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有關金庸武俠小說演講

有關金庸武俠小說演講

發布時間: 2022-09-28 09:59:54

Ⅰ 金庸武俠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探究 研究性課題

金庸的出現,無疑對中國主流文學界構成了嚴峻挑戰.然而,無論是接納還是拒絕金庸,研究者們都很難跳出雅與俗、精英與大眾等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即使是接納金庸的學者也是把收編金庸作為自己的使命.以二元對立思維模式來衡定金庸雅俗兼具、模糊二值判斷的武俠小說無疑是削足適履的.金庸小說事實上已對20世紀建立起來的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史觀念體系提出了挑戰,那麼,如何跳出這種二元思維設定的框架與模式,調諧接收金庸作品的文學研究頻道?本文試圖依託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及社會資本聯動的文化研究理論,探尋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化創意經營.
一、文化資本:在當代思想給養中運作中國傳統文化
布爾迪厄認為,資本可以表現為三種基本的形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可以直接轉換成金錢,它是以財產權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資本在某些條件下能轉換成經濟資本,它是以教育的形式被制度化的;社會資本是以社會義務(聯系)組成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經濟資本,它是以某種高貴頭銜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資本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具體的狀態、客觀的狀態和體制的狀態.文化資本的積累集中體現在我們所稱的文化、教育、修養之中,文化資本的經營是對累積的文化資本的現實運用與轉化,這一過程表現為投資者的辛苦勞作,顯現為經營者各個時期勞動力的變化,這種文化資本的自覺經營,為「文化資本」整合其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獲取高額回報提供基礎核心,並且在社會結構的再生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金庸成長過程和小說顯現的人的教養、德行、人性,經由創辦報紙、撰寫時評與創造小說,表現為一種努力擺脫功利主義、物質主義對個體精神羈絆的努力,尤其是撰寫時評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政治學出身的文化經營者那份「超目的的合目的性」追求,為他贏得了更多的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經營空間.在小說創作中則體現為他自覺地以更多的時間投入以剖析人性與體悟生命.
金庸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對待創作的認真態度,是他的文化資本的重要構成部分.金庸以嚴肅認真的藝術態度對待武俠小說創作,精心建構武俠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高度自覺地承傳中華文化的價值,是金庸自覺經營文化資本並以此為核心整合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的起點.
讓傳統文化運行於當代思想提供的給養中,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最好保存.沉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統文化的思想結晶,被從歷史深處打撈起來,集聚在與當代文化共同運行的思考之中,這種深入到歷史深處的思考,不是要復活傳統文化曾有的樣子,而是要使曾經鮮活的傳統文化精神氣韻在當代文化土壤滋養下,依然保持它曾經存有的鮮活.
金庸成功地融會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精神,將武俠小說提升到新的境界,其創作一方面從傳統文化資源中汲取大量的營養,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智慧、靈感、想像和才情綜合運用傳統文化資源,從而構成他小說的獨特的文化資本.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或許是良莠兼具,但在社會的特定發展時期,金庸小說文化資本運營,為社會開辟了一個廣泛的市場,為不同的讀者群提供了各取所需的文化資源.中華文化精神也在文化資源的現實轉化中,著陸生根於我們日常的生活.
對金庸如何在小說中充分激活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元素有效地轉化為小說的文學性資源,許多研究者都有精彩而充分的展開,不再作添足之論.本文重點旨在論述金庸的文化資本經營在當下語境中的功能與意義.
從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著眼,形式上藉助武俠小說這種傳統文化體裁,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適合最廣大華夏子孫的再創造.金庸利用的是傳統的武俠小說形式,在承載傳統文化的同時,又賦予小說以現代的思想,即以當代的文化滋養中華的傳統文化,讓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一道運思,創造出有別於傳統的新武俠小說.
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但由於缺乏好的創意和再造能力,致使傳統文化資源不是閑置浪費,就是大量流失,或為外國文化所利用.眾所周知,《花木蘭》和《寶蓮燈》這兩個在我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美國好萊塢把它們拿去加以文化與技術的改造,拍成動畫片,通過全球的銷售網路廣泛傳播,從而創造了驚人的票房和影響,這就是好萊塢對傳統中華文化的改造,我們除了焦慮卻無所作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僅僅倡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號,對民族文化的國際化推進並沒有什麼切實的作用與意義.我們可以蔑視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將目光僅僅投放在最沒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功夫」上,也盡可以蔑視好萊塢的中國面孔拼貼的僅僅是中國文化的邊角余料.但是,如何遏止好萊塢的文化影響和意識滲透在中國的進一步擴大,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使命,如果忽略這一點,那才是最可悲的了.

Ⅱ 金庸的名言

  • 金庸名言經典語錄

  • 令狐沖:一見尼姑,逢賭必輸。《笑傲江湖》

  • 韋小寶在中國古代有這種人的。反而郭靖黃蓉出現的可能性小一點,尤其是像黃蓉這樣的女俠,幾乎不可能。有人講我寫韋小寶有點像《阿Q正傳》,魯迅先生寫阿Q是寫一般的平民,韋小寶是一個運氣比較好的人。中國古代成功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韋小寶的味道。金庸名言

  • 每個人的寫作風格也不一樣。古龍的書就寫得很活潑很有趣,他寫過的人,寫過的事可以再寫,我自己則希望每一次寫出的都有所不同。

  • 我們新派受西洋文學的影響比較多一點,還珠樓主他們沒受過外國文學的影響。我本人就很喜歡大仲馬,受他的影響。

  • (郭靖和黃蓉)我寫了兩種性格不同的男女在一起的情感。如果郭靖和小龍女戀愛那情況又不同了。我在北大演講,他們問我,查先生,郭靖很笨,黃蓉很聰明,你給他們配在一起,如果兩個人都很笨,或者兩個人都很聰明,那又怎麼樣呢?兩個人都很笨,說不定結果很好的,一個笨,一個聰明,那也不錯,如果兩個人都很聰明,那就麻煩一點了。

  • 《射鵰》中的郭靖可能主要是反映中國儒家的道德觀念。金庸經典語錄

  • 我要對四川人民道歉,我在《笑傲江湖》裡面講了青城派用了變臉的方式,不是對四川同胞故意冒犯,不是得罪的意思,你們如果不高興非常抱歉。我真的對峨嵋派不了解,我看一些武學書,峨眉派的書沒有找到,抱歉沒有看到,下次再寫的話我先向您討幾本書看。

  • 他們叫我金大俠,我不敢當,我不是大俠。這個俠字在我心目當中有一定的意義。以犧牲自己利益,主張公道正義,報打不平,就算傾家盪產自己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去干,這種事情我做不到,所以談不上大俠。

  • 中國人哲學講究友好和平,什麼事情妥協互相讓步,互相和平共處,這個才是真正的武道,不是我打贏你就贏了,打贏你最後不一定贏的。我和你和平共處,最後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這是真正的無招勝有招。中國古人的理想就是放掉戈去耕田,中國自古以來不希望打仗,能夠和平解決最好,不要武力解決。

  • 看我小說的人多,並不代表了我多麼有才華,而是託了中國人多、中國語言被世界各地華人廣泛傳播的福,因為華人多看小說的人自然也就會多起來,幸而生為中國人,是我的運氣。金庸名言

  • 郭靖:莫錯殺了好人!好人怎能錯殺!《神鵰俠侶》

  • 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射鵰英雄傳》

  • 一個的骨灰散在華山之顛,一個的骨灰倒入了東海,叫他二人永生永世不得聚首。《神鵰俠侶》

  • 情花的果實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氣難聞,中人作嘔。金庸經典語錄《神鵰俠侶》

  •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神鵰俠侶》

  • 上口極甜,後來卻苦了,這花叫情花。《神鵰俠侶》

  • 愛之為物,有時固然極美,有時卻也極丑。《神鵰俠侶》

  • 其實這對少年男女早在他們自己知道之前,已在互相深深的愛戀了。直到有一天,他們才知道,決不能沒有了對方而再活著,對方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過百倍千倍。每一對互相愛戀的男女都會這樣想,可是只有真正深情之人,那些天生具有至性至情之人,這樣的兩個男女碰在一起,互相愛上了,他們才會真正的的愛惜對方,遠勝於愛惜自己。金庸名言《神鵰俠侶》

  • 兩個都喜歡,便是一個都不喜歡。《神鵰俠侶》

  • 你去找她吧,找十年,找二十年,只要我活著,我總是在這草原上等著你。《射鵰英雄傳》

  • 他要娶別人,那我也嫁別人。他心中只有我一個,我心中也只有他一個。《射鵰英雄傳》

  • 皇天在上,後土在下,我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鍋,千刀萬剮。滿門抄斬,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男盜女娼,絕子絕孫,天打雷劈,滿身長上一千零一個大疔瘡,我也非娶你不可。金庸經典語錄《鹿鼎記》

  • 倘若情絲一斬就斷,那也算不得是情絲了。《雪山飛狐》

  • 少年愛侶,情深愛極,每遭鬼神之忌,是以才子佳人多無美滿下場,反不如傖夫俗子常能白頭偕老,情不可極,剛則易折先賢此話,確是合乎萬物之情。《書劍恩仇錄》

  • 小昭:不要在你愛的人身邊充當一個乖乖小妹形象,他不會把你當回事的。直到你要離開時他才會發覺你的重要性,可是那時已經遲了。《倚天屠龍記》

  • 周芷若:被拋棄後,請不要哭泣。報復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金庸名言《倚天屠龍記》

  • 趙敏:愛需要理由嗎?《倚天屠龍記》

  • 張無忌:有時候對你好的女子越多,你的煩惱就越多。《倚天屠龍記》

  • 郭芙:其實大多數時候,真正的愛情要等到你已無法回頭時才會發覺的。《神鵰俠侶》

  • 小龍女:如果你想不為愛情煩惱,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你們的愛情沒有任何第三人涉足。金庸經典語錄《神鵰俠侶》

  • 楊過:到處留情會使得許多人傷心。《神鵰俠侶》

  • 楊過:驚世駭俗的愛情總是要付出許多代價。《神鵰俠侶》

  • 霍青桐:世界上第二痛苦的事是擁有一個比自己美麗的妹妹。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自己的情人愛上了自己的妹妹。《書劍恩仇錄》

  • 香香公主:不要過於迷戀任何人。也許你只是他前途的一個砝碼。金庸名言《書劍恩仇錄》

  • 東方不敗:一個男人對女人們過於失望之後,就會尋找別的填補感情空虛的方式。《笑傲江湖》

  • 岳靈珊:每一個純情少女一生中都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哥哥,一個是情人。但往往你會發現大哥是比情人更好的。《笑傲江湖》

  • 令狐沖:很多時候,愛你的人並不是你真正愛的人。但是當很多人認為你們相愛時,你連否認都不能。《笑傲江湖》

  • 胡逸之:要避免一見鍾情的沉淪,記得不要看她第一眼。金庸經典語錄《鹿鼎記》

  • 韋小寶:婚姻大多數時候和愛情無關。《鹿鼎記》

  • 李文秀: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惜我都不喜歡。《白馬嘯西風》

  • 周伯通:女人是世界上最麻煩的動物。《射鵰英雄傳》

  • 黃葯師:娶一個好老婆對於事業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她可以做一個免費的記事本和秘書。金庸名言《射鵰英雄傳》

  • 郭靖:騙女孩子其實最好朴實無華。歐陽克用那麼多花招,不如我請一頓飯。《射鵰英雄傳》

  • 木娩清:愛上一個男人之前最好查查他的家世背景。《天龍八部》

  • 無崖子:永遠不要招惹兩個偏執狂女人。否則你一輩子不得安生。《天龍八部》

  • 游坦之:不要過分放縱你的情人。否則她會非常狂狷,而對你不理不睬。金庸經典語錄《天龍八部》

  • 慕容復: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天龍八部》

  • 蕭峰:我們對於老丈人要保持足夠的尊重。《天龍八部》

  • 虛竹:真正的愛情和對方的容貌無關。《天龍八部》

  • 段譽:愛情就象足球里的防守反擊。你只要死纏爛打。接下來,對方內部會出現問題。然後你就可以乘虛而入。這就是我得到語嫣的方式。金庸名言《天龍八部》

  • 狄雲:當一個舊情人拋棄你時不要哭泣,因為立刻會有一個新的更好的MM來接替她——當然,這種情況更多出現在小說里。我知道你會認為我和《基督山伯爵》中的愛德蒙·唐泰斯過於類似。我要告訴你的是,在古今中外,這類情況概莫能外。《連城訣》

  • 胡斐:一次戀愛之後最好立刻把前面的人忘記,否則會帶著沉重的感情枷鎖。你看看蕭峰到死都沒法忘記阿朱,而我不是就和苗若蘭好了嗎?《飛狐外傳》

  • 袁紫衣:跟一個人談戀愛最好不要用游戲心態。否則他會很認真。到時候你除了出家就別無他途。《飛狐外傳》

  • 程靈素:愛一個人不能過於無節制。因為你可能遇到一隻白眼狼。你愛他的時候他假裝不知道,你為他死後他假裝悲傷之後會去和別的女孩子搭訕。金庸經典語錄《飛狐外傳》

  • 袁冠南、楊中慧:很高興我們不是兄妹。《鴛鴦刀》

  • 李文秀:絕對不能把男朋友拱手相讓,否則你一定會後悔的。《白馬嘯西風》

  • 韋小寶:戀愛不能抓大放小,應該大小通吃。最好是確定一個主攻點,其餘攻擊點也不能鬆懈。《鹿鼎記》

  • 令狐沖:得到女孩子芳心的最好方法———在她面前說:你多麼愛另一個女孩子。金庸名言《笑傲江湖》

  • 虛竹:愛情其實是誤打誤撞,就像我得到西夏公主。《天龍八部》

  • 段譽:追女孩子就要死纏爛打,永不放棄,光明總會到來。《天龍八部》

  • 蕭峰:打人之前,最好先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女友。《天龍八部》

  • 梅芳姑:想得到心上人,就要讓自己看起來有些缺點,至少讓他覺得自己完全配得上女朋友。金庸經典語錄《俠客行》

  • 狄雲:當你無錢無勢的時候,一定不能找年輕漂亮的女朋友。不然,萬一有錢有勢的傢伙看上她,你就有苦頭吃了。《連城訣》

  • 胡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你愛的人是個尼姑,而且她不肯還俗。《飛狐外傳》

  • 胡一刀:寶藏與妻子,選擇妻子。《雪山飛狐》

  • 張無忌:喜歡你的女孩越多,你被設計的機會就越多。還好大多時候是無害的。金庸名言《倚天屠龍記》

  • 張翠山:娶老婆千萬不能娶對不起兄弟的,不然,你只能自殺。《倚天屠龍記》

  • 楊過:初戀女友是最好的。不管遇到多少女孩子,總之,第一個最好。《神鵰俠侶》

  • 楊康: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射鵰英雄傳》

  • 郭靖:追女孩子其實很簡單,比如說,在她扮成小乞丐的時候,請她吃一頓大餐。金庸經典語錄《射鵰英雄傳》

  • 袁承志:不要對第一個認識的女孩子許任何承諾,否則,你就會把她培養成野蠻女友。更糟的是,你不能跟更好的在一起。《碧血劍》

  • 陳家洛:如果有人和你的意中人態度曖昧,你一定要看清楚他(她)是男是女。還有,不要和第一個意中人的妹妹談戀愛,那會很尷尬。《書劍恩仇錄》

  • 北風如刀,滿地冰霜。《鹿鼎記》

  •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弟子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發。金庸名言《倚天屠龍記》

  • 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白馬嘯西風》

  • 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神鵰俠侶》

Ⅲ 金庸武俠小說中有那些經典的語句啊

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文字修辭方面

金庸修訂舊本小說,可謂達到了鉅細靡遺的地步,在文字修辭部分,幾乎每處皆有,是更動最多的部分。文辭的修訂,使金庸文字的風格更見典雅朗暢、流麗高華,可讀性也增強;尤其是金庸將若干仍饒具「說書」格套的「且說」、「話說」、「暫且不表」等盡行刪削,使小說內文更見純凈。論者謂金庸小說「達到了白話文的新高峰」,雖未免誇張,但就通俗小說而言,金庸的文字風格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可作為初入文章門徑者的津梁。當然,這瑣碎細微的修辭工夫,雖也展現了金庸自我嚴肅要求的意義,但相對於我們探討的主題,反而是較不重要的。 回目的重新設計,是金庸修訂版中下得工夫甚深的部分,從《雪山飛狐》之不著一字(僅用一、二、三區隔),到《笑傲江湖》二字擬目(如「滅門」、「聆秘」、「救難」)、《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之四字擬目(前者如「風雪驚變」、「江南七怪」;後者如「風月無情」、「故人之子」),到《飛狐外傳》等三、五、六字不等的白話「章」(如「血印石」、「大雨商家堡」、「風雨深宵古廟」);再從《書劍恩仇錄》的七字聯對(如「古道騰駒驚白發,危巒快劍識青翎」)、《碧血劍》的五字聯對(如「危邦行蜀道,亂世壞長城」),到《倚天屠龍記》的「柏梁台體」擬目(從「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頂松柏長」以下共40句,句句押韻)、《天龍八部》的自創新詞(分別以〈少年游〉、〈蘇慕遮〉等五個詞調分卷),到《鹿鼎記》集清人查慎行的詩句(如「縱橫鉤黨清流禍,峭風期月旦評」、「絕世奇事傳聞里,最好交情見面初」),變化繁復,風格各有差異。

金庸武俠詩詞賞析

1.最愛的詩句: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我的理由是:這是黃蓉相答樵子時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曲中之詞有視富貴如浮雲的豪氣,又有隱居山林不求功名的灑脫。最後一句「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更說明人不可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頗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單瓢亦樂哉」一句,更有古人顏回之風,安貧樂道不為富貴貧窮所困,這也是我所嚮往的境界,與其汲汲營營於名利,求取榮華富貴,倒不如隱居山林做個閑雲野鶴之人來得瀟灑!

2.最愛的詩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我的理由是:說《神鵰》的結局很「郭襄」,應是無人置疑。

郭襄給人的感動,是處在武林詭譎的氛圍中,還能保住純真的心、質朴的氣,讀郭襄,就像在將窒息的空氣里聞到清新。然而,神鵰俠的三枚金針打開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竇初開的新蕊,還沒得到愛情滋養,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別愛吟詠「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感慨金庸給了郭襄生命,卻又難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元好問的經典名句,由大魔頭李莫愁吟出,特別教人震撼。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是黃蓉、小龍女、趙敏來吟,就單單是甜蜜的少女初戀情懷了。金庸把名詞給了李莫愁,正因為李莫愁殺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隱藏著她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後,陸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夢回時挑動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讓她魂縈夢系。

「生死相許」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夢,就算是女魔頭,心裡也有愛情的詩。
4.最愛的詩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我的理由是:主宰一部《天龍八部》的,不是豪邁的幫主喬峰,不是倜儻的公子哥兒段譽,當然也不是幸運的小和尚虛竹,真正的主宰,是無常的「命運」。

喬峰以一腔血氣,欲緝殺父母之凶,卻誤殺了情人阿朱;段譽不愛江山,只求語嫣的愛情,卻不料求來的是親妹妹;虛竹一心只想做個好和尚,卻是武功、美女、掌門,無從可卻地送上門來。

掃地僧該掃的,怕不是兩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對無常世界的有意執著,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最愛的詩句: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悲天憫人,慷慨悲壯,聞之不覺涕下!

6.最愛的詩句: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的理由是:這是楊過在絕情谷拒絕裘千尺提親時所吟之詩,它總讓我聯想到杜甫的名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巧的是,這十六個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竇玄貪新忘舊,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憤之餘所寫下的。

然而楊過跟竇玄,是何等不同?盡管面臨生死之危,他對小龍女依舊不離不棄,非卿莫娶。小龍女何其有幸?竇玄妻何其不幸?而公孫綠萼愛上楊過這樣心有別屬卻又深情專一之人,又不知該歸類為何項?總之,楊過不顧情花毒而吟出這首詩的氣概,實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顏。
7.最愛的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我的理由是: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鵰俠侶》中,楊過跟程英、陸無雙對抗李莫愁時,程英所唱的曲子。程英一生孤苦,當時以為會死,但她可以死在楊過身邊,她就十分心滿意足了。寫得樂觀、輕快,是《神鵰俠侶》中少有的歡愉詩詞,所以我很喜歡。

8.最愛的詩句: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我的理由是:明教這個革命團體,最浪漫的地方,在於團體性地朝革命目標前進,一但知其不可為,仍然執著化生命為醒世之大愛。《倚天屠龍記》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頂遭六大派圍剿,全體教眾面對身死教滅,依然端坐頌咒,悲憐世人哀苦的庄嚴場面。佛教說同體大悲,展書及此,誰能自持。也就因這股傻勁,明教的革命,神聖,卻也可愛。

9.最愛的詩句: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我的理由是:金庸善長以劍喻人,寥寥數語,道盡武林辛酸,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殘、歐陽鋒鄙行、金輪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學龍象。令至尊夢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號令天下,終成南柯,倚天一出,則鹿鼎爭逐。寶刀神劍,誰能勝出,猶在未定之天;至尊夢卻是一代復一代,一書又一書,捧書自省,展望白雲蒼狗,感慨至深。
10.最愛的詩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我的理由是:瑛姑的愛情,是「不愛帝王愛頑童」的少女戀愛憧憬。

段皇爺可以給的,是綾羅綢緞,是金璧輝煌,卻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顆心;周伯通闖入了這個等待的寂寞,卻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卻如何忍分離?

「可憐未老頭先白」,織錦鴛鴦留不住頑童,瑛姑卻把心駐足在少女的夢中了,跨越漫漫一生,華發已生,等待卻不知盡頭;執著一生,美麗只留給伊人。

11.最愛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至此詩,便不由淚流滿面,反覆咀嚼詩意,但感無限凄涼。「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心酸惟自知;與夢中妻相對無言,思念惟藉淚千行來抒解。然而世間多少人如此情痴?知音真愛皆難尋,抓住了時機,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為時若已晚,只會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東坡的十年、楊過的十六年,時間上是少了許多的,但本質上的蕭索落寞、孤寂悲愴之感,與蘇楊兩人相去不遠。

一位豪情大詩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俠客,愛妻十六年杳無音訊而堅守信諾、此愛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飛逝,日夜思量,反復難忘。今日孤身一人,鬢雖無霜,淚已千行,不見短松立山崗,僅明月伴我自心傷。

12.最愛的詩句: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我的理由是:金庸一定愛極杜甫、白居易、陸游的詩與詞,也一定極仰慕岳飛、袁崇煥的英雄之風。

對我這一代人,「國仇家恨」只能在書上摸索,但對金大俠這般的祖輩耆老,烽火爭戰,其實就是生活。我相信,金庸在寫邊關外恣意強奪的遼人,或是鐵蹄入侵、蔑視漢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識型態」斗爭的滿漢族群時,心裡必然浮現日寇侵華,或者國共爭逐的兵災連年、生民流離畫面。

也因此,金庸筆下的大俠,從喬峰到陳家洛,在他們偉偉的俠骨與綿綿的柔情外,總是在心裡,裝著一份同體的大悲,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
13.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首詩淺白易懂,但由袁紫衣這樣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來,實在讓人覺得格外諷刺。她與胡斐發生感情,卻為了一個誓言而不願還俗,結果雖是辜負年華,長伴青燈,情思卻仍然繫念著心上人。我不曉得這樣的出家有何意義,實在是可悲又可嘆。

人人皆知離愛即可無憂無怖,然「情」之一字卻往往讓人身不由己,無可奈何。金庸在書末引用這首詩,除了反映袁紫衣與胡斐的愁苦之外,看著看著,身為讀者的我,心情竟也隨之黯然。

14.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雖然我對金書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單純的喜歡,可是這句詞,卻讓我印象深刻。李莫愁之所以殺人如麻,是因為痴心錯付。雖然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諒的,可是剝開魔頭的面具,李莫愁卻是一個為情所困的苦女子。一個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壞的方向走。愛情這兩個字,真的叫人好辛苦。就如此詞所訴,直叫人生死相許啊!

一個女子,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不過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這兩項她都欠缺。正因為她不曾體會生死相許的感情,她並不真正懂得情為何物,而將對陸展元的感情及怨懟,全報復在陸家人身上。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讓我了解到情愛對人生的另一種影響。李莫愁她始終都不快樂,因為她將感情變成她人生中的負擔,而將報仇視為人生的目的,進而造就她悲劇的一生,這又何苦來哉?又怎能不令人為之難過?
15.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後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就要慧劍斬情絲,要胡斐忘了她。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她對胡斐的感情又何嘗不是難以割捨?如果說忘就能忘,又何來「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呢?這八句話正說明了人看不破情愛的糾葛,但也深藏著袁紫衣對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註定他們倆有緣無份的結局,怎不教人為之淚流。

16.最愛的詩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我的理由是:周公竭力輔佐成王,卻惹來不利孺子的謠言。王莽為求權位,公孫布被,矯飾求譽,最後果真讓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在《倚天》中,對於殺害殷離的兇手,張無忌懷疑趙敏,甚至謝遜,卻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老實如張無忌,他怎想的到懷中乖巧柔順的美人,竟有這般高明的偽裝、這樣狠辣的手段。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為,來憑決一人的忠奸善惡。其實,一個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個人要面臨大事,真正的品性才顯得出來。」而這首詩,正充分闡釋這個道理。

17.最愛的詩句: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到這首詩時,總能體會到陳家洛心裡的感受,為了光復漢業,不惜離開自己心愛的女人,到了最後,非但光復漢業失敗,連香香公主也為了救自己而犧牲,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未解此時真亦幻,欲語才覺杳芳蹤。

Ⅳ 金庸先生對於武俠小說的看法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Ⅳ 誰看過金庸武俠小說,較深的談談看法或者評論,不限哪個方面。字數一千左右。

追溯起來,「俠」這一概念,最早見於韓非子《五蠹》中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一句。這句話寫出了俠必有武,必會武,必能武之意。其實,「武」和「俠」在某種層面上來講,已經不僅僅只是武俠小說中的單純概念,同時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地來講,「武功」、「武力」 、「武術」等以「武」為中心的概念,反映的都是長久以來人們征服社會的渴望;而「俠客」、「俠義」 、「俠行」等以「俠」為中心的概念,反映的則是對完善道德的企盼。這一點與中國文化是相契合的。「武」的最高境界是「神武不殺」,「俠」的最高境界是「欲除天下不平事」而二者的終極目的都是想建立一個理想的桃源世界。傳統武俠小說在弘揚俠義精神的同時,表現出一種試圖依靠武力來解決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的傾向。正所謂「快意恩仇」,俠士們在感恩報仇中尋求並品嘗著血腥的快感。一般意義上的俠,體現在以武力來扶善除惡,扶危濟困,打抱不平。金庸筆下的俠並不只限於報答和自己有特殊關系的人,而是普遍地扶危濟困,救人於水火,路見不平便拔刀相助。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往往把尚武與尚德結合在一起,重武德。這一點與傳統武俠小說是根本不同的。
武德之高尚與卑下往往成為金庸武俠小說中決定武功成敗的根本因素之一。郭靖、洪七公、蕭峰、袁承志等大俠之所以能以武功冠絕一時,其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有高尚的武德;歐陽峰、東方不敗、丁春秋、岳不群等之流最終只落得個悲慘可恥的下場,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卑下甚至邪惡的武德所致。而武德的最初體現則是表現在最初武功的選擇上。故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又可以為正邪兩派。在金庸筆下,這正邪兩派武功正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也正體現了不同人的不同選擇。「正派武功」符合儒釋道三家之說,順應了社會倫理道德和人性的基本要求,有助於形成俠士弘大剛毅的人格。而與之相對的「邪派武功」則違反了人性准則,追求速成,崇尚功利,最終只能使練功之人玩火自焚。由此看來,武德對於習武之人是十分重要的。武德上者,俠士也。
「武」離不開「德」,就如同「俠」離不開「義」一樣。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俠」與「義」往往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說到俠,人們通常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義。義是中國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之魂。金庸的武俠小說圍繞著「義」字寫了許許多多感天動地的人物、故事和場景。如郭靖保家衛國、死守襄陽;蕭峰義字當先、以死反戰……這些筆墨飽含了作者大量的心血、精力和激情,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的傳統文化觀、道德價值觀和人生理性精神。在藝術上,這些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場景也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此外,它們還成為金庸小說中最為精彩、最富有浪漫主義激情,因而也最值得仔細品味的部分。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士眾多,最為著名的兩位大俠當屬蕭峰與郭靖二人了。這一點是眾多金學家、也是廣大金迷們公認的。我就以他們二人為例,來說說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與武俠精神吧。首先要說的就是蕭峰。蕭峰的身世較為特殊。他生於契丹,長於大宋。這就使他的性格特徵中既有契丹人豪爽直率的一面,又有一般俠客講義氣、重承諾、扶危濟困、胸襟坦盪等優秀的中原品質。而他最終的悲劇性命運尤為震撼人心,發人深省。杏子林成了蕭峰人生的轉折點。他從受人尊敬的丐幫幫主一下淪為了遭人唾棄的「契丹狗」。直至後來兩國交兵之際,他又機緣巧合地偏偏當上了契丹國的南院大王,受命領軍平南征宋。為平息兩國之戰,救萬民於塗炭,蕭大俠不惜以自殺來震懾大遼,警醒大宋。蕭峰身上所代表的正直、樸素、真誠和為民請命、甘願一死的獻身精神,正是武俠精神的至高境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接下來,再來談談郭靖大俠。郭靖為人忠厚老實,是個不善言辭,也不聰明的人。他的父親郭嘯天是一代忠良。在父親忠貞烈事的影響下,郭靖漸漸地也形成了敦厚有禮、深明大義的性格,成為儒家文化最為精當的代言人。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金大師筆下的大俠風范。古人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號角聲中,郭大俠沖鋒陷陣於保家衛國的抗元斗爭中去。這種以天下興亡、萬民安樂為己任的思想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郭靖不僅具有遠大的為國理想,同時也有積極主動的衛國行動。儒家文化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政理想,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清晰,也最為透徹。總之,郭靖和蕭峰一樣,身上都具有傳統正劇中悲劇式的英雄色彩。同時,他們的形象與豪行也使「俠」這一概念上升到另一種高度。對於「武俠」,與金庸同時代的梁羽生也有著自己的認識。他認為在武俠小說中,「俠」比「武」應該更為重要,「俠」是靈魂,「武」是軀殼。「俠」是目的,「武」是達成「俠」的手段,毋寧有「俠」無「武」。為了行俠仗義,俠士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就算是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可謂「俠客不怕死,只怕事不成」(元稹《俠客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李白《俠客行》)。
在通過武俠小說來宣揚武俠俠義精神的這一點上,金庸的作品是與傳統武俠小說相契合的。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是尚武德與重俠義,把武德與俠義並重。更為可貴的是,金庸在一系列的小說創作中,還賦予了「武俠」以新的內涵——把它提高到了為群體、為民族、為大多數人這一新的歷史高度。武俠,不再只是武把式、游俠兒,而是有武德之人行有俠義之事。武俠精神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筆下最傑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義,自覺地在為百姓、為民族、為大多數人利益而奮斗,乃至獻出自己生命的人物形象。他們身上正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最高的人生價值觀,也是金庸對武俠精神的一種新的提升。
武俠小說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一個故事動機引發劇情的發展,或者是為了報仇雪恨,或者是為了爭奪武林盟主,或是為了一部絕世武功秘笈。筆者通過對金庸武俠小說的文本閱讀,發現其中一個普遍性的意義模式,即幾乎所有故事的動機都是主人公的「身世之謎」。這個身世之謎由混亂或邪惡的血緣關系造成,註定人物出入江湖的命運。敘事深層如此關心血緣註定的身世問題。在金庸的許多小說里,我們都注意到所謂「身世不明」的英雄。《天龍八部》開篇,這類英雄就又出現了。首先是段譽,其後是喬峰,最後是虛竹。段譽的江湖之行使他陷入難以自拔的亂倫恐懼之中。母親刀白鳳臨終時揭出他的身世之謎:他的父親並不是段正淳,而是時下「四惡之首」段延慶。隨之亂倫的恐怖消失了,但邪惡身世的負罪感,卻使他更加痛苦不堪。他社會關繫上的父親(養父)段正淳與生母雙雙死去,生父段延慶竟是「惡貫滿盈」的江湖歹徒。他的生命來源是罪惡的,生父邪惡,生母與生父之間的復仇關系產生了他,也是邪惡的。緣起業報,一切盡由身世中來。身世就是命運,身世之謎又造成英雄們的悲劇命運。《天龍八部》中,段譽還不能算是最有英雄氣質的人。他真誠、勇敢,但缺乏對命運的自覺。真大英雄者當推喬峰。而喬峰命運中的一切,也是由身世之謎造成的,只是他在個人的努力中,表現出更多的主體自覺性來。在這一點上,他很像俄狄甫斯類的英雄,對真實的追求把自己逼到毀滅的邊緣。他無法相信,但種種事實都證明他是與大宋漢人有世仇的異族後代——契丹人。於是災難降臨,恩轉化為仇,愛轉化為恨,他自願放棄了丐幫幫主的地位,無盡的誤會與冤枉接二連三地降臨到這位無所歸依的流浪英雄頭上。身世之謎揭開,血緣「罪惡」再次成為英雄命運的註定性因素。
《天龍八部》中社會因素與血親的自然因素之間的矛盾,集中體現在英雄們的養父與生父之間的關系結構中。健康的存在秩序中,生父與養父應該是同一的,否則,不僅生命的本質有問題,存在的狀況亦是令人痛苦的。小說中的情節一再暗示這一點。段譽的生父與養父不僅不是同一人,而且互為仇人。段正淳後來與他眾多的情人同歸於盡,了卻了他的孽緣,段譽就只有一個時刻迫害他的邪惡生父了。喬峰的養父母喬三槐夫婦被謀殺,而他誤以為墜崖而死的生父蕭遠山卻僥幸生還,藏身少林寺中,這個謎直到最後才揭開。
至於那位從小即在少林寺出家的痴僧虛竹,一直以為自己是無父無母的孤兒,而他父親就在他身邊,竟是那位德高望重、寶相庄嚴的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師,他的母親則是號稱「無惡不作」的第二惡人葉二娘。高僧大德身犯淫戒,為惡不赦;葉二娘日殺一嬰,更是天理難容。虛竹,又是一個生於邪惡的孽子。玄慈引咎自殺,葉二娘隨去,虛竹的身世之謎一旦解開,他又成了真正的孤兒。總也擺脫不掉身世之謎,不是罪惡,就是倒錯。
武俠小說是幻想衍生的。從創作與作品角度看,人物無端而出,事件隨意而生,情節經常顯得散漫,英雄志,兒女情,奇緣異遇,隨心任意,有龐大規模,也會雜亂。從讀者閱讀角度看,通常的情況是,你從故事的任何一段讀起,意義都是明確的,相對獨立完整的,然而通篇讀完,又有不知所雲的感覺。《天龍八部》中圍繞著三位英雄命運反復出現在作品中的身世之謎的母題。實際上這個母題的普遍意義還不僅限於這三位主人公,次要人物如慕容公子、鍾靈、木婉清、王語嫣、阿朱、阿紫,或多或少在某一階段都陷入身世之謎的困擾之中。它是整部作品敘述的深層結構,從散亂的幻想經驗世界中暗示出某種深刻的寓意。身世之謎使人的存在陷入混亂,這種混亂是徹底的,社會存在的基本單元家庭被破壞了,父不父、子不子;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系也破壞了,人無法安身立命。喬峰的身世使他無法繼續生存在漢人世界,它的教養又使他無法進入契丹人的生活。段譽除了情痴外根本沒有大理段氏的「正統承傳」,流落中原,無所事事。虛竹身為漢家僧侶,卻被招為西夏駙馬。每位英雄的所在都不是他應有的存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存在秩序失去了一致性意義,因為根源性、本質性的血緣關系是邪惡的,存在的環境就不可避免要出現混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普遍程度上的身世邪惡或混亂導致存在秩序的混亂,而亂世出英雄——這就是《天龍八部》幻想世界中暗隱的道理。
身世之謎揭出,原來掩蓋在虛假的秩序之中的世道亂了,英雄在痛苦與災難中誕生,力圖以個人的力量尋找存在的意義,重建秩序。段譽的摯愛,虛竹的寬容,喬峰的正義,都是英雄作為。個人身世之謎不僅是個人的災難,也是整個家族、整個國家的災難,段譽的身世牽涉到大理國政,喬峰於萬馬軍中脅迫遼王誓不犯宋境,並以死相報,也關涉到民族存亡的大事。身孽,家破,國亂,孝不就,忠不成,仇殺遍野,蒼海橫流,力挽狂瀾者,方顯出英雄本色。災難緣起,在於身世之謎,英雄的人格不僅體現在忍受災難,還在於一種抗拒命運的悲劇性努力上,他們力圖在殘破混亂中重新建立秩序,找到新的存在根基。喬峰、段譽、虛竹結為異姓兄弟,摯情真性,盡消前仇。如果說舊的血緣秩序已經敗壞了,那麼建立在非血緣關繫上的,純粹社會化的關系是否能夠成為擺脫痛苦、重建秩序的超越之路?「異姓」是非血緣性的,「異姓兄弟」意味著一種超越血緣關系的新秩序、新和諧。於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英雄使命就集中表現在秩序與價值的重建上。如果所有的自然初因(血緣身世)都是邪惡的,導致仇殺的,冤怨相報,了無盡頭,那麼理想的社會關系秩序「異姓兄弟」將昭示出拯救的希望。
大俠成為一種價值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文化英雄。他們都體驗到生存內在的困境,自覺或不自覺地探索存在的意義,肩負起民族精神。從某一段情節、某一個事件上看,他們或者是一種宗教的、哲學的、階級的、意識形態的化身;但從普遍的內在隱喻意義上看,他們都是整體性的文化價值與集體心靈的代表。他們的故事歸根到底都是同一個故事。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都是以人物為核心的英雄傳奇,而這些英雄展示在故事中的命運,都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終極原因——身世之謎。
《天龍八部》中的意義模式在金庸的其它小說中不斷重現。「射鵰」三部曲中所有的主人公出入江湖,最初的動機都可追溯到身世之緣。郭靖、楊康、楊過、張無忌,不是父死,就是父母雙亡,凝結在身世上的冤讎或誤會構成他們武俠生涯的決定性因素。《雪山飛狐》、《飛狐外傳》中的胡一刀、胡斐,也是因為前後三代人身世上的秘密蹈入無盡的江湖是非與仇殺之中。百年結仇,冤冤相報,而對胡苗范田四家三代中的每一個人,都具體表現為身世源頭上的冤孽,為此他們走上江湖路,舊怨未解,新仇又生,人的命運被一種先在的血緣關系註定了。《飛狐外傳》中女主人公袁紫衣的身世就更為典型,父母竟是仇人,身世的冤孽註定了她的命運;又要報鳳天南的生身之恩,又要殺鳳天南為母報仇。一再重復敘述的情節已不可能是偶合,它似乎在暗示我們一種解讀金庸的意義符碼。身世或者是個秘密,或者是個揭示出的罪惡的根源,不管是失落的身世還是被證明的邪惡身世,都是註定主人公命運的孽緣。血緣性的自然秩序一旦打破,便是混亂與悲劇的根源。《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不武不俠,但也不知其父為何人,他生在揚州麗春院,母親是個妓女,很多人都可能是他父親。《連城訣》中狄雲無父有師,身世不明,而且師父的身份也存在著倒錯現象。《書劍恩仇錄》中於萬亭只是陳家洛的義父,《白馬嘯西風》中李文秀父母雙亡,《鴛鴛刀》中蕭儀、《碧血劍》中袁承志的父親均被殺,《笑傲江湖》中眾望所歸的令狐沖,一樣的身世不明。對每一個人物來說,這都是他們走入江湖的直接與根本原因。
很多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孝文化,它以家庭為本位、宗族為中樞、國家為指歸,其中最基本的關系結構是建立在血緣關繫上的倫理秩序。血緣關系是基於出身的譜系紐帶,它將一個人將另一個人,一個個人與集體聯系起來,構成一種社會整體。在中國文化傳統中,這種內在的、核心性的結構因素就是血緣關系與觀念,如果血緣關系陷入混亂,存在將是可怕的;如果血緣關系是一種危害存在秩序的冤孽或原罪,那麼人就應該努力擺脫這種宿命因素,用自己後天的努力重建秩序。江湖是混亂的象徵,俠客們由於身世命運走入江湖,試圖在混亂中重建健康的倫理秩序。血緣是存在的根命所在,我們只有在血緣結構中才能理解這個世界。身世之謎的意義模式,可以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符碼解讀金庸的某一部小說,也可以從某一種小說中顯示的這種模式意義推導出金庸武俠世界的普遍意義。
身世之謎的母題並不足以說明其它武俠作品,梁羽生、古龍、卧龍生、溫瑞安,他們的武俠小說可以處理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原型,具有不同的文化隱喻意義或倫理關懷,但他們的武俠小說在整體文化秩序中的功能及其實現這種功能的形式卻是共同的。金庸小說「身世之謎」的文化隱喻只能說明意義與價值問題,說明的范圍也有限於金庸的作品;而從對金庸作品的解讀所發現的幻想的現實意義,卻能印證武俠小說運作的基本原則,因為所有的武俠小說在幻想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武俠小說通過幻想把純粹虛構的故事與現實的文化精神關聯起來,不同作家的創作成就有大小,讀者有多少,作品的文化蘊涵亦有深淺,但其中幻想的現實意義,文化寓言與補償功能,故事類型的程序化傳播以及這種傳播在華人圈內起到的文化認同作用,是普遍共同的,不僅限於金庸一人或一部小說。金庸用他所有的小說講敘一個基本意義模式相同的故事,而許多武俠小說,新的、舊的、港台的、大陸的、梁羽生的、古龍的,敘述的情節也經常重復,諸如比武論劍,奪寶爭霸,別離的愛侶,聚會的冤憎。一邊是作品不斷重復的程序化故事,一邊是無數大眾不厭其煩、如痴如醉的閱讀。我們不能指責如此多的同胞都精神空虛,不能妄想把高度抽象化的哲理與人生觀灌輸到大眾的頭腦里,使他們像機器一樣一絲不苟地活著。於是,自然而然,金庸和以他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在當今華人世界擁有了那麼廣泛的讀者,而每個讀者都以個人的形式——閱讀來參與這個屬於全體華人的民族精神儀式。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我們完全可以讀出金庸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看出金庸自己對武俠世界以及對其中所隱含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的剖析、傳承、重塑、弘揚、批判、反思和質疑……而小說中所描寫的性格各異的人物、林林總總的瑣事、所反映的復雜紛亂的社會、絢麗繁華的世情、所展示的山光水色、風俗人文、奇幻武功,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之中。而這些耳熟能詳的事情,那些血雨腥風的斗爭,都不過是現實社會大環境中日常生活的種種剪影或幻影罷了。這一點也成為金庸武俠小說吸引讀者的因素之一。「如在目前,如臨其境」。主人翁?參與者?旁觀者?讀者一時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讀來定是酣暢淋漓之至哉!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在繼承傳統武俠小說的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的基礎上,大膽而新奇地進行了創造性思維,金庸把想像發揮至極致,為廣大讀者描繪出一個色彩斑斕、充滿神秘、奇幻色彩、引人入勝、亦真亦幻的武俠世界來。我們從中也不難看出作者除謀篇布局之外,在構建理想家園時所耗費的精力和心血。尤其是在對於武功和武功招式的著力描寫和盡力刻畫上,金庸之成就無人能及。對此,金庸筆下人物的奇招妙訣更能證明這一點。如洪七公之降龍十八掌、張無忌之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功法、小龍女之玉女劍法、楊過之黯然銷魂掌等等不勝枚舉。有人曾經指出:「武功既是種藝術,關於武功使用和描寫也就更應是一種藝術了。新派武俠小說打鬥場面的描寫,不拘泥於一招一式的真實可信,而是憑借想像自創功法,於驚險外更追求畫面的『色彩與構圖』,於奇絕處更顯示人格的高大與完美。可能不大可信,可『好看』而且有『味道』——居然於打鬥中顯出中國文化精神.」這樣的評論可謂道出了金庸的「武俠秘訣」——好看與味道並重,而俠士們的武功則正是其文化修養和人格精神的體現。
有人說,金庸是六十年代最優秀的「武林盟主」。其實,金庸的武俠小說寫作始學於梁羽生。他善於藉助曲折動人的「大眾化」故事框架,來表現懲惡揚善的主題和大俠創造歷史的新古典主義思想,在浪漫武俠之外,金庸自己創造性地使其小說中往往又含有某些象徵、寓意。這一點也是符合中華民族含蓄內斂的民族精神的。正如金庸自己在接受某專欄訪問時所說:「俠小說本身就是娛樂性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些人生哲理或個人的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一點與胡適所說的文學作品「有我」「有人」要求是完全符合的。在金庸眾多的武俠小說中,象徵寓意性作品寫得最為成功的要算是《笑傲江湖》了。小說通過江湖上五嶽劍派與魔教日月神教的武功較量,以及五嶽劍派內部的權力斗爭,象徵性地概括並影射了中國歷史上的種種爭斗。一句「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僅成為電影中的經典對白,也是現實生活中政治斗爭的真實寫照。社會這個大環境就是最大的江湖。人,生存於社會中,如何全身而退?只能激流勇進。不然,也得做到明哲保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僅僅是武林人士的無奈,也是我們生活於鋼筋水泥叢林中的現代人發出的一聲嘆息……
金庸小說的象徵性、寓意性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這些與金庸小說中折射或透露出的文化色彩與人文氣息有著密切的聯系。金庸小說中包含了傳統文化的豐富底蘊和中華民族的深刻精神。這成為金庸武俠小說中最震撼心靈,最發人深省的精神內核。金庸在其小說創作中,有著既是作者又是學者的雙重身份的優勢。這就使作者自身在文、史、哲、儒、釋、道、詩、詞、書、畫、樂、棋等諸多方面的修養和才識能夠從筆尖源源不斷地注入作品,使文化色彩充溢於字里行間。「俗之中有大雅,大雅之中有大俗」寓雅於俗,雅俗並重,是金庸作品能夠成為雅俗共賞的大眾經典作品的決定性因素。
值得說說的,是金庸小說在與傳統文化相契合時,也不忘呼喚著人文精神。金庸通過武俠世界的打打殺殺,陰謀詭計,血雨腥風來喚醒群眾,觀照人性,倡導和平,以戰反戰,以殺反殺,充溢著濃郁的人文主義氣息。他試圖通過武俠之武力、武功、武藝、武技、武術、武德來展現民族精神,來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同時,這也是金庸在文學創作中有意形成的創作意圖和刻意追求的創作主題所在。著名製片人張紀中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我認為金庸的小說是武俠小說中最好的。他的作品流露出一種英雄主義情懷。我說過,一個人執著、感動、流淚的時候,就有英雄主義情懷。金庸的小說中全部是布衣英雄,像楊過、令狐沖、郭靖……這些人物能感染我,跟我是契合的。」武俠小說本質上是帶有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著名金學家倪匡稱其「個體的形象越是突出,就越能接受。」我認為,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突出表現正是作家在文學創作中,對人性和民生的一種人性關懷。從接受論的角度上來講,這也正契合了民眾渴望救贖的心理,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和認同。因此,武俠小說也更容易受到讀者的青睞和喜愛。而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夠在文學史上取得相當的地位,從內容上來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能在充沛的現代意識的融匯交合之中,對傳統文化進行苦心孤詣的梳理與整合,同時也暗含了我們民族重塑文化本體的百年企盼。就這一點而言,金庸的武俠作品與流俗從眾、博人一笑的庸俗武俠小說是截然不同的。
與梁羽生固守傳統進行小說創作相對,金庸的創作道路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很快從傳統意義上的儒之俠——郭靖,道之俠——令狐沖,佛之俠——石破天,漸漸走向了非俠甚至反俠——韋小寶。其小說的創作主題也離國家民族之本位愈來愈遠,而離人性、人生的意旨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深。金庸的武俠世界中,傳遞著中國特有的武俠精神,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藝術上講,金庸小說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強調情感要素的介入,幾乎接近於中西合璧的社會人情小說。在創作手法的運用中,金庸作品又熔歷史與詩情與一爐,既繼承了我國古典小說的寫實傳統,又能圓熟地運用西方的心理描寫。語言藝術上老練圓潤,構思布局上博大精深,堪稱武俠小說的典範。因此,金庸武俠小說本身就具備了引人入勝的豐富的可看性、娛樂性等外部因素,再加上作品內部反映折射出的武俠精神、人文氣息,就更加增添了作品之精神性、內質性的一面,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為核心的地方。同時,這也成為了金庸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現今社會中,所謂的人生哲學,流行於當世。而所有的人生哲學不外乎只是「世」「世」種種衍生物。武俠精神中,從頭至尾都貫穿著隱逸的思想。俠士們並不是哪兒有熱鬧就往哪兒跑,也不是天天只夢想著「南捷徑」所謂「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是他們隱逸的最高境界。這是由於「世」「世」有更多的現實性和可行性。因為武俠精神在歷史上始終不是思想文化的主流,也不為正統所接受。它深厚的生存意義只能夠成為百姓心中神聖天道、正義良心的永遠保護神。因為權力的傾軋、政治的腐敗,使社會現實環境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天理昭彰,正義永存。而武俠精神恰恰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警示和補充。以天下為己任的郭靖、蕭峰選擇了在現實中頭破血流後「身成仁、捨生取義」而陳家洛、袁承志、張無忌則選擇了在功成之後就飄然引退。 「世」「世」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作品中人物的急流勇退,與金庸本人的功成名就之後封筆引退又有著某種昭示,一個是虛擬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進退之間,方顯英雄本色。這種隱退,讓金庸的小說攀到了最理想的境界,也讓金庸的藝術成就攀到了最理想的境界。
總之,「金庸現象」一社會現實的實質就是武俠精神經過歲月洗禮後的一次展現和新生,是人文精神渴望回歸的呼聲和企盼。西諺有雲:「物主讓人直立行走,彷彿就是為了讓人仰望。」是西方的哲學。但仰望人性,回歸自然,卻是全人類共同的心願,也是文學作品中最能打動人心之處。金庸的武俠小說最為成功的地方也在於此。

Ⅵ 試論大陸金庸小說研究的思考

試論關於大陸金庸小說研究的思考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研究思考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試論關於大陸金庸小說研究的思考,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後語

綜上所述,在經歷了世紀之交10年之久的轟轟烈烈之後,金庸研究近年似乎走入了低谷,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其實是上一波將平而下一波未至的轉換期。"重寫文學史"和"流行經典"之爭大致已經有了一個令各方信服的結局,金庸的地位已經確立,恰如以法國大革命為代表的啟蒙運動,其意義是在破除。如果說上一階段的好些觀點都有強烈的研究者的主體性,且許多文章是從金庸之外立論的;那麼,在下一階段,感性就要歸於理性,從金庸本身立論,以深刻性取勝,脫穎而出的將是猶如德國古典哲學式的繁榮,其意義是在建設。從更廣大的范圍來認識金庸,從更深刻的層次來研究金庸,金庸研究將成為一個深刻、完整的屬於金庸自身本體世界的宏大文化架構,並以其深刻和長久的魅力影響著未來文化的進程。

;

Ⅶ 金庸有哪些作品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Ⅷ 金庸在文壇的成就和名望

擁有多個世界級學府榮譽博士銜頭、年逾80的中國當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其15部經典著作早已成為全球華人家傳戶曉的巨著,所謂「凡有井水處,必有金庸書」,成就至此,夫復何求?然而他還剩下一個夢想,就是當上一個如假包換的學者。五年半前金庸接受浙江大學聘任為文學院院長,滿以為可為自己的人生另創一高峰,豈料多年來金庸連遭內地學者炮轟,指他「沒有當學者的資格」,夢碎夢醒,金庸最後選擇辭退院長之職回港。究竟,內地學者何以質疑金庸的學術地位?實情又會否另有文章?文:王思澄、蔡靜雯 圖:本報資料室

上月21日,內地消息傳出,叱�中國文壇的武俠小說大師查良鏞(筆名金庸),正式辭任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一職;然而,浙江大學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尚未接納查良鏞的辭職申請,發言人說:「查教授仍然是該校文學院院長。」

查良鏞以五年半時間和心血,投放在浙江大學的文學系,何以突然萌生去意?表面上看,查大俠以「年事已高」,以及希望在05年撥出更多時間,到英國牛津大學進行講學及研究工作,以履行在該所國際學府出任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責任雲雲。

然而,據本報獲悉,一手把查大俠帶進浙大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在04年7月正式離任浙大黨委書記後,對查良鏞的決意離去,可謂起�重大影響力,因為他在五年半前就任文學院院長時曾說過:「會與張浚生共進退」。但另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內地學界對查良鏞的「狠狠批評」,令這名一代名家立足內地學術界的步伐,舉步維艱,意興闌珊。

事實上,當上學者乃查良鏞早年的心願,多年前他接受傳媒訪問時,曾直言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再去研究學問,當一名學者」,反映這名當代小說大師好學不倦之心。

終於,99年3月,在好友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浙大黨委書記)穿針引線下,查良鏞一嘗多年來的心願,當上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他自此以後,常以學者身份,在內地學府舉辦有關歷史的講座。殊不知內地學界對查良鏞當學者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並形成支持與反對兩大陣勢。

南大院長 質疑金庸
還記得94年8月,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編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將金庸在中國文壇地位,排在第四名,僅次於魯迅、沈從文、巴金三位文學大師,卻排在老舍、郁達夫、王蒙之前,事件引發學術界的評彈,認為金庸根本沒有這個資格;五年後,即99年浙江大學聘任查良鏞為文學院院長時,這股批評聲音,更愈演愈烈。

先說浙大校園內,有部分老師認為,以金庸在海內外的名聲,的確有助該所由工科轉變而來的綜合性大學,加添文墨氣;但有部分文科老師卻堅決反對金庸擔任院長職務,認為他始終是一位小說家,沒甚教學經驗,當他面對求知慾極強的大學生發問時,若沒有穩固的學問根底,最終只怕會敷衍了事,所以,浙大聘任金庸當院長,乃一個錯位。至於校園以外,除作家王朔發表公開文章,指罵金庸的作品為「四大俗」之一,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也是較「激」的批評者。

董健教授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這個排名只是他(王一川)個人主觀的評價,不能代表所有學者的意見,當時有很多學者都寫過文章,反對金庸的排名,因大家認為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只是通俗小說,不是文學,故他並不是學者,不應把他排上去,加上金庸歷年的成就,只限於創作上,卻不是學術研究上,(在其任職文學院院長五年半裏)我沒見過他發表歷史或文學的研究,也沒見過他參加各種學術組織,他在內地學術界,其實沒有甚麼位置。」

內地傳媒曾報道,指查良鏞曾在一個演講中,內容錯誤百出,令在場學生不停鬨笑,場面尷尬。不過,董健院長卻說:「他(金庸)沒講錯甚麼,是傳媒報道錯誤而已,但演講會的確搞得不太成功。」

原來,查良鏞在2000年,親自到南京大學進行交流,並舉辦演講活動,學生們都期望鼎鼎大名的名作家金庸,可以與人分享他寫武俠小說的技巧和心路歷程,然而,查良鏞卻婉拒學生的邀請,「他表示不願講,反而要求講一個名為《南京歷史和政治》的題目,結果他的表現,令一眾師生們大失所望。因為一個歷史講座的主講者,演講時除了要提及歷史史實外,也應透過講者自己的學術研究,表達獨特見解,但查良鏞的意見大部分都是其他學者曾經說過,並沒有自己的研究和發現。」董健說。

中文教授 舉例批評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也認同董健教授的講話,並強調這是內地「大部分學者的意見」,理由是查良鏞本身對歷史的認識並不足夠,根本沒有資格做學者,更遑論是文學院院長。他引述其中一些事例,指04年夏天發生在查大俠身上的一件尷尬事,事後亦有內地傳媒報道,他說:「據報道稱,去年四川成都舉辦一個歷史講座,對象都是大學生,作為講者的查先生,在講座上自稱是研究少數民族的專家,當他提到一個位於四川的『羌族』時,竟然說『正在研究羌族的滅亡』,但其實這個民族還在,也無滅亡預兆,不明白他為何提出此言,不管如何,他(在大學生面前)說了出來,就成了謊言。」

王彬彬續說:「長江源頭(在沱沱河,即位於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的各拉丹東雪山),即使是小學生也會知道是在甚麼地方,但查先生竟在講座上說了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名,奇怪得連我也忘記了,但在我印象中,這個地方相距長江的真正源頭,遠達幾千里呢!」據本報翻查內地傳媒報道的資料,引述當日查良鏞提及長江源頭,竟是「九寨溝」,事件掀起許多學者批評,紛紛指摘查良鏞對考據的認識不足。不過,不可不知,查大俠向來說話口吃、普通話和廣東話也說得不準,上述事件是因別人聽錯了或是真的說錯了,實在不得而知。

港學者為金庸平反
「說到學術層次,歷史的真實性很重要,尤其在大學的學術世界裡,必須追求真實的歷史,這完全不同於寫小說,寫小說甚麼都可以寫,也毋須一定要真實,對我來說,查先生只是一個出名的武俠小說家而已。」王彬彬說。

以上的事例,至本報截稿前仍無法獲金庸回覆求證,而最終他亦在狠批之聲下辭職。但面對「反金庸派」多年來的連環炮火,一眾力撐金庸的學者,也不得不「擊鼓鳴冤」,替他說句公道話。港大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認為,查良鏞極有資格當文學院院長。

謝錫金說:「文學院其實包括很多學系,例如中文系、文學系、歷史系等,一個人根本沒有可能精通各個學科,若院校的方向是以研究文學為主,金庸當然能勝任,更重要的是,院長一職不單局限於教學層面,亦需要有領導能力及名望,帶領院校的發展,例如招攬世界著名的學者及幫助學校籌款等,而以金庸的名望,勝任有餘。」

當事人稱學問不足
的而且確,無論是浙大前黨委書記張浚生或是校長潘雲鶴,也曾公開表明,聘任查良鏞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名氣和國際地位,從而增加浙大的知名度,為浙大變身成國際級學府鋪路。「他(指查良鏞)來了以後,引進了不少世界著名的教授和學者,到浙大進行交流或講學,幾年之間,的確令浙大增加了不小知名度。」一名浙江大學教授說。

其實,金庸也曾公開對外界攻擊作出寬懷的回應,他說:「我很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與熱情。他們已經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說,上天已經待我太好了。既受了這麼多幸福,偶然別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同時,他對自己在學術上的表現,也不大滿足,過往多次謙稱「自己的學問很不夠」,就在01年5月本港中文大學舉辦的活動上,查良鏞與中大學生展開對話時說:「發現(自己)比其他教授的功力差得遠,所以我得在這方面努力。」。

雖然,若論金庸的武俠小說,確實未能如文學家魯迅、巴金、茅盾、錢鍾書等的文學作品般,能反映時代變遷或對人生有所啟迪,但無論如何,金庸的作品,早已獲得「家傳戶曉」、「雅俗共賞」的正面評價,單是這點,許多文壇大師的作品,也未必能及;至於金庸的文學及歷史等學術地位,亦已爭論多年,是耶非耶,恐怕也要留待歷史論定。

Ⅸ 有金庸王朔之爭

1999年11月1日,《中國青年報》刊出了王朔先生的《我看金庸》,現將全文刊出:

金庸的東西我原來沒看過,只知道那是一個住在香港寫武俠的浙江人。按我過去傻傲傻傲的觀念,港台作家的東西都是不入流的,他們的作品只有兩大宗:言情和武俠,一個濫情幼稚,一個胡編亂造。尤其是武俠,本是舊小說一種,80年代新思潮風起雲涌,人人惟恐不前衛,看那個有如穿緬襠褲戴瓜皮帽,自己先覺得跌份。那時我看人是有個尺子的,誰讀瓊瑤金庸誰就叫沒品位,一概看不起。瓊瑤是牢牢釘在低幼的刻度上,她的擁戴者一直沒超出中學年齡,說起喜歡的話也是嫩聲嫩氣,也就是一幫歌迷捍衛自己的偶像。她是有後來者的,大陸港台大批小女人出道,把她那一套發揚光大。現在那些玩情調的女人說起瓊瑤都撇嘴,全改張愛玲了。
金庸可不一樣,讀的人越來越多,評價越來越多,有好事者還拉下茅盾添上他,把他列為七大師之一,兩方面發生了一些口角。像每個偏執自大的人一樣,我也對發生在新聞紙上的評論不屑一顧,只重視周圍小圈子朋友的判斷,並不在乎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公眾名聲。他們中已然有了一些金庸愛好者。有一個人對我說:金庸小說的文字有一種速度感,這是他讀其他作家作品感受不到的。有一個人講:金庸的武俠對人物的塑造是有別於舊武俠的,像韋小寶、段譽這等人物在舊武俠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近於現代小說中的「反英雄」。更多的人出差帶著一套金庸,晚上睡不著就看,第二天眉飛色舞與同好聊個沒完,言談之中也帶出一二武術招數,儼然兩大高手切磋武學,遇到我們這種金庸盲便訕訕笑道:看個熱鬧,換換腦子。接著往往也要再三相勸:你也看看你也看看,沒那麼差。被人勸的次數多了,我也猶豫,要不就找來看看,萬一好呢,也別錯過去。第一次讀金庸的書,書名字還真給忘了,很厚的一本書讀了一天實在讀不下去,不到一半撂下了。那些故事和人物今天我也想不起來了,只留下一個印象,情節重復,行文口羅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干不掉誰,一到要出人命的時候,就從天下掉下來一個擋橫兒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著。這有什麼新鮮的?中國那些舊小說,不論是演義還是色情,都是這個路數,說到底就是個因果報應。初讀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體驗,開始懷疑起那些原本覺得挺高挺有鹵的朋友的眼光,這要是好東西,只能說他們是睜睛瞎了。有時不經意露出這懷疑,朋友反唇相譏:你才看半本,沒有發言權。
再讀金庸就是《天龍八部》電視劇播得昏天黑地的時候。無聊的晚上也看了幾眼,盡管很難容忍從服裝到道具到場景到打鬥動作的糊弄和得過且過,有幾天還是被劇情帶著走了。金庸迷們也不滿,說比小說差遠了。電視劇糟蹋原作是有傳統的,這話我也就信了,看到書店擺著這套書就買了,准備認真學習一下,別老讓人說沒看過人家東西就亂說話。
這套書是7本,捏著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麼努也看不動了,一道菜的好壞不必全吃完才能說吧?我得說這金庸師傅做的飯以我的口味論都算是沒熟,而且選料不新鮮,什麼什麼都透著一股子擱壞了哈喇味兒。除了他,我沒見一個人敢這么跟自己對付的,上一本怎麼,下一本還這么寫,想必是用了心,寫小說能犯的臭全犯到了。什麼速度感,就是無一句不是現成的套話,三言兩語就開打,用密集的動作性場面使你忽略文字,或者說文字通通作廢,只起一個臨摹畫面的作用。他是真好意思從別人的作品中拿人物,一個段譽為何不叫賈寶玉?若說老金還有什麼創意,那就是把這情種活活寫討厭了,見一女的就是妹妹,一張嘴就惹禍。幸虧他前邊還有個《水滸》,可以讓他按著一百單八將的性格往他筆下那些妖魔鬼怪身上貼標簽。這老金也是一根筋,按圖索驥,開場人物是什麼脾氣,以後永遠都那樣,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正的邪的最後一齊皈依佛門,認識上有一提高,這是人物嗎?這是畫片。
就《天龍八部》說,老金從語言到立意基本沒脫舊白話小說的俗套。老金大約也是無奈,無論是浙江話還是廣東話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死文字做文章,這就限制了他的語言資源,說是白話文,其實等同於文言文。按說浙江人盡是河南人,廣東話也通古漢語,不至於文字上一無可為。
中國舊小說大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以道德的名義殺人,在弘法的幌子下誨淫誨盜,這在金庸的小說中也看得很明顯。金庸筆下的俠與其說是武術家不如說是罪犯,每一門派即為一夥匪幫。他們為私人恩怨互相仇殺倒也罷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給他們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殺人這種事也有正義非正義之分,為了正義哪怕血流成河。金先生大約是純為娛樂大眾寫的這類讀物,若要你負起教化民眾的大任你一定不肯,那又何必往一些角色臉上苦苦貼金?以你筆下那些人的小心眼兒,不扯千秋大義家國之恨他們也打得起來。可能是我不懂,渴望正義也是大眾娛樂的目的之一,但我覺得,扯淡就是扯淡,非要扯出個大原則,最惡心。
我不相信金庸筆下的那些人物在人類中真實存在過,我指的是這些人物身上的人性那一部分。什麼小說,通俗的、純的都是人類自身的寫照,荒誕也是因為人的荒誕在先,總要源自人體的一部分真實,也許是夢魘,也許是幻想,也許是病態,可能費解,但決不是空穴來風。只有一種小說跟這都不挨邊,那就是壞小說,面兒上看著別提多實了,骨子裡完全是牽線術,跟著作者的主觀意圖跑,什麼不合理的事只要情節需要就硬幹,說起來有名有姓,可一點人味兒沒有。
我一直生活在中國人之間,我也不認為中國人有什麼特別的人種氣質和超於世界各國人民的愛恨情仇,都是人,至多有一些風俗習慣的講究。在金庸小說中我確實看到了一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那麼狹隘,粗野,視聽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嚴重障礙,差不多都不可理喻,無法無天,精神世界幾乎沒有容量,只能認知眼前的一丁點兒人和事,所有行動近乎簡單的條件反射,一句話,我認不出他們是誰。讀他的書我沒有產生任何有關人、人群的聯想,有如在看一堆機器人作業,邊讀邊問自己:這可能嗎?這哥們兒寫東西也太不過腦子了!一個那麼大歲數的人,混了一輩子,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莫非寫武俠就可以這么亂來?
我認為金庸很不高明地虛構了一群中國人的形象,這群人通過他的電影電視劇的廣泛播映,於某種程度上代替了中國人的真實形象,給了世界一個很大的誤會,以為這就是中國人本來的面目。都說張藝謀的電影歪曲了中國人的形象,我看真正子虛烏有的是金庸,會些拳腳,有意見就把人往死里打,這不是熱血男兒,也與浩然正氣無關,這是野生動物。
我盡最大善意理解這件事也只能想到:金庸能賣,全在於大夥活得太累,很多人活得還有些窩囊,所以願意暫時停停腦子,做一把文字頭部按摩。再一條,中國小說的通俗部確實太不發達,除了老金的武俠,其他懸疑、科幻、恐怖、言情都不值一提。通俗小說還應該說是小說家族的主食,饅頭米飯那一類,頓頓得吃。金庸可算是「金饅頭」了,一蒸一屜,十四屜,飯量再大也能混個飽。
這些年來,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並不是我不俗,只是不是這么個俗法。我們有過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時期文學,搖滾,北京電影學院的幾代師生和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十年。創作現在都萎縮了,在流行趣味上可說是全盤淪陷。這個問題出在哪兒,我不知道。也許在中國舊的、天真的、自我神話的東西就是比別的什麼都有生命力。
中國資產階級所能產生的藝術基本上都是腐朽的,他們可以學習最新的,但精神世界永遠浸泡、沉醉在過去的繁華舊夢之中。上述四大俗天天都在證明這一點。我們自己的那些藝術家呢,莫非他們也在努力證明他們都是短命的?有時,我真不知道該不該相信進化論。
----
摘自中國青年報

隨後1999年11月5日,《文匯報》刊登了金庸先生的回擊之作《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現在將全文刊出:

《文匯報》編輯部∶

接奉傳真來函以及貴報近日所刊有關稿件,承關注,及感,茲奉專文請指教∶

一、王朔先生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我看金庸》一文,是對我小說的第一篇猛烈攻擊。我第一個反應是佛家的教導∶必須「八風不動」,佛家的所謂「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一共八件事,順利成功是利,失敗是衰,別人背後誹謗是毀、背後贊美是譽,當面贊美是稱,當面詈罵攻擊是譏,痛苦是苦,快樂是樂。佛家教導說,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為所動,這是很高的修養,我當然做不到。隨即想到孟子的兩句話∶「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有時會得到意料不到的贊揚,有時會遭到過於苛求的詆毀。那是人生中的常事,不足為奇。「人們隨隨便便,那是他的品格、個性,不必重視,不值得去責備他。」這是俞曲園的解釋,近代人認為解得勝過朱熹。)我寫小說之後,有過不虞之譽,例如北師大王一川教授他們編《二十世紀小說選》,把我名列第四,那是我萬萬不敢當的。又如嚴家炎教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講《金庸小說研究》,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舉行《金庸小說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國際會議,都令我感到汗顏。王朔先生的批評,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於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

二、「四大俗」之稱,聞之深自慚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龍先生、瓊瑤女士,我都認識,不意居然與之並列。不稱之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

三、我與王朔先生從未見過面。將來如到北京耽一段時間,希望能通過朋友介紹而和他相識。幾年前在北京大學作一次學術演講(講中國文學)時,有一位同學提問∶「金庸先生,你對王朔小說的評價怎樣?」我回答說∶「王朔的小說我看過的不多,我覺得他行文和小說中的對話風趣幽默,反映了一部分大都市中青年的心理和苦悶。」我的評價是正面的。

四、王朔先生說他買了一部七冊的《天龍八部》,只看了一冊就看不下去了。香港版、台灣版和內地三聯書店版的《天龍八部》都只有五冊本一種,不知他買的七冊本是什麼地方出版的。我很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與熱情。他們已經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說,上天已經待我太好了。既享受了這麼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金庸 九九年十一月四日(轉載自上海《文匯報》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

對於金庸,葛洪兵先生有著比較客觀、不失公允的評價,但由於文章太長,這里告訴大家一個地址,可以看看;

http://www.wenxue.com/gb/200003/ghb.htm

在下讀過金庸先生幾乎所有的武俠小說,還有部分政治評論,在小說和政治遠見上,金庸先生無甚紕漏,雖說在大學任教授有待商榷,但是小說家的本行就是戲說歷史,不能指望金庸先生的故事像歷史教科書一樣嚴謹,金庸先生在北大的演講中也說過,只有《連城訣》里的極少數故事是真實的。加之數月之前金庸先生已辭去浙江大學教授一職,對此已不必深究。至於王朔等人的挑戰,還是應該交給讀者評判。

Ⅹ 急急急,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金庸武俠小說里的一個人物的演講稿,求各位大神幫幫忙啊,萬分感謝!

黃蓉是吧!

我只會寫大概的,其它的你自己加吧:金庸寫了十五本小說,其中女性人物更是讓人難以忘懷,比如乖巧可受的雙兒,清純迷人的小龍女,等等,但是其中射鵰和神鵰都出現的黃蓉最令我忘懷。

射鵰中的黃蓉號稱武林第一美女,同時黃蓉的智慧更是被金庸刻畫得入目三分,(這個本來是想用一些語句寫黃蓉的智慧的,比如:在島上智殺歐陽豐的兒子,但是我一時想不起有那些情節了,你自己想想吧!總之就是將黃蓉的智慧顯示出來)。黃蓉的愛情又是不得不讓人感動,一個聰明如黃蓉的奇女子竟然愛上了一個木頭郭靖,呃!說不下去了。

神鵰中的黃蓉已經身為人母,但是他的智慧不減,但是在為人處事上卻因為女兒郭芙的刁蠻任性而讓人大感無奈,這顯示了為人父母的難做,,,,,,,,,,,,,

呃!想不出來了,還是你自己想吧!

熱點內容
官路情免費有聲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05-06 14:43:48 瀏覽:367
受受一家親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4-05-06 14:35:37 瀏覽:975
護花天師在校園天才小小生小說 發布:2024-05-06 14:30:07 瀏覽:373
有聲小說免費打包下載龍起南洋 發布:2024-05-06 13:58:50 瀏覽:386
王源王妃小說完結 發布:2024-05-06 13:58:16 瀏覽:67
小說傾城絕戀在線閱讀 發布:2024-05-06 13:54:52 瀏覽:774
關於古代短篇言情小說 發布:2024-05-06 13:45:34 瀏覽:480
Text免費掌讀小說小米 發布:2024-05-06 13:34:07 瀏覽:895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說評分高 發布:2024-05-06 13:25:41 瀏覽:272
言情小說大全電視劇演過的 發布:2024-05-06 13:20:43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