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芬網路小說
⑴ 馬吉芬墓碑美國在哪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華盛頓公墓。
菲里奧·諾頓·馬吉芬,美國人,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中法戰爭期間來華,先後在天津水師學堂,威海水師任職。
甲午海戰期間,作為「鎮遠」號大副與中國海軍一道,參加了「大東溝海戰」同當時中國海軍官兵一道,奮力抗擊日本聯合艦隊。身受重傷,隨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他回到美國,終日奔走於美國當時各大輿論交流所在,到處演講,敘說中國艦隊的英勇作戰。為「中國艦隊」在西方遭受的不公正的輿論所憤慨。
1897年2月12日,也是丁汝昌,楊用霖,在劉公島自殺的2周年紀念日,在美國醫院憤恨自殺。
⑵ 馬吉芬少校年輕有為為什麼自殺
菲里奧·諾頓·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美國人,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中法戰爭期間來華,先後在天津水師學堂,水師任職。甲午海戰期間,作為「鎮遠」大副與中國海軍一道,參加了「大東溝海戰」同當時中國海軍官兵一道,奮力抗擊日本聯合艦隊。身受重傷,隨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他回到美國,終日奔走於美國當時各大交流所在,到處演講,敘說中國艦隊的英勇作戰。為「中國艦隊」在西方遭受的不公正的所憤慨。年2月12日,也是丁汝昌,楊用霖,在劉公島自殺的2周年紀念日,在美國憤恨自殺。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美國安那波利斯軍校)是馬吉芬的母校,年他臨畢業時,美國國會突然一個法案,只有當軍艦上缺員了,才能有新兵替補,這一年只有12個名額。馬吉芬不是前12名,因此他在得到美元安置費後,回家待業。從小嚮往當海軍的馬吉芬並不想當待業青年,就在這時他聽說中國為了迎戰法國,將在福州開辦水師,為了不荒廢學業他搭了4個月的輪船,投奔中國海軍。年4月10日他剛到天津港就聽說戰爭已經結束了,事實上,這場戰爭根本沒能打起來,為中國建造艦艇的德國人,迫於法國的壓力,沒敢把造好的軍艦交付中國,中國海軍甚至是用土炮木船來應戰。所以在馬吉芬前往中國的途中,這場戰爭早已在法國強大攻勢和國際地位上不戰而勝了。從布滿水雷的天津港登陸中國後,馬吉芬曾經請美國副領事派曲克把自己的求職信交給李鴻章,第二天他乾脆直接跟著船長進了總督府。李鴻章告訴他必須通過軍械局水師學堂的多學科考試,才能受雇。第二天,在一頂戴花翎的官員監督下,馬吉芬通過船舶駕駛、槍炮使用、導航、航海天文學、代數、幾何學、球面三角學、二次曲線以及積分等項目的考試,這也是中國水師學堂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他覺得自己只答了所有卷子的六成,但是中方考官認為這個24歲的洋人已經令他們滿意了。從此,馬吉芬成為李鴻章創辦的天津水師學堂的外籍教習,也是唯一能同時教授船舶駕駛和槍炮使用的人,這位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美國人還負責傳授領航和航海天文學知識,同時還要訓練陸軍和炮兵的學員教他們如何築防。這份職業帶給馬吉芬美元的年薪,聘期3年。因此,中日甲午海戰中有很多軍官都是他的學生。這一時期的馬吉芬,心裡一直盤桓著他的「曲線就業」夢想,李玉生查閱並翻譯了他給家人的一封信。此後,他多次表達用在中國海軍工作的資歷來換取進入美國海軍的資格。馬吉芬從教的10年中,提職加薪,他不曾在購軍火時吃過回扣,這點與當時的一些中官不同。因此具有極好的名聲,中國人對他的信任可以從各種重量級的委派上看出來:他曾帶領一組中國官兵前往英國造船廠驗收訂制的軍艦,他建議在創辦一所新型水師學堂也被李鴻章和丁汝昌接受,並委以水師學堂的總教習。有一次他個人舉辦了一場感恩節宴會,邀請所有留美的中國海軍軍官出席,前來赴宴者,不辭勞頓地來自旅順、上海甚至香港。
⑶ 馬吉芬的墓誌銘
馬吉芬入殮時身著北洋海軍軍官制服,棺材上覆著一面黃龍旗,墓碑上則同時雕刻著中美二國國旗──黃龍旗還壓在星條旗之上。
墓誌銘:
「謹立此碑以紀念一位雖然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卻把生命獻給了另一面國旗的勇士。」
This tablet is erected in memory of a Brave Man who loved his own but gave his life for an alien flag.
而墓碑的基座上,則刻著他殊堪玩味的臨終懺悔詞:「一顆破碎的和懺悔的心靈,哦,主啊,希望不要輕視我。」
請允許我謹以這簡短的語言,以一個感激的國家和個人的名義,獻給您!用以感激您為國家而做出的光榮、忠誠而又可敬的服務,請允許我代表整個國家和民族表達對您的感激之情,是您在我們民族最虛弱的時候給予我們支持與幫助。
⑷ 一外國人中國殉國,死前請求蓋上中國國旗,是誰
身為外國人為中國殉國,並且要求給自己蓋上中國國旗。這個外國人就是菲里奧諾頓馬吉芬,他是一個美國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海軍。
在晚清時期,有一支新式的水軍,那就是北洋水師,在北洋水師裡面,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但其中也有一些是外國人,就比如說菲里奧諾頓馬吉芬。
馬吉芬雖然是一個美國人,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奉獻給了北洋水師,與那些投敵賣國的人比起來,馬吉芬是無私的。
⑸ 甲午海戰中是因丁汝昌的指揮出現失誤,才導致北洋艦隊失敗嗎
是否有錯,先來看丁汝昌在甲午海戰中的戰術部署,才能做決定,否則都是隨意評說。只有甲午海戰中日雙方艦船的戰術擺陣圖,才是判斷丁汝昌是否有錯的原因,或者丁汝昌是否無能避戰。
甲午海戰的中日海軍路線圖⑹ 馬吉芬的介紹
1菲里奧·諾頓·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國人,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中法戰爭期間來華,先後在天津水師學堂,威海水師任職。甲午海戰期間,作為「鎮遠」號大副與中國海軍一道,參加了「大東溝海戰」同當時中國海軍官兵一道,奮力抗擊日本聯合艦隊。身受重傷,隨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他回到美國,終日奔走於美國當時各大輿論交流所在,到處演講,敘說中國艦隊的英勇作戰。為「中國艦隊」在西方遭受的不公正的輿論所憤慨。1897年2月12日,也是丁汝昌,楊用霖,在劉公島自殺的2周年紀念日,在美國醫院憤恨自殺。
⑺ 馬吉芬在北洋水師擔任什麼職位
菲里奧·諾頓·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國人,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中法戰爭期間來華,先後在天津水師學堂,威海水師任職。甲午海戰期間,作為「鎮遠」號大副與中國海軍一道,參加了「大東溝海戰」同當時中國海軍官兵一道,奮力抗擊日本聯合艦隊。身受重傷,隨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他回到美國,終日奔走於美國當時各大輿論交流所在,到處演講,敘說中國艦隊的英勇作戰。為「中國艦隊」在西方遭受的不公正的輿論所憤慨。1897年2月12日,也是丁汝昌,楊用霖,在劉公島自殺的2周年紀念日,在美國醫院憤恨自殺。
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美國安那波利斯軍校)是馬吉芬的母校,1884年他臨畢業時,美國國會突然出台一個法案,只有當軍艦上缺員了,才能有新兵替補,這一年只有12個名額。馬吉芬不是前12名,因此他在得到1000美元安置費後,回家待業。
從小嚮往當海軍的馬吉芬並不想當待業青年,就在這時他聽說中國為了迎戰法國,將在福州開辦水師,為了不荒廢學業他搭了4個月的輪船,投奔中國海軍。1885年4月10日他剛到天津港就聽說戰爭已經結束了,事實上,這場戰爭根本沒能打起來,為中國建造艦艇的德國人,迫於法國的壓力,沒敢把造好的軍艦交付中國,中國海軍甚至是用土炮木船來應戰。所以在馬吉芬前往中國的途中,這場戰爭早已在法國強大政治攻勢和國際地位上不戰而勝了。
從布滿水雷的天津港登陸中國後,馬吉芬曾經請美國副領事派曲克把自己的求職信交給李鴻章,第二天他乾脆直接跟著船長進了總督府。李鴻章告訴他必須通過軍械局水師學堂的多學科考試,才能受雇。第二天,在一群頂戴花翎的官員監督下,馬吉芬通過船舶駕駛、槍炮使用、導航、航海天文學、代數、幾何學、球面三角學、二次曲線以及積分等項目的考試,這也是中國水師學堂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
他覺得自己只答了所有卷子的六成,但是中方考官認為這個24歲的洋人已經令他們滿意了。從此,馬吉芬成為李鴻章創辦的天津水師學堂的外籍教習,也是唯一能同時教授船舶駕駛和槍炮使用的人,這位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美國人還負責傳授領航和航海天文學知識,同時還要訓練陸軍和炮兵的學員教他們如何築防。這份職業帶給馬吉芬1800美元的年薪,聘期3年。因此,中日甲午海戰中有很多軍官都是他的學生。
這一時期的馬吉芬,心裡一直盤桓著他的「曲線就業」夢想,李玉生查閱並翻譯了他給家人的一封信。此後,他多次表達用在中國海軍工作的資歷來換取進入美國海軍的資格。
馬吉芬從教的10年中,提職加薪,他不曾在購買軍火時吃過回扣,這點與當時的一些中國軍官不同。因此具有極好的名聲,中國人對他的信任可以從各種重量級的委派上看出來:他曾帶領一組中國官兵前往英國造船廠驗收訂制的軍艦,他建議在威海創辦一所新型水師學堂也被李鴻章和丁汝昌接受,並委以威海水師學堂的總教習。有一次他個人舉辦了一場感恩節宴會,邀請所有留美的中國海軍軍官出席,前來赴宴者,不辭勞頓地來自旅順、上海甚至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