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對輕功的描寫
⑴ 武俠小說中有什麼有名的輕功
凌波微步——逍遙派
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體態輕盈,浮動於水波之上,緩緩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將之形容為一種武功,其中「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及「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作為這種武功的註解。
2、一葦渡江——少林派
昔日達摩老祖傳道已畢,隻身西去,以一葦渡江,即系此種功夫。在少林七十二絕技里其被稱之為一線穿,又名達摩渡江、水上飛行術等。乃輕身功夫之一種,為軟功內壯。其練法殊非易易,然苟能堅心毅志練習,不難成功。功成之後,可在水面飛行,所謂水面飛行者,亦須略有假借,須用一質地輕浮之物,如竹片木桿蘆葦等物,擲於水面,人即可身立其上,推之方可前進。余如浮萍薄草密集之處,菱角荷葉叢生之所,亦可在上行走。
3、梯雲縱——武當派
武當的輕功絕技,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⑵ 武俠小說里的輕功都有哪些
《天龍八部》
凌波微步——逍遙派
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體態輕盈,浮動於水波之上,緩緩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將之形容為一種武功,其中「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及「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作為這種武功的註解。
梯雲縱——武當派
武當的輕功絕技,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踏雪無痕——天山派
《鹿鼎記》
神行百變——鐵劍門
鐵劍門的一種輕功《碧血劍》、《鹿鼎記》里有記載,由鐵劍門木桑創立,
後來又傳給阿九(九難長平公主),九難再傳給韋小寶!
《神鵰俠侶》
天羅地網勢——古墓派
古墓派入門武學,為綿密無比的掌法。為楊過拜小龍女為師後,由其傳授。更於其中修習絕頂輕功,飄逸輕靈,變化萬方。
一葦渡江——達摩
草上飛、水上飄、飛檐走壁、燕子穿雲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
《詭行天下》
燕子飛——展昭
殷候所創,大開大合,可在空中騰轉飛旋。
如影隨形——白玉堂
天尊所創,如影子一般快速閃現
⑶ 形容輕功好的經典句子
1. 【踏雪無痕】輕功中極上乘的功夫,屬少林迦蘭護法門的秘傳武技。據記載,此功練成後可在荷葉、密草、厚雪地上行走如飛,不留絲毫痕跡。
2. 古時傳下的輕功,以頂功和鐵錫碑的習練較為普遍,有章可循,穩實可學。身體健康的青年人,若掌握其功法,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都可成功。
3. 練功習武最好從孩童之時就開始,往昔習武世家,小孩在幾歲時,父兄即督促其練功,更有甚者,嬰兒在襁褓之中,父母即為其按摩槌捏,即所謂胎骨功。
4. 學習輕功,特別是習練頂和鐵錫碑,年齡非常關鍵,俗諺「童體練輕功,一直往上沖;成人練輕功,總是不成功。」
5. 在毅力上,習練輕功要有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練習輕功(特別是頂功和鐵錫碑練法),自始至終,至少要10年左右的時間,其中之艱難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
6. 練習輕功需要很多用具、設施。如木樁、弓房、跳台、鐵衣、鉛瓦、鐵鞋、跑板、護踝等等。
7. 學習輕功之前,宜先練基礎功——丹田內功。現在的人,身體雖強弱各異,但若未經過氣功鍛煉,大多上焦滿蝕,下焦虛陷,氣機紊亂,意氣不和。
8. 輕功初級功由跑步、跑樁、跑磚、頂功幾個練功層次組成,其目的在於鍛煉腳步的輕穩和身體的浮勁。
9. 輕功初級功運動量大,消耗體能多,練功期間,注意飲食營養,保證睡眠,少年人每天可睡10個小時左右,最低不能少於8小時。
10. 張無忌身形微晃,已竄出十餘丈外,他嫌騎馬太慢,當下施展輕功,疾奔綠柳庄而去。
11. 這二十餘里途程片刻即至,到得庄前,一個起落,身子已如一枝箭般射了進去。守在庄門前的眾庄丁眼睛一花,似見有個影子閃過,竟沒看清有人闖進庄門。
12. 兩人哪裡敢有片刻耽擱,足不停步,急奔了數十里。韋一笑初時毫不落後,但時刻一長,內力漸漸不繼。
13. 張無忌最後說到「那也不必」時,陡然間身形拔起,在空中急速盤旋,連轉四個圈子,愈轉愈高,又是一個轉折,輕輕巧巧的落在數丈之外。
14. 鶴筆翁和其餘好手大聲呼喝隨後追來。可是這山峰高達數百丈,登高追逐,最是考較輕功,玄冥二老內力極強,輕功卻非一流,反是另外四五人追在鶴筆翁之前。
15. 輕功練成之後,竄上縱下如飛菩落葉,在平地行走,則步履輕疾,不揚微塵。只要腳下有一點憑借之物,借得些微承受力,就可履其上如平地。
16. 內家輕功以吐納打坐,煉氣行功,其理玄妙,除有恆心苦練外,尚需有較高的悟性。除內家輕功外,古時習武之人練的輕功雖方法各異量歸結起來,不外乎頂功和鐵錫碑兩種。
17. 現實中和「輕功」效果最相近的是跑酷運動,但是跑酷遠不及輕功,跑酷者一般需要勘測地形丈量距離,且只能蹬牆一兩腳,落地打滾緩沖。
18. 練踏雪無痕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精於內功,二是研習過傳統輕功中的跳沙坑和飛毛腿技藝。踏雪無痕功雖重於行走,也重於技巧和速度。
19. 技巧重在落足的動作,當走在荷葉、密草和厚雪上時,不可以使足硬生生地落在上面,而應是足尖略點之後,快速向前滑動,以使整個足底都平擱其上,有如八卦掌中的趟泥步法。
20. 兩*替行走,又有飛毛腿的速度相應和,則足與厚雪等物接觸只是剎那間的事,當足下有微弱支撐之力時,已飛速離開被踏物體。
21. 練習踏雪無痕功分為五個步驟:走缸、走磚、走簸籮、走繩、走沙道,由外入內,由實入虛,由剛入柔,循序漸進而至大成。
⑷ 小說一般怎麼描寫輕功原理
古傳內家輕功,以跌坐煉氣,或早或晚行功,能將氣自由提起與沉著,數年之後能起數丈之高,身輕如羽,牆壁可走,水面可行。
人的體質大於空氣,以一般人的體質,難升牆上屋,就是從屋頂下墜,也難免折骨斷筋。所以要排除地心吸力,必須有一種浮勁。
輕功是中國傳統武術中一種真實存在的功法。練習輕功其實不是使體重變輕,而是大幅提高奔跑、跳躍能力、閃轉騰挪能力,並可以站立或行動於不可承重的物體之上甚至運氣提氣借用輕小物體騰起於空中,屬於武術的術類。
⑸ 凌波微步到底有多麼神奇,為什麼被稱為金庸第一輕功
凌波微步作為段譽的代表武功,在《天龍八部》中,給我們展現了他的神奇。對於不喜歡打打殺殺的段譽,憑借著凌波微步,成功的避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險。
而凌波微步也被稱為金庸武俠小說中第一輕功,之所以會這么說,有著下面這兩個重要的原因:
身懷凌波微步這種絕技,即便是遇上了南慕容,也能夠和他鬥上一斗;要知道段譽除了不成熟的六脈神劍以外,幾乎不會任何的功夫。
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凌波微步這種武功,稱為第一輕功一點也不為過。
⑹ 金庸筆下的輕功除了梯雲縱和神行百變,你還記得哪個
輕功是中國傳統武術當中真實存在的一種功法。當然了,他肯定不像武俠小說當中的那樣可以飛天遁地咫尺天涯,但是他卻可以有效的提高奔跑的能力、跳躍能力和閃轉騰挪能力。甚至於說可以站在或者使用一些難以承重的物體之上去借力騰起或者改變方向。基於這些概念,我們大致可以將輕功分為提高奔跑速度、提高跳躍能力和增加閃轉騰挪能力的三種不同類型的輕功。
此外還有桃花島的燕雙飛和靈鰲步,白駝山莊的瞬息千里,裘千仞的水上漂,瑛姑的泥鰍功,沙通天的移形換位,南四奇輕萍蹬水,胡家的四象步和飛天神行,田伯光的萬里獨行。還有金蛇郎君的金蛇游身掌以及洪七公的逍遙游,都是掌法中蘊含著身法的功法。
⑺ 關於小說中各種武功招數與打鬥時的動作描寫,要全部
武功
【一葉渡江】輕功絕技。事先准備好數截竹管,向水面拋出一節竹管,騰身而起落在上面,接著拋出第二節,身體跟著躍向第二節。如此在水面上乍起乍落,可不假舟楫而迅速越過大江大河。郭飛鴻以此功悄悄登上停在江中心的長青島賊船。(見蕭逸《天龍地虎》)
【一串鞭】一種高乘硬外功,發功時全身每一個骨節均爆竹般響起,一連串響個不停。據說天下練成這種功夫的只有兩個人,一是縱橫遼北的風雲雷虎雷震天;一是祁連山大盜白雲城。謝曉峰化名阿吉,以一跟枯枝連點雷震天的全身骨節,破了一串鞭硬功。(見古龍《神劍山莊》)
【一陽指】大理段氏的武功傳世絕學,亦是「南帝」一燈大師的專擅指法,是西毐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運功後以右手食指點穴,出指可緩可快,緩時瀟灑飄逸,快則疾如閃電,但著指之處,分毫不差。當與敵掙搏凶險之際,用此指法既可貼近徑點敵人穴道,也可從遠處欺近身去,一中即離,一攻而退,實為克敵保身的無上秒術。但使用一陽指極耗精神,是以連續使用小則功力全失,大則性命不保。(見金庸《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
【七十二手錯骨分筋手】淮陽派絕技。空手進招,暗點三十六處大穴,摟、打、騰、踢、彈、掃,變化無窮,虛實莫測,擒、拿、封、閉、拗、沉、吞、吐,聲東擊西、欲虛反實;手、眼、身、法、步、腕、肘、膝、肩,疾徐進退,刁拿鎖扣,倏前倏後,忽進忽退,身形施展開後穿行如飛。動若江河,靜如山嶽。對敵時,陷巧之處竟是一羽不能加,蟲蠅不能落,起如鷹隼凌霄,落如沉雷擊地。有詩贊曰:「輕舒鐵臂似雷霆,伏如處女瞥如鴻,鐵鞋踏破江湖上,還讓淮陽妙術工。」(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七巧鎖心劍】用七柄同爐煉出的劍圍成的劍陣,有如一道奇形的鋼枷,把敵人枷在中間。普通人困在劍陣中極難逃脫,只有李壞以高深武功震斷七劍,輕易脫困。(見古龍《飛刀又見飛刀》)
【七傷拳】崆峒派傳世武功,後來明教金毛獅王謝遜奪得《七傷拳譜》古抄本,終於練成。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謝遜曾以此拳擊斃少林神僧空見大師。但這七傷拳倘由內力未臻化境的人來練,對自己便有極大傷害。人體內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一練七傷,七者皆傷。所以所謂「七傷」,乃是先傷己,再傷人。謝遜練此拳時傷了心脈,以至有時狂性大發,無法抑制。而張無忌已有絕頂內功,再練此拳,便無妨礙。(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七斷七絕傷心掌】一種極厲害的掌法,被擊中者必死,死時面容扭曲彷彿在笑,可這笑容卻比哭更傷心更悲慘更難看。七斷,即心脈斷、血脈斷、筋脈斷、肝腸斷、腎水斷、骨骼斷、腕脈斷。七絕,即心絕、情絕、恩絕、欲絕、苦痛絕、生死絕、相思絕。這種功夫漸漸失傳,僅有李壞擅此絕技。(見古龍《飛刀又見飛刀》)
⑻ 求金庸武俠的武功描寫
小龍女綢帶揚動,搶先進招。法王道:「這是甚麼東西?」左手去抓帶子,眼見綢帶夭
矯靈動,料來變化必多,這一抓之中暗藏上下左右中五個方位,不論綢帶閃到那□,都是逃
不脫掌握。那知綢帶上的小圓球玎的一聲響,反激起來,逕來打他手背上的「中渚穴」。金
輪法王變招奇速,手掌翻轉,又來抓那小球。小龍女手腕微抖,小球翻將過去,自下而上,
打他手背虎口處的「合谷穴」。金輪法王手掌再翻,這次卻是伸出食中兩指去夾圓球。小龍
女看得明白,綢帶微送,圓球伸出去點他臂彎□的「曲澤穴」。
小龍女接過一招之後,極是害怕,說甚麼也不敢再正面擋他第二招,當下展開輕功,在
廳上飛舞來去,手中綢帶飄動,金球急轉,幻成一片竹霧,一道黃光。那金球發出玎玎聲
響,忽怎忽緩,忽輕忽響,竟爾如樂曲一般。原來她□居古墓之時,曾依著林朝英遺下的琴
譜按撫瑤琴,頗得妙理。後來練這綢帶金球,聽著球中發出的聲音頗具音節,也是她少年心
性,竟在武功之中把音樂配了上去。天地間歲時之序,草木之長,以至人身之脈搏呼吸,無
不含有一定節奏,音樂乃依循天籟及人身自然節拍而組成,是故樂音則聽之悅耳,嘈雜則聞
之心煩。武功一與音樂相合,使出來更是柔和中節,得心應手。
⑼ 金庸筆下出現過左腳踩右腳這樣的輕功描述嗎
作為一個金庸迷,最喜歡的就是金庸所描寫的每一個人物都十分的爆滿,在他筆下的壞人並不是一沉不變的壞,好人也不是完全沒有爭議的好。所以在我看來金庸是一個傳奇,但是也常常會有人說,金庸其實做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金庸關於武功的描寫中,很多人說他會描寫別人左腳踩右腳就出現輕功,這其實都是傳播過程中產生的歧異而已。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是一種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更多的是因為他的描寫十分細膩,讓人感覺這樣的武功高手就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武功的練習就達到那樣的高度。而能讓我們有這種感覺還源於他的真實,左腳踩有腳就上去了顯然不是金庸老先生的風格。畢竟我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真實以及飽滿。
⑽ 求武俠小說武功招式、內功、輕功、暗器一覽。
自己遍嘛
內功:
《閃荊決》混合風火雷電四體護法神功
風霹靂、火燎原、雷驚噬、電魔霖、風雷四並(風火雷電一起混合使用)
《還魄經》(療傷心法)
回神玉決、動魄還靈、天地回魂(有淺到粗)
劍法:
動地天劍、驚弒雷龍、霜天一劍、劍滅江湖、
幻月劍法:幻月無痕、幻月劍魔、幻月蓮霄、
自己編的,純屬個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