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有一葦渡江
㈠ 一葦渡江的典故內容
達摩和梁武帝對話後,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㈡ 請大家幫幫忙,我想找一本以前看過但沒看完的武俠小說!
一葦渡江
傳說,達摩是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自幼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羅為師。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傅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准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達摩到中國以後,廣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稟報金陵,梁武帝王將相衍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南京,為其接風洗塵,賓客相待。
武帝是一個佛教信徒,主張自我解脫。達摩是禪宗大乘派,主張面壁靜坐,普渡眾生。由於他們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辭蕭衍,渡江北上。
中國有個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滎陽縣人。當時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講經說法,當地群眾稱:"神光講經,委婉動聽,地生金蓮,頑石點頭"。圍觀聽講的人是里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達摩離開梁武帝北上,路過雨花台,見到神光在那裡講經說法,他就順便擠在人群中,側耳傾聽。達摩聽講,聽到有些地方點點頭,聽到有些地方搖搖頭。點頭表示贊同神光講的觀點,搖頭表示對神光講的觀點不贊同。神光在講解中,發現達摩搖頭,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最大不尊,便問達摩:"你為什麼搖頭?"對佛學的認識二人因有分歧意見,達摩便主動讓步,離開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達摩去後,聽講的群眾有人對神光說:"剛才那個人你知道他是誰?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達摩,精通佛法,學識淵博。"神光聽了以後,感到慚愧之極,師父到了跟前,剛才自己太沒禮貌了。於是他就趕快追達摩,賠禮道歉。達摩在前邊走,神光在後面緊追,一直追到長江岸。達摩急著過江,停立江岸,只見水域茫茫即沒有橋,也沒有船,連個人影也不見。這怎麼過江呢?達摩十分焦慮。誰知「天無絕人之路」。正在這無可奈何之際,達摩突然發現岸邊不遠的地方坐著一個老太太,身邊放了一捆葦草,看樣子好像也是在等船過江。達摩暗自盤算:這位若大的年紀,為何孤苦伶仃,無人護送照料?也罷!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於是他邁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禮,說道:"老菩薩,我要過江,怎奈無船,請您老人家化棵蘆葦給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頭來,仔細地端詳達摩。見他兩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滿臉絡腮鬍子,捲曲盤旋,身材魁梧,舉止坦然,形象端壯,儀表非凡。老人暗自點頭稱許,隨順手抽出一根蘆葦與達摩。達摩雙手接過蘆葦,向老人告謝而去,及至江邊,他把蘆葦放在江面上,只見一朵蘆葦花,昂首高揚,五片蘆葉,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神光不顧疲勞,尾追達摩,及到江邊,看到達摩一葦渡江,就氣急敗壞地跑到老人面前不問青紅皂白,抱起老人身邊一捆蘆葦,撲通一聽,扔到水中,雙腳跳上蘆葦捆子,匆忙過江。誰知說也奇怪,這捆蘆葦不但不向前行進,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見勢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險些溺入水中。神光帶著渾身泥水,沖向老人,輕聽責問:"你給他一根蘆葦就渡過江,我拿你一捆蘆葦為什麼還過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蘆葦,助人有份;你是搶我的蘆葦,物各有緣,無緣無故,豈能相助?"老人說罷,轉瞬間悠然不見,浩瀚的江面上空無一人。 這時神光自知有失,慚嘆不已,呼天不靈,呼地不應,悲凄非常,懊悔而歸。
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里群山環抱, 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談吐吻洽。心想,這真是一塊難得的佛門凈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現在少林寺碑廊里還有達摩一葦渡江圖像碑。古人有詩贊日:
路行跨水復逢著,獨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
㈢ 多年前在今古傳奇上看到一部長篇連載小說達摩傳奇之一葦渡江,不知那裡可以看完。
下載CHM版全文電子書 | 下載TXT版全文電子書
第一卷 彈指一笑定天下 ----作者:一葦渡江
http://www.liubo.info/Book.asp?Bl_Id=107447
㈣ 誰知道武俠小說里有那些厲害的武功!
手法;五毒神掌、鐵砂掌、赤煉爪、赤沙掌、鎖喉擒拿手
劍法;松風劍法、萬花劍法、辟邪劍法、玄鐵劍法、苗家劍法、玉女劍法、大夫劍法、五嶽劍法、狂風劍法
口法:伽羅佛音、千里傳音
刀法:五虎斷門刀、胡家刀法、血刀刀法
暗器:漫天花雨、青字九打、冰魄神針、仙鶴神針
棍法:伏魔棍法
輕功:神形百變步、金雁功、捕雀術、飛檐走壁、北斗仙蹤步
內功:吐納術、紫霞神功、叫化功、斗轉星移、寒冰真氣、先天功、小無相功、大無相功、太極心法
降龍十八掌,黯然銷魂掌,落英神劍掌,化骨綿掌,如來神掌,沾衣十八跌,九陰白骨爪,彈指神通,葵花點穴手,一陽指,六脈神劍,拈花指,暗影迷蹤拳,太極拳,千蛛萬毒手,天山折梅手。口法:獅子吼,含笑半步顛,冷嘲熱諷。腿法:十二路譚腿,佛山無影腳。劍法:獨孤九劍,玉簫劍法,太極劍,無雙劍,金蛇劍法,血花十三劍,冰封劍舞。刀法:伏魔刀法,赤焰刀,軒轅刀,雙刀並進。槍法:橫掃千軍。弓法:百步穿楊,沒雨箭。暗器:小李飛刀,子母飛針。棍法:大力金剛杖,打狗棒法。步法:凌波微步,輕功水上漂(草上飛),一葦渡江。以上是基本武器中的武功和輕功,下面是體術(不用武器的功夫)。金剛不壞體神功,八荒六合神功,吸星大法,迷魂大法,神照功,太玄功,雲體風身,蛤蟆功,九陽神功,九陰真經,北冥神功,天魔解體大法,龍波若象功,羅漢伏魔功,火眼金睛,乾坤大挪移,葵花寶典,易筋經,金剛訣,金鍾罩,鐵布衫,幻影迷蹤。
最厲害的是;無招勝有招
㈤ 請教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
金庸武俠人物的綽號
動物類
雪山飛狐 錦毛貂 飛天蝙蝠 鬼門龍王 三頭蛟 蛟王 南海鱷神 陸地神龍 江東蛇王 八臂猿猴 鐵背蒼龍 搖頭獅子 虎面霸王 雙蛇惡乞 錦毛獅 白頭仙翁 長江雙飛魚 九命錦豹子 銅頭鱷魚 赤練仙子 神鵰大俠 白額山君 八手仙猿 風火神龍 遼東鶴 海東青 多臂熊 紫衫龍王 白眉鷹王 金毛獅王 青翼蝠王
植物類、地理風景類
芙蓉仙子 參仙老怪 千丈松 大粽子 寒梅女俠 幽谷客 瀟湘夜雨 摩天居士
外貌特徵類
金面佛 袁紫衣 長臂叟 鈴劍雙俠 筆硯生 塞北明駝 鐵丑 聰辯先生 聾啞先生 星宿老仙 笑彌陀 鐵屍 銅屍 五湖廢人 金銀小劍三娘子 黃面尊者 鐵塔 金笛秀才 翠羽黃衫 長須鬼 金毛獅王 白眉鷹王 布袋和尚 鐵冠道人 冷麵鬼 金算盤 金筆鐵算盤
職業類
毒手葯王 十方秀才 鐵面判官 東邪 西毒 西狂 南帝 南僧 北丐 妙手書生 南山樵子 鬧市隱俠 千手人屠 漁樵耕讀 鐵丐 西門秀才蝶谷醫仙
性格/作為型(中貶性,無贊美意)
南霸天 鬼見愁 甘霖惠七省 鐵鎖橫江 凶神惡煞 無惡不作 窮凶極惡 惡貫滿盈 萬里獨行 一陣風 老頑童 飛天魔女 滑不留手 任老怪 綿里針 關東六魔 石敢當 鐵膽 天池怪俠 毒手無鹽 千變萬劫 愛好類千杯居士 煙霞散人
自誇/贊美型(但看不出指出的是什麼得意武功)
打遍天下無敵手 威震三湘 八臂哪吒 鎮關東 威震天南 閻王敵 中平無敵 追魂手 伏虎羅漢 降龍羅漢 摩雲手 聖手居士 青城四秀 托塔手 華山玉女 聖姑 五路神 鐵臂羅漢 千臂如來 奔雷手 武諸葛 神彈子 威震河朔 氣寒西北 威德先生 昆侖三聖 閃電手 聖手伽藍 混元霹靂手 摩雲金翅 北俠 中神通 君子劍
得意本領/武器(可加形容詞)
型神拳百勝 神拳無敵 小祝融 鐵蠍子 流星趕月 毒手神梟 騰龍劍 七星手 回龍劍 五雲手 冷月劍 柔雲劍 仁義陸大刀 馬王神 針神 修羅刀 快刀 追魂杖 丹青名手 巧匠 劍神 越女劍 奪魄鞭 喪門斧 斷魂刀 追命槍 鐵掌水上飄 神運算元 神刀震關西 梅花槍 青蟒劍 一指震江南 雙筆開山 黑龍鞭 金槍 鐵掌無敵 一劍無血 百勝刀王 大嵩陽手 神刀 神筆 金刀無敵 大陰陽手 一字電劍 九曲劍 神鞭 乾坤一劍 追魂奪命劍 鴛鴦刀 鐵琵琶手 金爪鐵鉤 鐵掌蓮花 大力神 絕戶手 轉輪王 千斤鼎 冰雪神劍 著手回春 紫金刀 飛蝗刀 銀戟 銀鉤鐵劃 一拳斷岳 毒仙 驚天一筆 神機子 醉不死 神拳無敵 一葦渡江
㈥ 武俠小說里的輕功都有哪些
《天龍八部》
凌波微步——逍遙派
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體態輕盈,浮動於水波之上,緩緩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將之形容為一種武功,其中「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及「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作為這種武功的註解。
梯雲縱——武當派
武當的輕功絕技,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踏雪無痕——天山派
《鹿鼎記》
神行百變——鐵劍門
鐵劍門的一種輕功《碧血劍》、《鹿鼎記》里有記載,由鐵劍門木桑創立,
後來又傳給阿九(九難長平公主),九難再傳給韋小寶!
《神鵰俠侶》
天羅地網勢——古墓派
古墓派入門武學,為綿密無比的掌法。為楊過拜小龍女為師後,由其傳授。更於其中修習絕頂輕功,飄逸輕靈,變化萬方。
一葦渡江——達摩
草上飛、水上飄、飛檐走壁、燕子穿雲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
《詭行天下》
燕子飛——展昭
殷候所創,大開大合,可在空中騰轉飛旋。
如影隨形——白玉堂
天尊所創,如影子一般快速閃現
㈦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故事描寫的是何人
描寫的是菩提達摩。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傅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准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達摩到中國以後,廣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稟報金陵,梁武帝蕭衍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京都,為其接風洗塵,賓客相待。
達摩和梁武帝對話後,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達摩「一葦渡江」後,在江北長蘆寺停留,後又至定山如禪院駐錫,面壁修行。「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在此期間,收弟子慧可,有慧可「立雪斷臂」的故事流行於世。
之後,他與弟子繼續北行傳法。但同當年在南方一樣,是非常的不順利。不僅受人「譏謗」,而且還遭到了光統律師、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被毒,最終因中毒不救而死。葬於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
但是又傳,在他死後三年,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又在蔥嶺遇到他。見他手攜只履,翩翩獨逝。當時宋雲間他:大師到哪裡去?他的回答是:回西天去。所以,又有「只履西歸」的傳說。
(7)武俠小說中有一葦渡江擴展閱讀:
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又稱:菩提達磨),意譯為覺法。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慧可。後出禹門游化終身。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
㈧ 有個武俠小說裡面主角自創武功叫一葦什麼的,誰知道這什麼小說
一葦渡江
㈨ 武俠小說中有什麼有名的輕功
凌波微步——逍遙派
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體態輕盈,浮動於水波之上,緩緩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將之形容為一種武功,其中「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及「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作為這種武功的註解。
2、一葦渡江——少林派
昔日達摩老祖傳道已畢,隻身西去,以一葦渡江,即系此種功夫。在少林七十二絕技里其被稱之為一線穿,又名達摩渡江、水上飛行術等。乃輕身功夫之一種,為軟功內壯。其練法殊非易易,然苟能堅心毅志練習,不難成功。功成之後,可在水面飛行,所謂水面飛行者,亦須略有假借,須用一質地輕浮之物,如竹片木桿蘆葦等物,擲於水面,人即可身立其上,推之方可前進。余如浮萍薄草密集之處,菱角荷葉叢生之所,亦可在上行走。
3、梯雲縱——武當派
武當的輕功絕技,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