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的起

武俠小說的起

發布時間: 2021-08-13 00:23:01

⑴ 起個武俠小說名字

風隱-泉月 或 花湮-斷鱗

⑵ 關於武俠小說

50年代上半期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多數是一種風格,不提也罷。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無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除《人在江湖》(一九七五年)尚可一看外,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業已欲振乏力,江郎才盡了。
紅花尚需綠葉扶,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飛燕驚龍》、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干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其他幾百人不提也罷,大多都是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故事,如何能吸引讀者掏出大把的銀子。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
古龍與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為引起太多波瀾。 在65-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
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受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
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正如他所描寫:「他是一個死人,一個絕對的死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會說話的絕對不是死人。」簡單直接殺了別人,也殺死自己。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
火紅了十年後,古龍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只有溫瑞安勉強接過了古龍的槍,不,應該是筆。一九七○年他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
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及《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 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敬請造反一次》、《沒有說過壞話的可以不看》等等中短篇,最近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⑶ 武俠小說

唐隆政變,唐中宗李顯,韋皇後,其女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惠文一大才女,文采斐然,在政治中總能左右逢源,最後遺囑沒能保命,被李隆基親手殺害 ,武三思,大文豪張悅宰相宗楚客,引起政變的頭號犯人,騎青驢發喪,長安城通化門,被認出當街問斬,竇懷貞為了討好韋皇後,取了其奶媽,政變後手刃老妻提頭見李隆基,逃過一劫。唐隆元年6月21日政變結束。韋氏族人住在長安城南,與杜家相鄰,有「城南韋杜,去天五尺「這次政變對李唐王朝很重要。當時李隆基20多歲,與太平公主一起。韋皇後推薦16歲的李重茂稱帝,可以輔政,所謂的廢長立幼,相王沒有出現。 這是一個背景題材你可以參考下,至於人物描寫,可以側面描寫,這樣會使情節自然點,外貌描寫參考下其他小說即可

⑷ 起個武俠小說名

呃呃...我覺得這幾個字要同時出現蠻難的..還有有男子氣概..呃..幫你想了個..血色江湖豪..還有 豪影血江湖...真的想不出有什麼好的了..給個建議..樓主你把你想寫的小說內容大致說下..最好把主人公特點說明下..這樣比較好取..

⑸ 給我寫的武俠小說起個名字

大宋任俠錄

⑹ 武俠小說的小說起源

武俠文學的源頭當有二:「一是漢初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游俠、刺客列傳;二是魏晉、六朝間盛行的『雜記體』神異、志怪小說。」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但總有一類人,就像執政黨與在野黨一樣,對朝廷政治以及當權者有不同看法,在武術上的在野黨就是那些號稱俠客的人。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落民間,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戰權貴、邪惡,扶危濟困,這也原本沒有錯,但也有因所謂重感情、講義氣而犯糊塗的時候,只為報恩或復仇,可以置國家法律與他人利益於不顧,這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當俠客們嘯聚山林,當起「綠林好漢」來「替天行道」,公然與當權者叫板時。這種行為,卻得到老百姓的擁戴,這同時也是俠植根人們心中,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如《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松等。
最初的俠客多是獨立的,個人的行為,如《史記》中記載聶政以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這樣的人和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還不少,當時由於七國之間爭霸稱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國權貴們都爭相征賢納士,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當時的信陵君、平原君都養了好幾百甚至上千的這類「食客」,這也就給這類武士俠客們創造了生存條件,他們大多以俠義著稱,或為國,或為報主人之恩,充當刺客,甚至不惜捨生取義。這是封建時期的一大社會特點,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與其類似。
這些俠義武士,歷朝歷代都有,他們那種大義凜然,扶危濟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強權,不畏殘暴的武俠精神,十分為人們所敬仰。這些武術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崗寨、水滸中的俠客們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當派武功都是實實在在的武術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這些派別,宏揚了武術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緒年間的大刀王五,以保鏢為業,被人稱為大俠,他與譚嗣同交厚,戊戌變法時,還主動要求保護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擊敗不可一世的洋武師,大長了國術威風。而這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武俠與武俠故事,則為武俠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與土壤。
不過,另一類俠客就與許多武俠小說有些類似了,他們似乎總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這也似乎很深地影響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總是帶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這種以超人形象出現,除暴安良的武俠,又恰好反映了人們的希冀和願望,這當中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人物形象,那就是趙處女、紅線和昆侖奴。趙處女源自《吳越春秋》,紅線出自唐袁郊撰《甘澤謠》,昆侖奴則出自唐《傳奇》,歷史上,許多身懷絕技的武俠們常常願意退隱江湖,這是因為人心難測,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們也是如此,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後世許多武俠的為人和武俠小說的創作。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官場的腐敗與黑暗,也使他們更願意潔身自好,不願意同流合污,這也是武俠們得到人們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文人們一種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歷朝歷代有那麼多的文人願意記錄書寫創作這些武俠故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⑺ 起一個武俠小說名

飛龍降蛟
大道之龍蛟戰

⑻ 傳統武俠小說推薦

老一輩的經典武俠除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家的作品外,我想推薦一位沒趕上好時期的已故武俠作家——「司馬翎」(他也曾以吳樓居士、天心月為筆名),他的作品頗值得一看。其作品有:《關洛風雲錄》(成名作);
《聖劍飛霜》、《飲馬黃河》、《劍海鷹揚》、《丹鳳針》、《血羽檄》、《浩盪江湖》(這些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很鮮明,而且大部分都由好幾個疑案構成,可能是武俠與推理結合的先聲了吧)
《檀車俠影》、《玉鉤斜》、《帝疆爭雄記》、《纖手馭龍》(這些可以算是全盛時期的作品了吧,寫作技巧更為圓熟了,可以說集合了之前的所有優點)
個人覺得看司馬翎的小說可以感受其深刻的內涵,文字清新,人物形象生動豐滿;尤其喜歡塑造「智慧型」女俠,總體上將鬥智提升到與武功並駕齊驅的地位甚至更甚一籌~

好啦,下面給樓主介紹本人看過的新武俠中比較有好感的吧~
鳳歌:《昆侖》、《滄海》(鳳歌的作品強力推薦)——新傳統派
盛顏:《三京畫本》、《連城脆》、《寒鴉劫》(盛顏的作品大氣、暢意,「金堅玉潤,鶴骨龍筋,膏液內足」,用東坡形容沉香的話來形容盛顏的文字,恰如其分。 )——新傳統派
小椴:《長安古意》系列、《杯雪》(《亂世英雄傳》)、《洛陽女兒行》、《青絲井的傳說》、《隙中駒》、《刺》、《開唐教坊》、《石榴記》、《弓簫緣》、《江湖墟》(小椴的作品很精緻,值得回味再三的那種)——新傳統派
江南:《春風柳上原》、《瀚海龍吟》、《烈火焚琴》、《此間的少年》(江南的作品悠揚間給人深沉老練之感,孤獨中盡顯滄海橫流)——新傳統派
紅豬俠:《慶熹記事》、《破城錐》、《風火流星錘》、《白帝城》(紅豬俠的作品總愛現實與虛擬交替,讓人驚艷卻又生出無邊惆悵)——紅顏流
李亮:《傀儡戲》、《妖殺》、《浴火窮途》、《反骨仔》、《魔教東來》(李亮的小說,文章的打鬥很有氣勢,整體結構也別具心裁、人物形象也很分明)——武學科技派、武俠智慧派
時未寒:《碎空刀》、《偷天換日》、《絕頂》、《釵頭鳳》(時未寒文筆不俗,有溫瑞安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行文風格,文思如天馬行空,行文跌宕,常有神來之筆、意外之變,令人引以為奇)——新傳統派
滄月:《雪滿天山》、《鏡》系列、《聽雪樓》系列、《碧城》、《七夜雪》、《荒原雪》、《劍歌》、《東風破》、《墨香》、《夜船吹笛女瀟瀟》、《指間砂》(滄月還是比較出名的吧,不介紹了)——仙俠流
步非煙:《武林客棧》、《紫詔天音》、《海之妖》、《天劍倫》、《蜀道聞鈴》(步非煙的小說偏玄幻,一貫追求神秘與超越的審美趣向,偶爾看看還是蠻有新鮮感的)——紅顏流、仙俠流
麗端:《逝水殘歌》、《啼血無痕》、《神殤》系列、《鳳簫絕唱》(理由近步非煙,換換口味可看)——仙俠流、紅顏流
沈瓔瓔:《攬月妖姬》、《金縷曲》、《逝雷》(沈瓔瓔的作品情節並不復雜,但是切入點的安排和敘述角度的轉換很是出彩)——仙俠流
香蝶:《涼秋》、《煙波江南》、《白雲蒼狗謠》、《緋門紀事》、《鍾馗嫁妹》(香蝶的筆,是種古怪的材料,它具有可怕的滲透性。就像最可怕的毒葯是無色無味一樣,它也是無聲無息的。它沒有壓迫性,沒有目的性,它不想讓你怎麼樣,它不想帶你去哪裡。)——紅顏流
蕭拂:《隋侯珠》、《哪怕滄海變成桑田》、《紅顏禍水》、《梨花槍》、《梅花妝》、《漠上行》、《地老天荒》(蕭拂行文,少有兒女婉曲之態,多有金鐵鏗鏘之聲。文章雖少,但多為精品。竊以為,她寫男子的筆力勝於女子)——紅顏流
慕容無言:《唐門後傳》、《慕容世家》系列、《埋伏》、《解語花》、《今風細雨江湖》(在武俠寫手當中,慕容無言的特色在於創新求變,創新在大膽地將武俠江湖置於現代背景下,從而給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全新感覺)——現代派

⑼ 武俠小說在什麼時候興起的

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的發展經過了以下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約是民國時期(20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如《鷹爪王》、《風塵三俠》、《蜀山劍俠傳》等。
第二階段,也是興盛階段,時間大約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作者主要是港台的武俠名家: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黃易、諸葛青雲、倪匡、卧龍生等等。他們掀起了武俠小說的高潮,也可以說是代表了這種小說的最高成就。經典名作如: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和《白發魔女傳》,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飛狐外傳》,古龍的《絕代雙驕》、《楚留香》、《小李飛刀》等等,不勝枚舉呀。
第三階段,也稱「新武俠」,興起於近幾年(21世紀),以大陸作家椴子、鳳歌、步非煙、施定柔等新生代寫作群體。其作品就不一一列舉了。

⑽ 武俠小說起源

武俠小說是中國小說的一大類別。「俠」這個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在《韓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至於武俠小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史記·游俠列傳》,是武俠史上最早的篇章.

第一部武俠小說 當推漢代無名氏的《燕丹子》,六朝時期的武俠小說侈談鬼神,俠客也常用怪誕的手段來達到行俠的目的。代表作品有干寶《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李寄》和陶淵明《搜神後記》中的《比丘尼》等。這一時期的另一特點是把以武力挾持他人的人也歸之於「俠」 ,代表作品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周處》、《戴淵》等,為後世的武俠小說塑造性格復雜的俠客形象開了先河。唐代的武俠小說不僅數量多,而且趨向成熟。代表作品有杜光庭的《虯髯客傳》、袁郊的《紅線》、裴鉶的《聶隱娘》、《昆侖奴》等。宋代武俠小說主要模仿唐代,但也有不同於唐代的作品。例如,含有喪國失地後思鄉之情的《俠婦人》,著重寫道教法術的《李勝》,講述盜賊機智狡黠的《我來也》等。明代文言武俠小說已處於低潮,但有一部短篇文言武俠小說集《劍俠傳》,采自唐、五代、宋的傳奇小說,多屬膾炙人口的精品。白話武俠小說自宋元話本開始 ,日趨興盛 ,明代短篇白話武俠小說散見於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中,代表作品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錢》等。長篇白話武俠小說當推元末明初成書的《水滸傳》,是古代武俠小說的扛鼎之作。清代是武俠小說發展中的一個高峰 ,從內容上可以分為 4個流派:忠義盜俠型、武俠公案型、英雄兒女型、武俠神怪型。文言的有蒲松齡的短篇《小翠》、《嬌娜》、《聶小倩》等,白話的以天花藏主人編次的《濟公全傳》和唐芸洲編次的《七劍十三俠》為代表。《濟公傳》是一部別具一格的武俠小說,主人公濟顛是一位亦俠亦僧、亦丐亦神的喜劇性人物,成為後世武俠小說中喜劇俠客形象的重要淵源。

熱點內容
好看的有副職業的小說 發布:2025-07-15 23:26:42 瀏覽:75
公交經典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5 23:25:49 瀏覽:132
新520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7-15 23:24:23 瀏覽:507
言情小說中的唯美的環境描寫句子 發布:2025-07-15 23:04:10 瀏覽:654
好看的古代小說非言情 發布:2025-07-15 23:04:05 瀏覽:306
美女抽獎系統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2:55:10 瀏覽:401
校園小說女主罵女二 發布:2025-07-15 22:44:17 瀏覽:425
非常好看的男男快穿小說 發布:2025-07-15 22:34:52 瀏覽:489
聽書寶安卓下載 發布:2025-07-15 22:03:40 瀏覽:181
青山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15 21:56:05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