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讀談武俠小說

讀談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8-14 20:20:48

⑴ 看武俠小說有哪些好處和壞處我們應該怎樣讀武俠小說

學習武俠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但它主要還是用來消遣的.
不過一些武俠小說大師寫的作品很好,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的!

⑵ 讀武俠小說的感受

像古龍說的,他的小說是:「 在我們這些故事發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
在這個非常特殊的時代里,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階層。
在這個特殊的階層里,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人。
這個時代,這個階層,這些人,便造成了我們這個武俠世界。
在我們這個世界裡,充滿了浪漫與激情。
充滿了鐵與血、情與恨,在暴力中的溫柔,以及優雅的暴力。
鐵血相擊,情仇糾結,便成了一些令人心動神馳的傳奇故事。」
其實好的武俠小說,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希望自己就也能夠成為小說里的人。看見大奸大惡之徒時,巴不得自己能夠進入小說里幫助主角將他打敗。
我們看武俠小說不應該只注意情節,而應該注意人性。同樣,作者也應該這樣,古龍的《七種武器》就做的很好,梁羽生的小說也不錯,不過金庸的小說有些YY的味道,裡面的人物可望而不可即。
讀過武俠小說後,總是會有一種新的人生體驗。
武俠小說的感人也不是哭哭啼啼的,就像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里,張丹楓因傷心而失憶時,並沒有怎麼大哭大鬧,卻讓讀者心酸,這就是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的不同。

⑶ 大家說說對武俠小說的看法

不好意思,在下愚見。曾經的演講稿

我對武俠小的興趣不僅在讀,也在寫。我寫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自己,藉此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並不想發表。
目前武俠小說界相繼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作家,繼古龍、金庸、梁羽生之後,陳青雲、諸葛青雲、卧龍生、雲中嶽、柳殘陽、秋無痕等人又名聲鵲起,為繁榮武俠小說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為什麼這些武俠小說作家都是香港的,唯獨沒有一個大陸的呢?是大陸沒有武俠小說創作的人才嗎?不是,絕不是。
那又是為什麼?是因為大陸沒有培養這些人材茁壯成長的土壤。
武俠小說同中國武術一樣,發源於中國,是中國文化寶庫的一件瑰寶。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描寫的是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武功,但為什麼作者不是我們中國大陸人,而是香港或台灣人呢?為此我深感難過,這實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空前絕後的缺憾!盡管香港人和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畢竟不能代替大陸人。
和千千萬萬人一樣,我也期待著能有一天,武俠小說也能做為一件文化珍品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正名。可惜到目前為止,武俠小說非但不能被文學界所承認,甚至一再被打入冷宮,深受正統文學作家的攻擊和排斥。那些一邊提倡文學即「人學」的正人君子,另一邊卻著書立說怒斥真正「人學」作品的武俠小說,不知他們是居心何在?
當然,武俠小說大量出版,其中精品並不多,似古龍、金庸、梁羽生這類好作品很少,大多都是濫竽充數之品,但不能因此就把武俠小說一棍子打倒,把它貶得一文不值。雖然這些小說內容大多都是作者虛構的,這一點作者並不否認,但做為「成人的童話」角度來看待它,我強烈呼籲社會上能給予它一席之地。
我不提倡禁慾主義,因為它在中國現代社會已經完全不實際,有的東西越禁止越使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和強烈好奇心,越容易促使人去一破禁區、一觀究竟;若是不禁止反而沒有人去注意它,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性慾本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它也不是一種毒葯,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去把握。世上也本就沒有任何一種東西可以一口斷定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在於多少。酒少飲可舒筋活血,多貪則亂人心性;欲寡可使人松馳、安定,縱欲則損傷身體;鹵水葯人,卻能點豆腐,快刀能殺人,但用在手術台上卻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酒色財氣是貫穿人生始終的主題,用不著去極力迴避,盡管有大多數人表面不肯承認。
我也同樣不提倡佔用大量篇幅、花費大量筆墨去描寫激烈的武打場面。因為武俠小說不是國術指導,也不是武術理論雜談,更不是用來教人如何去打人殺人的,只不過是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小說作家並不一定都鑽研過武術,也不可能是武術家,他所寫出的招式,往往連他自己也不知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甚至武功中根本不存在這一動作,而是他隨便找幾個字湊上去的。所以用這么大的篇幅去描寫不現實的武打場面,是不是有些「畫蛇添足」?我很贊同古龍的觀點,武打場面不一定是打,而是製造氛圍。
另外在情節的變化、人物的形象上,最大的問題是不能突出舊格局。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武俠小說已出版發行不下幾千部,同樣的情節變化、同樣的人物形象,已描寫過許多次了,這樣讀者再看,就不會再感興趣,而且一看開頭就知道結尾。最凶惡的人就是大俠客,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頭」,詐死、易容、毒葯,金錢、勢力、復仇,已不應是武俠小說再出現的內容,否則就很難發展。
要想創新,就得改變方式。去刻畫人的心理活動、情感的變化、性格的沖突,只有人性,才是武俠小說描寫的焦點。因為人性之復雜,遠在任何一種武功之上。人無完人,人性也沒有完美,只有接近現實,才能有發展、有創新。武俠小說已不再是單純的武功決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作為「成人的童話」也不適應現代讀者的需要。把現代的生活情感、人類幻想,用古代的武俠小說表現出來,用富有幽默的語言、哲理的詞彙反映出來,注入現代人的思想,豈不又把它推進了一大步?讓它在新派武俠小說的現有階段再進入一個全新里程。香港的古龍先生在這方面就已做出了很好榜樣。
世上的路都有終點,只有藝業這條路是沒有一定的終點。
而且是永無止境!

⑷ 武俠小說 利弊之談

一談到武俠小說,老師和家長大多會反對我們去看,理由就是內容無聊、浪費時間。可我卻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看武俠小說也並非如此不值得。
反對讀武俠小說的人也許會說,武俠小說千篇一律,盡講一些恩恩怨怨、打打殺殺,還有—些兒女私情之類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東西,讀了能有什麼用呢?對不起,我還真不能把反駁的實例舉出來,不過我倒想反問你一句:你能說出讀名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來嗎?我猜你也不能。我確實可以指出武俠小說中對我們語文學習有益的地方,例如說文中的描寫,場景方面,或悲涼,或凄慘,或宏偉,讓你身臨其境;心情方面,或緊張,或快樂,或悲傷,讓你心有同感;衣食方面,或華麗,或秀美,或豐富,讓你大開眼界;另外,還有作者把復雜多變的故事情節、縱橫交錯的人物關系梳理得清楚分明的種種寫作技巧。這些對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都能有所幫助。
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有些武俠小說對「情」涉及太多。但是,正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它的缺點和優點是同時存在的。我們應該領會魯迅先生所說的意思,任何書都可以讀,取其精華為我所有,刪除糟粕棄之一旁。只要我們讀者本身沒有腐朽,那麼就不會和書中的糟粕發生共鳴;只有讀者自身出了問題,才會對書的糟粕過分地感興趣,甚至希望在書中尋找到這些東西。而真正懂讀書的人對這些只會不屑一顧,糟粕不可能打動他們的心。
也許上文提到的反對者們又會說,你幹嘛非要看武俠小說,讀名著不也可以嗎,而且還不會涉及內容健康與否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我想我不得不聲明一下,我決不是認為不該或不用讀名著。要知道,經過上百年歷史的篩選,很多經典名著的閱讀價值是極高的,它們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但是,不知諸位發現與否,當今社會,熱衷讀名著或想讀名著的人究竟有多少?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那些休閑類的書籍,其中武俠小說的忠實支持者更是佔了很大的比重。想想去年,王朔批評武俠小說作家中的泰斗——金庸的文章剛一發表,立刻使得全國各地的「金迷」們群起而攻之,紛紛聲討王朔,這不恰好反映了武俠小說讀者隊伍的龐大?與其逆眾人之願強顏以為歡笑,何不順其自然,讓武俠迷們在閱讀中獲得自己的滿足?
總之,武俠小說有它的優與劣,正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讓我們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它,不要只把它劃入壞書之列吧。
[簡評]
如何看待中學生群體中的武俠小說熱,社會上說法不一,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均持反對態度。反對的理由無非是格調不高,影響學習。但這么多年來,廣大中學生並沒有因師長們的反對而停止閱讀武俠書,不過由公開轉入了地下而已。這表明,對於讀武俠一概用「堵」的辦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能否用「疏」的方法加以引導呢?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正如作者所言,一個內心高尚的人讀武俠小說,即使書中有低下的內容,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反之,一個靈魂卑下之徒,即使讀名著,也會專門從中尋求感官刺激。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否受書的影響,全在讀書者本人。文章觀點鮮明,言之成理,從行文結構看,是逐層深入的,是遞進式。

⑸ 讀武俠小說的人有多少

樓主祝你找到N多俠友!
樓主問題快到期了就給我個最佳答案吧!謝謝哈~

⑹ 讀武俠小說有感

誅仙

後金庸武俠聖經:誅仙

作者:蕭鼎

中心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太古以來,人類眼見周遭世界,諸般奇異之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又有天災人禍,傷亡無數,哀鴻遍野,決非人力所能為,所能抵擋。遂以為九天之上,有諸般神靈,九幽之下,亦是陰魂歸處,閻羅殿堂。

於是神仙之說,流傳於世。無數人類子民,誠心叩拜,向著自己臆想創造出的各種神明頂禮膜拜,祈福訴苦,香火鼎盛……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靈水秀,人氣鼎盛,物產豐富,為正派諸家牢牢占據。其中尤以「青雲門」、「天音寺」、和「焚香谷」為三大支柱,是為領袖。

這個故事,便是從「青雲門」開始的。

青雲山下的一個小村落一夜之間慘遭橫禍,劫後餘生的兩個少年張小凡和林驚羽被武林第一門派青雲門帶上了山。林驚羽天資聰穎,受到師門器重。張小凡卻默默無聞。張小凡偷偷愛上了同門師姐田靈兒,可是田靈兒卻只是把他當作弟弟。在青雲門的比武大會中,默默無聞的張小凡居然一下子技壓群雄,引起人們的猜疑和議論,但最後勉強戰勝他的本門第一女弟子陸雪琪卻暗暗喜歡上了這個倔強的少年。

《誅仙》的出版的確是武俠小說出版的一件大事情。據記者了解,從2003年以來,凡是喜歡在網上讀小說的,沒有人不知道 《誅仙》;凡是奇幻小說的書迷,沒有不知道《誅仙》的;凡是武俠小說的書迷,更是無人不在說《誅仙》。用網路搜索,《誅仙》的網頁多達265000項,網路總點擊量高達3000萬人次,並且還在以每天200萬的人次向前推進。這部與《飄邈之旅》、《小兵傳奇》並稱為「網路三大奇書」中唯一的一本武俠小說,在網上,早已經被視為和金庸、古龍、還珠樓主的作品同樣等級的經典小說。

在網上,很多人將《誅仙》比做是小說版的《仙劍奇俠傳》,還有人認為《誅仙》是溶金庸《笑傲江湖》的「情」和「武」以及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仙」和「玄」於一爐的「仙俠小說」。該書責編認為,對於更多《誅仙》書迷來說,他們真正在乎的不是什麼「仙俠」與「武俠」的名分,蕭鼎時而唯美細膩、時而大氣磅礴的筆觸,以及書中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寫才是感動他們的地方。主人公張小凡的孤獨,碧瑤的凄美、陸雪琪的痴情……人們在「江湖」上的沉浮與掙扎才是書迷們熱愛這本120萬字的長篇巨著的理由。

整部小說,愛情、親情、友情與波瀾壯闊的正邪搏鬥、命運交戰匯集在一起,文筆優美,故事生動,令人不能釋卷。新浪網在首頁將其稱為:「後金庸時代武俠聖經」。

《誅仙》作者自我介紹

蕭鼎,男,年輕,未婚,自小讀書,就是文史老師目中寵兒,理化老師眼中敗類。

籍貫福建福州。少年時特立獨行,鋒芒太露,屢有挫折,後經人教誨,內斂圓滑,交得一班男女狐朋狗友,茫然度日,內心苦悶,不與人說,寄情寫作。

大學畢業,屢有重創,茫然無措,最後痛定思痛,收拾心情,夜深人靜時有出世之心,但天一光亮,便覺得萬丈紅塵,竟是這般可愛,如此繁華,怎可舍卻?

天必降大任於我,我且獨自前行!

閑時寫此書,以我心情私語!

#附經典讀後感兩篇#

第一篇:

人慾成仙,天必誅之。我們終究不過是謅狗而已!

叄天前看到《誅仙》,竟覺得無法放手,連續看了17個小時,終於聽到陸雪琪在黃清殿上,那低沉卻似斬釘截鐵、斷冰切雪般的聲音:「我不願!」突然,一股令人窒息的悲哀感覺湧上心頭,在命運面前,人真的有選擇嗎?

《誅仙》一開始就表明人永遠無法反抗命運。序章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謅狗! 這世間本是沒有什麼神仙!」既然天地對萬物都公正無私,它就容不下能超脫塵世,長生不死的「仙」!誰能成仙,誰想勘透天地之隱秘,奪萬物之造化,必為天地所不容,遭天劫而灰飛煙滅;所以書中說這世間本是沒有什麼神仙,因為欲成仙者天必誅之。

劍名「誅仙」,表面上看指的是一把古劍,青葉祖師從幻月洞中得來,卻無人知其來歷;劍身似石,誰能以石頭造出神劍呢?劍是仙家利器、伏魔法寶,卻為何名「誅仙」,不稱「誅魔」呢?在「誅仙」面前,看起來天下無敵的大魔頭們像小孩子一樣不堪一擊,既然有此劍,怎會有正邪萬年之戰,邪惡應該早就煙消雲散了。在我看來,「誅仙」不是人造之物,而是天地所生,授於凡人;其使命不是伏魔,而正是誅仙。誰能成仙,誰能長生不死,誰能上窺天道,挑戰天地的權威,超脫命運的擺布,必被「誅仙」誅之。也就是說,「誅仙」是天地用來對付敢於對抗命運的凡人的利器,就是天劫。

書名《誅仙》,不僅是指一把古劍,而是指這個故事原本就是要誅滅成仙的人。我覺得故事中有四個人成仙的資格,普智、萬劍一、鬼王,還有張小凡,他們註定命運悲慘;普智是得道高僧,一生都在為善,卻在滿手血腥、悔恨愧疚中死去,德行道行付諸東流,還害了自己心愛弟子的一生,也許不過是因為想到了個或許會長生不死的辦法,希望有人能夠實踐他的宏願。萬劍一一世英雄,被一群自己捨命守護的人殘害,卻無人為他說話,最後成為一個不見天日的老頭,而蒼松也因他而成為人所不齒的叛逆。鬼王真情真性、雄才大略,卻註定喪妻喪女(周一仙語),一生孤獨,妻為碧瑤而死,碧瑤或許最終會為救小凡而死在其父親手上,看來鬼王必會成魔,不得善終。最後就是我們的小凡,只有他將佛、道、魔集於一身,得窺天書,也許最後只有才能成仙,可是,因其倔強而得佛,致父母慘死,因其戀舊而入魔,致眾叛親離,因其純善而學道,致愛人長眠。這一切本不是他所願,他只願平平凡凡,卻被命運玩弄,何為苦,這就是苦,何為不公,這就是不公。既然天地不仁,所以決定抗爭!四人中,唯有小凡可成仙,所以「誅仙」必誅小凡。

天地將借誰之手誅仙、誅殺小凡呢?只有兩個人有這個資格,陸持天玡,林持誅仙,誅小凡於青雲山。

陸雪琪,本是九天仙子,嫡落凡塵。在天帝寶庫前,在那個天旋地轉的瞬間,她身不由己地飛向死亡,可是,她的臉上,竟沒有一絲的傷懷,沒有一絲的恐懼。在鬼厲,不,是在當年的張小凡面前,她忽然笑了。蒼白的笑容里有從未出現的溫柔,在如此凜冽的風聲之中,她的唇輕輕開合,凝望著身邊的人。有四個字,穿過了風聲,穿過了鮮血,更像是穿過了歲月時光,在十年間輕輕徘徊,然後,縈繞在他的耳邊,回盪在他的深心。「你,回來吧……」。在那個明月當空的夜晚,在天玡藍色憂郁的神光你,她說:「如果可能,我情願放棄一切,跟你一起到天涯海角。」在青雲山上,她霍然轉過身去,背對著這玉清殿上所有的人,向著那個高大雄偉的殿門之外,向著那片無垠的青天之外的遠方,向著遠方未知時地方深深凝望!那一眼是怎樣的情懷?黃清殿上,有她低沉卻似斬釘截鐵、斷冰切雪般的聲音:「我不願」,我的淚水差點奪眶而出。這樣的女孩,怎可以舍卻,怎可以放棄。然而,不願,能不為么!天玡與噬魂,本來就是死敵,八百年前是,八百年後也是,這是它們的宿命。她可以為他去死,卻不能擺脫命運的作弄,終於要揮起天玡,也許也是為了他。真正痛苦的人可能就是雪琪了。

林驚羽,青雲門的俊秀,萬劍一的傳人,絕世資質,重情重意。張小凡真正的兄弟,不管他是魔,還是仙,「即使將來性命相搏,他也永遠是我的兄弟!」這才是真正的男兒,真正的朋友。但他與小凡似乎也是命運相背,年少時就因一時意氣差點殺死小凡,卻最終使小凡遇上普智,《誅仙》由此開始。開來最終能拿起「誅仙」,斬斷攝魂的人必定是他了。

我不知道蕭大(或者說命運)會如何安排,但我覺得小凡必定會一定會成融合佛、道、魔而成仙,但他也一定會入魔,迷失本心,不是因為自己,而是為了別人。「什麼正道?什麼正義?你們從來都是騙我。我一生苦苦支撐,縱然受死也為他保守秘密,可是,我算什麼……」,由他的愛人,他的兄弟拿起天玡、誅仙,為愛人所誅,為兄弟所誅,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一種解脫。這就是反抗命運的代價,人慾成仙,天必誅之。

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碧瑤。她是個很純粹的人,為愛的人生,為愛的人死,永遠那麼美麗,不帶一點怨氣。我猜測,碧瑤必定會醒,但又必定會死,也許是為了救與其父鬼王反目成仇的小凡,而死在父親手裡。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墜閻羅,只為情故,雖死不悔。她無怨也不悔,在所有人中,她是最幸福的一個。

突然感到悲哀,為了誅仙,為了小凡,為了雪琪,為了碧瑤,為了驚羽,為了這天地終於還是天地,為了愛人終於還是要分離。我們終究只是謅狗而已。

第二篇:

胸口的那顆硃砂痣,夜半的一縷明月光—感悟《誅仙》

在傳統的武俠小說中浸淫著長大,若非是一位知交的極力推薦,我決不會想到去看《誅仙》。《誅仙》——網路大蝦蕭鼎的玄幻(或者說仙俠)類巨作,憑著奇瑰
的想像,宏偉的氣勢,雅緻的語言,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在那十數卷雋永的淚與笑里,多少未曾意料到的千回百轉啊!其中有情有義:看似無堅可摧的情義後面
卻隱藏著背叛,表面的背叛後面又有磐石不移的情義;其中有佛有魔:似鐵的佛顏里突現神魔的猙獰,而魔者狠辣的表象下又有多少脈脈溫情!誰能忘記改變小凡一生的、普智與蒼松間那場波瀾詭詰的鬥法?誰能從"萬人往"瀟灑無倫、笑傲蒼生的王者臉上讀出鬼王與長眠的女兒獨處時,那哽咽的半分啜泣?
蕭鼎的筆,是清水裡的一株紅蓮,在水墨山水般淡淡的背景下搖曳著的數葉菡萏;沒有太多濃墨重彩的渲染,恰似一道清清的淺流,慢慢地匯成一江大川,不經意間就滲入了人的心底。起首兩節的平鋪直敘,被奇突起的滅族慘禍推入小小高潮,預示著看似平凡的張小一生的坎坷多變。如果只是一個禍起-學藝-復仇的簡單故事,流俗的情節很難滿足我們已被網路養得萬分挑剔的胃口吧!
《誅仙》的高明處便在於,把許多武俠小說用濫了的"惡善神魔交替"一番俗套和莊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道家思想融合了起來。苦苦追尋的真相,一朝揭開,卻原來,造化弄人啊!小凡拼卻性命只為遵守對普智臨終時的諾言,可成就自己一切的師尊竟然就是奪去幾百條生命的罪魁。正道本來是恩義的化身,哪知曉高不可攀的凜然下面,沸騰著幾許仇怨!莫說正邪的誓不兩立、佛道兩家的隔閡,就是青雲門中,也有多少解不開的死結。沒有一百年前對萬劍一的不公,何來蒼松在青雲大殿上的臨敵背叛?沒有蒼松為報仇勾結魔教而讓正道面對的覆滅危局,道玄又何必動用威力無窮的古劍誅仙?沒有垂死的普智同時傳給小凡的大凶之物"噬血珠"和佛門神功"大梵般若",當年那無知的村野孩童怎會捲入正與邪的紛爭?可是,命運里沒有"如果"。都說道心如水,佛法慈悲,白道領袖道玄的戾氣卻讓令他寧可錯殺、也決不放過。漫天芒落如雨,天地何等肅殺;誅仙劍下,小凡的命運看似註定!

人生一世,因緣宿命,冤冤相報;上一個仇恨衍生出下一個恩怨,就連擁有諾大法力的人,都一樣被上天的翻雲覆雨手所撥弄。張小凡本是無辜,也要為環環相
扣的宿業償還。神佛真是無情物嗎?只見那流光溢彩的仙劍,絕不容情,鋪天蓋地,當頭壓來,壓來~~~~命運,豈能改變?!

可是......

是誰,那般溫柔地祈禱?「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是誰,那般決絕地凄美?「三生七世,永墮閻羅,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無可抗拒的劍陣誅仙,粉碎了柔弱婉約的身軀;升騰而起的血色,污卻了晶瑩無暇的容顏。只為了,古潭裡浮起的唯一面龐,風雨里相擁的那一絲溫暖。碧瑤,魔教最有心計和權勢的鬼王的獨生愛女,為了在誅仙劍下救出愛人,不惜動用最慘烈的厲血毒咒逆天而行,以自己的魂飛魄散來換取情郎的生還。怪不得啊,蕭鼎給她的兵刃是傷心小花;這凌波的瑤池仙葩,將那三生石上一個還未承諾的美麗盟約,盡數空付了痴情咒誓。傷徹的,何止是小凡的心,也是每一顆掩卷長嗟的心罷!

幸好蕭鼎的一念慈悲,讓碧瑤的金鈴攝去她的一縷香魂,留住了半分希望。從此以後,平凡的青雲門弟子張小凡不見了,只有狠辣無情的鬼王宗大將鬼厲,行屍
走肉地活在世間,生存的唯一意義就是尋找失傳的攝魂術來喚醒長眠的她。思悠悠,恨幽幽;怎生消得,狂心乘酒!歲月過往裡,平添了幾多清瘦?

魔教的無冕公主就這樣成為了鬼厲胸口一顆無法除去的硃砂痣;憶起她,只有傷痛貫穿肺腑吧!但在鬼厲自己都不敢正視的心底深處,其實還有一個塵封的角落,收藏著一縷夜半的月光清輝。天琊藍芒的第一次盛放,就將陸雪琪冷若冰霜的容顏鏤刻在了心上。一出場,她就是這樣一個高高在上的九天仙子,白衣勝雪,象一輪孤傲皎潔的明月,萬眾仰望。法力傲視儕輩,比武台上凌空飄飛、使出神劍御雷真訣的小竹峰門下高弟,也會有凡人的七情六慾嗎?

故事的開始,陸雪琪的驕傲幾乎顯得無禮——她對著小凡手中難看的「燒火棍」時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都是譏刺嘲諷,雖然她的高貴氣質讓她只用眼神表現一
切。我常想,在什麼時候,那身形單薄、似乎沒有特別之處的少年卻獲得了這下凡仙子的垂青呢?是死靈淵下不顧自身安危的相救?是死澤瘴氣里才看清彼此、便立即分離的瞬間?還是天帝寶庫前,將已成死敵的自己從粉身碎骨里的一拉?一絲一絲的想念,在歲月里疊疊相加。心頭的第一次跳動,也許是在那人還情竇初開、失魂落魄地戀慕著師姐時,便已悄悄地發軔。不經意間,共同的患難已象一杯滋潤心靈的清茶。

沒有碧瑤的話,同門的金童玉女,也許有個令人遐想的未來吧?即使是正邪模糊的界限,也阻不住陸雪琪冰雪外表下飛揚的靈魂;越是這樣看似冷酷的女子,其實越是多情。就算小凡在古井的倒映里看見的是另一個人的玉容,他對陸雪琪的捨命救助也並不是無動於衷吧?只是通天峰上,誅仙劍下,那另一個她在小凡被師門和命運所棄的時候,拉住了他的手,付出了魂飛魄散的代價。從此以後,更在何處回頭?!

看完了十三卷《誅仙》,有三處令我泣下沾巾,無法自已:一次是為碧瑤的捨身奉獻,卻有兩次是為了陸雪琪!曾記得,明月夜,小竹峰,有人直把眉峰攢了千
度。夢里的萬般思量,今宵的百次回顧。天琊出鞘,在無邊淚竹里的輕舞啊,爭得寂寞幾翦?墜入凡塵的仙子,為誰飲泣風露?苗疆的天水寨上,一度並肩而行。她的臉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神采,對鬼厲吐露情懷,然後拔劍獨舞——表白,只是為了,斬斷情絲!痴絕,狂絕......曾經靠近的兩顆心,到如今經過多少傷懷嘆息,卻隔了一道深痕。她親手用劍刻下了這深痕,刻在世上,更刻在心上,一口殷紅灑落的鮮血,便是明證。

「你這又是何苦?」

鬼厲的這句話,又何必再問?

忽然在腦海中浮現陳世驤先生為我深愛的《天龍八部》所寫題記:「有情皆孽,無人不冤。」兩段情孽,一生一死(雖然一魂仍在),居然可以用同一闋詞來概括: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若說碧瑤之悲,讓人悲銘五內、狂歌痛飲才能消解,陸雪琪之悲就是淡淡的,淡淡的憂傷,連綿不絕地刻在眉間心底,無從消解。
參考資料:http://book.sina.com.cn/nzt/lit/zhuxian/index.shtml

⑺ 讀武俠小說有用嗎

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寫作水平,但不要沉迷其中

⑻ 學生讀武俠小說的利弊

一談到武俠小說,老師和家長大多會反對我們去看,理由就是內容無聊、浪費時間。可我卻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看武俠小說也並非如此不值得。
反對讀武俠小說的人也許會說,武俠小說千篇一律,盡講一些恩恩怨怨、打打殺殺,還有—些兒女私情之類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東西,讀了能有什麼用呢?對不起,我還真不能把反駁的實例舉出來,不過我倒想反問你一句:你能說出讀名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來嗎?我猜你也不能。我確實可以指出武俠小說中對我們語文學習有益的地方,例如說文中的描寫,場景方面,或悲涼,或凄慘,或宏偉,讓你身臨其境;心情方面,或緊張,或快樂,或悲傷,讓你心有同感;衣食方面,或華麗,或秀美,或豐富,讓你大開眼界;另外,還有作者把復雜多變的故事情節、縱橫交錯的人物關系梳理得清楚分明的種種寫作技巧。這些對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都能有所幫助。
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有些武俠小說對「情」涉及太多。但是,正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它的缺點和優點是同時存在的。我們應該領會魯迅先生所說的意思,任何書都可以讀,取其精華為我所有,刪除糟粕棄之一旁。只要我們讀者本身沒有腐朽,那麼就不會和書中的糟粕發生共鳴;只有讀者自身出了問題,才會對書的糟粕過分地感興趣,甚至希望在書中尋找到這些東西。而真正懂讀書的人對這些只會不屑一顧,糟粕不可能打動他們的心。
也許上文提到的反對者們又會說,你幹嘛非要看武俠小說,讀名著不也可以嗎,而且還不會涉及內容健康與否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我想我不得不聲明一下,我決不是認為不該或不用讀名著。要知道,經過上百年歷史的篩選,很多經典名著的閱讀價值是極高的,它們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但是,不知諸位發現與否,當今社會,熱衷讀名著或想讀名著的人究竟有多少?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那些休閑類的書籍,其中武俠小說的忠實支持者更是佔了很大的比重。想想去年,王朔批評武俠小說作家中的泰斗——金庸的文章剛一發表,立刻使得全國各地的「金迷」們群起而攻之,紛紛聲討王朔,這不恰好反映了武俠小說讀者隊伍的龐大?與其逆眾人之願強顏以為歡笑,何不順其自然,讓武俠迷們在閱讀中獲得自己的滿足?
總之,武俠小說有它的優與劣,正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讓我們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它,不要只把它劃入壞書之列吧。
[簡評]
如何看待中學生群體中的武俠小說熱,社會上說法不一,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均持反對態度。反對的理由無非是格調不高,影響學習。但這么多年來,廣大中學生並沒有因師長們的反對而停止閱讀武俠書,不過由公開轉入了地下而已。這表明,對於讀武俠一概用「堵」的辦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能否用「疏」的方法加以引導呢?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正如作者所言,一個內心高尚的人讀武俠小說,即使書中有低下的內容,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反之,一個靈魂卑下之徒,即使讀名著,也會專門從中尋求感官刺激。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否受書的影響,全在讀書者本人。文章觀點鮮明,言之成理,從行文結構看,是逐層深入的,是遞進式。

⑼ 關於武俠小說的讀後感

[關於武俠小說的讀後感]很小的時候就看開始看武俠小說了,關於武俠小說的讀後感。先後讀過金庸,古龍,滄月等人的作品。各有千秋,首先金庸先生定下了江湖的基本格局:少林,武當,雁盪,昆侖…………後來的作家無論怎樣寫,基本上都跳不出這個大體框架。無非再加些門派勢力而已。其實能說的很多,我今天只簡單的談一下女性角色。其實就女性角色而言,我個人覺得寫的最好的是滄月,可能因為她是女人的緣故,筆下的女性角色大都感情十分豐富,情感描寫細膩,滄月的作品我基本拜讀過,從第一部《七夜雪》開始(插一句,七夜雪真是神作啊#^_^#),上面的女主薛紫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其實不但正面角色連反面女主妙水也是描寫細膩。其後的作品裡,如《鼎劍閣》系列,《聽雪樓》系列,《鏡》系列裡,我最喜歡的是《破軍》中的空桑女劍聖——慕,讀後感《關於武俠小說的讀後感》。也說不出為什麼,就是覺得這個故事和金庸《神鵰俠侶》的故事太像了:同是永不衰老的女子,都是常住古墓,都收留了一個男徒弟,最後相愛……(尼瑪太感人了←_←)。古龍筆下的女主……老實講,比較乾巴巴的……沒啥意思。最後就是金庸的了,金庸的作品其實非常好,好多作品比如《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鹿鼎記》都前前後後讀過好幾遍了,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其中的女主各種各樣,我最喜歡的是《笑傲江湖》的任盈盈,任盈盈是日月神教的聖女,出場的時候是這樣描寫的「顯然容貌秀麗絕倫,不過十八,九歲年紀」,但是她卻愛上了當時的無名小卒令狐沖,為了她不惜赴湯蹈火,我最感動的就是她為了治令狐沖的病不顧一切,明知他心裡有個小師妹,但是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他。金庸曾把盈盈列為理想妻子對象之一。這次就說這么多,下次再寫。

⑽ 如何分析喜歡讀武俠小說的人

這種人追求浪漫,富於幻想,有很深的英雄情結,總是希望自己某一天能一鳴驚人,出人頭地。他們感情豐富,有時過於細膩,所以常常給人一種缺少男子漢氣的感覺,這使他們很難博得女性的喜歡。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慧眼看透人生》

熱點內容
晚香小說免費閱讀18小說網 發布:2025-07-17 19:12:49 瀏覽:32
沈妙向景行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7 19:10:54 瀏覽:748
黑道言情推薦經典小說完本排行榜 發布:2025-07-17 19:06:52 瀏覽:857
好看搞笑的古風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7 19:01:06 瀏覽:567
排行榜小說 發布:2025-07-17 19:00:51 瀏覽:514
血脈流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17 18:59:46 瀏覽:950
看小說言情網站 發布:2025-07-17 18:59:33 瀏覽:247
活著就是惡心小說全文 發布:2025-07-17 18:59:28 瀏覽:201
穿越射鵰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17 18:57:01 瀏覽:708
關於出馬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7 18:41:08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