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體小說還是寫網路小說
① 實體小說和網路小說的區別
我的編輯跟我說過,網路小說它不需要多麼高的文筆,相比實體這一點要求低,網文它可以發展為實體,不過有一點必須要是有超高人氣的小說才可以,而實體小說包含兩種一種就是直接發書印刷,一種就是網文改實體,前者實體要求文筆好,很出眾,後者實體一般要有人氣,網站還有出版公司才會出版你的文
② 實體作家和網路作家的區別是什麼
網路作家的有幾個特點:
內容更新速度快,一天要達到數千字。
內容鋪陳較大,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宏大的世界觀。
充滿想像力,越紅的作家,想像力越豐富。
在收入方面,網路作家一樣賺版稅,不過是網站提供,之所以願意出版,無非就是想成為真正的作家,因為一本數百萬字的小說,可能要出十幾本書。實體作家的作品,如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有90多萬字,已經算是鴻篇巨著了,不過跟網路小說比,在字數上,簡直不值得一提。
有人好奇,為什麼網路小說要那麼長?是不是長就好?
其實很多寫小說的人都知道,一本小說需要漫長的准備時期,即使20萬字的小說,包括資料收集、撰寫、修改,少說也要一年以上。但是,網路小說,隨便一年就能寫上百萬。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
事實上,網路小說已經被讀者逼的變形了,變異了,不再是純粹的小說了,在作品中很難找到嚴謹的結構,豐富的多人物刻畫。只能看到劇情高潮迭起,一次高過一次。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讀者需要,他們僅僅是消費時間,或是一天幾毛錢去看這些小說,根本沒有想到通過小說,去更加客觀的認識世界,認識不曾見過的人、事、物。進而早就了這樣畸形的產物。
不過,網路小說不是不好,但不應該稱之為文學。其與我們看到的微博、博客、小段子一樣,都是「快餐文化」,吃完了抹抹嘴就走。桌子上除了殘余的剩飯,還有幾枚硬幣。可是,這樣卻偏偏很賺錢,因為太多人喜歡圖省事。
那實體小說怎麼樣?
我更喜歡把它叫做小說,因為它是純粹的文學作品,沒必要因為一個不純粹的產物,去想盡辦法區分二者。
小說的創作並不容易,大部分作家需要收集資料,還要完整的設計故事結構,確保其中毫無出入。同時,小說的創作並不是憑空而來,作家希望通過敘事來表達一些內容。這邊是與網路小說本質上的不同,簡單來說,網路小說所要表達的是:我天下無敵,我萬人寵愛,我聰慧無雙,我天賦異稟,我天姿國色,我……
所以,網路小說看完之後,我們只是知道看完了,卻感覺很空洞。
而小說,在內容上更實在,可以讓我們感悟到一些,比如環保、戰爭、經濟泡沫等等,從這些內容上,獲得反思。
對於網路小說和小說的區別,只能簡單的說明一下。二者並不能分好話,每種文化存在,都是因為人的需要,網路小說也有出彩的作品,給人以很真實的感覺,這種作品,便是小說,只是在網路發表而已。
關於LZ問的收益問題,我只能告訴你,韓寒每年有數千萬的版稅,唐家三少也有數千萬,兩者是小說和網路小說中,分別最賺錢的人。這說明,去踏踏實實的出版,只要你寫的好,就能夠獲得收益,否則即使創造很多富翁的網路,讀者也不會願意為不值一哂的作品買單。
另外,我還想說一個問題,網路小說的作家,之所以稱之為作家,是因為他們的作品,而不是因為人和所處的環境。在我看來,一個人,如果能夠獨立創作出一部作品,並且得到讀者的喜愛,那麼這個人就應該是作家。因為,作品真正的好壞,是在讀者心中,而不是我這種評論者的心中。
雖然時隔四年,我還是決定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並沒有用復雜的理論去辨析,因為這是沒有必要的,任何人寫出來的東西,都希望是給人看,而不是給人品頭論足。所以,只要讀者需要,讀者喜歡,就是小說類的作品。當然,我也只能把網路小說稱之為小說類。
最後,我想留下一句話。在湛廬文化出版的作品後面,都會有一句「時間才是讀者付出的最大閱讀成本」。希望大家不要用下載,去享受閱讀,有時候一部作品,要耗費一位作家一年的時間,所投入的經歷和成本,卻要遠高於作品帶來的收益,要知道,一本能夠賣五千本的著作,作家只能賺到一萬塊,而這樣的作品投入,除了一年的時間之外,在資料搜集上的投入,也遠不止這些。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去支持正版作品,如果怕書不好看,可以去看看書評,再決定要不要購買。否則有一天,真正努力創作的作家,開始漸漸吃不飽,穿不暖了,這個世界上,就只有網路小說了。
③ 你認為網路小說作者寫實體書的話,還會不會成功
實體書和網路小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認為一些網路小說走紅的作者,如果一開始是去進行此體小說的創作的話,那麼他可能很難出頭。
網路小說不一定能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於實體書的受眾,不同於網路平台的受眾,以實體書平台發表網路小說,可能吸引不了那麼多讀者。然而不管是網路小說,還是實體書,只要是作品,便一定是內容為王,只有優質的作品才能吸引大量的讀者。
④ 寫網路小說好還是寫傳統小說好
如果是想靜下心好好寫那就傳統小說,如果想快速要流量人氣,那就選網路小說。
不過如果認真付出了,哪一個都不錯,看自己喜歡什麼了
⑤ 網路小說和實體書的行文有區別嗎
有的,網路小說的行文更加註重套路,要有節奏感,要吊著讀者的口味,也要根據讀者的反饋來調整後面行文的節奏,而實體書,一般都是作者一氣呵成,在寫作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經歷。
⑥ 現在的寫手是在網上寫長篇好,還是寫短篇頭實體書
那得看你寫小說的動機了......
大部分學生一族的(像我),就在網上寫寫長篇的小說,只為了娛樂。
像一些大人,或大學生之類的,有想法出實體書掙些錢的嗎,就寫咯。
不過在網上不一定要寫長篇,短篇也行。一般的實體書上的都是中長片的小說,連載的,要麼就是雜志上的短篇。不過要看清楚了,實體書的話一般都有要求的,字數啊,什麼的。
⑦ 實體書的小說和網上的小說有什麼區別
幾千萬字的網路小說,和幾十萬字的實體小說區別。
總體來說,幾千萬字的網路小說都是灌水文(沒有不灌水的,灌水多些少些的區別),你可以一目十頁完了再一目十行的看,基本上劇情進度沒怎麼動,你不會看不明白覺得漏了什麼(因為這些大部分情節都不重要)。
幾十萬字的基本沒有太多的水分,主線清晰,支線不啰嗦,你一般要一頁頁地翻看,少看幾張情節就有些跳動,甚至後續情節都不明白怎麼回事了。
這是最大的區別。
另外一個區別就是幾千萬字的小說情節都是重復的套路的,基本按照打怪升級打BOSS,再打怪升級打BOSS,如此的循環。到最後打最終BOSS
幾十萬字的小說是很難讓打怪升級打BOSS這套路循環下去,因為幾十萬字根本不夠寫,所以此類小說注重的是情節發展。
至於實體書和網文,其實都有幾十萬字的小說,他們的區別是不大的。而幾千萬的小說都是網文的多,實體書的少。因為書的價格有受頁數影響,灌水太嚴重了買實體書太不劃算銷量自然就差。
⑧ 成為一個職業作家有多難這個時代,網路小說和實體書哪個發展更好
網路作家不同於從前那些往往有工作的傳統作家,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創作壓力,而網路作家有。如果要將此作為長期的職業,那麼必須至少有十年八年寫下去的准備。如何不斷豐富自己的視野,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如何使得自己始終肚子里有貨,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如何讓自己成為常青樹,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流星,每一個網路作家都必須面對這一點。
好的創意會有很多人模仿,這也是現在商業化小說創作的一個弊端,也希望未來的作者能夠突出自己的手法,真正得成為一代名家。
生活的壓力。這是網路作家最大的生存壓力所在,要成功,你先得保證自己不餓死。
現實中壓力太大,寫小說可以把你自己壓抑的情感發泄出來,可以把你理想的生活寫進小說,可以把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寫出來,可以在你孤獨的時候有個精神寄託,可以給那些心靈空虛的人帶來安慰。
最後,除了專業寫手,一般的作者都是滿足自己的寫作慾望,從這個方面說,寫小說其實也是一種娛樂!或許這也是有那麼多人想著向寫作方面發展的原因之一吧。
⑨ 網路版小說與實體版小說的具體區別
網路小說,審批要求低,能簡單的就在網上發表,如果能夠達到一定的訂閱要求的話,則能夠上架,從而獲得一定的分成。基本沒有什麼嚴格要求,通俗易懂,不違反各種法規。而且是連載,不用先完本,可以邊寫,邊發布。
實體小說,審批要求嚴格,如果沒有明確的盈利預期的話,很難獲得出版社的認可。再者,正式出版方面也會由政府來嚴格審批。必須是完本。
網路小說與一般的小說形式有些許不同,它比較寬松的文體使的內容包含很廣泛,仙俠、玄幻、網游都市,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正規的小說形似所不能包含、容忍的小說一般都可以算做網路小說。(或者可以用另一種解釋,在網路上首發的就是)
絕大多數網路小說是以快餐文學為定義,大都情節冗長,很大一部分情節不符合常理邏輯,有時情節還很虐,口水話多,結構枝枝蔓蔓,內容有時相互矛盾,缺乏經典之作。雖然也不乏有脫穎而出的傑作,但是,很多網路寫手寫作的目的大多數是為了賺錢,這使得網路小說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失去了文學性,難以被文壇認同。
造成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網路小說的寫作成本太低,從讀者到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為的人大量湧入;二是以字數多少為盈利模式,導致作者重量不重質;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時更新,而不是先寫好再發表,讀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幾千字,這樣很難出經典;四是很多讀者大概是雅的東西看太多了,要看點俗的,雅俗共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