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稿網路小說
『壹』 洗稿是什麼意思
「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
當下的自媒體平台上魚龍混雜,亂象頻出,許多所謂的「流量大號」早已沒了規矩。網路媒體興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將別人的報道、評論、文學作品等直接照搬過來挪作。如今,互聯網平台版權保護措施初見成效,這種低級的全面抄襲已經難以過關。
於是又有一部分無良媒體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將別人的原創調整語序,換幾個近義詞,草草一改,標上自己的「原創」,這就是俗稱的「洗稿」。
一般來說,所謂洗稿,抄的不是文字,抄的是邏輯和敘事線。
比如我把十篇文章的料,各自截取一段,然後用自己的話再寫一遍拼一起,再加上我自己的東西,燉成一鍋,就蠻難發現的。自己東西所佔比例越高,原創性越強。如果能佔到個七八成,你就不好意思說我洗稿了(抄襲?那是完全談不上的)。
事實上,著作權法規定的侵權行為類型中沒有新聞行業里所說的洗稿行為,從這種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來看,其類似於將他人稿子改頭換面而隱去原作者信息後重新發表,本質上是一種比較隱晦的剽竊和抄襲行為。
在洗稿過程中,一些轉載媒體或個人在轉載後隱去文章的原作者,甚至對一些內容進行了增刪、修改,還可能涉嫌侵犯相關權利人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除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責任外,還應該向相關權利人公開賠禮道歉。
『貳』 什麼是洗稿
「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
當下的自媒體平台上魚龍混雜,亂象頻出,許多所謂的「流量大號」早已沒了規矩。網路媒體興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將別人的報道、評論、文學作品等直接照搬過來挪作。如今,互聯網平台版權保護措施初見成效,這種低級的全面抄襲已經難以過關。
於是又有一部分無良媒體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將別人的原創調整語序,換幾個近義詞,草草一改,標上自己的「原創」,這就是俗稱的「洗稿」。
在文章中堂而皇之地大段「洗稿」,全無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聲稱原創,卻跟別人的文章觀點、故事、邏輯全都雷同,只不過主角從張三換成了李四,「她高興壞了」改成「她激動萬分」。這些換湯不換葯的表面功夫,實難「洗」掉抄襲的本質。
如何認定「實質性相似」,司法實踐中有兩種主流標准:
一是「整體觀感法」,是指以普通觀察者對作品整體上的內在感受來確定兩部作品之間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
二是「抽象過濾法」,指在對所涉作品進行「實質性相似」判定之前,首先要將原告作品中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元素過濾出來,然後再將其與被告作品進行比較,進而加以侵權判定,又稱「抽象-過濾-比較」三步法。
『叄』 人民網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對於這種建議你怎麼看
近年來,通過對他人作品進行內容篡改、語序調整、結構重塑和表達轉換,將他人作品“包裝”為自己原創作品的“洗稿”現象頻發。彭靜委員建議將“洗稿”明確列為侵犯版權法定情形,規定“洗稿”應承擔的法律責任。2021看兩會(澎湃) 彭靜委員:建議相關法規將“洗稿”列為侵犯版權法定情形。
首先,“思想與表達二分”原則的適用被認為是《著作權法》領域一個知易行難的困難問題。之所以如此,皆因實踐中思想與表達的分辨非常困難。其次,該原則的適用並非絕對,即,即便思想與表達在個案中能夠截然分開,思想也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思想與表達二分”原則的適用需要採用所謂的“抽象——過濾——比對”法,即首先“抽象”所涉兩部作品的思想,然後過濾掉思想,再比對表達。根據其抽象程度,思想通常被劃分為抽象思想(簡單思想)和具體思想(詳細思想)。而該原則通常被適用來排除對抽象思想而非具體思想的保護,因為抽象思想難以構成作品的實質性部分,而具體思想可以。實踐中的例子就是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根據“洗稿”的本質,即便洗稿作品完成採用“洗稿”人不同的語言風格表達,只要其滿足“接觸+實質性相似”條件,“洗稿”仍然是“洗稿”而不是創作行為。
『肆』 網路文學為何頻現「抄襲門
比葫蘆畫瓢。
朱慧卿繪
盜版和抄襲是困擾網路文學發展的兩大頑疾。相比較而言,抄襲的治理難度更大。在缺乏創作規范、創作壓力巨大而商業前景日益被各界看好的網路文學界,抄襲事件的頻繁出現越來越引起各方的重視。
「連錯別字也一起抄」
在對抄襲者隱忍了多年後,知名網路作家匪我思存近日終於感到忍無可忍,從8月初起,她連續在微博上發聲,指另一位網路作家的《甄?執?貳度畿泊?飛嫦映??獨湓氯縊?返茸約旱淖髕貳7宋宜即娉疲?笳卟壞???適鹿8牛??約菏櫓械拇肀鸌忠慘徊⒊?斯?去。當年她引用了一首古詩,但記錯了,而同樣的錯誤出現在其書中。匪我思存發表長文表示自己的訴求不是「錢」,而是「兩件事情,一是抄襲者公開賠禮道歉,二是刪掉抄襲內容。」
該事件迅速成為網路熱點,參與轉發、評論、點贊的網友超過30萬。
近年來,網路小說成了抄襲的「重災區」。《花千骨》《錦綉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改編成熱門電視劇的原著都曾被曝涉嫌抄襲。但是,大多數受害者都選擇了沉默,像匪我思存這樣站出來公開點出抄襲者名字並公布證據的網路作家實屬罕見。
對此,匪我思存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抄襲這種事,一般發現之後都是默默地忍了,因為現行的狀態是維權成本非常高,而侵權者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輿論對受害者也不利,站出來維權反倒要面對輿論壓力。這次在微博揭破此事,有好幾個誘因。主要還是因為忍無可忍。」
《甄?執?紛畛踉誚??難С巧狹?厥本馱?煌?遜⑾稚嫦映??8??006年10月晉江網發布的公告,《甄?執?酚寫蟠笮⌒?0多處情節、語句和《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冷月如霜》等相同或相似。晉江網總裁黃艷明近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我們當時判定《甄?執?返淖髡咧苯郵褂昧吮鶉說暮么屎鎂洌??蛔鬩雜跋煺?鱟髕返墓適鹿辜埽?閌喬嵛⒌某??!弊鈧戰??芾聿闋齔鋈米髡摺靶薷睦淄??Γ?蟣懷??叩狼浮鋇木齠ā?/p>
黃艷明回憶說,當時作者認為自己很冤枉,很委屈。「她說,我40萬字的作品,你們找來找去也只找出2000字而已,然後就說我是抄襲。我不服。我不承認這是抄襲,我只是借用了別人的一些詞句。」在拒絕接受修改並道歉的要求後,作者離開了晉江文學網,在自己的博客上連載完結了《甄?執?貳?/p>
從「摘抄好詞好句」到「洗稿」「融梗」
晉江網是業內公認的打擊抄襲最嚴厲的網站。黃艷明說,近10年來晉江網一共發現了1000部左右的作品涉嫌抄襲,其中400部是情節嚴重的抄襲。「情節輕微的,我們會要求作者刪改;情節嚴重的,只能殺ID。」所謂「殺ID」就是封殺作者的網名,對一些已經成名的網路作者而言,ID被殺不但意味著名譽掃地,更意味著經濟損失。
在這些年處理抄襲者時,黃艷明發現,很多人感到自己非常冤枉。「他們說,從小老師就要求我們准備一個本子,遇見好詞好句就要抄下來,以後寫作文的時候用。怎麼現在我用了幾句別人的好詞好句就成了抄襲呢?有這種想法的作者不是一個兩個,是很多人。」黃艷明認為,缺乏規范的寫作教育是導致抄襲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
借用好詞好句容易判斷,而抄襲別人的情節脈絡就很難判斷是否屬於抄襲了。對於這種做法,網文界有專門的術語,稱之為「洗稿」或「融梗」。
匪我思存說,十幾年以前剛出道時就發現自己的作品被抄襲,只是程度不一樣,有時候只是一句兩句被抄襲,有時候被抄得比較厲害。「最近幾年問題更嚴重了,有網站公然號召新作者抄襲我們老作者舊作品起承轉合的節奏和大綱,就是抄襲骨骼,改變小說背景和細節重新添肉,業內稱為洗稿。」
所謂「融梗」,是指抄襲別人的故事橋段、情節模式。比較高明的作者會把「梗」化用在自己的作品裡。這就給抄襲的認定帶來了挑戰。
黃艷明認為,單一的一個梗或者說一個橋段不算抄襲。她說:「有的梗不是誰寫出來就被誰壟斷,比如『跳崖遇高人』『身負血海深仇的女子愛上了仇人』,這樣的梗,不能說你寫出來,別人就不能再寫了,這樣的情節模式一旦寫出來就進入了世界文明的共同財富之中,別人也可以用。」黃艷明說。
「但是,整個劇情的抄襲與單一的一個梗的雷同是不一樣的。」黃艷明強調,「如果你的整個劇情脈絡使用的都是別人的劇情脈絡,這樣的情況我們認為是抄襲。如果你只是化用了別人的橋段,但劇情脈絡是自己原創的,我們一般不認為這是抄襲。」
對於目前網路上流行的做內容比對的「調色盤」,黃艷明認為並不靠譜。「單用調色盤是不能確定抄襲的,」她說,「網路小說多是模式化創作,許多情節模式是通用的。如果『跳崖遇高人』這樣的梗也被認為是抄襲的話,打擊面就太大了。我們反對抄襲,也反對反抄襲的擴大化。」
中南大學文學院網路文學研究院首席教授歐陽友權指出,高產寫作、技術復制和缺少嚴格把關的自由發布體制,使得相比傳統文學創作,網路文學更容易出現抄襲現象。
「寫作神器」來了
「洗稿」也罷、「融梗」也罷,在高科技面前統統相形見絀。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有的作者已經藉助科技手段,使用寫作軟體自動生成小說了。而由此帶來的問題已不是抄襲所能涵蓋的了。
數月前,晉江文學網接到網友舉報,與晉江網簽約的一位知名網路小說作者涉嫌抄襲。經晉江網調查,認定該作者大量使用了寫作軟體的素材,許多內容來自知名作家作品的片段。這是晉江網第一次發現簽約作者使用寫作軟體。黃艷明說:「這個作者是我們一直非常欣賞的,這件事也令我們大吃一驚,很受打擊。他抄得太多,已經達到了殺ID的標准,只能封掉他的ID。」
其實,使用自動寫作軟體在網文界已是公開的秘密。早在2015年就有讀者爆料,網路小說《寒門崛起》是使用小說寫作軟體拼湊出來的,涉嫌抄襲的主要是背景知識、外貌描寫、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等,其中雪景描寫部分就涉嫌抄襲了魯迅的《故鄉》和弱顏的《重生小地主》。
2016年,電視劇《錦綉未央》熱播,一些網友發現其原著小說涉嫌抄襲,據新浪微博「言情小說抄襲舉報處」所整理的數據,《錦綉未央》涉嫌抄襲的書目達219部,數量之多,使人懷疑作者是使用了寫作軟體。
目前,在淘寶網上搜索「寫作神器」和「自動寫作軟體」能找到數百種,據賣家自述,這些軟體可以根據需要自動生成文章,有的「自動寫作軟體」號稱每天可以寫出8000至10000字。據軟體業內人士介紹,大部分寫作軟體由素材庫和自動寫作系統構成,其中素材庫基本是各類網路小說以及傳統作家作品的描寫類片段,而自動寫作系統可以自動生成人名、地名、招式、武功、服飾、愛好、特長、誤會、巧合乃至情節結構、完整梗概等創作素材,有的高級寫作軟體會把多個來源的描寫融合在一起。作者只需要寫出情節的大致脈絡,其餘具體的描寫都可以交給軟體自動完成。由於來源駁雜,如果作者使用了其中的素材,很有可能造成抄襲而不自知。
「我覺得,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抄襲,寫作軟體對網路文學的沖擊更大。」黃艷明說,「如果大家都認為用軟體寫作不算什麼,那麼未來的局面就很難看了。大家比的就不再是創作能力了,而是軟體的智能程度。將來人工智慧越來越強大,讀者需要什麼樣的文章,軟體就自動寫一篇,那麼就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說寫作軟體寫出來的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權?如何定義抄襲?」
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前不久,著名作家韓少功給30多名文學研究生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而另一首是機器人模仿秦觀創作的,結果沒有人能識別出來。
歐陽友權認為,自動寫作軟體還只是剛剛起步,對文學創作的終極效果尚不明朗。「在我看來,在講故事(如小說、劇本)、古典詩詞、朦朧詩寫作領域,自動寫作軟體大有可為,從總體上看,盡管文學創作不是作家的特權,但作家仍占據文學創作的絕對優勢,寫作軟體暫時代替不了文學的人腦。」
打一場反抄襲的「人民戰爭」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國內40家主要網路文學網站作品總量1454.8萬種,當年新增作品即達175萬部。要想在如此之多的作品中發現抄襲,無異於大海撈針。實際上,目前發現的抄襲線索主要來自於讀者。讀者是監督網路文學抄襲最強大的力量。
歐陽友權說,網路讀者眾多,億萬讀者的「火眼金睛」會讓抄襲作品無處遁身,網路的交互性也容易把抄襲的情節、細節、故事框架乃至語言表達方式等等暴露在「陽光」之下。
現在一些熱心網友通過網路組織起來,自發地比對雷同網文,揭發抄襲。「反抄襲吧」「言情小說抄襲舉報處」「原耽抄襲侵權舉報地」「網文抄襲排行榜」「今天掛抄襲了嗎」等都吸引了大量讀者。讀者的監督、輿論以及商業力量的介入,都給抄襲者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文學網站也加強了反抄襲的力度。目前在作品上線之前一般都要做人工審核和機器查重。但正如歐陽友權所指出的,網路抄襲的根本原因在人,在創作者,在寫作主體的能力不逮和功利心態。他說:「文化資本的逐利性、商業力量的誘惑力、讀者市場的激烈競爭都是抄襲事件的直接推手,但它們背後還是人的價值觀在起支配作用。如果一個網路作家能嚴於自律,經得住誘惑,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些社會責任,少一點商業心態、多一點藝術追求,任何商業環境和技術語境都很難使自己走進抄襲的陷阱。」
『伍』 如何看待網路洗稿
前幾天在微博發文章,發了之後往其他平台搬,只過了一晚就發不成了,原因是已經有人發過了,是頭一天晚上,於是我就申訴吧,提供了截圖說我是原作者,按照預想應該是把已發的刪了吧,結果不是那麼回事兒,說有相似內容我的只展示給粉絲。
洗稿和這種搬運工一樣都是侵權,但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篇文章可能侵犯好幾個創作者的著作權,因為這種掰開了揉碎了還要換一種措辭說法,洗稿更加隱蔽維權難度也大,本來不同創作者的受眾就不一樣,如果運氣好有人撞上了還能知道,否則不可能搜一段話出來發現有人侵權了,所以這種更加惡劣、更加可恥、更不值得被原諒。
對於這種洗稿侵權,尤其是這種製作軟體形成產業鏈的,要堅決徹底打擊,往小了說這是侵犯個人的著作權,往大了說這是禍國殃民、荼毒下一代,本來現在信息大爆炸,獲取有用內容成本提高,把這些粗製濫造的洗稿作品放進去,把水攪得更渾了。
文化繁榮、精神文明不是口號也不是形式,不能把這種洗稿侵權內容算進去,算進去也是虛假繁榮,好的創作環境會提高創作者的熱情,所以堅決抵制和反對是必要的,當然只靠職能部門肯定還不夠,像行業和成員的集體反對也是參與形式,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除了這種宏觀的運作,也需要法律上的微操,創作者發現侵權文章怎麼辦?不用等咨詢了法律專家才行動,可以提前把侵權內容公證固定下來,然後再嘗試和侵權人聯絡處理,實在談不攏再找律師也不遲。
『陸』 網路寫手接單洗稿千字十元,網路洗稿該如何處理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由此也延伸出來了不同領域的產業。其中很多產業的延伸,跟互聯網的發展是互利共贏的。對於互聯網的發展是有利的,但這些產業公共的目的就是為了去獲得更多的流量。
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糟粕。就拿現在網路文章來說,一篇好的有主題的文章,能夠獲得很多人的贊同和認可,同時也能夠去將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達,讓別人獲得學習的機會。但由此而生的就是網路寫手的出現,在網路寫手當中存在一批專門靠洗稿掙錢的人,他們將別人寫好的文章去進行內容的模仿和篡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章的重復率,但是主題思想和表達方式是不變的。他們不靠瀏覽量和流量掙錢。而是靠文章的字數掙錢,也就是所謂的百字一元。
『柒』 《錦綉未央》小說涉嫌抄襲嗎
近日,首屆燧石文學獎在北京舉辦頒獎儀式,除了獎勵作品與作者的各項獎項,該文學獎特別為年度抄襲作品設立了「白蓮花獎」,授予了網路小說《錦綉未央》。
『捌』 「洗稿」是什麼
材料在提到當前網路新聞轉載存在的主要問題時,稱「新聞網站『洗稿』現象嚴重」。對於這則材料的真偽,筆者並不在意。但「洗稿」這個詞確實值得好好談一談,因為在這個新鮮詞彙的背後,是中國新聞網站的無奈和反抗。其實在網路新聞編輯圈內,「洗稿」並非一個新鮮詞。按照我的理解,這個詞直接來源於「洗錢」。所謂「洗錢」,指的是通過一系列手段,將非法所得的資金合法化,掩蓋其真實來源。最直觀的理解即通過一些手段的運作,將「黑錢」洗「白」。錢有「黑」有「白」,這是容易理解的,因為有的錢是通過貪污、欺詐、走私、販賣毒品等非法手段獲得的,它們一出生就「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但是,「洗稿」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新聞稿件也像錢一樣有「黑」有「白」?難道有的稿子是通過犯罪手段獲得的?在中國的網路新聞管理制度下,有些新聞稿還真的是不能碰的「黑稿」。「黑稿」中最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的,是傳統媒體保護著作權的稿件。例如,原來的《財經》雜志和財經網,是不允許其他網站轉載其稿件的,包括門戶網站在內。假設新浪一定想轉載,怎麼辦呢?那便只能「洗稿」了,可能的方式是——先以網友的身份將稿件轉貼至論壇,再從論壇轉載至新聞頻道,出處注為「新浪論壇」;或者直接轉載過來,但出處注為「新華網」,雖然新華網上實際並沒有這篇稿件。當然,這種做法肯定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與「洗錢」犯罪頗有幾分神似。但實際上,大量的「洗稿」並非因此而發生。在中國,絕大多數傳統媒體在網路媒體面前都是弱勢群體,它們為了讓自己的稿件被更多的網友看到,不大可能像《財經》雜志一樣制定嚴格的禁止轉載政策。相反,它們要和門戶網站合作,這樣才能提高知名度。既然絕大多數媒體都願意放棄對著作權的「斤斤計較」,樂意看到自己的稿件在網上流傳,為什麼網站還需要「洗稿」呢?原來,管理部門給各大網站制定了一批「可供轉載的新聞媒體名單」,凡不在名單上的媒體,它們所提供的稿件皆為「黑稿」。要想轉載,只能想辦法「洗稿」。這便與「洗錢」的概念大異其趣了。打個比方,倘若有某個國家規定「一切工資皆為非法收入」,那麼人們怎麼辦?被逼無奈只能「洗錢」啊。可問題是,憑什麼規定工資是非法收入?網路新聞管理的問題也正在此。誠然,有一些網站喜歡從某些論壇轉載不負責任的、未經證實的消息,客觀上造成了謠言的流傳,這是職業道德問題,倘若造成嚴重後果也可以追究法律責任,但行政力量的干預一定不是什麼好辦法。正如偉大的馬克思所說:「你們贊美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的千姿百態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散發出和紫羅蘭一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對於經常「洗稿」的網路編輯來說,他們也許想接著馬克思的話說下去:「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媒體——互聯網只能有幾個信息來源呢?」
『玖』 洗稿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洗稿
1、「洗稿」就是對其他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
2、當下的自媒體平台上魚龍混雜,亂象頻出,許多所謂的「流量大號」早已沒了規矩。網路媒體興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將別人的報道、評論、文學作品等直接照搬過來挪作。如今,互聯網平台版權保護措施初見成效,這種低級的全面抄襲已經難以過關。於是又有一部分無良媒體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將別人的原創調整語序,換幾個近義詞,草草一改,標上自己的「原創」,這就是俗稱的「洗稿」。在文章中堂而皇之地大段「洗稿」,全無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聲稱原創,卻跟別人的文章觀點、故事、邏輯全都雷同,只不過主角從張三換成了李四,「她高興壞了」改成「她激動萬分」。這些換湯不換葯的表面功夫,實難「洗」掉抄襲的本質。
『拾』 網路文學抄襲頻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是利益作祟:相比於傳統文學,網路文學流量直接影響收益,往往需要作者高頻率更新。為了在龐雜的作品中贏得網路讀者,在自身原創能力不足和功利心態支配下,網路作家鋌而走險。
二是性質特殊:當紅網路小說種類套路固定,很多作品是架空歷史的穿越、言情、耽美類主題,給部分情節雷同以很好的解釋空間,甚至現在還有了所謂非常成熟的「寫作神器」, 有的作者已經藉助科技手段,使用寫作軟體自動生成小說了。
三是規范缺失:缺乏規范的寫作教育是導致抄襲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借用好詞好句容易判斷,而抄襲別人的情節脈絡就很難判斷是否屬於抄襲了。對於這種做法,網文界有專門的術語,稱之為「洗稿」或「融梗」。
四是機制未全:網路文學平台的反抄襲機制也多不健全,原創保護力度還有待加強。尤其在一些規模小的網路文學網站上,幾乎沒有像樣的抄襲檢測方法,只要注冊賬號發文即可。這樣看似「寬松」實則縱容的環境,也讓一些抄襲成習慣的作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
五是維權較難:侵權成本低、舉證維權難也使得網路文學抄襲之風盛行。現行的狀態是維權成本非常高,而侵權者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被侵權方多數只能選擇沉默、忍耐,起碼從心理就默認了「權益爭不回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