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的常識
Ⅰ 網文里有很多常識性錯誤,為何作者還是選擇不去修改這些錯誤
因為有一些作者認為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對小說的影響並不大,網文在現在的社會就如同是一種“快餐消費”,網文琳琅滿目,而且大都以劇情為重,很少會有人去通過網文了解生活哲學,大多數讀者都是追求一種爽去消磨自己的時光從而閱讀網文。但是隨著網文的發展越來越龐大,甚至地位也開始漸漸改變,所以那些常識性的錯誤還是趁早更改比較合適。
網文的寫作風格是多變的,但是作為一種“快文化”,很少有文縐縐、慢吞吞的小說劇情,因為網路小說向來有“黃金三章”的原則,講究的是一種爽文,讀起來能夠給人一種吸引力。網文並不是常規的文學,在內容方面很多都與現實的網路風氣相關聯,甚至將網路語言運用在內容劇情上的更是多得不計其數。所以很多常識性的問題都不會影響劇情的走向,一部分作者並不會更改這些問題。
Ⅱ 像《網游之逆天戒指》這類網路小說里有什麼常識性的錯誤
青黴素不是光用發霉的麵包就能製作出來的。
不要忘記了,當初弗萊明博士用這個方法在實驗室收集了三年的量,還不夠給一個病人用上一天的,更不要提提純去除雜質了。許多寫穿越小說的人眼中,好像青黴素的發明就是只要給手下的人提出這么一個思路,他們就能做得出來。但現實是即使你讓你的手下腦袋被蘋果砸一下,他們也成為不了牛頓。
Ⅲ 寫小說,應具備哪些知識以及條件
我也是啊,我的毛病是有構思,有設定,邏輯之類的沒問題。就是寫不出來,情節的轉換,人物塑造什麼的搞不過來。好後悔上學時沒有好好學習,因為基礎很差,現在只好重新開始。
我現在在學《漢語語法基礎》,嗯,我就是這么打算的:
1,學習語法(小說寫作技巧很重要,前提是有基礎,滿篇的病句寫出來也是小白文)
2,字典必不可少,漢語字典,詞典,古漢語字典什麼的都要多看(寫一半字不會寫,沒詞用什麼的真心傷不起)
3,每天記日記,或者寫讀後感,提高敘事能力。(我覺得小說就是講一個大故事,所以敘事什麼的不能少)
4,知識積累,這個覺得是個很漫長的看和記過程,現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的看一些。(我覺得常識很重要,比如寫古代,一些地名,風俗,職業什麼的都應該知道,寫現代,一些細節方面也要注意,別一寫就是世界首富,寶馬,阿瑪尼,香奈兒什麼的,好吧,我小說看多了,有審美疲勞)
總結,就是要多看,多記,多寫!如果基礎足夠了,那麼久該考慮小說(網路小說的)寫作技巧了,這個在網上都有一些教程,可以找來看看.還有一些網站,貼吧里都有前輩指點哦.
Ⅳ 關於小說基本知識
一、小說三要素
1、人物 2、情節
3、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 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後一課》中: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
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後議和先議後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後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徵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 例1:這張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准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四、內容要有看點
1、有些人寫的小說枯燥無味,有些人寫的精彩絕倫,這些就是對比。
2、寫小說要有情節,而且最好是能夠引人入勝的情節,這樣才能夠吸引人看下去。
我看過很多的小說,有些寫的很好看,有點讓人慾罷不能的感覺,有些就寫的水,完全沒有情節,都是生搬硬套,一點都不好看,如果你有書荒的感覺。
我可以推薦給你,《工》〖忠〗『號』:小主追書,找不到也可以看我的名字,一般很多人書荒都是找我。
Ⅳ 為什麼網文里有很多常識性錯誤,作者卻不知道
分幾種情況:
一是作者有可能真不知道,畢竟常識也分很多種,有些你知道的常識,別人不一定知道;
二是作者雖然知道,為了「爽」,故意要犯錯,比如二十幾歲的跨國CEO,十幾歲的天下第一高手之類的;
三是作者為了趕更新,行文倉促,一時疏漏犯的錯誤,雖然寫的時候或者內容發布後察覺到了,但是因為時間或者精力問題就懶得改了。
其實除了網文,媒體、傳統文學的作者在行文時也會犯錯,但是因為有三審三校機制(三審:責任編輯審、主編審、編委審,三校:每次審稿改稿後,由編輯校稿+責任編輯校稿+主編再一次校稿,保證不出現錯漏)的存在,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常識性錯誤的出現。
Ⅵ 寫網路小說要具備什麼知識和水平
1、熟悉文學網站,知道如何發文、如何與讀者與網站互動等一系列相關事宜;
2、把握網路小說的流行趨勢、特點;
3、弄清楚自己對各種文字的駕馭能力,找出最擅長的,當然,這個如果跟流行趨勢一致的話就最好了,不一致也不要太過勉強;
4、有獨特的情節構思能力和老到的寫作技巧。
5、額外說一句,寫小說十分費神費力,所以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和堅定的信念,並堅持下去。
Ⅶ 為什麼網文里有很多常識性錯誤,作者不知道嗎
如今是網路時代,而在網上也有很多的文學作品出現。網路文學已經成了近些年每個人都無法脫離的一種文化了。甚至也有很多人在網路中通過文學作品獲得了巨量的財富。如今網路文學已經發展出了新一代的職業網路,作家也成了非常有知名度的人。
其實很多的書籍中有各種各樣的破綻,完全是因為作者自己對於資料的了解不夠。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嚴謹,畢竟很多人從網路文學這一方面只是想養家糊口。
Ⅷ 關於小說有哪些常識
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地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三要素指的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寫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思想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小的作用。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的特點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的。「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最能體現小說特點的東西。
小說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抒情詩、抒情散文無需人物、情節和環境;敘事詩、敘事散文和戲劇文學盡管具備這三要素,但不易構成完整的「世界」,也許小說才稱得上一個「世界」,因為它容量大,能夠比上述文學樣式更多方面,更為細致地刻畫人物思想性格,展現人物關系和命運變化,能夠更為完整地表現錯綜復雜的生活事件和矛盾沖突,能夠更加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正如黑格爾所說:小說能夠「充分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旨趣、情況、人物性格、生活狀況乃至整個世界的廣大背景」。
(1)強調表達的手法。小說經常運用排比、擬人等寫作手法,亦會細致地描寫人物及景色,為了加強故事性,刺激讀者的想像力,也會使用推理偵探和科幻小說的懸疑性。
(2)內容比較接近現實。題材內容環繞成長的坎坷、見聞、喜悅、苦惱、困惑和得失等,作者以不同的悲喜表現手法,把一個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3)展示人性光明和陰暗面。作者不但呈現人性的矛盾、問題等陰暗面,又會展現人性的積極、美好的光明面,使讀者感到十分親切,自然領悟個中道理。
小說的分類
小說分類問題是文學研究中的一個難題,俄羅斯文藝學家弗·雅·普洛普認為:「事實上不存在精確的類型劃分,它常常只是一個虛構的東西。」有人說社會生活有多豐富,小說的分類就有多豐富。從古至今,人們只是按照表現社會生活的向度,給小說做了一個抽象的劃分。比如,我們把轉述歷史記憶實有故事的特定小說稱為「歷史小說」,而那些表現歷史世界可能有但不見記載、或根本不存在的故事的小說則稱為「時代小說」或其他。同樣,那些具體表現生活各個方面、各個題材的小說,也不必然地就是小說類型。在理論演繹上,小說類型的確無窮無盡。
小說的分類也在不停地變化,隨著社會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時代精神的轉換,新的小說類型總是在不斷涌現。過去不存在的小說類型,現在有可能稱為主流。如,表現幻想生活的小說,我們過去只有「神魔小說」,現在則有了「科幻小說」。隨著網路的普及,「網游小說」又稱為表現幻想小說的生力軍。同樣,現在不存在的小說類型,將來未必不存在。因此,我們對小說類型的邏輯分類,就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和鑒別一些小說的大概類型。由於現有的小說研究在理論演繹上的滯後,導致我們對一些新小說類型的出現缺乏心理准備和理論准備,頻頻出現失語或者認識混亂的現象。
小說分類的確是困難的,比方說,一部小說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劃進不同的類型,或者一部分小說本身就是混類、跨類現象,但是,無論分類對象多麼復雜,只要堅持科學的分類標准和切實可行的分類方法,都是可以被解釋和說明的。我們習慣上按篇幅的長短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按語言類型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按寫作形式分為章回小說、筆記小說等,筆記小說又可分為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按題材內容可分為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及歷史小說等等。下面我們主要介紹一些為大家所熟知的幾種小說類型。
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是一種篇幅長、容量大的小說體裁,字數一般在幾十萬到上百萬之間,通常取材於豐富的生活經歷和較長的歷史過程。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譽為「時代的網路全書」。
相對於中、短篇小說而言,長篇小說的特點在於:①能夠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敘述復雜的事件,描繪眾多的人物及其性格;②能夠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在交錯的情節線索中表現其變化和成長;③能夠通過微觀的刻畫和宏觀的展示,描寫與眾多的人物和交錯的情節相適應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由於思想內容豐富,結構層次復雜,長篇小說常常分為許多章節,或若幹部、卷、集等。它易於揭示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變化的面貌,反映顯著的時代本質特徵,因而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和審美價值。
中篇小說
中篇小說的篇幅和容量介於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之間,字數一般在三四萬到十幾萬之間,通常描寫若幹人物和不太復雜的生活過程。中篇小說的容量雖不及長篇小說,但同短篇小說相比,仍有較豐富的情節、較復雜的事件和較多的人物,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社會生活內容。由於它比長篇小說內容集中,比短篇小說情節豐富,並且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因而深受現代讀者的歡迎。
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一種篇幅短小、內容集中的小說體裁,字數一般在幾千字到三四萬字之間,通常取材於富有典型意義的某一事件和生活片斷。作品中的人物較少,關系也較簡單,一般不作多側面描寫,只表現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事件集中,情節比較簡單,常常是圍繞一個中心事件迅速發展和解決;環境描寫猶如速寫。短篇小說能夠比較及時地反映社會現實的某個側面,比較集中地揭示社會生活的意義,使讀者以小見大,回味無窮。
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是一種篇幅很小、情節簡單、對人物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寫和敘述的新興小說體裁。微型小說又稱「小小說」、「袖珍小說」、「一分鍾小說」等,字數一般在千字以內。這類作品或抓取社會生活中的一鱗半爪,或捕捉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加以點化、生發,巧妙構思,表現出特定的思想情緒。微型小說不追求完整的人物和復雜的情節,而以新穎的構思和獨特的結構畫龍點睛般地烘托形象,使人們在簡短的欣賞之中受到某種啟迪。它的表現手法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或勾勒人物,或簡述事件,或抒寫情感,或托物言志,在精巧的行文中給人以藝術回味。
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宋元長篇話本、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講史」主要是講述歷史上的戰爭故事,由於這類內容篇幅很長,說話人不可能把每段歷史故事從頭到尾地在一兩次內講完,就必須分若干次講解,每講一次,就叫做「一回」,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的本意。它的「回目」起源是,說話人在每次說講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以此將兩個章節的內容聯系在一起,上下銜接。經過元末明初的發展,到了明代中葉,章回小說更趨成熟,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
章回小說除具有一般長篇小說的特點之外,它本身的特點是:每章都有回目,每個回目由上下兩聯組成,互相對偶,字數相同,回目具有提示作用;每回的開頭常有詩詞,前面一段內容常和上一回相連,結尾常在故事最吸引人、情節正處在高潮階段時,用「且聽下回分解」結束;在敘述故事時有一些程式化的語言,如「話說」、「卻說」、「且說」等。
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說創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說」的特徵。「筆記」使其在記敘上獲得了一種散文化的記敘空間,在這一空間里,作者可以敘述,也可以表達別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觀點;而「小說」則是一種帶有故事性的敘述和創作形式。由於「筆記」本身獲得的自由空間,又可以使「小說」創作與散文化的「筆記」敘述相互交叉,因此筆記小說的優勢十分明顯。而筆記小說中的民間文學因素也是十分濃郁的。在筆記小說相對較為成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搜神記》、《世說新語》等,是優秀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到了後來,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又將筆記小說推向了相當的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視角與視點,均具平民化的色彩,帶有十分明顯的民間文學的特色,其中包含了許多傳說、寓言、掌故、逸事。
筆記小說可分為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東晉干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宋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志怪小說
人們把那種記述神靈鬼怪或寫神、鬼、人混雜等奇異故事的小說通稱為志怪小說。志怪小說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講到,志怪小說的形成與宗教迷信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頻繁,社會上形成侈談鬼神的風氣,人們常把自己的反抗心理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通過奇異的幻想,藉助神仙、鬼怪表現出來,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志怪小說。這些作品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是以控訴和揭露統治者罪行為主的作品,如《冤魂志》中的《弘氏》,《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等;②是以反映勞動人民忠貞愛情為主的作品,如《搜神記》中的《父喻》、《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等;③是寫一些怕鬼和不怕鬼的故事,如《搜神記》的《宋定伯捉鬼》、《太平廣記》中的《趙泰》等。
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數量很多,但現存很少,僅有30餘種,其中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還有托為東方朔所作的《神異經》、《十洲記》,郭憲的《洞冥記》等。志怪小說對後世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話本小說
話本小說是宋、元民間文學的代表。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形式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興廢爭戰的故事;後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豪傑或靈怪、風流之事。現存的宋元的講史話本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全相平話五種》等。這些話本以正史為主要依據,但也采入一些傳說、逸聞等,同時也不免虛構,以增強吸引力。它們的情節往往較曲折,篇幅較長。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
宋元話本小說與長期以文言文為語言的中國古代文學傳統完全不同,它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將白話作為小說的語言進行創作的,這是一個突出的進步。
在人物塑造上,宋元話本小說以平凡人物為主,不再將非凡人物作為主要的塑造對象,這是中國小說進一步平民化的標志。另外,宋元話本小說採取的是在「說話」這樣的場景里展開故事的敘述方式,這樣的敘述模式後來成了白話小說的經典敘述方式。以上幾個方面對於明清小說、白話小說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以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小說。它往往以忠實於歷史事實和逼真的細節等手段,藝術地再現歷史風俗和社會概況。它不同於歷史著作,可以有細節上的想像和虛構,允許適當地進行藝術誇張和必要的集中,但在重要的史實方面不能杜撰、篡改和違背;可以涉及真實的歷史人物,也能用虛構的人物同歷史人物相混合,還可以集中描繪一個歷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於現實去回顧歷史,但必須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去描寫,藝術地再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使讀者從中了解歷史並受到啟示。
如:我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姚雪垠的《李自成》等。
武俠小說
一般認為,武俠小說是我國傳說小說的一種,也叫做俠義公案小說,在我國唐代的傳奇作品中已具雛形,到清代已逐漸成為章回體長篇小說,並趨向定型,清代後期較為盛行。這類作品帶有破案情節,以寫俠客、義士協助清官除暴為主要內容,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及其人情世態,把人民群眾反抗統治者壓迫的希望寄託在「清官」、「俠客」、「義士」身上。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香港地區出現不少新武俠小說,香港作家金庸寫的《鹿鼎記》、《笑傲江湖》,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等為其代表。
偵探小說
這是一種主要以描寫刑事案件的發生和偵破過程為主的小說。它的特點是,大多以司法機關(或協助司法機關)對案件進行偵察活動為中心,表現主人公機智、多謀、勇敢和富有冒險的無畏精神;故事情節曲折離奇、驚險,富有一定的傳奇色彩;所選素材多以兇殺、偷盜、搶劫、姦淫為內容。偵探小說最初產生於19世紀末的歐美國家,後發展為一種流傳很廣的通俗性小說。最著名的偵探小說可能要算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中國20世紀初也出現了一些模仿之作,如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等。近年來我國也出現了不少類似的作品,有人也稱其為「法制文學」。
言情小說
言情小說指的是以講述男女相愛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戀愛的心理、狀態等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言情小說是一種最接近生活的文學體裁,它具有通俗性,小說的語言風格更趨生活化、大眾化,並無太多華麗辭藻的修飾。
優秀的言情小說如:瓊瑤的《梅花三弄》、《一簾幽夢》;亦舒的《阿修羅》、《天若有情》;席娟的《珠玉在側》、《搶來的新娘》等等。
科幻小說
一般將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科學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某些科學預見所創造的某種奇跡的小說稱為科幻小說。科幻小說要求把科學和文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寓科學知識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從而起到展望科學的美好前景、啟迪人們探索求知的作用。科幻小說的特點是:首先要具有科學性,作品中編織的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其次要有一定的預見性,也就是說,應該是人類科學實踐目前還未達到的領域;最後是要有文藝性,既要具有小說作品的一般特徵,也要具有小說的「三要素」。英國的《隱身人》、蘇聯的《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水陸兩棲人》,以及中國童恩正的《古峽迷霧》等都是優秀的科幻小說。
玄幻小說
玄幻小說是一種類型小說,通常以冒險、戰爭為主題,時代背景、世界觀等皆無拘束,可任憑作者的想像力進行自由發揮。玄幻小說與科幻、奇幻、武俠等幻想性質濃厚的類型小說關系密切。
一般認為,玄幻小說一詞為香港作家黃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礎上的幻想小說」。
玄幻小說的定義,至今仍有不少爭議。科幻小說家葉永烈說過,科幻小說、魔幻小說、玄幻小說是幻想小說的三大種類。這種分類方法目前得到較多的承認,所謂幻想小說是一種建立在假想情況下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三者的區別在於:科幻小說注重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以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為第一部代表作;魔幻小說是建立在神話基礎上的,以西方的《魔戒》、《龍槍》等為代表;玄幻小說最近才在中國內地興起熱潮,它建立在玄想之上,比魔幻小說更自由,不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揮。
如玄幻小說作家龍人的代表作《亂世獵人》、《封神天子》、《滅秦記》、《洪荒天子》等。
Ⅸ 請幫我找一些關於小說的常識或知識
【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編輯本段]【小說的定義】
小說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的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編輯本段]【小說的特點】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小說與作文一樣,也注重描寫和選材。一部好的小說就總能讓人身臨其境,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以上說的是傳統小說的一些特點。
[編輯本段]【小說的發展】
我國古代的小說萌芽於先秦,發展於兩漢魏晉南北朝,當時被稱為筆記小說,主要有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兩種。唐代是小說的成熟期,當時的小說被稱作傳奇,宋金時期流行話本小說。元末與明清時期小說發展至高峰,出現了長篇白話小說。
我國的小說到現在已經是非常的輝煌燦爛,但是今天的我們有沒有試著去尋找中國小說的根源和發展過程呢?在這里就讓我們去追溯歷史,去尋找中國小說的根源. 中國的小說有很多起源,中國最初的著作是是:寓言,史傳,諸子散文等.我們從中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很多小說就是從神化傳說開始的,神話就是把神人化,傳說就是把人神話.但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區分和劃分. 到了魏晉南北朝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這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過的名字,但不論是神化或是志怪或是志人,都是用史記的方式流傳下來的.比如<穆天字傳>就是個神話,可史書卻把他歸為帝王起居一類;<山海經>也是神話傳說.<漢書>卻八它歸為"地理志".但不管如何,它卻是中國小說的最初形式.
到了後來,漫漫出現了詩,文.賦.我過的文化出現了很多新的東西,標志性的是陳鴻寫的<長恨歌傳>和白行簡寫的<李娃傳>的出現,它們的出現意味這中國的小說不在是歷史性的東西了漫漫的一些傳奇就開始出現,傳奇最盛行的是唐朝,但唐朝卻不是小說的發展的頂峰. 到了宋朝,傳奇就沒落了,到了宋後,隨之而來的是根據傳奇改寫的話本但話本只是跳台,在這個跳台的幫助下出現了類似近代小說的小說,如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大部分都是文人根據民間的話本改寫的它都是經過說書藝術的千錘百煉才生產出來的. 從這里在發展,文人們在也拿不出民間的東西來加工了,從而出現了<金瓶梅>它是第一部寫民間人物生活的書,在小說的發展史上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金瓶梅>開辟的道路上很快的達到了中國小說的最頂峰-----<紅樓夢>出現了,它意味著中國小說走向了成熟.
中國小說的發展基本就是這樣,但是在這里還要提一點,就是關於小說詩化,我覺得小說詩化也是小說發展的重要關鍵,而在這個關鍵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紅樓夢>,從<金瓶梅>到<紅樓夢>在小說詩化的方面講,可以上說是一個飛躍,著就如同西方的<十日談>到後來的<唐吉柯德>一樣.小說詩化,也是以後的小說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所以我認為,中國小說要是長遠的想還是要往小說詩化的方面靠.
[編輯本段]【區分短篇、中篇、長篇小說】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一千字之內的小說稱為微型小說一千字到一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一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現代[font id=Mark style="COLOR: #ee6600; BACKGROUND-COLOR: yellow"]小說分類[/font]】現代的小說可謂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分為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歷史小說,網游小說,穿越小說,修真小說,耽美小說,同人小說等等。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分類與現代互聯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發展到今天,互聯網路上出現了80後一代新的小說派,這些80後可謂後生可畏,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韓寒,郭敬明。他們的小說主要講述的有學生及大學畢業有的生活情況。大部分以憂傷為主題旋律。這些小說風靡整個年輕一代,現在仍然盛行。文學界對此褒貶不一,主要分為兩個流派。一部分認為80後太年輕,出太多的書對他們的發展不利,抵制這部分作家的誕生。另一部分認為反方是嫉妒80後出書賺錢,心裡不平衡。但究其無從考證。
[編輯本段]【小說寫作的細節】
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是使小說得以成形的根本原因。細節描寫通常指的是,對可見之物的描寫和對心理的描寫。可見之物,包括環境、自然景物、社會背景、歷史背景、人物的外表及其行動、對話等等。心理,當然是指人物的心理。
在一個很偶然的場合,我與一個小夥子談起小說,他說:「我對『細節』這個詞感到很厭倦了!」沒錯,這個詞的確讓人厭倦,可它卻是小說(不僅小說)無法迴避的事實。從來就沒有無細節的小說,就像從來就沒有無身體的人一樣。一篇小說中,可以只包含某一類的細節描寫,卻不可能完全沒有細節描寫。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殺人者》,通篇幾乎全是對話,那些活靈活現的對話,就是支撐這篇小說的細節。某些所謂的小說流派,比如法國的新小說對「物」的描寫、意識流小說對心理的描寫,這些流派是對小說的某一方面的細節描寫加以強調的產物。偉大的小說家,必定是在細節描寫上十分獨特和極具創新意識的小說家。人類歷史上曾產生過的優秀的長篇巨著,更是細節描寫的典範。比如雨果的《悲慘世界》,筆觸幾乎包括了社會、歷史、自然、人物行動、心理等等所有方面的細節描寫。這樣的小說對讀者的震撼力,自然也就持久和強大。
由於細節描寫,小說才有了長度。小說的長度,是由富有生命力的細節構成的。而小說的長度本身卻並沒有優劣之分。一本糟糕的長篇小說,無論它怎麼長,也無法敵得過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對人性的啟迪作用。
在一些能力較差的小說家那裡,片面追求小說的長度,成了一種通病。彷彿不長,他們本人作為小說家的存在就會發生疑問似的。為了增加長度,他們拚命往小說里塞進低級趣味、弱智無聊的細節描寫。現在比較流行的「通俗小說」,基本都是這樣的創作心態。細節的空洞,必然使這些小說顯得臃腫和虛偽。從內心說,我也能理解那些「通俗小說」的作者,大家都是人,都有坑人的願望吧。七拼八湊弄出一部長篇,騙騙讀者的錢,只要讀者捨得,那也未嘗不可。
孔聖人說「吾日三省吾身」,我也來裝模作樣地反省一下。那些使我激動過的小說、使我佩服過的小說,它們的長度所到之處,也正是它們無比精美和感人至深的細節描寫正像針一樣扎入我體內之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中,小女孩涅莉臨死前說的話、以及當時的環境、以及萬尼亞的心理,這些描寫不由人不落淚。雖然使人落淚,未必是衡量小說優秀與否的絕對指標。
Ⅹ 如果想要寫網文,你覺得需要看些什麼書來增加知識
看什麼書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