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大宗師金庸
『壹』 金庸哪幾部小說最出名
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理由很簡單哪部劇情長劇情復雜又多就越好看!天龍八部三個角色,劇情好長,武林高手又多,打鬥又熱鬧!
『貳』 中國三大武俠小說家是金庸,古龍和
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梁羽生;大宗師金庸,怪材古龍;奇材溫瑞安.象黃易屬於後來的.
『叄』 金庸一共有幾部作品他寫的第一部小說叫什麼最滿意的是哪一部!
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每一部都堪稱經典。這十五部金庸武俠小說分別是:《 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鴛鴦刀》、《 越女劍》。
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此時的金庸江湖中還沒有「內功」這個概念,陳家洛闖盪江湖靠的是招式和速度。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越女劍》,寫於1970年。這是一部短篇小說,書中的越女阿青最後一人一劍挑翻了兩千重甲侍衛,其武功已經接近仙俠水準。
《鹿鼎記》是金庸武俠中文學價值最高的巔峰之作,也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金庸曾說過:小說反映社會,現實中並沒有絕對完美的人。而《鹿鼎記》則更為真實,更像現實社會。
我們很難對鹿鼎記做出精準的評價,卻可以去看看一些文學大家對金庸《鹿鼎記》的評價:
倪匡:《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嚴家炎:《鹿鼎記》就是現代主義,它是武俠小說里邊的一種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很特別的。
陳墨: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是謂「四不像」,正是《鹿鼎記》的獨創,亦正是《鹿鼎記》的精妙之訣。
「鹿鼎記」中確實少了很多「武俠風格」,但其實是金庸先生的一種回歸和感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小說的最高境界,就是接近於真實。在武俠世界中,武林高手雖然厲害,但其實最還是人心、城府、運籌帷幄等,也因此,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雖然武功低微,但卻是混得最好的一個男主角。
因此,若是從文學價值層面來說,《鹿鼎記》絕對是金庸的巔峰之作。也正是因此,金庸寫了鹿鼎記後,覺得再寫也很難超越,或是重復,這才封筆退武。
『肆』 金庸有哪些小說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伍』 金庸和古龍誰是真正的武林盟主
金庸是真正的武林盟主。
金庸小說的成功,除了金庸自身獨有的文學才華和文化功底外,豐富的社會知識和閱歷,給金庸帶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和靈感。
知道金庸厲害在哪裡了吧?作家除了才華,還要有社會角色的鍛煉。古龍與金庸在這方面的差距,體現在了作品上,註定他們無法相提並論,所以,真正的武林盟主就是金庸!
『陸』 武俠小說大宗師金庸是誰
曾向一位洋人介紹金庸,說:「這是一位名作家。」洋人追根究底,問:「有名到何等程度?」進一步介紹:「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金庸的小說,風靡了港、台、南洋、歐美,不知使得多少人因為讀他的作品而廢寢忘食,這種情形,一直到今天不變。金庸的小說能吸引每一個人,上至大學教授,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僕役小廝,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的地步,堪稱是中國近代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小說家。
這位大小說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金庸,姓查,名良鏞,浙江省海寧縣人。金庸的家世顯赫,但是他的成功,卻和「祖蔭」全然無關,全是靠他本身的才能、學識、苦學和勤奮,完全是赤手空拳打出來的天下。其實可以寫一本傳記,記金庸作為成功人物的一種典型。
金庸的少年時期,在家鄉附近就讀,中學是著名的杭州高中,「杭高」是中國有數的好中學之一。中學畢業之後,適逢亂世,當時日寇侵華,金庸就在這時候離開了家鄉,遠走他方。據他自己的憶述,在離開了自己家鄉之後,曾在湖南省西部住過一個時期,寄居在一個富裕的同學家中,這一段青年時期的生活當然相當清苦。再以後,金庸進入國立政治大學就讀,讀的是外文系。金庸在政治大學並未畢業,原因不明,可能是那時他雖然年輕,但已才氣縱橫,覺得傳統的大學教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之故。使得金庸和報業發生關系的是當年《大公報》招考記者。當年,《大公報》是中國最有地位的一份報紙,影響深遠,它在全中國范圍內招聘記者兩名,應征者超過三千人。在這三千人之中,金庸顯示出他卓越的才華,被《大公報》錄取。
自此,金庸就進入了報界。而在不久之後,便被派去香港。金庸在香港的《大公報》工作了很久,擔任的是翻譯工作。在這個時期,金庸對電影工作有了興趣。這種興趣的由來,大抵是由於他在報上撰寫影評之故。金庸曾用一個相當女性化的筆名寫過影評,也用「林歡」的筆名寫過影評。他所寫的影評,只怕已全散失不可追尋了,但曾讀過的人都說他的文筆委婉,見解清醒。以後,金庸直接參加了電影工作,做過導演。
金庸參加電影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其成就和他寫作方面的成就比起來,也相去甚遠。時至今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實際參加過電影工作,當過編導了。
金庸的小說創作生涯,可以說開始得相當遲,但是一開始就石破天驚,震爍文壇。他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才發表到一半,武俠小說讀者已經驚為天人。再接下來的《碧血劍》《雪山飛狐》,更是聲名大振,人手一冊。等到《射鵰英雄傳》一發表,更是驚天動地,在1957年,若是看小說的人不看《射鵰英雄傳》,簡直是笑話。
《射鵰英雄傳》奠定了金庸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人人公認,吸引了無數讀者。在《射鵰英雄傳》之後,金庸就脫離了《大公報》,和他中學時期的同學沈寶新先生合創《明報》。《明報》在香港銷數不是第一,但是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之中,它是第一大報,在國際地位上,是第一大報。連美國國務院都會三番五次請主持人金庸去商議國家大事。《明報》草創之初,金庸在《明報》上撰《神鵰俠侶》,接下來,大部分小說也全在《明報》上發表,一直到《鹿鼎記》。在《鹿鼎記》之後,金庸就未再撰寫小說而專注刊《明報》的社評。《明報》社評,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由金庸親自執筆,見解之精闢,文字之生動,深入淺出,堅守原則,人人稱頌。就算和他意見完全相反的人,也不能不佩服他的社評寫得好,這是金庸在寫小說才能之外的另一種才華的表現。
由金庸執筆的《明報》社評,其影響已可與當年的《大公報》相媲美。由於堅持民主、自由的思想原則,金庸曾和《大公報》發生過一次極為劇烈的筆戰。這次筆戰,金庸所寫的幾篇文字之精彩,真令人嘆為觀止,只可惜這些文字,竟未曾結集出書。
以上所寫的,是金庸在事業上成就的簡單素描。
金庸的苦學精神更令人嘆服。當初,他自己覺得英文不夠好,就進修英文,家裡有一個一人高的鐵櫃,抽屜拉開來,全是一張一張的小卡片,上面寫滿了英文的單句、短句,每天限定自己記憶多少字。據沈寶新先生說,金庸在年輕時,每天限定自己要讀若干小時的書,絕不鬆懈。一個人能成功絕非幸事,天分固然重要,苦學更不可或缺。
金庸……畢竟不是寫傳,只是簡筆素描,金庸是怎樣的?金庸就是金庸,是天皇巨星,是真正的作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柒』 同為武俠小說的大宗師,古龍的影響力為什麼比不上金庸
金庸與古龍,在武俠文壇頗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兩人算是同期的武俠寫作大家,作品都風靡了好幾代華人。但嚴格來說,論知名度跟影響力,古龍還是比不上金庸的,一是因為古龍出道晚;二是因為金庸除了寫小說外,還是新聞工作者、企業家、社會活動家,跟公眾接觸比較多,而古龍卻是個比較純粹的作家;
最後說第三點。古龍比較倒霉,很早便去世了,去世時才47歲,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還沒來得及完成續寫修改,這就造成他留下的很多作品都是“虎頭蛇尾”現象。另外,因為他的早逝,出版社便找來很多人給他代筆,這難免也降低了古龍作品的質量。而金庸卻在相同的年齡,創作出了《鹿鼎記》封筆,而且在退休中還時不時修訂自己以前的作品,幾番修改下來,作品也就更完善了。
『捌』 同為武俠小說的兩大宗師,古龍的影響力為什麼比不上金庸你怎麼看
事實上,你的情節非常微妙。所以這本書很吸引人,也很聳人聽聞,但是當它在電視上播出時,就沒有什麼可拍的了。在我看來,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看到的金庸小說基本上是金庸的修訂版或本世紀的新版,但我們沒有看到金庸小說的連載版。
古龍最好的小說是《邊城浪子》和《刀鋒天涯明月》。傅鴻學是古龍作品中最傑出的一位。其他的古龍像李緒奴、葉凱和楚留香。金庸像郭靖和楊果。這些主角從小就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郭靖愛著江南七怪,楊果愛著郭伯伯,愛著小龍女。綜觀所有的武術,只有傅宏學活在童年。很少有傅宏學心中還有愛和正義。他的性格並不完美,但這就是為什麼他像個男人。古龍小說中讓我改變的是傅洪學的性格。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玖』 金庸寫了那麼多小說,他的文學成就如何
金庸的文學成就,在近代文壇也是鮮少有人能夠與之匹敵的,堪稱“大宗師”。談及武俠小說作家,我們心中第一個想到的,沒有別人,必然就是躬耕武俠創作事業一生,著名的金庸大師。
縱觀他的創作生涯,著實撰寫了不少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經典武俠小說。像《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這些長篇作品,更是影視界改編,翻拍的常客。金庸小說,已經成了一代中國人的精神回憶。
在世界文學殿堂中,必然有通俗文學的一席之地;在通俗文學的殿堂里,就必然有金庸的一席之地。世界上的作品,就表達人世間苦難的,自然也有武俠這種體現出我們的幻想和追求的。
因此,我認為金庸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和法國的大仲馬媲美。他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