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評價網路小說作文以顧炎武思想

評價網路小說作文以顧炎武思想

發布時間: 2021-08-17 14:21:40

① 顧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張

(1)李贄:反對「存天理,去人慾」,認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對正統思想發出大膽挑戰;提出不能以聖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准,儒家經典也不是「萬世之至論」;提出「童心說」,反對封建禮教。影響:沖擊封建禮教和正統思想。
(2)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限制君權。經濟思想——反對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影響:為中國近代反對專制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顧炎武:強烈批判君主專制,提出「眾治」的主張;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梁啟超歸結其思想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4)王夫之: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唯物辯證法思想。影響: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
(5)共同特徵:抨擊封建禮教和君主專制;提倡經世致用;主張工商皆本。
3
、評價評價:
(1)是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制度沒落和君主專制強化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
(2)敢於挑戰正統,批判君主專制和封建禮教,成為近代進步思想的先聲;
(3)使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沖擊,但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儒學的地位。

② 顧炎武的思想主張有哪些

有價值的民主思想;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批判;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否定了心學,提出了「經世致用」、「引古籌今」;唯物主義的思想。

③ 顧炎武的著作,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學術思想。

日知錄 《日知錄》作者顧炎武《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錄》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
《日知錄》書名取之於《論語·子張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日知錄》內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有條目1009條(不包括黃侃《校記》增加的2條),其內容大體劃為八類,即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
顧炎武曾把寫這部書比作「采銅於山」。現在,人們仍然常常用顧炎武「采銅於山」的比喻,說明歷史研究要重視第一手資料,可見其影響之深遠。《日知錄》的思想也超越了當時大多數學者,其中尤以區分「保國"與"保天下」為最.「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日知錄》內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有條目1019條(不包括黃侃《校記》增加的2條),長短不拘,最長者《蘇淞二府田賦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殺》僅有9字。這與作者立志學術創新有密切的聯系。潘耒把《日知錄》的內容大體劃為八類,即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四庫全書總目》則分作十五類,即經義、政事、世風、禮制、科舉、藝文、名義、古事真妄、史法、注書、雜事、兵及外國事、天象術數、地理、雜考證。這兩種劃分都有其價值。前者重視了《日知錄》的經世意義,抓住了其主要的方面,並說這書只有宋元時期的名儒能做出來,明朝三百年來沒有這樣的書,將來治國者採用其說,會大有益於「世道人心」,如果僅嘆服其考據的精闢,文辭的博辨,那不是作者著書的本意。後者則偏重其學術意義,劃分雖更為細致卻不免得其體而遺其神,評價也與前者相左,盛稱顧氏考據之學而貶低其經世思想,認為「其說或迂而難行,或愎而過銳」。關於寫作此書的目的,顧炎武本人說得很明白,他說:「別著《日知錄》,上篇經術,中篇治道,下篇博聞,共三十餘卷。有王者起,將以見諸行事,以躋斯世於治古之隆。」撰寫《日知錄》,「意在撥亂滌污,法古用夏,啟多聞於來學,待一治於後王」。這說明,《日知錄》是寄託作者經世思想的一部書,內容大體分為三類:經術、治道、博聞,而核心則是「治道」。
《日知錄》中的經世思想是豐富的。顧氏提出社會風氣的好壞決定社會興衰的觀點,說:「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他認為「風俗衰」是亂之源,並列舉大量事例,說明奢靡浮華的社會風氣,是導致國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說評價君主的功績首先要看社會風氣:「論世而不考其風俗,無以明人主之功」。他不但從政治上提出了整頓「人心風俗」的具體措施,如重流品、崇厚抑浮、貴廉、提倡耿介和儉約等,還從經濟上分析了「人心風俗」敗壞的原因,認為要使風俗變好,必須有讓百姓安居樂業的物質條件:「今將靜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產,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後教化可行,風俗可善乎!」除正面倡導培養人心風俗、加強禮治,他還強調法制,主張嚴懲敗壞世風的貪官奸臣,說:「法不立,誅不必,而欲為吏者之勿貪,不可得也。」
顧炎武看到了「勢」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主張進行社會變革,提出要順勢而行,「物來而順應」的變革思想。對於君主的地位,君主與臣下的關系,顧炎武也作了新的解釋。在《周室班爵祿》條中,他說,天子、公、侯、伯、子、男,並不是天生的尊貴,他們管理國家事物,與老百姓一樣,也是靠勞動吃飯。「祿」是他們為老百姓工作,取之於百姓的報酬。所以,君主不應該肆虐於上以自尊,不應該厚取於民以自奉。他列舉出大量的歷史上「稱臣下為父母」、「人臣稱人君」、「人臣稱萬歲」的例子,以淡化至高無上的君權,為建立新型的君臣關系提供歷史根據,表現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自然,同一切歷史人物一樣,顧炎武也有他的歷史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比較濃厚的封建正統意識和狹隘的民族觀念;他提出的「寓封建於郡縣之中」的改革方案也帶有不少宗法色彩。這些在《日知錄》都有所反映。汲取精華、剔除糟粕,是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對待《日知錄》,也應如此。

④ 顧炎武的人物評價

清初著名學者朱彝尊曾經為顧炎武作一對聯:入則孝,出則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後學;誦其詩,讀其書,友天下之士,尚論古人。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曾說: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經師,而且是人師。
郭英德(《明清文學史講演錄》):作為「人師」的顧炎武,在道德理想和文化實踐兩方面,都為後代讀書人樹立了不朽的人格典型。
沈德符(《明詩別裁》)評:肆力於學,……無不窮極根柢,韻語其餘事也。然詞必己出,事必精當,風霜之氣,松柏之質,兩者兼有。就詩品論,亦不肯作第二流人。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評曰:獨超千古,直接老杜。
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扼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經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清代學者汪中(《國朝六儒頌》):古學之興也,顧氏始開其端。
人民網《顧炎武治學的精品意識》: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和史學家顧炎武,用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寫了一部洋洋八十萬言的讀書札記《日知錄》。這部「負經世之志,著資治之書」的巨著,「凡關家國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變之道,詞尤切至明白」(清黃汝成:《日知錄集釋》敘)。《日知錄》問世三百多年來,始終被學術界尊為精品,以至成為有清一代文史大家如閻若璩、錢大昕、唐甄、朱彝尊、方苞、全祖望、戴震、趙翼、姚鼐、洪亮吉、劉逢祿、魏源等一再疏正論辯的「顯學」。
雖是一部傾注大量心血精煉而成的巨著,但顧氏為該書所寫自序卻只有短短的六十一字:「愚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其有不合,時復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則遂削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錄》,以正後之君子。東吳顧炎武。」倘若減掉書名來源和作者籍貫姓名所佔十五字,則僅餘四十六字,真是精煉得不能再精煉了。
其意是說,我從小讀書養成一個習慣,每有心得,便信手記錄下來。日後發現與新材料和新認識有不合之處,就反復修改。倘若發現與古人所見略同,則乾脆刪除。日積月累,花三十年工夫寫成本書,期待後世方家審正。自序所言「愚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則遂削之」,是務實,表現了顧炎武刻苦鑽研、獨立思考,尊重先輩勞動,不掠他人之美的嚴謹治學態度;「其有不合,時復改定」,「以正後之君子」,是求真,反映了顧炎武勇於探索、認真修正,謙虛謹慎、無愧後人檢驗的扎實治學精神。

⑤ 如何評價顧炎武

在清初學術界,顧炎武即是舊傳統的破壞者,也是新風氣的開創者。他以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qiè)而不舍的學術實踐,宣告了晚明空疏學風的終結,為開啟清一代的朴實學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後世學者,發揚其治學精神,繼承他的治學方法,沿著他開辟的路徑走下去,取得了清代學術文化多方面的成果。

⑥ 關於顧炎武的作文,800字左右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句話,震撼天地,氣沖鬥牛;一句話,影響了一代代仁人志士。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大喊道。中華聽到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他便是一代「儒師」,「清學開山」的始祖,著名的經學、史地、音韻學家——顧炎武。
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時代,一生為了反清而奔波。
「須知六軍出,一掃定神州。」顧炎武把復仇的希望寄託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滿腔熱忱,「思有所建白」,撰成《軍制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即著名的「乙西四論」,為行朝出謀畫策,針對南京政權軍政廢弛及明末種種弊端,從軍事、兵力、財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議。此外,顧炎武還倡導「讀九經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的治學方法。他身體力行,潛心研究,考辨精深,撰寫出《日知錄》、《音學五書》等極有學術價值的名著。
在《日知錄》、《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里,他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大膽地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他一生奉行這句話。於是乎,他對晚明王學末流的泛濫深惡痛絕,認為其罪「深於桀紂」。他進而揭露心學「內釋外儒」之本質,指斥其違背孔孟之道。他十分贊同宋元著名學者黃震批評:「近世喜言心學,舍全章本旨而獨論人心道心,甚者單摭道心二字而直謂心即是道,蓋陷於禪學而不自知,其去堯舜禹授天下本旨遠矣。」既然陸王心學是佛教禪學,背離了儒學宗旨,自當摒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天下興亡,不是指一家一姓王朝的興亡,而是指廣大的中華人民生存和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而在顧炎武的一生中,也確實是以「天下為己任」而奔波於大江南北,即令他在病中,還在呼籲「天生豪傑,必有所任……今日者,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

⑦ 顧炎武的主要思想,觀點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

⑧ 顧炎武的主要思想觀點是什麼

一、思想:
繼承明季學者的反理學思潮,不僅對陸王心學作了清算,而且在性與天道、理氣、道器、知行、天理人慾諸多范疇上,都顯示了與程朱理學迥異的為學旨趣。
顧炎武為學以經世致用的鮮明旨趣,朴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辟路徑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眾多學術領域的成就,終結了晚明空疏的學風,開啟了一代朴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
顧炎武還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他大膽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他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意廣求證據,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歷史學家錢穆稱其重實用而不尚空談,「能於政事諸端切實發揮其利弊,可謂內聖外王體用兼備之學」。顧炎武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他所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意義和影響深遠。
二、簡介: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⑨ 如何評價顧炎武的思想主張

「經世之治」反對君主專治!他的思想進一步動搖了封建體制,有助於資本主義思想和發展的萌芽

熱點內容
古龍小說的女性名字 發布:2024-05-05 14:04:16 瀏覽:223
好看的帶系統的小說女主 發布:2024-05-05 13:57:15 瀏覽:50
主角是紂王的小說名字 發布:2024-05-05 13:57:13 瀏覽:670
小說閱讀app可賺錢 發布:2024-05-05 13:42:58 瀏覽:271
董妮言情小說打包下載 發布:2024-05-05 13:34:57 瀏覽:515
男主是乞丐的現代文娛小說 發布:2024-05-05 12:44:15 瀏覽:757
介紹幾本都市娛樂小說 發布:2024-05-05 12:38:06 瀏覽:508
男主壞痞帥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4-05-05 12:29:17 瀏覽:107
貞芸劫全文閱讀小說 發布:2024-05-05 12:28:36 瀏覽:228
現代gl小說虐心 發布:2024-05-05 12:28:36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