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說里寫劍的詩句
① 「一劍光寒十九州,劍氣沖霄射鬥牛」一句是那首詩裡面的
民國時期周應灃吳芝瑛寫秋瑾烈士傳記《鏡湖劍俠傳》後寫下了:「天演競爭冠五洲,秋娘一死可千秋。甘為俄國蘇菲亞,恥作愛國波寧流,赤手創開新學界,丹心留照舊神州。鏡湖玉殞光芒在,劍氣沖霄射鬥牛」
你說的是現在寫小說的人改的,不是原詩。有小說《一劍光寒十九洲》
還有版本是:一劍光寒十四洲,劍氣沖霄射鬥牛 。就這兩句,沒有整個的詩。
② 劍的詩句有哪些
1、《劍客》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譯文:
十年辛苦勞作,磨出一把利劍,劍刃寒光閃爍,只是未試鋒芒。
如今取出,給您一看,誰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實告我。
2、《題廬山雙劍峰》是晚唐來鵠所作。
倚天雙劍古今閑,三尺高於四面山。
若使火雲燒得動,始應農器滿人間。
譯文:
廬山雙劍峰名字中的「劍」字進行形象生發、虛擬和演繹,從而創造了別具新意的藝術境界。詩的開頭兩句主要狀摹雙劍峰的奇姿異態。雙劍峰「倚天」「高」聳,勢凌「四面山」,可謂「英雄蓋世」。
3、《詠荊軻》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借史詠懷、托古言志的詠史詩。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譯文:
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
他到處招集超群的勇士,這一年底招募到了荊卿。
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
白色駿馬在大路上嘶鳴,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發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餞別宴,就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擊築築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雲。
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殿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
只可惜他劍術尚欠精湛,蓋世奇功竟然沒能建成。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消逝,千載還回盪著他的豪情。
4、《老將行》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軍。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譯文:
當年十五二十歲青春之時,徒步就能奪得胡人戰馬騎。
年輕力壯射殺山中白額虎,數英雄豈止鄴下的黃須兒?
身經百戰馳騁疆場三千里,曾以一劍抵當了百萬雄師。
漢軍聲勢迅猛如驚雷霹靂,虜騎互相踐踏是怕遇蒺藜。
衛青不敗是由於天神輔助,李廣無功卻緣於命運不濟。
自被擯棄不用便開始衰朽,世事隨時光流逝人成白首。
當年象後羿飛箭射雀無目,如今不操弓瘍瘤生於左肘。
象故侯流落為民路旁賣瓜,學陶令門前種上綠楊垂柳。
古樹蒼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對冷寂的窗牖。
誓學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潁川灌夫為牢騷酗酒。
賀蘭山下戰士們列陣如雲,告急的軍書日夜頻頻傳聞。
持節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書令大將軍分五路出兵。
老將揩試鐵甲光潔如雪色,且持寶劍閃動劍上七星紋。
願得燕地的好弓射殺敵將,絕不讓敵人甲兵驚動國君。
莫嫌當年雲中太守又復職,還堪得一戰為國建立功勛。
5、《秦王飲酒》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代表作之一。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
仙人燭樹蠟煙輕,清琴醉眼淚泓泓。
譯文:
秦王騎著猛虎般的駿馬,巡遊八方,武士們的寶劍照射得天空一片碧光。
命令羲和敲著太陽開道,發出玻璃聲響,劫火的余灰已經散盡,國家太平呈祥。
大壺的龍頭傾瀉著美酒,請來了酒星,弦架鑲金的琵琶夜間彈得棖棖響。
像落在洞庭湖上的雨點,那是樂人吹笙,秦王酒興正濃,喝令月亮退行。
銀白色的浮雲輝映得整齊的宮殿亮晶晶,宮門上報時的人已經報了一更。
燈火輝煌的樓上,歌女們的聲音嬌弱乏困,綃紗紅衣輕輕飄動,散發出淡淡的清芬。
一群黃衣女郎舞蹈著,高舉酒杯祝壽歌頌。
仙人形的燭樹光芒四射,輕煙濛濛,嬪妃們心滿意足,一雙雙醉眼清淚盈盈。
③ 描寫劍的詩句,只限唐詩宋詞中的,不要太多,帶賞析最好
【酌酒與裴迪】 唐 王維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
【古風】 唐·李白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
【寶劍篇】 唐·劉長川
寶劍不可得,相逢幾許難。今朝一度見,赤色照人寒。匣里星文動,環邊月影殘。自然神鬼伏,無事莫空彈。
【風雨】 唐·李商隱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寶劍篇】 唐·李嶠
吳山開,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寶鍔。淬綠水,鑒紅雲,五采焰起光氛氳。背上銘為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龜甲參差白虹色,轆轤宛轉黃金飾。駭犀中斷寧方利,駿馬群騑未擬直。風霜凜凜匣上清,精氣遙遙斗間明。避災朝穿晉帝屋,逃亂夜入楚王城。一朝運偶逢大仙,虎吼龍鳴騰上天。東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承平久息干戈事,僥幸得充文武備。除災避患宜君王,益壽延齡後天地。
【古風】 唐·李白
秦皇按寶劍,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驅石駕滄津。征卒空九宇,作橋傷萬人。但求蓬島葯,豈思農鳸春。力盡功不贍,千載為悲辛。
【古風】 唐·李白
倚劍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蒼榛蔽層丘,瓊草隱深谷。鳳鳥鳴西海,欲集無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萬族。晉風日已頹,窮途方慟哭。
【古風】 唐·李白
越客采明珠,提攜出南隅。清輝照海月,美價傾皇都。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魚目復相哂,寸心增煩紆。
【古風】 唐·李白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一去別金匣,飛沉失相從。風胡滅已久,所以潛其鋒。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相和歌辭·胡無人行】 唐·李白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無人,漢道昌。
【雜曲歌辭·白馬篇】 唐·李白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殺人如翦草,劇孟同游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吒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雜曲歌辭·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唐·杜甫
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且脫佩劍休裴回,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夜宴左氏庄】 唐·杜甫
風林纖月落,衣露凈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故武衛將軍輓歌三首】 唐·杜甫
舞劍過人絕,鳴弓射獸能。銛鋒行愜順,猛噬失蹻騰。赤羽千夫膳,黃河十月冰。橫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稱。
【重經昭陵】 唐·杜甫
草昧英雄起,謳歌歷數歸。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聖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上之回】 唐·李賀
上之回,大旗喜。懸虹彗,撻鳳尾。劍匣破,舞蛟龍。蚩尤死,鼓逢逢。天高慶雷齊墜地,地無驚煙海千里。
【琴曲歌辭·走馬引】 唐·李賀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雲。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朝嫌劍光靜,暮嫌劍花冷。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二月】 唐·李賀
二月飲酒採桑津,宜男草生蘭笑人。蒲如交劍風如薰,勞勞胡燕怨酣春。薇帳逗煙生綠塵,金翅峨髻愁暮雲,沓颯起舞真珠裙。津頭送別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 唐·李賀
鄴城中,暮塵起。將黑丸,斫文吏。棘為鞭,虎為馬。團團走,鄴城下。切玉劍,射日弓。獻何人,奉相公。扶轂來,關右兒。香掃途,相公歸。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唐·李賀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春坊正字劍子歌】 唐·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鷳尾。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挼絲團金懸[QBDA][QZXY],神光欲截藍田玉。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二月】 唐·李賀
二月飲酒採桑津,宜男草生蘭笑人。蒲如交劍風如薰,勞勞胡燕怨酣春。薇帳逗煙生綠塵,金翹峨髻愁暮雲,沓颯起舞真珠裙。津頭送別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秦王飲酒】 唐·李賀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清琴醉眼淚泓泓。
【走馬引】 唐·李賀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雲。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朝嫌劍花凈,暮嫌劍光冷。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南園十三首】 唐·李賀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
【馬詩二十三首】 唐·李賀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馬詩二十三首】 唐·李賀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風。
【馬詩二十三首】 唐·李賀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④ 寫劍的詩句
寫劍的詩句
1、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唐朝、李白
2、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唐朝、賈島
3、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雲。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唐朝、李白
4、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唐朝、明余慶
5、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盪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宋朝、辛棄疾
6、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盪氣中。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清朝、龔自珍
7、漢水東流,都洗盡,髭鬍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腰間劍,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宋朝、辛棄疾
8、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唐朝、令狐楚
⑤ 劍氣縱橫三萬里 一劍光寒十九洲出自哪裡
這兩句詩出自古龍所寫的武俠小說《三少爺的劍》。
原文
一箭穿心,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洲。殘秋,木葉蕭蕭,夕陽滿天,蕭蕭木葉下,站著一個人,就彷彿已與這大地秋色融為一體。因為他太安靜,因為他太冷。一種已深入骨髓的冷漠與疲倦,卻又偏偏帶著種逼人的殺氣。他疲倦,也許只因為他已殺過太多人,有些甚至是本不該殺的人。他殺人,只因為他從無選擇的餘地。
他掌中有劍,一柄黑魚皮鞘,黃金吞口,上面綴著十三顆豆大明珠的長劍。江湖中不認得這柄劍的人並不多,不知道他這個人的也不多。他的人與劍十七歲時就已名滿江湖,如今他年近中年,他已放不下這柄劍,別人也不容他放下這柄劍。放下這柄劍時,他的生命就要結束。名聲,有時就像是個包袱,一個永遠都甩不脫的包袱。
(5)玄幻小說里寫劍的詩句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這部作品中採用了特殊的敘事方式:嘆息與反思,整部作品滿是中年情懷的嘆息。反思意味並不僅僅在於字里行間流露的嘆息,更在於整個故事寫的就是一個人的反思。
謝曉峰放棄了作為「天下第一劍」所有的一切,去當一個沒用的阿吉,只因為對以往生活的反思,後來雖被迫恢復身份,但最終還是削斷了自己雙手的拇指,表示對作為「天下第一劍」的過去的徹底決裂。
⑥ 描寫刀劍的詩句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朝以前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在抵禦外侵與群雄角逐過程中,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劍能夠安身立命,能夠帶來權力和榮譽,古之先人對劍崇尚有加,也產生了很多的動人傳說和真人真事,例如歐冶結廬鑄劍、風鬍子相劍、莊子論劍、眉間尺為父報仇、伍員贈劍、季扎掛劍等等。形成了獨特的劍文化。
劍是國術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於戰場。文獻表明,中國自周以來即有擊劍、佩劍之風。佩一柄長劍外出求學,古稱為「游」。如張良、曹操、徐庶、李白皆曾年少仗劍遠游過,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學劍來山東」。以此觀之,真大才者,多是行走神州遍尋明師,閱盡人間冷暖,文武全面發展者也,非尋章摘句之文弱書生可比。自東漢以後,劍幾乎退出戰場,佩劍的風氣無論貴族還是民間均流傳了下來。劍不僅是一種防身器械,同時也是一種觀賞和收藏品,深受各層次人民喜愛,唐以後中國崇尚文弱,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讀書人在書房懸掛一柄寶劍以示文武合一,古代詩文中詠劍者比比皆是。
最早的詠劍詩句出自古詩《陌上桑》,「腰中鹿盧劍,可值千餘萬。」因鹿盧(轆轤)劍歷史悠久,裝飾講究,雕刻精美,而被古人視為天下無雙的寶物。提到轆轤劍者還有荊軻刺秦王之描寫中提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
先秦楚國有長劍,屈子詩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鋏,指劍柄。長鋏代指長柄雙手長劍。古代認為冠能夠代表一個人的尊嚴,冠的高低形狀的不同代表了一個人的尊貴程度的不同,屈子詩中能夠把劍的描寫放在對冠的描寫前面,可見對劍的重視程度。
古劍裝飾形式多樣,五花八門。以唐為分界線。唐劍之劍為周制,首多為圓形,格多為「凹」字形,飾以雲紋、編織紋、鳥獸紋等,加工手法有鑄造、高雕、鏤刻等。唐之後裝具型制變化很多,首由圓型該為扁型,格更是復雜多樣。一把名貴之劍除了劍身堅韌鋒利之外,裝具往往極盡裝飾之能事,錯金,錯銀,鑲珠,嵌玉,包皮,纏繩,使得劍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堪稱寶劍。晉朝傅元的《歌辭》中這樣描寫寶劍:「寶劍神奇,鏤象龍螭。文犀飾首,錯以明珠。」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劍,如昆吾、莫邪、龍淵、湛廬、棠溪等。古之文人詠古劍者多矣,如唐代崔融《詠劍詩》有「寶劍出昆吾,龜龍夾彩珠」之佳句,可見昆吾劍龜龍戲珠的裝飾是非常有特色的。
降龍萬里纓:《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辛棄疾詞
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
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
生!
寶劍吟 陸游
幽人枕寶劍,殷殷夜有聲.人言劍化龍,直恐興風霆!不然憤狂虜,慨然思遐征.
取酒將酹劍:至寶當潛形.豈無知君者?時來自施行;一匣有餘地,胡為鳴不平?
徐渭詠劍詞:<
歐治良工,風胡巧手,鑄成射斗光芒。
掛向床頭,蛟鱗—片生涼。枕邊凜雪,匣內飛霜,英雄此際肝腸。
問猿公,家山何處,在越溪傍。見說,胡塵前幾歲,秋高月黑,時犯邊疆。
近日稱藩,一時解甲披韁。即令寸鐵堪消也,又何勞,三尺提將。
古人雲,安處須防,但記取, 戎兵暇日,不用何妨。
劍
【唐】李嶠
我有昆吾劍,求趨夫子庭。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鍔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
崔融《詠劍詩》
寶劍出昆吾,龜龍夾採珠;五精初獻術,十戶竟論都。匣氣沖牛斗,山形轉鹿盧;欲知天下貴,持北問風胡。
唐·賈島《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梁吳均《詠寶劍詩》
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鍔邊霜凜凜,匣上風凄凄;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
⑦ 有關劍的詩句
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漢樂府《陌上桑》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隋·盧思道《從軍行》
劍是一夫用,書能知姓名。——唐·李白《悲歌行》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唐·李白《白馬篇》
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唐·李白《陳情贈友人》
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唐·李白《郢門秋懷》
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唐·李白《猛虎行》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靫。——唐·李白《北風行》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唐·王維《老將行》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唐·令狐楚《少年行》
閃灼虎龍神劍飛,好憑身事莫相違。——唐·呂岩《絕句》
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宋·陸游《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
嘆防身一劍,壯圖濩落,建侯萬里,老境相將。——宋·劉克庄《沁園春》
丈夫兒,倚天劍,切雲冠。——金·元好問《水調歌頭》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明·高啟《岳王墓》
⑧ 關於劍的霸氣的詩句
1、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宋朝、辛棄疾
如果說起古代文人的「劍膽琴心」,我第一個想起的不是李白,而是辛棄疾。辛稼軒不僅是一位千古文豪,還是一位久經戰陣的驍將。在辛棄疾的心裡,劍是生命中最霸氣的標志,不同於筆墨,不用於紙扇,倚天萬里、縱橫沙場,需要的是可以斬金斷玉的長劍。
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唐朝、李賀
吳鉤是春秋時期的一種兵器,後世用以代表利劍,代表馳騁沙場,勵志報國。這首詩可以說是李賀的霸氣豪放之言,也可以說是李賀對自己文人之身的一種惱怒。堂堂七尺男兒,豈能終日吟詩作對?應該手持長劍,「收取關山五十州」!這就是文人的俠客夢。
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唐朝、李白
詩仙永遠都是我的心頭摯愛,他把生命活成了詩,他的生命只有詩與遠方,劍與酒。史料記載,李白年少時「喜擊劍,好任俠,輕財重施」,也就是說李白從小就有一個仗劍江湖的俠客夢。李白的詩與劍,都是霸氣的。他離開故鄉闖盪天下,「仗劍而行,辭親遠游」,李白沒有帶筆,沒有帶書,只帶了一把長劍。
4、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宋朝、辛棄疾
一個人的劍氣,不僅僅在於他可以上陣殺敵,可以「提攜玉龍為君死」,還在於他豪情不泯,風骨錚錚。辛棄疾便是如此,他可以提劍決戰沙場,也可以揮毫作詩。劍氣已經完全浸潤在辛棄疾的心境中,所以辛棄疾的詩歌遼遠、壯闊,殺氣彌漫,這才是真正的劍氣。
5、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宋朝、賀鑄
如果一個人胸中沒有劍氣,那他的生命不會這么瀟灑,他筆下的詩文也不會這樣的霸氣。古代有很多非常精妙的詞語,比如「劍膽琴心」、「書劍飄零」、「劍嘯長虹」。直到看到了賀鑄的這首詞,我才明白了這幾個詞語滿滿的俠氣跟劍氣。
6、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唐朝、李白
我們評價古代文人時,經常會用到一個詞,就是「詩酒風流」。但這個詞用在李白身上並不合適,李白是「劍酒風流」。在李白的生命中,劍跟酒都很重要,甚至比詩更加重要,詩只不過是李白「劍與酒」的產物。詩仙離不開酒,更離不開劍,寫詩只不過是他劍氣的一種縱橫,一種施展。
⑨ 我要含有劍字的詩詞,最好是主要描寫劍的
1、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秋風蕭索掃落葉,黃土塵埃已消遁,回環曲折穿棧道,車隊踏上了劍閣古道。
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宋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唐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唐 · 李白《蜀道難》
譯文: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
5、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 先秦 · 屈原《九歌·國殤》
譯文: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