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武俠小說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8-12 05:40:24

⑴ 尋對於金庸武俠小說中英雄人物民族精神的評價。

忠於自己的國家,愛護自己的同胞。這也是現代人所需要體現的情節

⑵ 金庸的武俠作品傳達的是一種什麼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學習

我曾經讀過一句非常神奇的話,金庸的書中沒有真正的大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麼是真正的大俠精神?是懲惡揚善,應該更貼近水滸英雄。但這一部分在金庸小說中較少出現。歸根結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社會精英,其小說的核心應該是儒家思想。後來,一些佛教可能會混雜在一起。「俠為國,民為本」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儒家思想,而「憐我為世,憂我為世」則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佛教思想。

看完後,我總在想像自己在他們的環境里學習武術後做出的一個選擇。最後,我發現他們比我學識淵博,比我心胸開闊,正直而憤憤不平。讀完後,我總是掩面嘆息。當我回首當時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們寧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說帶給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會我在內心堅持正確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動,不被愛情所束縛。做自己世界的大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俠。

⑶ 寫關於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文特徵的論文可以參考哪些書

親,您需要的文件已上傳
如有什麼疑問
您可以追問或hi我
若是滿意我的回答
請選為滿意答案
很感謝您的支持o(∩_∩)o~
ps:財富值只針對其他下載者
love丶維多利加
敬上

⑷ 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中的特點有些什麼(如:人物的性格特點,俠義精神)

古龍小說情節跌宕,人物性格豐富,亦正亦邪,語言簡練而有特色。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獨行奇俠。
金庸小說寓情節於歷史但有大量改動和創作,人物大氣磅礴,正邪分明,語言規范。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大俠(「俠之大者」)。
梁羽生小說也寓於歷史事件之中但創作之處少,人物正邪分明,性格單一,語言有古典風格。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少俠。
溫瑞安小說奇幻而絢麗,但血腥味太濃,過於慘烈。少年人莫讀!!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刀客。

⑸ 中華武俠小說特點及其文化分析

中國武俠和外國的武俠小說在本質上的區別是中國武俠小說注重社會關系的建立,道德水準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被認可,而外國武俠小說的內容建立在對帝王的尊重和純粹力量的對比上。在《史記·刺客列傳》(不好意思,我一直將這部分當武俠看)以及我們所知道的《虯髯客》、《大鐵錐傳》(這兩部出自那裡我忘記了)還有《七俠五義》等等都比較注重當時的特定歷史時期被公眾認可的道德准則,這種狀況在可能一直延續到了上個世紀5、60年代,從司馬麟的武俠小說就可以看出來。外國武俠小說從《奧賽羅》、《三個火槍手》(在以前的我沒有看過了)那樣的作品來看,大多比較注重力量的對比,純粹是一種為貴族服務的小說和戲劇,可以認為它們是文字角斗場,但是隨著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偵探小說、科幻小說在商業上價值激增在19世紀、20世紀的歐美武俠(甚至於不能叫武俠只能叫俠客小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屬《佐羅》了,《佐羅》的受歡迎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殖民主義的衰落使得象美國那樣的文化逐漸占據了美洲大陸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文化逐漸走向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局面,東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響(《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活托托的一個奧賽羅)。西方偵探小說的影響,使得中國的武俠小說的作者逐步將在西方小說中的邏輯推理等人所眾知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說當中(如古龍的《陸小鳳》、溫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於美蘇太空爭霸而引發的太空爭奪戰在商業上的利用價值,在國外他們著重探險,在中國我們著重和外星生物的爭奪,或者根本就把戰場開辟到太空上去。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俠的概念已經很廣泛了,特別是中國的武俠的概念。

中國的武俠有三層含義: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鬥技術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標准下被廣泛接受的道德體現的精華(如郭靖之守襄陽不若文天祥乎?);三是,個人修養達到一個相當高的層次,這比較符合中國近5000年的文化的遺傳,這一點在武俠小說中不是以某一個主角體現出來的,而是由一部書中的一個群體體現出來的——個人認為這一點個人認為梁雨生做的很不錯——所以中國的武俠是一個廣泛的概念。 個人認為廣義上講武俠小說應該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過武技來體現人類潛能的小說,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會看看有網友所說的那部《獰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國的文化含義來說,最孔武有力的人並非是武功最強的人:) 另外,小李飛刀,我一直認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評論裡面我沒有考慮他,有句話我很贊同就是「刀的好壞還是在於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劍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學至上境界,乃即武學而超武學之境界,武學與非武學,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無佛家武學,無道家武學,亦無俗家武學,無佛家、道家、俗家分別之相,乃至亦無無分別之相,佛陀所言離一切分別無分別是也,亦可謂真如自性,大道之實性,此為一切武學非武學之源,不可思議,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說,假而言之,曰武學之無極境界可也。對應於非陰非陽或無劍境界。

此無上妙境自性起用,自體自然生發而分別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謂佛家武學、道家武學與俗家武學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離,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於無與有之間,武學之太乙境界也。具體而言,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獨孤九劍[木劍境界(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系統化]即此境界也。九陽真經是佛而非佛:佛,是因為此武學聖典乃從佛學至上大乘禪宗正宗真傳達摩祖師所傳之無上佛法而化來,故一切佛門武功皆歸於九陽真經;非佛,是因為此武學聖典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佛家武學也。九陰真經乃道而非道:道,乃由於此武學聖典為道家大宗師黃裳由道學淵藪道藏中化來,故一切道家武功皆歸於九陰真經;非道,乃由於此武學聖典亦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道家武學也。獨孤九劍則是俗而非俗:俗,是因為此武林絕學乃俗家千古奇人獨孤求敗以易經為總根源而化來,故一切俗家武功皆歸於獨孤九劍;非俗,是因為此武林絕學亦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俗家武學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萬流歸宗之勢融匯於以上三大武學,此三大武學又以九九歸一之勢歸於自然無為的絕頂境界。故三大宗師,達摩祖師、黃裳真人和獨孤大俠,雖假借佛門武學、道家武學和俗家武學之方便,而實際心中並無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學之分也。

三大宗師之分別:就最終意義而言,獨孤大俠,黃裳真人,達摩祖師三大宗師當究竟無別,皆可稱絕頂境界,然細論仍可分出高下:達摩祖師當下直承,純以自心為源而生無上武學,武學只是明心見性之方便,也就是說, 達摩祖師對武學的境界是本來超越,本來無武;黃裳真人是假借道藏為緣,以自心為因而生至上武學之果,終究有所憑借,故雖最終超越了武學,尚非本來超越之境界,不過極其接近此境界,獨孤大俠則經過一生極其艱苦的修習之後,直到最後才超越了武學,踏入武學和人生乃至天道證悟的至上境界,比之於以上兩位稍遜一籌.達摩祖師乃無為境界,黃裳真人乃類於無為境界,獨孤大俠則是由有為而歸於無為的境界.達摩祖師是當下無極,黃裳真人是由太乙而無極,獨孤大俠是遍歷一切有形而無極[基本上經歷了劍道修習過程中的所有階段,經歷最全],不過最終無異,都是體用一如之境界:達摩祖師以真如為體,以博大無邊的無量武學為用;黃裳真人九陰真經上卷明大道微妙本體,下卷為破盡天下一切武學之法門;獨孤大俠的無劍境界,既是內力的無所施而不可,又是劍招的變化無窮。

⑹ 評價金庸武俠精神

獨孤求敗某種程度代表著金庸武俠精神!

NO1:獨孤求敗

NO2:無名僧,黃裳

NO3:東方不敗

獨孤求敗曾在石壁上寫到: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有人或許會以「漸進於」三字為據,認為獨孤求敗一生都未能「無劍」;然而不要忘記這里是「劍冢」,已經無劍了就犯不著在木劍旁加上「五十歲後無劍」,若真如此,反是「做秀」了。以求敗之姿,若不能到此境,問古往今來還有誰能?

唯有收放自如、隨心所欲,方為「無劍」;物我兩忘,於人於事再不執著,才是「無劍」。而段譽和楊過正是沒有做到這點,他們的「無劍」才會缺陷明顯,時靈時不靈。我相信,這是金庸在設計「無劍勝有劍」的時候,真正想要傳達的。

四十歲後,漸近知天達命的年紀,也正是漸近「無劍」的時刻。此時,獨孤求敗依然無敵於天下,可說已經感受到了獨居頂峰的那份寂寞。當人已經完成了一生的夙願、達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之後,其實,人生也已經基本到了盡頭。這個時候、這把年紀,人還有什麼追求的呢?還有什麼慾念呢?沒了,也不應該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時,還存欲求,必為貪欲妄求。這是金庸的人生哲學,亦是獨孤求敗的劍道。

獨孤求敗埋劍葬劍,便是知道了自己劍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無劍」便是如此。「無劍勝有劍」,在武學上,是至高無上的修為,在人生態度上,同樣被金庸推崇為極致。

無招無劍合二為一,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兩忘,任意遨遊。無招無劍,亦可說是人生和武學的最高的境界。

來時是空,去亦空。這種虛無的境界,風清揚沒有完全做到,令狐沖更加沒有做到。

東方不敗身法再快,始終還是有招式、有路數。葵花寶典的如鬼如魅,畢竟比起獨孤求敗「無招勝有招」的虛無縹緲,在境界上,還是要差一籌。

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所謂的「無劍勝有劍之境」,不是「無形劍氣」,而是「御氣成劍」。什麼是御氣成劍呢?「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指的是天地萬物皆可為其所用,成為獨孤求敗的劍。在這個境界後,自此精修,連氣體都成了獨孤求敗手中之刃。也就是說,連充斥在你四周的空氣,都可以像劍一樣殺了你,而「無形劍氣」顯然是像段譽版運內力為劍,脫離了「無劍」的境界。
劍術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面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神話大片中的仙術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而且獨孤求敗的「無劍」與段譽的「六脈神劍」又有所不同。其一,獨孤求敗的「無劍」是「御氣成劍」,無形無質、無處不在、避無可避,段譽的「六脈神劍」卻是運內力為劍體,一有質,二可躲;其二,「六脈神劍」尚有劍招,而獨孤求敗的「無劍」則顯然是無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別。

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老僧是金作中內力修為最為高深的人,那麼若論武學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沖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雲雲,絕非瞎吹牛皮之語。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分別在笑傲和神鵰中出現。令狐沖和楊過通過他的一技最終成為超一流高手的。但他的出身年代和身平事跡卻未見交代,僅在他的遺言中約略提及,關於他的身世之謎一直眾說紛紜。

絕頂高手相爭有攻有防,令狐沖喃喃的道:「獨孤求敗,獨孤求敗。」想像當年這位前輩仗劍江湖,無敵於天下,連找一個對手來逼得他回守一招都不可得,委實令人可驚可佩。

在金庸筆下,求敗本就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世間人的人物,其驚才絕艷已達到了許多「絕世高手」一生都難以想像的地步。既然他能在約三十年內完全憑著自己的領悟達到「無劍」那神一般的境界,那麼在二十歲前總覽世間招式,想出破解之法應該不是沒有可能的。

求敗無劍的境界不是簡單的無形劍氣。縱觀求敗前四個時期,明顯不是向著無形劍氣發展的作為金庸筆下最天才的武學天才,成功地脫離了這最後一個局限,從而達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這時臨敵(當然,這時估計他早已不需要臨敵了)完全自由,無拘無束,恣意揮灑,可謂神魔之境界,真不愧是令我們晚輩深思遐想的「劍魔」!

綜觀求敗一生,其武學進程一直都在脫棄「所待」。「逍遙游」雲:「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無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講的就是為人的最高境界要脫離「所待」,就是所倚靠、憑藉的事物。求敗在這一點上可謂做到了極致,因此才成為了武學境界最出神入化的金庸人物。

在他心中已遠不止是一種兵刃,而是包含了天下地上萬物生演的規律,古往今來大哲感悟的至理,其涵義甚至已超出了「武」的范圍。

獨孤求敗的武功,如神話般高深莫測;獨孤求敗的一生,如神話般璀璨奪目;獨孤求敗的人生境界,更是漸進神境、漸入神道。從他的名號上推斷,曾經成魔的獨孤求敗,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驁不馴且不為世人所理解和容納的武林怪傑。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兩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驕傲,不曾失去。故而,臨終遺言,仍然自稱「劍魔」。算是無悔於自己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劍道。後人追思,心馳神往。獨孤求敗,最終埋劍、棄招,返璞歸真,一切歸零。正應了人生循環往替的道理。

生來空空如也,最後還是空空如也,塵歸塵、土歸土。這是金庸要借著獨孤求敗傳達的話語。

再回首劍魔,不得不敬為天人,對其人生和武學上的修為造詣佩服得五體投地。無劍、無招俱為神跡,達此境界者,環顧宇內、唯獨孤求敗耳。

⑺ 武俠小說要有怎樣的核心思想和俠義精神

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或者換個說法:小說的主題思想。
這個思想,他不叫金庸,不叫古龍,也不叫其他,他是一種,你自己的思想。

什麼叫要有怎樣的核心思想?關鍵是,你想表達什麼?你要表達一種【自己的思想】,我說了這種思想,他不姓金,不姓古,他不是任何人的,否則,千篇一律的,毫無意義。
當然,這也不是現在垃圾網路小說里表現的各種丑惡以及極端,這種東西根本不配叫思想!
思想之所以叫思想,就是因為是有【思】有【想】的,什麼部位可以有思想?就是腦子啊!

我舉一個例子:
孫曉寫《英雄志》,他是以一種歷史小說的方式去詮釋武俠小說,並且設定了四個不同性格的主角,這四個主角在他設定的大環境下,因為性格、環境、遭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產生了不同的選擇,這個小說,主要是反應在這種抉擇的碰撞與矛盾之上,當然,他的思想是三大辯,他要從中反應出、不可避免地反應出,人在時代下的境遇。
但這篇小說叫《英雄志》,就是【英雄的志氣】,所以,如果將四大主角都視為英雄,那麼就是說,四個主角的【志氣】——志氣是比較通俗的說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夢想,夢想的建立,哪怕同一個夢想,不同思想的人其過程也不同,再加上劇情當中種種矛盾等。

我們以大化小,不說武俠小說,就說一個人,我們同一個人,就算家庭狀況差不多,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也會因為內在、外在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境況、遭遇以及思想的各種不同等。
所以我建議,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必須是你自己認為真正的武俠——你要記住!武俠不姓金或查!也不姓古或熊!

然後是俠義精神,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就是哲學上的倫理道德問題,我還是這樣表示:盡量用你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

⑻ 文學中的人文精神體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

記得我在大學學習中國文學時,老師講授的第一點就是「人文精神」,我認為他說得有道理,一直牢記至今。 我的老師認為「人文」的關鍵是「以人為本」,而「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五四之魂」,通俗的說就是知識分子的「兩個獨立」,即「獨立意志」、「獨立思維」。 所以個人認為中國文學中的人文精神的表現,就是作家在作品表現出來的對人生的獨立思考與其相應的價值取向。這一點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例如魯迅先生在《傷逝》中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思考;路遙在《人生》中刻畫的高加林在上城前後感情的微妙變化;葉蔚林在《五個女人和一根繩子》中對村人愚昧的冷峻的描寫;張弦在《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對「把女兒當東西賣」這一問題的深刻反思;當然,還有像《紅樓夢》中對寶黛愛情悲劇的深入描寫,這些都是中國文學中的人文精神的表現。

⑼ 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說明如何運用文化研究分析通俗小說

運用文化分析小說,這個說法比較奇怪。
不過對於金庸的小說,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分析,歷史,人文,文學,倫理,等等。
舉例:神鵰俠侶,歷史背景復雜,可以分析小說對實際歷史時間和事件的利用和發散性描述;地域跨度明顯,可以通過對情景的描述分析與人文地理風俗環境的結合和運用,如何利用這些來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動事件發展;人物階層復雜,多樣的語言特色如何豐富文學作品;還有其中的人性、道德、倫理觀念,更是這本書中可以濃墨分析的靈魂所在。
現在有很多分析金庸小說的著作,可以先讀一讀。

熱點內容
新流派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1 11:51:11 瀏覽:643
女主叫唐詩的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21 11:51:09 瀏覽:874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聽書2 發布:2025-07-21 11:50:26 瀏覽:776
完結搞笑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21 11:25:39 瀏覽:68
無敵好看完本小說 發布:2025-07-21 11:13:28 瀏覽:754
類似沒有人像你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1 11:11:01 瀏覽:781
小說不寫言情 發布:2025-07-21 11:01:42 瀏覽:576
言情歷致小說 發布:2025-07-21 10:50:21 瀏覽:895
重生之虛擬作家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1 10:49:25 瀏覽:430
七貓有什麼好看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21 10:41:02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