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沉迷網路小說真實案例
1. 沉迷網路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橋藕纜橋一快餐店老闆娘慘死店中。6月10日,兇手落網,這名19歲的少年殺人動機竟是為了搶劫上網的費用,作案前他已在網吧連續奮戰近一周,搶錢殺人後他又回到了網吧,繼續網路游戲。
胡安戈是遂寧射洪縣人,父親胡明是當地某企業領導。2006年,20歲的胡安戈從綿陽某大專院校成人教育學校畢業,之後留在成都並沉迷網路,3個月就將父母給他做生意的5萬元全用來購買了網路游戲「傳奇」的裝備。
感到無顏面對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選擇毒殺父母。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他死刑。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家長一堅決反對,孩子反而覺得,不玩是聽家長的,玩是「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求壓倒了自製,事情於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先要取信於子女,別扣道德帽子。然後,靶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全面禁網,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戲最讓孩子沉迷、沉迷點在什麼地方,進行重點管理。
和孩子一起認識危害、討論辦法,讓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舉措,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給自己留了繼續玩游戲的空間,只要保證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業玩半個小時,可以開個小口,畢竟危害在於喪失自製。
2. 小學生沉迷網路電子游戲的事例
現在,網路的確帶給了我們極大的便利,但網路是個萬花筒,什麼東西都有。我們小學生自製能力和分辨能力並不強。因為迷戀網路而逃學、曠課的不在少數。還有受不良信息影響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以說,網路使許多人失去了原本美好的生活,使許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n2. \n上網有害視力。對方辯友個個都是上網「大蝦」,可視力又如何呢?我方調查了對方辯友本學期的有關資料,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對方五位辯友中,竟有四位不過關!而李舒暘同學的視力,也從原先的5.3降到了5.0與5.2。如果說,泡泡堂、傳奇上的高等級與BBS上的灌水排名要用我們的健康來換的話,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n3. \n上網使我們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自從有了網路,我們每天都只是面對著冷冰冰的顯示器與滑鼠,毫無趣味可言。在網吧里,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容納了許多人,空氣渾濁,不僅對我們的身體有害,長時間地坐在電腦面前接受過多的輻射,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我們尤其不利。在雙休日,請問對方辯友究竟是在西湖邊度過的時間長呢還是在電腦邊度過的時間長? \n4. \n上網玩游戲對小學生不利。玩網路游戲,可使人沉迷其中,浪費時間,花費金錢,荒廢學業,虛度光陰……現在,因為沉迷於網路游戲而幾天幾夜不回家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游戲玩到凌晨也不是罕見的事。過分沉迷網路游戲與上了賭癮一樣危險,最終使人陷入無心上課學習的狀態,毀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n5. \n上網容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人有千面,網上也有許多不三不四的人。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在網上,沒人會知道你是誰。」正因為網路的虛擬,才使得我們交友容易被迷惑。長期與這種人打交道,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沾染上壞習氣。
3. 中小學生因沉迷於網路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
案例一:
未成年人朱某某犯罪經過:在某網吧上網,因盜用他人賬號上網被管理員發現而被趕出網吧,他覺得人格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從此懷恨在心。某一天,朱某救濟了兩名社會男青年到該網吧為其被趕出網吧的事出氣。到網吧後該三人將網吧管理員李某打成輕傷,將另一管理員黃某的手劃傷,朱某以尋釁滋事罪被逮捕。
案例二:
北京一少年為偷錢上網 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事後,小新投案自首。
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路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
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於網吧,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裡的檯球桌。小新把看檯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後來家裡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幾天後,上網的慾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此時,爸爸月初給奶奶生活費時說的一番話浮現出來。「爸爸說爺爺那兒有4000多塊錢,當時聽了也沒太注意,後來就想去偷爺爺的錢。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
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爺爺受傷後逃出家門。小新翻箱倒櫃也沒有找到那4000元錢,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兩元錢。事後,小新的爺爺說,那是奶奶為孫子准備的早點錢。小新捏著兩元錢在村口的一個洞里躲了起來。思來想去,還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訴記者,奶奶從小最疼愛他,有什麼好吃的都惦記著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當時只想著拿到錢後就去網吧,根本沒想後果。如果讓我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重新選擇,我肯定選擇奶奶。」說到這里,他痛哭流涕起來
4. 沉迷於網路的例子
沉迷網游花費驚人 除身體上的病患,網游還給少年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陶然稱,每個沉迷網游的少年平均花費在萬元以上。來自浙江的一個少年,買裝備、請代練花掉10多萬元,這些錢主要是通過逼迫家長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網吧內,網游發燒友小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小偉說,他一年前開始玩網路游戲《夢幻西遊》。他在游戲中所練的角色,已經是所在區的第一名。小偉說,他練這個號已經花掉了5萬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網練號,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麵。夜以繼日地練號,使他在網路游戲中的角色排名越來越靠前。 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偉開始委託代練公司替他練號,代練公司的幾個人24小時不下線,替小偉在網上打游戲。「玩游戲不僅是尋求在網上玩的樂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網游世界中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委託代練公司幫我練號,每天給他們100元錢,這樣我不用自己上線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級。」小偉說,目前他是所在區的第一名,游戲中幫派之間的戰爭他必須出場,「有龍頭老大的感覺。」另外,小偉為提升角色的能力,還在網上花錢買裝備,現在他的游戲角色的裝備價值近萬元。 據一位資深網路游戲玩家估算,在《夢幻西遊》玩一個155級的頂級角色,按每天在線10個小時,需要練半年左右,游戲中開銷、花費點卡和在網路上購買裝備總計1.2萬元左右。 戒除網癮漫長而痛苦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收治的2000多個網癮少年中,有38%因為父母阻止他們玩網游而罵過父母,來自安徽、湖南、北京的幾個孩子甚至用刀砍過父母。長期玩網游的孩子失去正常人的情感,處於麻木狀態,單純依靠反沉迷系統的硬性限制是不夠的。「反沉迷系統起到的更多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玩網游上癮,對於已成癮少年,需要多重力量聯合救助。」陶然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網癮少年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在治療中心時,這些孩子表現為焦躁不安,無法自控。因為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無專門治療網癮葯物,只能用一些治療心理疾病的葯物輔助治療。更多的是採用「健康行為覆蓋」的方式,通過軍訓、音樂、繪畫等方式慢慢緩解孩子的網癮。 陶然說,2000多例網癮少年中的30%以上屬痴迷網游型,在治療中心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治療還是無法戒除網癮,一些戒除掉網癮的少年在回家後又重新上癮。「戒除網癮更多的需要家長的合理管教,不要通過極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對此,成功幫助兒子戒除網癮的暢占亭說,「我幫兒子戒掉網癮的過程,跟兒子成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後才能培養他的其他興趣,最終徹底戒掉網癮。」 目前,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過程中。北京、河南、廣州、山東、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網癮訓練營。共青團中央網路協會與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合作開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針對家庭相對貧困,年齡在13到18歲的網癮少年,舉行公益性的戒除網癮夏令營。2006年收治了60餘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網癮。 鏈接 沉迷網游 頻發惡性事件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網游的16歲少年小韜向父親要錢未果後,揚言殺死父親。當晚,父親發現兒子房間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絕望的父親用地上的啞鈴將兒子殺死。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網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區學院路「藍極速網路」網吧縱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傷。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區13歲的少年張瀟藝因上網玩《魔獸世界》成癮而跳樓自殺。 ■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興縣一名15歲的網癮少年繩勒刀捅,致母親受傷。 ■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時許,甘肅省武威市青年許福斌因不滿父母對其上網的責罵,將父母殺害,而後從父親身上搜得現金27元,繼續回網吧上網。 暢占亭,河南洛陽網癮少年暢文(化名)的父親。 為幫兒子戒除網癮,暢占亭2002年辭去工作,用4年的時間成功幫兒子戒除網癮。昨天上午,暢占亭被新聞出版總署邀請到發布會現場。 陶然,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主任,曾經幫助暢文治療網癮。 陶然說,同暢文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國有近100萬青少年網民出現中度或深度網路成癮。他說,沉迷網游、身染網癮已成當今社會青少年易患重症。 典型案例 父親辭職 幫兒子戒網癮 暢占亭,河南洛陽人。原本在一家
5. 誰有青少年沉迷網路的案例,簡短一點的。
2011今年3月,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子便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通過「網上邀約」實施犯罪的案子。15歲的兵兵經常出入網吧,在上網時認識了一群朋友,後來就跟著朋友們一起到外面「發財」。兵兵說第一次搶劫是在2008年1月上旬的一天凌晨,他正和3個朋友在省城東區一家網吧上網時,應網友「霹靂神」之約去搶劫,兵兵答應,並主動提出為朋友帶路。2009年12月一天晚上,兵兵和網友「超級土豆」等4人相約再次搶劫。當晚,他們在省城東區持刀攔截了兩名女孩實施搶劫。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的庭長李靜萍說,從目前西寧市各個法院審理的案例來看,「網上邀約」這種形式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動向。在與網路有關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的人都有通過QQ等即時通訊工具聯系的情況,高達八成以上未成年人承認自身的犯罪行為與接觸網路不良信息有關;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進網吧」,接近九成的受訪者認為「沉迷網路」。
6. 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案例200字左右
案例一:
北京一少年為偷錢上網 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事後,小新投案自首。 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路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 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於網吧,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裡的檯球桌。小新把看檯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後來家裡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幾天後,上網的慾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此時,爸爸月初給奶奶生活費時說的一番話浮現出來。「爸爸說爺爺那兒有4000多塊錢,當時聽了也沒太注意,後來就想去偷爺爺的錢。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 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爺爺受傷後逃出家門。小新翻箱倒櫃也沒有找到那4000元錢,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兩元錢。事後,小新的爺爺說,那是奶奶為孫子准備的早點錢。小新捏著兩元錢在村口的一個洞里躲了起來。思來想去,還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訴記者,奶奶從小最疼愛他,有什麼好吃的都惦記著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當時只想著拿到錢後就去網吧,根本沒想後果。如果讓我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重新選擇,我肯定選擇奶奶。」說到這里,他痛哭流涕起來
7. 有沒有小學生沉迷網路的不良案例
北京一少年為偷錢上網 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事後,小新投案自首。
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路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
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於網吧,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裡的檯球桌。小新把看檯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後來家裡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幾天後,上網的慾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此時,爸爸月初給奶奶生活費時說的一番話浮現出來。「爸爸說爺爺那兒有4000多塊錢,當時聽了也沒太注意,後來就想去偷爺爺的錢。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
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爺爺受傷後逃出家門。小新翻箱倒櫃也沒有找到那4000元錢,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兩元錢。事後,小新的爺爺說,那是奶奶為孫子准備的早點錢。小新捏著兩元錢在村口的一個洞里躲了起來。思來想去,還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訴記者,奶奶從小最疼愛他,有什麼好吃的都惦記著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當時只想著拿到錢後就去網吧,根本沒想後果。如果讓我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重新選擇,我肯定選擇奶奶。」說到這里,他痛哭流涕起來
8. 學生網癮案例
案例一:是不是上網行為都要阻止?
今年初一的李偉(化名)在考上重點初中後,獲得了父母的獎勵——一台電腦。然而,李偉對電腦的喜愛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由於常常看到他上網,害怕兒子會染上「網路成癮」,父親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電腦前就開始緊張不已,想方設法阻止他「玩電腦」。由於父子意見不合,多次發生沖突。後來,父親乾脆乾脆在電腦上設置了密碼,甚至拔掉了網線。李偉非常氣憤,於是省下零用錢,偷偷到外面的網吧去上網。
案例二:流連於網吧的少年
羅章(化名)是一名初中三年級的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裡只有祖父母照顧他和妹妹的生活。剛上初中的時,羅章的學習在班級中還處於中等偏上,可自從他迷上網路以後,他就常常放學後直奔網吧。由於沒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最後常常夜宿網吧。沉溺於網路的同時,他的學習成績也一落千里,而且於周圍同學的交流也越來越少,對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則是避而遠之。羅章的父母非常焦慮。
案例三:李新的自卑
李新,男,高一學生,小學時期成績優異,初一時由於哥哥的引導,開始接觸網路,後來慢慢沉迷其中。後果可想而知,其成績急速下滑,伴隨著進一步的發展,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李新經常流連於網吧和游戲機房。他的家人對他嚴加看管、切掉網線,監視他讀書等,但還是成效不大,李新還是會在上課期間偷偷溜去網吧上網。
李新的父親做生意,是個成功的商人,家庭經濟條件很好,母親是沒有工作,做全職主婦,他們文化程度都較低,都是小學還沒畢業。父親性格火暴,動不動就發火,在家最有說話權,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李新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父親非常寵愛他的姐姐,而比較忽視李新。他的姐姐目前在國外留學,哥哥在一所高職學校里就讀,平時住學校,所以大多時間,在家裡的小孩只有李新一個人。李新的父母關系不好,父親經常責罵母親,母親則逆來順受,所以把氣都發到李新身上,對他要求很苛刻。從他懂事後,他開始自卑,開始封閉自己。雖然沒有什麼形式上的反叛,但是總愛一個人獨自呆著。剛開始還好,他還會和同學們有彼此的交流串訪,但是自從上初一開始,他就慢慢的開始沉迷網路。到現在為止,他已經不能自拔。 李新的學習、家庭、交際面臨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顯的安靜和無所謂的態度是不成熟的表現,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關鍵的一點是不敢於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
求採納好嗎?我想完成任務。。
9. 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案例250字
心理輔導案例介紹:
阿榮的接受能力很強,小腦袋裡裝的東西蠻多,見多識廣,性格比較活潑,愛說愛動。可惜人緣不好,經常會有人報告說他罵人,打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的朋友不多,但卻是摯友。
讓老師和價值頭疼的是阿榮,迷戀上了網路游戲。為此他可沒有少挨打,家裡父母也因此砸壞了兩台電腦,可是阿榮卻依然故我。
在阿榮的父母眼中,這個孩子幾乎不可救葯了。他們對他簡直萬念俱灰。他們好多次都想沖到網吧里,把人家的電腦砸個稀巴爛。電腦、網路真的那麼可怕嗎?難道他們是魔鬼嗎?
心理案例分析:
沉溺於網路,是現代許多孩子的一個共同問題。但是,孩子們為什麼會沉溺於網路,這個心理原因我們卻必須得弄清楚。
首先,內心孤單寂寞是內因。
我曾經問過那些經常上網吧的孩子,他們都說在家裡沒人陪,很無聊。阿榮也一樣,他說家裡沒有人愛他。一個月不見父母的面都是常事,他說游戲可以讓他覺得快樂。
一句「快樂」道出了阿榮的心理現狀。陷入網路不能自拔的孩子,大多是在生活中不能得到真愛,而迷失自我的類型。他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受到父母的責罵,甚至人格的侮辱。在與阿榮的父母交談過程中,我請他們說出兒子阿榮的幾個優點,結果是他們一再搖頭。還有個經常迷戀電視的女孩子,說自己一個人很寂寞。父母各忙各的,誰也懶得搭理她。她總是覺得孤單,電視打開後,心裡就會好受些,電視就像是個朋友一樣。
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孤單感。這一點對於獨生子女來說,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網路的五彩繽紛是外因。
在家裡除了大人的嘮叨、苛責,還有那寫也寫不完的作業,一個小孩子還能有多少興趣,又能維持多久呢?而網路里那些自由自在的游戲、隨心所欲的心靈空間,都為他們提供了發泄場所。
阿榮第一次進網吧,是因為被爸爸數落了一頓,心情十分沮喪,這時候被同伴叫去,無意中玩起了游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班裡大部分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情況。在孤單寂寞的時候,網路就好比一個善解人意的夥伴,可以容忍你的一切,滿足你的一切,這些連大人都無可招架,何況一個失去關愛的孩子?
有時候仔細想想,孩子沉溺網路,其實是大人將他們推進了網吧。如果在孩子失意的時候,家長能夠陪在身邊,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滿足,不讓他們因為痛苦而選擇一頭扎進網路的虛幻世界,那麼這些孩子何來的網癮?
當孩子犯了網癮的時候,我們更不能將一切罪責全部推到網路身上,客觀地說,網路極大地推進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使用好這個工具,就來怨天尤人。我們要做的是檢討自己的錯誤,認識網路的正面作用,引導孩子合理利用網路。
但對於沉溺網路的孩子們來說,錯誤使用電腦,反倒讓電腦控制了自己,才是問題的關鍵。當務之急,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迷失的那個自己,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
心理輔導老師建議:
孩子之所以誤打誤撞進入網路游戲,就是因為當初沒有家長的引導和監管,導致他們失去了自控力。事情一旦發生,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的打罵是沒有用的。只有從內心裡反思自己的行為,然後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才能讓他們一點點改變。
這里有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1.讓孩子明確電腦、網路的意義。網路是工具,永遠為我們所用。
2.絕不讓孩子做電腦的奴隸,這一點從孩子接觸電腦之處就必須申明。
3.不能過分限制孩子接觸電腦。我們知道,距離產生美,你越是限制,其實孩子心裡的期望越熱切,不如放開一點時間給孩子,讓孩子在電腦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比如畫畫、寫字、寫空間等。
4.給孩子講清楚那些網頁不能看,那些網頁有用。最好給孩子一個主題,讓孩子能夠有一個比較固定的瀏覽習慣。
5.為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自主選擇幾個網頁,作為固定瀏覽,當做每日必讀的課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