了吧?
這也就是「近鄉情更怯的道理。
8初戀的學校
她先前對郭靖朝思暮想,自覺一往情深,殊不知只是少女懷春,心意無托,於是聊自遣懷,實非真正情愛,只是自己不知而已。——《射鵰英雄傳》第24回
程瑤迦只是《射鵰英雄傳》中一個極次要的陪襯人物。而金庸連這個次要人物的每一絲心理活動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滴水不漏,真有「大海不捐細流」的風范。
少年男女,懷春之際,往往會一廂情願地愛上某一個「偶像」,而且一往情深。但年深月久之後,才會發現,那並不是自己的真正所愛,而不過是自己一腔愛意的寄存處而已。
所以有人說,初戀大多數是不成功的。但不成功的初戀對人是很有益處的。不成功的初戀是一所最好的愛情學校。它既能使人保持愛情觀念的純潔、高尚,又能使人在現實生活中尋覓到真正屬於自己、又適合於自己的那一份愛。
當然,如果事先知道了這一點,而有意去嘗試、去製造「不成功的初戀」,那恐怕是無益而有害了。所以,有些話只能講給過來人聽,有些話確實要聲明「兒童不宜」的。
程瑤迦小姐是個胸懷爽朗之人,很快度過了這不成功的初戀關。她見到太湖莊主陸冠英後,但覺他風流俊雅,處處勝於郭靖,又想起郭靖與黃蓉的親密神態,於是不知不覺之間,一顆芳心早已轉到陸冠英身上了。再接下去,就遇到反封建大師黃老邪,被黃老邪看出她與陸冠英你有情我有意,於是當場主持二人成婚。而這過程中間,郭靖一直在隔壁秘洞中療傷。倘若程小姐得知,不知做何感想。
一個人最終會愛上什麼樣的人,實在是風雲莫測。
9愛情不等於嫁娶
只要你心中永遠待我好,你就是娶了她,我也不在乎。——《射鵰英雄傳》第25回
黃蓉是天下少有的真正懂得愛情意義的好姑娘。
當她得知郭靖——自己終身相許的心上人,竟然已經有了未婚妻,而且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女兒,是成吉思汗親口定的親,她的淚水湧入眼眶——再豁達的人也要傷心啊,可憐的姑娘。
然而人生就是處處充滿了不如意。對人生的不如意,從小失去母親的黃蓉是很有體會的。盡管她是黃葯師的女兒,也知道自己不能事事如意,她能夠區分理想與現實。
所以,她也能夠區分愛情與婚姻。
懂得愛情,首先就意味著不要把愛情與其他東西混為一談,與友誼、與婚姻、與性……當然,這些都是密切相關的,能夠將它們統一起來,十全十美,最好不過。但是如果不能統一,也算不得什麼缺陷,不必強求,因為它們本就是不同的事物。
真正的愛情,應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之物。愛情是自然產生,自然存在的。愛情不是婚姻的前奏,不是為了婚姻。不是真正的愛情,結了婚也是同床異夢,結果只是證明過日子是過日子,愛情還是愛情。
結婚是容易的。但要一個人心中永遠待你好,不論他獨身一輩子還是離婚十八次,那就不容易了。
黃蓉小小年紀,也沒什麼"學歷",就明白了這番道理,真是個好姑娘。
郭靖後來娶的,還是黃蓉。
10純潔的愛
他要娶別人,那我也嫁別人。他心中只有我一個,那我心中只有他一個。
——《射鵰英雄傳》第26回
郭靖不肯背棄諾言,答應與蒙古公主華箏結親,但對黃蓉表示:「就算把我身子燒成了飛灰,我心中仍是只有你。」黃蓉深深理解這「情」與「義」的矛盾,她勇敢地承擔起這痛苦的現實,做了與郭靖對等的抉擇。
也有一些人,因為不能與心愛之人結合,便獨守終身,表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樣的人當然是可敬的。
不過,與黃蓉相比,他們沒有將愛情與婚姻區分開來。婚姻是一種現實生活問題,是經濟問題、法律問題乃至政治問題,總之不是心靈問題。而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是任何東西限制不了、控制不住的,它不一定要依賴婚姻的地基才能樹立。所以,黃蓉決定要「嫁」別人的時候,又說心中仍然只有郭靖一個。這樣的姑娘是愛神家族的佼佼者。倘若一味爭奪「婚姻權」,爭名分,要「說法兒」,那豈不是背離了愛的真正內涵?
金庸所描寫的郭靖、黃蓉生活的時代,正是理學興起的南宋。在那個時代不但有黃老邪這樣充滿魏晉名士風度的反封建大師,更有黃蓉這樣「夫婦自夫婦,情愛自情愛」的女性,實在難得。黃蓉的思想即便到了21世紀,也仍然是領先的、進步的。
贊美這樣的愛情觀,並不是提倡人們都去在婚姻之外尋找愛情。而是在我們這個充滿了「不純潔婚姻」的時代,讓我們想想,如何保持愛情的純潔和純潔的愛情。
11生死相依
活,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
——《射鵰英雄傳》第29回
郭靖背著黃蓉去找一燈大師療傷,山路上聽到一個樵夫在唱「山坡羊」曲子,每一段的末句分別是「疾,也是天地差!遲,也是天地差!」「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貧,氣不改!達,志不改!」「贏,都變作土!輸,都變作土!」總的意思是世事滄桑,卻萬變不離其宗,有一種看透的味道。黃蓉便借來改唱為「活,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在頑皮歡快間表達出對郭靖生死不渝的愛戀之情。
戀愛中的人常常會想到生死問題、時間問題等。愛情與「終極關懷」有著密切的聯系。想到人終有一死,對人的愛情觀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或者及時行樂,或者看破紅塵。此時的黃蓉身受極重內傷,卻由生死問題的思考,加強了對愛情的信念。「你背著我!」在輕松頑笑的口吻中形象地勾畫出二人相依相戀的親密情感。只要「你背著我」,永遠這樣下去,生與死還有什麼分別,還有什麼擔憂?只要「你背著我」,生,是幸福的生;死,也是快活的死。只要「你背著我」,生命便戰勝了永恆,走向天涯,走向無限。最後,生死已經變得無所謂,死神也在這「你背著我」的歡歌中發抖。終於,這無比自信的愛情進行曲戰勝了死神。黃蓉的傷治好了。她與郭靖在愛情的山路上又行進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12武功無足輕重
我寧可一點武功也沒有,只要你平平安安。
——《射鵰英雄傳》第31回
郭靖憨頭憨腦,笨嘴笨舌,一點也不像個愛情至上主義者。可是聽了這句話,便會明白,在他心中分量最重的,不是什麼「降龍十八掌」,而是他的蓉兒。
人要武功干什麼?是為了保衛自己和自己的愛人、親人平安。如果不以這個「平安」為目的,那任何武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郭靖之所以無愧於一代大俠,並不是只憑武功卓絕,而是他懂得武功的意義。在武功與愛情之間,他明白武功可以不要,愛情卻至關重要。把這份對愛人的關懷推衍出去,自然就形成了他「愛國愛民」的俠義觀。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也就是說,讓人民百姓平平安安,才是武俠的本分。
與郭靖形成對照的是,一些武林高手為了習練高強武功,放棄愛情,放棄家庭,放棄社會責任,直到放棄道德,放棄人性,如東方不敗、岳不群、歐陽鋒等。這些人可以叫做武林高手,卻稱不上一個「俠」字。
真正的俠,可以放棄武功,但不能放棄愛,對情人之愛,對親人之愛,對人民之愛。
13戰勝日後
咱們此刻在一起多些希奇古怪的經歷,日後分開了,便多有點事情回想,豈不是好?
——《射鵰英雄傳》第32回
愛情,經常不是一帆風順的。
有時,甚至面臨著生離死別。
郭靖既已答允與華箏日後成婚,那就意味著與黃蓉終有一別。
所以,黃蓉想到這些,便竭力與郭靖一起涉江湖,履風險,反正也不能太太平平廝守一輩子。黃蓉已經想到了「日後」。
郭靖也意識到,莫瞧黃蓉整日價似乎無憂無慮、嘻嘻哈哈的,其實心中卻不快活。
也許《飛狐外傳》中的一句偈語說得對:一切恩愛會,無常難持久。
於是,相愛的人便面臨著一個問題:如何戰勝這個「難持久」?黃蓉的選擇是:提高愛情的質量。「多一些希奇古怪的經歷『,愛情的濃度便加深些,愛情的色彩便斑斕些。
既然夢總是要醒的,何不把夢做得更美更奇更險?
既然人總是要死的,何不把生命創造得更光彩更飛揚?
這裡面蘊含著深深的哲理。
然而另一面,也讓人體會到人生無常給人帶來的傷痛慘酷。想到此刻的種種"希奇古怪",轉眼都將成為回憶,能不令人黯然神傷?
不過,「此刻」有時的確能夠戰勝那「日後」。「希奇古怪的經歷」越多,愛情的牢固系數就越大,日後也就不那麼容易分開了。
曾經面臨分開,經過英勇不屈的奮斗,最終沒有分開的愛情,是最幸福的愛情。
郭靖、黃蓉,便是這樣。
14愛情無敵
就是普天下的人要一齊跟你為難,我也始終護著你。——《射鵰英雄傳》第33回
郭靖沒讀過多少書,粗朴憨直,一副不解風情的樣子。
但這樣的人一旦「愛」上了,就會義無反顧,至死靡他。
當愛情遭受到巨大的壓力,所有的人都來與你心愛之人為難,逼著你離開自己的愛侶,甚至要你親手去傷害他,你怎麼辦?
許多人都退讓了。分手,離婚,「劃清界限」,一刀兩斷,毀掉一顆心,滿足千萬人。
這些人可以理解,生存第一嘛,對凡人不能有太高的要求。
郭靖不是這樣。
所以郭靖是英雄,是我們敬仰的大俠。
是什麼力量,使一個人敢於向普天下的力量挑戰?站在一個人身邊,面對千夫所指,這是何等的擔當,何等的豪勇!
是愛情。愛情使人無畏,愛情使人無敵,愛情使人無我。
郭靖就是一個達到了「無我」境界的大俠。第二次華山論劍之後,他受西毒歐陽鋒的影響,忽然自言自語:「我?我是誰?」黃蓉怕他著魔,忙把話岔開,讓他「快別想自己,多想想人家的事罷。」
是的。郭靖從沒想到過「自我」的問題,他想的永遠是對方,是別人,是天下人。所以他才無私無懼,天下無敵。
15草原公主
你去找她罷,找十年,找二十年,只要我活著,我總是在這草原上等你。——《射鵰英雄傳》第36回
黃蓉被歐陽鋒擒去,郭靖尋她大半年不見。他雖答允與華箏成親,但仍堅持要先去找到黃蓉。華箏被他的誠摯所感動,便講了這句充滿草原兒女氣概的豪言。
華箏與郭靖青梅竹馬。雖然郭靖待她只有兄妹之情,但她早已深深愛上了郭靖,更何況這門親事是父王成吉思汗親口定下,郭靖已經是萬里草原人人盡知的「金刀駙馬」。她把郭靖視為僅次於父王的天下英雄,一腔柔情盡數付與。而突然間橫空冒出個黃蓉,雖還沒奪走郭靖的人,卻已經奪去了郭靖的心。作為一個高貴的公主,一個出色的草原姑娘,華箏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勢地位去強迫郭靖,她給與愛人以充分的心靈自由空間。愛情既已表達,愛情既已存在,何復他求?
黃蓉說過,郭靖和華箏是「大漠上的一對白雕」,而她自己「只是江南柳枝底下的一隻燕兒罷啦」。不過,郭靖這只大雕,愛的偏偏是那燕兒。他與黃蓉,一個是駿馬秋風塞北,一個是杏花春雨江南,大智若愚的淳樸與小巧精細的機敏,珠聯璧合,天造地設。
而華箏,也不愧是大漠上空的一隻白雕。她把傷痛埋在心底,只要她心愛的郭靖能夠幸福,她自己甘願犧牲十年、二十年……她不是不曾努力把郭靖留在自己身邊,並因此累得郭靖之母自刎。但郭靖這只大雕終究是要飛去的。後來,華箏冒死給郭靖傳遞了蒙古大軍將南襲襄陽的軍情,自己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這裡面有多少對郭靖的愛,有多少自傷自憐的情!
華箏,是堅強的,是可愛的。
這只是射鵰,神鵰等在下面的鏈接地址上有。我本來打算全給你粘上,但是沒辦法有字數限制。累死了!!!~~~
『捌』 百家講壇 孔慶東看武俠小說 另類英雄李雲龍640x480或以上
『玖』 孔慶東看金庸武俠小說 講的怎麼樣
非常好,我在大學文學社裡看了許多孔慶東的作品,他對金庸小說認識水平確實不錯,我非常欣賞,所以至今還是對他印象深刻。
『拾』 孔慶東品讀金庸俠語的書籍前言
語到極致是平常
金庸是公認的「武林盟主」,俠風蓋世。然而他的語言,卻似乎很不「俠」,很不「武」,既沒有梁羽生的英拔瀟灑,也沒有古龍的簡勁飛動。梁羽生多秀文雋語,古龍多格言警句,要從他們的作品中摘編幾本《梁羽生豪言》、《古龍妙語》,真可以說是信手拈來,俯拾即是。可偏偏輪到金庸,想編一本《金庸俠語》,竟是難乎其難。直把「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翻了個遍,也沒找出幾段「擲地有聲」的話來,教人頓生「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慨。
非常奇怪,金庸的語言,細看每一句,都很平常。不論詞彙的搭配,還是句式的選擇,都很少標新立異,出人意外。那些話,你也能說,我也能寫。但就是這些話,讓無數少年著魔,青年落淚,中年搔首,老年捻須。技癢之下,試著把那些感人的段落摘下來,卻反而發現這是一種「殘忍」,彷彿是砍斷楊過的臂膀,挖下阿紫的眼睛一般。這時方領悟到,金庸的語言像一切超一流的偉著一樣,是「渾然不可句摘」的。離開了上下文,離開了整個小說的肌體,這些段落就成了失去生命的標本。標本雖然也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但畢競遠不及活生生的原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妙句,但人們卻記不得全詩,甚至記不得作者。有時找到了全詩,才發現全詩平庸得很,精彩的還就是那兩句,說不定作者就是為了那兩句,才勉強湊出了一首詩。唐詩專家袁行霈先生稱這種現象是「有句無篇」。這種現象在詩歌藝術之外也普遍得很,因為「有句無篇」畢竟要勝於「無句無篇」嘛,於是就出現了「一本書主義」,「一篇文章成大名」,「一句妙語驚天下」等等奇觀。通才全才越來越罕見了,能以平常心說平常話的人也越來越罕見了。杜甫雖發誓「語不驚人死不休」,但他的「驚人之語」不在一句兩句,而是十篇八篇,是渾然一體的「重、拙、大」,是不可拆分的「沉鬱頓挫」。金庸的語言也是如此,合則如星辰互照,通體生輝,分則如彩燈斷線,明暗不齊。初看上去,這似乎不是第一流的境界,為什麼不能每字每句都漂漂亮亮,可以抄錄到中學生格言本上呢?但這又正是第一流的境界。福樓拜說:「傑作就像大動物一樣,它們有平靜的外貌。」蘇東坡說:「平淡乃絢爛之極也。」金庸的語言便是絢爛之極的平淡之言也。
這種平淡,表現在不以小說作為炫耀自己才華的工具,決不到處發表自己的人生高論,也不趁機搭售自己的詩詞歌賦,更不把作品中的人物當作宣傳自己思想的傳聲筒。金庸的人物語言,必定是合乎人物的性格、命運、處境、心態,「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金庸的敘述語言,必定是合乎所描寫的客觀對象的性質、形態、神韻。他不直接上台表演,他活在每一個自己所創造的角色中。如劉熙載《藝概》所雲:「其秘要則在於無我,而以萬物為我也。」正像上帝無所不在,佛性無處不存,金庸在哪裡?在他文字的每一個跌宕起伏里,在他人物的每一個音容笑貌里。金庸很少直接抒情議論,他充分相信讀者能夠領會作品所蘊涵的妙諦,用不著作者親執教鞭,在一旁耳提面命。他只在那些平淡的語言背後拈花一笑,謙虛地說:「我只是個說故事的。」
嚴家炎先生指出:「金庸的語言是傳統小說和新文學的綜合,兼融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又洗練,傳神而又優美。」①
陳墨先生認為:「金庸小說的語言,之所以看起來沒什麼突出的特殊,那是因為作者並不追求風格的單一性,而是進行不同方式的敘述探索,不斷改進和創造自己的敘述方式及語言風格,同時不斷地拓展語言的疆域,豐富小說的形式美感。」②
陳墨先生還從雅語與俗語,景語與情語,官話與方言,古典與現代。規范與獨創諸方面論述了金庸語言的博大精深,無體不備。實際上,正是因為在各個方面都達到或是接近了「極致」,所以在整體上才英華內斂,淵停岳峙,毫無劍拔弩張,邀人喝彩之態。前人論杜甫是「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此言用於金庸也並不過分。金庸寫武打,有「赤手屠熊搏虎」之氣魄;寫情愛,有「直教生死相許」之深婉;寫風景,有「江山如此多嬌」之手筆;寫歷史,有「一時多少豪傑」之胸懷。正像《神鵰俠侶》中的獨孤求敗,劍術登峰造極之時,便不再依賴任何寶劍,飛花摘葉,皆可傷敵。在武俠小說中,無招之招,是最神妙的武功。在藝術創作中,無技巧的技巧,則是最高的技巧。金庸以他打通儒釋道的藝術境界又一次印證了這個充滿辯證法的哲理:語到極致是平常。
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學者騷客不但達不到這個平常,而且理解不了這個平常,還自以為語言奇麗,用詞怪異,才是讀書人的風采。有感於此,笑引一則民間字謎結束此文:「道士腰間兩個蛋,和尚肚下一根筋。平平常常兩個字,難壞多少讀書人!」(謎底下個世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