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寫了多久武俠小說
① 金庸寫的所有武俠小說的先後順序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的歷史順序
一、越女劍-春秋
二、天龍八部-北宋
三、射鵰英雄傳-南宋
四、神鵰俠侶-南宋末
五、倚天屠龍記-元末
六、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劍-明末
九、鹿鼎記-清康熙
十、書劍恩仇錄-清乾隆
十一、飛狐外傳-清乾隆
十二、雪山飛狐-清乾隆
十三、白馬嘯西風 ----大致應該是乾隆或嘉慶
十四、鴛鴦刀-清
十五、連城訣-晚清
② 金庸一共寫了多少部武俠小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的十四部小說名稱都暗含在裡面了。
③ 金庸一共寫了多少武俠小說
金庸一共寫了15武俠小說,《飛狐外傳》,《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鴛鴦刀》 《越女劍》
④ 金庸小說的創作時間順序
《書劍恩仇錄》(1955年)、《碧血劍》(1956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雪山飛狐》(1959年)、《神鵰俠侶》(1959年)、《飛狐外傳》(1960年)。
《鴛鴦刀》(1961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
《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記》(1969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游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
2、《俠客行》
《俠客行》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65年首次連載於《東南亞周刊》。
《俠客行》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該書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潛隱著許多「玄機」,體現著金庸對於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體驗。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小說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
作者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出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4、《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越女劍》
《越女劍》是作家金庸創作的短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70年1月《明報晚報》上。
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小說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小說
⑤ 誰能把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小說按時間排列啊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書中提到越女授劍之後——「三年之後,勾踐興兵伐吳……」。則由越對吳的第一次復仇之戰應在公元前482年可知:越女之事當在前485年左右。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天龍八部》一書的起始終結本來是很清楚的,只是書中出現了幾處BUG,使考證者容易迷失方向。 《天龍八部》開始於大理天佑年間(第六回中說「保定帝在位十一年,改元三,曰保定、建安、天佑,其時正當天佑年間……」),但具體是哪年仍不清。這是因為目前史學家們只知道保定帝是從宋元豐五年到紹聖元年在位,但保定、建安、天佑這三個年號到底各佔了幾年,迄今尚無佐證。這樣我們就只能另找時間線索了——幸好,喬峰任幫主的時間可以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時間坐標。 書中第十五回中寫喬峰「執掌丐幫八年……」,而汪幫主那封信「……下面注的日子是『大宋元豐六年五月初七日』。喬峰記得分明,那正是自己接任丐幫幫主之日……」,則可知喬峰是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當的幫主,以此推算,杏子林中商略平生意之時乃是北宋哲宗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而此時是三四月間,推算回去全書開始時應是上一年的秋冬季(拈花寺里的景象是黃葉飄落,考慮到大理氣候偏暖,應是秋冬季,從開始到鳩摩智劫走段譽經過了十八天,之後「這般走了十餘天,料想已出了大理國境……又行了二十餘日……這一日終於到了蘇州城外……這時正是三月天氣」),因此《天龍八部》開始於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開始的時候,張十五明確提到:「……光宗傳到當今天子慶元皇帝手裡,他在臨安已坐了五年龍廷……」。故故事開端於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而郭靖楊康生於1200年。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神鵰俠侶》開始的時間可以由楊過的年齡推算:窯洞前出場時楊過是「十三四歲少年」;而由《射鵰英雄傳》中的相關情節可知,穆念慈是煙雨樓之會那年也即1218年在鐵掌峰上受孕的,加上十月懷胎的時間,則楊過應出生於1219年。由此可知,《射鵰英雄傳》一文的最後郭、黃遇到穆、楊母子時,楊過2歲左右;而《神鵰俠侶》則應開始於1219+13/14=1232/1233年。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開篇郭襄遇到張君寶時張「十六七歲」,而「元順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時張三豐90歲,則倒推可知小說開始時應為公元1262/1263年,即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 另外,開篇明確提到「郭襄……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打聽楊過的消息……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因此郭襄上少林應在華山之別後3、4年間。由上面《神鵰俠侶》年代考可知,也就是在公元1259年後3、4年,正是1262/1263年間。 由上可知,《倚天屠龍記》開始於1262/1263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論據1:書中的「知縣、知府」等官名和「荊州府、江陵縣」等建置,都是明清兩朝所有的。 論據2:丁典追憶凌霜華所述時提到「……承聖三年,魏兵攻破江陵,殺了元帝。但他聚斂的財寶藏在何處,卻無人得知……幾百年來,這秘密始終沒揭破……」梁元帝死於公元554年,既然說的是「幾百年後」,則至遲不能晚於公元1554年——其時尚在明中葉。 因此《連城訣》的時代背景應為明而不是清,且極可能是在明前期,至遲不晚於明中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論據1:書中祖千秋評酒具時提到過「元瓷」,本朝之人當不會用此口吻敘述本朝之事,由此可知《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當晚於元,在明或清。 論據2:文中所提到的官職、地名、縣府建置均為明清兩代所特有。 論據3:《鹿鼎記》中有「……前朝有令狐沖……」之句,則為清代之前無疑。 結合前三條論據可知,《笑傲江湖》發生在明代。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碧血劍》一書的起訖時間比較確定。 書開始於「(其時正是)崇禎六年……」,而結束於闖王兵敗離京、李岩自盡的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因而《俠客行》當發生於明末清初的163X年-165X年(1620年+10年~30年),至遲不晚於順治朝;盡管這樣與鏢局業的興盛有些時間不合,也只能將就了。 白馬嘯西風:清初 論據1:書中明確寫了此時距高昌滅國(高昌麴氏王國立於北魏景明三年辛巳/公元501年,滅於唐貞觀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已有「千餘年了」,則最早也得是1640年以後,即順治即位之後。 論據2:書中出現了山西鏢局(「……在山西省太谷縣開設了晉威鏢局……」)。據衛聚賢《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局一行約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康乾,最早為山西人創辦。依書中所描繪情形看,鏢局業顯已相當興盛,則至少應在清建國一段時間後。 由上述論據看,《白馬嘯西風》的歷史背景至早是清初順治年間,而實際上最可能是與後面的幾部書一樣,發生在康雍乾時期。 鴛鴦刀:清中前期 論據1:明確點明了是清朝。 論據2:文中提到了全國18省,則年代當在順治朝之後,光緒朝之前。 論據3:民間的反清活動在乾隆朝後已漸趨勢微,因此如書中所寫的蕭半和的父叔輩與滿清血戰而死、蕭半和自己甘做太監圖謀行刺之類的舉動,也以發生在清前期較為相稱。另外文中提到的當今皇上在做貝勒時就廣派密探尋訪武林至寶的舉動,雖不能說就此斷定,但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那位雍正爺……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鹿鼎記》一書雖無明確提到年月,但通篇系依歷史事件貫穿而成,因而就以歷史史實為年代依據。 全書開始時陳近南救幾位名士一事發生於何時殊難確定,就馬馬虎虎地認為是和第二回的內容同時發生好了。而第二回開始的韋小寶歷險記則是發生在擒鰲拜之前的數月(最開始赴京城花了一些時間,後來「韋小寶和小玄子兩個月鬥了下來……」,再後來學大慈大悲手又「……這么半吊子的學上兩三個月……」)。史載擒鰲拜一事發生在康熙八年五月,那麼我們也就省點事,不再跨年份了,姑且認為全書也就開始於康熙八年年初好了。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開始即明確點出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 之後的主要情節都發生在兩年時間里,從乾隆二十三年李可秀赴浙江任開始,九月黃河渡夜戰,初冬周綺結婚,轉過年來黑水營之圍(這與史載兆蕙征討回部在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相合),同年全書結束。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書開篇時,胡斐是個「十三四歲」的男孩,而胡苗決斗在「十三年前」。由下面《雪山飛狐》的考證可知,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均發生於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則此時為乾隆十八加十三等於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由此可知,胡斐此時應該是13歲而不是14歲(此時顯然未到臘月,胡斐還沒到14歲生日)。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這部《雪山飛狐》的起訖應該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確鑿無誤的了:整部小說就發生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而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是在「二十七年前」,也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
⑥ 金庸寫了多少部武俠小說
金庸先生給自己十四部中、長篇小說寫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橫批「越女劍」,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而橫批則為書名《越女劍》,在廣大金庸迷中廣為流傳。 熟讀金庸小說的人們很容易知道,這副對聯,是用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連綴而成的。事實上,這幅對聯非常具有比喻意味,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魯迅的某些共同點。
⑦ 金庸一共寫了多少本武俠小說都是什麼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決》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
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
⑧ 金庸一共寫了幾本武俠小說
15本
⑨ 金庸寫了多少部武俠小說
金庸先生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決,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笑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加上越女劍.金庸先生用書的頭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