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路小說上癮
『壹』 看小說上癮怎麼辦
1、尋找事情做
許多的人在現實中感覺到空虛,於是就喜歡上小說中的另一個美麗的世界。只有在空閑的時候,才會有強烈的想要看小說的想法。對此,可以在現實中,盡量的去找事情做,避免空虛,壓縮無聊時間。在空閑的時候,不如就鍛煉一下,去外面打打球,跑跑步。
2、放下手機
沉迷網路小說的人,多伴隨手機依賴症。手機、電腦是網路小說的載體,空閑時分,遠離手機、電腦,做一些別的有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家人聊天、散步;睡前將手機放離床頭,眼不見心不煩。
3、嘗試把將小說時間固定空閑的某個時間段。
其它的時間就要要求自己學習工作,到了那個時間自然就可以看看小說了。如果時間固定化的話,自己可能就會把時間分割開來使用。該放鬆的時候就應該放鬆,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這叫做學習放鬆兩不誤。
4、挑選一些正能量作者寫的作品查看
網路小說,初讀有趣,中讀好奇,末讀無味。想較久讀無味的網路小說,多讀些文學作品類,建議從名人傳記開始,同小說類似,只是源於現實,跟隨名人的人生軌跡思考,潛移默化遠離網路小說。
5、整理小說
靜下心來,理清自己現在一共正在看幾本小說,並將各本小說的進度整理一下,想一想,自己還想看哪幾部小說,列一個清單,把兩份清單對照,如果想看的是同一類的,甚至是同一位作者的,那麼可以把這本想看的劃掉,如果不忍心,可以瀏覽一下這本小說的目錄。
『貳』 看小說成癮是一種什麼心理
人有七情六慾,網路小說能帶給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網路小說之所以是如此得讓人著迷,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在生活中,需要強烈的情感去和其他人打交道。簡而言之,網路小說能夠向你提供在日常生活中,意味深長的、非常稀有的「情感體驗」。
網路小說,能夠暫時拋開現實。他是提供給讀者的一種即時反饋性快感的商品,它與游戲、直播的不同,不過是他的載體是文字。
小說讓人慾罷不能,就是因為讓我們得到了自己內心世界想要的,但是在現實世界中缺失的愛、尊重、歸屬感等,並達到的實現自我實現、情感宣洩、精神放鬆目的。
『叄』 看小說上癮,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分析
成癮是人類活動中復雜而又令人費解的一種行為模式,對成癮行為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新興課題。大多數的研究都從生物學角度對成癮進行解析,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心理因素在成癮行為中所起到獨特的作用,從精神分析等社會心理學角度對看小說成癮行為進行分析亦是不可劃缺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慾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滿足的沖動傾向,處於潛意識的最深層,遵循的是享樂原則。因此精神分析理論學者認為,葯物成癮者要從葯物中尋求「享樂」的感覺,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實,適應環境。克里斯特爾和拉斯金在1970年的研究中說:「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來逃避他們面臨的也許對別人來說並不構成潛在損害的精神創傷……通過使用毒品,雖然現實被逃避開來,但這只是暫時的,當化學反應消退時,充滿邪惡的現實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們不得不再次從毒品中獲得安慰,從而形成對毒品的依賴。」成癮者的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對於生活中的請客威脅缺乏警惕,如對葯癮的嚴重後果視而不見;當遇到困難時不善於冷靜處理看,擺脫困境;追尋人格發育史,發現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愛護,缺乏自尊心、責任感、理想和抱負,有過多的憤怒、仇恨、自暴自棄,感覺不到世界的美好。
超我是個體通過社會化過程而形成的道德內化,主要在監督、管束本我的沖動行為。特點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則,要求個體按照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動。因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層次,也是良知與負疚感形成的基礎。再來看網路成癮的心理機制。先進的社會中,網路成癮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為甚。網路使用者為了協調由於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便會以各種各樣的精神防禦機制來化解生活中的問題及上網引起的焦慮與負疚感,由此強化了不良的防禦機制,形成了網路成癮。
『肆』 為什麼看網路小說會上癮
網路小說會讓人有種代入感,想像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般,小說所描述的大多都是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的,這就會讓很多人將現實中實現不了卻又內心深處有那種變強、變好的渴望寄託在這上面,所以會讓人上癮。。。以上觀點僅代表我個人對網路小說的看法
『伍』 看小說上癮怎麼辦
1、增強自控能力。之所以會迷上小說而戒不掉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自控力不夠,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管不住自己的想法,所以要增加自控能力,做到自己不沉迷於小說或一些不好的東西上。
2、轉移注意力。在自己想要看小說的時候,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去學習或是看一些關於學習的資料,盡量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不再有看小說的念頭。
3、聽音樂做運動。一旦有看小說的時候,可以去找朋友去運動,或是自己聽音樂睡覺,戒掉看小說的癮。
4、遠離網路。一般來說我們看小說多是在網路上看的,因
『陸』 網路小說明明文學價值不高,為什麼讀了上癮呢
這是因為網路小說爽點密集,不是作者表達什麼就會寫什麼,而是讀者想看什麼就會寫什麼。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作者會不斷製造矛盾點,推動讀者持續閱讀。而傳統小說往往不會有太過天馬行空的情節設置,更注重真實感和可能性。作者往往會通過故事來表現自己的核心內容,需要讀者思考之後獲得答案。就好像是短視頻會被老師講課來的有意思是同一個道理,他們會通過誇張快速的情節推動不斷刺激觀眾的爽點。出發點是你能不能看的爽,而不是能不能將知識傳遞給你。
在讀網路小說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將自己帶入到主角的身份上。對於男孩來說,能夠拯救世界,成為最厲害的大俠,是大多數人的童年夢想。在網路小說當中,你就可以實現這樣的夢想。並且還有一眾天賦異稟的小夥伴成為你的襯托。
對於女孩來說,被霸道總裁喜歡,成為王妃、公主、皇後也是她們的夢想。同樣的,在網路小說當中,你就可以憑借不算出眾的外貌。比較平凡的出身和有些魯莽的性格,恰到好處的獲得男主的喜愛。成為他至死不渝的真愛。
在網路小說當中能夠獲得生活給不了的成就感,完成心中最純粹的夢想,也是網路小說會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柒』 網路小說成癮問題
嚴重上癮到什麼程度?如果和網癮毒癮水平差不多,你需要專業的來,疏導心理豐富生活逐步引導什麼的。
如果只是看得多或只看網路小說,不一定有那麼嚴重。比如樓上說吃飯拿起手機就看的我也有,平常休息什麼也是看網路小說。
這樣的依賴表明一定程度的沉溺自己的世界和生活的貧瘠,但也可能就像很多人閑了刷微博網頁一樣,一種打發時間輕松不用腦的愛好而已。你找個別的讓他感興趣的內容,或者讓他忙的閑不下來,持續一段時間興頭就沒那麼大了。
比如我是沒什麼愛好懶得動,你讓我對運動感興趣了幾個相交好友相聚說笑,我都想不起來看,前提是初期一定要勾引到我!!不然信不信你們說話我看小說?(當然,這是沉溺的人的問題,不過你要引導就得抓住他弱點。)
但「大部分閑時甚至佔用正常時間」看小說就得注意了,就好像人只上網聊天不和現實交集的話,會把網路當做生活或者思考的中心吧。男的會不會因此幻想逆襲不確定,女的真的很容易被誤導對愛情的定位!網路小說脫離現實性真的好值得槽點滿滿。
至於意義,網路小說良莠不齊,總體水平偏低,有一些精品也未必有人看的下去。男的多看升級流種馬流要燃,女的多看談情說愛家長里短要細膩,多數小說長的湊字數,短的也在用對話描寫感情糾結狗血轉折湊,很多文都是各種標簽和梗換序拼湊。
真要說看的意義,一則打發時間吧,輕松不需要持續深入思考,路上看個時間簡史每段都不懂好累;二則,主要則,是因為一種所謂的「萌」吧。對男的來說,從曾經的武俠到現在網路小說里修真玄幻歷史類,升級泡妞、熱血豪情和美色大胸都有了,寄託嘛。對女的來說,類似對愛情(男女和男男,百合較少)的渴望和勾勒,寄託渴望,勾勒自認為美好的感情。還有宅斗修真什麼的,也都代表了不同的萌點,一字概之吧。
哈哈,提主的朋友是男是女啊?兩個閱讀群體差別很大呢,哪怕內部都有一定分歧。其實你可以問問他,就蛋蛋地說起這個話題,他要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五,那就真有什麼?_?要沒有,那大概還真是閑的蛋疼啊。給他找點有意思的事情持續做下去。讓他寫的話,或者一代大神誕生了,也可能一個新的模板拼裝師傅誕生了呢。
說意義,現實中的談話容易流於表面,作用不大。
『捌』 網路小說為什麼讓人上癮
從人的大腦機制來看,閱讀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因為人類出現文字時間太短了,才幾千年,我們還沒有進化出適應閱讀的大腦硬體。所以,閱讀能力想要打造出來,是要靠大劑量高強度的後天訓練才能打造出來。
但是,網路小說是個例外。千萬別小看網路小說,那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獨創的文化現象。
網路小說的字數一般都特別長,幾百萬字是一般水平。極端點的,比如雷雲風暴的《從零開始》,連續寫了11年,總字數2000萬字,足夠一位讀者從初中一直跟到大學畢業。僅僅這個字數,就超過很多人一生的閱讀量了。
你不覺得奇怪嗎?我們都說,娛樂正在把我們這代人的時間碎片化,可是網路小說怎麼越來越長呢?一點也不碎片啊。
如果說提供快感,那游戲也提供快感,快感程度絕對不輸網路小說。但是你看游戲在時間屬性上有個趨勢,就是越來越短,打一局游戲的時間越來越少。10年前火起來的DOTA游戲,一局游戲怎麼也要玩1個小時。後來英雄聯盟,節奏就加快了,只需要40分鍾。到現在,王者榮耀,一局也就是20分鍾左右。
不只是游戲這樣啊,同樣佔了互聯網流量大頭的視頻也是這個趨勢。最開始的時候,一個視頻節目怎麼也要40分鍾、1個小時,後來出現了10分鍾以內的短視頻。到了現在,幾分鍾都嫌長了,抖音上一個短視頻只有十幾秒。
所以你看,在游戲和視頻的邏輯里,時間長短和吸引力大小似乎是一對兒矛盾,如果需要一個那就需要放棄另一個。這也很好理解,要想給用戶提供最大的快感,那就一定要壓縮時間,這樣才能提高快感的濃度,濃度越高越吸引人。
可是你再看看網路小說,完全沒有變短的趨勢。如果一個作者寫幾個月不寫了,讀者會認為你是爛尾了,還專門給這類小說起了個不好聽的名字,叫太監小說,專門嘲諷作者,說下面沒有了。
反過來呢,反而有一些小說已經寫了很長,讀者不但不覺得反感,還會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就比如《凡人修仙傳》更新了5年,本來已經完更了,結果在讀者的呼籲下,2017年,又開始寫起了它的續篇。你看,讀者不嫌煩。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
還有一點,網路小說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發明的,從中國興起的,但是你別覺得它只適合中國人。
現在有一個叫做wuxiaworld(武俠世界)的網站,上面全部都是咱們國內網路小說的外語版。這個網站的讀者遍及全世界,它的訪問量現在僅次於國內最大的網路小說網站,起點中文網。
如果去看一下這個網站下國外讀者的評論,你會發現,即便是翻譯過去的內容,也絲毫沒有減少它們的魅力。
有人在網站的留言區講了自己的經歷。本來自己因為失戀,居然吸了毒,可是後來看到網路小說,竟然靠著它的強大吸引力讓自己把毒癮都戒掉了。這個有點玄乎。還有人說,因為總是等不到自己喜歡的小說更新,嫌網站翻譯的太慢,所以就自己去學習了中文,這下就能到中文網站直接看了。你想中文這么難學,網路小說就這么有魅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在別的地方,時長和吸引力是一對矛盾,但是到了網路小說這里這個邏輯就失效了呢?
在網路小說里有一個「黃金三章」的說法,就是說一部網路小說是不是能長期吸引人,只需要看開篇的三章就可以做出判斷,因為這些小說的開篇都有著非常類似的套路。於是很多網路小說的編輯判斷某個作品是不是值得簽約,就是要看你的開篇是不是在遵循這個套路。甚至有過這樣的情況,有作者把前面開篇寫好了,到了後來,自己都不寫了,而是交給其他寫手繼續寫,讀者照樣非常買賬。
黃金三章什麼套路呢?簡單總結了一下,至少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開篇一定要先交代出自己小說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再長,哪怕幾千萬字,必須要交代這個終極目標。比如網路小說有各種各樣的流派,什麼廢材退婚流、洪荒流、無限流等等。但是幾乎所有流派的共同點都是一樣的,除了介紹一些背景信息外,一開始就把小說的終極目標說清楚。
比如特別火的小說《斗破蒼穹》,它就是廢材退婚流小說。開篇就說主角因為實力很弱,被原來有婚約的大家族退婚了。這是人生的奇恥大辱。那麼這部小說的終極目標就是,主角快速成長,最後成功,給對方一記響亮的耳光。當年你對我愛答不理,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讀者從一開始,就是知道這個情節終點的。這和傳統小說技法,隱藏情節終點,是不是正好相反?
這是第一點,還有第二點。只有一個大目標還不行,還需要清晰的成長路徑。所以還需要交待出這個小說世界裡的能力進階體系。比如,修仙小說的成長路徑,至少就分成四層境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四個階段。然後每個階段再細分,每部小說不一樣,通常很繁復了。主人公沿著這個漫長的台階,一級一級地往上走,這也是網路小說一開篇往往就要交代的。
黃金三章真正的特殊之處在於它還有第三點,那就是一定要有「金手指」。金手指這個詞,最開始是來自於游戲圈的,是游戲作弊器的意思。
在小說里的金手指當然也是用來作弊的,要麼是主角無意中找到了什麼寶物,要麼是有什麼奇遇,每當主角遇到困難時金手指都會幫主角解決問題。說白了,也就是人物成長的一個作弊工具。
比如《斗破蒼穹》裡面的金手指,就是在開篇主角撿了個戒指,里有一個高人的靈魂,每當主角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會出面指導主角,幫助主角度過難關。
還有常見穿越小說,主角通常是從現代穿越回古代的,所以他們腦子里有現代人的知識,知道歷史走向。對很多大事可以提前准備,讓自己能稱王稱帝。這就是自帶金手指。
你發現沒有,這和傳統的英雄小說、武俠小說就不太一樣。傳統的武俠小說,不會一開篇就讓主角獲得金手指,給你一把寶劍或是一本經書之類的。他是要等到主角受盡磨難之後,在主角的最低谷,才會給他的。
可是網路小說不一樣,往往一開篇就給了金手指。而且,每一次主角利用金手指修改了歷史的進展,都是對我們想法和期待的印證,這都是讓讀者會產生巨大快感的。
說到這兒,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網路小說之所以能帶來那麼巨大的閱讀快感,最核心的三個武器:第一,明確的目的;第二,清晰的台階;第三,作弊的工具。
想想也是,這可不僅僅是網路小說的秘密。你想給別人帶來精神愉悅和快感,這是一個通用的共識。你就想想:如果一件事有這么三個特徵,想讓人不上癮也難。就比如說學習,按說很艱苦,但是為什麼還有學霸呢?他一定是因為有以下三個東西:明確的學習目標、清晰的升級路徑、某種被激發出來的可以碾壓他人的天賦。這三個條件一旦一個人完全具備,他想不成為學霸也難。
所以萬維鋼老師講過一句話:「網路小說是這一代中國人的重大文化成就之一。我們中國人很可能已經找到了給讀者製造爽感的終極公式。」
『玖』 為什麼看小說會「上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體驗,明明只是想要從微博、抖音上找點素材,豐富一下自己的文章,結果,素材沒找到,自己寫文章的時間浪費了一大把。而最近一周的我,再一次重蹈覆轍,將這種體驗化為了現實。
01 我想我可能是「上癮」了
上周寫作課的作業是寫一個故事,開始都還很順利,雖然故事內容不是特別完整,但至少每天都能完成當日的作業。某一天,突發奇想,既然沒有靈感,不如去看看別人怎麼寫的,看看能不能給自己一點靈感,於是,從網上收羅了許多小說,看過的、沒看過的都有。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不僅靈感沒有找到不說,甚至是把寫作業的時間都搭進去了。每到夜晚來臨,內心總是一片緊張,因為要交作業,可是卻還沒有構思故事情節,於是,只能提筆而起,信筆寫下心中所想(簡單來說就是,想到哪,寫到哪)也不管是否能成文,也不管是否有情節。甚至發展到最後,直接就是一旦不工作,就捧起手機看小說,腦袋裡想著:
「就看幾分鍾,看了就去寫」
「再看五分鍾,三十的時候就關掉小說」
後來的後來,甚至是開始壓縮睡眠時間看小說,心裡想著再看幾分鍾就睡,結果往往是到了凌晨,困得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才不得不放下手機,進入睡眠狀態。最可怕的還在後面,因為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看小說。
(寫到這里,突然明白自己為什麼特別不喜歡媽媽一直抓著手機看小說了,原來根源在於自己,我不喜歡自己一直看小說的狀態,但出於自我保護意識,我不會去責備自己。所以在看到媽媽一直沉謎於小說的時候,會生氣,會一直說她。原來是自己在一直逃避自己。)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周,或者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只是我沒有意識到罷了。甚至是有時候一整天沒看小說反而覺得有點兒「不對勁」,這大概就是「上癮」了吧!雖不至於像葯物一樣對身體的傷害嚴重,但至少精神上的傷害也是巨大的。當然,有人會說,看小說也是看書啊,現在都在說我國平均閱讀量偏低,那麼,像這樣用工看小說,不正好可以提高我國平均閱讀量嗎?
不,當然不。
今天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小說」,都只是「小說」,是那種看完就完了,對讀者的人生起不了太大作用的網路小說。當然,這些小說中並不排除有很好的,很勵志的人物模型,讓讀者在閱讀之後能夠變得更好。但是,這些小說造成的更多的還是時間的浪費。
02 為什麼看小說會「上癮」?
回到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個小插曲,寫下這段話的時間與寫上一段話的時間相差了將近一小時,這一小時是怎麼來的呢?從上洗手間開始的。帶著手機走進洗手間,出來之後手機就放不下來了。明知道還有事情要做,明知道文章還沒有寫完,可是就是放不下手機,為什麼呢?
因為小說「多、快、好、爽」的金手指情節。每一篇小說都是作者精心謀劃的產出,他有自己的邏輯結構,有自己的層層推進,特別是那些評分相對較高的小說更是如此,他本身就能吸引讀者。再加上現在的網路小說很多都是主人公擁有金手指,或者金大腿,能夠輕易的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是輕易擁有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助力,與平凡簡單的現實生活有很大反差,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
因為小說符合讀者心裡預期。現代社會是大數據時代,後台推送的小說都是符合讀者的愛好的,是讀者想要看到的,喜歡看到的,更何況,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前是進行了篩選的,而在兩次篩選之後還能被讀者所看見,自然是符合讀者心裡預期的,甚至說是符合讀者內心的期盼的,就像是平行時空一樣,讀者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或者無法做到的,在小說中實現了,自然不願意放棄,只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因為讀者自身的自我安慰。這一點與剛才提到的平行時空理念類似,讀者在閱讀小說的時候,更多的是在看別人的人生,我想,可能不少的人也會從這別人的人生中去尋找可能存在的自我,那種自我代入感,會給讀者心裡上的安慰,讓讀者繼續讀下去。
因為習慣的延續。習慣是一把雙刃劍,好的習慣會讓人越來越好,而壞的習慣則會讓人跌入萬丈深淵。看小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打開手機——點開APP——打開書架,簡單的操作,如果你停下來的時候是直接息屏,那麼這個流程甚至可以直接簡化成為打開手機這個用不了一秒的動作,如果你的手機是面部識別開鎖的話,那麼這個流程就直接可以是看一眼手機。而當你從第一次開始感受到這個動作的快捷方便之後,你會發現,一發不可收拾,因為這個動作隨時隨地都可以完成。
因為看小說不用思考。剛才提到了習慣,其實閱讀和看小說是同樣的習慣動作,但為什麼,看小說能「上癮」,到茶飯不思的地步,看工具書和學習教材的時候卻昏昏欲睡呢?就是因為小說不用思考,不僅不用思考,還不用行動,只需要享受故事情節,用上帝視角看別人的故事。更關鍵的是,看小說是「想」,看其他書是「要」,而這「要」的背後還有目的,還有要達成的結果,但是「想」字背後就沒有這些問題,「想」就只需要看就好了,看完就完了。
03 如何避免「上癮性」看小說?
其一,用紙質書替代電子書,增加小說閱讀成本。大多數人是感官動物,免費的東西總能吸引更多的客戶。耗費的時間成本和流量成本,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被忽略,但當你增加了小說的閱讀成本時,變會不自覺的對結果產生期待,就像是在閱讀工具書時,你總是期待自己能得到兩個適用的點子,或者是閱讀學習教材的時候,你總是期待自己能通過某一門考試,學到某一項技能。而當這種期待加註到小說閱讀上時,小說不再是一件輕松的事,自然而然不會再過度上癮。
其二,給自己的時間加上規劃,明確自己碎片時間的用途,不讓自己無所事事,壓縮自己看小說的時間。人都是健忘的,當你長時間不去做一件事,他可能就會在你的行為庫中被弱化,直至消失。
其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多做一些夢,多看看自己想到的遠方,多給自己一些「想」的東西。
其四,腳踏實地的行動,充滿希望,而不是對自己絕望。想到的東西就去做,想寫文章就提筆,不去想文章寫得好不好;想睡覺就閉上眼睛,不去想現在怎樣,未來怎樣;想到的計劃就去執行,別等到時間過了再來後悔。
現代社會,誘導性信息太多,「上癮性」行為防不勝防,今天可能是看小說上癮,明天可能是購物上癮,大後天可能是看視頻、追星上癮,要完全藉助外力來杜絕這些上癮性行為實在是太難,最簡單的自然還是從源頭上根治,從自己身上著手。
當一個人,明確自己的未來,知道自己想要的,也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一切不良的「上癮性」行為都會被免疫,而會對那些好的行為上癮,比如:學習、鍛煉、好好工作、好好和家人相處……
『拾』 為什麼網路小說會讓人上癮
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接觸了網路小說,一開始只是買一些紙質書看,後來自從把手機帶去了學校,就徹底沒有了節制。那時候的我深受網路小說的毒害,總是有種迷之清高。可是那會連三觀都還沒樹立成,連一個精神上的「偶像」都沒有,可以說是毫無內涵。
如今讀了《深閱讀》這本書終於解開了我的困惑:為什麼看網路小說會上癮?
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知道它沒有內涵,並且知道它們套路相似。套路總是那些,要麼從一無所有慢慢升級,要麼從啥也不是慢慢強大,並且大都有一些外力的幫助。正是因為知道這些套路,所以讀起來心安,看的時候心裡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爽感:「原來是這樣;原來主角經歷了這個。」這種感覺,正是這種感覺讓人心安,尤其對於當時的年紀,能獲得短暫的精神上的平靜,就一次次得到了自我安慰,甚至是自我帶入。慢慢慢慢的就成了一種癮。
但是讀這種的網路小說並不能拓寬眼界也不能增長智慧,只不過是一點點的虛耗光陰而已。
這幾年深受其害。希望有和我一樣症狀並且想要戒掉這種癮的人看到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