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朱玲
⑴ 傳統的武俠五大家是誰
本名熊耀華,江西人,1938年出身於香港,畢業於台灣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前身),1985年9月21日病逝於台灣。 古龍喜歡美酒和美人,靠稿酬為生,不善理財,幼年生活艱辛,走時也一副清貧。 他少年時期便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1949年發表第一篇純文學的短篇小說,1960年始嘗試寫武俠小說《蒼穹神劍》。1964年他完成《浣花洗劍錄》,標志著他獨創風格的開始。1967年,他出版《鐵血傳奇》(《楚留香傳奇》),標志著他的個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他的數十部小說,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俠大業,獨領台灣武壇十年風騷,並與金庸、梁羽生鼎足而三。 少年時期便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一般多以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馬、海明威、傑克倫敦、史坦貝克小說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學的影響啟迪。 (古龍自己也說過「我喜歡從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 故能日新又新,後來居上,且別開武俠小說新境界。 1938 出身於香港。 1942 隨父母遷居來台。 1949 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屬於純文學創作) 1952 父母離異。 1956 第二次失戀。 1960 始嘗試寫武俠小說《蒼穹神劍》,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綱。 1961 寫《飄香劍雨》、《殘金缺月》、《月異星邪》等書,以詭異情節取勝;但基本走的還是傳統路子,頂多加上幾句文藝腔,並無特別過人之處。這一時期古龍寫作態度跡近兒戲,新作隨開隨拋,不負責任,惟偶為名家 (如卧龍生、諸葛青雲) 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實力,尚未激發;或以為武俠小說業經『定型』,不過如此而已。 1962 發表《劍氣書香》、《失魂引》等早期諸作,文情不俗,乃漸有起色; 1963 受到陸魚《少年行》之啟示,發現「新型武俠」大有可為,遂亦逐漸改變傳統筆法,陸續作《孤星傳》與《湘妃劍》等書。 1964 完成他第一階段的壓卷之作《浣花洗劍錄》,文情跌宕,饒有詩意;令人直覺地感到:古龍不耐煩在半新不舊的武俠傳統里兜圈子,討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劍,自作主人! 作為一個改革傳統武俠小說的「急先鋒」,古龍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宮本武藏》所彰顯的「以劍道參悟人生真諦」、戰前氣氛及一刀而決;會通了金庸《神鵰俠侶》的「無劍勝有劍」之說,而發為「無招破有招」的無上劍道奧旨,析理精微之極。 其次,他引進倭人「迎風一刀斬」的刀法,三招兩式,人頭落地;從此即不再寫冗長的打鬥場面----這是他突破武俠傳統之處,也是他一切「簡單化」的開端。 其三,由此書起,他竭力營造文藝氣氛,藉平凡簡潔的對話,點出哲理。並且運用許多饒有詩意的語言,刻畫人性,並寓於生命哲理。可惜《浣花洗劍錄》伏筆太多,無法收束,終貽「虎頭蛇尾」之譏,而減損了此書應有的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散見各大報、《文藝月刊》、《(香港)明報月刊》、《春秋雜志》、《中國論壇》、《國文天地》、《上海文論 >及萬盛、遠流、聯經等出版社書籍,其中最早一份來自1973.11.2的《中國時報》。 卧龍生 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本名牛鶴亭,河南鎮庭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自幼喜讀武俠小說,富才思。1955年他由軍中退役後,開始學寫武俠小說。 他祖居南陽卧龍崗,故取筆名「卧龍生」。1959年寫成《飛燕驚龍》,奠定了他在台灣的「武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於舊武俠「北派五大家」,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後,他改走「半傳統半新潮」路線。 卧龍生對武俠小說發展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他成功地運用了還珠樓主的神禽異獸、靈丹妙葯、玄功絕藝、奇門陣法,鄭證因的幫會組織、風塵怪傑、獨門兵器,王度廬的悲劇俠情,朱貞木的奇詭布局、眾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採眾長而融於一體,開創了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時期武俠小說風格,成為一代「武林正宗」。第二,由他倡導以武學秘籍引起武林風波以及正邪大會戰的情節結構,成為60年代台灣武俠的普遍模式,影響至為深遠。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門派」說法和「爭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題,雖然稍晚於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卻使它在武俠小說中普遍推行開來。 卧龍生小說真品如下: 《風塵俠隱》《驚鴻一劍震江湖》《飛燕驚龍》《鐵笛神針》《玉釵盟》《天香飆》《無名簫》《絳雪玄霜》《素手劫》《天涯情侶》《天劍絕刀》《金劍鵰翎》《神州豪俠傳》《寒梅傲霜》《玉手點將錄》《金鳳剪》《飛鈴》《八荒飛龍傳》《無形劍》《金筆點龍記》《煙鎖江湖》《搖花放鷹傳》《花鳳》《春秋筆》《幽靈四絕》《劍無痕》《天龍甲》《黑白劍》《飛花逐月》《劍氣洞徹九重天》《金劍丹心》《新仙鶴神針》 司馬翎 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本名吳思明,1933年生,廣東訕頭人,將門之後。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1947年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灣,就讀於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 大二時他試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接著休學一年,同時撰寫多部小說在港台報刊連載,一時聲譽鵲起。畢業後曾任《民族晚報》記者、《新生報》編輯,仍以武俠著稱。他寫武俠小說,最初署名「吳樓居士」其後改署「司馬翎」,到80年代間或旅居香港,又有一個「天心月」的筆名。他的全盛期從1958年開始,以1965年為界分為前後期,到1971年他改行經商,1989年去世,可嘆天妒奇才。 他是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筆法新、舊交錯,尤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對鬥智的描寫可謂空前絕後。成功方面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他被稱為「綜藝俠情派」,對古龍、上官鼎、易容,蕭逸、蕭瑟等都有不小影響,尤其對黃易的影響最深。司馬翎小說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長而以還珠樓主奇幻神妙心法為依歸。文筆清新脫俗,間有現代意味;刻畫江湖人物各盡其致,尤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其處女作《關洛風雲錄》(1958年)及《劍神傳》、《八表雄風》三部曲,寫大俠石軒中的成長過程,頗能表現出「玄門正宗」恢宏氣象;而書中穿插石軒中與愛侶朱玲之間因師門恩怨所交織的悲歡離合故事,亦極曲折動人。卒以一書成名,殊非幸致。據稱,其小說「最受大學生及留學生歡迎」;實則老少咸宜,讀者層面主廣。 比較起來,司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準都很平均(可能是名家中唯一者),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龍》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焚香論劍錄》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按:司馬翎創作全盛期起自1958年,止於1971年;中以1965年為前、後期之分界) 論者或謂司馬翎小說頗有涉及女體的煽情描寫,以此詬病;其實七情六慾乃人性之常,只要「風流」莫「下流」,即無所謂「晦淫」。問題症結乃在司馬翎筆下的中國女性幾乎個個都似「波霸」型的性感尤物,未免乖離事實。但其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特別是其後期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殆以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他的《浩盪江湖》及輟筆十年又復出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二書,均因故未能續完,誠屬憾事。 諸葛青雲 在台灣早期的武俠小說界,與古龍、司馬翎、卧龍生並稱台灣武俠四大家。台灣武俠小說「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本名張建新,1929年生,山西解縣人。台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畢業,國學根底頗為不錯。一九五八年,他以諸葛青雲為筆名,發表了處女作《墨劍雙英》,之後又發表了《紫電青霜》和《天心七劍盪群魔》,從此一舉成名,躍身紅牌作家之列;《一劍光寒十四州》在「徵信新聞報」(就是「中國時報」的前身)連載時,聲勢更是到達巔峰。前期作品一部分均以「劍」為名,一部分則大發雌威,又女性為名。1961年出版《奪魂旗》,模仿金庸而「東、西、南、北、中」一番,樂此不疲;其屍骨血膽,使銷路激增,對以後的「鬼派」起了不好的促進作用。諸葛青雲早年與卧龍生齊名,並稱「武俠泰斗」,但其實略遜一籌。尤其在創作態度方面,他早年《江湖夜雨十年燈》就先生找古龍、倪匡代筆,由司馬紫煙續完;晚年《陰陽谷》為色而淫,就更是等而下之了。他的作品數量極多,直到幾年前病故為止,總數在五十餘部以上,可說是除卧龍生之外,台灣創作期最長的武俠作家之一。知名作品還包括《江湖夜雨十年燈》、《武林三鳳》、《咆哮紅顏》、《奪魂旗》等。 他的國學修養頗佳,文字工麗典雅,初期作品很受還珠樓主「蜀山劍俠」的影響,富於奇幻色彩;但是他最大的特色卻在於他筆下的主角人物,他的主角永遠是滿口詩詞歌賦,文武兼修的俊男美女,不論琴棋書畫,以至詩詞歌賦無一不精,乃建立「才子佳人型」之武俠風格,獨樹一幟。而這點雖然飽受批評,卻恰恰造就了台灣武俠小說最為人熟知的俠客形象,包括獨孤紅筆下的許多武俠小說主角人物,都可以明顯的看
⑵ 求一部古裝武俠電視劇的名字
劇名:劍神
出品:ATV(亞視)
主 演:雪兒-關詠荷,范妮-劉錦玲,直鳳珠-雪梨,林飛揚-尹天照,羅烈,羅頌華,黃莎麗、羅書庄、趙靜儀、江漢
上 映:1990年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國語
時 長:20集
類 型:動作片/電視劇
劇情概況:
這是亞視為數不多的好作品,演技派明星大聯盟,在當時的這些演員雖然不紅,與著亞視的宣傳力度有關,但是從今天看來,他們個個的演技都不俗,而且個個都相當出名了。此劇劇情新穎,演得也相當動情。本劇主要是通過兩弟兄之間從小不平等的待遇而形成矛盾的,就因為兩弟兄不是親兄弟,所以條件優越的哥哥就格外照顧弟弟,最後不得已弟弟出走流浪,遇到高人而改變一生命運。
[編輯本段]主題曲
問問是誰做錯弄到終於這結果
現在更改已難悔當初
問問是誰做錯令我身經風與火
究竟私心偏心究竟開心關心有幾多
一生中失去了什麼
再要我去交出些什麼
匆匆一刻得到了什麼
卻有片片空虛圍住我
根本蒼天一些不愛我
攀得多高也要我下墮
你看看我這雙手剩餘什麼
根本蒼天一早拋棄我
滄桑一生也要我負荷
這世界究竟知否我沒錯
哪用怪愛這么少
苦卻多
[編輯本段]同名電影
片 名:劍神傳
上 映:1963年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黑白
時 長:116分
類 型:劇情片 動作片
發行/製作公司:得利影業公司
導 演:凌雲
編 劇:凌雲
製片人:伍興華
攝 影:黃捷
監 制:何民強
剪 輯:鄺欽
原 著:司馬翎
置 景:梁志興
錄音師(收音):華生
其他:梁榮
主 演:
羅劍郎 ...... 石軒中; 西瓜刨 ...... 店小二; 張醒非 ...... 鄧牧; 高魯泉 ...... 猿長老; 駱恭 ...... 於叔初; 唐若青 ...... 鬼母冷阿; 洪波 ...... 西門漸; 林蛟 ...... 宮天撫; 陳寶珠 ...... 史思溫; 蕭芳芳 ...... 上官蘭; 於素秋 ...... 朱玲; 石燕子 ...... 龔勝
概況:
崆峒派掌門人遭玄陰教教主鬼母擊斃, 首徒劍神石軒中決為亡師報仇. 鬼母徒弟朱玲欲棄暗投明, 找中共商對策, 二人日久生情. 玲被鬼母逼嫁師兄, 中憤而與鬼母惡斗, 被擊落懸崖, 幸得砍柴少年史思溫救治, 二人結為師徒. 鬼母養傷, 玲乘機逃走, 途中偶救少女上官蘭, 收其為徒. 中與鬼母再度比武, 玲到場觀戰, 結果中不敵跳崖, 玲慘遭鬼母毀容. 中大難不死, 得悉玲欲削發為尼, 急往勸阻, 後得高人助玲回復美貎. 中, 玲結伴行俠仗義, 雙雙遁隱江湖.
武俠小說里的劍神
西門吹雪
人物出處:《陸小鳳傳奇之決戰紫荊之顛》
作品原著:古龍
只有他配稱為劍神,因為他已無情。
只有他配稱為劍的神,因為不能把他和劍分開。
「我的劍不是用來看的」
「當你一劍刺入他們的咽喉,眼看著雪花在你劍下綻開,你若能看得見那一瞬間的燦爛輝煌,就會知道那種美是絕沒有任何事能比得上的。」
他的劍是一門藝術,他殺人也可以說是一門藝術。
「只有他那樣孤傲的人才能練成那樣的劍法,也許那是一種藝術。」陸小鳳這樣說。
超凡入聖,奪日月光芒,謂之神。
我想應該是劇名:劍神
出品:ATV(亞視)
主 演:雪兒-關詠荷,范妮-劉錦玲,直鳳珠-雪梨,林飛揚-尹天照,羅烈,羅頌華,黃莎麗、羅書庄、趙靜儀、江漢
上 映:1990年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國語
時 長:20集
類 型:動作片/電視劇
劇情概況:
這是亞視為數不多的好作品,演技派明星大聯盟,在當時的這些演員雖然不紅,與著亞視的宣傳力度有關,但是從今天看來,他們個個的演技都不俗,而且個個都相當出名了。此劇劇情新穎,演得也相當動情。本劇主要是通過兩弟兄之間從小不平等的待遇而形成矛盾的,就因為兩弟兄不是親兄弟,所以條件優越的哥哥就格外照顧弟弟,最後不得已弟弟出走流浪,遇到高人而改變一生命運。
[編輯本段]主題曲
問問是誰做錯弄到終於這結果
現在更改已難悔當初
問問是誰做錯令我身經風與火
究竟私心偏心究竟開心關心有幾多
一生中失去了什麼
再要我去交出些什麼
匆匆一刻得到了什麼
卻有片片空虛圍住我
根本蒼天一些不愛我
攀得多高也要我下墮
你看看我這雙手剩餘什麼
根本蒼天一早拋棄我
滄桑一生也要我負荷
這世界究竟知否我沒錯
哪用怪愛這么少
苦卻多
[編輯本段]同名電影
片 名:劍神傳
上 映:1963年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黑白
時 長:116分
類 型:劇情片 動作片
發行/製作公司:得利影業公司
導 演:凌雲
編 劇:凌雲
製片人:伍興華
攝 影:黃捷
監 制:何民強
剪 輯:鄺欽
原 著:司馬翎
置 景:梁志興
錄音師(收音):華生
其他:梁榮
主 演:
羅劍郎 ...... 石軒中; 西瓜刨 ...... 店小二; 張醒非 ...... 鄧牧; 高魯泉 ...... 猿長老; 駱恭 ...... 於叔初; 唐若青 ...... 鬼母冷阿; 洪波 ...... 西門漸; 林蛟 ...... 宮天撫; 陳寶珠 ...... 史思溫; 蕭芳芳 ...... 上官蘭; 於素秋 ...... 朱玲; 石燕子 ...... 龔勝
概況:
崆峒派掌門人遭玄陰教教主鬼母擊斃, 首徒劍神石軒中決為亡師報仇. 鬼母徒弟朱玲欲棄暗投明, 找中共商對策, 二人日久生情. 玲被鬼母逼嫁師兄, 中憤而與鬼母惡斗, 被擊落懸崖, 幸得砍柴少年史思溫救治, 二人結為師徒. 鬼母養傷, 玲乘機逃走, 途中偶救少女上官蘭, 收其為徒. 中與鬼母再度比武, 玲到場觀戰, 結果中不敵跳崖, 玲慘遭鬼母毀容. 中大難不死, 得悉玲欲削發為尼, 急往勸阻, 後得高人助玲回復美貎. 中, 玲結伴行俠仗義, 雙雙遁隱江湖.
武俠小說里的劍神
西門吹雪
人物出處:《陸小鳳傳奇之決戰紫荊之顛》
作品原著:古龍
只有他配稱為劍神,因為他已無情。
只有他配稱為劍的神,因為不能把他和劍分開。
「我的劍不是用來看的」
「當你一劍刺入他們的咽喉,眼看著雪花在你劍下綻開,你若能看得見那一瞬間的燦爛輝煌,就會知道那種美是絕沒有任何事能比得上的。」
他的劍是一門藝術,他殺人也可以說是一門藝術。
「只有他那樣孤傲的人才能練成那樣的劍法,也許那是一種藝術。」陸小鳳這樣說。
超凡入聖,奪日月光芒,謂之神。
⑶ 誅仙小說里總共寫到了哪些武器
誅仙古劍:青雲門鎮派寶劍,威力乃當世之首。因威力巨大,其中凶戾之氣也會反噬其使用者。 噬魂魔棒:鬼厲的特有神兵,乃「血煉」之物。是黑心老人的「噬血珠」和「攝魂」的合體。 天琊神劍:陸雪琪佩劍,是九天神兵。《異寶十篇》記載,天琊最早出現是在一個散仙枯心上人手中,傳說這法寶乃九天異鐵落入凡間,枯心上人在北極冰原偶得,修煉而成。 傳說「枯心上人」以天琊神劍,與魔教凶人黑心老人激鬥了三日三夜,最後重創黑心老人。從此「天琊」之名響徹世間,成了可以剋制魔教至凶之物噬血珠的絕世聖劍,成了修真人士心中夢寐以求的神物法寶。 合歡鈴:金鈴夫人遺物,後被碧瑤所得。為碧瑤魂魄留扣之所。 傷心花:碧瑤之物,傳說以女子傷心之淚澆灌而成。 紫芒刃:金瓶兒武器,是九天神兵。 斬龍劍:林驚羽佩劍,也是九天神兵,並且一往無前,原持有者為青雲不出世的奇才萬劍一。 斬相思:原毒神武器,後傳給秦無炎。 赤焰:(第一冊曾稱「赤靈」):田不易佩劍。 墨雪:蘇茹之劍,曾封印幾百年。 軒轅:曾書書佩劍。 寒冰:齊昊佩劍。 琥珀紅綾:田靈兒法寶。 噬血珠:黑心老人之物,邪氣極重。可吸人氣血,用以滋養自身! 攝魂棒:「古書「異寶十篇」中曾有記載:天有奇鐵,落於九幽,幽冥鬼火焚陰靈厲魄以煉之,千年方紅,千年成形,千年聚鬼厲之氣,千年成攝魂之能。可取人神魂,將人化為皮囊一具!後與噬血珠被張小凡機緣巧合之下血煉成噬魂魔棒。 玄火鑒:焚香谷之物,後被六尾妖狐所得,死前贈予張小凡。 乾坤青光戒:青龍法寶,是九天神兵。 七星劍:道玄得意弟子蕭逸才的法寶,曾用其與碧瑤戰斗。 誅仙法寶:誅仙劍,合歡鈴,玄火鑒,紫芒刃,噬魂棒,嗜血珠,骰子(杜必書),斬龍劍,乾坤清光戒(青龍),離人錐(周隱),赤魔眼(年老大),破煞(石頭),天琊神劍,傷心花,伏龍鼎,六合鏡,江山筆,十虎劍,琥珀朱綾,赤靈劍,寒冰劍,軒轅劍(曾書書),吳鉤劍,少陽劍,墨雪劍,浮屠金缽,翡翠念珠,輪回珠,金剛降魔杖,金木魚,九寒凝冰刺,九陽尺,青靈石,開天巨斧,殺生刀,斬相思,控妖笛,山河扇,血骷髏,獠牙法寶,縛仙索,陰陽鏡,古巫族五聖器,天機鎖
⑷ 求全球暢銷小說排行榜
06中國圖書年度暢銷入圍榜——中外小說類
No:1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吉諾特 著,張雪蘭 譯 京華出版社 當當價:¥9.4
No:2 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韓)張炳慧 著 海天出版社 當當價:¥14.96
No:3 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 著 新蕾出版社 當當價:¥19.04
No:4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 孫瑞雪 著 新蕾出版社 當當價:¥15.5
No:5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網路 (美)謝爾夫 主編,滿國彤等 譯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當當價:¥33.32
No:6 馮德全早教方案(1-3) 馮德全 著 中國婦女出版社 當當價:¥75.43
No:7 告訴孩子,你真棒! 盧勤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當當價:¥9.8
No:8 卡爾·威特的教育(珍藏本) [德]威特 著,劉恆新 譯 京華出版社 當當價:¥13.46
No:9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意)蒙台梭利 著,祝東平 譯 中國發展出版社 當當價:¥10.7
No:10 從懷孕到出生:新媽媽快樂孕育完全手冊 [美]戈德堡等 著,朱玲 譯 中國人口出版社 當當價:¥14.5
更多>>
06中國圖書年度暢銷入圍榜——外國小說類
No:1 達·芬奇密碼 (美)布朗 著,朱振武 等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8 ¥19.04 折扣:68
No:2 芒果街上的小屋 (美)桑德拉·希斯內羅絲(Cisneros,S.)著.. 譯林出版社 ¥24.5 ¥13.4 折扣:55
No:3 朗讀者 (德)施林克 著,錢定平 譯 譯林出版社 ¥28 ¥17.5 折扣:63
No:4 拿著剪刀奔跑(美國暢銷第一書) (美)巴勒斯 著,於海生 譯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 ¥13.6 折扣:68
No:5 追風箏的人 (美)胡賽尼(Hosseini,K.) 著,李繼宏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5 ¥17 折扣:68
No:6 我的名字叫紅 (土)帕慕克 著,沈志興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9 ¥19.72 折扣:68
No:7 騙局(達芬奇密碼作者最新懸疑.. (美)丹·布朗 著,朱振武,信艷,王巧俐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9 ¥18.6 折扣:64
No:8 心是孤獨的獵手 (美)麥卡勒斯 著,陳笑黎 譯 上海三聯書店 ¥25 ¥16.9 折扣:68
No:9 洛麗塔(最新全譯本)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Nabokov,V.) 著,主萬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7 ¥17.9 折扣:66
No:10 天使與魔鬼(《達·芬奇密碼》.. (美)布朗 著,朱振武 等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9.8 ¥19.7 折扣:66
⑸ 跪求好看的末世小說,主角要有異能的。
現在末世小說都是異能,不只主角有路人甲也有異能,喪屍這種東西就是渣渣,一點末世的感覺都沒有,還不如看俢仙
⑹ 司馬翎1985年其作品被腰斬而輟筆
司馬翎, 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本名吳思明(1933~1989年),廣東汕頭人,別署「吳樓居士」、「天心月」。將門之後。1947年舉家移居香港。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民族晚報》記者、《新生報》編輯。1958年發表處女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1983年於《聯合報》連載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1985年其作品被腰斬而輟筆。1989年7月中旬病逝於汕頭故居。(來自·幻劍書盟)
筆名來由:吳樓居士、司馬翎、天心月,各取吳思明三字之半。(來自·幻劍書盟)
【生平】(來自·幻劍書盟)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1947年移居香港、為「北派五大家」武俠小說廢寢忘食,以致學業一度中輟,1957年到台灣,就讀於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而始終不能忘情於武俠小說,大二時試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接著休學一年,同時撰寫多部小說在港台報刊連載,一時聲譽鵲起。畢業後曾任《民族晚報》記者、《新生報》編輯,仍以武俠著稱。他寫武俠小說,最初署名「吳樓居士」其後改署「司馬翎」,到80年代間或旅居香港,則又有一個「天心月」的筆名。他的全盛期從1958年開始,以1965年為界分為前後期,到1971年他改行經商結束。1989年去世,可謂盛年早逝。司馬翎為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筆法新、舊交鍺,尤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在情感描寫方面,則善寫男女主人公為情所困的心理變化。成功方面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他被稱為「綜藝俠情派」,對古龍、上官鼎、易容,蕭逸、蕭瑟等都有不小影響。 (來自·幻劍書盟)
【作品】(來自·幻劍書盟)
代表作:《劍神傳》:(來自·幻劍書盟)
寫大俠石軒中的成長過程,彩筆紛披,頗能表現出「玄門正宗」之恢弘氣象,而書中穿插石軒中與愛侶朱玲之間因師門恩怨所交織的悲歡離合故事,亦曲折動人。由於司馬翎弱冠之年即以此書成名,而在台灣「超技擊俠情派」諸子中,其作品最具有「綜藝」特色,自成一家,故被認作「綜藝俠情派」代表作(來自·幻劍書盟)
《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神錄》《仙洲劍隱》《白骨令》《鶴高飛》《斷腸鏢》《金縷衣》《八表雄風》《劍膽琴魂記》《聖減飛霜》《掛劍戀情記》《帝疆爭雄記》《鐵柱雲旗》《纖手馭龍》《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血雨檄》《丹鳳針》《金浮圖》《焚香論劍篇》《檀車俠影》《浩盪江湖》《武道》《胭脂劫》《獨行劍》《玉鉤斜》《白刃紅妝》《情俠盪寇志》《人在江湖》《艷影俠蹤》《杜劍娘》《迷霧》《迷雨情霧》《江天暮雨劍如虹》《強人》《驚濤》《挑戰》《飛羽天關》(來自·幻劍書盟)
【評價】(來自·幻劍書盟)
小說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長處而以還珠樓主之奇幻玄妙心法為依歸。一九五八年出版處女作〖關洛風雲錄〗及〖劍神傳〗、〖八表雄風〗三部曲,文筆清新跳脫,間有現代意味;刻畫江湖人物各盡其致,尤其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卒以一書成名,時年不過二十五歲而已。 (來自·幻劍書盟)
比較起來,司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準都很平均(可能是明家中唯一者)。 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龍〗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焚香論劍篇〗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按:司馬翎創作全盛期起自一九五八年,止與一九七一年,中以一九六五年為前、後期之分界。唯晚期以「天心月」筆名所撰 〖強人〗諸書,則每況愈下矣)。 (來自·幻劍書盟)
概況而言,司馬翎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易容、蕭逸等皆是,可概其餘。可惜他的《浩盪江湖》及輟筆十年又復出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二書,均因故未能續完,誠屬憾事。 (來自·幻劍書盟)
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古龍,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及「三劍客」(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中最為低調之人,聽雨遙拜,天堂走好!(來自·幻劍書盟)
⑺ 請介紹一下台灣武俠小說「三劍客」的生平和著作。
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三位,合稱「三劍客」。
卧龍生
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本名牛鶴亭,河南南陽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他1955年由軍中退役,閑來無事,在友人慫恿下開始學寫武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陽卧龍崗取筆名《卧龍生》一炮打響。1959年《飛燕驚龍》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灣的「武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於舊武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後,改走「半傳統半新潮」路線,作品卻漸不如前。
卧龍生對武俠小說發展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他成功地運用了還珠樓主的神禽異獸、靈丹妙葯、玄功絕藝、奇門陣法,鄭證因的幫會組織、風塵怪傑、獨門兵器,王度廬的悲劇俠情,朱貞木的奇詭布局、眾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採眾長而融於一體,開創了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時期武俠小說風格,成為一代「武林正宗」。第二,由他倡導以武學秘籍引起武林風波以及正邪大會戰的情節結構,成為60年代台灣武俠的普遍模式,影響至為深遠。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門派」說法和「爭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題,雖然稍晚於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卻使它在武俠小說中普遍推行開來。
作品集有:
《風塵俠隱》
《飛燕驚龍》
《天香飆》
《玉釵盟》
《絳雪玄霜》
《素手劫》
《天劍絕刀》
《金劍鵰翎》
《玉手點將錄》
《金鳳剪》
《飛鈴》
《金筆點龍記》
《煙鎖江湖》
《黑白雙嬌》
《情劍無刃》
《雙鳳旗》
《天鶴譜》
《飄花令》
《鏢旗》
《神州豪俠傳》
《天馬霜衣》
《一代天驕》
《桃花血令》
《小郎的絕招》
《岳小釵》
《十二魔令》
《燕子傳奇》
《袁紫煙》
《七絕劍》
《還情劍》
《桃花花紅劍》
《搖花放鷹傳》
《春秋筆》
《幽靈四艷》
《劍無痕》
《天龍甲》
《黑白劍》
《飛花逐月》
《血劍丹心》
在台灣「三劍客」中,諸葛青雲敬陪末座。這自然是由於他的小說原創力、市場號召力及社會影響力皆不如卧龍生、司馬翎之故。但因拜孔明先生之賜,讀者習慣以卧龍、諸葛並稱;故其早年名氣響亮,幾與卧龍生並駕齊驅。特別是他親手栽培了兩名私淑弟子——即司馬紫煙和獨孤紅,作為他的「分身」;代筆捉刀之下,居然可以亂真。此二位新秀後來亦分別在武林中揚名立方,寫了不少作品。
諸葛青雲,本名張建新(1929~1996年),山西解縣人。台北行政專科學校(即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前身)畢業,曾任總統府第一局科員。張氏自幼稚好詞章,國學根柢深厚;少年時即喜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及各種通俗小說,及長乃以文筆典雅、詩才佳妙蜚聲士林。嘗自謂還珠樓主代表作《蜀山劍俠傳》是其「最愛」,並能將《蜀山》回目倒背如流。
1958底,張氏偶見卧龍生成名甚易,不禁技癢;遂取「諸葛青雲」為筆名,撰寫武俠處女作《墨劍雙英》,祖述《蜀山》至寶紫青雙劍封存之遺事,交由春秋出版社印行。蓋有以「青雲直上」之諸葛壓倒「卧龍復生」之志,令人莞爾。
但不知何故,《墨劍雙英》只出了三集未完,他即應《自立晚報》之邀,連載發表《紫電青霜》(1959年)、《天心七劍》(1960年)姐妹作,以「武林十三奇」名震江湖!而書中武功最高的諸、葛雙仙,分明是青雲自況,可見其目無餘子之一斑。後來諸葛與卧龍齊名,以詩言志,曾有「各以聲華驚海宇」名句,其小說亦風靡一時。
從武俠創作淵源上來看,諸葛青雲受還珠樓主最深,朱貞木次之,金庸又次之。尤其是他的文字、筆法、詠物、寫景,乃至小說人物、奇禽怪蛇、玄功秘藝等等,幾乎全面「還珠化」,殆有五六分神似。而其酷喜用「眾女倒追男」及「一床多好」的愛情模式,則仿效朱貞木;回風舞柳,搖曳生姿。至於以五行方位比喻天下奇人異士者,則學步金庸;如《豆莞干戈》(一九六一年)、《奪魂旗》(一九六二年)等書皆是。
這樣說,並不意味諸葛青雲沒有自己獨創的小說風格;相反地,正因他國學功深,腹笥寬廣,遂能立足於還珠樓主的奇幻武學基礎上,充分發揮其文采風流的專長;而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這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揮至極致,乃建立「才子型」武俠風格——與香港梁羽生同好,可謂無獨有偶了。
總之,諸葛青雲以《紫電青霜》成名,旋辭去公職,專事武俠創作。其早期諸作如《一劍光寒十四州》(1960年)、《折劍為盟》(1961年)、《鐵劍朱痕》(1961年)及《霹靂薔薇》(1962年)等書,皆屬佳構。尤以《奪魂旗》(1962年)套用朱貞木《羅剎夫人》故事布局,也弄出五個真假「奪魂旗」(此旗既是兵器亦為人物綽號),更富奇趣。卒能後來居上,成為諸葛青雲最知名的武俠小說。1988年由金蘭出版社出版最後一部作品《傲笑江湖》(續寫金庸之《笑傲江湖》)。
不特此也!由於《奪魂旗》開場之屍骨如山、血腥滿地,竟促使銷路激增,乃予稍後聞風而起、一哄而上的「鬼派」武俠小說起了惡劣的催化作用;遂造就出陳青雲(也師法諸葛青雲)、田歌等「鬼派」作家,小說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令人不忍卒睹!殆非其始料所及。
關於為諸葛青雲代筆者,曾先後有古龍、倪匡、司馬紫煙、獨孤紅、隆中客(本名楊開湘)及蕭瑟(本名武鳴)等人。特以《江湖夜雨十年燈》(一九六三年)一書,由諸葛開筆寫第一集,古龍續寫第二集,倪匡則由第三集續到第十集;以後至三十集全由司馬紫煙續完,又破了一項代筆記錄。其中司馬紫煙與獨孤紅的筆名皆為諸葛青雲所取。
司馬翎小說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長而以還珠樓主奇幻神妙心法為依歸。文筆清新脫俗,間有現代意味;刻畫江湖人物各盡其致,尤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其處女作《關洛風雲錄》(1958年)及《劍神傳》、《八表雄風》三部曲,寫大俠石軒中的成長過程,頗能表現出「玄門正宗」恢宏氣象;而書中穿插石軒中與愛侶朱玲之間因師門恩怨所交織的悲歡離合故事,亦極曲折動人。卒以一書成名,殊非幸致。據稱,其小說「最受大學生及留學生歡迎」;實則老少咸宜,讀者層面主廣。 比較起來,司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準都很平均(可能是名家中唯一者),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龍》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焚香論劍錄》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按:司馬翎創作全盛期起自1958年,止於1971年;中以1965年為前、後期之分界) 論者或謂司馬翎小說頗有涉及女體的煽情描寫,以此詬病;其實七情六慾乃人性之常,只要「風流」莫「下流」,即無所謂「晦淫」。問題症結乃在司馬翎筆下的中國女性幾乎個個都似「波霸」型的性感尤物,未免乖離事實。但其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特別是其後期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殆以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他的《浩盪江湖》及輟筆十年又復出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二書,均因故未能續完,誠屬憾事。
⑻ 求只有主角會異能的末世小說
主角是滅世神.而且嗜血非常..不走尋常路的小說.前期運籌帷幄..後期滅世天下.
[惡人們的物語]--《末日你會與滅世神同戰線嗎》
⑼ 請問有好看一點的武俠小說嗎
司馬翎的《關洛風雲錄》,後續《劍神傳》。
《關洛風雲錄》寫於1958年,也是司馬翎第一部成名巨著。本書是司馬翎的處女作,從中可以明顯看出司馬翎舊武俠的窠臼。故事人物較多,情節略顯冗雜。但其書情節豐富曲折,人物情感委婉細膩,人性刻劃深刻入微。精采迭見,感人至深。
故事簡介
孤雛石軒中蒙崆峒派第十代掌門人霞虛真人收為關門弟子,在霞虛真人臨終之際,受命攜崆峒派鎮山之寶《上清秘錄》下冊、青冥劍以及五十手「大周天」劍法,下山尋找失落的《上清秘錄》上冊,並踐天下第一大魔頭玄陰教教主鬼母陰姬二十年之約。
冤家路窄,石軒中才入江湖便遇女扮男裝鬼母陰姬之徒白鳳朱玲,二人一見投緣,一路惹下了無數風波。為了求得靈葯石螭丹醫治朱玲的內傷,石軒中憑借著驚人的定力闖過了愚叟公孫璞的天香幻境,卻中計進入九返絕門奇陣的陣心水穴內,在穴壁洞窟內得大鯉內丹及少林達魔三式。乃到碧雞山向玄陰教教主鬼母陰姬挑戰,雖然最後被鬼母期門幽風撞下萬丈懸崖,卻使鬼母真元大損,閉關苦修。從而一舉成名。
石軒中再次奇跡般被半山崖的老藤托住,並在山洞內發現了師叔祖涵碧真人的屍首,得回師門至寶《上清秘錄》上冊。接著,為了療傷,奪回青冥劍,石軒中又巧奪千年參王,大鬧紫禁城,力敵大內眾供奉的圍攻,掌斃紅亭散人,名震天下。
石軒中為了替義姐求取石螭丹療治毒傷,以絕世輕功背負義姐在七日七夜內趕到南海之濱,找到了愚臾公孫璞,治好了易靜的紅花指毒傷。
⑽ 十五部金庸小說的寫作時間及背景年代誰能介紹一下呀……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是他真正意義上的武俠處~女作,當時在他前面有同在新晚報工作的梁羽生寫的《龍虎鬥京華》,開創了新派武俠,所以他才是新派武俠的鼻祖,就在他發表作品的數天,新晚報的發行量大增,梁羽生雙拳難敵眾多讀者的強烈要求,出新作品,沒辦法,他只好求救於好友金庸,加上金庸年輕氣盛,很想建功立業一番,這樣,《書劍恩仇錄》就誕生了。有趣的是在之前金庸和梁羽生兩人是好朋友,而且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走上寫武俠的道路,只是當時報社在香港崇尚武俠和武術的大背景下為了賺~取利~潤而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兩人寫作。
《碧血劍》的出爐是當時報社沒有所想到的,因為《書劍恩仇錄》的連載使得香港的讀者大飽眼福,讓金庸的名號家喻戶曉,強烈要求報社要刊登有金庸的新作品。金庸自小對歷史就十分感興趣,於是他巧妙的以袁崇煥抗清為背景,成功塑造了金蛇郎君夏雪宜和袁承志兩位英雄,而小說的女一號溫青青和女二號阿九的也為後來人所津津樂道。可以說《碧血劍》是後來金庸成名作《射鵰英雄傳》的原型。因為袁承志、溫青青和郭靖黃蓉夫婦有驚人的相似。男的都老實憨厚,女的都精靈古怪,只是袁承志比之郭靖,少年老成,智商較高,溫青青較之黃蓉,溫柔體貼倒不見得。
《雪山飛狐》是他應邀為新晚報寫的另一部經典之作,其中的結尾胡斐手中的一刀到底劈還是不劈成為當時人們所討論的話題。
以後的《射鵰》三部曲,即《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本書書奠定了金庸武林盟主的稱號,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射鵰》是金庸在寫完《碧血劍》後馬不停地的驚世之作,女主人公黃蓉有當時「長城」影視公司的一號當家花旦夏夢的影子,也是他的夢中情人,後來他脫離新晚報,和幾個朋友創辦了屬於自己的明報,由於新創辦的報紙需要發行量來支持,於是他又開始自己的創作生涯,《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的連載就是支持明報屹立於香港數年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寫《神鵰俠侶》之時,物質條件十分艱苦,他與自己的第一任人夫人朱玲竟然節儉到兩人晚上為了趕明天的報紙,共喝一杯咖啡提神的地步。與自己最親愛的愛人一起共事,讓他領會到了愛情的偉大,所以《神鵰俠侶》中的愛情描寫是驚天地、泣鬼神,與其說《神鵰》是一部武俠小說,到不如說他是一部驚天動地的愛情小說。
《倚天屠龍記》是《神鵰俠侶》的續集,也是當時支撐明報的主要力量之一,經過兩次大的改動,一次是1972年,另一次是 1979年,他的兒子查傳俠在美國跳樓自~殺,悲痛之餘終於體會到為人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艱辛,於是裡面刻畫出的張三豐見愛徒張翠山自刎、謝遜疼愛張無忌、宋遠橋對宋青書的喜愛等長輩對晚輩的偏愛,溢於言表,一次比一次真實,一次比一次富有真實感。
這里重點講一下《天龍八部》,他於1963年在明報和新加坡的一家報社同時連載,時間長達四年,這可以說是他所有作品中的最經典、最具有武俠感染力的的作品。段譽的驚險遭遇,蕭峰的俠之豪氣,虛竹的連連奇遇,讓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其中有一段時間金庸先生恰巧要去歐洲出差,為了不影響《天龍八部》的連載,便委託他的好友倪匡,自詡為寫漢字最多的華人,科幻武俠小說的創始人,筆名衛斯理,代寫一段,後來的阿紫、虛竹一段,不管在武術修為和遭遇方面,風格上都帶有他的玄幻的色彩,有意思的是由於他不喜歡裡面的阿紫,便把她的眼睛給寫瞎了,後來金庸趕回來時見他寫的面目全非,還和他吵了一架。不過金庸畢竟是金庸,在此基礎上加上了游坦之和阿紫的愛情,並將虛竹那一段做了修改,使得《天龍八部》比原來的構思那位出色。據說當時他到歐洲出差為假,真正的原因是當時香港x政x治混x亂,分為擁護共xx和反對共xx的左~右兩派,原因是當時大~陸三年自~然災~害,許多難民偷~渡到香港,金庸站在支持香港政~~府的一面,批評大~陸~當~政對移民潮的縱容。但是金庸兩面不討好,因為他的小說中映射了當時的政~~治現象,並且發行量堪稱是香港最大的,給民眾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他為了躲避當時偏~激分子的傷害,便跑到了歐洲。 《連城訣》的原型跟金庸小時候他家的一位名叫和生老長工有關,在查良鏞小時負責接送他上學。後來金庸聽他說了他的故事。他年輕時被財主少爺陷害入獄,未婚妻被奪去作了繼室,他出獄後復仇刺傷那財主少爺,復又入獄,受害幾死而幸為任丹陽知縣的查文清所救,而查文清辭官之後,便帶他回了海寧。在他所寫的武俠小說中,始終貫徹著這樣對弱者的同情。後來金庸說,他認為的善良,主要還是兩個字「俠氣」,也就是揚善抑惡,為弱者打抱不平,這成為金庸的「俠」的基本理念。
《笑傲江湖》、《鹿鼎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之下寫的,同時《鹿鼎記》也可以說是他的收山之作。金庸從小立志當外交官,自是關心政~治局勢,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之下,金庸先生將現實社會中的陰暗揭露的淋漓盡致,像《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鹿鼎記》中的神龍教教主洪安通,都是野心分子,映射了當時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牛鬼蛇神。金庸自稱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就是《鹿鼎記》,他稱書中的韋小寶玩世不恭的態度和古怪張揚的個性很符合自己內心裡經常想描繪的一個真正的武俠人物。
金庸在1970年應邀為一個雜志寫短篇武俠評論,評論沒寫,倒是隨手寫了一篇關於范蠡與西施、小青愛情故事的超短篇小說《越女劍》,裡面最高潮的部分當時對「西子捧心」的金式由來。
金庸作品和梁羽生、古龍的作品風格迥然不同,梁羽生雖說是新派武俠的鼻祖,但他的小說我大都看過,絕大部分小說在體裁上仍然襲用章回體樣式,並別有起轉承回四個步驟,每一回的開頭或者結尾分別有一首詩或詞,讀起來索然無味,從詩詞中可以看出情節大都在意料之中,書中人個性不鮮明,不論男男女女,只有共性沒有個性,他的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狂俠天驕魔女》、《萍蹤俠影》《大唐游俠傳》都沒有跳出這個圈子。但和適合給導演發揮空間,拍成電視劇或電影。所以根據他的作品拍成的影視作品都很不錯,范冰冰版的《萍蹤俠影》就是經典。古龍的小說另闢蹊徑,語言犀利簡潔,往往一行便只有一個或兩個字。據說當時古龍在台~灣超級火,以至於找他寫小說的出版商不得不以行數來計算稿酬,所以他也懶得多動筆,一行就寫一個兩個字,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無論怎麼從努力,從傳統方面來,絕不會超過王度廬《卧虎藏龍》的作者和還珠樓主《蜀山奇俠傳》作者,新派寫法梁羽生占據了傳統與新派的結合點,金庸的浪漫創新和以假亂真的歷史寫法達到的高成就也使得走這條路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於是創出了一種的新的類似於福爾摩斯偵探懸疑式的武俠小說,但因為他自己一生醉生夢死於女人和酒中,所以他的作品中絕少有守身如玉的女生,紅顏禍水在他的作品裡體現的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