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里有李白

武俠小說里有李白

發布時間: 2022-08-09 20:11:21

❶ 求以李白為主角的玄幻仙俠小說。。

<劍仙李白錄>
http://www.qidian.com/Book/1006987.aspx

少年行李白
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渡春風.
踏盡落花游何處,醉入胡姬酒肆中.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千百年來,對於李白的猜測,無窮無盡.他從哪裡來,他到哪裡去,他的詩歌,言行,不落俗套,有人認為,他是詆貶下界的仙人,有人認為,他是行俠仗義的俠客.這本書,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李白.詩酒劍三絕的他,難道不應該正是那縱橫天下的酒劍仙

作品關鍵字: 劍仙 修真 李白 蜀山 唐玄宗 楊玉環

<李白傳奇>
http://www.qidian.com/Book/71691.aspx

一部以歷史考證為線索的長篇紀實小說,對李白一生的主要事跡給予詳細闡述,也是一部愛情武俠小說,虛構加紀實。
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那種,真是左右為難。
關於李白之死更是撲朔迷離。
以小說的形式呈現出來,有欠缺之處,望廣大讀者海涵。

作品關鍵字: 以歷史考證為線索的紀實小說,虛構加紀實。

❷ 有寫李白的好看的小說嗎

<劍仙李白錄> http://www.qidian.com/Book/1006987.aspx 少年行李白 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渡春風. 踏盡落花游何處,醉入胡姬酒肆中.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千百年來,對於李白的猜測,無窮無盡.他從哪裡來,他到哪裡去,他的詩歌,言行,不落俗套,有人認為,他是詆貶下界的仙人,有人認為,他是行俠仗義的俠客.這本書,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李白.詩酒劍三絕的他,難道不應該正是那縱橫天下的酒劍仙 作品關鍵字: 劍仙 修真 李白 蜀山 唐玄宗 楊玉環 <李白傳奇> http://www.qidian.com/Book/71691.aspx 一部以歷史考證為線索的長篇紀實小說,對李白一生的主要事跡給予詳細闡述,也是一部愛情武俠小說,虛構加紀實。 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那種,真是左右為難。 關於李白之死更是撲朔迷離。 以小說的形式呈現出來,有欠缺之處,望廣大讀者海涵。 作品關鍵字: 以歷史考證為線索的紀實小說,虛構加紀實。

❸ 金庸《俠客行》里開頭加上李白的《俠客行》,作用是什麼

1、這本書的書名便叫俠客行,金老也許就是讀了俠客行這首詩豪氣頓生而寫下了俠客行這部小說。也可說是金老對李白的致敬!
2、在開篇用上這樣氣勢恢宏而有特別具有武俠韻味的詩能提高讀者的興趣和小說的分量。
3、開篇的詩與小說結尾的高強武功首尾呼應。

❹ 李白的俠客行與金庸的俠客行有什麼聯系嗎

有聯系,金庸的武俠小說《俠客行》開篇借用了李白的長詩《俠客行》,而小說中也以《俠客行》的書法蘊含最高武功秘籍。

一、金庸以《俠客行》作為小說題目,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金庸的武俠小說《俠客行》,也許就是作者讀了《俠客行》這首詩,豪氣頓生而寫下了俠客行這部小說。
2、在開篇用上這樣氣勢恢宏而有特別具有武俠韻味的詩,能提高讀者的興趣和小說的分量。
3、開篇的詩與小說結尾的高強武功首尾呼應。

二、李白的《俠客行》:
《俠客行》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此詩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藉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全詩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三、金庸的《俠客行》:
《俠客行》是金庸編著的一部武俠小說,初次發表於1965年,據說靈感來自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之《俠客行》,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作品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

註:金庸
金庸出生於1924年農歷二月初六,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❺ 俠客行——李白

【原詩】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⑧。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注釋】

1、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2、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4、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里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餘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紫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准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拚,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託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11、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賞析】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藉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我們知道,唐代游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了。那麼,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贊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游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僅二十個字,彷彿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游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並不是為物而誇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於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游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嚮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後,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恆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嶽為之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張華《壯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壯士」,是當之而不愧。「不慚世上英」!詩人對「二壯士」嘆服不已,情見於詞了。

然而,詩人不僅在熱烈的頌唱「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楊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是為壯夫所不為!

《俠客行》詩,雖在歌頌任俠,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把詩人少年的豪情壯志,表現無遺了。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對於體制的強權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權無法控制一切,使得這個文化不會完全喪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後,在長期的王權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范,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現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里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為消閑,可愛固然是可愛,但與李白詩中的那種豪俠境界卻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經由別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閑就夠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極權世界果真降臨,我們恐怕就更需要喚醒遠古的基因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就算是某一種「眼花耳熱後」的夢話吧!

❻ 金庸的一部武俠小說,書名是李白的一首詩

《白馬嘯西風》,金庸的中篇武俠小說,描寫了哈薩克人和漢人之間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漢族姑娘,父母因帶著高昌地圖被強盜追迫而死,單獨留下李文秀在哈薩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漢人計老人撫養長大,並與幾個哈薩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數不長的這樣一部小說,里邊記述了多組復雜的戀情,是金庸以女性的視覺所寫的一篇小說,很好的刻畫了女性的心理。

❼ 金庸《俠客行》簡介.

俠客行簡介:

孤懸海外的俠客島,每十年即派出賞善罰惡二使來到中原,強行邀請武林各大門派掌門人赴島喝臘八粥。

凡不接受邀請的門派皆被二使斬盡殺絕,而去了俠客島的掌門人又個個渺無音信。三十年過去了,又到了二使再現江湖的日子,神州武林談虎色變,人心惶惶。

流浪兒狗雜種偶然獲得玄鐵令而被玄鐵令主謝煙客搶上摩天崖。九年後又陰差陽錯地被長樂幫軍師貝海石尊為幫主石破天。

石破天天性純朴,憨厚老實,對江湖險惡和莫測人心渾然不覺。黑白雙俠的兒子石中玉與石破天相貌酷似,卻天性輕浮,舉止瀟灑,巧舌如簧,因調戲雪山派掌門人的孫女,闖下大禍,四處躲避雪山派的追殺。他二人相同的外貌常常被人混淆不清,弄出許多誤會和沖突。

在兩人周圍又簇擁著一群性格迥異的美麗少女江湖怪俠丁不三的孫女叮叮當當,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孫女阿秀,長樂幫侍女侍劍,皮影藝人歡歡樂樂,她們或溫情纏綿柔腸百轉,或俏皮個性我行我素,或精靈古怪行為詭異,或冰雪聰明慧眼識人,或一往情深以心暗許。

少男少女的戀情深深陷入野心家和陰謀家布置的陷井之中,武林各門派的切身利益與純真的情感糾葛在一起,演繹了人世間的悲喜劇,有愛有恨,有血有淚,有生有死,到頭來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大愚原來是大智,大巧反而成拙,吃虧原來是福。

憑著至真至純至善的秉性,男主人公石破天不是在何處,只能悲愴地仰天長問:「我是誰」。不僅獲得了真正的愛情,同時最終破解了俠客島之迷,但卻始終不知生身父母。

(7)武俠小說里有李白擴展閱讀

《俠客行》的寓意相當深刻。小說通過不識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譯石壁上那首詩所包藏的絕頂武功,給人豐富的啟示。它的矛頭指向包括傳統經學在內的各種教條主義、繁瑣哲學、經院氣的解讀模式。

創作背景

1965年,當《天龍八部》還在《明報》連載時,《俠客行》就已開始在《明報》每周贈送的《東南亞周刊》上連載。1977年7月該書修訂完稿,金庸寫了該書的後記。

這部小說的書名是由詩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詩而來,小說的內容也與那首詩作密切相關。不過,小說的情節並非是對李白詩作的演繹和注釋,而是對這一詩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❽ 金庸里的《俠客行》真的是李白寫的嗎

俠客行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樂府三十首」之一。)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⑧。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1.2 注釋譯文
(1)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2)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4)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里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餘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合縱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合縱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准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拚,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託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11)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1.3 詩詞鑒賞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藉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我們知道,唐代游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了。那麼,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贊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游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僅二十個字,彷彿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游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並不是為物而誇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於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游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嚮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後,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恆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嶽為之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張華《壯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壯士」,是當之而不愧。「不慚世上英」!詩人對「二壯士」嘆服不已,情見於詞了。 然而,詩人不僅在熱烈的頌唱「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是為壯夫所不為! 《俠客行》詩,雖在歌頌任俠,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把詩人少年的豪情壯志,表現無遺了。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對於體制的強權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權無法控制一切,使得這個文化不會完全喪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後,在長期的王權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范,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現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里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為消閑,可愛固然是可愛,但與李白詩中的那種豪俠境界卻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經由別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閑就夠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極權世界果真降臨,我們恐怕就更需要喚醒遠古的基因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就算是某一種「眼花耳熱後」的夢話吧!

❾ 李白會武功嗎金庸的武俠小說《俠客行》不就是借鑒著李白的一首詩譜寫出來的文章嗎

大家不要過於沉迷金庸的武俠小說了,雖然我也十分沉迷。我們必須把武俠小說的,和真正的歷史區分開來,李白的俠客行,根本與武功不關事,這是金庸找到這首詩,在這里作題材而已,未必是真正的武功。李白最多是酒後耍耍劍而已,古代的文豪也有配把劍的嗜好。讀書千萬要把真假分辨出來,所以我讀金庸的時候,也常常看一些經絡,醫學書籍,了解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國醫學。讀書應該是這樣讀的,才能吸取更多的文化。如果讀了只是因為好看而已,這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反而沉迷在其中,心神恍惚。

熱點內容
美女為我吹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12 01:52:09 瀏覽:458
04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1:40:58 瀏覽:757
好看的清朝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2 01:23:51 瀏覽:554
好看的楊家將小說 發布:2025-09-12 01:09:56 瀏覽:141
道士練級打裝備小說名字 發布:2025-09-12 01:09:50 瀏覽:165
現在言情小說都什麼類型的 發布:2025-09-12 01:07:47 瀏覽:197
快手推薦鬼小說的男的 發布:2025-09-12 00:36:53 瀏覽:884
豪門言情重生小說 發布:2025-09-12 00:31:12 瀏覽:731
愛上離婚男人台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2 00:29:52 瀏覽:395
男妃嫁到風雲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9-12 00:28:48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