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被徒弟殺死的師父
⑴ 黃葯師為什麼殺他師父
黃葯師沒有殺他師傅。黃葯師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天下五絕之一,外號東邪,是黃蓉之父,對其妻馮氏一往情深。黃葯師個性離經叛道,狂傲不羈,性情孤僻。
拓展資料:
九陰真經出現在江湖中,引起各路武林人士爭奪。王重陽、黃葯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決定在華山論劍,誰奪得天下第一則歸誰。黃葯師等人敗給了王重陽,但黃葯師也得到五絕之一東邪的稱號。
黃葯師早年所收的徒弟除去陳玄風、梅超風、曲靈風、陸乘風四大弟子之外還有兩個小弟子武眠風和馮默風。陳玄風、梅超風互生愛慕,恐黃葯師性格怪癖不予應允,決定竊取了師父的《九陰真經》下卷後逃走。黃葯師後來得知,一怒之下挑斷其餘弟子腿筋,全部逐出師門。
全真七子被裘千丈所騙誤以為周伯通被黃葯師所殺,因而在牛家村內與黃葯師展開激烈交戰,黃葯師功夫著實了得,在全真七子的最大絕學天罡北斗陣之下,仍然能憑落英神劍掌等高超武功以一敵七維持平手局面。
黃葯師不落俗套,不為世俗思想所規限,他任性痴情而極度浪漫。妻子亡故,他戀戀不忘,十幾年中,夜夜在她墓旁吹簫相伴,墓中供著的是他親筆所繪的小像及最精巧的珍玩,他做了花船,攜了她的玉棺,月夜出航,讓海浪打碎船身,與她一同葬身大海。
⑵ 求一個短篇小說,講的是一個徒弟想殺師傅,後被師傅用傘殺死。故事以對話為主。不超過一千字,求原文。
傘
作者:湯學春
徒兒功成,拜別師父下山。
師父送至山門。
風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風拂動師傅銀髯,撩起師父衣帶。師傅走了,就如山間一片飄零的黃葉。
這是師父最後一個徒兒,師父再也不會收徒了。師父潛心武功絕技「天罡刀法」的修煉,終生不娶,因而沒有子嗣,以後就只有師父一個人孤守寒山了。這也是師父一生中最疼愛的一個徒兒,聰明好學,伶俐精明,平日飲食起居待師父如同親父。師父於是把畢生心血全都傳給了他。此時此刻,師父望著徒兒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後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時,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這時候,徒兒回首了。
師父一怔。
徒兒不該回首,這是武林中的規矩。徒兒回首意味著他對師父還有所求。可是,這位風燭殘年的師父已經一無所有了。
是師徒情份實在難分難舍么?
師父想到這層,心中不快;似這等兒女情長,今後怎生成得大器?卻又一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何況自己待他如同親生,這孩子怎能丟捨得下也是人之常情。這么想著,又見那凄迷冷雨,徒兒可還是光著個腦袋呢!於是一陣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傘,給徒兒送去。
徒兒在前面斷崖邊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師父熱淚盈眶,慌忙上前伸出雙手,欲將徒兒扶起。
卻是扶不起。
師父愕然。
一會兒心裡明白了,師傅好容易冷靜下來,說:「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絕技,於今你已經得到了,可以無敵於天下了,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徒兒拜磕在地,說:「師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相生,徒兒想這天罡刀法總有解法,望師父教我。」
師父說:「刀法乃精、氣、神所致,實在五行之外。」
「謝師父。」徒兒起來,拱手。然後背轉身去,卻是不走。橫在小道上,如一截樹樁。
「師父,天罡刀法就算無敵於天下,若是師父另傳他人,徒兒與他也只是個平手。」
師父長嘆,說:「為師已是風燭殘年,你是我最後一個徒弟,這話可不是今天說的呵!」
別怨徒兒放心不下。」徒兒說著,別過臉拿眼睛向小道一邊的斷崖斜斜,「師父從這兒跳下去,就算說了真話。」
斷崖萬丈,但見崖邊煙繚霧繞。
師父心中打個寒噤,隨即哈哈大笑。
師父說:「只是擔心愛徒的刀法未必學到了家。」
徒兒想,他的刀法已經爐火純青,這一點他自己心裡絕對有把握;師父笑,說明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師父指點。」徒兒又跪下了。
師傅把撐著的傘收攏,一邊說:「何必如此多禮,起來吧。」
待徒兒起來,師父將那傘伸到他面前說:「你未必一刀能斷得了它。」
這自然是一把極普通的傘,哪裡需要許多功力。一刀下去,紙傘頓時骨散筋飛,老師父手裡握著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徒兒用力躬身的一瞬,師父的竹匕也就從他的後腦直穿咽喉,把他釘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風如訴。
師父老淚縱橫,一聲長嘯,撲下山崖。
(選自《小小說十年寶典》)
⑶ 金庸武俠小說中,有哪些坑害徒弟的師父,又有哪些欺師滅祖的徒弟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十五部作品當中,師父和徒弟的“組合”有很多,徒弟坑害師父,欺師滅祖的徒弟,到底有多少呢?答案馬上揭曉。師父坑害徒弟⑷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桃花島主「黃葯師」的四大徒弟是誰了他們的始末是怎樣的呢
黃葯師的徒弟不只四個。
陳玄風:梅超風的丈夫,因偷了師父的「九陰真經」,和梅超風逃離師門,後來在蒙古被郭靖殺死。
梅超風:陳玄風的妻子,因偷了師父的「九陰真經」,和陳玄風逃離師門,最後為保護師父被西毒一掌打死 。
陸乘風:受牽連被趕出師門,住在太湖陸家莊,後來被西毒燒了家宅。
曲靈風:受牽連被趕出師門,眾弟子中武功最好,入皇宮偷寶物,被人打死在牛家村。
武眠風:受牽連被趕出師門,不知所終。
馮默風:受牽連被趕出師門,當鐵匠。最後混入蒙古軍中,犧牲了。
程英:: 最小的關門弟子,陸無雙的表姐。
⑸ 在金庸小說中,哪兩個人拜高手為師,卻最後害死自己呢
拜師學藝這件事對於武俠小說中那些想要闖盪江湖的人是十分必要的,畢竟對於那些愣頭青來說,沒有自創武功的天賦與實力,也沒有強大的靠山,如此一來行走江湖就是寸步難行,當真以為人人都能像“劍魔”獨孤求敗那般仗劍走天涯?何況那人也只是傳說中的人物,究竟他是否有過“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未嘗一敗”的事跡,誰也不知道。所以不是主角,又無天賦,那還是老老實實拜師學藝吧。
不過在一場賭約之後,他是拜了段譽為師,既然有了拜師之舉,師父也理所應當的要傳授一些武功,然而讀者在書中看到的卻僅僅只是岳老三單方面的付出而已,保護段譽,為段譽付出生命,段譽從始至終也沒有傳授過自己的武功給他,若是岳老三有幸習得一點兒北冥神功、凌波微步或者六脈神劍,只怕他的命運也會被改寫吧。所以論拜師這件事,岳老三和裘千仞應該算是最可悲的了,拜了師卻啥好處都沒有撈到,反而是丟了性命,不值,真不值。
⑹ 倚天屠龍記謝遜結局
謝遜的結局就是皈依佛門,成為了一代高僧。
三神僧
十多年後,謝遜被金花婆婆找到重新出山,不料再次被成昆抓到,囚禁於少林寺,由三位少林神僧看管,這也造成了後來張無忌為了救謝遜跟三神僧大打出手,險些釀成大禍,成功救出謝遜後發現了隱藏的成昆,與其枯井決戰終於打敗了成昆,廢掉了其全身武功,讓其自生自滅。而謝遜深知自己雙手沾滿了無辜被殺者的鮮血,於是自己散盡武功,任由仇家報復,且告訴張無忌不得報仇,謝遜被仇家唾沫加身,毫無怨言,後來渡厄神僧點化,立悟佛家精義,自此歸於佛門,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⑺ 笑傲江湖原著里岳不群是怎麼死的
《笑傲江湖》原著,岳不群是被儀琳殺死的。
當時的場景是:
左冷禪在思過崖用機關暗算觀劍的五嶽派之人時逃出,在密道中用漁網抓住令狐沖和任盈盈索要解葯,卻被令狐沖以吸星大法制住,後恆山派儀琳趕到,從背後一劍將其殺死。
(7)武俠小說中被徒弟殺死的師父擴展閱讀:
《笑傲江湖》岳不群簡介:
岳不群是金庸著名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華山派氣宗勢力的掌門,號稱"君子劍",實乃偽君子。乃當今正教中十位最強的好手之一。
書中形容岳不群第一次出場是在木高峰威逼林平之當徒弟的時候,"牆角後一人縱聲大笑,一個青衫書生踱了出來,輕袍緩帶,右手搖著摺扇,神情瀟灑"。
華山棄徒令狐沖的養父兼師傅,在江湖上有不少為人稱道的義舉,不論對誰都是一團和氣。對自幼是孤兒的令狐沖有養育之恩。
岳不群為使華山派壯大,不惜使出陰險手段奪取林家祖傳的《辟邪劍譜》,為奪取五嶽掌門之位不惜以綉花針刺瞎左冷禪的雙眼,遭到正派人士的聯名討伐,最終走向覆滅。
《笑傲江湖》創作背景:
《笑傲江湖》自1967年4月20日至1969年10月12日連載於《明報》。"笑傲江湖"語出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中漁夫的"西江月"詞中一句"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
《笑傲江湖》的寫作從1967年開始。當時的中國,"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開始,1966、1967、1968這三年是高潮期。
或者根據一部分學者的看法,這三年是"真正的文革"。中共九大以後,其實已經和前面很不一樣,進入了一個比較平穩的時期。
文革不僅在中國大陸進行,也波及到香港。持右派立場的《明報》受到左派的圍攻,而金庸本人一直就關心著天下大事,關注著中國的政治風雲,所以他把當時對"文革"的思考,自覺不自覺地就融入了自己的小說創作。
其實與此同時,金庸每天寫的社評,本來就在一刻不停地評論著中國的現實,特別是他對"文革"中政治局勢的判斷每每都是出人意表,結果也被證明具有很高的准確性。
此書是在"文革"時期寫的,但它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影射文學",而是受"文革"啟發,以生動的藝術畫面濃縮了一部中國政治斗爭史。北京大學嚴家炎教授認為,《笑傲江湖》寓意"文革"等政治斗爭。
《笑傲江湖》作者簡介: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農歷二月初六)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是香港《明報》創辦人。
創作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等15部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繼承古典武俠小說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深受讀者歡迎,曾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
⑻ 《連城訣》的主要內容
一、主要內容
《連城訣》講述狄雲和戚芳是一對熱戀情人,因為師父戚長發和師伯萬震山為爭奪《連城訣》的尖銳矛盾被捲入萬府。萬震山之子萬圭為奪戚芳,陷害狄雲入獄,成為狄雲的主要復仇對象。
丁典和凌霜華熱戀,但丁典身藏《連城訣》被凌霜華之父凌知府囚於獄中,和狄雲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狄雲逃出獄後遇血刀老祖和水笙。被捲入雪轂中和「落、花、流、水」四俠的雪下大戰,憤懣之中狄雲無意間踢死血刀老祖。
狄雲和水笙被困在雪岩下山洞中半年,並奮起學會血刀心法,加上神照經內功,技蓋江湖。出了雪山,走上他報恩復仇之路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再出江湖的他成熟冷峻,運用各種手段,一個又一個謎被揭開。狄雲復仇,將萬震山,萬圭封入夾牆。
但戚芳心軟,打開夾牆放了丈夫萬圭,卻被萬圭所殺。狄雲痛苦萬分殺死萬圭和萬震山。戚長發和言達平等人也在互奪連城訣中相殘而亡。在水笙連串的跟蹤和幫助中,狄雲的心被她溫暖。雙雙攜手步入雪轂,去尋找一個干凈的暖情世界 。
二、《連城訣》的其他信息
《連城訣》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在1963年刊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送的《東南亞周刊》,書名本做《素心劍》。
(8)武俠小說中被徒弟殺死的師父擴展閱讀
一、藝術特色
小說情節曲折,技法圓到,作品以主人公狄雲的遭遇為線索,主要記敘了江湖各派為搶奪《連城劍訣》找尋大寶藏而展開的一場你死我活的爭斗,集中展示了貪欲所導致的人性嚴重變態。
丁典與凌霜華、狄雲與戚芳、汪嘯風與水笙的愛情也在爭奪寶藏的過程中被葬送。奪寶模式的情節、偵探小說的構思、情義與金錢的較量,使作品有較強的可讀性。
《連城訣》對故事當中的每一個人物進行了大面積的感情渲染,使得無奈的時代背景,多了一絲絲的人情味在裡面。即使故事的主人公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也能夠理性、積極的面對,並且努力的想出較好的解決辦法,這才使得故事的主人公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感情的渲染還包括個人情感,小說當中的個人情感一項都被刻畫的非常細膩,由此可見,渲染感情能夠有效的突出作品的整體品位,會將讀者帶入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
二、人物簡介
1、狄雲
「鐵鎖橫江」戚長發的弟子,在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鋪鄉下長大,憨厚,朴實,無心卻執拗,與師妹戚芳青梅竹馬。他從戚長發那裡學得幾招「躺屍劍法」,在萬府做客時又從師叔「陸地神龍」言達平那裡學得「刺肩式」、「耳光式」、「去劍式」三招。
後來從丁典那裡學得《神照經》,最後從血刀惡僧處得到《血刀秘笈》練成絕世武功。他無意中捲入萬、戚同門師兄弟因利害沖突而勾心鬥角的漩渦;又因自己憨直傻氣,勝萬門八徒後,招來彌天大禍:師父不知去向,他自己則遭萬家誣陷,打入死囚牢中,受盡人間難以想像的苦楚與折磨。
在得知師妹嫁與萬圭,一切希望破滅之後,決心一死了之,幸被獄友丁典所救。好不容易逃出監獄,躲開萬門師徒之迫害,又僥幸未做寶象充飢之物。因身著寶象僧衣,被誤認為「血刀惡僧」,要他代之受過。後落入血刀門與江湖上其他門派的爭斗。
2、水笙
「鈴劍雙俠」之一,「冷月劍」水岱的女兒。活潑美麗,嬌慣任性,臉色微黑,相貌極為俏麗,正直善良。狄雲因身著僧衣,被她誤認為「血刀惡僧」。她疾惡如仇,縱馬踹斷了狄雲的腿。她最初就把狄雲當作惡棍,始終擔心被其奸殺。
血刀老祖為擺脫江湖門派的圍追,把她擄為人質。在優裕環境中長大的水笙多少有點不通世故。她眼睜睜地看著父親與他的兩個好兄弟悲壯地死去,短短數日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在雪谷的日子裡,她和狄雲由誤解、戒備到和解,對狄雲的認識逐漸轉變,好感漸生,明是澄清誤會,暗卻種下情苗,只是他們自己還未意識到,盡管一個還想著師妹,一個惦記著表哥。水笙拆了自己的衣服,用衣線串起一根根羽毛,織成一件羽衣,表達了一個女孩對男人說不盡的情意。
狄雲雖沒穿這件羽衣,甚至還踩了幾腳,踢進洞里,卻將羽衣深深地嵌進了心裡邊。
⑼ 天龍八部中喬峰的師傅是怎麼死的
事實上,喬峰的師傅玄苦大師死於喬峰親生父親蕭遠山掌下。不僅玄苦,對喬峰有著養育之恩的喬三槐夫婦均是死於蕭遠山掌下。
玄苦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的一位少林高僧,是主角蕭峰的授業恩師。被蕭峰之父蕭遠山偷襲,一掌震得五臟劇裂而亡。令人遺憾的是玄苦至死都以為殺他的兇手是自己的愛徒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