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排名
⑴ 金庸小說排名前十的都有誰
NO.1:達摩祖師(出自《天龍八部》)
在金庸小說武功排名中,第一位就是達摩祖師了,他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他是我國佛教的祖師爺,自創九陽神功、易筋經、少林72絕技等等,不管是在《天龍八部》還是《倚天屠龍記》中總會出現他的一些片段,比如明教教主張無忌(學的九陽神功)、喬峰(少林72絕技)等人,都是學的他的功夫,所以將達摩祖師排在金庸小說武功排名中的第一位,這個大家應該都沒意見吧?
NO.2:少林無名掃地僧(出自《天龍八部》)
少林無名掃地僧這個看過天龍八部的人,對這一幕應該是永遠也往不了吧?傳說中的眼睛殺人就是這么逆天,僅僅一個眼神就讓蕭遠山、慕容博兩人吐血,大家都這道這兩人也是金庸小說中的高手,卻是連掃地僧的一個眼神都抵擋不住,可見其厲害程度了,所以光憑這一點,掃地僧就能排到金庸小說武功排名中的第二名。
NO.3:逍遙派祖師(出自《天龍八部》)
逍遙派祖師逍遙子,那可是天龍八部中又一位神一般的存在了,是天山童姥、無崖子、李秋水的師傅,自創: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絕學,在金庸小說武功排名中他也自當能進前三了,他還是金庸小說中自創武學最多的人。
NO.4:段思平(出自《天龍八部》)
段思平這個人大家應該是很少聽過吧?這是很正常,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出現過,只是提到過他的名字罷了。段思平是大理段氏家族的祖師爺,自創六脈神劍、一陽指,威力也是驚人,後來段譽僅僅學了他的一點皮毛就已經是躋身一流高手行列了。
NO.5:越女劍阿青(出自《越女劍》)
越女劍阿青能憑借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她的劍術逆天,可以說在金庸小說武功排名她是最會用劍的一位了,比起獨孤求敗、風清揚等人來說,是有過之無不及啊!獨孤求敗先生在四十歲後才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而阿青在十六七歲之齡便已經達到了這一境界,而且是一根竹枝打敗一千甲士,一千劍士,武功之高殊難想像,不難看出阿青排名應在獨孤劍俠之上,而從越女劍看來,阿青的武功是快,准,狠。
NO.6:獨孤求敗(出自《笑傲江湖》)
劍聖獨孤求敗的名號在金庸小說中那是如雷灌耳啊,他的劍術超然,從未敗過,是楊過、令狐沖、風清揚的祖師爺,(在神鵰俠侶中,楊過曾在山崖之下獲得他的劍法,和他的神鵰。)在《笑傲江湖》中令狐沖、風清揚都曾是得到過他的真傳。
NO.7:慕容龍城(出自《天龍八部》)
慕容龍城是天龍八部中,慕容家族的祖先,自創斗轉星移神功,以子之道還施彼身。打遍天下無敵手,參合指也是他自創的。只不過慕容復卻是沒有遺傳到他先祖的這個基因哦!連喬峰、段譽、虛竹都打不過。
NO.8:三寶太監(出自《笑傲江湖》)
三寶太監也是一逆天的存在,自創的葵花寶典,非常之厲害,東方不敗僅僅是只學會了其中的一點皮毛,就在能在笑傲江湖中稱霸天下了。可想而知他的強大了。
NO.9:張三豐(出自《倚天屠龍記》)
張三豐在倚天屠龍記裡面,也算是非常厲害的一位了,自創太極拳、太極劍法、武當九陽神功等等。是武當派的創始人,武林中德高望重,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NO.10:黃裳(出自《射鵰英雄傳》)
黃裳《射鵰英雄傳》中,九陰真經的創始者,後來被王重陽得到,不過王重陽並沒有修煉。梅超風就是修煉了九陰真經之後走火入魔了,都還有那麼高的武功,可見這本九陰真經是多麼的可怕。最厲害的武功又是哪一個呢?
NO.1:太玄經
太玄經是一門不會走火入魔的神功。太玄經無論怎麼練,都對修煉者全部武功系統有極大提升。不論是對,是錯。太玄經是武學總綱,無所不包。類似九陰,刀槍劍法輕功內功,全部都有。至於各方面的效果,石破天不是個神也是個半神了,就差破碎虛空飛升而去。
NO.2:神照經
丁典練神照經救活了已經死透了的狄雲,狄雲練神照經從半殘廢練成了絕世高手.神照經做到了反醫學的事情——起死回生,該功可以激活人體生命力,在沒死透的情況下可以救活,是天下第一精純的內功。
NO.3:乾坤大挪移
此功分七層境界,悟性高者修習,第一層需七年,第二層加倍,如此愈發困難,秘笈作者本人只練至第六層,習至第七層者實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主要有九大功能,包括激發最大潛力、集武功道理大成、復制對手武功、製造對手破綻、積蓄勁力、粘住掌力、牽引挪移敵勁、轉換陰陽二氣、借力打力等
NO.4:黯然銷魂掌
這種武功的奇特之處在於,他是在特殊心境下的產物。楊過心中思念小龍女,漸漸形銷骨立,心中各種復雜感情的積累,最終化作一掌黯然銷魂。黯然銷魂掌在武學招式的層次上屬於較高層次的武學,它已經到了意境的層次上。不再是學會了招式就可以使用的武學,必須要心與意合才能發揮真正威力。這點從周伯通無法真正學會,和楊過在和小龍女會面後就無法真正發揮實力一點可以體現出來。
NO.5:六脈神劍
這種武功自帶機槍屬性,練成者在冷兵器時代進入火器時代,讓人無法招架,也是現實中最讓人幻想擁有的一種武藝。所謂六脈神劍,是指含於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其做架簡單,功效卓著,感應強烈,均為首屈一指。久習可得奇效,達到指劍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無形的劍。
NO.6:葵花寶典
這是為人所熟知的一種武功。「欲練神功,引刀自宮」成為經典名句,這種自殘式的練功方法也讓很多武俠人士望而卻步。葵花寶典的武功以「快」致勝,看看東方不敗的武功就知道,身法是有多快,令對手看不出破綻,沒有還擊的機會。
NO.7:易筋經
吸星大法是北宋年間逍遙派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的旁支,雖然可以吸人內力,但是諸般不同內力在體內無法導順,凶險異常。而修習易筋經後可以將體內的所有內力氣息任意控制,為我所用,再無後顧之憂。游坦之吸收冰蠶和憑借易筋經的修煉,內功修為到了許多頂峰高手一生都沒到達的高度。
NO.8:吸星大法
這是一門神奇的武功,源自北宋年間逍遙派的「北冥神功」與丁春秋「化功大法」,主要繼承了「化功大法」。它能夠吸取別人的內力,任何高手與之交鋒只要稍有可能被吸取內力。吸星大法將吸取的內力散於全身經脈上為我所用。
NO.9:金剛不壞神功
有的武功善於進攻,有的善於防守。少林寺的金剛不壞神功就是把防守做到極致的神功。此功一經施展,人體外表如穿金甲,化身為金剛之身,同時免疫一切的打斷類型的法術,持續的時間根據人的功力而定,功力深厚者近乎無敵。可抵禦外力的一切襲擊。修得此功者,已初窺大乘門徑,可晉為仙人。
NO.10:獨孤九劍
這是劍魔獨孤求敗所創的奇功,口訣有3000多字,一下讓你懵逼。練習者以無招勝有招,只攻不守,這顛覆傳統武功的攻防要訣。獨孤九劍強調「料敵機先」,其精髓不在於如何破掉對手武功,而是能夠做到料敵機先!透過分析對手的目前姿勢,他能做的動作有哪些?對手哪個部位、哪條肌肉有動作徵兆,推算他下一步只可能是什麼招式。
⑵ 金庸小說排名
在港台武俠小說家中,金庸是寧少勿濫的作家。金庸寫了多少武俠小說?他曾將其作品的第一字作一對聯,十四個字正好是十四部武俠小說: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另有《越女劍》短篇(1970 年),因其容量較小,又受對聯字數限制,金庸不列其內。筆者試以十四部作品作品評。
品評之前,我先列出兩張排名錄,一為按金庸創作時間順序的排名:
1.《書劍恩仇錄》(1955 年)
2.《碧血劍》(1956 年)
3.《雪山飛狐》(1957 年)
4.《射鵰英雄傳》(1958 年)
5.《神鵰俠侶》(1959 年)
6.《飛狐外傳》 (1959 年)
7.《白馬嘯西風》(1960 年)
8.《鴛鴦刀》(1961 年)
9.《連城訣》(又名《素心劍》)(1963 年) 10.《倚天屠龍記》(1964 年) 11.《天龍八部》(1965 年)
12.《俠客行》(1965 年)
13.《笑傲江湖》(1967 年)
14.《鹿鼎記》(1969-1972 年)
需要說明的是,金庸自1955 年闖入武俠世界,至1972 年9 月封筆, 前後十七年寫了十五部作品。70 年代中期,金庸對其作品作了逐字逐句的修訂;有些作品刪改較大,某些章節甚至重寫,至80 年代中期才完成全部修訂工作,可見金庸創作態度之嚴謹。
另一種排名錄,為金庸的好友倪匡所列。小說家兼評論家倪匡的金庸小說排名錄如下:
1.《鹿鼎記》(倪匡稱之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
2.《天龍八部》
3.《笑傲江湖》
4.《神鵰俠侶》
5.《雪山飛狐》
6.《倚天屠龍記》
7.《射鵰英雄傳》
8.《書劍恩仇錄》
9.《連城訣》
10.《俠客行》
11.《飛狐外傳》
12.《碧血劍》
13.《鴛鴦刀》
14.《白馬嘯西風》
倪匡是以排名開金學研究之先河,他從《我看金庸小說》寫到《五看金庸小說》,文字活潑、調侃,見解標新立異,可謂精心研究「金學」 之傑出成果。
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面對博大精深的金庸小說世界,愛好者各有所見,如作家三毛與評論家董千里,就認為金庸作品最佳者是《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
⑶ 金庸武俠小說排行是什麼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鹿鼎記 金庸老先生自認為最好的小說 2天龍八部 3笑傲江湖 4神鵰俠侶 5雪山飛狐 6倚天屠龍記 7射鵰英雄傳 8書劍恩仇錄 9連城訣》 10俠客行 11飛狐外傳 12碧血劍 13鴛鴦刀 14白馬嘯西風
⑷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按歷史順序怎麼排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俠客行:明末清初(17世紀30-50年代)
白馬嘯西風:清初
鴛鴦刀:清中前期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⑸ 大師金庸寫下的眾多武俠小說,是如何排名的呢
這幾天在讀倪匡先生所著《我看金庸小說》。該書將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武俠小說進行了大排名
「金庸的寫作過程,是一種慢熱的過程。精彩如《神鵰俠侶》,開始時一大段;熱門如《射鵰英雄傳》,開始時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階段。一定要在經過了縝密的安排之後,精彩處才逐漸呈現,終於到達令讀者目不暇接的程度。而短篇的創作,根本沒有這一過程,金庸的特異優點,就得不到發揮。」
「《白馬嘯西風》在金庸作品中,排第十四位。」
《白馬嘯西風》是金庸作品中兩個短篇之一,是專為電影創作的故事。初次發表和修改之後,有極大的差異,是金庸修改得最多的一篇作品。
《白馬嘯西風》在未修改之前,不通,修改之後,通了。《白馬嘯西風》中描寫師、徒之間的爾虞我詐,是《連城訣》的前身,在《白馬嘯西風》中未曾得到發揮的,在《連城訣》中得到發揮。金庸只寫了兩篇短篇,就沒有再嘗試下去。而兩篇短篇,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都很低。
金庸的寫作過程,是一種慢熱的過程。精彩如《神鵰俠侶》,開始時的一大段,熱門如《射鵰英雄傳》,開始時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階段。一定要在經過了縝密的安排之後,精彩處才逐漸呈現,終於到達令讀者目不暇給的程度。而短篇的創作,根本沒有這一過程,金庸的特異特點,就得不到發揮。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早達笑彈冠。這一聯,是《白馬嘯西風》的主題。金庸原意,可能想通過華輝的遭遇,寫出世情的險惡,但是短篇完全不給金庸以發揮的機會,無可奈何之至。
⑹ 金庸小說排名
0.達摩祖師 N
1.無名老僧 500
2.逍遙老祖 350
3.前朝太監 340
4.獨孤求敗 320
5.東方不敗 300
6.張三豐 180
7.「俠客行」作者 170
8.黃裳 160
9.周伯通 150
郭靖 150
無崖子 150
12.天山童姥 148
王重陽
14.李秋水 145
虛竹
段譽
蕭峰
石破天
19.楊過 144
蕭遠山
慕容博
22.東邪 142
西毒
南帝
北丐
金輪法王
林朝英
張無忌
29.鳩摩智 140
30.裘千仞 139
31.令狐沖 130
32.風清揚 128
33.方證大師 110
34.任我行 108
35.岳不群 107
36.沖虛 106
37.左冷禪 100
空見 100
狄雲
40.丁典 98
41.小龍女 90
黃蓉
43.袁承志 88
裘千尺 88(10)
45.穆人清 86
46.洪安通 85
47.歸心術 84
48.公孫止 83
49.阿青 81
50.游坦之 80
⑺ 金庸的14部作品按時間先後來排名!!
《書劍恩仇錄》(1955年)、《碧血劍》(1956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雪山飛狐》(1959年)、《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鴛鴦刀》(1961年)。
《倚天屠龍記》(1961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記》(1969年—1972年)。
1、《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
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在語言風格及武功藝術的描寫上也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為作者後期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碧血劍》
《碧血劍》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56年,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碧血劍》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在藝術形式方面,金庸在寫作時就尋求著突破。他吸取外國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終沒有出場,他的身世、性格特點、故事,全都通過溫儀與何紅葯兩個女人動情的回敘和追憶展現出來。
而這種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它的運用,為以後武俠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開了一個先例。
3、《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該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
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4、《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
小說的主脈寫的是「叛國賊」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從小師從小龍女於古墓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金兵鐵蹄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
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沖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金庸在該作品中將武功與性格結合起來寫。在武功中寫個性,成功地塑造了多種鮮活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5、《飛狐外傳》
《飛狐外傳》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60年—1961年首次連載於《武俠與歷史》雜志。
《飛狐外傳》主要講述《雪山飛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長歷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小說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為故事的中心,講述了胡斐為追殺鳳天南在路上所發生的一切,特別是與程靈素、袁紫衣所發生的愛情。
該書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卻寫於其後,二者互相關聯,卻不完全統一。此書之中人物更為增多,人物性格更為豐滿。該書在金庸作品中有比較重要地位,在藝術成就上屬中乘之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
⑻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按歷史順序怎麼排
一、首先說明,金庸一共創作的武俠小說是十五部不是十四部,分別是: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二、依照故事發生的時代,這十五部小說先後順序如下:
1、《越女劍》--春秋末年
2、《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龍記》--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連城訣》--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時間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公元1644年(崇禎上吊)。
8、《碧血劍》--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9、《俠客行》--清初
10、《白馬嘯西風》--清初順治年間
11、《鴛鴦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飛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15、《飛狐外傳》--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⑼ 在金庸心中,他的武俠小說應該如何排名
金庸先生曾經用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創作的十四部武俠小說,道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對於這個排名榜,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歡迎各抒己見!
⑽ 金庸寫的最好的小說是哪些,排在前三的都有什麼
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作為武俠小說裡面的金大俠金庸老先生,他這輩子一共寫過15部小說,在這15部小說,當中如果要排出前三名的話,我相信很多人會有他們自己的排比方式,我個人認為金庸寫的最好的小說是,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鹿鼎記,為什麼我會把這4部小說認為是金庸最好的小說呢?
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應該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後兩部,我認為這兩部小說能夠承前啟後承上啟下,完成了金庸的射鵰宇宙的設定,然後就是鹿鼎記和天龍八部,其實他們兩個已經脫離了傳統武俠小說的意義,可以說是金庸老先生對武俠小說的一次創作上的顛覆。
排在第3位的是神鵰俠侶,至於為什麼會把神鵰俠侶排進前三名,是因為我個人的小心思,神鵰俠侶是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當中我看的第1本小說,當年就被楊過的桀驁不馴,小龍女的美若天仙所吸引,直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中年老男人,我還是認為神鵰俠侶的情節真的是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