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精神層面

武俠小說精神層面

發布時間: 2022-08-09 03:49:45

⑴ 中華武俠小說特點及其文化分析

中國武俠和外國的武俠小說在本質上的區別是中國武俠小說注重社會關系的建立,道德水準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被認可,而外國武俠小說的內容建立在對帝王的尊重和純粹力量的對比上。在《史記·刺客列傳》(不好意思,我一直將這部分當武俠看)以及我們所知道的《虯髯客》、《大鐵錐傳》(這兩部出自那裡我忘記了)還有《七俠五義》等等都比較注重當時的特定歷史時期被公眾認可的道德准則,這種狀況在可能一直延續到了上個世紀5、60年代,從司馬麟的武俠小說就可以看出來。外國武俠小說從《奧賽羅》、《三個火槍手》(在以前的我沒有看過了)那樣的作品來看,大多比較注重力量的對比,純粹是一種為貴族服務的小說和戲劇,可以認為它們是文字角斗場,但是隨著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偵探小說、科幻小說在商業上價值激增在19世紀、20世紀的歐美武俠(甚至於不能叫武俠只能叫俠客小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屬《佐羅》了,《佐羅》的受歡迎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殖民主義的衰落使得象美國那樣的文化逐漸占據了美洲大陸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文化逐漸走向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局面,東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響(《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活托托的一個奧賽羅)。西方偵探小說的影響,使得中國的武俠小說的作者逐步將在西方小說中的邏輯推理等人所眾知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說當中(如古龍的《陸小鳳》、溫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於美蘇太空爭霸而引發的太空爭奪戰在商業上的利用價值,在國外他們著重探險,在中國我們著重和外星生物的爭奪,或者根本就把戰場開辟到太空上去。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俠的概念已經很廣泛了,特別是中國的武俠的概念。

中國的武俠有三層含義: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鬥技術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標准下被廣泛接受的道德體現的精華(如郭靖之守襄陽不若文天祥乎?);三是,個人修養達到一個相當高的層次,這比較符合中國近5000年的文化的遺傳,這一點在武俠小說中不是以某一個主角體現出來的,而是由一部書中的一個群體體現出來的——個人認為這一點個人認為梁雨生做的很不錯——所以中國的武俠是一個廣泛的概念。 個人認為廣義上講武俠小說應該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過武技來體現人類潛能的小說,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會看看有網友所說的那部《獰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國的文化含義來說,最孔武有力的人並非是武功最強的人:) 另外,小李飛刀,我一直認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評論裡面我沒有考慮他,有句話我很贊同就是「刀的好壞還是在於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劍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學至上境界,乃即武學而超武學之境界,武學與非武學,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無佛家武學,無道家武學,亦無俗家武學,無佛家、道家、俗家分別之相,乃至亦無無分別之相,佛陀所言離一切分別無分別是也,亦可謂真如自性,大道之實性,此為一切武學非武學之源,不可思議,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說,假而言之,曰武學之無極境界可也。對應於非陰非陽或無劍境界。

此無上妙境自性起用,自體自然生發而分別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謂佛家武學、道家武學與俗家武學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離,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於無與有之間,武學之太乙境界也。具體而言,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獨孤九劍[木劍境界(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系統化]即此境界也。九陽真經是佛而非佛:佛,是因為此武學聖典乃從佛學至上大乘禪宗正宗真傳達摩祖師所傳之無上佛法而化來,故一切佛門武功皆歸於九陽真經;非佛,是因為此武學聖典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佛家武學也。九陰真經乃道而非道:道,乃由於此武學聖典為道家大宗師黃裳由道學淵藪道藏中化來,故一切道家武功皆歸於九陰真經;非道,乃由於此武學聖典亦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道家武學也。獨孤九劍則是俗而非俗:俗,是因為此武林絕學乃俗家千古奇人獨孤求敗以易經為總根源而化來,故一切俗家武功皆歸於獨孤九劍;非俗,是因為此武林絕學亦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俗家武學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萬流歸宗之勢融匯於以上三大武學,此三大武學又以九九歸一之勢歸於自然無為的絕頂境界。故三大宗師,達摩祖師、黃裳真人和獨孤大俠,雖假借佛門武學、道家武學和俗家武學之方便,而實際心中並無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學之分也。

三大宗師之分別:就最終意義而言,獨孤大俠,黃裳真人,達摩祖師三大宗師當究竟無別,皆可稱絕頂境界,然細論仍可分出高下:達摩祖師當下直承,純以自心為源而生無上武學,武學只是明心見性之方便,也就是說, 達摩祖師對武學的境界是本來超越,本來無武;黃裳真人是假借道藏為緣,以自心為因而生至上武學之果,終究有所憑借,故雖最終超越了武學,尚非本來超越之境界,不過極其接近此境界,獨孤大俠則經過一生極其艱苦的修習之後,直到最後才超越了武學,踏入武學和人生乃至天道證悟的至上境界,比之於以上兩位稍遜一籌.達摩祖師乃無為境界,黃裳真人乃類於無為境界,獨孤大俠則是由有為而歸於無為的境界.達摩祖師是當下無極,黃裳真人是由太乙而無極,獨孤大俠是遍歷一切有形而無極[基本上經歷了劍道修習過程中的所有階段,經歷最全],不過最終無異,都是體用一如之境界:達摩祖師以真如為體,以博大無邊的無量武學為用;黃裳真人九陰真經上卷明大道微妙本體,下卷為破盡天下一切武學之法門;獨孤大俠的無劍境界,既是內力的無所施而不可,又是劍招的變化無窮。

⑵ 金庸的武俠作品傳達的是一種什麼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學習

我曾經讀過一句非常神奇的話,金庸的書中沒有真正的大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麼是真正的大俠精神?是懲惡揚善,應該更貼近水滸英雄。但這一部分在金庸小說中較少出現。歸根結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社會精英,其小說的核心應該是儒家思想。後來,一些佛教可能會混雜在一起。「俠為國,民為本」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儒家思想,而「憐我為世,憂我為世」則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佛教思想。

看完後,我總在想像自己在他們的環境里學習武術後做出的一個選擇。最後,我發現他們比我學識淵博,比我心胸開闊,正直而憤憤不平。讀完後,我總是掩面嘆息。當我回首當時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們寧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說帶給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會我在內心堅持正確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動,不被愛情所束縛。做自己世界的大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俠。

⑶ 武俠小說要有怎樣的核心思想和俠義精神

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或者換個說法:小說的主題思想。
這個思想,他不叫金庸,不叫古龍,也不叫其他,他是一種,你自己的思想。

什麼叫要有怎樣的核心思想?關鍵是,你想表達什麼?你要表達一種【自己的思想】,我說了這種思想,他不姓金,不姓古,他不是任何人的,否則,千篇一律的,毫無意義。
當然,這也不是現在垃圾網路小說里表現的各種丑惡以及極端,這種東西根本不配叫思想!
思想之所以叫思想,就是因為是有【思】有【想】的,什麼部位可以有思想?就是腦子啊!

我舉一個例子:
孫曉寫《英雄志》,他是以一種歷史小說的方式去詮釋武俠小說,並且設定了四個不同性格的主角,這四個主角在他設定的大環境下,因為性格、環境、遭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產生了不同的選擇,這個小說,主要是反應在這種抉擇的碰撞與矛盾之上,當然,他的思想是三大辯,他要從中反應出、不可避免地反應出,人在時代下的境遇。
但這篇小說叫《英雄志》,就是【英雄的志氣】,所以,如果將四大主角都視為英雄,那麼就是說,四個主角的【志氣】——志氣是比較通俗的說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夢想,夢想的建立,哪怕同一個夢想,不同思想的人其過程也不同,再加上劇情當中種種矛盾等。

我們以大化小,不說武俠小說,就說一個人,我們同一個人,就算家庭狀況差不多,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也會因為內在、外在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境況、遭遇以及思想的各種不同等。
所以我建議,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必須是你自己認為真正的武俠——你要記住!武俠不姓金或查!也不姓古或熊!

然後是俠義精神,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就是哲學上的倫理道德問題,我還是這樣表示:盡量用你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

⑷ 你受到了金庸作品中哪些精神的影響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甚至,在你自己如何如何的評價中,連最重要的戰鬥力如何,事情結果如何,都可以拿掉。柯鎮惡武功不高,卻光明磊落,嫉惡如仇,連亦正亦邪的黃葯師,都對其欽佩不已。襄陽最終也沒守住,但百年後提起郭靖依然是人人欽佩, 真正大俠中的大俠。他第一次讓我知道了,你想成為什麼,不論血統,不論背景,甚至不論能力,不在乎結果,只在於你的理想本身。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詩翰

‍‍‍‍

⑸ 你覺得什麼是武俠精神

所謂的武俠精神,它有很廣泛的意思:有時,它給人的感覺是很自我的,反映出的是種「不求軒,不求冕,不為紅塵所囚」的自由情懷。武俠精神的核心是忠義精神。按照文人學士們的傳統觀念,這種精神,無疑是神聖和美好的,也正是「中國文化深處」的東西。

⑹ 中國武俠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梁啟超先生曾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俠」這一詞彙的核心要義是無私、為他人,是付出不求回報。

而離開丐幫之後,他仍舊顧念舊情,拯救丐幫兄弟於危難之中。這是喬峰大仁大義的一面。但是在兒女私情上,喬峰始終是絕情的。對於鍾情於他最終死亡的阿朱,喬峰其實是難辭其咎的,所以他才會對阿紫那麼縱容。

從這點上來說,俠者的本質要求,便是舍小家為大家。

⑺ 你覺得武俠小說中哪些精神影響了你,具體說說

小時候看小說就是看個熱鬧,裡面講的很深的一些東西並沒有理解的很透徹,也不存在影響一生的東西。

⑻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想傳達怎樣的俠義精神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僅關注於“武”與“俠”,同樣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對於社會的探討,讓整個武俠世界的意蘊更為豐富,《連城訣》對人性的刻畫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現出對於政治的關注;而最後的《鹿鼎記》又將社會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俠義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體為:責任精神、寬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一、責任精神

俠客在文化的演變之中逐漸被賦予了關懷天下的責任精神,脫離了單純為了兒女情仇的“小俠”,而貫徹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三、自由精神

最後的一種俠客精神與其本身極為契合,這種對於自由的嚮往正是俠客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俠客的終極追求。它是一種與封建禮教的對抗,是一種對思想禁錮的反叛,是一種個性人格的高揚,楊過、令狐沖......都蘊含著這樣一種理念。

⑼ 如何評價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與「俠」

武與俠是技與道的表象,俠是民族大義與江湖道義的精神,是貫穿小說的靈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俠小說傳播的是民族大義、江湖正義,其一是關乎國家民族的至高無上的大義,其二是關乎社會秩序、行業自律、家族教化、民間道德的江湖道義,這些都與家族、個人的榮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關。
要維護民族大義與江湖正義,武藝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從屬於人的道德。武藝如果從技術層面達到一定高度,能夠上升到道的境界;換言之,如果為大義和正義所用,其境界則會迅速提升。

俠上至高無上的道,武是道的體現;沒有武技,俠只能是空談;沒有俠義精神的武技,則會為惡人所用,淪為惡人的幫凶。武技是基礎的修養,是技術水平的修煉和提升;俠是主導靈魂的精神,是精神層面的修養。在金庸小說中,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與佛、道、儒諸家的修養是相通的,濟弱扶傾、濟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於小說常常處於歷史架空的格局中,沒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響,俠義這種與個體相宜的精神,更易於操作。

⑽ 還記得武俠小說體現的什麼精神影響你一生嗎

歌者的歌、舞者的舞、劍客的劍、文人的筆、英雄的壯志,都是這樣子。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棄。

熱點內容
調教性奴嫩校花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4:03:19 瀏覽:964
關於公主的女尊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2 04:01:11 瀏覽:185
呱呱聽書 發布:2025-09-12 03:58:14 瀏覽:176
衣香鬢影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12 03:57:33 瀏覽:601
特警與冷總裁gl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9-12 03:34:38 瀏覽:447
席娟的言情小說合集下載 發布:2025-09-12 03:34:35 瀏覽:252
田園蜜寵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9-12 03:33:05 瀏覽:949
女主高冷會下圍棋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2 02:59:11 瀏覽:38
男主有空間的年代文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2:58:36 瀏覽:196
穿越魔法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2:58:34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