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怎麼寫出武俠小說

金庸怎麼寫出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9-01 18:08:29

⑴ 金庸是如何寫出眾多武俠經典著作的

用他的鑒賞角度,用他的真心去寫,才寫出這樣的巨作。

⑵ 金庸生活在現代,為什麼能夠編寫出這么多玄幻的故事

我覺的這個主要就是人和人思想上的差異了,金庸能夠寫出這么多玄幻故事除了思想,也有知識上的積累

金庸原名查良鏞 ,他很小的時候就親眼目睹了外國人對中國的的欺凌,從那個時候金庸就知道自己只有讀書才能解救民族,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且金庸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歷史類相關的書籍,後來金庸又看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等的武俠玄幻小說,為金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且為金庸以後我武俠小說奠定了根基

金庸能夠寫出來這么多武俠小說首先和他小時候喜歡讀武俠小說的書是分不開的,然後後面也和他人生經歷有關,比如初三就和同學一起出版了第一本書,當過記者和專欄作家,這些都為他未來寫小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金庸能夠寫出這么多玄幻小說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

⑶ 金庸是怎樣寫武俠小說的



金庸寫小說是在報上連載,據他自己說,他每天寫一段一千來字,翌日發表,甚至到外國旅行也要寫好寄回來。 

先來幫他算筆賬,看看是否真的每天只寫1000來字,就能搞定這樣15部鴻篇巨制?

金庸武俠小說共1000萬字,寫了17年,平均到每年要寫58.8萬字,平均到每天就是1611個字,跟他說的1000來字出入不大。

當我算出這個數字時,心中狂喊:「我的天,就這么簡單?每天寫1000來字,然後持續17年?」是的,就這么簡單。

是我自己把寫作這回事想復雜了! 

金庸的寫作習慣啟發我:1、做一件簡單且有價值的事(寫1000來字);

2、按照一個相對固定的節奏去做(每天都寫,不要間斷);

3、然後做長時間的積累(寫上17年),就能成就一個偉大的東西(《金庸作品集》)。

掌握了這個訣竅,你也可以像金庸一樣創作!



我曾感嘆世界好不公平,出生不公平、財富不公平、機會不公平。但現在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樣東西絕對公平,那就是時間。

你有一秒,我也有一秒。你每天刷一個小時的抖音,我每天寫一個小時的文章,不用17年,1年後我就遠遠把你拋在了後面。 

我用時間堆出來的才華,你拿錢也追不上,除非你用更多的時間來追,但只要我不鬆懈,你永遠追不上。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每天寫1000個字不難,難的是堅持17年。 

寫作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決定了就要一直幹下去,談戀愛都是這樣的道理。

我不需要成為最會寫的人,但只要我跟時間是最好的朋友,通過時間的疊加,我在寫作上的價值增長,我就能看得到。



我最近在讀《曾國藩傳》,曾國藩打仗,就靠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做那些最硬的事,干那些在別人看來很呆的事,然後一直幹下去,可能在開打之前,你就已經贏了。 

實際上,中外的文學大師,他們的寫作習慣是相同的,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村上春樹。

他寫長篇小說時,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

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一天寫上10頁,一個月便能寫300頁,半年就能寫出1800頁。《海邊的卡夫卡》第一稿1800頁,就是這樣被村上寫出來的。

對於機械式的寫作,村上自嘲:「這哪是藝術家的做法。這不就和工廠車間一個樣嗎?但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

第二個是斯蒂芬·金。

他認為,對於一位胸懷大志的作家,最不需要的東西就是電視機!

我房裡也不放電視機,我一直很驕傲別人以為我買不起TV。 

斯蒂芬一旦開始寫東西,就每天都要寫,每天四到六個小時,天天如此。

最巧合的是,他跟村上春樹一樣,規定自己每天寫10頁,大約2000個英文單詞,三個月就是18萬字,這是一本書非常適宜的長度。

每天不完成10頁,他決不從書桌旁起身。當有人問他「成功秘訣」時,他說了兩點:一是自己一直比較健康,二是沒有離婚。

他說進行有規律的創作,環境一定要安靜。

第三個是賈平凹。

這是我想重點談的一位大師,因為我剛讀完他1992年寫的《廢都》。我覺得,諾貝爾欠賈平凹一座文學獎。

賈平凹40歲時,早已名聲在外,但亦被名聲所累。更不幸的是,災難接踵而來,他先是患乙肝不愈,度過了牢獄般的一年多醫院生活。

再是母親染病動手術;再是父親得癌症亡故;再是一場官司沒完沒了地糾纏他;再是為了他人而捲入單位的是是非非中受盡屈辱。

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寫《廢都》。 

他逃到一個人煙稀少的水庫寫作,每天吃過第一頓飯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裡,一直寫到下午四點,除了大小便,再不出門。

他寫起來喜歡關門關窗,窗簾也要拉得嚴嚴實實,他說如果是一個地下的洞穴那就更好。

煙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每當有人在外邊喊吃飯了,推開門直感煙霧籠罩了你!

在水庫待了整整一個月,人明顯是瘦多了,卻完成了三十萬字的草稿。 

後來他又轉戰兩個地方繼續流亡寫作。先是到一戶老鄉家,有天晚上外邊刮風下雪,窗子的一塊玻璃撞碎在樓下。

他凍得握不住筆,起身拿報紙去夾在窗紗扇里擋風;剛夾好,風又把它張開;再去夾,再張開,只好拉閉了門逃到另一戶人家去。

他規定自己每日不能少於七千字。他說,如果把這本書從構思到最後完稿的多半年時間里所抽的煙接連起來,絕對有一條鐵路那麼長。

最叫我難忘的,是賈平凹在《廢都》後記中寫下的這樣兩句話:

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讓我記住這本書帶給我的無法向人說清的苦難,記住在生命的苦難中又惟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靈魂的這本書。

看了那麼多大師關於創作的故事,我也慢慢揣摩出一些門道:偉大的作品,都是在艱難困苦、孤獨彷徨,甚至生離死別下誕生的。

若有人告訴你,他最近正在寫一本書,可能是一本回憶錄,也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的智慧結晶,這個時候你要警惕了——

這本書不出來還好,一出來很可能就是一本惡俗的爛書。

要說寫作有什麼訣竅,就是兩個字——堅持。

金庸在2002年4月《金庸作品集<新序>》中寫道:「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

要經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不行。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後連續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

這就是一個作家的自我修養。

讀書寫作,雜談共享,歡迎關注,春三十三

⑷ 金庸的武俠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他游遍了多少山川

金庸小說寫出來之後又變了,四四海山穿,因為他的能力可以體現。

⑸ 真該看看金庸是怎麼寫武俠小說的

武俠不該是那般膚淺的,也不應當是那樣矯揉造作的。著名武俠作家金庸先生自1955年以《書劍恩仇錄》步入文壇,至1972年以《鹿鼎記》封筆,17年時間總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和數以百計個性鮮明生動形象的武俠人物,成為當之無愧的一代大師。
武俠小說不是僅僅有壯志豪情萬丈,還要有江湖兒女情長,不僅有直接大氣的武打情景,還要有引人深思的情感劇情細節。這些,在金庸筆下,全都存在。而現在,卻很少看見豐滿的武俠小說了。

⑹ 金庸是如何走上武俠創作之路的

首先金庸本身就喜歡武俠之類的東西,也算有一定的興趣基礎。然後,香港武術界發生了件大事,太極派與白鶴派因門戶之見要在擂台決斗,這件事引起了香港市民對武術的熱議以及對武俠的嚮往。香港報界抓住了這個賣點,立馬推出武俠小說吸引讀者,最早是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在報紙上連載,引起熱烈反響,使報紙銷量大增。在梁羽生的影響下,金庸也緊隨其後,而且第一部書劍連載時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於是,金庸就這樣走上了武俠創作的道路

⑺ 金庸是怎麼寫小說的

金庸先生肯定要先構思啊,先有一個故事的框架,然後選定角色,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都需要去考慮,然後哪裡是高潮,怎麼寫才能讓人印象深刻,都是要看自己文筆的,金庸先生很厲害!

⑻ 金庸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寫那麼優美的小說

金庸(1924年農歷2月初6 ——)。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曾獲香港「大紫荊勛銜」 、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2009年6月,金庸加入中國作協。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⑼ 金庸寫武俠小說的經過

1955 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一年,奠定武俠文學基業。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並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開辟「三劍樓隨筆」專欄。
1957 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⑽ 金庸是如何把小說寫的這么好的在金庸先生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

  1. 金庸是書香門第,有學習的傳統。

  2. 金庸本身愛學習,愛思考,多讀書,從人物生平就能分析出來。

  3. 金庸首先是個新聞工作者,其次才是大家熟知的武俠著作家。

  4. 你如果是想寫小說,首先要讀中外文學名著,知道中國人在想什麼,外國人在想什麼。其次讀一些哲學著作,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再次,通讀下歷史書,史書不感興趣,傳說演義也湊合,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一番讀下來,小說不知道寫的怎麼樣,個人氣質是拿捏的死死的。

  5. 首先是好好學習,掌握閱讀世界的方法,再去創作。否則如稚子伐木,勞百倍難成一事,歷千辛易傷一身。

人物經歷(摘自網路-金庸)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袁花鎮[1][12-13],祖籍江西婺源(古徽州)。[2]家世系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3]。

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7年(另一說1936年),金庸從袁花龍山學堂(現袁花鎮中心小學)畢業,同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離開家鄉海寧。[2]

1938年,日軍攻到浙江,嘉興中學千里南遷至麗水,金庸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2]

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金庸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2]

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2]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2]

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

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同年秋天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4-15]。

1948年,畢業後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16]。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2]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2]

熱點內容
絕品透視眼txt免費下載小說 發布:2025-08-27 20:42:04 瀏覽:975
巧取豪奪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7 20:31:11 瀏覽:484
好看的穿越當皇帝小說 發布:2025-08-27 20:26:47 瀏覽:228
在線完本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7 20:18:18 瀏覽:340
o1聽書網 發布:2025-08-27 19:49:39 瀏覽:279
推薦幾本女生看的星際小說 發布:2025-08-27 19:23:27 瀏覽:619
我的校園生活很無聊小說網盤下載 發布:2025-08-27 19:18:57 瀏覽:574
西遊記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8-27 18:51:00 瀏覽:8
武俠聽書網 發布:2025-08-27 18:45:36 瀏覽:407
病嬌春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7 18:27:31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