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九流武俠小說熊沐
1. 尋一本老的武俠小說,主角是個陰陽人
熊沐的小說,名字就是陰陽人
2. 求一本比較早的武俠小說 男主是狼孩
《忠義情狼浪盪俠》
3. 尋找一部武俠小說
《惡搞武俠:瘸子走江湖》作者:138weiwei
寫在前面的話:我這個人雖然稱不上是個武俠迷,但也挺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大叔的作品,咱不必多言,因為是個人就知道: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哥們不閱金庸著,便稱英雄也枉然。除了金庸的作品,我也喜歡古龍語言上的簡練 ...
《彼岸江湖》作者:李謹惜
在愛情里才是真正的江湖。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在我們的眼裡對方都是丑惡的,兇殘的,都把對方看著異類。但當我們換個角度的時候你會發覺,所謂的江湖都是幻想出來的影子。只要有愛情的地方就有江湖,她遠比武器來得殘忍 ...
《江湖酒樓》作者:天狼1748
酒樓本小底子薄,信義無價利不多。謙謙君子免開口,親朋好友概不賒。欠錢好比三結義,要帳難似請諸葛。五兩一把梨花椅,十兩一張棗木桌。半兩一個翠玉盞,三兩一口黃銅鍋。童叟不欺無二價,銀錢兩訖樂呵呵 ...
《亂世情殤》作者:青琉落塵
十年生死兩茫茫,相隔十年後的重逢是這般的讓人唏噓。是是非非,真真切切,誰是真的誰是假的?還是誰都不是原來的自己了。十年的相守抵不過十年的相思,到頭來一片深情只換來清淚兩行。百里沉喧,痴情絕情,以為最愛之人回到了身邊,暮然回首 ...
《我女友來自武俠時代》作者:張至蠢
一個在讀的大學生,尋找愛情,玩物喪志,一個偶然的機會,碰到了來自武俠時代的漂亮美麗身懷絕技的小龍女 ...
《天命皇後》
作者:風中一影
一個一出生就被仙師算定為未來皇後 ...
《※獨 俠※》
作者:快樂小蟬
天外笑乾坤,江湖起風雲!書劍表俠客,愛恨皆風情。江湖,江湖,又是風起雲涌的江湖。是愛,是恨,萬般風情的情仇。血雨腥風,是成就還是一場空?是正義還是嘶殺...... 謝謝朋友們的閱讀和收藏 ...
紅袖添香網的武俠小說不錯..
4. 求一部武俠小說,名字好像是叫骷髏記,是我04年上初中的時候看過一部分
熊沐的《骷髏人》。
熊沐本名高光。生於1952年。滿族人。武俠小說以寫感情和故事見長。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以熊沐為筆名的武俠小說在大陸發行三十八種(部)。
------------------------------------------------------------------------------------------------------------------------
你看看是不是這書,是不是都請回復一下。
5. 有一部武俠小說裡面有大雙兒小雙兒錢,錢不多,海大少,是什麼
美國留學 本科「雙錄取」學費扣除獎學金後實際費用排行大學本科「雙錄取」學費扣除獎學金後實際費用排行:
1、美國麥克尼斯州立大學--1855美金
(學費$4889—獎學金$3004)
2、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柯柏斯克里斯提分校——2808美金
(學費$6133—獎學金$3325)
3、美國摩海德州立大學--4212美金
(學費$7020—獎學金$2808)
4、美國東部大學--6885美金
(學費$11885—獎學金$5000)
6. 誰有熊沐的武俠作品目錄
據說是三十八到三十九部
這是目前能找到的:
1, 毛竹大俠
2, 狼心人
3, 換妻記
4, 黃珠
5, 鬼心
6, 人慾
7, 情劍錄
8, 骷髏
9, 天殘地缺
10, 痴情令主
11, 地老天荒
12, 兩性人(陰陽人){不知道是不是一部?}
13, 媚娘孩兒
14, 伎刀
15, 奇門兵刃
16, 追花客
17, 下九流
18, 陰陽九轉
19, 宿翠殘紅
20, 浪子毒人
21, 邪門外道
22, 女人當家
23, 九大絕技
24, 女兒樓
25, 武林傻俠
26, 冷香魂
27, 女兒國記
28, 艷尼庵
29, 神木令
30, 人鬼妖狐
31, 鬼天下
32, 流花女人谷
33, 鬼臉劫
34, 天下一劍
35, 天下一邪
36, 返老還童傳
37, 絕世雙姝
38, 蜀中唐門
39, 殘廢
7. 魯迅文學提到過鑄劍,很可能七劍下天上系統可以打開
舊武俠小說主要是武俠技 擊小說,它使武俠小說深入廣大民眾,使武俠小說成為中國現代小說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時候影響最深的風個人認為是「南向北趙」。既和趙煥亭。向愷然(1889-1957),趙煥亭(1877-1951),名紱章,河北玉田人。筆名不肖生,湖南平江人。他們的文風比較相近,而且風氣比較開闊。作品我很悲劇的沒有拜讀。我擺渡了一下,最負盛名的有:《奇俠精忠傳》和《江湖奇俠傳》。這一南一北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無疑是崇高的。雖然很早以前武俠小說的雛形已經形成,但我認為真正的武俠是經他們的加工完善才完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後30年裡。他們的地位漸漸又「北派五大家」取代。「北派五大家」是指活躍於華北文壇而成名於三十年代的武位武俠小說巨擘──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他們之所以能取代「南向北趙」的權威地位,而成為社會大眾心目中的「新偶像」,與其說是讀者喜新厭舊,為他們旗幟鮮明、各有特色的作品所吸引,不如說:二十年代的先進武俠名家實未能自我完善其創作內涵、統一小說風格,致令人時興扞格不入之感。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各出機抒、創新突破,而分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完善了武俠小說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卒能將其故事旨趣發揮無遺。這就是「奇幻仙俠」(還珠樓主)、「社會反諷」(白羽)、「悲劇俠情」(王度廬)、「幫會技擊」(鄭證因)、「奇情推理」(朱貞木)五大流派的勃興,決定了近五十年來武俠小說的發展方向與走勢。我想著重說下的是還珠樓主。他本名李善基(1902~1961年),後改以李壽民行世,1949年後又改名李紅,四川長壽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隨父游歷各地,走遍大江南北。曾在傅作義幕中任中文秘書,復任天津電話局長段茂讕之秘書,業余在銀行家孫仲山公館兼做家庭教師。1932年於天津《天風報》發表長篇連載《蜀山劍俠傳》,聲譽鵲起。臨終前口授完成長篇小說《杜甫》,二日後逝世。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知道金老的一句。金庸在接受香港當地電視台采訪時,自稱並非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武俠小說家,當主持人問這「最偉大」三個字應該給誰的時候,金老指著書架上的《蜀山劍俠傳》道「飛雪連天射白鹿,不及還珠一卷書!」我十分認同金老的觀點。我個人認為《蜀》的藝術意識可以與《水滸傳》相媲美,差距僅僅只是歷史地位和影響罷了。白羽本名宮竹心(一八九九~一九六六年),山東省東阿縣人;生於天津,長於北京。少年時期即向報刊投稿,立志做一個新文藝家;曾獲魯迅鼓勵,發表西洋文學譯作多篇。惟因家敗輟學,半生潦倒,為養家活口而晝夜奔忙;做過郵務員、稅務員、校對、編輯、記者、教師、書記以及風塵小吏。這些血淚交迸的慘痛經歷,在他的自傳《話柄》一書中,都曾留下「不堪回首」的烙印。其實我是很佩服他的,在武俠小說家中像白羽這樣兼具中外文學素養的作者極為罕見。他的文筆幽默冷雋,有血有肉,飽富生命力;特別是「通過個人奮斗歷程中遇到的各種挫折,揭露舊社會人際間的爾虞我詐」,寫來笑中帶淚,越發顯得真實而近人情。鄭證因(一九○○~一九六○),天津人氏,本名鄭汝霈;或謂精通武技,並深諳幫會規矩、江湖門道。早年一度教過私塾,後為生活所逼,遂專事武俠創作;一生成書多達八十八部,但泰半為中篇小說,長篇鉅制殊不多見。鄭派作品一味表現「陽盛陰衰」之粗獷特色,故緊張刺激有餘,卻乏柔情滋潤,難免顯得枯燥與單調;而同時掘起的王度廬,恰恰在寫情方面獨擅勝場,勾勒出人性沖突、心理掙扎、愛恨交織種種復雜情境。由是「武俠」始得以擺脫外在武功技擊的束縛,而潛入英雄兒女的靈魂深處活動,進一步完善了武俠小說的形態與內涵。王度廬本名王葆祥(一九○九~一九七七年),北京旗人家庭出身;僅受過初中教育,全憑自學成材。王氏很早即踏入社會,倍嘗人世艱辛;曾任教員、小報編輯以及攤販公會文書等清苦工作,對於人情冷暖,有切膚之痛。由是形成其悲劇性格,假筆端以寄慨,亦儒滿淚水,動人心魂。王氏寫義慷慨俠烈、寫情纏綿非惻,而其絕大多數武俠作品均以悲劇收場,乃獨創「悲劇俠情」一派,得享盛名。在其一生所撰二十種武俠小說中,特以《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曲最具代表性;且流傳廣遠,感人至深。我們不能不承認:王度廬的「悲劇俠情」之作,宛若回氣舞柳,搖曳生姿,的確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境界。雖然他筆下的「江湖」朴實無華,「武藝」十分尋常,但人物鮮活,親切自然──畢竟武俠不是鐵打的英雄,他們也有血有淚、有愛有恨!是故,王度廬娓娓細訴社會的不平,洗滌著江湖兒女生命的幽情;於哀感頑艷、劍膽琴心中,迸發義烈俠氣,卒能將悲劇文學之美表露無遺,而教天下有情人同聲一哭,低回不已。朱貞木本名朱楨元,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廿年代後期曾與還珠樓主共事於天津電話局;因見還珠以《蜀山劍俠傳》成名,乃仿其筆調撰《鐵板銅琶錄》及《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三部曲,初未引起注意。嗣後別辟蹊徑,穿插歷史人物寫成《虎嘯龍吟》、《千手觀音》、《七殺碑》等書;復以苗疆邊荒之風土人情為素材,撰《蠻窟風雲》(原名《邊塞風雲》)、《羅剎夫人》姊妹作。文筆雋妙而饒奇氣,故事布局詭秘,尤以推理見長,乃自成一家。此後的武俠進入了她最鼎盛最顛峰的時刻。無數神級大師前仆後繼..一一道來。首先出現的是梁金時代。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 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 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 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 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連慣起來便是一部明清通史。1956年,梁羽生寫名篇《七劍下 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 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庸,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 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 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連 載版),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大家常見的發行版)。金庸武俠 的年代上常常出現一些bug,只好認為是金庸的小說結構太復雜,把他自己也寫糊塗了。金 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金庸的長篇武俠用楹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 神俠倚碧鴛」。說實話,我對金老有十分強烈的個人崇拜意識。無疑他比同時期的作家影響要深要廣。無數人的肯定奠定了他在中國武俠史上無可比擬的地位,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武俠作家。還有一點我最為佩服的就是他的人格。大家知道現在的同人小說,同人小說家們取材十分廣泛。可是,一些人續改寫日本動漫時卻遭受日本動漫屆的國際訴訟而陷入了無比麻煩的處境中。金老那時候對國內的武俠屆申明,他絕對不會因為別人續改寫他的作品而生氣反而會鼓勵和幫助其完成,並且此後他確實這樣做了。大家看,這是怎樣一種優秀的人格!再後來另外一座豐碑誕生。古龍(原名熊耀華,生於1937年,祖籍江西)於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 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 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 (即楚留香系列)及後寫成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 蕭十一郎》,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 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 在Xx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 力不從心了。 六十年代可謂新武俠文學的鼎盛時期,金古仍然活躍,古龍如日中天,同時還有一幫 作家群星璀璨。相對而言,大陸這一段時間正是反右運動至文革初的亢奮時期,XX運動 壓倒一切,文壇萬籟俱寂。這正是武俠鋒芒正銳的時候!!!溫瑞安(195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 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私以為《神州奇俠之八---天下有雪》,其形式主義接近 完美,寂寞高手,天下有雪,極端的「武」,罕見的文本特色,寫就寫個徹底,溫瑞安這 一把算是過把癮就死,雖然多遭批評。 時間進入八十年代初,金鏞、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能夠撐起大局的,就只有溫瑞安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於「求新、求變、求 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 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把溫瑞安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 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鏞、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現在看起來,這個創新並不那 么順利。溫瑞安寫到後來,許多小說陷入了純粹玩弄文字技巧的泥淖,不能不讓人大倒胃 口。葉洪生認為溫氏小說把武俠引上了絕路,雖然有些誇張,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忽忽然九十年代來到,「九十年代的武俠旗手」落於黃易頭上。黃易(本名黃祖強,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於1989年隱居大嶼山,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 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 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大唐雙龍傳 》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從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 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 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可以說是其不足之處。利用歷史的博大和厚重來顯其作品的 博大與厚重,真正的博大和厚重實際上還是歷史。 九十年代開始進入後武俠時期,也是網路武俠的開端。黃易的《尋秦記》開創了現代 YY(意淫)小說的先河,1999年完成的《大唐雙龍傳》也成為網路武俠的先聲。80年代大陸「武林小說」 大陸武俠再興的探索(武林比武俠的概念大一些) 武林小說的內容十有八九還是表現歷史上的武俠劍客或從武俠的角度表現歷史上的義 軍斗爭和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表現武術技擊為主要斗爭手段的近代、現代革命斗爭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說」實際上是以武俠小說為主。 在80年代,由電影《少林寺》觸發的武俠小說浪潮在國內掀起,武俠小說的發行量大 大超過了純文學作品。1981年,湖北曲藝協會的任清等創辦了《金古傳奇》,連載了歐陽 學忠的《武當山傳奇》,聶雲的《玉嬌龍》。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俠女》,為80年代 武俠的開山之作。同時期,檀國勝(筆名檀林)的《燕子呂三》問世。 1984年,武俠小說 逐漸被武林小說一詞取代,並形成浪潮。 80年代武俠中比較好的作品有: 《白衣俠女》《燕子呂三》率先災破了大陸俠義題材的禁區,為八十年代武林小說的崛起 奏響了序曲。柳溪的《大盜『燕子』李三傳奇》,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馮驥才 的《神鞭》,也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90年代大陸「新派武俠小說」的曇花一現 港台新武俠在大陸普及以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人開始了嘗試和模仿。從滄浪 客等的一系列的俠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作家的雄心勃勃。可是,畢竟處於一個後武俠時 代,金古的改革將武俠的水平推向一個幾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大陸作家的成就不大。這個 時期的大陸武俠,總體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識,主要沿著港台新武俠的路子講故事, 作品的實際影響也非常有限。 滄浪客,原名姚霏,1965年生於雲南,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1990年出版了《一劍平江湖》,是大陸新派武俠的第一部作品。 青蓮子,原名田雁寧,1953年生於四川,畢業於達縣師專。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龍邪 鳳記》及其續集《青猿白虎功》。 火梨,上海知識分子,生平不詳。1995年寫成一部《舞葉驚花》。我個人十分喜歡這本書。記的以前在英語課上看的盪氣回腸,結果情不自禁的叫出來,後面很悲哀的被老師罰站。淚奔~.. 張寶瑞,新華社記者,1952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長卷》 、《醉鬼張三爺》、《形意游俠錄》。 熊沐,原名高光,北方人士。90年代開始寫武俠,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 巍琦,生平不詳。代表作《金帖俠盜》。 周郎,實為周涵和周沛兄弟二人,著有《鴛鴦血》。這些是擺渡來的..他們的作品也很少有涉獵讀。不過我會在這個漫長的暑假讀完的.. 網路小說開始於90年代末網路的普及,而此時,黃易所引導的新武俠的最後一股高潮 正在漸漸衰弱。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涌現了一大批武俠小說。我們可以嘗試定義網路武 俠,是指以電腦為工具進行創作,通過網路以傳播,寫手和讀者可以互動,如此之作品。2002年,當時網路上興起了武俠和小說原創熱,尤其是1999年上海《大俠與名探》、2001年武漢《今古傳奇武俠版》、2002年鄭州《熱風?武俠故事》、武漢《中華傳奇?大武俠》等雜志的創刊,更是促進了武俠的發展。2004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半月刊創刊,主編鄭保純提出了「21世紀大陸新武俠」的概念,簡稱為「大陸新武俠」,主要總 結了大陸上一些武俠寫手的創作。同年6月,《新武俠》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白樺林雜志社推出。大陸新武俠和網路武俠是互動的,息息相關的,二者可以混合一談。 以上僅為其中的一部分,中國的玄幻小說發展史很廣的,建議翻閱文學史書。謝謝。
8. 很老的武俠小說,作者好像是沭熊,書名好像是《絕代雙姊》《絕色雙姊》《絕代雙姝》。
《絕世雙姝》熊沐
9. 查良居士是誰怎麼他的小說里盡是金庸武俠里人物!!誰能介紹下!!
http://www.cnblogs.com/gudai/articles/1215842.html
這有詳細介紹
10. 熊沐的武俠作品
武俠小說以寫感情和故事見長。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以熊沐為筆名的武俠小說在大陸發行三十八種(部),在港台海外發行二十餘種(部),在東南亞甚受歡迎。共創作39部作品,由延邊人民出版社和時代文藝出版社出全。作品有《毛竹大俠》《狼心人》 《換妻記》《黃珠》《鬼心》《人慾》《情劍錄》《骷髏》《天殘地缺》《痴情令主》《地老天荒》《兩性人》《媚娘孩兒》《伎刀》《奇門兵刃》《追花客》《下九流》《陰陽九轉》《宿翠殘紅》《浪子毒人》《邪門外道》《女人當家》《九大絕技》《女兒樓》《武林傻俠》《冷香魂》《女兒國記》《艷尼庵》《神木令》《人鬼妖狐》《鬼天下》《流花女人谷》《鬼臉劫》《天下一劍》《天下一邪》《返老還童傳》《絕世雙姝》《蜀中唐門》《殘廢》《血濺瘋人樓》共3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