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一本武俠小說描述李自成變成和尚

一本武俠小說描述李自成變成和尚

發布時間: 2022-07-28 01:56:50

1. 金庸小說里有幾個人物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啊

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又稱乾隆皇帝。他不僅在清朝帝王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歷代帝王中也是罕見的。
乾隆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九歲,自誇「十全武功」,又自稱「十全老人」,這當然是自我吹噓。他的功過,歷史學家褒貶不一,而小說家對他特別有興趣的地方,在於他雖是清代皇帝,其父母卻又是漢人。相傳弘歷的母親為雍正生下一個女孩,同日,海寧陳閣老生一男孩,雍正的妻子擔心生了女孩不能討雍正歡心,便以女換男,結果讓漢人的兒子當了清代的皇帝。這個傳說記載頗詳,可信成分是多少,那就無從考證了。
金庸是浙江海寧人,生於海寧袁花赫山房(今袁花鎮新偉村一組)。
祖父查文清曾任丹陽知縣,為官清正,父親查樞卿是個開明地主,母親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堂妹。金庸幼年曾聽說過乾隆本是漢人的傳說,他對海寧陳閣老的兒子當上皇帝,當然不會沒有興趣,憑這一傳說他寫出了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也為新派武俠小說開創了新局面。他在《後記》中</PGN0299.TXT/PGN>說,自己把乾隆「寫得很不堪,有時覺得很抱歉」。
我不同意這樣的看法。《書劍恩仇錄》中的乾隆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比不上《鹿鼎記》中的康熙威風。我對金庸小說中許多觀點大抵贊同,如好人未必都好,壞人未必盡壞,但我對金庸描寫帝王的溢美之詞,極為反感,我實在不明白一個小說家為何要如此美化封建帝王,更何況歷史上的康熙與乾隆,依我看算不上是好皇帝。
乾隆在書中出場時,打扮成一個風流縉紳,在山石間撫琴。他自稱東方耳,談吐雅緻,與陳家洛交談之後,便生愛才之心,雙方以扇琴互贈。
那一段描寫,極寫乾隆的氣度高貴與好交天下俊士。
第二處寫乾隆月夜遊西湖,杭州名伎玉如意妙曲動人。使乾隆樂極忘形,而陳家洛婉言諫君,又使乾隆惱怒變色,但他終究還是忍住了。這一場戲中,乾隆盡管擁有眾多侍衛,還是被陳家洛戲弄一番。
乾隆在第三場戲中夜祭父母,巧遇陳家洛,親兄弟在海神廟相認。
乾隆念手足之情,贈陳家洛溫玉一塊,上書「情深不壽,強極則辱」八字。
這一場戲寫出乾隆貴為天子,卻有難言之隱。
第四場戲寫乾隆身陷六和塔,受制於眾雄,他勉強應允陳家洛的叛清復明條件。其中陳家洛慷慨陳詞,痛斥乾隆不忠不孝的一節,讀來大快人心。
第五場戲寫乾隆出爾反爾,為得到香香公主,假意應允陳家洛,又設毒計,欲滅紅花會。最後逼香香公主自盡,自己心思又被母後察覺,雖僥幸脫險,但</PGN0300.TXT/PGN>其陰險之本心昭然若揭。
歷史上的乾隆當然是個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又拒絕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這一些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乾隆六下江南,擾害百姓,大興文字獄,重用貪官和珅,都足以令人發指。
乾隆本人愛好詩畫,妙解音律,這也是事實。其字秀麗典雅,鄭板橋評曰:「微有秀氣,筆力不足」,堪為高論。其詩雖多,卻大多是平庸之作。至於香香公主的故事,金庸是根據香妃故事杜撰的。香妃並未自殺,在弘歷時得寵,封為容妃,曾隨乾隆同游各地,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八年,五十五歲病逝於宮中。
歷史上的乾隆與文學作品中的乾隆並不一致,作為一種藝術典型的塑造,金庸自有其成功的一面,但對封建帝王大加贊美,我至今仍為之抱憾。</PGN0301.TXT/PGN>
康熙
在武俠小說中把皇帝當作主角來寫,金庸是第一個。他在《鹿鼎記》中塑造的康熙皇帝,便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典型。
康熙不是俠士,但他懂武術,少年時以「小玄子」之名與韋小寶比武,很有兩下子,但康熙的真正才能不在武功而在謀略,他的裝假本事尚在精通騙術的韋小寶之上。小小年紀,城府頗深,終於誘殺鰲拜,坐穩皇位。
金庸寫康熙,除贊美他的勵精圖治,還寫他富有人情味,是天下第一明君。歷史上的康熙,廟號清聖宗,名叫玄燁,執政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康熙畢竟不是金庸筆下那個具有俠義心腸的大英雄。
康熙執政年間頗有政績。他主觀上是為了鞏固其封建政權,但客觀上確也順應社會需要安定統一的歷史趨勢,採取了一些有益措施,如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懲治貪污,並尊奉孔子,推崇南宋理學,用儒學思想來駕御群臣與統治人民。這對於當時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確實起了推動作用。尤其他平定三</PGN0302.TXT/PGN>藩之亂,降服台灣鄭克塽,驅逐沙俄侵略者,平定回疆與准噶爾叛亂,都保證了中國的統一,使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封建強國之一,這些都說明康熙是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
但與此同時,康熙在位年間屢興文字獄,清朝最早發生的較大的文字獄——庄廷鑨《明史》案,即發生在康熙二年。庄廷鑨因對滿人有攻擊之辭被誅,涉及此案而受害者達七十餘人。康熙五十年,又發生《南山集》文字獄,牽連三百餘人。康熙為清代文字獄開了先例,並鎮壓了無數正直的知識分子。
但在《鹿鼎記》中,金庸卻極力為康熙塗脂抹粉,歌頌他的人品與愛護百姓。其實,封建君主制度決定了天子不可能與民同樂,更不可能把百姓視為自己的骨肉。康熙的「愛國愛民」其實只是愛自己,愛自己的「家天下」。
正因如此,康熙與韋小寶的友情也是虛偽的,有目的性的。韋小寶擅長拍馬,處處奉迎皇帝,康熙正好需要這樣一個吹鼓手。他給韋小寶種種特權,只不過是利用「幫閑」替自己效命罷了。
一個居於統治地位的人,他縱然有真情實感,也必定服從於他的統治野心。可惜這種統治者的基本特徵在金庸筆下給完全抹殺了。
</PGN0303.TXT/PGN>
鰲拜
在清史上,鰲拜是個大人物。他是滿洲鑲黃旗人,在清開國征戰中屢建戰功,賜號「巴圖魯」,為第一大功臣。順治元年入關後,攻剿李自成、張獻忠余部,又功高一籌。他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同為輔政大臣。
順治帝卒,時年八年的康熙即位。索尼老病,遏必隆膽小,蘇克薩哈與鰲拜爭權,被鰲拜誣陷致死,於是,鰲拜加封太師,獨攬大權,飛揚跋扈。大臣稍有異議,即被鰲拜陷害。康熙八年,少年天子用計擒鰲拜,革職拘禁。鰲拜死於獄中。
在一部《鹿鼎記》中,鰲拜所佔篇幅不多,但卻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原因有二:一是康熙用計擒鰲拜,是他初露鋒芒第一招,韋小寶之機智,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康熙暗中訓練了一批有武功的小太監,與鰲拜鬥力,結果死了四個,幸虧韋小寶有無賴的本事,情急中從香爐內抓起兩把爐灰,撒在鰲拜眼中,這一場戲委實驚心動魄。力大無窮、天生神勇的鰲拜居然被幾個小孩子制服,這在金庸筆下寫得活龍活現,大可一讀。第二,一部《鹿鼎記》與《四十二章</PGN0304.TXT/PGN>經》有關,這套秘籍一直貫穿全書,假太後想得到它,海大富也夢寐以求,而這套書正藏在鰲拜府中。由此可見,鰲拜這個人物在書中不可缺少。
歷史上的鰲拜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但他犯了一個大錯誤,就是低估了少年康熙。這場宮廷之變,如不是康熙先下手,那麼康熙只能做一個傀儡天子。康熙不願當木偶給人牽著鼻子走,於是先下手為強。這中間韋小寶立了大功,他發跡的生涯自然也就開始了。
據史記載,中國歷史上的輔政大巨,得善終者僅三分之一。秦漢之李斯、霍光,唐宋之長孫無忌、文天祥,明之張居正,或忠而見疑被處死,或死於政界敵手。鰲拜之死,自然與他獨攬大權有關;但他功高被殺,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封建朝廷內部斗爭之激烈,並不亞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
</PGN0305.TXT/PGN>
陳圓圓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但中國地靈人俊,麗人如雲。明末清初的陳圓圓,其姿色絕不在四大美人之下。
陳圓圓被寫入文學作品,最著名的當推清初詩人吳梅村作的《圓圓曲》,詩中有「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至今引起文人騷客的思念。後來,陳圓圓的形象又走上舞台,其名氣之響,絕不在「四大美人」之下。俠骨柔情本是新派武俠的特點之一,於是,陳圓圓又進入了武俠世界。
陳圓圓在金庸筆下一共出現過兩次:一是在《碧血劍》中,她被李闖王的大將劉宗敏擄獲,一出場就引得這些草莽英雄如痴如迷,甚至丑態百出。二是在《鹿鼎記》中,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當然不僅是吳三桂,連從小出入妓院、受諸多美人青睞的韋小寶,也絕口稱贊圓圓:「你這樣美貌,吳三桂為了你投降大清,倒也怪他不得,倘若是我韋小寶,那也要投降的。」
金庸寫陳圓圓之美,化用了白居易贊楊貴妃的詩:「嫣然一笑,登時百媚橫生」,又說她「微笑時神光</PGN0306.TXT/PGN>離合,愁苦時楚楚動人」,她一登場,「滿室盡是嬌媚」。這種神態描繪,是刻畫已屆不惑之年的陳圓圓,由此可見她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歷史上的陳圓圓,是明末姑蘇名妓。原姓邢,幼年從養於陳家,改姓陳,名沅,字婉芬。據陳維崧在《婦人集》中介紹,陳沅本是良家女子,妙齡流落教坊,色藝擅一時。周奎曾將陳圓圓作為禮品送給明思宗,朝廷不納,吳三桂即以千金聘禮迎娶,未成,後去山海關。京城被李自成攻佔,圓圓入劉宗敏手,吳三桂降清攻城,奪得陳圓圓。
吳三桂成了清王朝大官,曾冊封陳圓圓為妃子。陳圓圓曾勸吳三桂聯合李自成部隊抗清,吳三桂不聽,反而以當平西王為榮。圓圓雖為一女流,識見與眼光卻高於須眉,她拒絕了平西王妃的冊封,乞為女道士。為此,吳三桂另覓新寵。據劉健的《庭聞錄》載,吳三桂在雲南時另寵「八面觀音」等女子。吳三桂反叛兵敗,陳圓圓因早已離開政治舞台才得善終。
另一說講吳三桂出兵,陳圓圓自盡於商山蓮花池。
金庸寫陳圓圓與李自成有染,未見史載。《鹿鼎記》有一段寫圓圓傾心於李自成的情節,這是小說家的臆造與想像了。</PGN0307.TXT/PGN>
李自成
李自成在金庸小說中出現,共有兩次。一次在《碧血劍》中,只佔很少筆墨,他以農民領袖的身分打入北京。另一次出現在《鹿鼎記》中,變草莽英雄為江湖俠客。
在《碧血劍》中,袁承志初見李自成,那時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李自成成了最有風光的大人物。
書中寫李自成,主要有三個情節:一是寫他率起義軍入京城,威風凜凜,志得意滿,他在歡聲雷動中接受「萬歲、萬萬歲」的歡呼。他親自號令:「有人妄自殺傷百姓,姦淫擄掠的,一概斬首。」但事實上,他手下的大將除了李岩之外,都忙於搶劫掠奪財物與美女。這說明這支起義軍一勝利就暴露出種種弱點。二是寫李自成出爾反爾,剛剛決定寬恕太子,但聽了牛金星一句話,又默默同意下毒手。三是寫李自成對眾人的奉承絲毫不生反感,他帳下的大將見了陳圓圓丑態百出,他身為主帥居然樂不可支。這幾筆,無疑點出李自成只是個流寇英雄,他經不起勝利的考驗,後來的失敗也勢所難免。這支農民軍中唯一能保持清醒頭腦的李岩,忠而見疑,最後被殺。李自成的形</PGN0308.TXT/PGN>象大大不佳。
李自成在《鹿鼎記》中再度亮相,金庸寫他潛入皇宮,居然還與陳圓圓有一段感情糾纏,生下阿珂這個女兒。這場戲寫天下第一大反賊(李自成)、天下第一大漢奸(吳三桂)、天下第一大美人(陳圓圓)、天下第一大武功手(九難)、天下第一小滑頭(韋小寶)大打出手。這幕鬧劇有點滑稽,也將每個人物漫畫化了。
也許受姚雪垠創作的歷史小說《李自成》的影響,我總覺得金庸筆下的李自成,與自己過去認識的李自成有很大差距。其實,歷史上的李自成與姚、金二位筆下的李自成都不一樣。姚雪垠是過分美化了這位農民領袖,而金庸又過分誇大了李自成的某些缺點。
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他從小貧苦,後聚眾起義。他能從農民起義軍中崛起,從而建立大順政權,說明他確實具有遠見卓識和傑出的軍事才能。他南征北戰,在十幾個大戰役中都是以弱勝強,以寡擊眾。他兵敗受挫之時,表現出非凡的剋制能為與判斷能力。在個人品格上,李自成攻進北京之後,得意忘形,聽信讒言,冤殺良將,這些也是事實。姚、金二位作家各取李自成的長處與弱點進行藝術虛構,這自然也是允許的,但若論反映史實,都未免失之偏頗。
李自成的失敗,是由於在勝利中沒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李岩曾提醒過他:「大王雖得了北京,但江南未定..」對此李自成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反而揮手說:「大家喝酒!」至於農民軍的主要將領眼界不高,</PGN0309.TXT/PGN>見了美女與財物就紅了眼,致使這支經過千辛萬苦才奪得政權的農民軍,在勝利中走了一步錯著,結果全盤皆輸。這是歷史的教訓,李自成本人也不是沒有責任。至於李自成的歸宿,有人寫他死於兵戰之中,有人說他出家為僧,說法不一,至今未有定論;但金庸寫他當和尚之後,與陳圓圓生一女兒,這自然是不可信的。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金庸並沒有把李自成塑造成功,這自然與武俠小說這種題材有關。過去我曾讀過一本朱貞木寫的《闖王外傳》,寫李自成的部下與李自成為爭一女子險些大動干戈,情節很曲折,但把李自成這個人物寫得不倫不類,看來在武俠小說中要寫好歷史人物亦非易事。
</PGN0310.TXT/PGN>
常遇春
最早認識常遇春,是讀《英烈傳》。常遇春一出場就很有風采,他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須,提一把六十斤大刀,舞得如風似電。後來常遇春攻打採石磯,收伏荊襄,戰功赫赫,位列功臣廟第二。
常遇春之死,據《明史》載:「(常遇春)暴疾卒,年僅四十。」
《英烈傳》中則寫常遇春獨坐營中,忽然得疾。眾將來問安,常遇春就說要與諸公永訣,原來他早先得詩「先於和里貴,後向柳中亡」,他兵屯柳川,是命歸之地。書中還寫了張三豐送詩一節,可見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常遇春與張三豐之緣,是借用了這個傳說。
無論是《明史》還是《英烈傳》,寫常遇春之勇武善戰,都是粗線條的,不如金庸寫常遇春來得細膩。在《倚天屠龍記》中,常遇春初次亮相,年方二十,為救周子旺兒子的命,差點被元兵所害,幸虧被張三豐救了。張三豐本想收常遇春為徒孫,但常遇春身屬明教,不肯相背,竟然拒絕。後來他帶了半死不活的張無忌去求醫仙胡青牛醫治,胡青牛因為張無忌不肯背叛武當,見死不救。常遇春寧可自己不治,</PGN0311.TXT/PGN>
以自己性命換張無忌一命,這一幕戲寫活了一個義重如山的錚錚男子漢。
後來張無忌胡亂用葯,雖把常遇春救活了,但胡青牛卻說常遇春損了四十年壽命,原來常遇春可活八十歲,現在只能活到不惑之年。這當然與常遇春四十而卒相合,但金庸以其想像圓其壽辰,則完全是小說家的創造。
張無忌當上明教教主,因徐達、常遇春寡恩少義,終於鬱郁引退。
其實,徐、常二人與張無忌情同手足,常遇春又與張無忌有生死之交,怎會背後痛斥張無忌為「小賊」?這全是朱元璋暗中用的詭計。朱元璋料定張無忌講究情義,一旦徐、常二人對張無忌不滿,張無忌必然會悄然而去,把明教教主之位拱手讓給自己。可惜張無忌武功雖高,在智謀上卻遠遠不及弄奸的梟雄。至於常遇春被人背後中傷,更見朱元璋心地之險惡,手段之毒辣。
常遇春卒於柳川,也未必不是幸事。當時天下未定,朱元璋親自為之吊喪,至龍江,又追封開平王,可謂隆重之極;而徐達後來卻被朱元璋害死,一代開國功臣,落得如此下場,誠可悲也!</PGN0312.TXT/PGN>
張三豐
綜觀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武林中輩分最高者當推武當派開山之祖張三豐張三豐是聯結《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的穿線人物。他在《神鵰俠侶》中出場時,年十二三歲,形貌甚奇,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眼大耳。這個少林寺覺遠的俗家弟子,武功雖不精深,但氣宇不凡,聲若洪鍾。三豐與尹克西交手,功力相差甚遠,但勇猛聰穎,終於克敵制勝。到張三豐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時,他已是古稀老人。金庸寫他為救無辜稚子一命,忍受種種侮辱與百般委屈,尤其他攜張無忌去少林寺求醫被拒一段,充分表現了張三豐的善良忍讓的長者之風。那種爐火純青的涵養功夫實非尋常之輩所能有。
讀張三豐的故事,會讓人感到天地之大,世情難測;更可令人消釋自己蒙受的種種委屈之情:一代武林宗師尚且命苦如此!他八十壽辰,徒弟俞岱岩被害致殘;九十高齡,徒弟張翠山自刎慘死。他雖然武功卓絕,但委曲而又不能求全。一個善良的老人晚年還經歷了種種磨難,他為救稚子情願交出《九陽真</PGN0313.TXT/PGN>經》,甚至以命相換,可見其心地何等仁慈。
據《明史》載,張三豐實有其人。三豐不修邊幅,頎長而偉,龜形鶴背,須髯如戟。書過目不忘,飯數月不食,喜雲游天下,好嬉諧覓趣。
他葬後復活,不知所終,《明史》列三豐為「方伎」之奇人。由此可見,金庸取歷史上張三豐的一點,馳騁藝術想像,於是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武林泰斗。
張三豐成名之後,金庸幾乎沒有描繪他與人交手的場面,反而極寫他遇到的種種悲哀,這是高明之技法,寫出了「俠」與「武」之間的主次關系。但書中曾插敘張翠山偷學三豐空臨喪《喪亂帖》一段,張翠山後來創出一套絕世武功,連一流高手謝遜也甘拜下風。此乃暗寫張三豐無敵天下。
范蠡
金庸曾將其武俠小說的書名第一字,寫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包括了十四部武俠小說。其實,金大俠還寫過一篇《越女劍》。
《越女劍》僅一萬九千餘字,可稱之武俠短篇。小說取材於《吳越春秋》中的《越女試劍》。那百餘字的記載,到了金庸筆下,變成了一篇小說。盡管這不是一篇很成功的武俠精品,但書中的范蠡卻是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從范蠡身上可以看到金庸的某些思想特點以及他的追求。
吳王闔閭率眾三萬攻打越國,受箭傷而死,臨終前命兒子夫差報殺父之仇。夫差拜伍子胥為相國,練兵三年。越王勾踐起兵伐吳,兵敗夫椒。
夫差率眾追到會稽山,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不得已求降,卧薪嘗膽,以圖東山再起,但越國士兵斗不過吳國將士。這時范蠡發現了一位越女,越女劍大顯神威,終於攻克吳國,逼夫差自盡。
金庸這部小說講的就是這個故事。但實際上,越國戰勝吳國,並非靠一個越女,而是夫差重用奸臣伯嚭,逼死忠臣伍子胥,只知道整天沉湎於荒淫酒色之中,弄得吳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吳國被滅,也屬意料中事。
有讀者認為,大概越女劍一事引起金庸興趣,才寫了這篇武俠。依我之見,並非如此。《越女劍》真正的主角是范蠡。
范蠡是越國大臣,吳越交戰之時,范蠡就反對戰爭,他認為:「違背道德、好用凶器,出兵是不利的。」勾踐兵敗被俘時,范蠡陪越王夫婦在吳國住了三年,後來回到越國,他安撫百姓,治理國家,為勾踐起兵伐吳做了不少工作。但勾踐滅吳後,他就悄然隱退,不知所蹤,比起那個被夫差殺死的文種聰明得多。
有關范蠡的傳說有許多,有人說他去做了隱士,有人說他當了齊國的大商人,有人說他與西施一起去過神仙般的日子。總之,他是漢初張良一樣的人物,知進知退,不為名利所惑。
范蠡這樣一位歷史人物,曾引起千古文人的嚮往。古代的文人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居多,他們想建功立業,兼濟天下,但一旦功成名就,就毅然退出政治舞台。范蠡之所以採取這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因為他太了解越王勾踐的本性,深知「敵國滅謀臣亡」的道理。
漢初的張良想來是讀過范蠡的故事的。金庸呢?他在創作的鼎盛時期,突然宣布封筆,大概也是在追求范蠡的境界,因為在掌聲中退下來,總比從噓聲中退下來有趣得多。前者反映了作者的聰慧與理智,後者則表明了作者的無奈與寂寞。
金庸寫范蠡,盡寫他的儒雅與謹慎,通過越女的精嫻技藝,顯示了越中自有人材,暗示了越國戰勝吳國的基礎。至於越女一劍刺傷西施,則顯示越女反對越國使用「美人計」。
從小說的內涵看,《越女劍》不是一篇很成功的作品。把它放在金庸的十四部武俠精品旁邊,有點不倫不類。金庸棄之而不入其書名對聯,我是贊成這一做法的。
盡管如此,那個功成身退的范蠡,卻成了千古文人心中的英雄。封建政治太黑暗與封建君主太殘忍,給《越女劍》投下了陰影。誰說武俠小說不觸及時弊呢?金庸的作品就打破了這種界限,真值得後人深長思之。

2. 李自成是哪部金庸小說人物

李自成在金庸小說中出現,共有兩次。一次在《碧血劍》中,只佔很少筆墨,他以農民領袖的身分打入北京。另一次出現在《鹿鼎記》中,變草莽英雄為江湖俠客。

在《碧血劍》中,袁承志初見李自成,那時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李自成成了最有風光的大人物。

書中寫李自成,主要有三個情節:一是寫他率起義軍入京城,威風凜凜,志得意滿,他在歡聲雷動中接受「萬歲、萬萬歲」的歡呼。他親自號令:「有人妄自殺傷百姓,姦淫擄掠的,一概斬首。」但事實上,他手下的大將除了李岩之外,都忙於搶劫掠奪財物與美女。這說明這支起義軍一勝利就暴露出種種弱點。二是寫李自成出爾反爾,剛剛決定寬恕太子,但聽了牛金星一句話,又默默同意下毒手。三是寫李自成對眾人的奉承絲毫不生反感,他帳下的大將見了陳圓圓丑態百出,他身為主帥居然樂不可支。這幾筆,無疑點出李自成只是個流寇英雄,他經不起勝利的考驗,後來的失敗也勢所難免。這支農民軍中唯一能保持清醒頭腦的李岩,忠而見疑,最後被殺。李自成的形</PGN0308.TXT/PGN>象大大不佳。

李自成在《鹿鼎記》中再度亮相,金庸寫他潛入皇宮,居然還與陳圓圓有一段感情糾纏,生下阿珂這個女兒。這場戲寫天下第一大反賊(李自成)、天下第一大漢奸(吳三桂)、天下第一大美人(陳圓圓)、天下第一大武功手(九難)、天下第一小滑頭(韋小寶)大打出手。這幕鬧劇有點滑稽,也將每個人物漫畫化了。

也許受姚雪垠創作的歷史小說《李自成》的影響,我總覺得金庸筆下的李自成,與自己過去認識的李自成有很大差距。其實,歷史上的李自成與姚、金二位筆下的李自成都不一樣。姚雪垠是過分美化了這位農民領袖,而金庸又過分誇大了李自成的某些缺點。

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他從小貧苦,後聚眾起義。他能從農民起義軍中崛起,從而建立大順政權,說明他確實具有遠見卓識和傑出的軍事才能。他南征北戰,在十幾個大戰役中都是以弱勝強,以寡擊眾。他兵敗受挫之時,表現出非凡的剋制能為與判斷能力。在個人品格上,李自成攻進北京之後,得意忘形,聽信讒言,冤殺良將,這些也是事實。姚、金二位作家各取李自成的長處與弱點進行藝術虛構,這自然也是允許的,但若論反映史實,都未免失之偏頗。

李自成的失敗,是由於在勝利中沒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李岩曾提醒過他:「大王雖得了北京,但江南未定..」對此李自成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反而揮手說:「大家喝酒!」至於農民軍的主要將領眼界不高,</PGN0309.TXT/PGN>見了美女與財物就紅了眼,致使這支經過千辛萬苦才奪得政權的農民軍,在勝利中走了一步錯著,結果全盤皆輸。這是歷史的教訓,李自成本人也不是沒有責任。至於李自成的歸宿,有人寫他死於兵戰之中,有人說他出家為僧,說法不一,至今未有定論;但金庸寫他當和尚之後,與陳圓圓生一女兒,這自然是不可信的。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金庸並沒有把李自成塑造成功,這自然與武俠小說這種題材有關。過去我曾讀過一本朱貞木寫的《闖王外傳》,寫李自成的部下與李自成為爭一女子險些大動干戈,情節很曲折,但把李自成這個人物寫得不倫不類,看來在武俠小說中要寫好歷史人物亦非易事。

3. 求一部武俠小說

《桃花劫》

4. 「闖王」李自成是出家為僧,還是被部將所殺了有何依據

在民間野史中,李自成敗走北京,輾轉進入湖北九宮山地區,深夜受到一名高僧點化,看破紅塵,剃度出家,隱居於夾山寺,法號「奉天玉大和尚」,最終圓寂於山林之間。


李自成果真在九宮山逃出生天,出家當了和尚?


作為大順軍中下級的降卒,不可能掌握李自成的安葬地,在死亡屍骨中尋找更是南轅北轍。仍然希望取得李自成屍骨向上獻功的阿濟格,在奏書中只好說「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訪」,這句話從而為李自成之死埋下謎團,也成為後人編撰「奉天玉大和尚」的重要依據。


4、抗清名將一封信揭示真相


何騰蛟,南明重臣、抗清名將。李自成身死九宮山時,他正督守長沙抗擊清兵。失去主心骨的大順軍主要將領經過一段時間的各自為戰、各奔東西後,最終走上與何騰蛟聯手抗清之路,李過、高一功、田見秀、袁宗第、劉芳亮等無一例外。而開先河之人則是郝搖旗、劉體仁。


郝搖旗、劉體仁率部來到長沙附近,經過雙方數次試探,何騰蛟掏心掏肺,郝搖旗和劉體仁迅速被招安。郝搖旗本名郝永忠,投奔李自成之初是大旗手,因作戰勇猛得到賞識而提拔,人稱「郝搖旗」。作為李自成的心腹戰將,他跟隨李自成進入九宮山,自然熟知李自成被殺的前後經過。



何騰蛟與郝搖旗交談後,獲知李自成之死的真相,給南明紹宗朱聿鍵寫了一封信:


李自成之死實屬天意,率28人登九宮山,窺測地形和路線,不料伏兵四起,被殺於亂刃之下,相隨的張雙喜(張鼐)是其義子,和劉伴當馳馬逃出,大呼「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下馬,二十八騎無一存者」,聞聽此信,一時滿營聚哭。等到臣見到劉體仁、郝搖旗、袁宗第、藺養臣、王進才、牛有勇後,也從他們口中得到相同答案。郝搖旗如今在臣的標下,講了李自成之死的過程。此後被清兵圍,臣招撫郝搖旗等人,九宮山「道阻音絕」,也無處尋找到李自成的首級報驗。


郝搖旗等人與何騰蛟聯手,只是在執行李自成生前的既定戰略,為贏得何騰蛟的真正信任,無必要隱瞞李自成是生是死的真相。設想如果李自成還活著,他出面率軍聯合南明的號召力不是更大?當時南明還保有半壁江山,李自成率軍來投,南明的勝算不是更大?



而李自成始終沒有現身,唯一的可能就是已死。而何騰蛟深知李自民是大明的掘墓人,如果能獲取他的首級獻給南明紹宗也是一大功績,但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所做出的解釋也在情理之中。


郝搖旗等人、何騰蛟和阿濟格都說李自成死了,但是死不見屍也是事實,這種結局是野史文人最喜歡的。所以「奉天玉大和尚」就橫空出世了……

5. 對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如何評價

從1963年第一卷出版,到1999年前後完成第五卷,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耗費了姚雪垠50多年心血。在這部小說中,姚雪垠把歷史學者的膽識、功力,小說家的才能、本領,美學家的眼光、見解,熔於一爐,形諸藝術的筆墨,化為形象的藝術創造,精縷細刻,不僅展示了具有歷史深度的民族風貌畫卷,更成就了一部熔鑄了歷史思辨精神的煌煌巨著。

《李自成》第四、五卷是這一段驚心動魄歷史的結局篇。第四卷上冊結尾描寫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自盡。第五卷上冊描寫多爾袞為清廷攝政王,於甲申年四月開始南征,五月佔領北京。清王朝占據中原、統一中國近三百年就從「多爾袞時代」開始。第五卷下冊描寫李自成在清軍追剿中,於順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初放棄長安、又逃離武昌,軍隊完全潰散,他最後單槍匹馬,在九宮山被當地鄉勇殺害。

小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李自成農民起義懷有無限同情。古代英雄之所以稱為英雄,其中悲劇是最具震撼力的原因,英雄的別稱應該是一場悲劇。小說對明、清王朝的描寫間或還有滑稽的成分和喜劇色彩,對李自成則完全不同。

李自成是真正的悲劇人物,不僅因為他最後孤家寡人、身首異處的下場最為凄慘,也不僅由於他個人的種種過失,使他最終丟失了大順朝皇帝的寶座。但小說描寫李自成的悲劇在於,他天性仁厚,對下層百姓有強烈的同情心,他越是要解救民眾於水深火熱,擴充軍隊,清除異己,推翻明王朝,就越向失敗的結局靠近一步,越要背叛他原本善良的天性。

這種悲劇性的深刻之處就在於它是無法避免、無以克服的,如果消滅了問題一方,事物本身亦不存在。莫非真應了那句名言:

「未掌權勢者,權勢會磨滅他。」

6. 求武俠小說 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 主角原來是個和尚 後來成了魔教教主 手下有四大護法其中有個叫凌什麼煙的

主角是個和尚,在地窖救了魔教教主,後來當上教主,有個結義大哥,喜歡一個女子,女子卻喜歡他大哥,扮過一個叫李四的乞丐,手下有魔教四大護法,我也看了一半,也忘了名字了,主角喜歡的女的被玷污了,結果誤認為是主角,裡面還有李自成

7. 逃過一死後,李自成真的去出家為僧了嗎

崇禎十六年,逼近京師的李自成開始注意安撫流民,他出資號令農戶“給牛種,務農桑,墾荒田”,可以說此舉令他獲取了一定得人心,然而一切並未持續多久。真正攻入京師,坐在紫禁城那張龍椅上時,李自成開始眼花繚亂了,這座沉澱了無數奢華和榮耀的皇城,具有世間最大、最無形的威力,令李自成的鎧甲瞬間飛灰湮滅,他開始鬆懈下來,搜集宮女選嬪妃,賞賜諸位大將等等。

可以說彼時闖王及手下都被榮華富貴牢牢俘獲了,這令人想到了漢高祖劉邦,他幾度死裡逃生攻入咸陽,當踏入秦皇宮殿時,狡猾老練的劉邦也被打敗了,他沉醉在富貴鄉不願見手下,不願聽沒完沒了的破事,那一刻,什麼也比不上無上的奢華和溫柔。

家譜明確記載,李自成被逼出京師後,就一直在安排退路,他命親信偽裝成商販,將幾十年累積的財寶都設法運回了蘭州,在察覺無望東山再起時,他決定迅速抽身,和哥哥離開了大隊人馬,逃回了蘭州。這一代百姓十分仰慕闖王,對其有一種自來的保護,李自成躲入深山避世,直至終老。

經過鑒定這本家譜編纂自康熙年間,歷史非常久遠了,而且清朝年間的各種傳說都偏向於躲入深山出家為僧的說法,可見並非空穴來風,也許當年死在九宮山的,僅僅是李自成替身罷了。當然家譜的記載只能被視為一種線索,在沒有考古佐證的情況下,還不能代替史料。闖王李自成的最終下落,也只能寄希望於考古發掘,才能真正揭開這一歷史謎團。

8. 「闖王」李自成是出家為僧,還是被部將所殺了有何依據呢


說法五:,他兵敗後去了湖南石門縣夾山寺、清水江畔野寺又或者五台山做了和尚。 這種說法被金庸採納,李自成在《碧血劍》和《鹿鼎記》中都有出場。

闖王李自成最後是怎麼死的? 主流說法仍然認為他是死在九宮山農民程九百及其外甥手裡。 這個結局很有意思,李自成是農民起義領袖,是打著為天下農民謀取幸福的旗幟的,最後居 然死在了農民手裡,這也暗示了李自成後來未必真正的得民心甚至大失民心。

9. 找一本武俠小說 發生在明末清初 主人公從小和尚到明教教主 和李自成結拜 造反

九陰九陽 令狐庸寫的!記得採納啊!

熱點內容
小說推薦大學校園文 發布:2025-09-13 11:26:41 瀏覽:563
好看的小說推薦女生甜文霸道總裁 發布:2025-09-13 11:24:55 瀏覽:841
穿越三國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9-13 11:21:48 瀏覽:172
好看經典暗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11:15:21 瀏覽:763
好看大的二次元穿梭小說 發布:2025-09-13 11:14:59 瀏覽:141
冰冷少帥慌唐妻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1:04:27 瀏覽:913
女主醜女變美女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3 11:00:52 瀏覽:960
重生之廢少系列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0:58:34 瀏覽:426
偏偏讓我遇見你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0:46:01 瀏覽:349
年少的你如此美麗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2025-09-13 10:45:55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