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英雄受傷怎麼說
①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硬傷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7/1/41286.shtml
天涯的帖子,西祠和網路也有很多
一、《倚天屠龍記》第16回:「(張無忌)在矮樹上摘了幾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裡,已聞到一陣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鮮美絕倫,桃子無此爽脆,蘋果無此香甜,而梨子則遜其三分滑膩。」 蘋果原產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及南高加索一帶,傳入我國在元朝末年,當時只有在宮廷才可享用。張無忌其時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絕不可能吃過。何況「蘋果」這一名稱,更是直到明朝以後才有的。所以,張無忌不可能拿從未聽說的「蘋果」與「不知名的果子」相比較,更不會知道「蘋果無此香甜」。
二、《神鵰俠侶》第6回:「他(楊過)自幼闖盪江湖,找東西吃的本事著實了得,四下張望,見西邊山坡上長著一大片玉米,於是過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玉米亦非我國本土作物,也是舶來品。玉米原產美洲,1494年哥倫布從美洲回來後才傳入歐洲,輾轉傳入中國的時間最早估計也在16世紀中期(現在對玉米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平涼府志》,當時叫「番麥」)。 南宋末年的楊過想要在陝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
三 、《射鵰英雄傳》第1回:「(曲三)慢慢燙了兩壺黃酒,擺出一碟蠶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乾,另有三個切開的鹹蛋。」 「楊鐵心見一壺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壺,三人只是痛罵秦檜。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蠶豆、一碟花生。」「兩人有時也仍去小酒店對飲幾壺,那跛子曲三仍是燙上酒來,端來蠶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金庸在此把蠶豆、花生、南瓜子寫成尋常的下酒物,但這三種作物也都是中國本土所無而很遲才由國外傳入的。蠶豆大概在元朝時才由波斯傳入中國,到明朝時才普遍種植。 花生、南瓜則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區傳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蠶豆遲得多,大約1530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 《射鵰英雄傳》中,1199年臨安鄉下的一個窮村破店,跛子曲三居然能夠擺出波斯和美洲的進口食品(蠶豆、花生),郭、楊二位大俠對這樣驚世駭俗、連當時大宋皇帝也沒見過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們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聲:「兀那跛子,你哪來的外國食品?」
四 、《天龍八部》里有這樣一個情節:老英雄蕭遠山也給兒子蕭峰捎帶了若乾花生作為下酒之物。花生至少在四五百年後才傳入中國,真不知北宋時的蕭老英雄是從哪裡搞來的。
五 、《天龍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餘日,段譽聽著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餚中也沒了辣椒。」 顯然金庸認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一帶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卻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煙草等一樣,是美洲農產品,明末才傳入中國。中國傳統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並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為觀賞植物,放進菜餚中的時間更遲,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天龍八部》小說寫的是宋哲宗時代的事,所以段譽在一路東下時,不是菜餚里「也沒了辣椒」,而是當地人從來就沒吃到過辣椒。
六 、《天龍八部》中,段譽在蘇州燕子塢還喝到了600年後才出現的碧螺春茶,真叫人啼笑皆非。
② 求一段武俠小說里描寫用內力療傷的橋段
我現在就一直在每天等更中,比較有發言權!陽神總體來說還行,講述的是主人公洪易由一個地位很低的庶子(妾生的孩子)成長為大千世界數一數二的高手,主人公發宏願:讓天下眾生平等,人人如龍!推薦值得一看! 以下這部分是轉載的 :從前夢入神機還在寫《佛本是道》的時候,就已經很火。《佛本》我看了幾十章,感覺很不喜歡,後來《黑山老妖》也看了一段,沒有在追看,只記住了一個七殺碑的故事,主角也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真的是猛男。那時候就能感覺到,夢入神機這個人很不一樣,也很不一般,有一種凌厲的感覺。寫《佛本》的時候,還有些青稚,比如開頭誘騙那個小吸血鬼拜師的情節,顯然有一些老的套路在裡面,當時的夢入神機還有些泯於眾人的感覺,是一個新嫩寫手。《黑山》就很有些味道了,不過依然是歷史傳說人物大亂斗,精彩是精彩,還是沒有什麼內在的東西在裡面。這個時候夢入神機的文字功夫已經不凡,境界更是不俗。《黑山》中,王鍾練了十多年的鐵砂掌,不過現代社會也沒有用武之地。這一天在街上遇到小偷行凶,一時間心頭怒火起,「不殺死那畜生,也不算為人。」在公交車上破窗而出,追上去把那小偷一掌打死。開頭幾章,夢入神機就表現出一種出塵的味道,一股凌厲勁,完全沒有俗套的念頭,就像黑山老妖對王鍾所言,「就算在幾百年後的未來,你也沒被萬丈紅塵污染了本心。」一本書裡面的世界,也是一個作者的內心世界,主角也是作者心中念頭的化身,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作者的真實自我。從王鍾這個形象,也可以窺見夢入神機這個人。
從《佛本》到《黑山》,夢入神機在寫書的過程中也在慢慢領悟,慢慢成長。一種精神在他心中慢慢醞釀著。就像他自己說的,「夢入神機一直在求新,求變,求突破。」《黑山》夢入寫的非常痛苦,他不想唐三跳舞那樣滿足於現狀,一部又一部的重復自我,他要叩問自己的本心,就像《陽神》中所言,他要明心見性,追尋本性真如的人生境地。
寫《黑山》的一年中,夢入神機行遍四海,走訪了許多拳師,跟他們談論國術方面的事情,這也是心的洗練,夢入神機心中漸漸有了自己的道。在《陽神》中夢入神機寫道,道術道術,心中有了道理,還要有術,也就是手段,才能用出來。除了道理的尋覓,夢入神機還注意文字上的功夫,比如他自己說,「關於新書,我會注意到刻畫人物這一點。」顯然在寫作方面,夢入也在不斷思考和努力。
《龍蛇演義》這部書,正是夢入神機追尋的成果。這部書寫的不是武俠,而是國術,一下子從打打殺殺上升到了文化與文明的境界。看了武俠你可能覺得很過癮,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沖動,想出去砍人,但看了《龍蛇》你說不定回去靜下心來學武。《龍蛇》我當時追得不緊,但有個哥們很迷,還因此參加了學校的武術社團,每周末大清早出去打太極。
《龍蛇》我只是草草讀過,有一個情節印象很深刻。當時王超正在尋找突破,遇到一個老人家,是走過長征路的老紅軍(lhj)。王朝向他請教暗勁是怎麼練的,老人拿出嗩吶,吹出一首《十送紅軍》。「上個世紀那個熱情如火的年代,這樣的人,這樣的精神,像老人這樣許許多多的人匯聚到一起。這樣千千萬萬的精神凝聚在一起,還有什麼能夠戰勝。」(《龍蛇演義》)正是在長征路上,老人才拳術大成。王超說道:「你的感動,你的拳術,我都知道了。的確是無敵的力量。」之後王超超脫塵世,去追溯當年那條振奮人心的路線,走雪山過草地,瞻仰當年的感動。最終他練得「心如赤子,意如鋼鐵」,暗勁大成。
這種感動無疑是震撼的,起點再沒有那個人有這種真誠。
經過《龍蛇演義》的淬煉,夢入神機真正有了自己的體系,這時候的他已經很有一股大家風范了,《陽神》出世,無人能當。
《陽神》開篇就有真意,一種大氣的感覺迎面而來。這種擲地有聲,一氣呵成的精煉,上次體會到,就得說樹下野狐的《搜神記》,再往前,就是金庸的作品了。作品先是存在於作者的心中,從作者開始寫第一個字時,整部作品就活了起來,有自己的神魂。這已不再是平常的寫手以碼的形式碼出的故事,而是真正的著書立作。
一般的丫丫文,開篇是要先入戲的,然後再開始講故事。穿越文要先把穿越這件事講了,再講明異界的基本情況;重生文也是如此,網游文更是千篇一律,從排隊領頭盔到拎木棒出門殺雞,每篇小說都必須不厭其煩的重復這個套路,然後才能開始寫自己的內容。一部書根本沒有自己的神魂,而只是循規蹈矩的套路罷了。這些都只能叫做講故事,離真正的著書,還差得遠。
下筆有神魂,已經有著書立作的氣度了。
相比《搜神記》的華麗和金庸的沉穩,《陽神》的神魂更加了不得,是一種讀書人的氣度。開篇第一章有子洪易,先交代了朝代背景和地點、人物背景,寫道洪易這個少年在讀書,「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讀的是前朝大儒李嚴的《草堂筆記》,而且講了一個封神的故事。洪易雖然年紀小,但心中卻是雪亮,不讀死書,知道人情達練即文章。第二章小人如鬼,洪易手無縛雞之力,卻正氣凜然,一言呵退惡奴,然後說到治鬼,讀書人心中有正氣,神鬼不能近。後來洪易在野外破廟中夜讀,遇到香狐王元妃,也不驚慌,「我輩讀書人,寸大義,明六合,知妖鬼,達神明,這才是格物。」
幾行文字之間,讀書人的氣度顯露無遺。這種氣度可是了不得,是中華幾千年,無數讀書人積淀下來的。主角是作者心中念頭的化身,由洪易推及夢入神機,夢入顯然也真正具備這種讀書做學問的氣度。《陽神》正如書中的《草堂筆記》,講的是怪力亂神,內里卻是大道理,大學問。
夢入神機又寫道,「洪易讀書不是死讀書,而是要揣摩著書人的思想,甚至平生經歷,更有甚至,要搞清楚成書的時間,考查著書的時候是個什麼樣的環境,出在什麼樣的狀態,心態如何,這樣才能把一本書徹底的讀通,心靈和著作人交流。」通過揣摩人來理解書,以及我所理解的通過書來推及作者的內心世界,都是這么個意思。起點上一些寫手跑出來寫書,內心的污穢和惡念,一下子就在書里暴露出來了,卻還不自知。
《陽神》中寫到科舉一節,一百零三歲的文壇大宗師謝文淵,夢入神機這么描寫道,「他的目光一閃,竟然爆發出了一種深邃到極點的光輝,好像眼睛之中有一種洞穿時間空間的意境。」這種人雖然不修習道術,但是在道理上的意境和修為,比鬼仙都要厲害,遠遠望上一眼,就知道洪易深不可測。科舉開場後,朝廷大員們都跑出去望氣,比如七歲中秀才的神童上方,就是祥雲繚繞,如一團錦綉,寫的是錦綉文章。
望氣在現實中當然是荒謬的,但讀書做學問的人,不僅是讀書,格物、觀人、看世界的功夫,也非同小可,真正的大師就如同夢入神機所寫的,「有一種洞穿時間空間的意境。」一個人從大師眼前走過,就能看到人的心。一個老人站在大師面前,大師可能就心神震動,看到老人身上積淀的沉甸甸的數十年的過去。寫《神遊》《鬼股》《人慾》《靈山》四部曲的徐公子勝治,就有這樣讀書人的功力。他在《人慾》中寫道,一個小青年死後附身富家弟子身上,騙過了身邊的親人,但被一個在世仙人和一個玄學大師看到,就知道不對勁,一口道破天機,說這個人並非他本人。不僅是寫作,其他創造性的工作和藝術中都有這種意境,藝術大師觀人,看世界,都有這樣的功力。就如同梵高的畫作,一般人看不出什麼,但真正的大家或知音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可能心神震動,不能自已。
前幾天跟人說,《搜神記》抓了一個中國神話的表象,而《陽神》有中華文化的內涵和神韻。就像大唐雙龍、搜神中的修為,長生訣,回光訣,水螺旋,火螺旋,定海神珠,氣旋在體內轉啊轉,轉的是物理的力量,什麼離心力向心力扭力。搜神中的神也好,仙俠小說中的仙也好,吸納天地元氣,實質上都是能量的積累,把龍珠里的測試儀拿來一照,一個個顯示兩千萬三千萬,立即就能分出個高下。這種書都是借了一個神仙的名頭,其實跟中國的文明和文化毫無內在的關系,而是一種唯物質論的西方哲學思想。而在《陽神》中的仙,才是中國人本哲學思想的體現。《陽神》中講,世間是個大苦海,神魂出了殼,就像人從船上掉下來,溺水了一樣,要想在世間暢游,就要修煉和壯大神魂。洪易一開始修習彌陀經,通過觀想法來修煉神魂,及至後來洪易修成鬼仙,和各大道門鬥法,大道門都是通過自己道門的道理和認知,觀想出寶塔、如意,蘊含著無上大道,有莫大的神通。武舉科場上,洪易手持代表江山社稷的大稷神刀,一刀之威,近乎人仙,從中領悟到了社稷之重,從而使自己觀想出的戰神也持上了大稷神刀,發出的刀氣,幾乎有了上古聖皇,盤皇生靈劍的氣息。科舉開考,洪易作的文章符合諸子百家的道理,引起百聖齊鳴,自身念頭也經過百聖意志的洗練,生出毫芒,幾乎相當於渡過一次雷劫。可以說《陽神》中的道術唯心唯人,根植於中華文化之中,真正有了文化的神韻。其中道術修為的表現形式,也不是金丹元嬰這些大路貨,而是神魂和念頭。普通人的魂魄中念頭雜亂不堪,受到世間紅塵的污染,蒙上一層塵埃,而修道人洗練心靈,念頭都是明光自如,有如鑽石一般。二次雷劫念頭生出毫芒,四五次雷劫就達到了一念一世界的地步,九次雷劫後成就陽神,有數億個念頭。
《陽神》中的武道承襲自《龍蛇》,練肉練骨練皮膜,有一種血氣陽剛外放,陰神妖鬼不能近,而不是武俠小說中捏造的內力真氣,以及狗血的真氣外放。巔峰武聖的精氣如狼煙筆直沖天,身邊血氣翻湧如著火一般,鬼仙近身也要被灼傷。這種設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有一種渾然的大氣,讀者讀了以後,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要振奮三分。武俠中的功夫與之相比,實在是有如螢火之於皓月,上不得檯面了。
這種創造其實一直都有,但大都是作者的靈光一現,泯於平凡之中。-鬼雨的《道緣儒仙》中就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主角出身書香門第,以儒入道。書中有大學問、大見地的大儒們所在,都有一股精氣筆直沖天,幾百里都能看到,因此招來妖魔窺伺,無處藏身。後來幾位大儒合力研究,琢磨出一種煉精化氣,把儒家濟世的大功德轉化為修為的功法。當時仙神的泥丸宮里都有兩種東西,道心和佛元,既是修為,也是仙界的貨幣。後來主角成為聖人,把凝聚了無數代大儒功德的丹心神尺煉化成神器,為仙界增加了儒功,與道心佛元並立。這個創造就已很有些味道了。
四年前我還在高二時,就有過一個構思,當時江湖上的主角們,跳個崖都有奇遇,各種美女紛紛投抱送懷,混的無限精彩。我厭倦了這種精彩,想換一個視角,從這位有主角光環的大俠身邊的一個人的角度寫一篇小說。當然這個構思就一頁紙,一直沒有實現。兩年前大一,看都是丫丫小說時,突然怒從心頭起,拍案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些小說中的爛人,不過是得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傳承或異能,就能稱雄,實在是惱火。我在惡魔中設定了一個美國大組織,專門監測和獵殺這些走了**運的人,後來隨著惡魔構思的成熟,這個設定拿掉了。
在《陽神》中夢入神機也做了同樣的事。《陽神》中的洪玄機,年少時也是個不可一世的人,年紀輕輕就成就武聖,立下赫赫戰功,又棄武從文,高中探花,入朝為官。他不僅娶了趙夫人這種大家族的子女為妻,還和大羅派瑤池派等幾個道門的掌門或掌門之女有瓜葛,更有天下第一道門太上道的聖女夢冰雲委身下嫁。讀者都知道他是誰了,他就是武俠和玄幻小說中的種馬哥。這樣一個人在《陽神》中成了大反派,後面更是點出,夢冰雲嫁給他,是以自己為束縛困住洪玄機,讓他在武聖的境界上生生停滯了二十年,不能成就人仙。
冠軍侯更是了不得,有天下八大妖仙之一的神鷹王輔佐,與武聖精忍和尚對決時,表現出了沖天的豪氣,想要把對方收服。洪易與他對面,發現他有一種超越天魔的大慾望,彷彿天下的一切都應該是他的。遇到八大妖仙之一的銀鯊王,冠軍侯也想收服,即使是八大妖仙實力第一的天蛇王星眸,他也敢出言調戲,被天蛇王的分身追殺萬里,卻因此意外發現了天柱神石。還有孔雀王之女幸雨仙,真罡門聖女……冠軍侯似乎認為天下的美女理所當然全是他的。就在夢入神機點出冠軍侯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的時候,讀者都恍然大悟,原來是穿越哥啊。他還有穿越哥的另外一個象徵事物:小時候發現天降隕石,湊近一看,卻是上古第一聖皇盤的盤皇生靈劍,於是滴血認主,收為己有。
有句話叫,這簡直是一個大茶幾,上面擺的都是杯具。關於冠軍侯,夢入神機說,他就是一個大茶幾,好東西都擺在上面。通過冠軍侯,夢入神機對穿越哥進行了**裸的嘲諷。地元仙丹助洪易成就武聖,天柱神石被洪易搶走,孵化出人仙分身,寒月女神被洪易抓去煉成了第九道光圈,今後冠軍侯顯然還會為洪易貢獻更多的好東西。八大妖仙中的大龍套神鷹王被洪易抓住的時候,還在大叫:「侯爺有盤皇生靈劍,是天命所歸,將來統御天下的人,他會為我報仇的。」在這樣諷刺性的場景下,穿越哥顏面盡失。很多書的主角虎軀一震,都有一股王八之氣,我最新看到的有這種氣的就是羅霸道的《星際屠夫》,而在《陽神》中洪易說:「冠軍侯已經被我打敗了,他根本沒有什麼王八之氣。」冠軍侯在知道自己的女人被洪易抓住時,怒氣沖天,在憤怒的支撐下,馬上就要突破境界,成就人仙,如果穿越哥是主角,自然是奪回美女,功力大進,但現在洪易是主角,於是三拳兩腳把穿越哥打回原形,讓他狼狽而逃。
種馬哥和穿越哥的套路,實在是太爛俗了,老讀者都厭倦了,偏偏許多作者還被這個套路束縛著,一次又一次寫出這樣的故事。現在夢入神機把二者拎出來,挨個扇耳光,讀者看了自然是心中震動,進而大爽。這種創新是顛覆性的,振奮人心。
網路小說自然要讀者覺得爽,心頭念頭舒暢。《龍蛇》中王超簡直是王無敵,一部小說從頭打到尾,一場沒輸過。《陽神》中更是爽到不行,不走老路,不但不走老路,還刪人耳光。相比之下,番茄還在最近的章節中安排自不量力的惡少挑釁主角,挑動讀者的怒火,實在是老套到不行。
《陽神》中的八歲鬼仙,擁有上古聖皇極的無極龍戒。洪易問他,你怎麼有這個。答曰,是我打掃祖屋的時候掃出來的。這個場景不緊令人捧腹,想起番茄的《盤龍》。夢入神機顯然小小調戲了番茄一把。
《陽神》中的世界非常干凈。讀者讀《陽神》,覺得念頭舒暢,心中通明,就是得益於這種干凈。夢入神機在《陽神》之中說,普通人魂魄之中念頭雜亂不堪,蒙上了滾滾濁世的塵埃,洪易在修道之前,夢冰雲就教過他讀書的方法,用智慧之劍斬斷俗念,使心中如明鏡一般鋥亮,不染塵埃。夢入神機本身也有這柄智慧之劍,能斷俗念,寫書的時候心中沒有雜亂的念頭,書中的背景描寫、人物、意象、對話,都清晰命了,讓讀者心中舒暢,能一心一意的享受閱讀。而有的作者,寫書的時候靜不下心來,腦海里雜亂一團,屈從於自己的獸性本能和貪欲,筆下的故事充斥著亂七八糟的意象,一會撿到錢,一會被腦殘二世祖欺負,一會莫名其妙要去參加什麼上流社會的拍賣會,一會又遇到了一個大美女。這就好比作者把一個滾滾大濁世,呼地一下子灌進讀者的腦海,讓他一會驚,一會喜,一會怒,一會勃起(……阿彌陀佛),胡思亂想,整個腦袋紛亂不堪,一下子脹大了
有些作者寫小說是一種本能和沖動的力量,一陣狂碼,這種東西就跟野獸的慾望一樣,是非常無腦的。好一點的多少能比較克制,控製得住自己寫的東西,但有時候也回不由自主的照搬老套路,典型的就比如傭兵公會/冒險者協會,拍賣會情節,奴隸市場情節,惡少情節等。作者憑著沖動去胡亂使用這些情節的時候,不免亂了方寸。番茄休整兩天後連出奴隸市場和惡少找茬,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而天蠶土豆就有意思了,這個人其實很穩,能控制情節,把這些橋段當成一副好牌來打。三年之約之後那段時間人氣低迷,蠶豆用好多章描述了一個拍賣會,就起到了調動讀者興趣的作用,但這樣的手段畢竟流於下乘。《陽神》中提到道術道術,文壇大家修道理學問而不學法術手段,《仕途風流》中主角的老師贈他一本《厚黑學》,扉頁寫著,此可以為術,不可以為道,都是這個意思。
藝術源於生活,好的作者都不缺乏這種感悟,從生活、書本中得到自己的道義,然後用心去寫書。夢入神機把中國傳統讀書人的神魂氣度融入《陽神》,然後用精彩的劇情編出來,道與術相合,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又如前面提到的王超和老紅軍的故事,夢入神機在現實中接觸到這種感動,敏銳的把它捕捉,放在心中不斷醞釀,最終寫出了這一段,化為感動的力量。一個好的作者,他的心絕不缺乏對生活的敏感。海派清口的周立波說,我知道觀眾想從我這里聽什麼。他每天讀十四份報紙,同樣是讀,他卻能從中讀出不一樣的東西。如果真的想創作一些東西,卻不用心琢磨,就太不應該了。
夢入神機的同城寫手羅霸道,在新書《星際屠夫》中也不修習真氣了,開始練肉練骨練皮膜,真的很有意思,不知道下一本書是哪個。
我真的不想吐槽,但我對樹下野狐的新書《畫仙》一點興趣都沒有。先是山海經,現在是白蛇傳,下次是什麼。伸手就抓一張皮,三國題材都要寫爛了,隋唐演義也被寫了多次,封神演義里的聖人天天都要趕場,簡直成了爛戲之王。這些群眾津津樂道的東西確實有市場價值,但從一個作者的角度我卻不能認同。新說經典有如竭澤而漁,而且這種束縛對於作者自身的發展非常不利。把一尊尊大神搬進自己的作品,確實能吸引人氣,但這些角色作者不一定能控製得住。明星大腕與導演的沖突,有時候也是這個道理。番茄仔《九鼎記》中的四大至強者,硬是加塞進去一個詩仙李太白,還有青蓮劍歌,像這樣生硬使用已有的意象,連帶著作者的思路也僵化凍結了。
今何在寫過《悟空傳》,江南寫過《此間的少年》,但後來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東西。夢入神機在《陽神》中,就立足於中國文化和歷史、傳說,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又如書中的上古聖皇盤和盤皇生靈劍,讀者馬上就能想到軒轅劍,但它確實又不是軒轅劍。無形中,盤皇劍具有了軒轅劍的威嚴和歷史氣息,同時又是全新的,令讀者耳目一新的同時,作者也能把它掌控住,進行隨心所欲的刻畫。而面對已有的意象,作者可能難以下筆。
網路文學絕非一個獨立的事物,也絕非丫丫那麼簡單。在為大眾帶來愉悅的同時,網路文學要發展,作者自身要發展,就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在這個暴走的時代,奇幻、玄幻、穿越、重生、無限流、網游、機甲、種田,這些像群星般閃耀的新事物要不斷發展,就需要更多想夢入神機一樣的人物出現。金龜子在央視少兒頻道裝嫩,一裝就是幾十年,陪伴了一批又一批小盆友。難道像唐家三少這些作者,也要迎來一批又一批小白,送走一群又一群老鳥,靠吃老本不斷走下去?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值得擁有。
③ 請列舉一些武俠小說里比較經典的江湖術語,比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類,多多益善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一蕭一劍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壺。兩腳踏翻塵世路,以天為蓋地為爐。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雪山飛狐>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神鵰俠侶>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一縷香魂
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書劍恩仇錄>
天地有情盡白發,人間無意了滄桑。<笑傲江湖>
真正的寂寞是在骨子裡的,是覺得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勢必是一場鏖戰!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江湖的恩怨。
才子佳人,英雄淚,江湖是假,情惟真,多情空餘恨。
讓心存江湖的人,繼續江湖的夢吧。
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
夢里的號角遍地響徹,英雄陌路,俠骨柔腸,百轉千回。
驚人,驚情,驚夢,驚心,愴然暗驚後再看時,這些年的風風雨雨,恍如隔世。
從不曾離開的是江湖,越陷越深的是江湖。
英雄不會讀詩書,就在梁山泊里住。雖然生個潑皮身,只殺賊來不殺人
御劍江湖載酒行,江湖邋遢不知名。笑聽風雨身後事,與君攜手發狂吟。
那麼多的過客,或孤單的一人浪跡天涯,或攜眷雙雙歸隱,這首江湖的歌,如今還有誰在唱。
22.江湖上的人們何嘗不都試著習慣用自己的劍說話呢?
23、這人生,無非如是。而心情,卻已經不再是當初的輕狂年少。
24、江湖,一個說來容易,卻並不容易的字眼。
25、夢里的江湖,百花齊放,人來人往,繁華似錦。
26、鮮衣怒馬,追逐江湖,無需恩怨,不問情仇。
④ 武俠小說最常見,最濫用的情節有哪些
天賦神功。在很多武俠片中,主人公當然理所當然擁有絕世武功,但是這精深的武力值不是一開始就獲得的。某一次機緣巧合,骨骼精奇的主人公突然獲得了一本武功秘籍,然後練就絕世神功。
比如在《天龍八部》中,段譽誤入琅環玉洞,練就凌波微步。再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原本身中寒毒的張無忌,在光明頂習得了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隨後又在冰火島學會了聖火令上的武功。
巨無敵的老爹。即使是一些前期看起來不受人待見的男主,其背後都有一個巨無敵的老爹為他撐腰。比如張無忌老爹張翠山,曾經就引誘了天鷹教主女人殷素素,本人也是武當七俠之一。更不要說段譽乃堂堂大理世子,而蕭峰雖是契丹人,其父卻也是契丹顯赫。
⑤ 武俠小說中描寫打鬥的場面
她的劍一旦出鞘,又會增加多少亡靈......
但他依然直視她的眼睛,彷彿有幾分悲傷。
那樣的眼神,幾乎令她這樣一個心早已冰冷如鐵的劍客為之一震。
然,不自量力的他還是緩緩拔劍,月光泠泠澈澈的灑下,似乎和他那帶有青光的劍容為一體。
兩人相隔兩丈,那女子只是默默看著他,竟微微笑了起來。
她的笑容中沒有一絲悲哀,彷彿一朵開在冷雨中的薔薇,寂寞,孤獨,美麗,而又充滿了戒備。
那樣的笑容,讓他看呆了。沒想到這樣的女子竟然也會笑!
只是在他怔住的一剎,緋紅的劍光從那女子的袖中流出。還不及他提劍反擊,那一抹緋紅色已經到了他的面前。
足尖點地,急退!
然,即使是他,她也毫不留情,也許是著幾年殺戮了太多的緣故,他對於她,也只是普通人了。
青色的劍光終於沖天而起,劍在空中虛虛實實挽了三個劍花,如蛇吐芯一般,直刺向她的眉心。
但只是這一招,幾乎達到了他畢生武術的顛峰。而她,只是輕輕點地,竟憑空消失了!待他收劍,後退,她便出現在十丈之外。
但只是千分之一秒,緋色的劍光在他胸口處一閃,又迅速消失。連他也什麼都沒有看到,便突然感覺到胸口一痛。低頭,一行殷紅的血流下。
這樣快的劍光......不愧是XX教的教主!
剎時,兩人同時出劍,都快如電光。
在兩劍還未相交時,兩股劍氣發生了沖撞,發出「叮」的一聲響,青光色的劍竟被震脫出手。
他滿眼震驚。
那時他第一次敗給別人!
況且對方只是個女子。
⑥ 武俠小說中主角療傷時不許別人打擾,打擾了會怎樣呢
武俠小說中,但凡有人受傷時,一般會選擇運功療傷,運功療傷時不能受到打擾,否則影響了運功,就會功敗垂成,會有很嚴重的後果。武俠小說中所謂的運功療傷,就是幫助受傷者引導體內內息,使內息沿正常的經絡運行,只要內息運轉正常了,身體的機能就會恢復運作,受的傷就會不斷好轉。如果半途中被打岔,內息就會走入岔道,不僅不能恢復傷病,還會加重病情。
還有一個例子是天龍八部中的游坦之,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學會了少林易筋經,後來易筋經被鳩摩智偷走,當時游坦之正在修煉易筋經,因為鳩摩智打岔,內息一下子走入了岔道,導致游坦之四肢麻痹,差點終生癱瘓。正因如此,所以無論是為別人運功療傷,還是自己修煉內功,都需要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心無旁騖,不受任何打擾,心中才沒有雜念,既沒有雜念,內息才能運轉正常,才能起到療傷以及養身的效果。
⑦ 武俠小說中的內傷、吐血,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話要怎麼解釋
內傷指內臟臟腑受傷,或血經氣脈被傷。內臟臟腑受傷必然是重傷,死亡率佔80%。一般武俠小說中所說內傷是指臟腑被震,血經氣脈被震破或者是氣脈受阻。吐血而不死一般是血經被破,或血氣被激所致
⑧ 求一些武俠小說中,男主角受傷的場面描寫
這樣的嗎,下面這個地方有不少哦,應該能滿足通常的需求
直接說給你吧 k a ɲ 3 p · c ɲ有不少還算可以 女主角漂亮的也有劇情
記住要把 ɲ換成n 才行哦,否則打不開的
勸你還是多和朋友一起玩比較實在 少看這些
⑨ 小說里一個人受傷的描寫。打架受傷的描寫,謝謝,
他斜躺在那兒,白皙的肌膚上布滿了青青紫紫的淤痕,嘴角邊一絲血跡,左手更是異常的扭曲,修長的手上一道深痕,皮裂開了,可以看到裡麵粉紅的肉色。俊氣的臉龐上一處鮮紅格外明顯,鮮血從那裡留下,觸目驚心!一直蜿蜒入鎖骨深處,原本的衣裳看不出是紅還是……血!
⑩ 《射鵰英雄傳》經典台詞
《射鵰英雄傳》經典台詞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各種台詞頻頻出現,台詞是一種特殊的文學語言,必須具有動作性,不僅性格化,還要詩化和口語化。那麼你有了解過台詞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射鵰英雄傳》經典台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射鵰英雄傳》經典台詞
1.靖哥哥,我死後你要答應我三件事:我允許你為我難過一陣子,但不允許你永遠為我難過。 我允許你再找一個妻子,但她必須是華箏,因為她真心愛你。 我允許你來拜祭我,但不能帶著華箏來,因為我畢竟還是很小氣。
2.亂世之際,人不如狗。
3.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罷,壞人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
4.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
5.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6.世上聰明人本來是有的,不過這種人你遇上了,多半非倒大霉不可。
7.七張機,春蠶吐盡一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無端剪破,仙鸞彩鳳,分作兩邊衣。
8.九張機,雙飛雙葉又雙枝,薄情自古多別離。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
9.打不過,逃
10.前途既已註定了是憂患傷心,不論怎生走法,終究避不了,躲不開,便如長嶺遇雨一般
11.亢龍有悔,盈不可久。
12.凡是女子聽說哪一個女人美貌,若不親眼見上一見,可比什麼都難過,如果自己是美麗女人,那是更加非去看一看、比一比不可。
13.這些珍寶雖無知覺,卻是歷千百年而不朽。今日我在這里看著它們,將來我身子化為塵土,珍珠寶玉卻仍然好好的留在人間。世上之物,是不是愈有靈性,愈不長久?
14.我跟他多呆一天,便多歡喜一天。
15.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得其道。
16.妹子,你心中已有了郭世兄,將來就算遇到比他人品再好千倍萬倍的人,也不能再移愛旁人,是不是?
17.那自然,不過不會有比他更好的人。
18.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
19.蕭瑟平生只自知,玉簫忍按悼亡詞。桃花飛影潮生後,盡想東鄰一笑痴。
《射鵰英雄傳》:細節出經典
特寫的武技表演給人一種寫意感覺,尤其是江南七怪出場的那段,輪番出場認認真真一個不落,有一種古典小說介紹人物出場的布景感。用銅鍾接酒而飲,應了比武切磋的情節,酒中豪情的詩意,以及功夫在拳外的情調,也讓出場的次序不單調,一舉好幾得,五星以上的一幕。
柯鎮惡雙目閉合,吐字牙關比較緊,又很清脆,暗合老怪物乖戾和豪俠性格,普通話中似乎也略帶江南的平舌。演技五星以上。
韓小瑩有天生弱柳扶風之姿,我見猶憐之態,動作干凈利落,表演不浮誇,尤其在法華寺打鬥中誤中了柯鎮惡瞎子一個毒蒺藜,這一幕一閃而過,再到給解葯時出來,不刻意表現女子受傷的委屈,卻讓觀眾把委屈念在心裡,高。節制感情,是中國電視劇最缺少的內涵。韓小瑩及其他六怪,讓人過目不忘,選角一流。
包惜弱與完顏六王爺的感情戲完整鋪陳下來,受傷-拔箭-療傷喂葯-鍾情。家破-(偽裝)拔刀相助-王爺身份暴露-欲殺而不殺,欲自殺而不能殺:因為腹中嬰兒,反而成了六王爺勸說包惜弱活下來的籌碼,也完整解釋了以後他們的感情線。編劇想得明白!
用了83版主旋律作背景音樂,勾起往日情懷,致敬功夫一流。很多人一聽這個音樂就會看下去,我就是。
七怪合戰黑風雙煞,雙方各死一人這幕戲,看哭了,不知為什麼。柯鎮惡對小郭靖說:「現在你五師父快死了,先去磕個頭。」一句台詞寫盡江湖人看破生死同時又重視師徒和兄弟情誼的微妙復雜感受,又顯柯鎮惡在做大俠時刻的冷酷和精明,襯托他乖戾病犯時的老糊塗,極妙(這句不知原著里有沒)。
剪輯的節奏感還可以,只不過從醉仙樓到法華寺這兩戰之間彷彿時空穿越一般突然。聽說若不這么剪輯,黃蓉要到第8集才出來,那就算了吧,還是第5集出來比較好。金人密謀攻伐鐵木真和馬鈺追擊梅超風,兩個事情同時發生又互相交錯,鏡頭蒙太奇不錯。國產電視劇應該更多一些這樣的鏡頭,讓兩股、三股線索同時進行,比一個線索平鋪直敘更讓觀眾有故事感,並且,由於切換線頭屬於「換腦子」,觀眾也不會審美疲憊。
小孩演戲仍然不行,但總體還算自然,成年郭靖目前沒有違和感,配角都很努力,焦木和尚是《少林寺》第一反派么?功夫高手一手都不露委屈他了。劇里連段天德也還活得像個人物,但所有小兵依然像稻草人。服裝造型不走偶像劇路線。草原故事多發生在丘陵地形,但考慮到小說里多次提到郭靖上山學藝,丘陵搭配險峰倒也過渡得很自然。只不過沒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風景,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雕的情節很敷衍,汗血寶馬沒提「汗血」。拖雷、華箏和郭靖三人感情發展雖然鏡頭少,但也還足夠。鐵木真形象過於「曹操」,霸氣畢露,讓人看得跟六王爺那張臉一樣舒服。
《射鵰英雄傳》胡歌版經典台詞精選
郭靖:「打出去的10分,收回來的20分, 亢龍有悔30分 」
黃葯師:「好,一言為定,水裡水裡去,火里火里去"
郭靖第一次遇到蓉兒,請蓉兒去酒樓吃飯
蓉兒說:「靖哥哥你好帥啊!(摸下爬)
蓉兒說:「我1歲便死了娘 ,3歲氣死了爹,我從小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山上爬著爬著吃樹皮長大 ,整座山的樹皮全被我吃光了 。」
黃葯師:「我不和醜人打架!
郭靖:我長這么大,還第一次在二樓吃飯!
歐陽鋒:「我的毒要與時俱進。」
黃蓉:……
包惜弱:"康兒,你怎麼了,怎麼你傷得和靖兒一樣啊,你也是被野豬襲擊了?"
靖哥哥:「從來沒有人誇我帥」(不好意思了)」
歐陽鋒:「殺了你,是浪費精力,你自殺吧!」
郭靖:「人九人 」,郭母:「是仇人」
郭靖對師傅說:「蓉兒對我好,我也想對蓉兒好。師傅,這是不是就叫戀愛啊?」
郭母:「做好事,睡好覺,不長瘡」
歐陽克與穆念慈一起在客棧投
蓉兒說我帥嗎?(疑惑中?)
楊康:"吃了長命百歲,一生品德高尚"
歐陽鋒的名言:「我這個人有兩面,一面是邪惡,另一面是偽善!」
蓉兒說:「我覺得你比我爹還帥」
郭靖對蓉兒說:你能不能教教我,怎麼樣可以像你這樣,這么體貼,這么溫柔,這樣康弟就可以接受我了。"
洪七公:「你是超級的笨。」
射鵰英雄傳影評
首先來恭維幾句——08版《射鵰英雄傳》主打的是青春牌,從一開始所定的基調就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偶像劇表現法,濃烈的煽情,討巧的對白,這一切都給金庸作品憑添了一種若有若無的瓊瑤味……有點像大雜燴,調和了眾人的胃口。而且那些畫面、那些氣氛,都有一種或深或淺的電影味道。
不過,呵呵。每當一部舊劇新拍,總有人喜歡拿出經典版來比較。其實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每個版本的演員都有自己的特點,即使場面也都有自己的風格。那麼,新版的看點在哪裡呢?就是要有一些超越的東西讓人不會忘卻,甚至茶餘飯後作為談資。否則,就會被觀眾貶得如下地獄般,還不知是哪層呢!
乍看08版《射鵰英雄傳》,的確是最像電影的一個電視版。雖然畫面時而像電影,還是教人覺得整體感覺不強勁,不管是劇情發展、台詞、還是主題曲。何況劇中有些抒情太唯美了,給人一種過猶不及的'感受。比如,還只開始,傻乎乎的郭靖就能駿馬長嘯仰天奮蹄時腦後彎弓射大雕,不得不令人佩服!比如,在竹林流口水一幕,再加上胡歌一副聰明相,演出一個笨笨的郭靖好像還不及格。
08版《射鵰英雄傳》還有很多欠推敲的地方,那是一些技術性的,就簡單說說了。那些雕,假到三歲小孩都知道。那些飛身踢人,觀眾一下子都渾身不對勁地明了那是鋼絲作怪。那些特寫鏡頭,簡直教人看不到施展的功夫……唉,不說了吧。
最後想說的是,金庸大俠這回千萬別暈倒了哦。歐陽克優雅多情,楊康亦正亦邪,黃蓉不夠刁蠻,即便郭靖都不夠木訥,甚至完顏洪烈忠肝義膽視死如歸,更有跟隨他的大金十三勇士以一當百壯烈疆場,整個過程盪氣回腸,彌漫著一種男兒的豪情,令人熱血沸騰。呵呵,還有眾多90後的台詞……除了熟悉的名字,原著幾乎無影無蹤。
忍不住還是比較了。「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自從83版《射鵰英雄傳》主題曲迴旋於街頭巷尾,這部金庸武俠劇就已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它成了一部經典、一份珍愛、一代人成長的印記。因此超越它難於上青天,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它每次被搬上屏幕,都會掀起一場論戰,引來無數爭議……
讀《射鵰英雄傳》有感
老師說,初中學生不宜看武俠小說,但這個寒假,我隨便翻了翻作家金庸寫的幾本武俠小說,裡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其中一套書是《射鵰英雄傳》,共四本,主要說的是郭靖和黃蓉練得一身好功夫,在江湖上發生了一系列事情。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語言優美,讓我拿起了就不想放下。
故事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公主,她在書中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的印象中,華箏善良美麗又善解人意,是一個好女孩。
我也很喜歡書中女主角黃蓉,她的性格向來古靈精怪,她從小和父親生活在桃花島,只有啞仆為伴。雖然父親被江湖上稱為「西邪」,但黃蓉卻能在繼承父母智慧和靈敏的同時,比父親多一份對世間生死離別、人情冷暖的感知,是整本書中最為出彩的人物。
郭靖是書中男主角,他性子單純,老實忠厚,雖遠不及黃蓉的聰明機智,但也能感受到他的大智若愚。
書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楊康,他和郭靖是金蘭之交,但為人奸詐卑鄙,還曾認賊作父。但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和黃蓉是一類人——都不顧一切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唯一不同的是,黃蓉想得到的是精神財富,而楊康想得到的是物質財富,就為這一點,絕大多數人對楊康和黃蓉的評價截然不同。
大家都知道九陰白骨爪吧,它的創始人,就是書中一位女子梅超風,她練成九陰白骨爪後無惡不作,但對於她的師父,她是百分之百的忠心,似毫不抗拒師父的任何命令,在書中雖是反派,卻也值得我們思考。
很多人說這本書,郭靖是個名副其實的幸運兒——
一遇哲別,學得射箭,功夫精熟。
二遇江南七怪,學得好武功。
三遇馬鈺,內功之強,江湖上只有少人能及。
四遇黃蓉,情意相投,結得姻緣。
五遇洪七公,得傳降龍十八掌。
六遇周百通,兩人結拜兄弟,學到他的七十二路空明拳,背熟《九陰真經》。
七遇一燈大師,於《九陰真經》內功有了更透徹的領悟。
郭靖很是幸運。但這些幸運並不是偶然,性格決定命運。郭靖忠厚、善良、坦盪、堅毅,這種種品性成就了郭靖。沒有人可以平白無故得到上天諸多的眷顧。
小說里的人各有特色,就像社會上的人一樣形形色色。我們應在小說中,發現生活的本質,從而更好的生活。
《射鵰英雄傳》讀書心得
並沒什麼可多說的。
雖然前文裏海寧陳家大官說情不可極剛剛易折,但凡事不做到極致有什麼好玩的?射鵰寫旖旎小兒女情態大概寫得很好,但這種身邊不是隨處可見么?傻小子的俏姑娘的搭配,洪七公這一流長輩最喜歡。射鵰里掌握話語權的也是洪七公丘處機,繼承他們價值觀的人縱然小有阻滯,最終是會活得很好的,與之相比華箏就有點慘。拉老師說前文里小袁和青青的感情戲沒寫夠,作者就弄出郭黃這一對升級版來。但青青遠沒如此聰明機巧,反而可愛些。
黃蓉最妙的想法是郭靖娶華箏她也嫁別人,但不影響兩人相愛,這事後來也不了了之,而她搖擺到最後終是歸了郭靖。又或者說她從來都是郭靖丘處機一邊的,她身上的所謂邪氣其實是任性愛嬌公主病。她最動人一刻是在柯鎮惡手上寫下「告我父何人殺我」,但事情一旦有轉機,又大發公主病扭計,真是好煩。
若真是「夫婦自夫婦,情愛自情愛」了,歐陽公子才是她良配。當然黃老邪也是這般自相矛盾,倒不如他弟子們邪得來爽快。
歐陽鋒既然是惡人,那感情史必然是黑的了,不過叔嫂通姦倒也意味深長,我可自行腦補張曼玉。反而南帝對瑛姑情深意重,看了……感覺不好啊。瑛姑和老周是教點穴摸來摸去搞上的,已自不堪(好了啦這里我封建了),孩子被打傷後又歸二娘附體,最nasty的是一聽到老周被關在桃花島還要疑心他和島主夫人有私情……君子可欺之以方,我就看不過瑛姑這樣欺負好人段皇爺,還不如效法溥儀,把小孩燒了省事。
《射鵰英雄傳》讀書筆記
正兒八經該看金庸老爺子的書的時候我在幹嘛?小學看作文書,為那三百字的豆腐塊磨得恨不得啃掉半張桌子;初中看世界名著,窩在被子里舉著手電筒,還經常半夜被查崗;高中看紅樓、三毛和亦舒,還有《科幻世界》《讀者》《故事會》《格林童話》,做過不少把書夾在課本里掩耳盜鈴的事;大學就是各種美劇和網路小說,畢業了開始看三國、看西遊,看一些近現代小說和一些非小說的書。哪裡是書非借不能讀,倒有幾分非禁不能讀的意思。
第一次萌生看金庸的念頭是大學期間追《誅仙》的時候,覺得很像《笑傲江湖》:張小凡像極了令狐沖,碧瑤像極了任盈盈,好似同人不同命。待追到碧瑤復活無望,門派人物越冒越多,行文填坑有些顧此失彼的時候,作者就此結尾了。看著校園里,《誅仙》游戲的廣告如火如荼,心心念念卻是小說的遺憾,不覺間,忘了最後的結局,也忘了去看《笑傲江湖》了。
再次想起來,是看了六神磊磊的風陵渡口。怎麼說呢,有時候看慣了演員的眼角眉梢,就想回頭去看看作者的字里行間。
真開始翻頁,不過是日前的決定。上下班的公交上看了幾本網路小說,伏筆太顯眼,套路一看就能猜到,不由得擔心有幾本能夠像金庸的武俠一樣流傳;又回頭重新看了幾本舊書,也在感嘆不同的心境閱歷,同樣的文字能看出不一樣的感受。想了想,好似認可自己達到了可以去看金庸的標准。
kindle里的金庸全集,程式化地選擇了射鵰。
實力是碾壓性的存在。看過多年武俠打鬥,實力絕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但如果差距足夠大,其他因素都是枉然。你看黃老邪被誤會了乾脆將錯就錯,歐陽鋒拎著黃蓉行走千里,甚至周伯通的胡攪蠻纏,就是你想要以卵擊石,也要看石頭願意不願意。換一句話說,無論丘處機還是江南七怪,沒有那個實力,不要胡亂託大,有話好好說。人家託大是有能力控制場面,無論是己方生死還是對方生死,都由己不由天;你們託大是鬧人命的,有時候鬧別人的人命,有時候搭上自己的人命。
只有在實力差距不夠的情況下,才有聰明發揮的餘地。或者換一句話說,實力不到家的情況下,總是沒有聰明的老實人吃虧的。有時候,甚至覺得,黃蓉和楊康的聰明並無好壞之分,都是為己方利益。兩個人都沒有什麼國家民族大義的概念,一個是世外桃源,一個是既得利益的錦衣玉食,哪裡比得上郭靖從小一個母親七個師傅的耳提面命。只是黃蓉可能知曉自己爹爹的實力,知道碾壓性的存在,哪怕耍聰明也知道分寸,只是圖哄個開心。而楊康的聰明,是忽略實力的存在,試圖用聰明去彌補實力差距,把他人當傻子。郭靖是傻,但他還有黃蓉,至於黃老邪和歐陽鋒,誰會比他傻呢?
最後,感嘆一下郭靖的奇遇,哀嘆一下華箏公主。英雄當真重諾?敢於違抗師命違抗父親遺願拒絕穆念慈,可以坦然直言喜歡黃蓉,卻沒法對大漢對公主說出實話。其實到最後郭靖也沒給公主一個交代,她以為的國仇家恨,她以為是自己的錯,也不知襄陽城破的那一刻,她會聽到怎樣的消息,有怎樣的心情。
還有些零碎,比如說歐陽克三十多歲,大叔愛蘿莉,可惜蘿莉的爹是神級大叔無法超越。比如說越女劍的美麗,以及她對郭靖喜歡「妖女」的理解。比如說黃老邪對徒弟的狠心決絕,以及回頭的彌補。
看大師的作品,每個人物都有幾分鮮活,無論著墨多少,無論性格處事方式如何,總能讓你理解並記得。時勢造英雄,機緣巧合太多,無可復制,總還是覺得,英雄主角之外的人生,更令人回味。
當然,千人千面,千書千念。之前總認為,看解讀不如自己去看原著,如同拾人牙慧,沒有思考的過程;現在心寬許多,解讀也是勾兌了生活閱歷的成果,試把舊壺裝新酒,無論壺還是酒,都有醉人的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