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是一篇武俠小說嗎
❶ 如何評價魯迅的《鑄劍》
1、《鑄劍》主要是對專制暴君的進一步的鞭笞和嘲弄,同時又對宴之敖者乃至作者自身的清醒的自嘲。殘害百姓的專制暴君盡管已經在一場正義的復仇行動中喪命,但百姓們依舊木然地對著暴君的棺木跪拜不已;幾個「義民」更是「很忠憤,咽著淚,怕(黑色人、眉間尺)那兩個大逆不道的逆賊的魂靈,此時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禮」。魯迅歌頌復仇,又質疑著復仇。魯迅的這篇小說原來存在著兩個調子:悲壯的與嘲諷的,崇高的與荒謬的。這兩種調子在小說中的相互糾纏,滲透,對峙,消解,起伏,激盪,表現了作者深廣的憂憤和內心的矛盾與痛苦。
2、《鑄劍》是魯迅歷史小說的代表,根據干寶的《搜神記》中的《三王墓》改寫,原載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兩期,題作《眉間尺》,副題是《新編的故事之一》。1936年1月,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新編》。
❷ 魯迅的《鑄劍怎麼理解深層意思
《鑄劍》似乎傾注了魯迅先生極大的心血,最終也不辜期望成為先生探尋人類靈魂、反思人性、守望孤獨的代表之作,其極具先鋒的藝術內涵仍恩澤此後的眾多作家.
簡單的子為父復仇的故事隨著「黑的人」的出現逐步步入復雜的旋渦中.魯迅花大筆墨寫了眉間尺的優柔寡斷,這就決定了復仇於他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務,在現實世界的這種兩難境地與復仇命運的必然性里,就決定了宴之敖出場的順理成章,他的種種神秘性,把人引入另一種復仇的境地,即指向全人類生命個體的靈魂深處的自我復仇.再來看看楚王,殘忍、無道的代表
❸ 提一個關於魯迅先生的《鑄劍》一文比較犀利的問題
《鑄劍》是魯迅歷史題材的的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故事新編》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藝術想像和虛構,實質上是以歷史諷喻現實。
《鑄劍》完成於1927年4月,原名《眉間尺》,小說寫於1926年北洋軍閥製造的「三一八」慘案之後,寫於階級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小說雖然有武俠的成分,但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析中一般都認為《鑄劍》是浪漫主義傾向的小說,雖以復仇為主題,描寫的卻是幻想世界,採用神話手法,用現實中荒誕離奇的故事,表達作者觀念中的特定內涵。
所以余以為《鑄劍》算不得武俠小說。
❹ 鑄劍是屬於魯迅的哪本書
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共:《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等八篇故事。
❺ 魯迅的鑄劍為什麼是武俠小說
對不引起,我從未聽過這種說法,請問你是聽誰說的?
《鑄劍》是魯迅歷史題材的的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故事新編》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藝術想像和虛構,實質上是以歷史諷喻現實。
《鑄劍》完成於1927年4月,原名《眉間尺》,小說寫於1926年北洋軍閥製造的「三一八」慘案之後,寫於階級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你說它是武俠小說,這個有些牽強,雖然有武俠的成分,但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析中一般都認為《鑄劍》是浪漫主義傾向的小說,雖以復仇為主題,描寫的卻是幻想世界,採用神話手法,用現實中荒誕離奇的故事,表達作者觀念中的特定內涵。
所以余以為《鑄劍》算不得武俠小說。
❻ 魯迅的鑄劍與其他的魯迅小說有什麼區別
鑄劍是《故事新篇》里的小說,是改舊小說為新小說,目的是批判國民黨統治下是中國現實。
❼ 關於魯迅的<鑄劍>
嚴家炎 荒誕又庄嚴的復讎正劇——釋魯迅《鑄劍》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1)
嚴家炎,1933年1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58年北京大學副博士研究生肄業。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
1984-1989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1989年至今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卷本(與唐弢共同主編),《金庸小說論稿》和《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等。
拓展閱讀:
《故事新編》,魯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古小說鉤沉》,魯迅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唐宋傳奇集》,魯迅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我今天講《鑄劍》,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鑄劍》是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第二部分,講作品中的兩個意象和三首古歌,對某些不好理解的地方做些闡釋。第三部分講《鑄劍》的審美旨趣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
先講第一部分。
《鑄劍》在我們的新文學史上,是一篇很少有的奇特的作品。奇就奇在通過對宴之敖者代人向暴君復仇的描寫,所體現出的一種「原俠」的精神。奇還奇在它表現了魯迅的一種內在的人格以及他那種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
1,現代武俠小說
從素材來說,《鑄劍》脫胎於《列異傳》這本中國古代小說。魯迅在自己編的《古小說鉤沉》里,就曾引了《列異傳》的這篇小故事,這個故事也見於《搜神記》里,其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楚王讓當時最有名的鑄劍師鑄煉最好的寶劍。鑄劍師名叫干將,他煉了兩把劍,雄劍留了下來,雌劍准備交給楚王。干將對自己的妻子說:「我鑄的劍,一旦交給楚王,我自己的生命就會保不住,我會被殺死。因為楚王要最好的劍,如果會鑄劍的人活著,這就不牢靠,怕他鑄煉出更好的劍來,所以楚王必須把鑄劍的人殺掉。」干將對自己的命運作了這樣的預測。果然,他交出了劍,楚王就把他殺了。後來,他的兒子長大以後,按父親的遺囑要為父親報仇。可實際上,他報仇的對象是一個國君,是一個有龐大的禁衛軍的專制暴君,他沒有辦法實現願望。後來他被發現了,自己就逃到山裡面去,遇到了一個客人。這個客人對他說:「我可以代你報仇,但是需要你的頭和劍。」於是,他就自殺了,把寶劍和頭都交給了這個客人,客人就帶著他的頭到京城裡去,把他的頭放在鍋里邊煮,三天三夜不爛,國王很好奇,就過來看。客人利用這個機會,就用劍把國王的腦袋砍下來,並把自己的腦袋也砍下來,這樣三個頭掉在鍋里一起煮,最後也分不清哪顆頭顱是國王的,哪個頭是干將兒子的,哪個頭是客人的,只好合葬,成為三王墳。根據這樣一個傳說,魯迅寫下了《鑄劍》這篇小說。
但是,《列異傳》只是《鑄劍》故事的一個來源,魯迅還參考了《搜神記》等其他典籍,以及他小的時候,看的各種各樣奇異的故事書,像《吳越春秋》、《越絕書》等。《吳越春秋》、《越絕書》是西漢時代的書,寫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故事。魯迅把這些材料綜合起來,完成了這篇小說。這也就是說,在《鑄劍》中魯迅已經對傳說的內容進行了改造。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小說《鑄劍》和《搜神記》、《列異傳》中的記載。對照起來看,會發現有一點十分不同:干將鑄劍成功而遭到楚王殺害這段情節,在小說里是被虛化的,寫得不那麼實,是通過干將的妻子莫邪,即眉間尺的母親追溯往事這樣一種口氣來寫出的。干將、莫邪這些名字沒有出現,國王也沒有明說就是楚王,這些都沒有具體地交待,而是被推向了遠處,僅僅作為背景,由眉間尺的母親復述出來,小說和原來的傳說是有所分離的。這是小說和原來的故事的第一點差異。第二點差異呢,就是在復仇的過程中,原來主要強調干將、莫邪的兒子眉間尺為父復仇,他是復仇的主角。但是,在魯迅的小說里,復仇的一號主角已經是一名叫宴之敖者的黑色人,眉間尺已經降為二號主角。黑色人第一次出場就顯得很不一般,是非常老練、成熟的一個豪俠之士。在小說中,眉間尺遇到了一個干癟臉少年,他被這個少年扭住不放,說自己的丹田被眉間尺撞壞了,叫他賠償。正在糾纏不休的時候,宴之敖者出場了。他,只有很簡單的一個動作,就是用手輕輕地一撥干癟臉少年的下巴,兩個眼睛瞪著他看,看得這個有些流氓氣的干癟臉少年害怕了,知道形勢不妙,就轉身溜之大吉。宴之敖者一出場的第一個動作,就表明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他的干練、機警和沉著都顯示了出來。小說與原來的傳說的第三點差異是,魯迅塑造的這個黑色人神秘而怪異,說話的聲音像鴟鴞,射出的眼光像磷火,氣質里透露出一股嚴峻、寒冷的氣息。黑色人代眉間尺向暴君復仇,不但不圖任何酬報,而且連自己的性命都要搭進去。這種心理從一開始就有所交代。我們可以讀一讀眉間尺和黑色人的一段對話:
「但你為什麼給我去報仇的呢?你認識我的父親么?」眉間尺問他。黑色人回答說:「我一向認識你的父親,也如同認識你一樣,但我要報仇,卻並不為此。聰明的孩子,告訴你罷。你還不知道么,我怎麼地善於報仇。你的(仇)就是我的(仇);他(指眉間尺的父親)也就是我。我的魂靈上是有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傷(就是我這個人靈魂里邊已受過許許多多的傷,有的是人家加害的,也有的是我自己傷害到自己的),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
他對自己並不特別看重,意味著他在開始承擔報仇這個使命時,就准備犧牲自己,也意味著他有一種熱得發冷的性格。
中國古代的俠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受雇於人的俠客,他們受雇於某個專門的人,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等就養了很多的士。這些「士」平常蒙受著主人的各種恩澤,最後呢,要為主人做一切事情,包括犧牲自己。所謂「士為知已者死」就是這樣一種狀況。這是一類俠士,他的主人是一個人,他要為一個主人解憂出力。另外有一類俠士,所謂「布衣之俠」,他們不為別人所養。他們是有著自己獨立的身份的。這種「布衣之俠」與墨家的關系很密切,他們施恩不圖報,甘願自我犧牲,這就是所謂的「原俠」。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一種更為高尚的俠義精神,黑色人可以說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原俠精神的俠士。《鑄劍》中的大部分篇幅,寫的就是這個黑色人在眉間尺沒辦法復仇的情況下,主動地挑起擔子,用劍和頭實現了向暴君復仇的使命。魯迅把原先傳說里邊所缺少的或者不太明顯的這些思想,大大向前推進了,大大地加以突出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鑄劍》是一篇新文學作品,但同時又可以看作是一篇現代的武俠小說。我不知是不是可以這樣看,同學們贊成不贊成,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之所以說《鑄劍》不僅是一篇新文學作品,而且還是一篇現代武俠小說,是因為它確實具有一般武俠小說的特徵。它寫的是俠士為人復仇的故事。武俠小說之所以叫做武俠小說,一般地說,它的內容就是仗義行俠,仗武行俠,這就是武俠小說內容上最重要的特點。《鑄劍》也是這樣。當然黑色人不只是「仗武」,他也運用了智慧。他之所以能夠把專制暴君消滅,與他同歸於盡,就是靠了他嫻熟的劍藝和過人的智慧。可以說,是靠大智大勇實現了復仇的願望。
嚴家炎 荒誕又庄嚴的復讎正劇——釋魯迅《鑄劍》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2)
2,非凡的想像力
上面講的是《鑄劍》的第一點奇異之處。還有一點呢,是表現在藝術上,《鑄劍》具有奇特的豐富的想像力。與其他的一些小說類型相比,比如與偵探小說、科幻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滑稽小說相比,武俠小說的特點除了題材和內容的不同,就在於具有非凡的、奇特的、豐富的想像力。《鑄劍》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非常突出的。在《列異傳》中,原來對故事的交代非常簡單:先是客得到了赤鼻的頭與劍,後來把國王的頭砍下來,然後客也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三顆頭在一起煮爛,到這里故事就講完了。但是在《鑄劍》中,幾乎完全不同。單是眉間尺拔劍自殺到把寶劍和頭交給黑色人這個情節,就寫得極有聲有色。魯迅運用了非常洗練的筆墨,富有詩意地刻畫了一個接一個動人的場面:先是狼群的出現,狼群一下子把眉間尺的屍體撕碎了。然後,它們又要來咬黑色人,黑色人揮劍一下子把那最大的一匹狼頭砍倒,群狼又把這條死狼給吃了。作者寫得非常洗練,筆墨不多,但那個場面是很震撼人的。接著,魯迅又寫黑色人唱著歌揚長進入京城,然後進入王宮里去獻藝。他是怎樣表演的呢?他讓眉間尺的頭顱在開水裡做各種各樣的舞蹈、游動,甚至對著國王嬉笑、唱歌,這一系列的描寫都令人驚駭,超乎一般的想像。魯迅把這些奇異的情景寫了出來,具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我們來看下面兩段文字:
王站起身,跨下金階,冒著炎熱立在鼎邊,探頭去看。只見水平如鏡,那頭仰面躺在水中間,兩眼正看著他的臉。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臉上時,他便嫣然一笑。這一笑使王覺得似曾相識,卻又一時記不起是誰來。剛在驚疑,黑色人已經擎出了背著的青色的劍,只一揮,閃電般從後項窩直劈下去,撲通一聲,王的頭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王頭剛到水面,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聲;兩頭即在水中死戰。約有二十回合,王頭受了五個傷,眉間尺的頭上卻有七處。王又狡猾,總是設法繞到他的敵人的後面去。眉間尺偶一疏忽,終於被他咬住了後項窩,無法轉身。這一回王的頭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連連蠶食進去;連鼎外面也彷彿聽到孩子的失聲的叫痛的聲音。
這兩段描寫是非常精採的,筆墨精練,但想像力又是非常豐富、細致,甚至細致到了設想王的頭有五處被咬傷了,而眉間尺有七處,這都是非常具體的描寫。一直到眉間尺的頭被國王死死咬住不放,陷入困境,黑色人就參戰了,他把自己的腦袋砍掉,正是為了參加戰斗。於是二比一,處於絕對優勢,國王再狡猾也沒有用,最後二頭把國王的頭顱撕爛,他們兩個當然也同歸於盡了,完全爛到了一起。這些描述全部出於魯迅自己的想像。奇異之極,荒誕之極,出乎常理之極,卻又有一種很強的震撼力。仇恨的頭顱怎麼在那裡念念不忘復仇,要實現自己復仇的願望,產生了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難以想像的超自然的力量,這些都寫得非常驚世駭俗,但是又非常傳神。為什麼一般的年輕人喜歡看武俠小說,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武俠小說充分發揮了作者的想像力,因而很吸引人。《鑄劍》在這一方面尤其顯示了巨大的長處。這就是我想簡單地說的第一個問題,《鑄劍》奇特在哪裡。
❽ 魯迅的短篇小說《鑄劍》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從復仇到虛無,魯迅先生揭示了整個人類靈魂的存在狀態,具有深刻的內涵與哲理,這種對人性的孤獨者的守望,恰似黑暗裡的一首舞曲,在痛苦中將藝術留給後人。
《鑄劍》這一小說通過對傳統故事題材的改編,塑造了現代化的復仇者形象。與此同時,受作者文學思想和創作風格的影響,魯迅先生也不自覺地解構了眉間尺這一少年復仇者形,使其淪為一個"看"與"被看"的可悲又可憐的人物。
(8)鑄劍是一篇武俠小說嗎擴展閱讀
《鑄劍》寫於1926年底,是魯迅在經歷了「女師大學潮」和「三.一八慘案」之後,離京南下,在廈門和廣州時寫的。作品對復仇精神的描寫,是緊緊聯系著現實斗爭的,在女師大事件、五卅慘案、三.一八慘案中,魯迅目睹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兇殘和暴虐,激起了極大的憤怒,認為應該「抽刃而起,以血償血」,這種精神就體現在了作品中。
現實的嚴酷也促使了魯迅思想的發展,在堅持文化戰斗的同時,他深深認識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魯迅在1925年跟許廣平的通信第十封裡面就這樣說過:「改革最快的還是火與劍。」很顯然《鑄劍》這篇小說在古代傳說中注入了鮮明的時代精神。
❾ 找一篇武俠耽美小說,主角去深山找鐵匠鑄劍,為了救一個小孩斷臂,攻就是那個武功很強的鐵匠
我的斷臂父親 爸爸只有一隻手,國家發了殘疾證,允許不交農業稅和公糧。可爸爸說:「雖然國家給了照顧,但殘疾人也得盡自己的能力來分擔國家的困難呀!所以,他每年堅持和大夥兒一樣交,而且交得早,質量好。 去年五月,天氣像火燒一樣炎熱。麥子已經熟了,我暗自發愁,可爸爸胸有成竹地說:「今天割麥!」到麥田後,看爸...爸用雙腿和腳湊合著一隻手割。然後用腳尖和另一隻腳跟把麥稈堆在一起。臨近中午時分,爸累得汗流滿面。我想:爸爸一定是渴極了。於是,我偷偷地回到家。等我把我拎回來時,不禁大吃一驚, 爸爸已經割了好多麥子。我走上前讓爸爸渴口水再割,而他卻說:「你先喝,等我把麥子割完了再喝吧。」這就是我的斷臂爸爸。 爸爸是一個多麼堅強的人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看到了千千萬萬個殘疾人的心願和意志。我為有這樣的一個爸爸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