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殺人的劍面
❶ 金庸武俠小說中,誰才是殺人最多的女魔頭
葉二娘
提起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女魔頭,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梅超風和李莫愁,她們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歹毒無比,聞之使人膽寒。
但若是和另一位知名度較低的葉二娘相比,她們又有點小巫見大巫啦。因為,葉二娘殺的人比她倆殺的還要多。
可以說,葉二娘可以說是整個金庸武俠小說中殺人最多的人,當之無愧的女魔頭。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可以從《天龍八部》里尋找到佐證。
葉二娘在小說中初出場時,懷里便抱著一個兩三歲大的男孩(無量劍東宗掌門人左子慕的孩子),因孩子啼哭不休,岳老三心煩意亂便搶奪孩子。爭奪的過程中嶽老三對葉二娘說了一句話:「你每天要害死一個嬰兒,卻這般裝腔作勢,真是不要臉之至!」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葉二娘每天殺一孩童的行為,已到了令同為惡人的岳老三所不齒的地步,心狠手辣可謂至極。
如果岳老三的話還不足以讓人信服的話,那麼左子慕的一番心裡旁白,足可使人信服:「他曾聽說『四大惡人』中有個排名第二的女子葉二娘,每日清晨要搶一名嬰兒來玩弄,弄到傍晚便弄死了,只怕這『葉三娘』和葉二娘乃是姊妹妯娌之屬,性格一般,那可糟了。」
由此可見,葉二娘每天殺一孩並非空穴來風。如果葉二娘果真每天殺一孩童的話,那麼一年她就要殺掉360多個孩童,就算梅超風、李莫愁再濫殺無辜,恐怕也趕不上這個駭人的數字吧。何況這個數字還只是一年的,要知道,葉二娘總共殘殺了二十四年啊,二十四年是什麼概念,如果按一年365天計算,那麼24年,便是365X24=8760,這個數字是不是很恐怖,是不是很血淋淋。這還只是孩童的數字,如果加上她殺的成年人,這個血淋林的殺人記錄,數字會更高。
讀到這,可能會有讀者疑問了:「你從哪裡知道她殺了24年,依據在哪裡?」依據就在喬峰燕雲十八騎上少室山的現場,葉二娘通過虛竹身上的印記與虛竹母子相認,葉二娘曾抱著虛竹說過這樣一段話:「孩子,你如今二十四歲,二十四年來,我白天也想念你,黑夜也想念你,我氣不過人家有兒子,我自己兒子卻給天殺的賊子偷去了。我……我只好去偷人家的兒子。可是……可是……別人的兒子,哪有自己親生的好?」從這段話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葉二娘偷人家孩子的時間有24年之久,殺了那麼多孩童也確實有據可依。
葉二娘因蕭遠山偷了自己的孩子,傷心欲絕,憶子成痴,從而行惡玩弄殘殺別人的孩童。雖然事出有因,有自己的苦衷,其人可以同情但其罪行卻不可饒恕。自己失子,便覺得天下人都有罪;自己失子,便不容許天下人有子,其心理可見是多麼的扭曲變態,有種我沒兒子你們也休想獨善其身的報復之心。這種母失其子所造成的報復行為,遠遠要比練九陰真經誤入歧途的梅超風、因愛生恨憎恨天下所有男人的李莫愁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遠遠大得多。因為梅、李二人雖然惡毒,但其理智尚在,不會輕易隨便殺人。
而葉二娘則不同,其一直處於神智混亂、失子之痛中,仇恨的種子早已深入骨髓,所以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都有意無意的參雜著瘋狂的報復。其每天殺一孩童,已成為了她活下去的唯一支撐。假如,她一直未找到虛竹,相信殘殺的報復將會繼續進行,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這個假設真的讓人不寒而慄。可喜的是,在經歷了24年非人類的生活後,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悲的是,直到死她都不曾對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有所懺悔,實在是令人發指。
丟了一個孩子,引發了24年的血案,變成了最血性的女魔頭。這比當年一個饅頭、最近阿里內部搶月餅事件引發的「血案」不知恐怖多少倍。而血案的結局也令人唏噓不已,少林寺方丈玄慈(葉二娘的情人)自絕經脈而死,葉二娘自刎而死,剛找到爹娘的虛竹又成了孤兒,當真是應了《天龍八部》的主題眾生皆苦,一切成空。
❷ 殺人只須一刀,是什麼武俠小說的內容
《拐俠》,東方玉偽作。主人公卜靖,以一人之力,與天下武林為敵。天刑門門主,天刑刀,又名血刀,刀法總綱:殺人只需一刀,一刀即可殺人,殺!
❸ 為什麼武俠小說里的人殺了人都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呢
一般武俠小說中都是江湖事江湖了,殺了人自然有他的門人朋友來報仇。
❹ 在金庸和古龍的所有武俠小說中哪個人物殺人最多
書中具體說道的很少。。如果是具體提到的就是洪七公(北丐,郭靖師父)殺了232人
全是窮凶極惡之徒。
沒有具體提到的應該是金庸小說《俠客行》中的「一日不過三」祖孫倆。他們一開始因為作惡殺人太多太多,所以才立下「一日不過三」的規矩。,
純屬手打。誠心回答。希望武俠愛好者共同交流。希望採納O(∩_∩)O~
❺ 武俠小說中談虎色變、殺人於無形的暗器,其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武俠小說的黃金時代,在小說中都離不開的一種武器——暗器,暗器顧名思義,就是暗中突發性武器,它短小精悍、隱蔽性高,令人防不勝防,殺人於無形,有時武力不行,憑借暗器就能脫身,甚至於反敗為勝。如金庸小說中著名的暗器如霹靂雷火彈、生死符、玉蜂針、金蛇錐、飛燕銀梭等等,它都有一個好聽又響亮的名字。
暗器可以追遡到原始社會,史前時代原始人獵殺野獸所用的武器許多就是暗器的祖師爺,如澳大利亞土人所用的“飛去來器”及加那利人和藏人所用的拋石皮囊都是暗器的一種。華夏民族先秦時期在娛樂時的“投壺”所用的短箭也是拋擲武器的變種。專諸刺殺吳王所用的“魚腸劍”及荊軻刺秦王的匕首更是中國古代暗器使用的著名例子。秦以後,暗器的使用有所擴展。三國時代手戟也是一種很厲害的暗器,董卓曾“拔手戟擲布”,幸虧呂布躲閃迅速,差一點被擊中。這種手戟很短小,在直刃一側有一個橫出的斜枝,手柄纏繞細繩,單手擲擊,“嚴鋒勁枝,擒鍔耀芒”,威力確實很大。東吳名將孫策就精於用手戟擊敵。
暗器的廣泛發展,是在宋元以後。北方女真、契丹等游牧民族在對宋戰爭中,騎兵相逐,長兵使用不便,因此發明了很多馬上使用的暗器,如飛抓、背弩、犁花槍種種。蒙古人的到來更將暗器進行了充分發揮,如短標槍、套索、飛刀及乾坤圈等兵器,在征宋、西征等戰爭中,這些暗器得到了廣泛運用,效果明顯,穆斯林和歐洲騎士的長槍彎刀對付這些靈活的武器特別力不從心,在其歷史記錄中大多對此心有餘悸。
暗器可分為手擲、索擊、機射、葯噴四大類,每一大類中均包括若干種。
一手擲類暗器有:標槍、金錢鏢、飛鏢、擲箭(甩手箭)、飛叉、飛鐃、飛刺(包括三棱刺、峨眉刺)、飛劍、飛刀、飛蝗石、鵝卵石、鐵橄欖(棗核箭)、如意珠、乾坤圈、鐵鴛鴦、鐵蟾蜍、梅花針、鏢刀(三尖兩刃)等。
在所有暗器中,手擲類暗器應用最廣泛,式樣也最多,下面擇要介紹幾種。
飛鏢,又名“脫手鏢”,有三鏢,有三棱、五棱、圓柱等形狀,前面均為尖頭。鏢長約10厘米,重約0.2公斤。鏢的末端常系有紅綠綢布,叫做“鏢衣”,長約8厘米,有助於鏢穩定飛行。相傳飛鏢源於西域,北宋時,四川僧人性圓家得此技,後傳至中原。到了清代,武林中幾乎人人都學此技,至民國時依然流行。
金錢鏢,即把舊時的方孔銅錢當鏢來用。一般的金錢鏢,多是將銅錢的周邊磨得鋒利,猶如刀刃,擲出時飛旋而前,仗恃其邊刃傷人。功力深者,可不用磨刃,直接憑腕力而擲出傷人。但銅錢分量極輕,能練好此技殊非易事。清末民初,銀元為通行貨幣。銀元分量較重,平時多有攜帶,因此也有人以銀元代替銅錢作為暗器。
擲箭又名“甩手箭”或“摔手箭”,因必須甩腕發出,故名。擲箭完全用細竹製成,箭桿渾圓,前端削尖,後不加羽,猶如一根削尖的竹筷。因此物取材甚易,製作簡便,所以武林中人學者極多。藝成之後,又可舉一反三,凡細短之物,如筷子、樹枝之類,皆可順手擲出御敵。但竹箭輕飄,練成不易。一般是先練較重之鐵箭(重約0.3公斤),再練裝有鐵鏃之竹桿箭(重約0.1公斤),最後才能練竹箭(重約0.01公斤)。相傳擲箭源於嵩山少林寺,至清初才流傳到社會上。
飛蝗石是有稜角的細長狀堅石,因其外形略如蝗蟲,所以叫“飛蝗石”,飛蝗石每塊重約0.2公斤,平時貯於袋中,懸於腰間。鵝卵石就是河灘上的橢圓形石塊,因其外形、重量都和鵝卵差不多,所以叫“鵝卵石”。飛蝗石和鵝卵石都是易見之物,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在武林中十分流行。
梅花針也是一種罕見暗器。其構造是五枚鋼針在根部相連,擊中敵身後,分刺五點,狀如梅花五瓣。針的長度約為3厘米。梅花針在武林中的歷史相當久遠,但今日已近絕跡。
乾坤圈是鐵制圓圈,直徑約15厘米,內外沿全部開刃,拋出後以旋飛擊敵。藝精者可一手拋出兩圈,但練成不易。曾有人擲出一圈,將丈餘外的十支蠟燭一下齊腰截去,令觀者大為贊嘆。
如意珠即人們隨手把玩的鋼球或玉球,也可用山核桃。今日武林中人所用的如意珠,多為形制較小的鋼珠,重量較輕,便於攜帶,多取於廢軸承之中。
二索擊類暗器有:繩鏢、流星錘、狼牙錘、龍須鉤、飛爪、軟鞭、錦套索、鐵蓮花等。
在索擊類暗器中,最常見的是繩鏢、流星錘、飛爪、軟鞭四種。
繩鏢是在鋼鏢尾部系一長索。鋼鏢比普通飛鏢略大,長約0.2米,重約0.3公斤,頭尖尾廣,尾部為圓形,有一鐵環,用以系索。繩索長約6.7-10米。平時可將繩鏢纏於腰間。繩鏢是用臂腕的抖甩之勁將鏢發出,可擊較遠之敵,發出後又可立即收回。只是由於繩索較長,取准不易。清末民初時,河南衛輝府(府治在今衛輝市)有一董姓鏢師頗精此技,曾在煤油燈的白瓷罩外斜放一枚銅錢,董某於兩丈外驟放繩鏢,應聲擊中銅錢,而燈罩完好無損。董某自言,他拳腳功夫平常,惟此繩鏢一技,但終於未能在江湖上立足,鏢局歇業,他也流落四方。民國初年,北京天橋有個叫孟繼永的武師專門表演繩鏢。孟繼永是河北武邑人,當時六十多歲,人稱“孟傻子”,也是鏢師出身,他把繩鏢叫做“甩頭一子”。
流星錘是將長繩末端繫上鐵錘,擲出以傷敵。鐵錘外形,或作渾圓,或作瓜形,或作多棱,重約1.5-2.5公斤,最重者可達4.5公斤。鐵錘後部有兩眼,穿以鐵環,長繩即系在鐵環上。繩長約7-10米。因鐵錘沖力很大,所以不宜用一般麻繩,多用蠶絲、人發及鹿脊筋細絲混編而成,使長繩既柔且韌,不易斷裂。民國初年,陳蘿夔善用流星錘,曾於兩丈外擊石柱,每發必中,接連擊斷四柱。陳蘿夔所用流星錘,是以熟銅鑄成,重3.5公斤,長繩粗過拇指。陳蘿夔對友人說,他練此技已有十年,但僅右手尚可,左手取准稍差,還需苦練。
飛爪是一種很厲害的暗器。爪為鋼制,略似手掌,有五個鋼爪,每個爪又分三節,可張可縮,其最前一節末端尖銳,猶如雞爪。鋼爪掌內裝有機關,可控制各爪。鋼爪尾部系有長索,與機關相連。以飛爪擊人,只要將長索一抽,鋼爪即猛然內縮,爪尖可深陷入肉,敵人萬難擺脫。清代時,山西大盜榮康以此聞名,號稱“飛爪天王”,後將此技傳給天津鏢局毛某。毛某藝成後,走鏢時竟不插鏢旗,只在鏢車上懸一飛爪。群盜一見此物,即自行退避。民國以來,武林中所用飛爪已無機關,只是固定的三爪或五爪,多用於爬越高牆。
三機射類暗器有:袖箭、彈弓、弩箭、緊背花裝弩、踏弩、雷公鑽等。
機射類暗器以袖箭最為常見。
手杖刀又名“二人奪”,杖身中空,內藏窄身長刀一把。杖柄上裝有機括,如遇人奪杖,按動機括,即可抽刀刺敵。手杖柄即為刀柄,為便於實戰,手杖刀的杖柄多為直形,而不像普通手杖那樣做成半彎形。
鐵扇的扇骨為純鋼製成,扇面為絹質,打開可作普通扇子用,合住即可劈砍點戳。手杖刀和鐵扇目前仍比較流行。
❻ 武俠小說殺人不被官府追捕嗎
武俠小說中殺人通常不會被官府追捕有以下原因:
因為武俠小說本來就是虛構的,因此不存在官府。武俠小說雖然在理論上來說,時間背景都是古代,但真正涉及官府的武俠小說卻十不足二三。並且由於武俠小說的虛構性,不寫官府也無所謂。
作案者的背景太大,且一般都是反面角色。武俠小說的精神內核永遠是江湖人的義氣,不管是家國之義,還是朋友之義。因此,你可以看到,其實偉大光榮正確的主角是很少殺人的,殺人的一般都是反派。而且既然是武俠小說里的反派,一定是不管個人能力還是組織體系都是強大到一定程度的。這個程度,一般就算有官府也管不了(或者不想管),就跟現在的黑幫似的。而且,我們勢單力孤卻又籠罩無數光環的主角即使殺了人也不會被抓,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現代的法制理念,作為好人,殺了一個壞人,一般官府也都不會抓你。
在武俠小說里邏輯中,除非特意提到官府,否則一般情況下,官府中也都是完全不會武功的麻瓜們,因為真正的高手以入公門為恥。所以,你讓一個麻瓜去抓一個大俠,很明顯不現實嘛。不僅抓捕不現實,作為脫離江湖的官府,你讓他們憑什麼鎖定某某人就是兇手?
❼ 以前看過一部武俠小說,書中有個有個人出場殺人時經常是嘴裡喊著餓餓餓,主角有個神秘的轎子!
歡樂英雄
❽ 金庸武俠小說中武力前十,你覺得誰是第一
說起武俠小說,當然首推金庸了 。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有很多經典的武俠小說,比如我們大家熟知的《天龍八部》、《射鵰》、《神鵰》等都是出自金庸先生之手,那麼你知道金庸小說武功排名是怎樣的嗎?武功排名TOP10名單。
NO.1:達摩祖師(出自《天龍八部》)
張三豐在倚天屠龍記裡面,也算是非常厲害的一位了,自創太極拳、太極劍法、武當九陽神功等等。是武當派的創始人,武林中德高望重,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NO.10:黃裳(出自《射鵰英雄傳》)
黃裳《射鵰英雄傳》中,九陰真經的創始者,後來被王重陽得到,不過王重陽並沒有修煉。梅超風就是修煉了九陰真經之後走火入魔了,都還有那麼高的武功,可見這本九陰真經是多麼厲害。
金庸先生這么多部武俠小說中最厲害的武功又是哪一個呢?
❾ 武俠小說中的那些殺人方式是否可行
武俠中有種無敵的東西——內力這種東西在運用到物體上或者說「注入」到物體上的效果暫時想出三種:1.使軟的東西變硬或者內含千鈞力,觸者筋折骨斷。如《神鵰》中李莫愁的拂塵。2.用在兵器上可使其鋒利無比,比如《天龍八部》中虛竹率眾攻打靈鷲宮時用一把普通的柳葉刀灌注真力就能像切豆腐一樣切斷粗粗的鐵索。3.對於金屬,灌注內力可使其發燙。比如《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家臣高昇泰與「四大惡人」中的葉二娘交手時雙掌凝集內力使得他使用的銅笛變得與火一般滾燙。從上面來看,什麼飛花摘葉即可傷人之類的功夫都是靠內力灌注到物體上實現的,效果類似第一條,灌注了內力的樹葉已成為刀片,水滴就是彈丸,那麼能殺人也就不奇怪了。當然,現實中用這兩種東西殺人理論上也不是不可能。英語中有個片語叫 paper cut ,表示手指或其他部位被紙片、書頁等很薄的東西劃破。其原理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很薄,所以可能產生較大的壓強足以劃破皮膚。樹葉和紙片類似,大多情況下他們是軟的,但一些特定條件下,比如極高速運動的時候,樹葉就有可能劃破皮膚,也就有可能殺人了。水滴殺人在我想來更容易實現,想想用高壓水槍去鎮壓暴動的情景就知道水的威力了。同樣也是在高速的時候,水並不是那麼柔弱,相反,那些水上F1摩托艇如果在幾百公里的時速下翻船,那麼船體或者運動員撞上的水面其實相當於混凝土地板。那麼找這個原理如果以及高的壓力把水滴噴射出來,那麼形成類似彈丸的撞擊效果我想也不是很難。
希望採納
❿ 金庸武俠小說里誰殺人最多拜託各位了 3Q
郭靖啊!在襄陽幾十年殺了多少蒙古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