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宋夏戰爭的網路小說

宋夏戰爭的網路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24 13:54:03

『壹』 《新宋》這本書怎麼樣是否值得一讀

讀的
是很好看
你看下

不過還沒寫完
很有真實感
第一卷 十字
熙寧二年,登基不到兩年的宋朝皇帝趙頊大膽啟用了「負天下之望三十年」的王安石,准備開始他雄心勃勃的改革,以應付宋朝建國一個世紀後日積月累的政治、社會、經濟、軍事難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場改革還有更深層的緣由——這是人類文明第一次站到了近代社會的門檻前,傳統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就在這個冬天,一個來自900多年後的歷史系學生石越,來到了這個世界。
在經歷過短暫的適應之後,無論是出於使命感,還是出於他對那個時代的感情,石越參與到了這段註定不同尋常的歷史當中。
藉助著他多出近千年的知識積累、天生的謹慎、對政治的敏銳,石越試圖憑借一己之力,扭轉歷史的方向,去阻止宋朝這次應戰的失敗。
在最初的短短一年之內,他就用令人驚訝的智慧,迅速地復制了王安石的成功——甚至比王安石前三十年的積累做得更好。他「竊取」前人的詩詞,博取文名,贏得立身之本;依附商人之家,出版儒學著作,藉助朱熹至錢穆九百年間的學術成果,震撼學界;然後又拒絕皇帝的屢次徵召,贏得名譽。他還向技術異常發達的宋人介紹近代科學基本理論,改進紡織機、活字印刷術,創辦近代體制的大學……一舉成為宋人眼中的學術宗師、不世出的天才。而他更刻意地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贏得了當時精英們的敬重。
但這並不是他的終點。
在求賢若渴的皇帝累次徵召之下,石越終於開始了他的仕途。這個時候的王安石,為了樹立新法的權威,正在大規模的驅逐異己,新黨與舊黨之間,正展開第一次激烈的沖突。如履薄冰的石越,只能在這夾縫中委曲求全。
幸運的是,命運並沒有拋棄他。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他以後最重要的幕僚潘照臨。在潘照臨的輔佐下,石越試圖選擇第三道路。他既反對全盤否定新法,亦不願意完全支持新法,並且竭力維持著與新、舊黨重要人物的良好私交。在一次關於青苗法的爭議中,石越初露崢嶸,他預料青苗法的利弊,無不應驗;而對青苗法所進行的改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從此,石越真正獲到了皇帝的信任,儼然成為趙頊在王安石之次的另一個選擇。
然而,面對石越的傑出才能,官場中一股暗流開始涌動,石越被設計陷害,被迫離開大宋的權力中心汴京,出任杭州知府。在杭州,石越看到了在汴京看不到的機會,他開始了中國的「百年翻譯運動」,並且大力發展海外貿易,甚至創辦海船水軍。
而在汴京,熙寧七年災難准時到來,王安石終於黯然辭相,新法遭遇重大挫折。北方的遼國更是准備趁火打劫……
第二卷 權柄
遼國太子耶律浚與他的謀士蕭佑丹很早就覺察到了宋朝的改變,並將石越視為巨大的威脅。蕭佑丹借著石越的身世構陷石越是晉帝後代,有不臣之心。石越的政敵趁機大做文章。潘照臨臨危受命,游說得到富弼支持,移花接木讓石越成為慶歷黨人石介之後,終於巧妙過關。但石越的紅顏知己楚雲兒卻因此事牽連殞命。
宋朝內憂外患,最終被迫向遼國割地。趙頊深感屈辱,拜石越為翰林學士。
石越終於開始主導變法。在他的大力舉措下,宋朝開始興辦學校,培養人才;改革官制,提高行政效率。因為無力單獨對抗呂惠卿領導的新黨,石越游說司馬光等舊黨大臣回京共同執政。新黨與舊黨在石越的潤滑下,開始學習妥協。在海外,宋朝海船水軍初戰告捷,奠定南海霸權。
在石越的推動下,宋朝開始全面的軍事改革。在實驗中的兵器研究院突然發生爆炸,數十人殉難,石越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拔苗助長,從此不再直接介入科技研究之中。他倡建忠烈祠與先賢祠,以激勵忠義賢良,促進社會風氣的轉變。
王安石之子王雱終於因為對石越的陰謀再一次失敗鬱郁而死,王安石因此心灰意懶,從此更加少問政事,而石越則開始雄心勃勃的開發湖廣計劃。在石越的建議下,宋朝開始廢除持兵禁令,在湖廣實行軍屯先行的開發。在海外,依靠強大海船水軍的支持,秦觀、唐康在高麗大展拳腳,重壓之下,高麗開始實施親宋政策;薛奕的船隊更是遠至凌牙門,建立海外據點。
然而在大宋王朝內部,權力斗爭的陰影始終環繞金殿之內。趙頊的健康出現問題,宋朝亦出現內部矛盾。石越在權力斗爭中受到猜忌與排擠,再次被迫離朝,出任陝西路安撫使。在富弼的建議下,石越一鼓作氣,在陝西大展拳腳,積極推動地方性質的改革。雖然幾次遭遇西夏人的暗殺與襲擊,而且本人也缺少軍事上的才能,但石越依靠對將領的信任,藉助軍事改革的初步成果屢挫西夏的陰謀與軍事進攻。
在軍事上屢屢受挫之後,西夏的內部矛盾開始激化,宋軍趁此機會向西夏用兵。激戰之後,西夏已迫近亡國,不得不西遷,開創新的歷史……
至此,宋朝終於收復了分裂近八十年的國土。宋人的自信心,亦因此開始膨脹。但是,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石越,卻再次被捲入政治斗爭的中心。他很快被解除兵權,並調回京師,僅僅擔任一個被架空的樞密副使。而與西夏的數年戰爭之後,宋朝經濟亦面臨巨大的問題。呂惠卿卻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利用宋人自信心膨脹的情緒,開始了他冒險的西南政策。石越一心想要保護的東西,依然危機重重。
第三卷 燕雲
自從熙寧十四年宋夏戰爭結束後,石越以震主之功,被架空閑置。石越本人雖然沒有離開京師,但石系官員紛紛被打壓、調出權力中心。皇帝一方面在改革上信任呂惠卿,一面也重用文彥博、司馬光等舊黨大臣,實行「異論相攪」的制衡之術。呂惠卿為了樹立自己在新黨與朝廷中的威信,迎合自宋夏戰爭結束後宋朝內部盲目自大的輿論風向,大力在南方「蠻夷地區」推行所謂的「熙寧歸化」政策,試圖將過去的羈縻州縣的部族,變成正式的編戶齊民,以達成所謂「開疆拓土」,增加國家納稅人口的目標。
其實,持續時間數年的宋夏戰爭已經讓宋朝的國庫耗空。然而為了鞏固收復的靈夏地區,宋朝汲取了太宗時的教訓,在靈夏地區一方面依然保留重兵駐守,一方面對當地民眾懷柔,同時強制將地方豪強遷往汴京居住,以免稅政策吸引邊疆移民,並且有計劃地將裁掉的軍隊連家屬一起安置在靈夏重要地區屯邊,以求在短時間內消除西夏的影響,鞏固在靈夏的統治。
與此同時,呂惠卿的交鈔措施使得因大戰而虛弱的宋朝雪上加霜,經濟一度混亂。為了維持在兩北的開銷,宋軍在益州的軍費開支,幾乎全部由益州路民眾負擔,而濫發交鈔更加重了益州民眾的負擔,許多民眾竟淪為「盜賊」。
為了對付呂惠卿,石越出奇兵推薦王安石為觀風使,迫使呂惠卿接受,但王安石卻拒不肯復出。呂惠卿通過手腕再次暫時穩固相位,並且借唐康案等事件與石越進行政治交易,石越亦有自己的打算,雙方達成妥協。石越利用自己在西軍中的影響力幫助呂惠卿贏得經略使的人選。文彥博因此辭樞密使。
而皇帝也在此時染病,並且出現不治之症。因太子年幼,雍王趙顥覬覦皇位。趙頊又因高太後寵愛趙顥而有猜忌之心。文彥博、司馬光因為石越與呂惠卿進行的政治交易,對石越更生警覺,二人決心拋棄前嫌,重新請王安石復出。
石越與范純仁決心合作。另一方面,王安石因為被司馬光感動,也決定復出。在石越指使下,石系的蔡京率先向呂惠卿發難;而呂惠卿派往益州的親信陳元鳳,在益州背叛呂惠卿,投入范純仁門下,令呂惠卿腹背受敵。為了自保,呂惠卿與舒亶更加瘋狂,司馬康竟因受刑而死於獄中。病中的皇帝聞訊震怒,令呂惠卿待罪,舒亶貶流。
而北方的遼國,因為一系列國內外問題,也決心向宋朝進行軍事冒險。雪上加霜的是,在外憂內患之中,極度失望的皇帝病逝了。雍王趙顥終於沒有按捺得住,發動宮廷政變,卻被石、馬、王聯手挫敗。皇帝留下遺詔,由高太後垂簾聽政,並設置了六位輔政大臣,互相制約。歷經幾年的努力,在石、王、馬三人的合作下,宋朝終於平穩地度過危機。石越的權位也更加鞏固,但更受王、馬二人防備。
在此時,遼主因為不斷的軍事勝利沖昏頭腦,又不滿於宋朝的經濟掠奪,趁石、王、馬不和之時,不顧蕭佑丹之勸阻,大舉侵宋。危急關頭,雖然王、馬反對,石越仍親自領兵出戰,挫敗遼國的入侵。但在反攻遼國的過程中,宋軍卻因為驕傲輕敵,而遭受兵敗之辱。遼國借機向宋求和,宋朝內部陷入和、戰之爭。
兩國最終再次簽訂盟約,王安石、司馬光遷也相繼去世,其餘諸臣無法與石越抗衡,宋朝幾乎由石越一人獨掌。石越因為不斷的成功,也開始驕傲意滿,潘照臨、蔡京等人各懷心思,一起勸石越召諸藩回國、奪位。但石越仍堅守自己的信念,與部下的矛盾開始激化。小皇帝日漸長大,雖然受桑充國影響,接受新思想,但對於石越猜忌之心卻日甚。石越在這個異時代越發地孤獨……
資本主義的誕生一向是幾乎所有歷史架空的主題,但石越是拒絕回答這個問題的。在隨筆中,阿越也對這個問題做了明顯的拒絕。因此,小說面對歷史與現代的問題只是做了經驗的,具體的改變,即使對於觀念,也是盡量在分離了現代性的偏見以後來傳達的。對於頑固的資本主義論者來說,小說的主角的主要任務就是充當資本主義的先知,在無人的曠野高呼:「資本主義的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改悔。」同時又要充任彌賽亞的形象,用火和聖靈為人施洗,並帶給他們一個新的資本主義的天國。但新宋也拒絕回答這個問題。阿越明顯的經驗主義特色使得他拒絕這樣的大詞。所有的東西,科學、某些政治制度,都不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是一個結構,是一個歷史的發生的所有因素構成的結構,而阿越做的是要擊碎這個結構,從中挑選覺得需要的,融入小說中去。改革的目標是解決具體的危機,一切改革都是目前的改革,而歷史的終局歸於未知,而石越本人,則作為一個既要帶來新的轉變,也要保留所有剩下的關於現代的秘密的保存者的新時代與舊時代的秘密的中間人。
對於宏大的歷史理論的緘默就如同對於一種赤裸裸的征服慾望的拒斥一樣,使得新宋能夠盡量以純凈的眼光去打量歷史本身。理論作為研究歷史的結論應該讓位於歷史本身,作為一種結論的對歷史專橫判斷應該讓位於對於歷史本身的專注的看。大踏步的從理論中撤退就意味著從先入為主的見解中的松綁,意味著不在作為生活在理論的抽象中的觀念的人,而是作為有著血肉的,有著軀體的,呼吸著泥土芳香的空氣而不是空氣的觀念人來看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宋的優點不在於它寫了什麼——這個是可以爭議,並有巨大的改進餘地的——而是它沒寫什麼。
正是在這里,兩個方面的退卻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唯有在剋制了一種歇斯底里的狂躁之後,我們才能回復到一個比較正常的位置上去;唯有以這樣的清明的眼光,我們才能遏制我們的改造歷史的熱狂;而唯有從這樣的熱狂中斷然抽身而退,我們才能看到歷史本身。狂熱來源於對於歷史的自我羞愧,來源於這種羞愧產生的自我否定。自覺有罪的目光在一切地方都看出罪責,觀念的專橫就意味著對於歷史的抽象的否定。一種把歷史打造成自由民主觀念的圖解的做法和把歷史變成革命豪情的舞台的做法有什麼區別呢?感情派生觀念,觀念派生感情,就像一條狗追著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轉的游戲,而我們需要的是帶著無罪的眼光去看歷史本身。毀滅枯朽的價值本身不能創造出新的價值,為罪責的羞愧從歷史自我驅逐的我們應該再去贏得我們的歷史。
歷史是可以改變的么?
歷史中存在過無數的偶然,偶然推動著歷史的前進,偶然將歷史定格於今日的模樣……
但若命運突然更改了其中的一個的偶然,我們曾經熟知的歷史將走向何方?
因為不可知的原因,耶元二十一世紀的歷史系大學生石越站在了一千年前的土地上,這個時候是北宋的熙寧二年。
這是中華文明造極的盛世,但盛世中的北宋已經將一隻腳邁入了深淵--百年來政治與軍事的積弊,異族鐵騎侵略的威脅……,政治家王安石正在主導要改變這個國家命運的變革,那些曾在歷史中閃過耀眼光芒的星宿們--王安石、司馬光、蘇軾已經開始了他們激烈的交鋒與碰撞……
千年時光累積的智慧經驗最終只與千年前的古老文明溫和的碰撞。碰撞中,一個野心家開始著手改變著歷史前進的方向,他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建大學、辦報紙、煉鋼鐵、造火器……石越在這個時代播下了文化啟蒙與產業革命的種子,他企圖以此來影響歷史的進程,但對於結果他也只有無限的茫然……
偶然的機遇,是否會最終改變歷史原來的進程呢?

『貳』 宋夏之戰是怎麼回事

唐末以後,割據西北的定難軍節度使由李氏世襲。李繼捧於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到開封朝謁,表示願獻所轄五州之地,宋授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並下令李氏家族遷到開封。但李繼棒族弟李繼遷表示反對,率少數人馬逃到夏州北邊的地斤澤,拉攏當地的黨項族,擴大自己的勢力。宋朝廷採取高壓政策,進行圍剿,擾亂邊民,反而使李繼遷壯大起來。在宋軍北伐時,遼國乘機封李繼遷為夏國王,嫁以義成公主,使之成為助遼抗宋的重要力量。後來,宋廷改用招降政策。招降失敗後,再轉為圍剿,派大將李繼隆等分道進擊,結果也無功而還。宋真宗即位後,為了緩和矛盾,授李繼遷定難軍節度使稱號,繼承他獨霸一方的地位,但仍不能為李繼遷所接受。李繼遷利用遼國牽制宋軍,於成平五年(公元1002年)大合蕃部,攻陷宋的西北重鎮靈州(今寧夏銀川),作為夏國新的政治中心。李繼遷死後,其子李德明繼位,表示願與宋和好。宋真宗授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平西王,宋夏之戰告一段落。

西夏李德明與宋和好之後,便對河西走廊地區的回鶻、吐蕃用兵,西撥甘、涼,地拓河西,遷都懷遠,奠定基業,准備稱帝。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德明稱帝,為夏太宗。宋朝知道夏太宗有稱帝野心後,於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遣使持冊封他為夏王,規定其車服旌旗,「降天子一等」,以限制其稱帝。

夏太宗死後,其子元昊繼位,為夏景宗。由於宋朝不承認夏景帝建國稱帝的合法性,下詔削奪官爵,懸賞景宗首級,遂導致宋夏戰爭頻繁,歲無寧日。著名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戰役,給宋朝以沉重的打擊。夏景宗元昊善用兵,出兵多奇計。好水川之役,設伏於川口,誘宋將任福追擊。先於路旁置泥盒,內裝鴿子百餘只,待宋軍發覺泥盒有躍動聲,打開泥盒,群鴿飛出盤旋於宋軍上空,元昊揮軍掩殺,大敗宋軍。又善於「點集」,機動靈活,以少勝多,或以逸待勞,敗中取勝。

宋夏三次相當規模的戰爭,宋軍均告失敗,夏國也感到困頓。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十月,宋夏議和,夏主向宋稱臣,宋以歲賜的名義,每年給西夏絹十三萬疋,銀五萬兩,茶葉兩萬擔,節日另有賞賜。

宋神宗為了強國,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置洮河安撫司,經營河湟,任用王韶主其事,前後與吐蕃族進行多次戰斗,拓地二千里,建立西河路,達到了斷西夏右臂的戰略目的。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神宗乘西夏內亂之機,命李憲為帥,發兵五路攻夏,前鋒進抵靈州城下,因內部不和,進軍速度不一,又被夏軍切斷糧道,十一月間敗回。元豐五年七月,夏軍號稱三十萬攻陷重鎮永樂城(陝西米脂境),宋軍損失慘重。元豐六年二月,夏軍圍蘭州,五月擾麟州,但頻繁戰爭亦甚困弊,夏主秉常乃遣使朝貢於宋請和,神宗對此亦厭兵,遂許和。

宋徽宗即位之初,起用蔡京為相,實行開邊邀功,對西夏用兵。面對宋朝的進攻,夏國基本上處於被動挨打地位,無力相爭。在遼國的干預下,宋朝略有收斂,但不久又對夏發動進攻。夏元德元年(公元1119年),宋熙河經略使劉法率軍深入夏國興、靈腹地,夏崇宗命晉王察哥率步騎萬餘人迎戰,給宋軍以重創。崇宗又以遼國的名義再次向宋請和,宋朝被迫與夏議和。

宋、遼、夏已成鼎足之勢,三者之間時戰時和,在北宋期間,都沒有改變這種形勢。

『叄』 宋夏戰爭的時間 有哪些將領參加了宋夏戰爭

宋夏戰爭爆發的根源是宋仁宗當政的時期,當時在宋朝統治之下的李元昊脫離宋朝,自立為王,建國號為「大夏」,歷史上成為「西夏」。但是不管怎麼樣當時最大的統治者還是宋仁宗,只有得到他的承認,李元昊建立的這個國家才算是真的成立。所以李元昊寫信通知宋仁宗,希望他們給予承認。宋朝群臣當然不會容忍,紛紛建議宋仁宗出兵攻打,因此宋夏戰爭爆發。
宋仁宗在位期間,宋夏戰爭持續了三年,雙方實力相當,隨意最後決定和平協議。而這次的協議換來的是宋夏之間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之後宋英宗在位期間,西夏出兵攻打慶州,但是被大宋軍打回去。第二次宋夏戰爭爆發,西夏逐漸由攻方轉為守勢,因為宋英宗在位時間短,所以也沒有什麼大的戰役。宋神宗上位之後,認為西夏的建立了對於宋朝就是一個恥辱,毅然出兵攻打西夏,誓要奪回疆土,當時的宰相是王安石。之後的宋哲宗繼續猛烈攻擊夏朝,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最後宋徽宗在位時,西夏基本不行了,但是金朝滅了北宋,西夏得救。

『肆』 西夏小梁後:一個寡居太後,為何成了宋夏戰爭的發動機

公元1099年正月,遼國使者一行十幾人奉遼道宗耶律洪基之命,風塵僕僕地來到西夏都城興慶府。

大遼是西夏的宗主國,遼使來朝,西夏皇室自然不敢怠慢,臨朝聽政的梁太後和她的兒子、夏崇宗李乾順親自陪同,設宴接待。

席間,遼國使者代表遼道宗將一杯"美酒"賜給梁太後,梁太後致謝之後一飲而盡。

緊接著,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只見梁太後兩手捧腹、疼痛難忍,還沒等她明白過來怎麼回事,就七竅流血,一命嗚呼了。



更加奇怪的是,皇太後突然斃命,陪同宴飲的兒子——夏崇宗李乾順卻並沒有表現出意外、驚慌、憤怒之色,只是草草結束了宴會,就派人將遼使禮送出境了。

李乾順為何不扣押遼使,卻對母親的死無動於衷呢?這要從梁太後的所作所為說起。

1、兄妹專權,活活氣死夏惠宗

筆者在前幾天的文章《西夏梁太後:靠丑聞上位,臨朝執政18年,讓北宋吃盡了苦頭》一文中,曾介紹過,由西北黨項人創建的西夏政權,從第三任皇帝開始,有長達31年的時間,由兩個漢族太後輪流專權執政。

這兩個太後都出自梁氏家族,其中,大梁太後是小梁太後的親姑姑。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小梁太後——大梁太後的親侄女,她的丈夫是西夏第三任皇帝夏惠宗李秉常、兒子是西夏第四任皇帝夏崇宗李乾順,史稱昭簡文穆皇後。

為便於和她的姑姑大梁後區別,本文簡稱小梁後。



大梁後本是西夏權臣 沒藏訛龐 的兒媳,後來和夏毅宗 李諒祚 私通,於1061年設計誅滅前夫 沒藏家族 ,又廢掉 沒藏皇後 ——沒藏訛龐的女兒、自己的親小姑之後,自己登上皇後之位。

1067年,夏毅宗李諒祚離世,他和梁皇後7歲的兒子 李秉常 即位,是為夏惠宗,梁皇後被尊為皇太後,即大梁後。夏惠宗年幼,大梁後臨朝聽政,任命自己的弟弟梁乙埋為國相,梁氏姐弟從此把持朝政18年。

1085年,大梁氏姐弟先後病亡。此前,為了鞏固梁氏家族勢力,大梁後已將自己的侄子、梁乙埋之子 梁乙 立為國相,將侄女、梁乙埋之女 小梁氏 立為夏惠宗李秉常皇後。

夏惠宗雖然當了20年皇帝,但一直是母親大梁後執政。本以為大梁後去世,終於可以親政,但沒想到,身為國舅和皇後的梁乙逋、小梁後兄妹更加專權跋扈,依仗大梁後把持朝政18年培植的梁氏勢力,兄妹二人根本不把夏惠宗看在眼裡。



夏惠宗崇尚漢禮儒學,一直想停止大梁後專權時期與北宋為敵的政策,與北宋交好。但小梁後兄妹卻和大梁後一樣,繼續與北宋為敵,屢屢挑起事端,出兵南侵。

小梁後兄妹的專權驕橫,引起了分掌兵權的西夏皇族 嵬名阿吳 仁多保忠 的不滿。二人趁大梁後剛死、小梁後立足未穩之際,開始與小梁後家族爭權奪利。

外有宋夏戰事,內有皇族與外戚的權力爭奪,生性軟弱的夏惠宗,面對內憂外困,常常無能為力、無計可施。

史載 "秉常孱弱無能,不能服役其眾,後梁氏與兄乙逋內外用事,秉常以憂憤卒。"(《西夏書事》)—— 親政後根本約束不了小梁後兄妹,第二年就憂憤交加,被小梁後兄妹活活氣死了。

李秉常去世,他和小梁後年僅3歲的兒子夏崇宗李乾順繼位,小梁後又成為皇太後,開始臨朝聽政,西夏政權再次落入新一輩的梁氏兄妹之手。



2、爭權奪勢,心狠手辣滅兄族

小梁後兄妹有兩大共同點:一是都嗜權如命,二是都好武善戰。所以,把持朝政後的第二個月,小梁後兄妹就大開殺戒,將歸附北宋被遣返回的西夏官民全部誅殺。

之後,一邊打壓陷害惠宗時期的舊臣權貴,培植家族勢力,一邊連續發動侵宋戰爭。據統計,小梁後專權時期,累計發動侵宋戰爭50多次,多的時候一年就出兵六七次,搞得宋夏邊境不得安寧。

為貪圖利益,梁乙逋還對宋朝採取邊打邊和策略,贏了就燒殺搶掠,劫奪人口、財物;輸了就罷兵求和,以換取北宋的歲賜、金帛。每次都洋洋得意地自誇:"你們嵬名皇族立過這樣的功勞嗎?你們能讓南朝如此畏懼嗎?""我之所以連年興兵南侵,是為了讓南朝畏懼,這樣我們以後就不用出兵了。"

"乙逋恃其威勢,獨專國政,日與中國抗衡,緣邊悉被荼毒。中間得歲賜、金帛,輒誇於眾曰:'嵬名家人有如此功否?中國曾如此畏否?'每舉兵,必曰:'吾之所以連年點集,欲使南朝懼,吾為國人求罷兵耳。'國人畏之,不敢言。"(《西夏書事》)



自以為功勞越來越大,梁乙逋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誰都不看在眼裡,朝廷賞罰之事,基本他一人說了算,朝臣敢怒不敢言,有時候連小梁後都管不了他。

梁乙逋的專權跋扈,引起了妹妹小梁後的警覺,她開始有意無意地壓制梁乙逋。

公元1092年,西夏入侵北宋環州,小梁後親自出征,故意不讓梁乙逋掌兵。梁乙逋看出了妹妹對他的防備,心中非常惱怒。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勢,他暗生叛逆之心,決定發動政變,廢黜妹妹小梁後,篡奪皇位。

但陰謀不慎泄露,小梁後先下手為強,迅速派大首領嵬名阿吳、仁多保忠率兵包圍了梁府,將兄長梁乙逋及家人全部誅殺,時為公元1094年。

3、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國勢衰

誅殺了娘家兄長梁乙逋家族,小梁後成了集朝政、軍權於一身的獨裁者。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她開始親掌兵權,像一個戰爭發動機,瘋狂挑起宋夏戰爭,意圖藉此轉移國內日益加深的 社會 危機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其實,小梁後的好戰本性早已顯現。1092年10月,小梁後親率大軍20萬,入侵北宋環州。當時,北宋兵力只有5萬人。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小梁後,沒想到這次遇到了真正的對手——進士出身的"儒將"、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章楶(jié)。

此前,面對西夏的軍事威脅,宋廷提出了堅壁清野的應對策略,並下令各邊將主帥不得輕啟戰端。但時任環慶路主帥的章楶卻向朝廷上奏,認為"堅壁清野"雖然是御敵之策,但只是被動防禦。

他建議朝廷採取築城推進、以攻為守策略,逐步蠶食西夏疆土,削弱其勢力,然後派兵扼守要害之處,尋機發動進攻,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

得知夏軍來攻的消息,章楶一邊部署防守,一邊派出一萬精兵在洪德城設伏,並另派一支軍隊阻斷夏軍退路。同時,安排人員在水中下毒。

夏軍攻城不下,開始撤退,各路伏軍突然殺出,夏軍全線潰敗,相互踐踏、墜崖而死的不計其數, "(夏軍)自相 騰塌 ,墜入坑谷,駝馬、甲士枕籍積疊死者不知其數"。(《宋史》) 梁太後差點被擒,最後從小路逃脫。



手握20萬大軍,差點命喪戰場,小梁後咽不下這口氣。她在等待時機,一報洪德城大敗之仇。

公元1096年,小梁後帶著夏崇宗再次發兵50萬,侵入宋鄜延路。北宋軍迅速調集兵力,分兵把守。小梁後看到宋軍防守嚴密,不敢深入追擊,掉頭圍攻金明寨,經過兩天激戰,終於攻下金明寨,城內2800名宋軍,只有5人倖存。

為了更為有效地阻擊西夏軍,北宋繼續採取築城防守、步步推進、以守為攻策略。先後在宋夏邊境修築了平夏城、靈平寨、神泉寨等數十座城寨,作為蠶食西夏的戰略據點,宋夏對峙開始占據優勢。

平夏城及周邊城寨,就像是嵌在西夏咽喉的釘子,令西夏如鯁在喉,憤怒不已:"這是我們唱歌作樂的地方,如今被南朝佔有,讓我們以後怎麼辦啊!"

" 國人憤曰:"唱歌作樂地,都被漢家占卻,後何以堪?"梁氏謀舉國爭之。"(《西夏書事》)

為了爭奪平夏城,西夏先後發動了兩次大規模戰爭,傾盡國力,攻佔平夏。



章楶指揮各路宋軍沉著應對,協調作戰,連續大敗夏軍。特別是第二次平夏城之戰,小梁後親率大軍40萬,號稱百萬,連續圍攻13天,採取地道戰、火攻、沖車等戰術,人馬損傷無數,終告失敗。

是役,宋軍不僅俘獲大量軍俘和牛馬裝備,而且生擒西夏統軍 嵬名阿埋 和監軍 司妹勒都逋 。面對敗局,梁太後痛哭不已,以刀割面連夜潰逃。

"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哲宗亦為之寢兵。 立邊功,為西方最。"(《宋史》) ——平夏城之戰後,西夏再也無力南侵,三度請求遼國介入調停。

1099年秋,西夏遣使謝罪,用辭極為謙卑。是年底,宋夏確立新疆界,雙方重歸和平,長達百年的宋夏邊患終以宋朝的大獲全勝暫告結束。

小梁後窮兵黷武,不但把西夏人民拖入了戰爭泥潭,也使西夏的人力、財力大為減損,國內民怨沸騰,統治搖搖欲墜。



4、眾叛親離,一杯毒酒成亡魂

為了挽回顏面和損失,每次戰敗,西夏都請求遼朝予以出兵援助。但此時的遼朝國勢也大不如前,加之宋遼百年前就簽訂了"澶淵之盟",所以,屢屢拒絕西夏的求援。

這就更加激起了小梁後的不滿,對遼國的上表充滿了怨恨不敬之辭,引起遼道宗的不悅。

而小梁後恣意妄為、屢屢挑起宋夏戰爭,且敗多勝少、國力逐漸衰弱的現狀,也打亂了遼國以西夏抑制北宋的如意算盤——西夏被宋朝吃掉,並不符合遼國的戰略利益。

更讓遼朝不能接受的是,為了將遼朝拖下水,小梁後還經常擅自將宋夏戰爭中俘虜的宋兵故意獻給遼國,間接製造宋遼矛盾,使遼道宗有口難言。

而對夏崇宗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難以忍受母親的專權亂政。他已經16歲,到了該親政的年齡,但小梁後卻並不放權。



西夏皇室的朝臣權貴,早就對小梁後把持朝政、打壓異己恨之入骨,幾乎每天都有朝臣官兵投奔宋朝,朝廷內部要求太後歸政的呼聲越來越高。

小梁後呢,既缺乏治國理政的政治頭腦,又因為誅殺兄長家族,使梁氏家族勢力大損;宋夏戰爭連連失利,威信已經降到了冰點,統治基礎風雨飄搖。

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小梁後已經成了眾矢之的、孤家寡人。

"乾順年已成立,梁氏專恣,不許主國事。遼主素惡之,故請援輒不應,及表辭怨慢,遣人至國, 殺梁氏,命乾順視國政。"(《西夏書事》)

於是,本文開頭的一幕,就成了她一生的最終結局。這一切,算不算是咎由自取呢?

(參考史料:《西夏書事》《宋史》《續資治通鑒》)

PAGE

1

『伍』 宋夏和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宋朝與西夏最後達成協議。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歸還對方;從此以後,如雙方邊境之民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宋夏戰爭中西夏所佔領的宋朝領上栲栳、鐮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區全部從中間劃界;雙方在本國領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舊制,下同),絹15萬匹,茶3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

『陸』 請推薦一些電視劇或電影關於宋朝的戰爭

1、《少年楊家將》由華誼兄弟影業和上海唐人電影共同出品的古裝電視劇,衛翰韜、王少傑、梁勝權執導,胡歌、何潤東、彭於晏、袁弘、陳龍、何建澤等主演。

該劇以眾人皆知的「楊家將」故事為藍本,講述了楊家鼎盛時期的故事。該劇於2006年9月26日在東方電影頻道全國首播。

2、《忠烈楊家將》由黃子桓編劇、於仁泰執導的香港電影。由鄭少秋、徐帆飾演楊令公、佘太君,由鄭伊健、於波、周渝民、李晨、林峯、吳尊、付辛博聯袂主演楊家七郎。於2013年4月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根據民間傳奇故事改編,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當時,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 遼國皇帝約請太宗,赴金沙灘 「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聲聲怒吼,陣陣擊鳴,戰車交錯,刀光血影。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戰死,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

3、《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的歷史題材電影,由陳勛奇執導,張柏芝、任賢齊、劉曉慶、鄭佩佩、周海媚、陳紫函、金巧巧、於娜等人出演。

講述了時為北宋宋仁宗年間,西夏經常大舉進兵中原,欲奪大宋江山,楊家兒郎的相繼戰死沙場,楊家女將,擔負起救國使命,為了國家大義捐棄身血,譜寫出不朽傳奇。

4、《賀蘭雪》是由陳家林執導的歷史戰爭題材電視劇,巫剛、李建群主演。該劇講述了黨項族長後裔元昊以他的大智大勇平息叛亂的故事。

講述了公元982年黨項族大首領李繼筠病逝後,黨項族陷入了群龍無首之勢,叛亂、戰爭、爭權奪勢。

在這混亂的局勢下,黨項族長後裔元昊以他的大智大勇平息叛亂,剿滅各個權勢將本來分散在我國西部地區的諸侯統一起來並於公元1038年建立了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

然而元昊野心勃勃,不甘心於向北宋、契丹伏首稱臣,一直夢想馬踏中原,稱帝圖皇,一次次發動對宋戰爭,致使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內外交困。

公元1048年正旦之日,沉積多年的種種矛盾終於爆發,太子持刀入宮殺死了元昊,而太子被國相處死,元昊的遺腹子諒祚卻當上了西夏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5、《楊門女將之女兒當自強》是由衛翰韜、黃偉明、袁英明聯合執導,李若彤、李綺紅、寧靜、張智堯、鄭佩佩等演員主演的古裝傳奇電視連續劇。

劇集主要講述了楊家四代人物14位女英豪從10多歲到30多歲的人生經歷。

『柒』 宋夏戰爭的第一次戰爭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屬黨項政權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去宋封號,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宋仁寶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寫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們承認這一事實。可是宋朝大多數官員主張立刻出兵討伐西夏,興師問罪。於是宋仁宗於當年六月下詔削去元昊官爵,並懸賞捉拿。從此,長達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戰爭全面爆發。 北宋寶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進攻宋朝。元昊一面率軍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陝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願意與宋和談,製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卻信以為真,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防禦也鬆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軍包圍了延州。宋朝大將劉平、石元孫奉命增援。當他們到了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時,遭到西夏軍隊偷襲,遇到西夏軍隊重重包圍。劉、石二人率軍與夏軍苦戰,西夏軍隊損失十分慘重。但是因為寡不敵眾,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軍隊。元昊多次寫信勸降劉平,但劉平寧死不屈。
最後,西夏軍隊猛攻宋軍駐守的山坡。由於宋軍人數太少,劉平、石元孫被俘。後來由於宋將許德懷偷襲元昊得手,西夏軍隊才被迫撤離宋朝境內,延州之圍才得以緩解。
三川口之戰中,雖然宋朝成功抵禦西夏軍隊的入侵,但是損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陝青寧邊境的防禦也處於被動地位。 三川口之戰以後,宋仁宗深感西夏強盛,下令封夏竦為陝西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西夏的事務。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懷遠(今寧夏西吉東部),聲稱要攻打渭州(今甘肅平涼),誘宋軍深入。但由於當時宋朝有足智多謀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韓琦不聽范仲淹勸阻,固執己見,派環慶副都署任福率軍五萬餘人,自鎮戎軍(今寧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寧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後,伺機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著他們。任福率軍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戰於張義堡南,殺死幾千西夏軍隊,西夏也不斷增援。任福軍趕到當地支援,於是夏軍佯敗,任福中計,隨尾追擊。宋軍由於長途追擊,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已是十分疲憊。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軍隊主力伏擊,宋軍潰敗,任福等大將戰死,幾乎全軍覆滅。
好水川之戰,宋朝再度失敗。宋仁宗聞知後震怒,貶韓琦、范仲淹。
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雖宋在屢敗之餘揚言要重整決戰,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均系慘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宋夏民間貿易所的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此外,由於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國庫空空如也、民間貿易中斷後,西夏物價上漲,百姓十分困苦,四處怨聲載道以及西夏與遼國出現矛盾等各種原因,使西夏不得不與宋和談,因此,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京城東京議和,宋仁宗表示願意接受西夏議和建議,並將談判的全權交給太師龐籍。雙方自第二年開始進行正式談判。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和約規定:西夏向宋稱臣並取消帝號,元昊接受宋的封號,稱夏國主;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從此以後,如雙方邊境的人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宋夏戰爭中西夏所佔領的宋朝領土以及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地全部歸屬宋朝,雙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每年還要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於是宋夏正式達成和議,史稱「慶歷和議」。1045年,大宋應元昊請求,在邊境設置貿易市場,恢復了貿易往來。以後幾十年間,雙方在邊境地區經行貿易,經濟文化交流十分密切。這次平等和議換得了宋夏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熱點內容
好看的現代小說言情霸道男主寵 發布:2025-09-05 23:31:11 瀏覽:937
搞笑的穿越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05 23:18:37 瀏覽:796
不要錢免費看小說軟體 發布:2025-09-05 23:11:42 瀏覽:913
古全肉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05 23:08:36 瀏覽:200
老李的愛全文小說 發布:2025-09-05 23:07:05 瀏覽:535
完結的傻王類小說 發布:2025-09-05 23:04:06 瀏覽:415
恐怖驚悚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完本 發布:2025-09-05 23:01:33 瀏覽:249
校園之黑道少爺小說全文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05 22:54:35 瀏覽:416
穿越民國的間諜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05 22:53:37 瀏覽:417
都市小說反派是花名字 發布:2025-09-05 22:48:59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