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4部武俠小說排名
A. 在金庸心中,他的武俠小說應該如何排名
金庸先生曾經用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創作的十四部武俠小說,道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對於這個排名榜,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歡迎各抒己見!
B.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按歷史順序怎麼排
《越女劍》春秋末期
《天龍八部》北宋
《射鵰英雄傳》南宋末
《神鵰俠侶》南宋末
《倚天屠龍記》宋末--明初
《碧血劍》明末清初
《鹿鼎記》康熙朝
《書劍恩仇錄》乾隆朝
《飛狐外傳》乾隆朝
《雪山飛狐》乾隆朝
其他並無確切的年代指示,但
《笑傲江湖》疑似明朝
《俠客行》明清皆有可能
《連城訣》似在清朝
《鴛鴦刀》亦是清朝
《白馬嘯西風》也是清朝
C. 金庸的14部作品按時間先後來排名!!
《書劍恩仇錄》(1955年)、《碧血劍》(1956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雪山飛狐》(1959年)、《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鴛鴦刀》(1961年)。
《倚天屠龍記》(1961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記》(1969年—1972年)。
1、《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
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在語言風格及武功藝術的描寫上也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為作者後期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碧血劍》
《碧血劍》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56年,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碧血劍》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在藝術形式方面,金庸在寫作時就尋求著突破。他吸取外國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終沒有出場,他的身世、性格特點、故事,全都通過溫儀與何紅葯兩個女人動情的回敘和追憶展現出來。
而這種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它的運用,為以後武俠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開了一個先例。
3、《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該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
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4、《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
小說的主脈寫的是「叛國賊」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從小師從小龍女於古墓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金兵鐵蹄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
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沖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金庸在該作品中將武功與性格結合起來寫。在武功中寫個性,成功地塑造了多種鮮活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5、《飛狐外傳》
《飛狐外傳》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60年—1961年首次連載於《武俠與歷史》雜志。
《飛狐外傳》主要講述《雪山飛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長歷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小說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為故事的中心,講述了胡斐為追殺鳳天南在路上所發生的一切,特別是與程靈素、袁紫衣所發生的愛情。
該書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卻寫於其後,二者互相關聯,卻不完全統一。此書之中人物更為增多,人物性格更為豐滿。該書在金庸作品中有比較重要地位,在藝術成就上屬中乘之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
D. 大師金庸寫下的眾多武俠小說,是如何排名的呢
這幾天在讀倪匡先生所著《我看金庸小說》。該書將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武俠小說進行了大排名
「金庸的寫作過程,是一種慢熱的過程。精彩如《神鵰俠侶》,開始時一大段;熱門如《射鵰英雄傳》,開始時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階段。一定要在經過了縝密的安排之後,精彩處才逐漸呈現,終於到達令讀者目不暇接的程度。而短篇的創作,根本沒有這一過程,金庸的特異優點,就得不到發揮。」
「《白馬嘯西風》在金庸作品中,排第十四位。」
《白馬嘯西風》是金庸作品中兩個短篇之一,是專為電影創作的故事。初次發表和修改之後,有極大的差異,是金庸修改得最多的一篇作品。
《白馬嘯西風》在未修改之前,不通,修改之後,通了。《白馬嘯西風》中描寫師、徒之間的爾虞我詐,是《連城訣》的前身,在《白馬嘯西風》中未曾得到發揮的,在《連城訣》中得到發揮。金庸只寫了兩篇短篇,就沒有再嘗試下去。而兩篇短篇,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都很低。
金庸的寫作過程,是一種慢熱的過程。精彩如《神鵰俠侶》,開始時的一大段,熱門如《射鵰英雄傳》,開始時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階段。一定要在經過了縝密的安排之後,精彩處才逐漸呈現,終於到達令讀者目不暇給的程度。而短篇的創作,根本沒有這一過程,金庸的特異特點,就得不到發揮。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早達笑彈冠。這一聯,是《白馬嘯西風》的主題。金庸原意,可能想通過華輝的遭遇,寫出世情的險惡,但是短篇完全不給金庸以發揮的機會,無可奈何之至。
E. 金庸的14部小說按寫作順序排序!!
天(北宋)射(南宋)神(南宋)倚(元)笑(明)俠(明)碧(明)鹿(清)書(清)飛(清)雪(清) 鴛(清)連(清)白(清) 具體分析,請看: 金庸小說年代排序—— 一.春秋時期 1.《越女劍》:公元前五世紀前葉 二.北宋後期 2.《天龍八部》:公元1094年前後 三.南宋中後期 3.《射鵰英雄傳》: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懷胎到鐵木真逝世) 4.《神鵰俠侶》:公元1239年-1260年(楊過出場到蒙哥歸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龍記》:公元1337年-1360年(張三豐90歲到張無忌22歲)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計是明朝中期 因為有武當派,而且書中官職是明朝的,並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還 有在《鹿鼎記》中澄觀老師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俠客行》:明朝 因為有武當派,並且書中好象沒有什麼民族矛盾,而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 8.《碧血劍》: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從10歲到20歲) 六.清朝 9.《鹿鼎記》:公元1670年-1689年 鰲拜死的時候史書上記載為1670年,韋小寶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歸隱,那是1689年 10.《書劍恩仇錄》:公元1756年前後 因為《飛狐外傳》中趙半山曾對小胡斐說過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紅花會抓住過 11.《飛狐外傳》: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飛狐》推算,從胡斐13歲到17歲 12.《雪山飛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陰歷) 書上開頭就寫了「這是乾隆四十五年叄月十五」 13.《鴛鴦刀》:清朝 書上倒數第二段寫道「滿清皇帝聽說這雙刀之中,有一個能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連城訣》:清朝 這個沒什麼大道理,因為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有辮子,這可是金庸授權的,而且從 官職、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馬嘯西風》: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樣,書上插圖中的男人有辮子
F.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按歷史順序怎麼排
一、首先說明,金庸一共創作的武俠小說是十五部不是十四部,分別是: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二、依照故事發生的時代,這十五部小說先後順序如下:
1、《越女劍》--春秋末年
2、《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龍記》--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連城訣》--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時間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公元1644年(崇禎上吊)。
8、《碧血劍》--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9、《俠客行》--清初
10、《白馬嘯西風》--清初順治年間
11、《鴛鴦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飛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15、《飛狐外傳》--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G. 金庸小說排名
在港台武俠小說家中,金庸是寧少勿濫的作家。金庸寫了多少武俠小說?他曾將其作品的第一字作一對聯,十四個字正好是十四部武俠小說: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另有《越女劍》短篇(1970 年),因其容量較小,又受對聯字數限制,金庸不列其內。筆者試以十四部作品作品評。
品評之前,我先列出兩張排名錄,一為按金庸創作時間順序的排名:
1.《書劍恩仇錄》(1955 年)
2.《碧血劍》(1956 年)
3.《雪山飛狐》(1957 年)
4.《射鵰英雄傳》(1958 年)
5.《神鵰俠侶》(1959 年)
6.《飛狐外傳》 (1959 年)
7.《白馬嘯西風》(1960 年)
8.《鴛鴦刀》(1961 年)
9.《連城訣》(又名《素心劍》)(1963 年) 10.《倚天屠龍記》(1964 年) 11.《天龍八部》(1965 年)
12.《俠客行》(1965 年)
13.《笑傲江湖》(1967 年)
14.《鹿鼎記》(1969-1972 年)
需要說明的是,金庸自1955 年闖入武俠世界,至1972 年9 月封筆, 前後十七年寫了十五部作品。70 年代中期,金庸對其作品作了逐字逐句的修訂;有些作品刪改較大,某些章節甚至重寫,至80 年代中期才完成全部修訂工作,可見金庸創作態度之嚴謹。
另一種排名錄,為金庸的好友倪匡所列。小說家兼評論家倪匡的金庸小說排名錄如下:
1.《鹿鼎記》(倪匡稱之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
2.《天龍八部》
3.《笑傲江湖》
4.《神鵰俠侶》
5.《雪山飛狐》
6.《倚天屠龍記》
7.《射鵰英雄傳》
8.《書劍恩仇錄》
9.《連城訣》
10.《俠客行》
11.《飛狐外傳》
12.《碧血劍》
13.《鴛鴦刀》
14.《白馬嘯西風》
倪匡是以排名開金學研究之先河,他從《我看金庸小說》寫到《五看金庸小說》,文字活潑、調侃,見解標新立異,可謂精心研究「金學」 之傑出成果。
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面對博大精深的金庸小說世界,愛好者各有所見,如作家三毛與評論家董千里,就認為金庸作品最佳者是《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
H. 金庸小說的14部武俠小說中按時間先後排列
啥?你指的是寫書時間還是書里的年代?
我搞人物證明的哦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人物證明:乾隆
雪─《雪山飛狐》(1959年)
人物證明:乾隆
連─《連城訣》(1963年)
人物證明:MS沒有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人物證明:完顏阿骨打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人物證明:成吉思汗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
人物證明:唐以後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人物證明:康熙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人物證明:沒有,估計是明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人物證明:乾隆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人物證明:成吉思汗之後
俠─《俠客行》(1965年)
人物證明:沒有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人物證明:朱元璋
碧─《碧血劍》(1956年)
人物證明:在煤山上吊的那個
鴛─《鴛鴦刀》(1961年)
人物證明:乾隆
還有越女劍
人物證明:西施
I.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按歷史順序怎麼排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俠客行:明末清初(17世紀30-50年代)
白馬嘯西風:清初
鴛鴦刀:清中前期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J. 金庸小說的十四部書的人氣排名(要公正)
一、《鹿鼎記》可視為金庸小說的最高峰,最頂點。突破一切清規戒律,將人性徹底解放,個性得到了肯定。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鹿鼎記》可以說是一部「反書」;宣人性,宣獨立,宣快樂,《鹿鼎記》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書」。《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
二、《天龍八部》是千百個掀天巨浪,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龍》,又是一個新的顛峰。不受任何拘束,更放得開,激情浪漫更甚,堪稱世界小說的傑作。是金庸作品中極其特殊的一部小說,在武俠小說中的地位,堪稱第一,在金庸作品之中,排位第二。
三、《笑傲江湖》中令狐沖一出,武俠小說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書中關於權力令人腐化過程的描寫,可以作為民主政治第一課的教科書。在一連串的曲折、陰謀之中,漸漸暴露偽君子的面目,解決了正邪的真正意義,是一部寫盡人性的小說,在金庸的小說中排名第三。
四、《神鵰俠侶》的創作年份是在60年代一開始,世界各地年輕人的主導思想就是叛逆,且脫不出自覺和不自覺的兩種類型金庸所寫的叛逆,是楊過和小龍女對當時社會的叛逆,但在人性上放在任何時代皆可適合,這是本書最大的成功。「情」是全書的主旨,《神鵰俠侶》是一部「情書」,排名第四。
五、《雪山飛狐》是石破天驚的作品,突破了《書劍》的群戲,繼承了《碧血劍》的雙線發展和倒敘結構。書中真正的人物不是胡斐而是倒敘中的胡一刀夫婦,憑奇特、離奇的結構,本來可以排名更前,但由於未有了局,將解開死局的責任推給了讀者,所以只好排名第五。
六、《倚天屠龍記》的主角是「明教」,書中人物眾多,一一出場,過程繁復、頭緒萬千卻有條不紊,其組織結構之佳,在任何小說中皆屬罕見。讓人懷疑,金庸的創作才能,究竟有沒有盡頭,但最無可奈何的是結局,大智大勇的胸襟,敵不過奸詐權術,真是造化弄人,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六。
七、《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最多人提及的一部,是一部結構完整得天衣無縫的小說,是金庸成熟的象徵,自《射鵰》後,再也無人懷疑金庸的小說巨匠的地位。情節曲折動人、人物生動豐富,是雅俗共賞的成功作品,在金庸作品中排在第七位。
八、《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說,在金庸作品中不是最好,但已經光芒萬丈,是金庸對武俠的一種嘗試,且是極其成功的,為他進一步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是金庸成功的一個起點,排名第八。
九、《連城訣》是金庸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初次發表時篇名是《素心劍》,修訂改正後用現名。《連城訣》是一部「壞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人性的丑惡被描寫得如此透徹,令人看了不寒而慄、茶飯不思,只好在極不情願的情形下接受這個事實:人真是那麼壞!《連城訣》在金庸作品中排第九位。
十、《俠客行》只是在表現幾個新的觀念上有突破,其餘方面,成績平平,之中最獨特的一面,是女主角叮當對待愛情的態度,明知所愛的人是浮華浪子,但仍然愛他而不愛另一個外貌完全一樣的正人君子。金庸再一次通過女主角在愛情上的選擇,不說明愛情和理智是兩回事。在所有作品中排名第十。
十一、《飛狐外傳》和《神鵰俠侶》是同時創作的,補《雪山飛狐》的不足,寫胡斐這個人的成長過程,袁紫衣是鳳天南的女兒這種情節安排,是金庸作品中最沉悶而不動人的情節。但有一枝精彩紛呈的旁枝是有關「毒手葯王」的一段,排名第十一位。
十二、《碧血劍》書中真正的主角是早已死去的金蛇郎君,另一個主角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在書中,金庸首先向是非觀念挑戰,金蛇郎君是一個放盪不羈的人物,但金庸肯定了他的個性,將他寫得極其動人。其地位、排名在第十二位。
十三、《鴛鴦刀》是金庸的一個短篇,情形和《白馬嘯西風》相似,第一次出現喜劇性質的人物——太岳四俠,在以後的小說中奠定了一個基礎(「桃谷六仙」、「南海鄂神」等)。武功低微一樣可以成為武俠小說的主角這個意念的形成極其重要,基於這個意念,才有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所以排名第十三位。
十四、《白馬嘯西風》是金庸的兩個短篇之一,其中描寫師徒之間的爾虞我詐,是《連城訣》的前身,《白馬》有點象一部寓言、一則童話故事,不過,這部寓言,有著濃烈的血腥味;這則童話故事,不但不快樂,而且還十分悲慘哀傷但《白馬》的最大特色是文字。是一部完整的「成年人的童話」,金庸把天鈴鳥的命運和李文秀的命運合一,突破了武俠小說的格局,最特殊的地方是它的「善意」,對塞外的風情、人性的善念作出悲天憫人的誦歌,在武俠小說中尤其可貴,你能不感動、能不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