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進教材討論

武俠小說進教材討論

發布時間: 2022-08-15 06:34:58

1. 《天龍八部》等武俠小說進入高中語文課本,你認為有何利弊

猶記得在初中高中階段,玩不起游戲機,只能去租書攤子上以五毛錢一天的價格租小說看。那個時候最為跑火的就是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我最喜歡的是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五部小說一部不拉,有時候趕時間,通宵達旦看小說不說,上課也偷偷摸摸地放在抽屜里看,無數次小說被老師收繳。

現在我們學生身上的那種除暴安良,嫉惡如仇的精神不是太盛了,而是太缺了。很多學生看到不良行為不敢制止,在惡勢力面前唯唯諾諾,不敢反抗。缺乏正義感,缺乏斗爭精神,沒有俠客們那種蔑視強權,不畏強暴,一往無前的膽氣和豪氣。

再則,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被奉為經典,正是因為小說文筆流暢,大開大合,對於場面描寫更是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方法也是很值得學生們學習的。武俠小說入選高中語文教材,不必大驚小怪,武俠小說也有經典,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學生在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對閱讀的興趣,得到放鬆,何樂而不為呢?

2. 金庸小說不應該進中學課本的理由

在「珍視明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北京總決賽A組(即母語為漢語)東吳大學(來自中國台灣)與澳門大學的比賽上,雙方面對一個這樣的辯題:金庸小說該不該進入中學語文課本?通過抽簽,澳門大學為正方,即應該;東吳大學為反方,即不應該。 正方用「兼容並包」來闡述觀點。他們認為,金庸小說符合選入語文課本的三大標准,文學性、趣味性兼備,並且絕大部分內容思想健康,有很多內容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如武學思想和民族大團結等)。另外,金庸小說能夠使學生獲得閱讀樂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對於語文學習又有什麼好處呢? 正方觀點我是比較支持的。語文課本里,如果題材單一,又怎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又怎能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呢?正如正方所認為,金庸小說內涵豐富,文學性較強,並且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也是語文學科時代化的體現。但是,金庸小說並非只是精華,也有一些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東西存在。但是,反方的討論的重點卻不是這個。 反方認為,語文(台灣那邊叫國文)課本有什麼?就是一些學生平時不願意讀的經典作品,例如古文。金庸小說進入課本,勢必會導致古文的讓位。北京中學語文課本中《孔雀東南飛》、《過秦論》、《六國論》不是因金庸小說的進入都轉移出來了嗎?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生古文知識的匱乏。 反方同學似乎說得有道理,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看出他們的理由是錯誤的。一、的確,古文大家都不喜歡讀,但是憑這一點就斷定語文課本光有「一些學生平時不願意讀的經典作品」嗎?二、的確,一篇新課文的進入,勢必會導致原來的課本中一篇文章的移出,但是一個語文課本里就光有古文了嗎?不是的。金庸小說進入課本,可以讓一篇現代文移出去。三、北京語文課本的確轉移了《孔雀東南飛》、《過秦論》、《六國論》,但這不只是金庸小說的錯。其中《孔雀東南飛》的移出是由於加入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想想看,一篇金庸小說能有什麼威力,能讓三篇經典古文「嚇」得「退出」語文課本?要知道,現在的中學語文課本,古文可是很重要的。再說,這三篇古文也沒有徹底被扔在一邊,還會重新與學生見面。 「金庸是無法和魯迅相提並論的,魯迅是一根針,專刺人最痛的地方,他讓人們在墮落地活著的時候還不至於絕望;金庸更多的是像在一些腐敗的僵屍身上套上一身華麗的官服,在滿足自己幻想的同時也讓很多人自我麻醉、自我滿足。」網友「007」這樣寫道。 盡管金庸作品進入語文課本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次《雪山飛狐》入選的也僅僅是泛讀備選篇目,但仍引起了激烈爭議。 一位匿名網友在新聞評論中寫道:「這樣的課改是一種墮落,是大國文化的墮落,令人悲哀。誠然,我們喜歡金庸的小說,上學的時候我也偷偷看了他的很多書。但是教育畢竟不是娛樂,拚命去迎合教育對象的口味,我們的民族精神安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安在?」 持這樣態度的人顯然不在少數。記者從網上隨機收集的網民評論顯示,大多數網民認為魯迅與金庸不具備可比性,魯迅的作品中有一種精神可以引導人;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只是一種消閑讀物。 對於魯迅、朱自清文章數量的減少,許多讀著他們的作品長大的人則表示了遺憾和懷念。網友「浮生若夢」說:「記得當時看《背影》的時候都哭了。一些詞語至今還記憶猶新,比如『蹣跚』,當時老師還很著重地講解這個詞語來著。我覺得這是篇非常不錯的文章。」一位名叫凡塵的寫手說:「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筆優美、流暢,每次讀下來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我的影響很大,給我在詩歌創作和散文寫作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於語文教改,我認為傳統的文學精髓和時代新作品都應加以注重,讓下一代能繼承歷史文學的精髓又能與時俱進地發揚中國文化,從而不斷推進我國文化的進步!」記憶和懷念不能構成當下教材中保留這些篇目的理由,但是至少說明一點:曾經入選教材的那些魯迅和朱自清的文章,對那一代人的成長影響很大。 被許多年輕讀者捧為偶像的「80後」作家郭敬明也曾表示:「在我們的課本中,回憶起來印象最深的課文都是魯迅的,不僅僅是因為背誦、重點,還因為他筆下的人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3. 金庸等武俠小說入選課本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金庸小說應該進入中學課本其實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在2005年被選入高中語文讀本時就引發過一次大討論,許多人在當時就表達了「教壞下一代」 、「宣揚暴力」的擔憂。但是兩年以來,我們並沒有看到某位中學生讀了金庸小說,就拿把砍刀出去行俠仗義的報道,這足以證明當時的憂慮多少有些過慮。而衡量文學作品的高低,標准不是作品的形式和題材,而是文學作品的內容、境界、思想、格調、藝術成就等方面。作為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傳奇與歷史風雲、俠義柔情與絕世武功、人生哲學與民族文化傳統熔為一爐,開辟了武俠小說的嶄新境界,使武俠小說的可讀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金庸小說不應該進入中學課本教育不是娛樂。中學課本的編寫是一項關繫到下一代成長的大事,選擇什麼樣的文章進課本,必需慎之又慎,對下一代負責,其標准也必須是:孩子們能從這篇課文中學到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情節動人,作為消遣讀物休閑時刻讀一讀倒也無妨,但其思想性尚未優秀到可以擔當「課本讀物」的重任:善惡因果報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思想的宣揚,與現代法治格格不入態度,對價值觀尚在形成中的中學生而言,又會引起什麼反應? 而在人物刻畫,以及場面渲染等方面,金庸小說也未必比《水滸》高明。 因此,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金庸小說可讀,但不可作為「課文」來讀

4. 將武俠小說節選編入中學教材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教材編寫者的初衷或許是希望中學生能夠通過經典武俠小說的片段來感受文學的魅力,並且對語文學習加深了解,培養興趣。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會出現負面影響。畢竟中學生的認識存在偏差,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尚未成熟。非常有可能沉迷武俠小說而不能自拔。我們不否認,在燦若星河的文學海洋之中,武俠小說確實是一支奇葩。但是卻未必能給青少年(中學生)給予正確的引導,以及起到培養健康三觀的指導作用。所以,將武俠小說節選編入中學教材無疑是招陷棋,弊大於利。 查看原帖>>

希望採納

5. 關於辯題「武俠小說是否應該進課本」

好的文章成千上萬,但是中學課本的容量畢竟有限。金庸的武俠小說情節動人,作為消遣讀物休閑時刻讀一讀倒也無妨,但其思想性尚未優秀到可以擔當「課本讀物」的重任:因果報應、以牙還牙思想的宣揚,也與現代法治格格不入。因此不應該進入中學課本。

A組初賽第3場: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A組的最後一場初賽,今天在澳門大學和東吳大學之間展開。

本場比賽的辨題是:金庸小說應不應該進中學課本。賽前,即有評論指出,辯題中「中學課本」的定義范疇有待討論——畢竟華語組的6支隊伍分別來自不同地區,所用的中學課本也不盡相同。若不明確對象,則難於構築起辯論的交鋒陣地。

比賽的過程基本演繹了這種預測,雙方在此問題上避實就虛,從概念而非現實的層面展開探討。相較之下,澳門大學更受到大眾評判團青睞,以9:6獲得支持,可謂險勝。而4位評委彷彿也頗感為難,兩隊票數以2:2平分秋色。

因此,大眾評判團的「關鍵一票」首次發揮威力,可謂險勝!本回合也是總決賽開賽以來比分最接近的一場。

盡管東吳大學唯一的一位女辯手王櫻儒吸引了不少場下觀眾的眼球,但三辯「型男」劉立超最終贏得了評委的首肯,拿下本場最佳辯手。

賽後通過15位大眾評判團成員表決,新加坡國立大學辯論會盡管在初賽中敗北,但憑其優秀的表現,高票贏取最後一張進軍A組半決賽的入場券。

各領風騷,同是辯壇霸主

在華語組初賽最後一場相遇的,是來自中國澳門的澳門大學和代表中國台灣參賽的東吳大學。海峽兩岸,都有辯論傳統,卻有不同路數。

澳門大學辯論隊的歷史可追溯到80年代,當時的澳門大學辯論隊獲邀參加首屆亞洲大專辯論會。1988年後,澳門大學辯論隊因故暫別了華語辯壇。現在的澳門大學辯論隊正式成立於2001年,在2003年和2005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都擠入了八強。

而來自中國台灣的東吳大學代表隊,則是今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的冠軍。在比賽中他們先後戰勝了南京大學代表隊、復旦大學代表隊和電子科技大學代表隊,實力不容小覷。

澳門大學和東吳大學面對的,是「金庸小說應不應該進入中學課本」這樣一個話題。金庸小說從評委到觀眾,肯定都不陌生。而中學課本雖然只是薄薄一本,但卻直接關繫到下一代的知識體系構建,乃至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金庸開辟了武俠小說的嶄新境界,但其作品是否能夠作為課文進入中學課本,尚有爭議,這也正是賽前最令人期待的論辯焦點。

風格迥異,一樣賞心悅目

比賽開鑼,雙方剛剛自報家門,已是殺機隱現。正方澳門大學在一辯陳詞中緊扣中學課本的「內容」必須精挑細選,注重「文化性」、「思想性」。

東吳大學也不甘示弱,直擊「不能僅以文章內容的好壞來評判是否得以進入教材」。因為教育的本質乃是「讓學生對原本不那麼感興趣的作品產生興趣」,猶如良葯苦口。而課本,則意義重大,「是知識的媒人」。

自由辯論階段,雙方繼續圍繞課本的本質屬性、選取文章應當遵循的標准等問題展開。對於金庸作品的涉及,彷彿被泛化和弱化了,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而雙方也都不曾深入地分析金庸小說的文本,這不得不說是辯論場上的一點遺憾,也為後面的評委點評埋下伏筆,留好「口實」。

一方面,正方力主金庸小說應該進入中學課本,強調興趣是學習的良師。針鋒相對的是反方觀點,強調中學課本篇幅有限,傳統文化例如古文亟待保護,在「薄薄一冊」的現實情況下,應該保住陣地。辯論戰場從而由「內容」轉向「篇幅」等「技術層面」。正方就此展開攻勢,號召兼容並包地選用,不論古文還是金庸,都大可以節選之以達最優化的配置。

經歷了「放」的你來我往,雙方「收」得也算是自如乾脆。總結陳詞階段,澳門大學和東吳大學不約而同回歸對教育的討論,也把論辯推向了更高思想性的層面。

澳門大學作為「挺金派」,認可教育和課本的多元化,好比「淋上了巧克力汁的花椰菜」——既補充了營養,也讓小童易於接受。東吳大學三辯則巧用生活作比喻,直陳沒有哪個母親會如此養育,「你喜歡吃的在外面總不會少食,回到家裡,媽媽當然還是要給你補身子」。

教頭出招,評委施展絕技

這是一場特殊的辯論賽,說起特殊,不僅因為辯題的生動趣味,也不只言其高潮迭起的場上局面和戲劇化的娛樂性辯論效果。這一番交手,不僅是澳門大學對東吳大學,場上選手對場上選手的比拼,也把教練和評委拉了進來。難怪賽後有評論說:「評委點評比辯論精彩,教練出招較辯手好看」。

在評委提問環節,面對已經問過正方的問題,東吳大學一辯王櫻儒在回答對金庸小說的了解程度時,引發全場爆笑。「男看金庸女看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這個形容自己「個頭小小志氣高,機智爽朗愛俏皮」的政治學專業五年級女生,一指自己隊中二、三辯兩位男生,「他倆不男不女……所以評委老師,我們對金大俠恐怕都不大熟悉」。

真正的技驚四座,還在評委印象點評環節。

評委老梁不僅張口便是金庸小說人物,更連背兩段原文,彷彿信手拈來,可見功夫之深已入無人之境。而最後的「教頭對決」,更是把辯論與武俠之妙融會貫通。正反雙方帶隊教練走上台,模擬一對一陳述、對攻,在年輕辯手基礎之上再深入剖析。不論教育、讀書還是立人層面,終於道出了金庸作品之最核心,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八個字,或許也是辯論所執著追求的理想。

6. 金庸小說應選入中學教材的理由

金庸的文筆雄健,文風大氣,而且他本人文化素養極高,其作品中文化和歷史背景很深,頗有種以假亂真的感覺。
入選中學教材的是燕雲十八騎闖少林那一章吧,那一章可謂金庸作品中經典大戰之一,情節緊湊,跌宕起伏,一環扣一環,文字暢快淋漓,讓人讀過之後如飲醇酒,特別是三人當眾結義那一段,讓人血為之沸。老實說,這份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很多被封為「大家」的作家所遠不能及的。

7. 辯論賽。題目武俠小說該進入課本,正方

持反對意見者的理由有四:1、俠義文化是人治社會的產物,而現在已經是法治社會,俠義精神過時了,落伍了。2、對心智尚未健全、又喜歡盲目模仿的中學生宣揚俠義精神是非常危險的,有誤導之嫌。3、比武俠小說更具人文性、文學性、更經典的作品多的是,何必一定要在教材中選入武俠小說呢?4、即使武俠小說要入選教材,也應該選名家名作。而金庸的《神鵰俠侶》(片段)是名家而非名作,王度廬的《卧虎藏龍》(片段)則既非名家,也非名作,應該以另外的作品替代。

我的觀點是,入選誰的和什麼作品當然各自會有不同的標准,但就「應不應該入選武俠小說進教材」這一點而言,我個人是持肯定意見的。理由如下:

1、俠義文化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可以說源遠流長,影響深廣。從《春秋》、《左傳》到太史公的《史記》,從唐宋傳奇到明清小說,從近代俠義公案小說到當代以五大家「金古黃梁溫」(金庸、古龍、黃易、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可以說是史不絕書,家喻戶曉。歷代史學家、文學家筆下的俠義形象及其英雄傳奇,更是代代相傳,婦孺皆知。歷代的中下層人民更是從專諸、聶政、荊軻、預讓、朱家、郭解、虯髯客、魯智深、白玉堂……這些英雄身上學習行俠仗義的做人方式和剛勇尚武的入世精神的。可以說,俠義文化已經滲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和血液里,成了中華民族急公好義、不畏強權等集體性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工具,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教育代代相傳,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武俠小說入選課本不僅是完全應該的,而且是十分必需的。

2、法制社會要不要俠義精神?我個人認為:完全需要。這是因為:

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語)。武俠小說宣揚的「大是大非、大仁大義」所包含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之源,無論何時都不能丟掉。象郭靖的反金抗元,張無忌的「驅除韃虜」,蕭峰的抗擊遼夏,陳家駱的「反清復明」,無不代表了當時中下層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尤其是象郭靖,在軍民抗元最激烈的襄陽之戰中,置即將生產的妻女於不顧,迅速趕赴前線,參與保衛襄陽的殊死搏鬥。象這種「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倍趨之」、「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在「言必及利」、不知愛國為何物的當今社會,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應該是十分生動、十分難得、也十分有益的教材。它遠比空洞的說教、生硬的政治術語的堆積,更能打動青少年學生的心。網上披露:前不久某中學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特地組織學生觀看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史料片《屠城血證》,目的是對中學生進行「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的傳統教育,但當學生們看到一平民被日軍燒得滿地打滾慘叫時,竟鬨堂大笑,令組織者尷尬不已。中學生最崇拜的影視紅星之一的趙薇的「軍旗裝事件」,楊丞琳在媒體上大量的媚日言論,正如某位網民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歷史知識的欠缺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金錢的光輝,迷住了理智的雙眼,是愛國主義對拜金主義的又一次慘敗!而武俠小說卻能生動的補上愛國主義這一課!

②「嫉惡如仇、除暴安良」的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尤為欠缺。俠士們身上那種不畏強暴,蔑視強權,反抗強權的精神,及其體現的鋤強扶弱、除暴安良的精神,在當今社會法制尚不健全,「強權橫行無忌,弱者求告無門」還時有所見的情況下,尤其需要那種正氣凜然,面對強權敢於拍案而起,「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氣概和果敢行為,而不是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蠅營狗苟之徒。正義、正氣、正直,培養和朔造這些健全的人格,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們肩負的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

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邁精神。這是眾所公認的俠義精神最主要、也是最閃光的一面。這種精神與「看客」心理,與站干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零度感情的個人主義是截然相反的。象「一人落水,眾人圍觀」,「一人跳樓,眾催快跳」這樣令人痛心的事件在社會上一再重演,正氣盪然無存,丑惡公然橫行。這樣的社會現象對中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他們從小接受的、老師反復教育的助人為樂精神對他們的作用。這也就是人們所謂的「5-2=0」現象。要消除人情冷漠、世態炎涼,學校教育必不可少;而武俠小說的入選教材則應該是個不錯的嘗試。

④「輕生重諾、仗義疏財」的人本主義精神在當今社會也非常重要。由於人文主義的缺失,拜金主義的泛濫成災,背信棄義,見利忘義,在當今社會已經是屢見不鮮、見慣不怪的事了。不僅社會上蒙坑拐騙、假冒偽劣橫行,連一向被視為所謂「凈土」的學校於今也不能倖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撒謊耍滑者比比皆是。網上有這樣兩個案例:有一個老人節衣縮食,資助了幾十名貧困學子考上了大學,可是這些已經考上大學的「天之驕子」們卻從此「黃鶴一去不復返」,幾年過去了竟沒有一個人跟他聯系過,令老人唏噓不已。香港某著名藝人熱心資助了大批貧困學子,可是當他病重住院時,竟沒有一個受助者來看望他,更有甚者,還有人把信寫到醫院,責備他「資助人不能善始善終」。這些消息讀之令人心痛。中國古人講究「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俠士們更是追求「有恩必報,言出必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所多的是「一飯之恩必報,滴水之助不忘」的義士,是獨行萬里為允朋友一諾的大丈夫!象《射鵰英雄傳》中的江南七俠和邱處機道長為履行撫養抗金義士之後的義務,甘願苦等十八年以踐「嘉興比武」之約,即是典型例子。這些重義、誠信的實例,對走向理智的青少年學生應該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

3、俠士們驚天動地的業績,狂狷豪邁的英雄氣概,灑脫不羈的氣度風骨……對於崇尚自由,喜好摹仿的青少年學生當然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但是否能作為反對武俠小說入教材的理由呢?我覺得這是因噎廢食,是站不住腳的理由。我們總不能因為有的學生看了《少林寺》想出家當和尚,看了《還珠格格》想像小燕子那樣離家出走,就反對拍攝電視電影《少林寺》、《還珠格格》吧!即使不入選教材,武俠、言情小說在中學生中的流行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倒不如入選教材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閱讀它們呢。

4、武俠小說曲折離奇的情節,直接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優良傳統,非常符合民族閱讀心理,同時能夠給想像豐富的青少年學生以極大的馳騁想像的空間。武俠小說對各路高手奇人的描繪,對「羈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地域風光景物的描寫,以及書中包含的歷史知識,忠孝節義,詩詞曲賦,琴棋書畫等,都是一般教材中接觸不到的,正被我們有意無意中丟失遺忘的傳統文化的精華。武俠小說保存傳統文化之功「善莫大焉」!而武俠小說入教材,又為我們讓中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推開了一扇窗口,我們有什麼理由反對這種「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呢?金庸說過:「閱讀武俠小說對於中學生學習中文很有幫助,就是外國留學生想學中文,也可以看看武俠小說。」

至於作為教材,選名人名作理所當然。有人認為入選的金庸的《神鵰俠侶》(片段),王度廬的《卧虎藏龍》(片段)不夠經典,這其實是個眼光和看法的問題,在學術上當然是可以存在不同意見的。象新加坡的華文教材中就選的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片段)。

古龍曾經說過:「一件東西的存在必有它存在的價值。而武俠小說不但存在,而且已經存在了很久了。」綜上所述,我認為武俠小說進教材是一件大好事。如何「用好教材」才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認真著重探討的問題

http://www.mdjyouth.com/website/dap_z2/index_7.asp?smallclassid=76你可以去看看

8. 武俠小說進中學教材好不好

未嘗不可。 中學生正是學習的階段,由於自身的原因,閱讀量很大。而許多孩子都比較喜歡看武俠小說。但如果未經指導的閱讀,由於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對於社會的認知不深,以及正處於多幻想愛憧憬的年齡,讀武俠小說也容易「走火入魔」。 所以根據中學生的這些特點,把武俠小說編制進中學課本,可以由老師給與學生們講解對武俠讀物的認識,讓學生可以正確理解武俠小說的含義,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學作用。並且很多武俠小說的文學內涵很高,如武俠大師金庸的眾多作品,這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9. 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中部分被選入高中課本,你對此有何看法

首先要了解這兩本書都是金庸武俠著作,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從利弊兩方面談,主要是說好的方面是對中國古典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或者對人生有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比大概就是會沉迷於武俠小說荒廢學習。
個人想法。題是這么答,但我還是支持好的方面。

10. [討論]中學生該不該看武俠!

應該
武俠小說是我國文學的精品!
讓那些整天把大道理掛在口上,說武俠對青少年有害的人閃開吧~~
高中語文讀本不就是選了兩篇武俠小說么~~~
教研專家
武俠小說俠義精神有時也應該弘揚
副研究員劉希明認為,應該相信高中生對作品好壞有甄別能力
針對金庸小說入選高中教材,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科研所語文教學方面的副研究員劉希明認為,武俠小說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組成因素,寫進教材讀本里未嘗不可,不必大驚小怪。實際上,即使不收錄進去,它們也會在影視、網路和書店等裡面出現,看了原著會更好一些,理解也會更全面一些。
「實際上我也看過一些武俠小說」,劉希明說,原來就曾看過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等,感覺寫的還不錯,裡面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全是些打打殺殺,也有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和扶危濟困的俠義精神,這些精神有時也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也是應該弘揚的。
「當然,武俠小說包括金庸的作品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劉希明說,一些人甚至認為這些通俗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但是金庸作為當代武俠小說家的代表幾乎是大家公認的。雖然武俠小說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太好的東西,但也不必求全責備,更不能因噎廢食,相信高中生有這個甄別能力。

熱點內容
甜高文筆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4-05-06 10:27:44 瀏覽:571
欲美花都後宮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05-06 10:20:33 瀏覽:113
現代言情小說推薦微虐 發布:2024-05-06 10:18:10 瀏覽:28
都市透視賭石撿漏類小說 發布:2024-05-06 10:18:01 瀏覽:455
好看的劍俠小說推薦 發布:2024-05-06 10:12:03 瀏覽:865
文荒求好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05-06 10:01:33 瀏覽:570
好看的言情男主軍人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06 09:56:37 瀏覽:134
2019年7月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4-05-06 09:27:57 瀏覽:659
有部有點黃的穿越小說推薦 發布:2024-05-06 09:27:46 瀏覽:572
末日空間種田女主類小說推薦 發布:2024-05-06 09:13:17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