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的武俠小說
1. 七劍下天山的具體介紹
基本信息
金城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的連環畫,共計4冊。其內容和香港新雅版《天山豪俠傳》一致,已兩冊並一冊的形式出版。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楊雲驄託孤》《大鬧五台山》
第二冊 《桂仲明》《凌未風護寶》
第三冊 《刺多鐸》《救蘭珠》
第四冊 《冰山劍影》《天山七俠》 基本信息
外文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的《中國武俠小說名著》連環畫第三輯中的一篇。第三輯收錄了《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雲海玉弓緣》四個故事。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
《七劍下天山》是梁羽生新武俠小說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故事敘述天山的七名劍客,即凌未風、易蘭珠、桂仲明、張華昭、飛紅巾、武瓊瑤、冒浣蓮闖盪江湖、抗清復明的曲折經歷及他們之間復雜的感情糾葛。天山神芒凌未風是本書的主人公。他少年時本為明魯王舊部,入獄後被人詐出機密,致使舊部人員幾被清兵一網打盡,女伴劉郁芳以為他貪生怕死而招供,打了他一耳光。凌未風於是假作投江,上天山向晦明禪師學劍。十六年後藝成下山,惡斗楚昭南,勇闖平西王府,智保義軍藏金,救出易蘭珠,收服辛龍子,在江湖上闖下了赫赫威名。他遇到劉郁芳後又不願披露真相,而劉郁芳也為少年時錯打凌未風的過錯而內疚,不願理睬天地會總舵主韓志邦的求愛,終日鬱郁。還是韓志邦看穿了他倆的心事,在凌未風遇難被囚時將凌換出,壯烈就義。凌、劉兩人因此也愧對死者,天各一方。另位六位劍客的故事也同樣精彩。尤其是桂仲明的經歷,雜糅了當代西方電影手法,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成果,使故事撲朔迷離,扣人心弦。全書情節曲折,節奏緊張,意境幽美,是一部成功的武俠作品。 基本信息
廣東人民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的連環畫,共計6冊。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鄧志剛 范新生
內容提要
本書是根據香港新派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同名小說改編的。它以康熙年間的一班武林忠士抗擊清廷鷹犬的一場斗爭為線索,歌頌了各族人民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全書共分六集。
第一集描寫杭州明宗室後裔的一批武林志士,在山西五台山清涼寺刺殺鄂親王未成,匯合了各地來的反清俠士分頭發動群眾。被分派往雲南的天山大俠凌未風及同伴在路經大同時,碰上師弟楚昭南——清廷的鷹犬,於是,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第二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陶穗洪 嚴永滿
內容提要
凌未風與劉郁芳一路艱辛,途中會合了李自成的侄孫李思永。到了昆明,與吳三桂談判聯合抗清。不料吳三桂心懷叵測,想借抗清之名,吞掉闖王余部。這一陰謀被識破之後,他竟用計把三人送進地牢作人質,幸得被傅青主、冒浣蓮救出。這時,一個神秘的黃衫少年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黃衫少年能敵千軍,戰後卻呆若木人,連自己姓名也記不清。為了弄清他的身份,冒浣蓮、凌未風到了黃衫少年的故居,結果又引出了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
第三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梁 祥 梁啟金
內容提要
黃衫少年桂仲明從死去的養父留下的一件衣服中,發現一幅奇怪的圖畫。根據這張圖,凌未風等人在附近一個山洞裡發現了十八尊用黃金鑄成的羅漢,並送給李自成在四川的後代——李來亨起義軍。不久,清軍准備派多鐸攻打四川,在北京的易蘭珠接到李來亨要牽制清軍的指示,在京刺殺了多鐸,但自己卻被捕入獄。冒浣蓮為救易蘭珠化裝入宮,卻在一間久無人住的書房中,被闖入的康熙發現,危在眉睫……
第四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郭 慈 吳 柏
內容提要
冒浣蓮脫險後,取得了三公主暗中送來的皇詔密使的信物朱果金符。凌未風憑著金符,獨闖戒備森嚴的天牢,終於在天山俠女飛紅巾的幫助下,救出了易蘭珠。
可是,飛紅巾為解獨居天山之寂,竟私自把易蘭珠挾帶上天山收為門徒。凌未風、張華昭等跋涉萬里,上了天山。在天山劍法大師晦明的幫助下,張華昭取得了飛紅巾的師父白發魔女的信任。白發魔女交給他一支玉簪,作為信物讓飛紅巾放出易蘭珠。凌未風等人找到飛紅巾後,事情又出現了曲折……
第五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范新生 邱 頁
內容提要
為聯絡更多的反清力量,凌未風帶著達摩怪手辛龍子到喀爾沁草原,爭取各部落酋長。勢力最大的喀達爾酋長孟祿勾結了清廷的鷹犬,企圖在部落聯席會議上用武力鎮懾酋長們。結果,凌未風在孟祿女兒孟麗絲和她未婚夫呼克濟的幫助下,粉碎了孟祿的陰謀,實現了各族人民的聯合。凌未風在歸途中經過慕士塔格山,碰上前來阻截的楚昭南。兩人展開一場生死立判的搏鬥。結果,凌未風因痙攣症突發,被楚昭南活捉了。
第六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鄧志剛
內容提要
為了救囚在西藏的凌未風,傅青主等人打破了鎮守在草原的清軍包圍圈,到了拉薩。一天夜晚,在天牢的看守周青、馬方配合下,群雄強攻布達拉宮,但是因迷道縱橫而未成。原山西天地會舵主韓志邦施用巧計,才救出了凌未風。在激烈的戰斗中,傅青主等武林高手終於處死了楚昭南,清軍也被迫撤出了疆藏。
群雄千里迢迢回到天山,在那裡紮下根,准備迎接更大的戰斗。 基本信息
科學普及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的連環畫,共計7冊。
內容簡介
第一冊 《五台尋仇》
改編:坤 宜
繪畫:馮正梁 許 放 趙 元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一。它繪畫的是群雄為再圖復漢豪舉,挾十六年之宿仇而刺殺清鄂王多鐸,大鬧五台山,威震三軍的一個撼人心魄故事。
第二冊 《筵前虎鬥》
改編:坤 宜
繪畫:王政平 張志安 梁 鴻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二。它繪畫的是群雄深入平西王府,借筵前一場龍虎鬥,揭破吳三桂假反清實出賣義軍部眾的罪惡圖謀的故事。
第三冊 《怪傑神功》
改編:坤 宜
繪畫:龐先健 龐先強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三。它繪畫的是身世離奇的怪傑桂仲明,如何在群雄幫助下恢復靈智、棄暗投明、收伏魔頭,為護衛義軍藏寶而大顯神功的故事。
第四冊 《俠侶同心》
改編:坤 宜
繪畫:王向明 金莉莉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四。它繪畫的是前義軍統帥之子張華昭因傷失陷相府,群雄冒險往救,大敗清廷鷹犬,終令俠侶得結同心的故事。
第五冊 《群雄救珠》
改編:安 其
繪畫:戴紅傑 戴紅倩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粱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五。其內容是圍繞著易蘭珠刺殺清鄂王多鐸後被捕和群雄營救易蘭珠這條主線,展開講述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
第六冊 《天山歷奇》
改編:安 其
繪畫:任伯言 王顯中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而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六。其內容是講述天山劍派的小俠們上天山拜謁武林前輩和他們在天山上的各種驚險奇異的遭遇。
第七冊 《邊陲舉義》
改編:安 其
繪畫:王顯宗 任伯言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而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七(結束篇)。其內容是講述群雄去回疆和西藏聯絡各部族人民舉義抗清,粉碎了清廷的綏靖邊陲行動,殲滅了清廷鷹犬。 基本信息
香港新雅七彩畫片公司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由莫染高編繪的連環畫,共計8冊。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楊雲驄託孤》
第二冊 《大鬧五台山》
第三冊 《桂仲明》
第四冊 《凌未風護寶》
第五冊 《刺多鐸》
第六冊 《救蘭珠》
第七冊 《冰山劍影》
第八冊 《天山七俠》 基本信息
中國文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的連環畫,目前只出版了一冊。中國文苑版是再版了香港新雅版《天山豪俠傳》,並重新繪制了封面。考慮到原書每冊過於單薄,現將原八冊並為四冊出版並更名為《天山英雄譜》。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楊雲驄託孤》
2009年10月1版1印
印數:1-2000(採用流水編號)
定價:28.50元
原著:梁羽生
編繪:莫染高
封面編繪:劉麗煥
2. 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中的七劍都是誰
那就七劍前面的幾部,和七劍後面幾部。也就是梁羽生的「天山」系列。
《白發魔女傳》
《塞外奇俠傳》
《七劍下天山》
《冰魄寒光劍》
《江湖三女俠》
《冰川天女傳》
《雲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
3. 七劍下天山作者
《七劍下天山》作者是梁羽生。
《七劍下天山》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於1956年首次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和反清志士一起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4. 梁羽生小說內容
1954年初,因「吳公儀與陳克夫國術表演暨紅伶義唱籌款大會」轟動非常,順勢撰寫《龍虎鬥京華》,是為「新派」武俠小說之源頭伊始。此後筆耕不綴,至一九八三年《武當一劍》止,共連載武俠小說三十三部,又《絕塞傳烽錄》與《劍網塵絲》出版時均被一分而二 ,《武林三絕》仍在修訂之故,今傳者三十四部。封筆前後並曾推出部分小說的修訂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因為他寫隨筆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時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梁羽生的功績,在於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為大報的報紙,都不屑於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台、新、馬,一時風起雲涌,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於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佟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響。
5. 七劍下天山的作者
《七劍下天山》作者是梁羽生。
《七劍下天山》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於1956年首次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和反清志士一起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6. 梁羽生天山系列的連載武俠書有哪些
唐朝:(共4部) 《女帝奇英傳》、《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梁羽生相冊(20張)《大》《龍》《慧》三部為大唐系列 宋朝:(共6部) 《武林天驕》、《飛鳳潛龍》、《狂俠·天驕·魔女》——《瀚海雄風》、《鳴鏑風雲錄》——《風雲雷電》 《武》《狂》有沖突,《狂》《鳴》聯系緊密,《翰》《風》聯系緊密,宋朝年代與情節混亂 明朝:(共8部) 《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只是報紙連載,未出版成書)——《廣陵劍》 萍蹤系列(計6部),為天山系列上半支 《武當一劍》 不屬於天山系列,獨立成篇,年代故事和《白發魔女傳》有沖突 正宗天山系列: (計14部) 《白發魔女傳》 (明萬曆年間起,〈白〉為天山系列下半支首篇) 清朝:(共17部) 《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 《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為姊妹篇,與天山派無關,但有部分人物在《絕塞》中出現過 《草莽龍蛇傳》——《龍虎鬥京華》 為姊妹篇,太極篇,講述義和團年間故事 註:梁羽生武俠小說存在部分聯系 ①「萍蹤」系列:《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 ②「天山」系列:《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①②系列也可以合在一起 ③「大唐游俠」系列:《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此系列融合一些唐人傳奇及歷史,為梁氏武俠上乘佳作 ④「天驕」系列:《武林天驕》《飛鳳潛龍》《狂俠天驕魔女》《瀚海雄風》《鳴鏑風雲錄》《風雲雷電》 ⑤「牧野流星」系列:《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 ⑥《武林三絕》前後涉及自唐到清近千年歷史,幾乎涉及整個梁氏武俠世界、江湖派系及人物,為梁學總結性著作。
7. 七劍下天山的故事梗概
七劍下天山的故事梗概:
納蘭明慧與多鐸大婚前夕,楊雲驄潛入將軍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未果,楊一氣之下由她手中搶走女兒,在錢塘江畔遭遇仇家紐枯魯,與紐枯魯同歸於盡。楊臨終時將女兒託付給穆郎帶上天山學藝。十六年後,「天山神芒」凌未風(即穆郎)得晦明禪師真傳,名震江湖。他當年帶上山的女嬰易蘭珠(寶珠,「易」是楊的右邊,「蘭」取自納蘭明慧,「珠」取自寶珠),學成天山劍法,立志殺多鐸以報父仇。
「天地會」(鐵槍會)獲悉多鐸將前來五台山清涼寺禮佛,他們精心部署刺殺計劃,卻發現轎子中坐著的是鄂王(多鐸)的王妃(納蘭明慧),又被半途殺出的易蘭珠,壞了大事,更因蘭珠的突然倒戈保護鄂王妃而使抗清名將張煌言之子張華昭負傷被擒。與此同時,傅青主和徒弟冒浣蓮無意中發現一樁驚人秘密,原來五台山老和尚竟是失蹤多年的老皇帝順治。康熙為保皇位,暗殺親父。冒浣蓮等以此秘密要挾康熙,放群雄下山。
凌未風因易蘭珠事件,重會十六年前的戀人劉郁芳,但抵死不承認自己便是穆郎,郁芳很痛苦,此時的未風臉上有刀痕,已經與當年的穆郎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郁芳雖然懷疑,倒也不敢確認。二人和天地會副舵主——喜歡郁芳多年的韓志邦共上京城。旅途之中,適逢清廷衛士搶劫西藏佛門聖物「舍利子」,凌未風仗義制止,力敗不肖師兄楚昭南,自己亦被大內衛士暗器燒傷。劉郁芳對凌未風關懷備至,韓志邦見此情景,黯然神傷,自行離去,卻在失望之中無意學得了上乘武功——達摩心法。
在雲南境內,凌未風、劉郁芳結識李闖王的後人李思永,會合傅青主與冒浣蓮,加上來自昆明的少年桂仲明形成五劍。桂武功奇高,卻因自以為殺死生父而神經錯亂,由傅青主指點冒浣蓮以愛心和耐心將他治癒,兩人成為愛侶。
易蘭珠久無消息。桂仲明、冒浣蓮奉命進京探訊。其間,滿族大才子納蘭容若被冒浣蓮的才學傾倒 。鄂王妃明慧認出蘭珠是自己的女兒,懇求多鐸不要傷害她,多鐸對明慧一往情深,令明慧很感動,也很痛苦。幾經周折,熱戀張華昭的三格格,為情犧牲自己,使張華昭、易蘭珠雙雙脫險,在生死共患難的遭際之中,張華昭與易蘭珠永結同心。
其時多鐸(多格多)承旨出征,蘭珠刺殺多鐸,多鐸幾乎就要殺死蘭珠之時想起明慧的囑托,又見蘭珠很像少年的明慧,便不忍心下手,最後死在明慧懷中。然而易蘭珠亦被擒而打入天牢。鄂王妃明慧也和蘭珠母女相認,但蘭珠卻對於母親又愛又恨,終於使明慧在自己的女兒和丈夫中心力交瘁,絕望自盡。臨死前和趕來營救蘭珠的飛紅巾盡釋前嫌,結為姐妹。凌未風大鬧天牢亦功敗垂成。後得飛紅巾相助,這才把易蘭珠救出。
劉郁芳、傅青主等人潛入回疆,群雄聚會,幾厲生死,思永和武元英之女、白發魔女弟子武瓊瑤相戀。卓一航弟子辛龍子被昭南蠱惑,為虎作倀,但最終悔悟,力戰而死。
凌未風在惡斗之際,突發痙攣症,被楚昭南所擒。楚昭南為迫使凌未風交出晦明禪師遺下的拳經劍譜,將凌未風關押到西藏布達拉宮之中,百般折磨。凌未風越獄不成,自度將死,便設法帶出血書一封,向劉郁芳承認自己便是那「死去」多年的少年穆郎。見劉郁芳悲痛欲絕,韓志邦鋌而走險,化妝入宮,說動活佛將已喪失功力的凌未風帶出,自己則假扮凌未風模樣,留在迷宮之中。後被楚昭南發現,韓志邦不敵身死。傅青主、劉郁芳等率眾殺入迷宮,楚昭南終於在易蘭珠的劍逼下無奈自殺。
天山七劍終於重整旗鼓,由飛紅巾、武瓊瑤、桂仲明、冒浣蓮、易蘭珠、張華昭、凌未風組成新七劍和「天山之友」劉郁芳光大天山劍派,仗義行俠,繼續著抗清斗爭。
《七劍下天山》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於1956年首次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和反清志士一起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8. 有什麼武俠小說好看
曹若冰:《玉扇神劍》及續集
陳青雲:《血谷幽魂》、《玉劍香車千里花》、《揮劍問情》、《武林生死狀》
南湘野叟:《碧島玉娃》
卧龍生:《絳雪玄霜》、《天馬霜衣》及續集《天涯俠侶》、《無名簫》
蕭瑟:《落星追魂》、《殘缺書生》
雲中嶽:《天涯江湖路》及續集《亡魂客》
諸葛青雲:《紫電青霜》
溫瑞安:《四大名捕》系列、《逆水寒》
梁羽生:天山系列如下
《還劍奇情錄》
《萍蹤俠影錄》
《散花女俠》
《聯劍風雲錄》
《廣陵劍》
《武林三絕》
(此書為梁晚期所著,沒有出版過,網上收錄不全)
《白發魔女傳》
《塞外奇俠傳》
《七劍下天山》
《冰魄寒光劍》
《江湖三女俠》
《冰川天女傳》
《雲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
《風雷震九洲》
《俠骨丹心》
《游劍江湖》
《牧野流星》
《彈指驚雷》
《絕塞傳烽錄》
《劍網塵絲》
《幻劍靈旗》
梁羽生的小說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忠實擁護者,與其他種馬小說很不同,而且文字優美,讀來富有詩意。天山系列是其小說的精華部分,可讀性甚強。注意一定要按照順序看,不然有些地方就搞不懂了。
金庸和古龍的大概不用說了吧,這兩人誰不知道啊!
9. 梁羽生的天山系列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順序,謝謝
按小說故事的時間順序排列如下(其中的《武林三絕》ms沒有在大陸出版過):
《還劍奇情錄》
《萍蹤俠影錄》
《散花女俠》
《聯劍風雲錄》
《廣陵劍》
《武林三絕》
《白發魔女傳》
《塞外奇俠傳》
《七劍下天山》
《冰魄寒光劍》
《江湖三女俠》
《冰川天女傳》
《雲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
《風雷震九洲》
《俠骨丹心》
《游劍江湖》
《牧野流星》
《彈指驚雷》
《絕塞傳烽錄》
《劍網塵絲》
《幻劍靈旗》
天山系列代表了梁氏武俠小說的精華。「天山劍派」在梁的小說中所具有的深層寓意:它
是武林中的正義之師,是俠義精神的代表,其武功在武林社會中也具有「帝王之相」。從
「天山劍派」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傳統道德力量對梁羽生小說的深深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