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武俠小說分什麼基礎
A. 武俠小說分為哪幾類各個類別有什麼不同
分為現代武俠 跟古代武俠 還有玄幻武俠 現代的武俠又就是指用武術混跡在現代 古代武俠是指穿越或者開始就在古代然後是古武術一類的 玄幻武俠就是指一些能分等級的 而且巔峰的高度很厲害 能移山倒海的
B. 金庸武俠小說可分為幾階段分別是什麼
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吧,書劍恩仇錄是處女座,也是第一階段的代表作吧;第二階段主要是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第三階段最典型的應該就是鹿鼎記了,這也是金庸的巔峰之作、封筆之作。
C. 寫武俠小說應該必備的知識
武俠小說所需的東西還真的很多,就我所了解的談幾點:
1最基本的文字駕馭能力,這關繫到你寫的小說的流暢度和清晰度,寫小說肯定要給人看,如果你的文章別人能一直很順暢地讀下去,無疑就能讓讀者更明白你寫的是什麼。當然當你寫到一定境界之後,你就可以適當地加點心理描寫和環境的渲染的筆墨。
2最基本的小說布局能力,小說的結構很重要,有的時候一個巧妙的結構能讓小說增色不少,例如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局,將明暗兩線不露聲色地交織在一起,最後結局才統一起來,給人以意外的驚喜。布局能力需要你不斷嘗試,胸中有丘壑,達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知道怎麼做了。布局切忌生搬硬套,為了滿足某個結局而強加進去。同時結構要完整,要把故事從頭到尾認真講完,讓讀者明白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以上都是文字功底了,其他雜學都要有所涉獵。歷史是個很重要的方面,金大俠的小說大多是置身在歷史背景中的,很多小說也是描寫一個亂世或者暗流涌動的太平盛世中主人公的遭遇,但並不是說你一定要有歷史的痕跡,古龍的很多小說都淡化了歷史。其實在掌握最基本的文字功底後,你其他比較擅長的東西就成了你小說的素材。比如你對經濟學很感興趣,你就可以去寫商戰題材的,你對推理很感興趣,就可以寫推理武俠。除了你擅長的東西,武俠小說包羅萬象,一切皆可入題,因此也要多看看各方面的書,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要把握武俠小說的靈魂,武俠小說的核心是俠,弘揚人世間的大無私的俠義和奉獻精神,所以文章中要涌動著一股積極的力量,催人奮進的力量和感染力,情感是個很重要的元素,兄弟義氣,催淚的愛情可以很好地表現。不要寫就寫成了充斥暴力血腥,武俠有武,但武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而是保護別人不被殺!
D. 誰告訴我武俠小說的定義
武俠的定義很多啊,不過最常用的就是「成人的童話」,寫這方面的論文,可以看看孔向東先生在百家論壇里的文章啊。。。。。。
E. 武俠小說里的武功境界劃分
先說結論:後天→先天→宗師→大宗師→武道金丹→丹碎成嬰(元嬰)→武道元神。
ps:①修真等級為「煉氣→築基→金丹→元嬰→化神→渡劫(合道)→地仙→天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羅金仙→准聖→混元大羅金仙(聖人)→天道→大道」。
人族創造了自己的武道修煉一途。後天、先天相當於煉氣,宗師、大宗師相當於築基,後面3個境界分別相當於金丹、元嬰、化神。習武之人的最高境界是武道元神,以武入道修煉出來的元神無法合道,無法渡劫成仙。
②大宗師能活到200歲(比如達摩、張三豐),武道金丹強者能活到500歲。
③還有一種劃分方法,「不入流→三流→二流→一流→絕頂高手→絕世高手」。但是,這種方法本質上是按比例劃分。比如,在射鵰神鵰里,五絕是當世絕頂高手;在天龍里,蕭氏父子算絕頂高手,掃地僧算絕世高手。
F. 閱讀金庸武俠小說的幾個層次
查先生的作品的確可以分幾個層次來閱讀的,通讀之後便會有一定的總結性。無論哪一部小說,第一遍閱讀,通常是會被小說情節吸引,由主角人物帶動讀者進入小說世界,通過對人物情節描寫,帶讀者引起共鳴,與小說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這便是第一個階段而後再讀同一作品時,一方面了解到情節為什麼如此這般發展,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了解作者表達的意圖,另一方面學習到作者對文字運用的方法,這一點在金庸作品中尤其得到體現。這個時候便會大概了解到金庸在創作這部小說時所要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思想和文筆應用。——這是第二階段最後一個階段便是了解到金庸從第一部作品到最後一部作品創作期間,作者本身對人生的感悟和對待事物看法的體現,從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到插科打諢不學無術的市井小人,金庸的態度在如何轉變,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轉變。。。。如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中對所謂「胡人」「韃子」「民族」「宗教」的認識到最後《鹿鼎記》中對韋小寶人物的塑造,《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塑造,通過這些人物的描寫告訴我們作者內心的變化,對事物的認知等等。——這便是第三階段,對事物深入認知的階段如果要了解到以上三個階段,恐怕要讀很多遍金庸的作品才會有體會的。以上僅是個人見解。
G. 武俠小說要不要分等級啊
西方人自己寫的魔幻小說,以及金庸古龍等老一輩武俠小說,都是不分的。
為什麼呢?
因為武功本來就是客觀的。
我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網游里的等級,1級最低,10級最高。
但武俠里,什麼是最高?什麼是最低?
武道,為什麼叫領悟?不叫修煉——這和仙俠是完全不同的。
仙俠才分等級,武俠和魔幻是不分等級的,武俠以東方為尊,魔幻以西方為尊。
魔戒分了什麼等級?魔獸分了什麼等級(小說,不要跟我提游戲)?哈利波特分了什麼等級?
武俠也是一個道理。
現實中,什麼跆拳道、柔道都分段位。
但這些段位和修真仙俠有【本質區別】。
修真中,低等級的絕對不是高等級的對手,是一種【能量】的壓制。
而現實中的段位,是一種測試——一個人就算擁有高段位的實力,但他不去測試,他就沒有這個段位。
而修真中,是沒有一個【協會】去【認證】你的段位,你一出手,居然就有人說【這人的實力是XXX】,而且這類小說通常會描寫修煉之中突破什麼什麼(任督二脈?)就達到了什麼境界,沒有【任何協會】去【認證】!
那我就奇怪了?是什麼標准來判斷你達到了什麼境界?照理說這種所謂的等級,【既然是人設定的,那應該以人的標准】,但達到他的種種行為表示這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的】,這不是很可笑嗎?
或許你不大聽懂我說的。
舉個例子:
現實中,比如我是空手道,然後我修煉,突破什麼什麼,然後我大喊一聲,我達到了【X段】了——然而,這種等級是人為設定的,他有他考試的范疇和內容,你怎麼會知道?本來是主觀的東西,怎麼變成客觀的了?不是很奇怪嗎?
所以武俠小說也好,西方魔幻小說也好,設定等級?很愚蠢
H. 金庸寫的武俠有什麼,分分類
金庸武俠基本上每部都有拍過電影電視劇的。
飛狐外傳——闖王寶藏的故事
雪山飛狐——闖王寶藏的故事
連城訣——三個師兄弟為了寶藏斗心機的故事,主角相當的凄慘
天龍八部——北宋中期,宋、大理、西夏、遼爭鋒的故事,主角分別為段譽、虛竹、蕭峰,講的是民族和大義的關系,以及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個人認為是金庸最好的一部。
射鵰英雄傳——射鵰三部曲第一部,南宋末年的故事,講述的是宋、蒙古、金之間的爭鋒與爾虞我詐,是金庸小說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部。
白馬嘯西風——西北寶藏的故事,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鹿鼎記——康熙時代,清與天地會的斗爭以及滿清八部四十二章經記載的寶藏的故事。
笑傲江湖——架空的年代,江湖野心家的爭鋒的故事。
書劍恩仇錄——講述了乾隆時反清復明紅花會的故事。
神鵰俠侶——射鵰三部曲第二部,南宋末年,講述了楊過與小龍女的曠世愛情故事。
俠客行——架空的時代,講述了俠客島上俠客行絕世武功的故事。
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講述了元末時候,明教起義反元以及元朝對江湖的控制的故事。
碧血劍——明朝末年,起義軍、明朝、清軍彼此爭鋒的故事。
鴛鴦刀——一個仁者無敵的故事
越女劍——越女助范蠡復仇,滅吳的故事
I. 武俠小說怎麼分類
武俠小說 從何而來?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但總有一類人,就象現在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一樣,對朝庭政治以及當權者有不同看法,在武術上的在野黨就是那些號稱俠客的人。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落民間,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戰權貴、邪惡,扶危濟困,這也原本沒有錯,但也有因所謂重感情、講義氣而犯糊塗的時候,只為報恩或復仇,可以置國家法律與他人利益於不顧,這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當俠客們嘯聚山林,當起「綠林好漢」來「替天行道」,公然與當權者叫扳時。這種行為,卻得到老百姓的擁載,這同時也是俠植根人們心中,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如瓦崗寨的程咬金、秦叔寶等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滸》,能流傳千古,恐怕還與它宣揚的俠義精神密切相關。而這種大規模的俠士聚集於綠林,並自稱綠林好漢,這也大概是後來武林的出處,不僅取其山野之間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們以「會盟」的形式推選盟主,而推選的標准則只有兩個,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則,一律免談。它們既顯示出一種民間社團的性質,又是一種鬆散的聯合。只有到了諸如水滸的規模,才顯示出其政治和軍事組織的特性來,但有一點仍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都是俠士們自己推舉出來的。
但最初的俠客多是獨立的,個人的行為,如《史記》中記載聶政以及著名的荊柯剌秦王的故事。這樣的人和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還不少,當時由於七國之間爭霸稱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國權貴們都爭相征賢納士,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當時的信陵君、平原君都養了好幾百甚至上千的這類「食客」,這也就給這類武士俠客們創造了生存條件,他們大多以俠義著稱,或為國,或為報主人之恩,充當刺客,甚至不惜捨生取義。這是封建時期的一大社會特點,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與其類似。
這些俠義武士,歷朝歷代都有,他們那種大義凜然,扶危濟困,路見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強權,不畏殘暴的武俠精神,十分為人們所敬仰。這些武術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崗寨、水滸中的俠客們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當派武功都是實實在在的武術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這些派別,宏揚了武術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緒年間的大刀王五,以保鏢為業,被人稱為大俠,他與譚嗣同交厚,戊戌變法時,還主動要求保護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擊敗不可一世的洋武師,大長了國術威風。而這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武俠與武俠故事,則為武俠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與土壤。
不過,另一類俠客就與我們現在的許多武俠小說有些類似了,他們似乎總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這也似乎很深地影響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總是帶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這種以超人形象出現,除暴安良的武俠,又恰好反映了人們的希冀和願望,這當中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人物形象,那就是越處女、紅線和昆侖奴。越處女源自《吳越春秋》,紅線出自唐.袁郊撰《甘澤謠》,昆侖奴則出自唐《傳奇》,歷史上,許多身懷絕技的武俠們常常願意退隱江湖,這是因為人心難測,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們也是如此,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後世許多武俠的為人和武俠小說的創作。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官場的腐敗與黑暗,也使他們更願意潔身自好,不願意同流合污,這也是武俠們得到人們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文人們一種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歷朝歷代有那麼多的文人願意記錄書寫創作這些武俠故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武俠小說到明清時,則多是以話本形式出現的,如清時在《包公案》基礎上演譯成的《七俠五義》《小五義》以及《兒女英雄傳評活》等,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發展並呈現出一種繁榮現象,卻是民國期間的事。
辛亥革命後,人們從封建桎梏下解放出來,各種思想流派湧入中國,報業、出版業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武俠小說也異軍突起,它以獨特的武俠們的俠義精神傳統深得人們喜愛。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譽為「民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四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概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惑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龍》等「鶴鐵五部作」。而他們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則是還珠樓主李壽民,他七歲便登峨眉、青城學氣功,十六歲與才女文珠相戀,因家變而失戀,寫《蜀山劍俠傳》時,筆名還珠樓主,就是用於紀念文珠的。後與大富豪之女孫經洵的婚姻更是轟動一時,孫父曾反對這樁婚姻以「拐帶良家婦女」的罪名將其告上法庭,而孫經洵則在庭審時勇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無罪開釋,一時傳為美談,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還珠樓主李壽民本人,在「七七」事變後,因拒絕出任日寇偽職,被抓到日本憲兵隊受盡嚴刑拷打達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嘆!他的作為本身,也充滿著一種俠義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的文章,卻使他讀後因悲憤而腦溢血,此後病榻兩年有餘,口授完長篇小說《杜甫》後,對夫人孫經洵說你要多保重後,溘然長逝,令人惑嘆!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邱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
武俠小說代表作:
《江湖奇俠傳》
《蜀山劍俠傳》
《鷹爪王》
《十二金錢鏢》
《卧虎藏龍》
《七殺碑》
<射鵰英雄傳>
<陸小鳳>系列
<七劍下天山>
<四大名捕>系列
<大唐雙龍傳>
<天龍八部>
<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