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胡秋月武俠小說
Ⅰ 求以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時期為背景的小說,類似於《平凡的世界》這種。
1、路遙《平凡的世界》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茅盾文學獎
2、陳忠實《白鹿原》
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茅盾文學獎
3、王安憶《長恨歌》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四十年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茅盾文學獎。
4、莫言《生死疲勞》
小說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
小說《生死疲勞》獲得第二屆紅樓夢獎和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5、阿耐《大江大河》
全景展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生活變遷,深度揭示歷史轉型新時期平凡人物的命運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6、金宇澄《繁花》
重點描寫了兩個時間段的上海,一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這兩個特殊歷史時期上海人的生存狀況。
《繁花》獲201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等。
7、賈平凹《浮躁》
《浮躁》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
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
8、古華《芙蓉鎮》
寓政治風雲於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鎮生活變遷,力求寫出南國鄉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調。
茅盾文學獎
9、阿來《塵埃落定》
小說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神目光,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茅盾文學獎
Ⅱ 當代有那些著名作家
1、蔣子龍(1941- )當代作家,河北滄縣人。其成名作是《機電局長的一天》。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開拓者》榮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2、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代表作《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檀香刑》、《豐乳肥臀》、《蛙》等。
3、王蒙(1934- )當代作家,北京人。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影響很大,從1976-1981年發表三十多篇作品。
其中《最寶貴的》《悠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4、蔣子龍(1941- )當代作家,河北滄縣人。其成名作是《機電局長的一天》。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開拓者》榮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5、賈平凹(1952-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作品《廢都》、《病相報告》等,中國鄉土作家代表。
Ⅲ 一部小說,主角叫素素,普通女工.
我記憶中有些小說跟你所說的類似.好像那些雜志的封皮顏色都比較陰暗.呵呵,也可以說是編導內斂,把封皮都設計成那樣.但真的幫不上你什麼.希望後便的朋友幫助解答...
Ⅳ 有沒有描寫目前生活場景,類似平凡的世界的小說
史鐵生的《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尋根。
張煒的《古船》,我們為什麼要殘殺,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殘殺?
馮驥才的《神鞭》、《三寸金蓮》,京味十足的歷史小說。
從維熙的《遠去的白帆》、《雪落黃河靜無聲》、《逃犯》,大牆文學。
張賢亮的《綠化樹》,人在逆境中,需要掙扎、支持與精神上的追求。
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如果你愛她,就把她送到紐約,如果你憎她,也把她送到紐約」,這句話被很多人牢牢記住。
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系列文化小說(已寫成八篇),原來西湖的民間傳說、稗官野史可以那麼動人,其中《平湖秋月》還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堅持與守望。
書目繁多,就不一一枚舉了。
我今年打算看徐小斌的《德齡公主》、周大新的《第二十幕》、凌力的《北方佳人》、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王安憶的《長恨歌》等書,這些都很不錯的,個人推薦,希望你有精力去讀。
Ⅳ 當代的小說經典的有哪些
有陳韻琳 《失根的樹》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
Plover 《台北愛情故事》 陶 陶 《小姐,你別吼》
張 昊 《情幻》 張曉楓 《白手帕紅手帕》
畢淑敏 《預約死亡》 徐言於 《鬼戀》
柔 石 《為奴隸的母親》 蕭 紅 《生死場》
高玉寶 《高玉寶》 廉 聲 《月色猙獰》(BIG5)
蘇應元 《小河靜靜流》 趙 琪 《告別花都》
賈平凹 《廢都》 陳 染 《無處告別》
蔡振興 《西伯利亞七匹狼》 不 詳 《陳年舊事》
蘇應元 《流年》 不 詳 《紅房子》
王海玲 《熱屋頂上的貓》 不 詳 《花季雨季》
歐陽山 《苦鬥》 林 嵐 《不名譽的愛情》
高建群 《大順店》 馮德英 《苦菜花》
馮德英 《迎春花》 梁 斌 《紅旗譜》
曲 波 《林海雪原》 周立波 《暴風驟雨》
劉醒龍 《分享艱難》 韓建國 《保衛神女》
佚 名 《校園情人》 季 宇 《縣長朱四與高田事件》
施 亮 《無影人》 苗長水 《終極美貌》
郭 平 《謊言》 王 君 《被擋在門外的女孩》
孫志保 《槍手》 振 榮 《春天無雪》
seba 《晚娘病毒》 譚 竹 《一生有多長》
內 詳 《我們的草莓河》 彭見明 《絕釣》
不 詳 《同居者》 魯書潮 《大水》
張 繼 《送茶的女人》 衣向東 《老營盤》
王立純 《秋天的諾言》 沈石溪 《鳥奴》
賈興安 《學習問題》 於海濤 《八月的草場》
莫懷戚 《透支時代》 梁解茹 《黑色的遮蔽》
海 男 《粉色》 祁 智 《縫隙》
雨 凡 《宿命情人》 葉廣芩 《夢也何曾到謝橋》
JHT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漆園子 《一路狂奔》
譚 竹 《少女日記》 俞 明 《五妹舊夢》
樊馨蔓 《人體植物》 陳繼明 《在毛烏素沙漠南緣》
張 昊 《情幻》 谷偉林 《初中一年級》
趙德發 《結丹之旦》 葉蔚林 《割草的小梅》
雲弄影 《魔人小精靈》 韓向陽 《遙遠的麥田》
鄭曉薇 《看太陽落下又升起》 崽 崽 《谷街後》
張 衛 《你別無選擇》 邵燕樣 《小鬧鬧》
葉 葳 《嬌妻看招》 蕭也牧 《我們夫婦之間》
嚴 力 《新郎》 孔明珠 《櫻BAR》
徐卓人 《不應有恨》 羅偉章 《妻子與情人》
沐 風 《白虎戲情》 綠 荷 《我們結婚吧》
牛伯成 《告別昨天》 沈 亦 《碎心情劫》
馮積歧 《誤入歧途》 劉慶邦 《拉網》
張聶爾 《將軍的世界》 子 紋 《王爺落難》
李志川 《秦二走了》 蕭 馬 《紙銬》
成 剛 《帶鋏而歌》 宋佳敏 《忘了結婚要注冊》
余水歡 《羅拉四月情》 楊 逵 《送報夫》
陳源斌 《殺人有罪》 陸穎墨 《龍子龍孫加點水》
王伯慶 《新燕山夜話》 吳濁流 《先生媽》
程 琳 《粉紅色窗戶紙》 楊詠清 《我是你今生的新娘》
佳 雲 《蟬蛻》 丁若芸 《帶翼天使》
蘭 玫 《七日情婦》 藍少芬 《霸道多情郎》
黎小沛 《情字難解》 李 馨 《笑面嬌娃》
張衛明 《英雄圈》 尹筱嫚 《忘情水》
葛 林 《快樂人生》 夢 羅 《巧探妙佳人》
蘭干武 《青山遮不住》 雪鐵龍 《行走》
水 菱 《這個女人有點色》 索冬蘭 《桃色迷情》
康 濯 《我的兩家房東》 曾紀鑫 《人鼠之戰》
應 雷 《香水》 向啟軍 《生命之泊》
紫 晨 《世紀末的戀人》 玄小佛 《天鵝與風箏》
柳建偉 《突出重圍》 趙少汝 《星星夜》
候文詠 《親愛的老婆》 黃若文 《霸王情婦》
述 平 《上天自有安排》 袁 顏 《美少年》
扎西達娃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 孔 見 《丁村的酸梅》
艾 蕪 《山峽中》 若 原 《幻肢》
程 青 《上海夜色下的36小時》 傅 勤 《過去的事》
梁 晴 《世交》 黃 輝 《宋朝布衣》
謝德軍 《大智慧》 姚建新 《水國志》
巴蘭蘭 《賭石》 王旭烽 《平湖秋月》
羅 迪 《誰都別亂來》 艷 齊 《永世情人》
姜 豐 《愛情錯覺》 沐 風 《絕代天香》
柳 盈 《狼的花嫁》 艾 雯 《弟弟的婚禮》
端木方 《摸夢》 孟 瑤 《孤雁》
樓心月 《纖雲巧弄飛星恨》 黃若文 《法老王的情婦》
蕭 紅 《小城三月》 原 瑋 《麻辣情人》
祁秋憐 《愛你不信邪》 趙 波 《假發下的傷心人》
陳家橋 《母與子》 李 銳 《厚土·合墳》
孫得平 《都市男女》 子 楚 《進化》
王海椿 《狐仙》 葉 余 《捍衛良心》
朱 輝 《青玉案》 力 夫 《快樂之書》
韋曉光 《村辦廠》 夢 媚 《鍾情戀一生》
畢淑敏 《紅處方》 趙淑俠 《春江》
葉 兒 《惡人拐心》 裘 俐 《凡夫俗女生死戀》
楷隸兒 《那一年我們有約》 任 紅 《都市紅帆船》
阿 待 《槍惑》 蔚 然 《無歌》
左宏輝 《絕代天驕》 葉尾娜 《幺哥的婚事》
楊小雲 《水手之妻》 高 嵩 《最後時光》
蕭 軍 《櫻花》 江芷嵐 《天上來的野王妃》
李男中 《半個丈夫》 李春平 《情人時代》
阿 登 《書惑》 王坤紅 《阿格的故事》
莫懷戚 《陪都就事》 陳 染 《私人生活》
曾明了 《生死界》 運 河 《匆匆歲月留影》
尚昌平 《荒原有愛》 佚 名 《一個女大學生的日記》
佚 名 《雪狼湖》 陳可愛 《向日葵》
佚 名 《災難》 龍志毅 《政界》
童天一 《返祖》 禮 平 《晚霞消失的時候》
駱賓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唐 敏 《聖殿》
杜 芹 《用情話叫醒睡美人》 饒雪漫 《調頻》
佚 名 《王菲的故事》 蔣 韻 《完美的旅行》
中 躍 《角色》 金 石 《女人本色》
朱蘇進 《兩顆露珠》 佚 名 《沒有愛等於沒有我》
干 超 《我呀,我是旅行者》 柳 蟬 《薛布的故事》
佚 名 《一九八六年》 阿 寧 《無根令》
李 唯 《腐敗分子潘長水》 胡發雲 《老海失蹤》
田曉菲 《哈得遜河上的落日》 常 溫 《桑拿小姐》
竹 雄 《婚姻大事》 趙 波 《曉夢蝴蝶》
黃若文 《小不點的大情人》 佚 名 《秋殘》
吳詠琪 《廣播道的情話系列》 梅 毅 《另類情感》
舒海柔 《今生的新娘》 趙強等 《誰比誰傻》
姚雪蓉 《愛你卻又恨你》 楚 憐 《娘子別躲》
慕蘭薰 《逐愛的日子》 雲 楓 《跳跳心,約會情》
曹策前 《策反在子夜》 劉慶邦 《家道》
馨 昱 《心的港灣》 宮 綾 《魔幻郎君》
星 竹 《中西部》 水 菱 《深情·心情·痴情--誰懂?》
穆憲林 《桑拿之謎》 王 晟 《我是一個槍手》
徐 庄 《我怎樣來當倉庫保管員》 白 朗 《生與死》
司馬中原 《野煙》 張人捷 《緋聞》
孟 珩 《輕輕地走來你身影》 方愛平 《審訊室》
艾 偉 《標本》 艾 偉 《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葉向陽 《魔法時代》 黃 蓉 《擁豹而眠》
茹 玉 《電影愛情》 賀宇慧 《追求沒有假期》
鄭彥英 《老秘》 祁 智 《變奏》
梨 《洪水和孩子》 陳 薇 《北京的獨身男人》
東 西 《抒情時代》 梁曉聲 《商場故事》
紹 寧 《狂愛年少時》 佐 寧 《俏丫頭闖情關》
巴蘭蘭 《真愛是誰》 蘇西荷 《戀愛份子》
井 石 《麻尼台》 舒 情 《我的愛人是狐狸精》
劉乃玉 《輪空》 徐 遲 《祁連山下》
靳 絮 《我不在有事請留言》 葉雪兒 《飛越情關》
東 西 《沒有語言的生活》 駱 玫 《教父情人》
伊能靜 《為愛而生》 程乃珊 《金融家》
東方竹 《透明的性感》 方愛平 《水邊綠地》
金 磊 《給我你的貞操》 金 磊 《磨刀霍霍》
伊 可 《煙花》 王瑞芸 《三家村》
旻 旻 《女人心》 譚 竹 《說時依舊》
李 璇 《妾似朝陽又照君》 張小曼 《他們都說你愛我》
端木蕻良 《早春》 端木蕻良 《鴜鷺湖的憂郁》
陳映真 《將軍族》 古 華 《爬滿青藤的木屋》
何存中 《畫眉深淺》 丁 竺 《傲笑柔情》
駱賓基一 《北望園的春天》 聶華苓 《一朵小白花》
夏 衍 《甲子談鼠》 王宗元 《惠嫂》
可 可 《鑽石之門》 韓 寒 《三重門》
金 河 《重逢》 陳源斌 《你聽我說》
王 莉 《影子新娘》 聶華苓 《千山外,水長流》
葉蔚林 《藍藍的木蘭溪》 豆 豆 《背叛》
喬 軒 《邪情貝勒》 紫 琳 《咕嚕月亮》
劉醒龍 《鳳凰琴》 劉子龍 《俄國貴婦 》
宋 齊 《嬌嬌樓蘭女》 劉子龍 《女子大監獄》
杜文和 《聊齋先生》 劉子龍 《悍匪》
奚 華 《觸潮》 周克芹 《山月不知心裡事》
老 鬼 《血色黃昏》 母碧芳 《惑之年》
丁麗英 《我們睡覺吧》 舒 夢 《亂見鍾情》
孫甘露 《請女人猜迷》 路 離 《女人馬音》
翦依依 《冰秋美人》 趙淑俠 《美女方華》
李 陀 《餘光》 燕 飛 《海南無夢》
劉賓雁 《本報內部消息》 藍琪萍 《誘惑妹子》
斐 心 《情海畸客族》 李 陀 《七奶奶》
張立士 《校花·校草》 曹桂林 《偷渡客》
王 瑜 《NG師生戀》 扎西達娃 《野貓走過漫漫歲月》
明曉溪 《小魔女的必殺技》 趙德發 《今晚露臉》
宇文秀 《冷情冰心》 於 萍 《迷糊嬌嬌女》
張 繼 《掌聲不息》 黃 石 《蚱蜢之歌》
杜衛東 《裸雪無痕》 鍾 婷 《笑傲月牙情》
陳 明 《越秀人家》 張成功等 《刑警本色》
樂 風 《紅娘哥哥》 關 雅 《藏心男子》
章憶明 《天空》 明 尼 《破碎的童年》
葉 心 《戰神落難》 夏 潔 《膽小吾妻》
陳映真 《山路》 劉 慶 《風過白榆》
楊 銷 《愛情黑客》 艾 寧 《來生情》
趙 愷 《太極石》 蔡測海 《玫的流浪》
王 群 《渴望愛撫》 曾一珊 《女生宿舍》
楷隸兒 《千千萬萬別亂射》 李中萱 《桃花》
夢 莉 《片片晚霞點點帆》 菡 子 《萬妞》
司馬中原 《洪荒》 孔 厥 《受苦人》
蝌 蚪 《和弦》 子 瑩 《萬世痴迷》
林可行 《幻象大限》 趙淑俠 《王博士的巴黎假期》
芝 妏 《撞到一個老婆》 羅 袖 《愛煞》
胡小胡 《太陽雪》 顧 城 《英兒》
劉 儒 《官場女人》 潘寧東 《回首碧雪情》
方娥真 《這一生的劍愁》 拒 絕 《黃楊木梳》
田 岸 《黃河灘》 羅玉君 《降獅伏虎玉人精》
唐幻萱 《冷冷的王子》 林語冷 《歡笑如此容易》
羅玉君 《傾國浪子》 喬蘭儀 《獨角獸的新娘》
張 生 《瑞士軍刀》 黃 容 《洛陽仙子》
詩 雅 《戰栗情人》 白慕霖 《跟我說愛我》
惠 心 《偷情壞妹妹》 薛 嫚 《美麗俏管家》
劉乃玉 《家醜》 栗全中 《天良》
靳 凡 《公開的情書》 周楞伽 《煉獄》
靜 媛 《下嫁納蘭靖斯》 駱亭雲 《最後的安琪兒》
矯 健 《紅印花》 程乃珊 《外婆家紀事》
裘 俐 《用槍的愛神》 文 雯 《青澀的慾望》
洪金文 《瑛子事件》 范 偉 《我的倒兒爺生涯》
裘 莉 《大神探的小情人》 葉延濱 《路上的感覺》
維珍妮 《復活愛人》 張 鍥 《在地球的那一邊》
甲 後 《灰姑娘奇緣》 冷玉月 《灰姑娘的華爾滋》
凌 白 《今生無愛》 高 和 《越軌訴訟》
黃孟文 《學府夏冬》 阿木林 《阿木林的妙諦》
藍 其 《情逢敵手多曖昧》 連 茹 《惡魔啟示錄》
易 虹 《狂獅戀人》 東 月 《魔心狂魅》
高 楊 《紅塵世界》 佚 名 《八十七神仙壁》
沈 彤 《嬌縱大小姐》 彥 火 《人生情》
鮑光滿 《苦旅》 楷隸兒 《暫把佳人寄》
張立憲等 《大話西遊寶典》 詩 雅 《花嫁》
楊 飛 《內參記者》 夏 冰 《搶鮮訂做我的她》
佚 名 《修羅世界》 林語冷 《破繭而出》
黃 鑫 《讓我沖動一次》 虹 兒 《十九歲那天》
格 非 《錦瑟》 劉以林 《一個人的極限》
趙西學 《一個叫馮道的人》 楊小凡 《葯都人物系列》
常萬生 《絹懲》 李景田 《古證今校系列》
沈 彤 《熱吻》 倪 凈 《初問相思》
芷 娟 《追妻巧計》 紀 蘅 《狂獅掠情》
劉賓雁 《在橋梁工地上》 舒 群 《沒有祖國的孩子》
希 汶 《殘龍的冷妻》 白 凰 《幻愛奇跡》
千 芃 《絕妙青春高校生》 馮國才等 《「我的罪過!」?》
夏 潔 《夢境追妻三部曲》 宋 齊 《憋憋漢家女》
沙 希 《惡女百分百》 琉 璃 《暴君的溫柔》
鄭 嬡 《講好了不說愛》 吳紀華 《說話》
劉白羽 《第二個太陽》 左千夏 《風月奇緣》
崔京生 《紙項鏈》 高 陽 《紅頂商人胡雪岩》
瑭於逸 《卿卿俏寶貝》
Ⅵ 杜鴻的作品目錄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及小說創作年表 80年代
散文《琴聲》,《中學生之友》1984年1月第一二合期;廣東人民出版社。
短篇小說《愛……》,《曉曦》,1984年第三期。
詩《山的故事》,《曉曦》,1985年第四期。
詩《老人的故事》,《曉曦》,1985年第四期。
詩《奶奶·星星》,《宜昌市報》,1986年3月10日。
詩《山裡人》,《詩風》,1987年8月5日。
詩《情人的眼睛》,《青年自選短詩集》湖北省詩歌學會主編,1987年10月。
報告文學《一小人》,《宜昌日報》,88年8月2日並獲該本「改革十年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
散文《檯球風透視》,《宜日日報》,1988年12月17日。
散文《信奉》,《宜昌日報》,1989年9月10日。
報告文學《燃燒光明的情懷》,《夷陵老一輩》,1989年10月。
評論《誘發學生作文四法》,《宜昌日報》,1990年2月21日。
1991年
報告文學《燭淚情》,《宜昌日報》,1月14日。
散文《中堡島重遊》,《湖北日報》,4月12日。
散文《桔趣與柑橘節》,《綠色大世界》,第四期。
散文《待到橙紅桔綠時》,《長江開發報》,7月5日。
散文《待到橙紅桔綠時》,《科技今年快報》,7月19日。
散文《最是橙紅桔綠時》,《湖北市場》,8月5日。
散文《桔趣與柑橘節》,《宜昌日報》,9月2日。
散文《綠叢紅桔最宜秋》,《湖北市場》,9月30日。
散文《柑桔與桔文化》,《長江開發報》副刊,10月11日。
報告文學《綠從紅桔最宜秋》,《甜密的西陵峽》,10月版。
報告文學《永遠向上的人》,《西陵風情》,香港天馬出版社10月版。
報告文學《普通女性》,《西陵風情》,香港天馬出版社10月版。
1992年
散文《中堡島重遊》,《光明日報·東風版》(頭條)1992年4月21日。
散文《中堡島重遊》,《中國市場時報》副刊,1992年5月4日。
評論《觸探民族脊樑的感慨·元辰評〈中堡島重遊〉》,《中國市場時報副刊》1992年6月29日。
評論《山坡羊·潼關懷西》,《古代詩文例說》,武漢出版社1992年8月。
評論《焚書坑》,《古代詩文例說》,武漢出版社1992年8月。
散文《中堡島重遊》,《三峽現代散文賞析》(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年10月。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綠叢紅桔最宜秋》,《農村成人教育》雜志,1992年第10期。
報告文學《大鵬三故事》,《洞庭驕子》,1992年10月香港文藝出版社。
報告文學《風流黃金卡》,《首富村壯歌》,1992年10月內蒙古出版社。
報告文學《王仁林上中下》,《中國包裝報》,1992年11月2日。
1993年
散文《溫暖如家》,《人民日報·大地》,1993年10月14日。
散文《古鎮鄉情》,《中國環境報·綠地》,1993年1月28日。散文《古鎮將被淹沒》,《長江航運報》,1993年1月30日。
散文《朴實的古鎮》,《中國人口報·蒼生》,1993年2月12日。
散文《兒子的啟示》,《青年人報》,1993年2月19日。
散文《溫馨的搖滾》,《中國婦女報》,1993年3月1日。
散文《兒子》,《市場時報》,1993年3月15日。
散文《朴實的古鎮》,《西楚文學》,1993年第三期。
散文《朴實的古鎮》,《光明日報·東風版》,1993年4月15日
短篇小說《城市裡破碎的夜晚》,《西陵峽》,1993年第四期。
報告文學《中國石材城憂思錄》,《香港九七雜志》,1993年第四期。
散文《朴實的古鎮》,《閱讀與寫作》,1993年第六期;附吳一干教授評論〈歷史憂思的眼睛。
散文《朴實的古鎮》,《宜昌日報》,1993年7月22日。
報告文學《揮淚別家園》,《中國城鄉金融報》,1993年9月18日。
報告文學《淚別家園》,《中國建設報》,1993年9月21日。
散文《兒子的啟示》,《宜昌文化報》,1993年9月。
散文《喜遷》,《長江開發報》,1993年10月6日。
報告文學《新時代崇高的人》(上下連載),《經濟信息時報》,1993年10月9日和12日。
散文《勝似爹娘疼兒心》,《中國水利報》,1993年10月9日。
報告文學《三峽情,赤子心》,《三峽經濟報》,1993年10月15日。
報告文學《淚別故土》,《東方時報》,1993年10月20日。
報告文學《序幕》,《人民長江報》副刊,1993年10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移民大遷徙》,《城市導報》,1993年10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首批移民記》,《遼寧科技報》,1993年10月29日。
報告文學《在巧字上做文章》,《中小學校長風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移民開始行動》,《現代家庭報》,1993年11月2日
散文《毛主席故居抒懷》,《三峽晚報》,1993年11月11日。
散文《在主席故土》,《中國老區報》,1993年11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大移民》,《三峽發展導刊》,1993年第十一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中國人口報·蒼生》,1993年12月17日。
報告文學《三峽在移民》,《經貿時代報》,1993年12月20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宜昌日報》,1993年12月21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長江開發報》,1993年12月21日。
散文《故物感心深》,《三峽經濟報》,1993年12月26日。
1994年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花溪》文學月刊頭條,1994年第十一期。
散文《告別家園卻情願》,《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學副刊,1994年1月25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學副刊,1994年12月26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環境保護導報》,1994年1月5日。
報告文學《三峽大遷徙》,《深圳商報》,1994年1月24日。
報告文學《三峽移民》,《農村青年》,1994年第一期。
報告文學《三峽壩區的女移民》,《中國婦女》,1994年第一期。
散文《寧靜的寧河》,《希望導報》,1994年2月5日。
散文《三峽樹》,《西楚文學》文學月刊,1994年第三期。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青海日報》文學副刊,1994年8月23日。
散文《寧河幽思》,《中國環境報》文藝副刊頭條,1994年4月2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特區時報》副刊,1994年4月5日。
散文《故鄉的樹》,《三峽經濟報》三峽風副刊,1994年4月9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環境報》綠地副刊,1994年4月21日。
散文《花栗樹》,《長江開發報》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峽樹》,《海南日報》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峽樹》,《市場時報》副刊,1994年4月27日。
散文《入園》,《三峽希望報》副刊,1994年5月4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城市導報》副刊,1994年5月5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三峽工程報》副刊,1994年5月19日。
散文《眼神》,《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4年6月4日。
散文《兒子與樹》,《家庭教育報》副刊,1994年6月9日。
散文《兒子與樹》,《中國人口報》蒼生副刊,1994年6月10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紅十字報》博愛·人群副刊,1994年6月17日。
報告文學《淚別家園》,《三峽文學》文學月刊,1994年第六期。
散文《老屋·鄉情》,《經濟信息報》副刊,1994年7月3日。
散文《寧靜的交響》,《三峽經濟報》副刊,1994年7月9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海南日報》椰風副刊,1994年8月15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1995年8月28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三峽經濟報》副刊,1994年9月17日。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脫貧與致富》月刊並獲該刊年度好作品品一等獎,1994年第九期。
散文《神農溪散記》,《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4年第1090期。
散文《送兒子》,《遼寧科技報》副刊,1994年10月13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大移民》,《旅遊》雜志,1994年第十期
散文《神農溪散記》,《中國水利報》副刊,1994年11月8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海南日報》椰風副刊,1994年11月14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科技信息快報》副刊,1994年11月18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新華日報》新潮副刊,1994年11月20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書房聽西》,《經濟信息時報》文學副刊,1994年12月20日。
1994年,獲青島第二屆副刊文學獎。 1995年
散文《大海與人生》,《宜昌日報》副刊,1995年12月5日。
散文《眼神》,《中國東方時報》副刊,1995年1月13日。
散文《書房聽雨》,《青海日報》副刊,1995年1月22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宜昌日報》副刊,1995年2月8日。
散文《書房聽雨》,《中國環境報》副刊,1995年2月9日。
散文《浮想往事》,《經濟信息時報》,1995年2月9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2月22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三峽晚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斜雨滿天》,《青年導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書房聽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2月28日。
散文《書記聽雨》,《脫貧與致富》雜志,1995年第三期。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中國三峽工程報》副刊,1995年3月9日。
散文《三峽樹》,《環境報》副刊,1995年3月10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1995年3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之友》副刊,1995年3月23日。
散文《兒子與樹》,《希望導報》副刊,1995年4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時》,《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5月3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青島日報》副刊,1995年7月5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國衛生信息報》副刊,1995年7月26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時報》山茶花副刊,1995年8月2日。
序《企業要向真廣告靠攏》,《三峽壩區企業名錄》,1995年8月8日。
散文《三峽風》,《中國水利報》副刊,1995年8月24日。
散文《三峽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8月26日。
散文《嬉戲八與發》,《長江開發報》副刊,1995年9月18日。
散文《黃花三記》,《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9月23日。
散文《三峽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10月6日。
散文《關於八與發》,《特區時報》副刊,1995年10月31日。
散文《三峽風》,《脫貧與致富》雜志,1995年第十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閱讀與寫作》雜志,1995年第十一期。
評論《把握好歷史感——讀〈在主席故居〉(吳江)》,《閱讀與寫作》雜志,1995年第十一期。
散文《三峽的山》,《長江開發報》江天副刊,1995年12月11日。
散文《三峽的風》,《特區時報》藍海洋副刊,1995年12月7日。
散文《呵,黑岩子》,《亞太經濟時報》副刊,1995年12月16日。
散文《銀杏沱的鍾聲》,《特區時報》副刊,1995年12月21日。
散文《呵,黑岩子》,《農民日報》大地周刊,1995年12月24日。
散文《三峽的山》,《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12月26日。
1996年
散文《書記聽雨》,《花溪》文學月刊,1996年第一期。
附:評論《書房聽雨序·甘茂華》,《青海日報》,1996年10月20日。
散文《呵,黑岩子》,《宜昌文化報》,1996年4月。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荷塘鳴琴》,《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胡叫亂想》,《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聽雨》,《通俗文藝報》,1996年5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宜昌日報》副刊,1996年5月26日。
散文《土家人的清江》,《河北日報》副刊,1996年5月29日。
散文《清江隨筆》,《散文百家》文學月刊,1996年第六期。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通俗文藝報》,1996年6月2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國文化報》,1996年7月8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青島日報》,1996年8月2日。
散文《荷塘鳴琴》,《三峽晚報》,1996年8月19日。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林業報》,1996年8月8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宜昌文化報》,1996年8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中國環境報》副刊,1996年8月26日。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水利報》,1996年9月1日。
散文集《書房聽雨》,十六萬字,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篇小說《小康工作隊》,《三峽文學》雜志,1996年第十一期。
中篇小說《夷陵閑墨》,《書房聽雨》,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10月。
散文《銀杏沱的鍾聲》,《新華日報》,1996年10月11日。
散文《遠思近想》,《青海日報》,1996年10月21日。
散文《天籟》,《青島日報》,1996年10月23日。
散文《我的十三湖》,《宜昌文化報》,1996年11月。
散文《清江隨筆》,《宜昌文化報》,1996年12月。
散文《清江隨筆》,《花溪》文學月刊,1996年第十二期。
散文《白果樹瀑布》,《環境保護導報》,1996年12月21日。 1997年
散文《思緒盡飛翔》,《特區時報》,1997年1月16日。
評論《〈書房聽雨〉序》(甘茂華),《宜昌文化報》,1997年4月12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江河文學》,1997年第一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花溪》,1997年第三期。
散文《感悟石寶寨》,《三峽晚報》,1997年4月6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環境報》頭條,1997年5月22日。
散文《荷塘鳴琴》,《宜昌文化報》,1997年4月。
散文《白果樹瀑布》,《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4月12日。
散文《雜樹·電線·鳥》,《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5月31日。
散文《峽江行船》,《旅遊導報》,1997年5月23日。
散文《人格的香港》,《宜昌日報》,1997年6月4日。
散文《久違了香港》,《三峽法制報》,1997年6月27日。
散文《春天的故事》,《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6月28日。
散文《在未來水世界》,《中國三峽工程報》,1997年7月4日。
散文《峽江行船》,《三峽法制報》,1997年7月15日。
散文《太陽山隨想》,《三峽晚報》,1997年7月21日。
散文《荷塘鳴琴》,《青島日報》,1997年7月29日。
散文《峽江行船》,《宜昌日報》,1997年8月19日。
散文《峽江禁忌》,《三峽法制報》,1997年11月11日。
散文《〈移民縣長〉的文化感》,《宜昌文化報》,1997年10月。
散文《荷塘鳴琴》,《海南日報》,1997年9月8日。
散文《露天電影》,《青島日報》,1997年8月12日。
散文《五哥》,《青島日報》,1997年9月16日。
散文《車溪千瓣蓮》,《宜昌文化報》,1997年10月。
報告文學《海派人物》,《統一戰線》,1998年第九期。
1998年
散文《在水底世界過年》,《青島日報》,1998年1月17日。
散文《最後的圖騰》,《三峽晚報》,1998年1月30日。
散文《露天電影》,《花溪》,1998年第七期。
散文《壇子嶺》獲1998年湖北專業報刊好作品一等獎。
散文《奉節·石寶寨》,《三峽文學》,1998年第十二期。
創作談《追求樂觀的光芒》,《江河文學》,1998年第十二期。
散文《露天電影》,《閱讀與寫作》,1998年第十期。
1999年
散文《昭君台》,《青島日報》,1999年1月26日。
中篇小說《困獸》,《芳草》,1999年第八期。
散文《昭君台》,《青島日報》,1999年3月22日。
散文《感悟山水》,《青島日報》,1999年4月5日。
散文《感悟山水》,《經濟信息時報》,1999年1月26日。
散文《忠州的影子》,《江河文學》,1999年4月5日。
散文《那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宜昌日報》,1999年4月16日。
散文《感悟忠州》,《中國文化報》,1999年7月16日。
散文《忠州遇忠魂》,《中國交通報》,1999年7月30日。
散文《感悟忠州》,《青島日報》,1999年8月9日。
散文《感悟忠州》,《工人日報》,1999年8月15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2000年
大型文化散文《懷想三峽》及2部旅遊文集《白果樹瀑布》、《幽幽情人泉》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散文《感悟秋風亭》,《中國文物報》,2000年9月24日。
散文《鹽道懷古》,《中國交通報》,2000年3月1日。
散文《人之輕重秋風量,江亭小巧蘊意長》,《中國文物報》,2000年11月12日。
2001年
中篇小說 《爾雅書院》發於《延安文學》第四期。評論《元辰杜鴻作品引起關注》,《三峽商報》(高秉喜),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
長篇小說《一個白痴統治的村莊》,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被評論界稱為21世紀的《百年孤獨》,杜鴻本人被稱21世紀「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中篇小說《刁民李夢醒的家庭隱私》,《芳草》第五期,並獲芳草2002年度文學獎。同時,《荊州晚報》劈出五個專版對小說進行討論。樊星、錢鵬喜、黃大榮等對小說進行了專門評論。
散文《老屋補記》,《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十期,並附評論。
2003年
散文集《永遠的三峽》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黑痣》發於2003年《紅岩》第四期。
小中篇《幻想中的樹》發於《廣西文學》第十期頭條。
散文《平湖秋月》,《宜昌日報》,2003年8月28日。
評論《讀杜大江的畫》,《三峽晚報》,2003年10月20日。
2004年
中篇小說《一個故事的原形》,《延安文學》2004年第五期。
中篇小說《請你入畫》,《長江文藝》2004年第八期。
評論《具體環境沖突中的毀滅——評<請你入畫>》(趙郭明),《長江文藝》2004年第八期;《三峽商報》,2004年8月25日。
中篇小說《困獸》,《紅岩》2004年第十期。同年收入2004年度先鋒小說選《王小波門下走狗第三波》。
散文《百年陳香》,《長江文藝》,2004年第十期。
散文《春茶帶露》,《宜昌日報》,2004年3月31日。
散文《賣鏡子的和賣茶壺的》,《三峽商報》,2004年6月12日。
評論《走進小徑分岔的後花園》,《三峽晚報》,2002年6月15日。
散文《百年陳香》,《三峽晚報》,2004年7月1日。
散文《來生茶為妻》,《三峽商報》,2004年7月6日。
書話《酷夏讀涼書》,《三峽晚報》,2004年7月28日。
評論《月是故鄉明——讀馮緒旋<三峽小移民>》,《楚都市報》,2004年8月6日。
散文《我的歷史老師》,《三峽商報》,2004年9月10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古鎮詩蹤》,《三峽晚報》,2004年10月11日。
散文《僧樹佛酒》,《三峽晚報》,2004年11月21日。
評論《<石牌保衛戰>展銀屏巨制》,《三峽日報》(劉洪進),10月14日。
2005年
中篇小說《耶利哥的玫瑰》,《延安》2005年第一期。
短篇小說《我愛蝶狼》,《芳草》2005年第六期。同年《我愛蝶狼》獲2005年全國首屆青春文學大獎賽佳作獎。
散文《飢餓》選入《博客》2005年試刊號。
散文《一棵包穀的命運》、《鹽道》,《中學生網路》2005年第六期、第八期。
背景資料《石牌和石牌保衛戰》《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8期。
散文《話山話水話夷陵》《游遍天下》2005年第8期。
散文《看山是山》、《泰山,中華圖騰》,《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10期。
中篇小說《懷孕的男人》選入知識出版社《王小波門下走狗第四波·貧乏時代最幽默的文字》。
短篇小說《馬小樹的愛情》選入灕江出版社版《2005中國網路文學》。
評論《馬寧攝影作品賞讀》,《三峽晚報》,1月4日。
散文《關公坊酒外話》,《三峽商報》,1月15日。
散文《小鎮太平溪》,《三峽晚報》,1月16日。
散文《從儀狄說起》,《三峽晚報》,2月6日。
書話《我的讀書之旅》,《三峽晚報》,2月22日。
評論《故事和細節的力量》,《三峽商報》,3月18日。
評論《洇染本無致》,《三峽商報》,2005年4月20日。
評論《給生命留個路標》,《楚天都市報》,2005年4月20日。
散文《柴埠溪向左,震撼也向左》,《三峽商報》,2005年6月3日。
散文《拜謁屈原祠》,《宜昌日報》,2005年6月6日。
散文《香山與茗水》,《宜昌報》,2005年6月10日。
散文《滴沏城堡》,《宜昌日報》,2005年7月1日。
散文《夢游幻虛》,《葛洲壩集團報》,2005年8月26日。
散文《讀石欲忘言》,《三峽晚報》,2005年8月27日。
評論《網路文學宜昌印象》,《宜昌日報》,2005年9月1日
散文《即佛即畫三峽石》,《宜昌日報》,2005年9月22日。
評論《人物形象的喧嘩》,《三峽晚報》,2005年9月7日。
評論《人物形象的喧嘩》,《宜昌日報》,2005年9月13日。
評論《鳥飛前面的天空》,《三峽晚報》,9月20日。
散文《眩暈向左,震憾再向左》,《長江日報》,2005年10月14日。
評論《觸探中國式油畫的可能性》,《三峽晚報》,2005年12月15日。
評論《觸探中國式油畫的可能性》,《宜昌日報》,2005年12月20日。
評論《一次愛的虛擬行程》,《宜昌日報》,2005年12月23日。
2006年
短篇小說《馬小樹的愛情》,《星火·中短篇小說》2006年7月號。
長篇散文《峽江號子》,《芳草》文學,2006年第四期。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短篇小說《那三個春花雪月夜》,《芳草》網路小說選刊,2006年第11期。
中篇小說《刁民李夢醒的家庭隱私》入選《綻放——紅袖八年精選集之〈狼情〉》(2006年6月南海出版公司)
散文《泰山記宗》,2006年《旅遊度假》第8期。
2007年
《杜鴻中篇小說精選》,2007年3月,長江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丟手絹》,2007年5月,《長江文藝》第五期
Ⅶ 中國當代名著中,請推薦一些自己喜歡、故事性強的名著
首先,我閱讀當代文學作品將近20年,看過的作品至少有幾百,我喜歡並牢記的,多得很,隨便拿出來寫幾十篇文學評論或讀書筆記都不成問題,只是我不做職業槍手而已。
也不知道樓主是什麼歲數,受教育程度如何,如果只是中學生,那麼個人建議讀點中短篇的小說為主,學業為重,篇幅過長的名著、愛情或文化底蘊過於深奧的作品可以適當迴避一下。
在這個年齡段與文化水平層次基礎上,個人推薦(除了中學那些「書單」上的作品外):
諶容的《人到中年》,從沒有過如此關心知識分子命運的作品,震撼!
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大運河上的田園之歌。
葉蔚林的《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屠格涅夫式的山水詩話與「浩劫」中的人情風貌。
陸文夫的《美食家》,探討飲食文化不可多得的小說,故事情節趣味化、幽默化。
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系列文化小說(已寫成八篇),原來西湖的民間傳說、稗官野史可以那麼動人,其中《平湖秋月》還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堅持與守望。
馮驥才的《神鞭》、《三寸金蓮》,京味十足的歷史小說。
曹禺的《王昭君》、田漢的《關漢卿》,相當不錯的歷史話劇。
黃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徐遲的《歌德巴赫猜想》,這些都是當代報告文學的代表作品,篇幅不長,閱讀難度適中。
如果樓主已是大學生,需要文學方面的「充電」,在這個年齡段就應該接觸一些水平高的「大部頭」小說了,個人推薦:
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探討農村底層社會現狀的重要作品。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現在基本上是大學生必讀了,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庭幾代人的生活與愛情悲劇,不過多愁善感或心臟承受能力不好的朋友慎讀(結局比較慘)。
陳忠實的《白鹿原》,爭議比較多,評價也很高。
古華的《芙蓉鎮》,一個時代的縮影。
劉心武的《如意》、《立體交叉橋》,人道主義在閃光。
鄧友梅的《那五》、葉廣芩的《採桑子》,沒落的八旗子弟的悲歌。
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如果你愛她,就把她送到紐約,如果你憎她,也把她送到紐約」,這句話被很多人牢牢記住。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沒有不知道這篇小說的,我也很喜歡,這是最早涉及海外題材的作品之一。
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原話,當時全民大討論、大爭鳴中)!
戴厚英的《人啊,人》,人為的「斗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請看書中分析。
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軍旅文學中的佼佼者,感動一代人。
如果樓主已是工作中的成年人,那麼我覺得在此基礎上,下面的書更應該去讀:
凌力的「百年輝煌」三部曲(《傾城傾國》、《少年天子》、《暮鼓晨鍾——少年康熙》),我喜歡這位女作家的作品是因為她女性化的細膩的描寫,既有後妃君臣,又有布衣草民,更有一界純儒,故事多頭並進而不鬆散,情節緊湊卻不賣弄典章。歷史小說中的佳作。
張潔的《祖母綠》,當年洛陽紙貴,也正因為這是對「愛」的探索,所以我很喜歡,並建議人成年了才閱讀(內涵比較深奧)。
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雪城》,葉辛的《蹉跎歲月》、《孽債》,悲壯的知青紀念碑。知青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所以這樣的作品很有思想深度,經久耐讀,我現在還不時翻讀。
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繼魯迅先生的《傷逝》後又一部劃時代的分析婦女解放問題的作品,建議當母親的一定要讀。
張賢亮的《綠化樹》,人在逆境中,需要掙扎、支持與精神上的追求。作品語言比較渾厚,有一些悲涼的感覺。
當然,全列出來樓主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完的了。
上面這些書夠你讀很長時間了,都是傳統書質載體的小說,沒有網路小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不一定都有單行本,有的要找當代文選或作家選集才能看到。
個人認為1978年—1989年這個時期的作品最好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是選材還是寫作手法都實現了多樣化,而且每次新作的出版都能帶來強烈的論爭,直到今天我在重溫這些作品的時候,依然被它們直面問題的激情所點燃,依然為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緊扣。現在的作品卻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Ⅷ 跪求幾部與<<平凡的世界>>一樣好的小說!
《蘇菲的世界》
Ⅸ 《《殺手之王》》txt全集下載
《書名》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kY1y6ZdrmeVV27SetxladQ
《殺手之王》是一部連載於鬼姐姐的恐怖懸疑類小說,首發、簽約於鬼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