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描寫環境的片段
⑴ 金庸小說中描寫景色的好句子
《書劍恩仇錄》
這時郁雷之聲漸響,轟轟不絕。待出春熙門,耳中盡是浪濤之聲,眼望大海,卻是平靜一片,海水在塘下七八丈,月光淡淡,平鋪海上,映出點點銀光。
這時潮聲愈響,兩人話聲漸被掩沒,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烽,於金鼓齊鳴中一往直前。
潮水愈近愈快,震撼激射,吞天沃月,一座巨大的水牆直向海塘壓來。
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
《倚天屠龍記》
這時置身處已高於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見少林寺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洌,寺中鍾聲隨風送上,令人一洗風俗之氣。
《射鵰英雄傳》
放眼浩浩盪盪,一碧萬頃,四周群山環列拱屹,真是渺渺崢嶸,巍乎大觀。
《碧血劍》
這時山谷間忽吐白雲一縷,扶搖直升。良久,東邊一片黑暗中隱隱朱霞炫晃,顏色變幻不定,或白或橙,緩緩地血線四映,一噴一耀,轉瞬間太陽如一大赤盤踴躍而出。下面雲影被日光一照,奇麗變幻,白虹蜿蜒。
⑵ 如何寫好武俠小說的環境渲染和人物細節的一些描寫
不要以旁白的方式去【特意】渲染環境和描寫人物
比如人物描寫,能通過【人物視角】去觀察人物,來表現人物細節,就盡量如此
同樣的,一般來說,如果以旁白方式寫環境,最好學習古典小說,比如紅樓水滸,用簡潔的方式去表現,但不是完全學習,比如古典小說喜歡對一處環境好的地方,用一段比較文言的語句來表現,這個不要學。
比如紅樓夢一段: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轎子並拉行李車輛伺候。這黛玉嘗聽得母親說,他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自上了轎,進了城,從紗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
環境的渲染,人物的細節描寫,能通過【人物視角】描寫就盡量通過【人物視角】,旁白盡量少一點。
其次,主觀感情描寫少一點,比如展現一個人的善惡,不要從旁白,而是心理描寫、動作行為等。
⑶ 武俠小說的開頭環境的描寫。
話說當年,有一地花草茂盛,好似世外桃源,可無人知曉。卻因一高手聞名於世。那位高手就是...
⑷ 名著小說中描寫環境風景的片段。
3位粉絲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景色描寫: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⑸ 收集武俠小說中景色的描寫
嵩山
嵩山北依黃河,南臨穎水,東西橫卧,故有嵩山如卧之說。《笑傲江湖》有嵩山派,嵩山掌門左冷禪是金庸筆下比較有名的主人公。《天龍八部》中,喬鋒幼時在嵩山少林寺受業於玄苦大師。少林寺武功號稱天下武學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倚天屠龍記》第一回,小東邪郭襄到達少林寺後,有一段風景的描寫:「這時置身處已高於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見少林寺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洌,寺中鍾聲隨風送上,令人一洗風俗之氣。」
錢塘潮
錢塘潮與亞馬孫河入海口的涌潮齊名,為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觀。《射鵰英雄傳》從牛家村開始,牛家村就在錢塘潮邊。《倚天屠龍記》借武當七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寫到了錢塘潮。不過,《書劍恩仇錄》描寫錢塘潮最為細致了:「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烽,於金鼓齊鳴中一往直前。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霎時之間已將白振全身淹沒波濤之下。但潮來得快,退得也快,頃刻間,塘上潮水退得乾乾凈凈。」
洞庭湖(岳陽樓)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金庸小說多次寫到洞庭湖,《射鵰英雄傳》中,郭靖、黃蓉去鐵掌山途經洞庭湖,有一段景色描寫:「上得樓來,二人叫了酒菜,觀看洞庭湖風景。放眼浩浩盪盪,一碧萬頃,四周群山環列拱屹,真是渺渺崢嶸,巍乎大觀。」在七月十五丐幫大會上,由於一連串誤解,郭靖、黃蓉也被擒到了湖中的君山之頂。《神鵰俠侶》中,黃葯師隱身江湖,自得其樂,曾在洞庭湖賞月。金庸江湖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很好地體現了《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句名言。
雁門關
《天龍八部》中,雁門關是一個發生悲劇的地方。蕭鋒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殺。這一事件是全書重要的邏輯起點,蕭鋒的人生悲劇由雁門關這次意外開始,以雁門關懸崖自殺而結束。蕭鋒眼中的雁門關:但見東西山岩峭拔,中路盤旋崎嶇,果然是個絕險的所在,心道:「雁兒南遊北歸,難以飛越高峰,皆從兩峰之間穿過,是以稱為雁門。」當下從關西的高嶺繞道而行。來到絕嶺,放眼四顧,但見繁峙、五台東聳,寧武諸山西帶,正陽、石鼓挺於南,其北則為朔州、馬邑,長坡峻阪,茫然無際,寒林漠漠,景象蕭索。山道數步之外,下臨深俗,但見雲霧封谷,下不見底。顧嚴武曾寫道:雁門重關,山巒在(yan音演),霞飛雲舉,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於其間。
泰山
泰山號為五嶽獨尊,古人說泰山如坐。在金庸江湖中,泰山大多是一處武俠門派或草莽強梁盤踞之處。《俠客行》中提到了泰山掌門盧十八,《天龍八部》寫到了泰山五雄,《笑傲江湖》中有泰山派。而描寫泰山最詳細的要數《碧血劍》第十一回,借群豪之眼觀泰山日出:「這時山谷間忽吐白雲一縷,扶搖直升。良久,東邊一片黑暗中隱隱朱霞炫晃,顏色變幻不定,或白或橙,緩緩地血線四映,一噴一耀,轉瞬間太陽如一大赤盤踴躍而出。下面雲影被日光一照,奇麗變幻,白虹蜿蜒。」
⑹ 收集武俠小說中景色的描寫什麼景色都可以
滿樹的桃花隨風飛揚,遠處那白衣白衫的人早已看呆了,樹下,滿樹桃花象風中的精靈隨風而起風輕輕的吹,也許是命也許是劫,旁邊的流水,陽光依舊明媚,身份尊貴如他,美麗而又善良的天使,陽光灑在她比桃花還要美麗的 容顏上,清澈又香甜,她卻像天使,竟比桃花還要輕靈,今生不可忘懷了,隨風而飄,卻也沒想到還有這如桃花天使的女孩,她隨風而舞,久久不肯落下,桃花是精靈,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她永遠不會注意到遠處的他已經看在眼裡看到心裡,這就是他今生的 桃花劫了吧
⑺ 武俠小說的環境描寫
你可以到新浪共享去找找,那裡有很多武俠小說寫作教程,環境描寫什麼的應該有。
另外環境描寫不要過多,否則情節會變得很粗略。還有環境描寫最好按著主角的心理歷程來,在不同的心情下主角會注意到的環境是不同的。
⑻ 武俠小說中環境描寫的片段哪裡有
比較經典的是《天龍八部》中「蕭峰打虎(在大遼)」。北大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中評論,此堪比武松打虎
⑼ 要幾句武俠小說里描寫場景的句子!
老者甲足踏九宮,左手捏了一個劍決,徐徐圍著大漢乙走了起來。他雙足變換間,口中尚自念念有詞,眼見整個人越走越快,最後直如一團風一般尋找著大漢乙的破綻。 大漢乙暗運一口氣,九環刀當胸一橫,徑自雙目一閉,呼吸平穩竟似熟睡。 老者甲的九宮步法最是耗力,若是年輕時尚且算不得什麼,此刻緊緊半柱香的功夫卻是已感輕微的疲倦。奈何大漢乙看似從容的站在那裡,竟是全身毫無破綻。老者甲無奈之下揚手一劍刺出,三星直化九道銀芒,徑取大漢乙背後空門。一劍化三清竟是練到了九芒齊出的境界! 眼見劍芒已經到了大漢乙的身後,大漢乙猛地雙目圓睜,怒吼一聲卻不戈擋,反而一個縱身躍上了老者上空。 須知人在空中沒有大地做依靠,破綻最是繁多,更何況空中並無接力之物,一旦氣竭只能任人宰割。 老者甲眼中露出喜色,劍式順勢一挑,一招劍指天南刺向大漢乙的雙足。 大漢乙面對老者猶如附骨之毒般的長劍卻是不為所動,他雙手緊握刀柄,順勢一個空翻,頭下腳上的劈了下去。 這一刀可算凝聚了全身的功力,再加上從天而降的氣勢上先聲奪人,一時間強大的壓迫好似天崩地裂一般。 老者甲不料對方有此一招,撤身已是不及,長劍揮舞間已是剎那遞出了八八六十四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