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表現

武俠小說表現

發布時間: 2022-08-19 22:53:56

1. 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故事情節吸引人;描寫的俠士有血有肉,給人感覺較真實;表現力強,內容積極向上

2. 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成就體現在那些方面

金庸武俠小說不僅有神奇的想像、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調、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他的小說透過對眾多武林人物的描 繪,深入地寫出了歷史和社會的人生百態,體現出豐富而復雜的現實內容和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見.

3. 新武俠小說的特點

A、有清晰的歷史背景,有新的、強烈的個人歷史觀。B、重視中國武俠小說的寫實傳統,亦向西方小說吸收新手法。
C、比舊武俠小說更注重「文學」內涵,在寫作時對文學形象的塑造、語言的提煉、文字的把握、結構的嚴謹等方面更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從寫實到寫意發展,同時,把「俠」的形象提升了,認為「俠」比武更重要。
新武俠小說是以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章回小說)為軀殼,敘事重在「時、地、人」三方面,時間大都選擇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滸》的傳統),地點——以「邊疆」(沙漠、天山、塞外),內陸則以「北京」、「江南」為主。人物——「俠士VS美女」。語言——新武俠小說有其語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間,制詩填詞,偏重文學知識。古龍雖以白話語言為主,但也別有其一種獨到而鮮明的風格。
新武俠文學誕生已有五十一年了,這一大型小說作品群的出現,可謂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觀。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這是香港作家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新武俠三大家相繼謝幕之後,其文學作品一版再版。同時在香港寫作武俠小說的還有倪匡、蹄風、張夢還、高峰等,以及後起的溫瑞安等,台灣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編為其他文化產品上,新武俠文學比起其他文學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後半以來,中央電視台開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以來,更掀起一股熱潮。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創造性產業勃興,影視、流行音樂之外,加上手機、電子游戲、網路游戲、數碼娛樂藝術等成為年青人追求的時尚。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達,可以預見,新武俠文學將較其他純文學或流行文學更易於被改造為文化產品及具創意的藝術作品,這是新武俠文學的一個天然優勢。 一、港台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武俠」時期或者大武俠時代。20世紀50年代,武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指新文化運動後,武俠小說在新文學的影響下,開始白話創作後新一種的文學樣式。這個時代名家輩出,梁羽生為開端,金庸為高潮,溫瑞安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龍、梁羽生還並稱為「新武俠三大家」。
關於此時武俠中「俠」的定義,梁羽生講「舊武俠小說中的俠,多屬統治階級的鷹犬,新武俠小說中的俠,是為社會除害的英雄;俠指的是正義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此時武俠大多突破了民國武俠小說的劍仙鬥法、門派紛爭、鏢師與綠林仇殺的題材范圍,較多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著重人物性格描寫,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舊武俠小說的窠臼,剔除了舊武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跡嚴格限制在「人體潛能」的范圍內。新武俠的缺陷在於俠客英雄超人化,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現實主義的深度,屈從於商業需要,稗出贅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時期,梁金時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開始寫《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金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
2.第二時期,古龍時期
古龍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後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
3.第三時期,溫黃時期
溫瑞安(出生於馬來西亞),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將其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1989年黃易辭去高職厚薪,隱居離島深山、藏風聚水之地,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雙龍傳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受到了歷史的限制。
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極少。
二、大陸武俠時期
1.第一時期,20世紀80年代大陸「武林小說」
武林(武林,與武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說的內容十有八九還是表現歷史上的武俠劍客或從武俠的角度表現歷史上的義軍斗爭和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表現武術技擊為主要斗爭手段的近代、現代革命斗爭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說」實際上是以武俠小說為主。
在80年代,由電影《少林寺》觸發的武俠小說浪潮在國內掀起,武俠小說的發行量大大超過了純文學作品。1981年,湖北曲藝協會的任清等創辦了《今古傳奇》,連載了歐陽學忠的《武當山傳奇》,聶雲的《玉嬌龍》。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俠女》,是為80年代武俠的開山之作。1984年,武俠小說逐漸被武林小說一詞取代,並形成浪潮。
20世紀80年代武俠的精品極少,比較好的作品有:《白衣俠女》等率先災破了大陸俠義題材的禁區,為八十年代武林小說的崛起奏響了序曲。柳溪的《大盜『燕子』李三傳奇》,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馮驥才的《神鞭》,也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時期,20世紀90年代大陸武俠
即是大陸「新派武俠」,是大陸作家對港台武俠的模仿。從滄浪客的一系列的武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跡。滄浪客,原名姚霏,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專攻古典文學的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一劍平江湖》,這可以看作是大陸新派武俠的第一部作品。這個時期的武俠,總體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識,主要沿著港台新武俠的路子講故事,作品的實際影響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還有:青蓮子,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龍邪鳳記》及其續集《青猿白虎功》兩部。火梨,上海知識分子,1995年寫成一部《舞葉驚花》。張寶瑞,新華社記者,其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長卷》系列凡六部、《醉鬼張三爺》、《形意游俠錄》等。熊沐,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巍琦,代表作《金帖俠盜》。周郎,代表作《鴛鴦血》。 即所謂的「新新武俠」、「新世紀武俠」、「網路武俠」、「大陸新武俠」時期。20世紀90年代末,黃易武俠高潮漸漸平息,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武俠寫手們在網路讀者閱讀選擇越來越多,閱讀口味越來越挑剔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傳統作家的實力靠攏,出現了一些質量較高的武俠作品。1999年上海《大俠與名探》、2001年武漢《今古傳奇武俠版》、2002年鄭州《武俠故事》等雜志的創刊,促進了武俠的發展。
2004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半月刊創刊,主編鄭保純提出了「21世紀大陸新武俠」的概念,簡稱為「大陸新武俠」,主要總結了大陸上一些武俠寫手的創作。6月,《新武俠》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白樺林雜志社推出。同時期,港台地區特別是台灣島的創作亦不容忽視。大陸新武俠具備明確的智性氛圍和主體意識。鄭保純講,「我覺得新武俠這個概念,不應拘泥於雜志與圖書出版,而應指一種文化潮流!」。
這些武俠被分成四類:青春武俠(搞笑和無厘頭),如《游俠秀秀》。奇幻武俠,如《誅仙》、《搜神記》。女性武俠(類言情),如《血薇》、《鏡·雙城》。類傳統武俠,如《昆侖》、《江山如此多嬌》。
此時的大陸作家有:小椴,原名段銀,1976年生,湖北隨州人氏。著有《杯雪》、《青絲井的傳說》等。時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換日》等。江南,籍貫安徽,著有《春風柳上原》、《瀚海龍吟》、《烈火焚琴》、《此間的少年》等。步非煙,原名辛曉娟,1981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著有《劍俠情緣》、華音系列:《紫詔天音》、《風月連城》、《彼岸天都》、《海之妖》(附外傳《蜀道聞鈴》)、《曼荼羅》(附步非煙COS寫真集)、《天劍倫》《雪嫁衣》《梵花墜影》(2008年9月修訂再版後將不再收錄外傳《鳳儀》)等。滄月,原名王洋,1979生於浙江台州,著有《幻世》、《聽雪樓·血薇》等。小非,閩南人,著有《游俠秀秀》等。鳳歌,本名向麒鋼,重慶奉節人氏,大陸武俠著名作家,今古傳奇暨黃易武俠文學一等獎得主。代表作品《昆侖前傳》、《昆侖》、《滄海》。沈瓔瓔,南方人,著有《琉璃變》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多嬌》等。王展飛,1972年4月生於山東省平度市,13歲遷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劍嘯西風》等。方白羽,九十年代初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著有《憨俠》、《俠之歪者》等。燕壘生,浙江餘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鳳歌的《滄海》為最,其大膽的創新和對武俠世界的構造,有不失金庸武俠的厚重,將現代武俠帶到了一個新的廣闊平台。
進入二十一世紀,武俠小說逐漸被人們冷落,在這段時間,還有大量作品出手的只有寥寥幾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步非煙和平平凡凡,他們分別在短短的幾年內,寫出了幾十部武俠作品。步非煙以其作品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像力神奇詭譎,筆風變化萬端,極大突破了女性寫作的局限,開啟武俠界中性主張的風氣,得到了「百變天後」的美譽,人稱新武俠宗師。而平平凡凡,雖然他寫的武俠小說極多,但大多數作品實際上很不入流。他的前期作品顯得非常幼稚,雖然構思新穎,但文筆較差,內容甚至有些不倫不類,這種情況一直到《成功之後再來求愛》才有所改進。2011年,一度退出文壇的平平凡凡重新執筆發表新作《武俠演義》,這部小說構思構思奇特,想像力豐富,文筆老練,加入許多現代元素,發表之後,一時洛陽紙貴,大受讀者歡迎,許多人都驚呼新的武俠宗師終於出現!不過,此書還未完結,以平平凡凡並不嚴肅的寫作態度,只怕會虎頭蛇尾。不管如何,若論二十一世紀武俠小說產量最多的作家,步非煙和平平凡凡二人將以數十部作品位居前列!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部讓無數挑剔的武俠迷們交口稱贊的傳統武俠小說《英雄志》,該書目前未完結. 作者孫曉,現年三十七歲,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現於企業界任職,2000年與以人合資創辦「講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俠小說和教授人們寫武俠小說,並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 ,現仍持續於武俠小說的創作與發表。
網上盛傳: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雖然金庸、古龍等大師不再有新作問世,但他們的作品對後輩有著深厚的影響,許多年輕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對他們進行模仿,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前輩們的尊敬。例如《武當宋青書》、《大俠風清揚》,其中以《梁金古溫訣》達到最高點。在《梁金古溫訣》一書中,作者對武俠宗師們的欽佩之情貫穿整部小說。可見金庸等人對後輩影響之巨!

4.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他們各自具有什麼特點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主要的作家有梁羽生,金庸,古龍,他們都具有俠義精神

5. 求武俠文學的文學特徵!

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 (文/桂蔚 刊登於《廈門日報》 興起於70年代港台地區的新武俠小說,在它的代表人物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人的推動下,在通俗文學界炙手可熱。提起武俠小說,有一種廣為人接受的觀點,即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在對武俠小說的諸多評論中,梁燕城的觀點甚為中肯,他認為武俠小說是「中國特有的流行文學作品」,但若要以學術眼光定位金、古、梁、溫等人的武俠作品,則存在相當難度。「若說之是一般通俗流行小說,則其又具有獨特的文學特色,其氣魄之大,描述技巧之奇,反映人性之深,均可登文學的門牆,不能只謂之為通俗流行小說;但若說之是純文學作品,則其又具有某些通俗和吸引大眾的因素,如怪異的情節和探險歷奇故事等;說之是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則它又不純是民間流傳故事的結集,而具有作者獨創的人物、故事和現代的文學表現特色。」 作為「成人童話」的武俠小說,是漢語文學的特色,透過它能窺視中國社會的民族文化和民眾心理。武俠小說體現人類社會「成人儀式」模式,反映人類「重返伊甸園」情結。前者是人類個體成年史、世俗生活狀態的說明與寫照,後者是人類對理想家園、美好人格的嚮往和訴求,兩者的統合,便是人類既入世又出世的精神狀態的表現。 以武俠小說為藍本的電腦及網路游戲或本身就是武俠角色扮演游戲(如《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金庸群俠傳》、《楚留香新傳》、《絕代雙驕》、《劍靈》、《劍俠情緣》、《蜀山劍俠傳》、《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更為直截了當地體現了武俠小說為「現實生活烏托邦」的特點,在游戲里,你就是令狐沖,你就是楚留香,你可以實現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武俠小說也因此與游戲走到了一起。 一、武俠小說的「成人儀式」 武俠小說的「成人儀式」根據普洛普「按照故事中的人物的功能來研究民間故事」的觀點來考察武俠小說,不難發現其中也有一些常見情節: 復仇(為父母)/練(除魔衛道)/尋寶(獲得財富)—一遭難(中毒、重傷無人可治或被困絕境)—一高人相助(治好傷病、脫出困境並習得武藝)—一除魔衛道(與敵決戰)—一與愛人攜手歸隱或愛人已逝獨自浪跡天涯(往往是人跡罕至處,或乾脆不知所終) 首先,來看看過程,即歸隱之前的情節。我們可以將這概括為歷練。先來看看人物。主人公絕大多數為涉世不深的少年人(大多數為男性),本身即非普通人:武藝高強,智慧超群,品格高尚,且通常外表俊美,受異**慕(仇家之女往往也包含在內,並在危 冉看看他們經歷的事件或必須完成的任務,也非普通事:A、多有生命危險。對手強勁,多為原一方霸主或武林巨梟,即為原先意義上一定范圍內的「王」或統治者。B、意義重大,關繫到整個武林、國家、民族的大事。C、如果達到目的,則可以成為大英雄、大豪傑,得到名聲、地位、財富或可獨步天下的武藝。歷練的過程不但為了增長本身閱歷、武藝,還有一個客觀目的就是「揚名立萬」—一獲得名聲,並以俠義之行獲得他人愛戴與擁護。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幾個要素:年輕不知世事險惡、人中龍鳳資質超群、經受一系列生死攸關的考驗、得到身份確認,成就一番功業。 從這些要素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成人儀式」的模式。這種威脅身體或生命的考慮不僅為了考驗要求成人者(涉世未深的少年人)的智力、勇氣和耐性,還有更深一層的動機。這類動機類似於未開化部族社會中在成人儀式上對適齡青年所進行的考驗。 過去,小夥子到了可以成為部族成員的年齡時,為了取得當部族成員的資格,他們必須從長者或長輩那裡接受各種教育,並且經過種種神裁的、嚴酷的考驗。一方面,這種考驗要求必須具有生活上必備的全部常識,另一方面,這些考試或考驗多半會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痛苦。這種死亡考驗象徵性地反映著成人儀式本身所含有的「死亡」和「再生」的意義。正如吉奈普和艾利亞德等許多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成人儀式是「生命儀式」的一種。成人儀式的本質是讓年輕人在舉行儀式期間「死」去一次,然後他作為成年人「再生」。也就是說,年輕人的大量流血,和接受長老的教育,是意味著他與被母親等婦女養育至今的未成年生活永別,即未成年階段已經死去,然後在成年人社會中復活。一句話,「成人儀式」象徵著年輕人的「死亡」與「再生」。 反觀武俠小說,主人公由涉世未深的少年男子,通過在險惡江湖中的歷練,經過種種生死考驗,面對種種情理斗爭,抵制種種誘惑,最終鏟除先「王」,獲得身份確認、也即通過成人儀式,進人成人世界,也有了一個終身伴侶,可以像成人那樣結婚。為數不少的武俠小說中常見的一個情節,主人公被迫服下毒葯或被打成重傷,只有幾十日的生命,必須找到特定的某人某物才可以保住性命,而這某人某物往往都極端難求,但一旦求得則不僅可以保住性命,還呼以將自身素質、修行作一個大的提升,這里 「死亡」和「再生」的意味已經十分明顯了。 二、武俠小說與重返伊甸園 再來看看武俠小說的結局——歸隱。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幾乎清一色在平定江湖、完成任務、通過了「成人儀式」後,選擇了與愛侶攜手同隱。作者也往往只用一句類似於童話「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的不知所終的結語,對主人公的去向作了一個模糊的表述。狄雲最終回到了雪山,與等待他的水笙歸隱偕老(《連城訣》);楊過與小龍女則回到古墓,只留「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的傳說(《神鵰俠侶》);蕭峰由於本身的悲劇性格,使他與阿朱的歸隱只能是「塞上牛羊空許約」(《天龍八部》);張無忌憧憬的為趙敏畫眉卻得到了實現(《倚天屠龍記》);袁承志與青青隱居海外(《碧血劍》);令狐沖與盈盈琴簫和鳴,隱於江湖莫名之處(《笑傲江湖》);連韋小寶這種地痞流氓也選擇了帶著七位夫人隱於揚州不知名處(《鹿鼎記》)。這不得不令人驚奇了。為什麼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們在通過了「成人儀式」的嚴苛考驗後,不是醉心於建功立業,而是退出江湖?為什麼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們往往是與愛侶攜手同隱,而不是與友同隱,或獨自歸隱?前一個問題似乎很容易回答——看破紅塵,心願達成,回歸生命本真,找尋烏托邦式的精神家園,但如果與後一個問題聯系起來看,就沒那麼容易了。為什麼一定要與愛人(一個或多少),兩性同隱? 看看他們的隱居之處,往往是人跡罕至處,或乾脆是不知所終,可以說武俠小說家們為俠士們選擇了一處玄奇神秘之所作為他們的最終歸宿。不論是人跡罕至處或者不知所終,這些地方在歸隱者的心中都是樂園,是實現他們「回歸」心願的樂園。武俠小說中的歸隱,不同於佛、道兩家所開啟的「出家」之路,即回到寺廟、道觀等經典意義上的避難所,它喻示的是一種自我放逐和對個人感情生活的追求,是一種溫情脈脈的逃避,而這一放逐地的不可確定性,則讓這種自我放逐有了更大的心靈自由度。 由「精神的烏托邦」到「自我放逐方可回歸的樂園」,再加上兩性的和諧關系,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這一主題和「重返伊甸園」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 伊甸園(由於中國神話中沒有像它那麼貼切的定義,此處先借用)是人類最初的樂園,是不懷原罪的純潔的人類的居所,在那裡,萬物興旺,兩性和諧,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類所永遠無法達到,而只能靠幻想達到的極樂世界。人類的先祖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實,因而被逐出了伊甸園,而從被逐出的那一刻起,他們便無時不想著要「重返伊甸園」。在這里,人類遭到了第一次放逐。於是懷有原罪的人類,要經受種種磨難,作為懲罰。於是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們接受了種種殘酷的考驗,種種非人的磨難,那麼,在他們經過「成人儀式」,得到確認後,他們試圖自我放逐,以回歸已失的樂園——在那裡,人(兩性)已經通過血與磨練滌盡了罪惡(種種貪欲),回復到最初被放逐前的純潔。因為被放逐時是男女同時被放逐,所以回歸時也要一同回歸,並且男女兩性和諧,才是最完滿的世界。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武俠小說的長盛不衰、之所以被稱為「成人的童話」的原因了。我無意將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提到一個過分的高度,但它的長盛不衰背後蘊含的深意卻是值得深思的。

6. 簡單說說金庸武俠小說特點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

7. 中華武俠小說特點及其文化分析

中國武俠和外國的武俠小說在本質上的區別是中國武俠小說注重社會關系的建立,道德水準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被認可,而外國武俠小說的內容建立在對帝王的尊重和純粹力量的對比上。在《史記·刺客列傳》(不好意思,我一直將這部分當武俠看)以及我們所知道的《虯髯客》、《大鐵錐傳》(這兩部出自那裡我忘記了)還有《七俠五義》等等都比較注重當時的特定歷史時期被公眾認可的道德准則,這種狀況在可能一直延續到了上個世紀5、60年代,從司馬麟的武俠小說就可以看出來。外國武俠小說從《奧賽羅》、《三個火槍手》(在以前的我沒有看過了)那樣的作品來看,大多比較注重力量的對比,純粹是一種為貴族服務的小說和戲劇,可以認為它們是文字角斗場,但是隨著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偵探小說、科幻小說在商業上價值激增在19世紀、20世紀的歐美武俠(甚至於不能叫武俠只能叫俠客小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屬《佐羅》了,《佐羅》的受歡迎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殖民主義的衰落使得象美國那樣的文化逐漸占據了美洲大陸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文化逐漸走向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局面,東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響(《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活托托的一個奧賽羅)。西方偵探小說的影響,使得中國的武俠小說的作者逐步將在西方小說中的邏輯推理等人所眾知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說當中(如古龍的《陸小鳳》、溫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於美蘇太空爭霸而引發的太空爭奪戰在商業上的利用價值,在國外他們著重探險,在中國我們著重和外星生物的爭奪,或者根本就把戰場開辟到太空上去。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俠的概念已經很廣泛了,特別是中國的武俠的概念。

中國的武俠有三層含義: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鬥技術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標准下被廣泛接受的道德體現的精華(如郭靖之守襄陽不若文天祥乎?);三是,個人修養達到一個相當高的層次,這比較符合中國近5000年的文化的遺傳,這一點在武俠小說中不是以某一個主角體現出來的,而是由一部書中的一個群體體現出來的——個人認為這一點個人認為梁雨生做的很不錯——所以中國的武俠是一個廣泛的概念。 個人認為廣義上講武俠小說應該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過武技來體現人類潛能的小說,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會看看有網友所說的那部《獰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國的文化含義來說,最孔武有力的人並非是武功最強的人:) 另外,小李飛刀,我一直認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評論裡面我沒有考慮他,有句話我很贊同就是「刀的好壞還是在於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劍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學至上境界,乃即武學而超武學之境界,武學與非武學,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無佛家武學,無道家武學,亦無俗家武學,無佛家、道家、俗家分別之相,乃至亦無無分別之相,佛陀所言離一切分別無分別是也,亦可謂真如自性,大道之實性,此為一切武學非武學之源,不可思議,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說,假而言之,曰武學之無極境界可也。對應於非陰非陽或無劍境界。

此無上妙境自性起用,自體自然生發而分別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謂佛家武學、道家武學與俗家武學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離,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於無與有之間,武學之太乙境界也。具體而言,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獨孤九劍[木劍境界(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系統化]即此境界也。九陽真經是佛而非佛:佛,是因為此武學聖典乃從佛學至上大乘禪宗正宗真傳達摩祖師所傳之無上佛法而化來,故一切佛門武功皆歸於九陽真經;非佛,是因為此武學聖典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佛家武學也。九陰真經乃道而非道:道,乃由於此武學聖典為道家大宗師黃裳由道學淵藪道藏中化來,故一切道家武功皆歸於九陰真經;非道,乃由於此武學聖典亦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道家武學也。獨孤九劍則是俗而非俗:俗,是因為此武林絕學乃俗家千古奇人獨孤求敗以易經為總根源而化來,故一切俗家武功皆歸於獨孤九劍;非俗,是因為此武林絕學亦含攝、超越天下一切武學,不止限於俗家武學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萬流歸宗之勢融匯於以上三大武學,此三大武學又以九九歸一之勢歸於自然無為的絕頂境界。故三大宗師,達摩祖師、黃裳真人和獨孤大俠,雖假借佛門武學、道家武學和俗家武學之方便,而實際心中並無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學之分也。

三大宗師之分別:就最終意義而言,獨孤大俠,黃裳真人,達摩祖師三大宗師當究竟無別,皆可稱絕頂境界,然細論仍可分出高下:達摩祖師當下直承,純以自心為源而生無上武學,武學只是明心見性之方便,也就是說, 達摩祖師對武學的境界是本來超越,本來無武;黃裳真人是假借道藏為緣,以自心為因而生至上武學之果,終究有所憑借,故雖最終超越了武學,尚非本來超越之境界,不過極其接近此境界,獨孤大俠則經過一生極其艱苦的修習之後,直到最後才超越了武學,踏入武學和人生乃至天道證悟的至上境界,比之於以上兩位稍遜一籌.達摩祖師乃無為境界,黃裳真人乃類於無為境界,獨孤大俠則是由有為而歸於無為的境界.達摩祖師是當下無極,黃裳真人是由太乙而無極,獨孤大俠是遍歷一切有形而無極[基本上經歷了劍道修習過程中的所有階段,經歷最全],不過最終無異,都是體用一如之境界:達摩祖師以真如為體,以博大無邊的無量武學為用;黃裳真人九陰真經上卷明大道微妙本體,下卷為破盡天下一切武學之法門;獨孤大俠的無劍境界,既是內力的無所施而不可,又是劍招的變化無窮。

8. 武俠小說的經典之處體現在哪些地方

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什麼金庸的小說會成為經典的武俠小說,明明在我們現在寫武俠小說的人非常多,但是很難再見到像金庸那麼經典的小說。那麼到底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會成為經典,而現在的武俠小說卻沒有成為經典呢?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會成為經典,是因為,他不是為了描繪武俠而寫武俠,花哨的機遇、招式以及武器,不是一本武俠小說必備的,只是點綴,錦上添花的用途,一本武俠小說的必備的應該還是他的武俠魂,表達的思想與內涵。

9. 新武俠小說有哪些特點

A、有清晰的歷史背景,有新的、強烈的個人歷史觀。
新武俠小說
B、重視中國武俠小說的寫實傳統,亦向西方小說吸收新手法。
C、比舊武俠小說更注重「文學」內涵,在寫作時對文學形象的塑造、語言的提煉、文字的把握、結構的嚴謹等方面更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從寫實到寫意發展,同時,把「俠」的形象提升了,認為「俠」比武更重要。
新武俠小說是以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章回小說)為軀殼,敘事重在「時、地、人」三方面,時間大都選擇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滸》的傳統),地點——以「邊疆」(沙漠、天山、塞外),內陸則以「北京」、「江南」為主。人物——「俠士VS美女」。語言——新武俠小說有其語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間,制詩填詞,偏重文學知識。古龍雖以白話語言為主,但也別有其一種獨到而鮮明的風格。

熱點內容
小說排行言情完結 發布:2025-09-10 08:21:24 瀏覽:617
關於神和地獄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0 07:44:43 瀏覽:308
史上十佳亞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0 07:44:37 瀏覽:97
言情小說男主偏執附網盤 發布:2025-09-10 07:38:33 瀏覽:925
在線小說閱讀器mac 發布:2025-09-10 07:36:12 瀏覽:200
五一小說網遮天閱讀 發布:2025-09-10 07:29:17 瀏覽:462
十三幺小說全文免費陳許澤 發布:2025-09-10 07:27:51 瀏覽:126
熱血好看的三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0 07:27:41 瀏覽:842
有關於英雄聯盟的小說完結 發布:2025-09-10 07:25:11 瀏覽:197
小說排行榜sodu 發布:2025-09-10 06:56:13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