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人物特徵
㈠ 金庸武俠小說里人物的性格特點
不能一概而論。就像郭靖,忠厚憨實,但他的愛人黃蓉卻是機智過人;楊過,聰明,而且對愛情忠貞不渝;張無忌,優柔寡斷,但他的愛人趙敏卻十分聰慧,而且敢愛敢恨。
不過,這幾個男主角人物都有共同點:武功高強,狹義心腸。
㈡ 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形象有什麼特點
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其浩瀚奔騰的才氣,俊逸瀟灑的文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充滿真情、柔情、豪情,深沉委婉、細膩動人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一幅幅斑斕的社會畫卷,塑造出一系列充溢著人性美的人物畫廊,揮灑著無與倫比的雄渾力度和憾人心扉的藝術感染力」。
當然,這些人物形象塑造只是選取了他們最主要的特徵,每一個形象的特徵都是復雜的,他們有著復雜的性格,正是這些復雜的性格才讓我們看到活靈活現的武俠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㈢ 金庸小說中的小人物的特點
朱為正色,紫為偏色。阿朱之外,還有一個阿紫,阿紫果然偏激非常,行事不出常理,詭異歹毒,心狠手辣,此才是真正第一妖女。 邪不勝正,惟蕭峰才能輕易震懾制服阿紫,阿紫諸般心智機巧,小兒詭計,在蕭峰堂堂正正大英雄氣概面前卻難以施展開來,處處別手別腳,處處自討苦吃。 卻不知阿紫的變態怪癖中,既有施虐的暢意,更有受虐的快感。 阿紫對蕭峰,心中早已高舉白旗。看她天真無邪的面容中,隱藏著無窮兇殘的惡意,極精靈古怪,極刁蠻任性,簡直是孺子不可教,不可理喻也。不過,阿紫雖然行事不討喜,才能卻最能博得讀者的同情和憐憫。 小姑娘何辜?阿紫是父母不負責的風流留下的孽種,從小沒了爹媽,不如阿朱那麼好運遇上了姑蘇慕容家。她遇人不淑,錯識匪類,在那種殘酷和沒有愛心的環境下,她清白的心靈被污染了,樸素的本質被扭曲了,這是她的錯嗎?何況,即使這樣,她的邪惡中怎樣也掩蓋不住內心的一派天真爛漫,還有一片孤苦無依的凄涼。 阿紫的狡黠和惡作劇,有時也是無傷大雅的可愛,她畢竟還是一個不能完全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小姑娘啊!阿紫怎能不在心中崇拜、依戀和愛慕蕭峰這樣一個大英雄的姐夫?何況阿朱臨死前蕭峰已誓不言悔地答應要照顧阿紫。 既有姐妹同心,又有移情作用,阿紫嘴上不說,實已決心要取代阿朱姐姐的位置了。 看阿紫繞著彎、變著法和蕭峰鬥嘴、較勁,要讓蕭峰注意她,重視她,讀之皆清新可喜。 蕭峰丟不開阿紫的死纏爛打,一切皆因「姐夫」兩個字,由此有一種血肉和親緣般的關系,將蕭峰和阿紫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看阿紫畢竟和阿朱是同胞姐妹,身形一般,連說話的音調也十分相像。蕭峰傷感,為寄託對阿朱的哀思,雖心中不喜阿紫的行事,卻也不能漠視她的存在。阿紫在星宿派中闖出禍事來,星宿派弟子來找阿紫算賬,還是蕭峰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為阿紫解了圍。最後阿紫因蕭峰的幫助,勝過摘星子,反當上了眾星宿派弟子的大師姐。看著星宿派中人物種種卑鄙無恥的行徑,就不難理解阿紫扭曲的本性了。不過,就是如此,看阿紫還是比星宿派的卑鄙高級了許多,阿紫的本質其實是相當好的。 阿紫誘使蕭峰重擊了自己一掌,她成功了,她的內心在竊喜和得意,蕭峰終於不能不對她好一點了,她在自虐中卻得到另一種撫慰的快感。 阿紫每日有蕭峰這般悉心照料,真是求仁得仁得償所願。看她微笑說:「我寧可永遠動彈不得,你便天天這般陪著我。」宛如阿朱再生,一般的將心中的愛意不加以遮攔。難怪雖然阿紫在此處的表現多有給人口實處,但讀者總還是寧願原諒她,同情她。阿紫和蕭峰在一起,也乖了好多,不再惡作劇。 如果真能以貼心的柔情和呵護去幫助她,她一定會變回成可愛純真的女孩。 嘆只嘆蕭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阿朱在他心中的分量太大了,再沒有人可以取代。 阿紫的諸般痴心,終是付諸流水,日後阿紫怎能不再次怨毒和殘忍! 阿朱之死,不僅是她自己的悲劇,也同時註定了阿紫的悲劇。 是真英雄才最能使人傾服,阿紫終於不再嘴硬,道出柔情。蕭峰的真,蕭峰的大,蕭峰的視死如歸,慨然赴難的好男兒萬丈豪情,最值美人青睞。 阿紫忽遇奇禍,被丁春秋毒瞎雙眼,命運實是多舛。此亦是其自找,要是她跟了蕭峰後老老實實,不又去裝神弄鬼,哪裡會有此報應?阿紫見了蕭峰,第一句話便是責怪他沒有做好阿朱臨死前要他照顧阿紫的囑咐。 阿朱是蕭峰的命門,阿紫出手就制住蕭峰,讓蕭峰氣也不是,憐也不是。 阿紫愈來愈胡作非為,她是為哪般?其實是為情所苦。她對蕭峰單戀的痴心,並不在游坦之對她的痴迷的強度之下。 阿紫心高氣傲,幼時教養不好,雖也數回明明白白表現了對蕭峰的愛意,但不知蕭峰是粗心還是裝聾作啞,總是漠然視之,這才傷透了阿紫的心。阿紫的這許多偏激惡毒,自討苦吃,自作自受,都是傷心的一種自暴自棄,在自我毀滅的意識中去尋求虐待和受虐的快感。 游坦之苦求虛竹將自己的眼睛給了阿紫,讓阿紫重見光明。阿紫回到蕭峰身邊,再次親口向蕭峰表達痴愛。 心苦,又表錯了情,愛又有什麼錯?只能怪蕭峰是天人,非世上人物,這等柔情也無法將其打動。 蕭峰又勸阿紫回到游坦之身邊,接受其一片痴情。英雄有英雄的弱點,英雄總愛以自己的判斷加諸他人,蕭峰又何嘗理解了阿紫的一片苦情?
㈣ 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中的特點有些什麼(如:人物的性格特點,俠義精神)
古龍小說情節跌宕,人物性格豐富,亦正亦邪,語言簡練而有特色。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獨行奇俠。
金庸小說寓情節於歷史但有大量改動和創作,人物大氣磅礴,正邪分明,語言規范。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大俠(「俠之大者」)。
梁羽生小說也寓於歷史事件之中但創作之處少,人物正邪分明,性格單一,語言有古典風格。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少俠。
溫瑞安小說奇幻而絢麗,但血腥味太濃,過於慘烈。少年人莫讀!!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刀客。
㈤ 金庸武俠人物性格分析
周芷若人物形象探究 周芷若人物形象是金庸的全新創意。 在金庸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極具理想人格的藝術形象。諸如一身正氣、高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正直豪爽的洪七公;成熟穩健、義薄雲天、富含謀略的喬峰(蕭峰)等等。這類英雄,心中所存,腦中所思,動輒拯救蒼生,行則追求民族大義。而周芷若的出現,則盪盡了條條框框的世俗倫理,而更多的帶上了平常人的感情,在金庸筆下,周芷若成為了自由而又率真的立體形象。 周芷若之聰明機智及心計演技 周芷若非常聰明,她可以很巧妙地幫助別人,也為自己解困,同時城府很深,演技也是一絕。張無忌望著周芷若的背影,見她來時輕盈,去時蹣跚,想起當年漢水舟中她對自己喂飲餵食、贈巾抹淚之德,心想但願她受傷不重。那村女忽然冷笑道:「你不用擔心,她壓根兒就沒受傷。我說她厲害,不是說她武功,是說她小小年紀,心計卻如此厲害。」張無忌奇道:「她沒受傷?」那村女道:「不錯!我一掌斬中她肩頭,她肩上生出內力,將我手掌彈開,原來她已練過峨嵋九陽功,倒震得我手臂微微酸麻。她哪裡會受甚麼傷?」上面說過,因為周芷若的善良,她沒有傷害蛛兒和「曾阿牛」,她只好在丁敏君面前表演了這一出。芷若暗中幫情郎,不留痕跡(後來也被昆侖派點破),又不傷及峨嵋派的聲譽,這個女人的確不簡單。 舉這個例子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兩個人談情說愛,何談演技?其實也曾考慮過很久,但還是感覺有對張無忌下了套,明明是一場有預謀的殺戮,卻說成是一時糊塗,是聖人也有可能犯的錯誤,同時要張無忌保證有錯也不能殺她,在做了對不起愛人的事情後,仍如此泰然自若,想來一般人因為心虛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另外可以看出,在張無忌(之後還有韓林兒)眼中周芷若是永遠不會犯錯的,可見周芷若確實是表裡不一。周芷若這一次的謀劃有多個目的,一是聽張無忌的真心話;二是離間張無忌和趙敏,讓趙敏自動退出;三是要求張無忌的一個承諾而將其套牢;四是要蛛兒現身,向她懺悔(想要懺悔的人,還弄出這么多事,原本誠懇的道歉,參雜太多的陰謀,誠心與否,實在是讓人懷疑,或者她就是兩者可以分的很清楚)。但由於張無忌的真心話,周芷若最終只達到了兩個目的,其實算算已經是很賺了。 周芷若之心狠手辣 周芷若殺死蛛兒、嫁禍趙敏這一招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得到了屠龍刀、倚天劍,也成了張無忌身邊唯一的女人,從偷取趙敏身上的十香軟筋散,到劃傷自己的臉,想必周芷若一定計劃周密。但周芷若低估了張無忌對趙敏的喜歡,如果張無忌回到中土見到趙敏時,殺了她為蛛兒「報仇」的話,周芷若就不會失敗了(當然蛛兒活了下來是個意外),只可惜她不夠了解張無忌。原著中說周芷若不殺趙敏是因為會留下屍體,無法嫁禍,當然作者既然最終是要成全趙敏,這也是劇情需要。但按當時的情況周芷若是會殺趙敏的,其實很希望像蘇有朋版描述的那樣,是下不了手,但是不對,趙敏與她有殺師之仇、民族仇恨,相反蛛兒在金花婆婆面前,為她說過不少好話,周芷若能對蛛兒下手,趙敏又有何不可呢?從趙敏之後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當時是昏迷的,她並未看到周芷若做的一切,只是憑她的聰明猜到而已,因此放逐一個死人或中毒之人應該沒什麼差別,毀屍滅跡完全可能。所以最新版倚天中周芷若是將蛛兒和趙敏一同拋入了大海,只要趙敏的屍首不飄回島來,一切就天衣無縫了,當然結果是蛛兒飄了回來,或許周芷若設想過可能會有此一劫,將蛛兒拋入大海之前劃傷了她的臉,以此陷害趙敏,只可惜趙敏活了下來。 待得和那些采參客人分手,周芷若道:「義父,是否須得將他們殺了滅口?」張無忌喝道:「芷若你說甚麼?這些采參客人又不知咱們是誰。難道咱們此後一路上見一個便殺一個么?」周芷若窘得滿臉通紅,張無忌一生之中,從未如此疾言厲色的對她說話。看來周芷若真的是不了解張無忌,要殺人就不能當著張無忌面。與之相反趙敏把張無忌看的很透徹(從趙敏沒有在張無忌面前說過周芷若一句壞話就能看出這一點),註定周芷若要輸給趙敏。 張無忌心下焦躁,叫道:「敏妹,你將周姑娘放在地下,別抱著她。」趙敏道:「我……我放不下。」張無忌奇道:「怎麼?」趙敏道:「她……她背心……粘住了我手掌。」說話時牙關打戰。身子搖搖欲墜。張無忌一驚更甚。只聽得鹿杖客說道:「張教主,這周姑娘心好狠,她正在將體內寒毒傳到郡主娘娘身上,郡主娘娘快要死了。她中了「玄冥神掌」後,本想將陰寒之氣轉入趙敏體內,待得張無忌出手相援,只覺全身暖洋洋地十分舒適,正感氣力漸長,想要離開趙敏的手掌,一掙之下,竟似被一股極強的粘力吸住了,掙之不脫,自知適才趙敏的手掌被她背心粘住,此刻她背心反被趙敏手掌粘住,均是內力強弱有別之故,不禁大驚。張無忌驅寒毒,但覺自己的九陽真氣送將出去,趙敏手上總是傳來一股寒氣與之相抗,他只道玄冥神掌的寒毒尚未驅盡,不住的加力施為,哪想到他每送一分九陽真氣過去,便消去了周芷若苦苦練得的一分九陰真氣。周芷若暗暗叫苦,卻又聲張不得,自知只要一張口說話,立時狂噴鮮血,真氣泄盡而亡。趙敏體內融和舒暢,笑道:「無忌哥哥,我好啦,你專心去對付玄冥二老罷!」張無忌道:「好!」內力回收。周芷若如遇大赦,脫了粘力,自知這么一來,所中玄冥神掌的寒毒雖已驅盡,但自身的九陰內力卻也損耗極重,眼見張無忌舞動屠龍刀專心攻敵,當即伸出五指,揮手疾往趙敏頂門插落。趙敏大叫一聲:「啊喲!」只覺天靈蓋上一陣劇痛,只道此番再也沒命了,卻聽得喀喇一聲響,周芷若痛哼一聲,急奔而去。張無忌吃了一驚,忙回頭問道:「怎麼啦?」趙敏伸手一摸腦門,只嚇得魂飛天外,說不出話來。張無忌只道她已為「九陰白骨爪」所傷,一般的魂飛天外,右手舞刀擋住二老,左手去摸她頭頂,只覺著手處濕膩膩地,雖已出血,幸未破骨穿洞,心中一大塊石這才落地,安慰她道:「皮肉之傷,並不礙事!」心道:「奇怪,奇怪!」卻不知周芷若出手襲擊之時,他輸至趙敏體內的九陽真氣尚未退盡,而周芷若自己卻已內力大損,以弱攻強,非但傷對方不得,反而震痛自己手指。趙敏好心助周芷若運功抗禦,周芷若先是將玄冥神掌的寒毒轉入趙敏體內,後是直接出手殺趙敏,當然她不會成功,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周芷若如不在乎張無忌,殺得趙敏以泄恨,固然很好;但仍在乎的話,她應該慶幸沒能成功,因為張無忌絕不可能跟一個兇手在一起,她將永遠的失去張無忌(就張無忌的性格,他是下不了手殺周芷若的,這一點與趙敏在小酒館約會時說過,『你要是殺了周姑娘,殺了我手下任何一個親近的兄弟,我便不再當你是朋友,我永遠不跟你見面,便見了面也永不說話』)。
㈥ 武俠小說中對人物的形象描寫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㈦ 簡單說說金庸武俠小說特點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
㈧ 對武俠小說人物的評價
金庸似酒。古龍如茶。品質優劣,實屬難分。
小的時候看武俠喜歡看金庸,逐漸長大之後,卻更喜歡看古龍的。因為古龍的語言,精煉,唯美。小的時候看不懂,就不喜歡看。
金庸的小說首先在於氣勢。所有的小說都有一種氣勢磅礴,縱橫捭闔的感覺,金庸老先生精通歷史,把每一部小說都貫穿歷史,既寫史又寫人,像他這樣的作者,還真是少見。
金庸的小說其次在於細節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聽了XX的話,不由地一怔……」,「XX心裡有不由一甜,卻有怪自己平日嘴拙,竟不知如何表明自己的心……」等等(這些只是我自己想的,有興趣的可以參見《射鵰英雄傳》,本人認為此書的心理描寫絕對精彩!當然,《天龍八部》也不錯)。看的讀者心裡也是頓覺如書中人,與他一同感受。
金庸的小說的武功是一招一式,來不得半點虛假,全都是內力加招數,勝的實實在在,敗的心服口服。個人感覺,金庸的小說實在是適合拍電視劇和電影。
而古龍的小說勝在語言,精簡的不能再精簡,留給讀者的思考餘地甚大。而我喜歡古龍的小說也是由於他的語言,唯美,空靈,像一幅畫,任由讀者自己想像。
「冷月
斷崖
一人
一劍
劍是鋒利的劍
人是冷俊的人。」
短短20個字就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面,清冷的月光,孤獨的人,站在斷崖旁。沒有容貌描寫,沒有心理描寫,卻讓讀者生出難以明說的感覺。鋒利的刀刃,就著月光,微微映射出人的模樣,真是一幅絕美的畫面!
「孤城
人影
走過的地方有刀劃過的痕跡
刀是未開刃的刀
卻帶有殺氣」
又是一幅畫面,沒有人,只有刀。其實刀即是人,雖未開刃,卻帶有殺氣。人又是如何,還是沒有描寫,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異常強烈,不會有人去忽視他,沒有人敢直視他。(這兩幅畫面也是自己想的,如有興趣可以參見古龍小說集。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古龍的小說中招式只有一招。殺人即可,不在乎招式,能一招殺人,何必多?一擊即中,不中乃落下風,甚至落敗。
古龍的小說沒有以退為進,只有「不退反進,絕處逢生,」這也是招式;沒有以守為攻,只有「以攻為守」,這也是招式。
古龍的小說中女子都是聰明,美麗,溫柔的。哪怕是要殺你的,也讓你享受到美。但古龍的小說中從來沒有容貌的描寫,只有手,腳。美麗的女子,手和腳也必是美麗的。楚留香最會看美女,不看容貌,只看腳。
個人感覺,古龍的小說實在是適合畫畫的人,或者是喜歡想像的人。
㈨ 金庸筆下的人物及性格特徵
黃葯師是上中人物,灑脫不羈,把普天下都當作腳底下泥,他不喜歡傻小子郭靖,是情理中事(黃蓉喜歡郭靖,屬於情理之外,只好認命)。本來,黃葯師可算是絕頂人物,但是他遷怒,銅屍鐵屍偷了九陰真經,與其他弟子何關?何況真的如此超絕,又何必如此重視九陰真經?難道無所不能的黃老邪,就非靠九陰真經不可?自己不會去創出比九陰真經更高的武功來?至於要在愛妻墳前,焚化九陰真經,那是執著的做作,不是至情至性的表現,所以,連上上人物都不是,只是上中人物
小龍女幾乎不食人間煙火,但是她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在未曾遇見楊過之前,她已經不動心,決不是「天真純情」,她另有自己在古墓生活的一套觀念。小龍女的這種形象,是接近神仙境界,而不是接近白痴。這其間的分別,十分微妙,所差也不過一線而已。小龍女是金庸筆下女角中最出色的一個,所遺憾者,是她在投崖十六年後再度出現,再度出現的小龍女,大是遜色。小龍女本來應該是絕頂人物,但由於末段遜色,所以只好是上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