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怎麼寫讓讀者有代入感
⑴ 如何寫小說寫得很帶感
小說要想寫的帶感,那就一定要具備故事性!
而故事是怎樣的,有背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
我們就是在這三個基本框架裡面,不斷的製造沖突和高潮,帶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身臨其境的覺得「爽」,讓他們把情感投入進去。
做到這一步,基本上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
在我自己的寫作期間也喝了不少香濃雞湯,但輪到自己就是一個非常緩慢的爬行過程。就像蝸牛與黃鸝鳥一樣,我們不是飛升的黃鸝兒,我們是一步一爬的蝸牛。但蝸牛持之以恆,總也會爬上葡萄藤。
我的經驗就是,一篇文章的成敗,至少有70~80%歸功於故事的基本構思。很多時候你的文章沒有代入感,跟你的文筆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就是你的故事沒有寫好。
⑵ 寫小說吸引人的技巧
取個好名字。一個好的名字對於小說的成功與否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好的名字未必表示要用華麗的辭藻或者神秘的含義,通俗易懂的名字一般更容易讓讀者記住。小說的名字要盡可能的簡短且與劇情相對應,避免使用生僻字和模稜兩可的詞彙。比如《西遊記》這一名字要比《玄奘西天取經記》要好的多,因為後者名字太長且有非常用字的出現。另外,絕大多數中國人對外國地名和人名的記憶能力非常糟糕,所以除非必要,應盡量避免小說以歐美文化為背景,比如《克里斯多夫約翰內斯堡奇遇記》遠沒有《張三天津歷險記》來得容易接受。
方法/步驟2:
鮮明的主角。在構思整篇小說之前,可以先對主角進行設定。主角的名字和小說的名字一樣,必須簡短且容易記憶,要遠離生僻字和長名字。對於讀者來說,主角叫什麼名字實際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讀者迅速記住主角的名字。所以生澀而冗長的主角名字對於小說的創作來說,等於是一劑毒葯。此外,還需要給主角設定一個鮮明的形象,這個性格可以是暴躁的脾氣,也可以是幽默的談吐,或者美艷的外貌,但不能是一個大雜燴或者是一個完美的形象。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什麼樣性格都具備的人物,也不存在完美的人物,這兩種類型的形象出現在小說中,只會讓讀者覺得不真實。
方法/步驟3:
第三人稱。經過統計,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的寫作手法成功的機率遠低於第三人稱。這通常是因為讀者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如果遇到的是第一人稱寫法,就會不自覺的將自己代入小說的情節中,雖然這樣可以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但小說的劇情通常是離奇而誇張的,這種超現實的劇情會讓讀者覺得不真實,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而以第三人稱來寫,讀者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自我意識,可以清楚的區分劇情世界和現實世界,反而能讓讀者更願意讀下去。所以,除非是個人回憶錄式的文體,或者以現代都市等與現實世界高度相似的情節為背景的小說,否則應慎用第一人稱寫法,而改用第三人稱。
方法/步驟4:
確立大綱。所謂大綱就是小說的章節目錄,在動手寫小說之前,應該先確立好小說的大綱。大綱主要起兩個作用,一是確定故事的主線,也就是故事總的發展方向,這個主線必須以主角為中心,時刻圍繞著主角的成長或者發展方向。成功的小說必定有著明確的故事主線,散亂不清的故事脈絡只會讓小說變成作者的流水賬,毫無閱讀的價值。第二是對小說的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場景等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設定。比如確立主角和配角的性格、喜好等內容,這樣可以避免在真正動筆的時候將人物寫成飄忽不定的形象,只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才能被讀者記住並喜愛。
方法/步驟5:
閱讀心理。當今社會生活節奏非常之快,多數現代人沒有太多的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所以現代小說的寫作與過去的方法上有著本質的不同。要熟悉的掌握現代人的閱讀心理,才能寫出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明清章回體小說中有大量的場景描寫和詩詞穿插其中,這對於現代小說來講,是完全可以省略的,讀者一般都沒有興趣來閱讀長篇的描寫,更多的時候,讀者追求的是劇情快速的發展和主角的經歷過程。以章節為例,現代小說,特別是網路小說,每一小節的文字通過都很短,只有三兩句話,甚至一句話一小節。這種寫作方式都是為了迎合讀者快速閱讀的心理,同樣的,一章內容也通常只有3千字左右。長篇大論和密密麻麻的排版很容易讓讀者失去閱讀的動力。
方法/步驟6:
善用對話。小說與社科類的讀物有著本質的不同,後者是通過說教的手段來給讀者提供相應的知識,而小說則是靠新穎的劇情和跌宕的情節來吸引讀者。在小說中,如果需要到交待背景或者介紹事物的時候,採用說教手段或者長篇的論述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種寫作手法會打斷原本的劇情,讓讀者的注意力從劇情中剝離出來,從而迅速失去閱讀的興趣。如果在小說中出現需要大篇幅交待背景的地方,應該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對話來進行。比如小說中需要介紹北京的故宮,大量的陳述故宮的基本資料只會讓讀者頭痛,但如果這些資料是從小說人物的口述中表達出來,例如茶館中聽到陌生人無意中講起故宮的趣聞,那麼效果會好的多,因為故事劇情是自然銜接的,讀者的閱讀過程是平滑無縫的。
方法/步驟7:
細節掌控。小說通過生動和形象的描寫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很多創作者把握不了生動和形象的含義。實際上,生動的描寫主要來自對細節的掌控,要讓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有身臨其境般的閱讀體驗,就需要在細節的處理上,抓住讀者的眼球。舉個例子,如果主角推開房門,發現桌子上放著一隻手機,這樣的描寫並不能讓讀者深刻的了解當時的情節,因為對手機的描寫太模糊,讀者無法想像是什麼樣的手機,從而也就對劇情的理解十分模糊。而如果改成桌子上放著一隻iPhone土豪金,那麼讀者就能迅速吸收劇情,並立即對手機所相關的人物、背景作出准確的判斷,從而加深了對劇情的理解。細節的描寫和散文不同,並不是通過大量的修辭手法來描繪事物,而是要給讀者一個貼近生活的、確定的、顯而易見的、可以立即想像的畫面。再比如,在描述事物的長度、重量和質感時,應避免出現科學術語,以免給讀者造成脫離生活感,比如「巴掌大的手機」遠比「長130mm寬60mm的手機」更容易讓讀者理解。
方法/步驟8:
製造矛盾。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劇情中出現了激烈的矛盾,只要是對立的事物,都可以用在小說的創作上。比如人物的好壞之分,小說中的壞人就要壞得徹底,壞事做盡,並且永無悔改之意,而小說中的好人就要好到極致,即使周遭全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即使他被壞人不斷的欺凌和蹂躪,也不會起一絲一毫的壞心。再比如一個身無分文的人物和一堆腰纏萬貫的人物在一起,極度寒冷的雪山上燃起一堆火紅的篝火等等,這些強烈的反差描寫,更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因為任何人更容易記住特殊的形象,當鶴立雞群的時候,最先被注意的一定是鶴,而要讓鶴被注意,必須把它放在反差極大的雞群之中,而不是相似的鶴群里。
方法/步驟9:
感情至上。人類的感情一般分為親情、友情和愛情,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利用這三種感情為創作手段,穿插在劇情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小說要有一個主要的感情線,比如以愛情為主線,那麼小說就要圍繞主角的愛情經歷來寫,切忌感情線不明確或者太雜亂,一會兒寫愛情,一會兒又寫親情,兩樣都沒寫清楚又寫友情。在感情線確定的大前提下,在一些細節的地方適當的描寫其它兩種情感,將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主角在外打拚十年,終於回到家鄉,看到滿臉皺紋的老母親而泣不成聲;又比如主角在戰場奮勇殺敵,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哥們為了救主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等等。這些老掉牙的情節之所以一直能吸引讀者,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感情,感情的描寫能充分引起讀者的心靈共鳴。此外,對於感情的處理也可以從反面進行,比如主角被最好的朋友出賣,眾叛親離等等都是能打動人心的橋段。
方法/步驟10:
控制節奏。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節奏的把握,做到張弛有度。通俗的講,讀者都喜歡劇情中的高潮部分,但整本小說不可能全部都是高潮,如果全都是高潮那麼也就沒有高潮了。以武俠小說為例,打鬥的場景通常能夠吸引讀者,但如果小說從頭打到尾,那麼任何讀者也看不下去。同樣的道理,感情戲也能打動讀者,但如果從開始到結束都在談情說愛,讀者自然也會審美疲勞。也就是說,在寫小說的過程中,要注意情節的穿插,可以將不同的劇情,不同的節奏交替展現,讀者在閱讀小說的時候也需要呼吸,太緊的情節會讓讀者喘不過氣來,而太松的情節就會讓讀者哈欠連天,只有松緊結合,才能充分調動讀者的閱讀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情節如何變化,都不能脫離主線的范疇,以免小說寫偏。
方法/步驟11:
運用懸念。任何一部小說都要有一條懸念貫穿始終,這一懸念可以是主角的身世之謎,也可以是主角冒險尋寶的結果,或者是整個事件的幕後始作俑者等等。保持主懸念的神秘感,直到最後一刻才揭露這一懸念的答案是保證讀者持續閱讀的重要條件,如果沒有懸念或者懸念過早揭秘,那麼讀者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另外,在每一個章節中,也應該有至少一個懸念產生,這個小懸念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一章,在一章開始的時候提出,但不能在這一章結尾的時候揭曉,應該等到下一章的開始再揭露上一章懸念的真相。比如這一章講主角進入一個山洞,那麼山洞中有什麼就是一個懸念,但必須到下一章才能說出來。這種環環相扣、懸念迭起的寫法,可以牢牢抓住讀者的心。不過,在處理懸念的時候,要注意除了主懸念之外,其它次要的懸念不能長時間沒有交待,否則將給讀者造成小說劇情混亂不堪的印象。而懸念的真相,應該盡量在讀者的意料之外,當然也必須符合邏輯,否則懸念的運用只會起到反作用。
注意事項
信息社會瞬息萬變,要牢牢把握時代的脈動,了解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和潮流的趨勢。
可以模仿,但切忌跟風之作,模仿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如果沒有超越那麼失敗是註定的。
⑶ 怎樣寫小說才能寫出代入感
寫小說要寫出代入感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先躺在床上構思,然後想像你就是主角,再把自己身邊的人想像成主角身邊的人,代入後開始劇情的運轉,因為我本人也是寫小說的,所以建議最好是在晚上睡覺前想一想。
⑷ 如何讓自己的小說有極強的代入感,從而營造出真實感
所謂代入感,就是指在小說或游戲中讀者或玩家產生一種自己代替了小說或游戲之中的人物而產生的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代入感,亦可以指隨著故事的發展而產生的情緒,或高興,或悲傷,等等。比如看郭靖、令狐沖等等,即時不將自己替代為主角,也可以有各種情緒。
通俗點說就是要吸引讀者眼球,要引人入勝,牢牢抓住讀者的閱讀胃口。
至於如何處理主角,那就要看作者的想像能力了,如果作者幻想的剛好是大部分讀者也曾幻想或者喜歡看到的情節,那麼當作者將之描寫出來之後便會得到眾多讀者的認可,當然語言要通順得當。
情節環境也一樣,這是一通百通的事,主要憑借的是想像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
⑸ 如何讓自己寫的文章有代入感
首先,我覺得,如果要有代入感,那也就是在要求「真實」。這里的真實並不是一定說是和實際相符合的,畢竟小說很多時候的都會高於現實。所以這里的真實,指的是與心理活動的貼近。也就是說要與大部分人(讀者)的常識和三觀的貼近。所以我就根據以上理解,談談寫作時一些注意的地方吧。(雖然我也不咋地)首先,最讓讀者有代入感的是情節的布置。別的先不談,情節一定要完整,有邏輯。有事情發生的原因,過程,結局。就算是突然劇情上來一個大轉折,你也需要事先有過伏筆,這樣才能顯得不突兀。最簡單的,比如一個角色是叛徒,那麼他之前的行動,語言就會或多或少的泄露一些他的態度;如果一個人要領便當,那麼可能就會在哪裡立一個flag。在這里需要的是較高的對文章的把握能力。多寫多練是肯定的,列大綱,列時間表也都是一些不錯的選擇。其次,是人物設定。人物設定同樣也需要符合邏輯,一個人的性格是相對固定的,他回答什麼話,對待事情有什麼反應是和他的性格一致的。你塑造的這個人物,他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因此一旦人物做出了超出他正常反應的事,那麼就顯得故事十分的不合理,自然也會讓讀者產生很別扭的感覺。你不能設計一個本來很果斷的人在關鍵時候猶猶豫豫,或者一個很硬漢的人講話唯唯諾諾。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情變化絕不是憑空產生的。關於描寫人物,建議是可以從身邊的人觀察起,或者塑造一些某一部分性格特別突出的人(熱血漢子,害羞的女孩之類的),再或者直接去現用的作品中去套用一個相似的角色,然後認真地去揣測他們的行動和語言特色。所以也不一定需要你去做那個人,代入角色之類的,最重要的是感覺。就好像你和別人相處,別人會在你心中留下一個性格印象一樣。接著,就是關於文章背景的描寫和設定。無論是寫日常,寫科幻,寫魔幻還是別的什麼,都需要有個相對科學,可以被人接受的背景(至少也要做到不明覺厲吧,要不這還怎麼編下去…),在這之上在對劇情進行合理的展開和延伸。作者展現給讀者的世界如果越合理,越詳細,那麼毫無疑問,代入感也會加強。(要是能做到像托爾金菊苣那樣都搞一個夏爾歷法還有通用語發音語法之類的,那這個完全不用擔心了……)
⑹ 怎麼讓小說有代入感
文字作品不僅僅需要「代入感」,需要「帶入感」,更需要「貼切感」。前面兩者讓人天馬行空,看見真實所不能看見的;後者讓人品嘗甘甜,除了埋怨,也要有更多感恩。這才是文字作品中,所有作者寫手需要給廣大讀者負起的責任,而不是一昧的只把讀者當作顧客,埋沒情感。
代入感這個概念最初就是針對網路小說而提出的。因此這個概念在青年作者間流傳開來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網路時代造就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這種概念的提出也反映出網路小說本身「事實感」的不足和對「吸引力」的高要求。因此,討論代入感這種概念,也將其放置於網路小說或類似於網路小說的創作比較恰當。
大家普遍認可的「代入感」的意思有兩種,一是能讓人感同身受,二是能讓人身臨其境。
這兩個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代入感」所營造的效果的。
讓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說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塑造的環境、孕育的情感與讀者自身的經歷具有重合,能夠引起讀者的熟悉感和共鳴。
說白了,也就是寫得要真。這種真實感並不一定是事件和世界觀的真實感,而是事件本身和個中的角色反應、遭遇與感情的真實性。例如寫成長,寫中二少年的迷茫,寫了無夢想之人的迷茫和跌跌撞撞,寫惡人欺凌善者,寫不被理解,寫與父母的矛盾,寫你我家庭的差距和帶來的不安,寫追妹不得的痛苦……
這些情感狀態與經歷並不一定要在現世才能還原,架空世界裡同樣也會發生,因為這都是植根於人本身與人與人間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就是還原現實中人會遇上的歡喜哀傷、迷茫醍醐。通過相似地經歷或環境或感情塑造,獲得讀者對故事的認同感,給予讀者有人與它相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推動故事的發展,從而滿足讀者的情感期待。
一方面故事的發展要合乎人情世故的邏輯。不能生拉硬套,非得弄出大喜大虐,不然讀者就瞬間出戲了。另一方面要能夠滿足讀者的潛在期待,例如主角能不能贏,這對情侶能不能在一起,惡人最後有沒有得到懲罰,等等。
讓人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說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塑造的環境、編排的劇情、人物的反應等符合作品世界觀及設定的總體基調。很多作者都喜歡為自己的作品塑造宏大的世界觀,並且各種設定都設計得非常精細。但是有一些作者一方面設定做的很爽,另一方面實際創作過程中卻並沒有活用這些設定,或者並沒有在設定框架間編寫「合理的」故事。
有不少作者沉醉於構建龐大設定間,卻忽略了自己搭建起的這些設定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和邏輯,從而造成了實際成文過程中某些設定被忽略、被弱化,或是整個故事敘述並不符合設定隱含的內在發展邏輯。抑或是作者創作只為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或是對某些情節的鍾情,從而使劇情的發展缺少令人信服的邏輯,節奏不恰當。
這就要求作者寫符合小說設定的故事,強弱對抗、陣營區分、人物立場、成長軌跡都應該在設定的框架之內,並且主人公的劇情與經歷也應該依循這個框架的一般法則。與「讓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結合,推動劇情的發展。
代入感是網路小說作者和游戲開發者非常關注的一項創作指標。它以滿足並吸引受眾為第一要義。它就是要求作品能夠使讀者沉浸其中,讓讀者參與到故事中去感受,甚至是在感受作品的過程中達到忘我的地步。從而使讀者能夠持續投入到作品之中,並且為了獲得作品後續的劇情或獲得更好的體驗而付費。
它強調作品合乎設定邏輯與受眾情感期待的「事實感」,通常通過還原受眾可能普遍存在的經歷或情感等方式實現。
因此,代入感並不是要求「我」就是「他」,也不是要求對話里要做到化為某個人。代入感強調的是更高層次、接近作品全局的努力。它要求的是整部作品的「事實感」。它不是說要作者非得變成裡面的某個人,而是要求作者在塑造角色和構架劇情的時候,如果以現世為舞台,就要寫的真實,如果以架空設定為舞台,就要寫得合理。能夠讓讀者隨著作品發展的邏輯和節奏,尋得一種熟悉感或是事實感,逐漸沉浸其中。
至於「簡練到位」如何培養,那就是另一個獨立的問題了。在一個問題下面又涵蓋了另一個不相關的問題不是知乎的正確用法,這里也就不展開了。
最後還是說一句老生常談的題外話,寫作是實實在在的練出來的技能,坦白來說,我並不認為這樣的提問和獲得的解答能夠對寫作者的創作提供多少幫助,僅僅是一個層次比較低的參考。最後還是得回到實際動筆這件事上,在不斷地寫作中修正自己的感覺和手法,末了自己學到的和當初聽到的,或許都已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個人並不推崇在創作中特別關注某一個概念,或是以某一個概念去要求創作。特別是這些並沒有明確定論的概念。從我自己的體會來講鑽研這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還不如在實際的文本中設置具體的寫作目標。或是在創作完成之後回頭重新評估作品在營造上面的優劣,再來評價人物塑造、劇情節奏、代入感這些方面是否做得好。
⑺ 關於第一人稱網路小說的代入感
去磨鐵,黑岩,別的網站不收。新手忌第一人稱。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⑻ 怎麼寫小說才能讓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感同身受。第一人稱的,不至於讓人感覺是在看日記
現在的網路小說,統一格式都是第三人稱。
當然,你頭腦靈活文筆犀利,可以用第一人稱寫出自己的風採的話,當我沒說。
至於代入感,這就要你自己去悟了,多看看大神的開篇,你會有很多靈感,因為一篇小說開篇往往是最考驗寫手功力的地方。
如果你還很稚嫩,不懂得玩弄人心的話,也可以使用固定或者借鑒其他優秀作者的寫法,比如開篇,就拿斗破蒼穹來說,首先得製造一個氣氛,
其次得用簡要明白的手法,簡單的概括主角的狀況,而後你得設置出沖突點,矛盾點,以及一些人情冷暖,因為什麼沖突,沖突的人物,沖突人物的背景等等,這些東西在你自己的大綱中設計好,然後在正文中用不羅嗦的文字(這里你可以稍稍湊點字,但不要讓人感覺啰嗦就好了,比如,「你還好嗎」你可以寫成「好久不見,我的摯友」,能多寫多少次,看你功力了,這樣表達出來。
細節方面主要讓人感同身受,你首先要設置出主角的形象,要清晰的秒寫出主角,這里你可以不描寫外表,可以用其他方面來讓讀者讀懂主角是怎樣一個人就行了,總之這一步是讓讀者認可這個主角,讓讀者覺得那就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朋友,家人,這時候配角罵主角,哪怕是最簡單的兩個字「傻B」,也能讓讀者感到不爽,這你就成功了,也就是所謂的代入感。
手打,望採納。
⑼ 代入感對小說而言重不重要怎麼樣寫小說才有很強的代入感
以下內容轉載自網路文學作家論壇:
寫網路小說第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如果沒有代入感,這部小說再精彩也不會有人看,作者只有把自己要想表達的地方寫到位,才可能給讀者展現自己想像中的畫面,讓讀者有身親其境,切身體會之感。
我也是一新人,今天大言不慚的談談如何加強代入感的問題。
第一、人物刻畫。
新人寫小說一般很直白,人物對話總是簡單的一問一答模式。一個人問問題,另外一個人就是直接回答,回答的人沒一點內心活動,為什麼要這樣回答,這樣回答的目的是什麼等。
如:問:「你是誰?」答:「我是XX」
又如:「我們去偷寶貝吧?」答:「好」
其中完全沒有一絲角色的喜怒哀俱,就好像自言自語一般。一般來說,讀者喜歡一本書,很多是因為喜歡作品中的主角,喜歡主角的性格,如:海賊王,多年來很多人一隻追著看,你要問故事情節相信很多人回憶不起來了,但是阿飛的性格,卻已經印入腦海。
可以說沒有有強烈的人物個性,是完全不能給人一種代入感的。
要想突出個性,就得抓住主角的喜怒哀樂,從豬腳區別於其他人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活動來豐富來塑造豬腳的獨特性格。
如:豬腳高興時怎樣,憤怒時怎樣,平常有沒有一個特別的動作等等。
如《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憨厚,黃蓉的鬼靈精怪,其父親的邪,等等,這就是人物的性格。
第二, 場景的刻畫。
場景狹隘上說也可以是背景。如:兩人對決。身處什麼環境。在海上,可以寫「遠處,海天一線。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一葉扁舟……」兩句話一個背景就出來了,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另一個就是場面描寫。如打鬥場面。有人寫兩位高手過招,甲用拳頭打了乙一下,乙還回去一腳。這是高手過招嗎?簡直就是小孩兒打架。這場打架就好比讓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妞兒,沒有任何看頭兒,可是如果先讓這小妞兒增增肥,然後塗脂抹粉,穿衣戴帽,飾以光珠寶翠,看頭就自然而然的來了。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或者去找紫禁之巔西門吹雪大戰陸小鳳《葉孤城》(汗一個!到底是誰記不清了。)
只有通過招數的華麗和威力,才能體現「高手」二字,才能營造一種高手對決的氣氛,才能讓讀者有一個代入感。
又如:黑幫談判,你只有把那種一言不和,便刀槍相見,生死立現的緊張氣氛描寫出來,才能讓人有代入的感覺。
第三、 描寫豬腳的感官來增強代入感。
如豬腳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因為讀者都是憑借書中人物的感識來獲得認知的,書中人物「感」你描寫好了,才有身「受」的感覺。
如豬腳看到的,天空中,烏雲翻滾著,似有奇形怪狀的電光隱現。
聽到的,風聲呼呼,如野獸哀鳴,遙遠的天際,隱隱有奔雷涌動。
聞到的,潮濕的雨腥之氣愈發的濃郁起來,驟然如沼澤池底攪氣的穢氣。
感受到的,衣衫猛烈地向後飛去,涼意襲來,頓覺如赤身露體,主角不由得縮縮脖子。
連在一起就是:
天很暗,烏雲翻滾著,蒼穹之中似有奇形怪狀的電光隱現。呼呼地風聲,像野獸的哀鳴一般,遙遠的天際,隱隱有奔雷涌動。潮濕的雨腥之氣愈發的濃郁起來,驟然如沼澤池底攪氣的穢氣。豬腳衣衫猛烈地向後飛去,涼意襲來,頓覺如赤身露體,不由得縮縮脖子。
一些淺見,各位大大們笑話了,同時希望大大們指點一下啊!下面是我寫的兩段話,希望一些初寫的兄弟們能通過兩段對比,找到一些關於代入感的收獲。
第一段:
向陽村。
江口市蟻族的的聚居地。
溫暖的陽光透過明凈的窗戶,灑在一間窄小的磚房內。
屋內僅有的一張沙發上,隨意的扔著幾只各色的襪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異樣干臭的氣味更加濃郁芬芳,一隻蒼蠅歪歪扭扭的從空中飛過。
眼力好的人定能看出蒼蠅之所以歪歪斜斜,並不是屋內噴了滅害靈,而是因為蒼蠅正用一隻翅膀捂著鼻子。
沒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進這個屋子。
但如果是自己的味道,那就永遠不會覺得惡心了。最起碼王陽哥們就是這種人,此時的他赤著身子,渾身只有一條小褲褲,兩眼圓睜,全神貫注的盯著電腦屏幕,不時抿一小口酒,發出「嗞!」的一聲,然後將酒杯放在鍵盤一邊,隨意抓幾個花生豆,不辨生熟的塞進嘴裡。
幾秒鍾過後,蒼蠅墜落了,不知道是醉了,還是暈了。
屏幕上,不著寸縷的蒼井空正在像蛇一樣扭曲著,一倭瓜男正在其身上施展著十八般武藝,在長達三十幾分鍾的連摸帶舔後,終於爬上了高地。
「哥們,加油!嗞!」王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後將脖子向後轉了一圈,脖子發出咯吱的聲音,「舒服。」
倭瓜男在做了十幾個「俯卧撐」後,呵呵兩聲一瀉千里。
「靠!我和你母親搞小動作的!你他嗎就是為了睦鄰友好,也該多堅持兩分鍾吧,我算明白你丫國旗為什麼畫一太陽了,你們的確是該為了『日』而奮鬥了。」
王陽將酒杯重重的墩在桌子上,一臉不給力的神情。
王陽太專注某國博大精深的深邃文化了,竟沒注意腳下何時爬過來一條花斑鐵頭蛇。
褐色的蛇吐著分叉的血紅芯子,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吸吸」聲……。
第二段
江口市。
蟻族的的聚居地。
現在已經是日上三竿了,太陽基本上算是普照大地,在一個角落裡,這太陽光拼盡全力也僅僅是從一扇布滿灰塵,蜘蛛網的窗戶里勉強照進去,等照到屋裡已經是垂死掙扎了。
屋裡僅有的一張沙發上,內褲哥哥纏綿的摟著襪子小妹,估計膩在一起怎麼也得上十天了。溫暖陽光照射下,一陣陣發酵的臭味撲面而來,一直綠頭蒼蠅歪歪曲曲的飛過,嗡嗡的鳴叫聲里,一種悲壯的感覺油然而生。
屋裡的味道那叫一個地道。
此時王陽哥們就坐在電腦面前,一隻大腳丫子橫著翹在大腿上,空閑的左手沒事就在腳指頭縫里摳一摳,放在鼻子下面沉醉的聞上一聞。然後抓起桌上的酒瓶,咕咚咕咚灌上兩口,空氣里的味道,立馬像極一杯調了的雞尾酒般香醇。
桌上的花生米,大半已經潮了,本來應該是朱紅色的外皮,已經微微有點變黑,王陽用抓過腳丫子的大手順手撈起幾顆花生米,塞到嘴巴里,吧唧吧唧的嚼了起來。
屏幕上蒼井空正與一個倭瓜男講「精」論「道」,聲情並茂,那叫一個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隨著一陣鶯歌燕舞之聲傳來,王陽猛的抓起酒瓶,又是幾口灌了下去,「哇靠,帶勁,就這樣,繼續,雅蠛蝶!」 嗓子里咕咚幾聲,半瓶啤酒已經是空了。順手一扔,酒瓶子骨碌碌在地上滾了幾圈,當的一聲撞在牆角,不動了。
哪知道,倭瓜俯卧撐還沒幾下,就降旗了,嘴巴里有西有西的喊了幾句,死豬一樣不動了。
「哇靠!我和你母親搞小動作的!你他嗎就是為了睦鄰友好,也該多堅持兩分鍾吧,我算明白你丫國旗為什麼畫一太陽了。」王陽將手中的酒瓶「咚!」的一聲,墩在桌子上,左手一摸,一碟子花生米已經空了,嘴裡又念叨幾句,站起身來,才走得兩步,就覺腳下一滑,一個沾滿灰塵的啤酒瓶被踩得一飛,像打保齡球一樣,把電腦桌旁邊的酒瓶挨個砸飛。
耳聽慘烈的哎喲一聲,桌角上鮮血四濺……………
王陽就這樣穿越了……
兩段相比,很顯然第二段代入感就要深的很多。
首先,背景。描寫不僅詳細,而且烘托出人物的性格——懶散,不拘小節。。
「現在已經是日上三竿了,太陽基本上算是普照大地,在一個角落裡,這太陽光拼盡全力也僅僅是從一扇布滿灰塵,蜘蛛網的窗戶里勉強照進去,等照到屋裡已經是垂死掙扎了。
屋裡僅有的一張沙發上,內褲哥哥纏綿的摟著襪子小妹,估計膩在一起怎麼也得上十天了。溫暖陽光照射下,一陣陣發酵的臭味撲面而來,一直綠頭蒼蠅歪歪曲曲的飛過,嗡嗡的鳴叫聲里,一種悲壯的感覺油然而生。」
然後,「王陽猛的抓起酒瓶,又是幾口灌了下去,「哇靠,帶勁,就這樣,繼續,雅蠛蝶!」 嗓子里咕咚幾聲,半瓶啤酒已經是空了。順手一扔,酒瓶子骨碌碌在地上滾了幾圈,當的一聲撞在牆角,不動了。」
抓——灌——扔——滾接連幾個動詞,不僅能讓豬腳活了起來,而且代入感也愈發強烈,還有那「當!」的一聲。很容易讓人想到平時自己喝啤酒時往地上一扔的情景。
希望能夠幫到題主,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