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花木蘭掃北
Ⅰ 中國古代國防功臣有哪些
秦:蒙恬,蒙毅兄弟,守長城,防匈奴;
漢:李廣,衛青,霍去病
唐:李靖
宋:楊業,岳飛,韓世忠
明:戚繼光,李成梁,袁崇煥
清:林則徐,李鴻章,馮子才
以上我列舉的名人,實際上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他們也不能算是「民族英雄」比如抗金的英雄,現在這些民族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但是過去,他們的確也主要是漢族的英雄!
中國古代以漢最注重軍事,因為漢朝強盛,抵禦匈奴,所以名將輩出,而宋朝是對外軍事對薄弱的時期,但是也有不少名將,是因為宋朝國力微弱,為了挽救亡國的命運。
Ⅱ 《花木蘭攻山》中花木蘭是用什麼計策攻下摩天輪的
花木蘭用的是「羊燈計」,請參考:
相傳,在很早以前,承德東北邊的黑山叫摩天嶺,這里地勢險峻,很難有人能攻下。摩天嶺的西面是懸崖峭壁,東面與大山相連,只有南邊的龍潭窪一條山路可通。
在花木蘭抗擊匈奴那陣,這里住的是匈奴的先鋒官右賢王。匈奴兵將把守住南山口,只要有兵馬攻山,滾木擂石一齊往下打,沒有不被打退的。
話說花木蘭掃北來到這里,一連攻了幾次都攻不上去,只得把兵馬先駐紮下來。駐扎兵馬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花木蘭城。當時花木蘭從軍已經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娘,想念鄉親,恨不能一腳踏平摩天嶺,班師回朝。她坐在大帳里悶悶不樂地想計策,可總想不出好辦法。
一天,花木蘭率領將士來到摩天嶺對面的二龍山上觀察地形,看見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來跳去,不禁嘆道:「人如果有羊那樣爬山的本領該多好啊!」
這天夜裡,她帶軍卒打著燈籠去查哨,突然傳來「咩——」的一聲羊叫,把她嚇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燈計破摩天嶺呢!
第二天,她便讓兵卒四處買羊,在二龍山頂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現在的鎖羊城。打發人找來扎紙匠人日夜趕糊燈籠。她又在附近訪問當地山民,找出了一條登山的小路。
在一個漆黑的夜裡,花木蘭讓士兵們把每隻羊角上掛上燈籠,趕進龍潭窪。羊群漫山遍野往摩天嶺跑去,匈奴守兵一見,以為是花木蘭攻山的人馬,便齊放滾木擂石。羊見有木、石滾來,有的嚇得往岩石上逃,有的順著陡坡往上跑。這下可把右賢王嚇壞啦!他們怎麼能登險石而上?難道是天兵!匈奴兵將不明真相,亂了陣腳;花木蘭乘機從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將殺死一多半。右賢王領著殘兵敗將,一氣跑回北國,再也不敢侵犯了。
花木蘭以她聰明的才智和勇敢的鬥志,攻下了摩天嶺,把匈奴搶的東西分給百姓,班師回朝了。
Ⅲ 智破黑山城講了什麼
大黑山東側有個土城子,三面是懸崖絕壁,只有一道岩縫勉強容得一個人爬上去。土匪大黑頭在這里佔山為王,殺人擄掠,官兵征剿多次也無法攻上。
一天,花木蘭掃北來到這里,百姓請求她鏟平黑山城。大黑頭根本不將花木蘭放在眼內,待她快要接近土城子的時候,立即下令將滾木擂石推下去。花木蘭的人馬,當場倒下一片。跟著,大黑頭又叫嘍羅點著灰瓶子炮,濃煙熏得人兩眼睜不開,加上山路奇險,花木蘭又有不少將士摔下深澗。她見勢不妙,急令收兵。
當夜,花木蘭無法入睡,便出營溜達。遇一個老人趕著一隻羊走過。她見羊角上掛著個燈籠,便問老人為什麼。老人說:「燈籠掛在羊角上,遠看像兩個人在走路,野獸輕易不敢來呀!」花木蘭頓醒悟,心生一計,決定以羊代兵。
第二夜三更,四鄰八鄉的百姓趕著羊群來到山下,花木蘭下令將羊角上的燈籠點亮,趕上山去。羊嘴全用繩綁著,一隻只毫無聲息地爬上了人不容易上的山岸。這時,山下突然殺聲四起,驚天動地。大黑頭從夢中驚醒。見無數人馬擎著燈籠殺上山來,慌忙打開山門投降。
Ⅳ 求 三俠五義 小五義 白眉大俠 等一系列評書的順序
中國評述第一人單田芳老先生於北京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老先生一生一聲動人,走的卻很安詳,沒有痛苦,沉睡中離去。家人相伴左右,也是給大家的一點安慰。
單田芳老師一生都獻給了中國評書事業,留給國人長達120篇長篇佳作。其中有很多部非常有名。單田芳老師去世後,在網友中又重新掀起了一股聽評書的熱潮。
中國重掀單田芳評書熱,網友大力推薦:熱門評書收聽順序一目瞭然
但是很多人對單田芳老師那麼多作品,究竟從何下手是看得一頭霧水。今天,娛樂姐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單老師的作品。
單老的評書主要有三類:傳統武俠,紅色革命和歷史。其中以傳統武俠和歷史最具有特色。今天,娛樂姐就為大家整理了單田芳老師評書武俠中比較有代表性幾部推薦給大家:
中國重掀單田芳評書熱,網友大力推薦:熱門評書收聽順序一目瞭然
先古
1 封神演義
2 三國演義
3 英雄走國
4 劉伶傳奇
隋唐
5 風塵三俠(俠侶情仇)
6 薛剛反唐
7 花木蘭
8 隋唐演義 (又名瓦崗英雄傳)
9 新隋唐演義
10 宮門掛玉帶
11 程咬金
12 說唐後傳
13 大唐驚雷
14 薛仁貴征東
15 薛丁山征西
16 薛家將
17 宏碧緣 電視版叫《俠侶情仇》
18 深宮驚變
19 安史之亂
20 羅通掃北
中國重掀單田芳評書熱,網友大力推薦:熱門評書收聽順序一目瞭然
五代
21 十三太保
宋代
22 楊家將
23 三俠五義(又名包公案)
24 五鼠鬧東京
25 大破沖霄樓
26 七傑小五義
27 七俠小五義
28 白眉大俠
29 龍虎風雲會
30 龍虎風雲會(續)
31 水滸全傳
32 水滸外傳
33 武松傳
34 楊么傳
35 說岳
36 鐵傘怪俠
37 呼家將
38 呼延慶打擂
中國重掀單田芳評書熱,網友大力推薦:熱門評書收聽順序一目瞭然
明朝
39 明英烈(又名朱元璋演義)
40 大明英烈
41 洪武劍俠圖
42 燕王掃北
43 燕王劍俠
44 永樂劍俠
45 大明風流譜
46 大明五傑
47 明末遺恨
清朝
48 三俠劍
49 續三俠劍
50 後續三俠劍
51 童林傳
52 十二金錢鏢
53 連環套
54 林則徐
55 曾國藩
56 左宗棠
57 義和團
58 太平天國
59 清官於成龍
60 清末風雲錄(上)
61 清末風雲錄(下)
中國重掀單田芳評書熱,網友大力推薦:熱門評書收聽順序一目瞭然
怎麼樣,是不是看得非常頭暈?哈哈,娛樂姐也是看得頭暈。單田芳老師的評書體量巨大,網友們入坑以後,建議先撿重點的聽。
現在娛樂姐給大家劃重點了,在這幾十部的評書中,最受大家喜愛評書按照播放的先後順序給大家重點推薦的是《三俠五義》、《小五義》、《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童林傳》、《隋唐演義》、《大明演義》和《曾國藩》。
Ⅳ 花木蘭掃北打到哪裡
您好!在古代文學作品《木蘭辭》中,主人公花木蘭北伐掃北打到了蒙古國的杭愛山,也就是在東漢時期竇憲大破匈奴所處於的「燕然勒功」之地。
《木蘭辭》中的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她為了家庭替父從軍,男扮女裝,經歷了重重挑戰與磨難,她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女生而吃不起苦,她一路奮勇戰斗,為軍隊贏得了很多榮耀。其實花木蘭代表著當時無數保家衛國、忠孝兩全的女英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Ⅵ 單田芳的所有評書及簡介
單田芳生平簡介
單田芳:(1935.11— )河北淶水(一說山東德平)人。原名單傳忠。1935年11月11日出生於天津(一說營口)。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沈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後,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評書中豐富的社會、歷史、地理和生活知識及書曲協作、表演技巧都使他獲益匪淺。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後,收到東北工學院和沈陽醫學院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由於他酷愛說書而棄學從藝,後來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1956年成為遼寧省唯一具有大學文憑的評書藝人,即使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趙玉峰和評書名家楊田榮的指點,藝術水平大進。二十四歲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間,他先後說過《三國》、《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傳統評書和《林海雪原》、《平原槍聲》、《一顆銅鈕扣》、《新兒女英雄傳》、《破曉記》、《紅色保險箱》等新書。在十年動亂中雖遭厄運,但仍然堅持練功,默誦書詞,結構新篇。
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在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了第一部評書《隋唐演義》(《瓦崗英雄》)。此後與其合作十餘載,先後錄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評書。主要有《三國演義》、《明英烈》、《少帥春秋》、《七傑小五義》等,風行大江南北全國幾十家廣播電台。其中《天京血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聽眾多達六億。自1981年以來,他先後出版了近四十部評書,是全國出版評書最多的評書演員。《明英烈》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從書。2000年群眾出版社出版了「單田芳評書全集」。《中國武俠小說史》也將其列為近年來大陸的武俠小說作家之一。評書《白眉大俠》和《宏碧緣》還被拍成電視連續劇播出。此外,他還錄制了《千古功臣張學良》、《七傑小五義》、《隋唐演義》、《鐵傘怪俠》、《欒蒲包與豐澤園》(正續)、《劉伶傳奇》等多部電視評書和自編自演了《龍虎風雲會》(正續)等廣播評書。單田芳還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系中國曲協會員,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
單田芳認為,「說書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頭」,能夠起到異峰突起的作用。生動、准確、鮮明是其評書的最大特點。其評書,口風老練蒼勁,自然流暢;語言生動形象,豐富有趣;行文邏輯周密,句法無誤;說文時,滿腹經綸,詩詞歌賦,華麗高雅;說白時,鄉情俗語,民諺土語,親切生動。總之,他能用生動、精煉、准確、鮮明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環境氣憤,極大地調動了聽(觀)眾的想像力。因此,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華人中也有一定影響,為他贏得「單國嘴」的美譽。他對待評書創作一絲不苟。在編錄《百年風雲》(曾在全國一百四十家市級電台播放,)時,就參閱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國》、《天京之變》、《慈禧前傳》、《清宮十三朝》等幾十種資料。
出版評書作品:《瓦崗英雄》(兩冊,山西人民)、《說唐後傳》(春風文藝)、《宮門掛玉帶》(中原農民)、《薛仁貴征西》(中原農民)、《明英烈》(春風文藝)、《大明英烈傳》(黃河文藝)、《燕王掃北》(中原農民)、《風塵三俠》(中原農民)、《包公案》(黃河文藝)、《七傑小五義》(兩冊,黑龍江人民)、《白眉大俠》(兩冊,內蒙古人民)、《鐵傘怪》(海天版)、《燕王劍俠》(內蒙古人民)、《大明風流譜》(中國文聯)、《大明五傑》(作家版)、《連環套》(內蒙古人民)、《三俠劍》(兩冊,內蒙古少兒)、《續三俠劍》(三冊,北方文藝)、《再續三俠劍》(三冊,北方文藝)、《童林傳�6�1前傳》(兩冊,內蒙古人民)、《童林傳�6�1後傳》(兩冊,內蒙古人民)以及「單田芳評書全集」(群眾版)等。
賣女孩的小火柴 2006-05-12 12:15
田芳出版評書全集目錄
序號 評 書先古 先古
1 封神演義
三國 三國
2 三國演義
兩晉 兩晉
3 英雄走國
4 劉伶傳奇
隋唐 隋唐
5 風塵三俠(俠侶情仇)
6 薛剛反唐
7 花木蘭
8 隋唐演義 (又名瓦崗英雄傳)
9 新隋唐演義
10 宮門掛玉帶
11 程咬金
12 說唐後傳
13 大唐驚雷
14 薛仁貴征東
15 薛丁山征西
16 薛家將
17 宏碧緣 電視版叫《俠侶情仇》
18 深宮驚變
19 安史之亂
20 羅通掃北
五代 五代
21 十三太保
宋代 宋代
22 楊家將
23 三俠五義(又名包公案)
24 五鼠鬧東京
25 大破沖霄樓
26 七傑小五義
27 七俠小五義
28 白眉大俠
29 龍虎風雲會
30 龍虎風雲會(續)
31 水滸全傳
32 水滸外傳
33 武松傳
34 楊么傳
35 說岳
36 鐵傘怪俠
37 呼家將
38 呼延慶打擂
明朝 明朝
39 明英烈(又名朱元璋演義)
40 大明英烈
41 洪武劍俠圖
42 燕王掃北
43 燕王劍俠
44 永樂劍俠
45 大明風流譜
46 大明五傑
47 明末遺恨
清朝 清朝
48 三俠劍
49 續三俠劍
50 後續三俠劍
51 童林傳
52 十二金錢鏢
53 連環套
54 林則徐
55 曾國藩
56 左宗棠
57 義和團
58 太平天國
59 清官於成龍
60 清末風雲錄(上)
61 清末風雲錄(下)
62 辛亥風雲錄
63 天京血淚
64 洛陽豪客
民國 民國
65 民國英烈
66 亂世梟雄
67 千古功臣張學良
68 欒蒲包與豐澤園
69 新兒女英雄傳
70 破曉記
71 平原槍聲
72 遼沈戰役
73 百年風雲
74 亂世梟雄
75 少帥春秋
76 龍爭虎鬥豐澤園
現代 現代
77 巨騙內幕
78 江洋大盜緝捕紀實
79 九七大案
80 一顆銅紐扣
81 九十年代大案要案偵破紀實
82 根本利益
83 單田芳說單田芳
84 紅色保險箱
國際 國際
85 二戰風雲錄
綜合 綜合
86 古今奇案
87 話說台灣
88 五千年歷史演義
89 單田芳訪談
Ⅶ 說唐演義全傳的相關評書
傳統隋唐說部故事在《說唐小英雄傳》後又續有北唐、東唐、西唐、南唐與月唐諸傳。
與西漢、東漢;北宋、南宋不同,說唐系列當中的北唐、東唐、西唐、南唐並非指朝代,而是故事發生的所在方位,當然也很牽強。
北唐是花木蘭掃北(是花木蘭不是羅通)
東唐是薛仁貴征東
西唐是薛丁山征西(又分大小前後)薛仁貴征西為大西唐,薛丁山征西為少西唐。余以為少小所指為一,薛家征西為大西唐,秦家征西為小西唐。後西唐之黃河陣與萬仙陣為花袍帶(即神怪講史),全書共計58回(黃河1-30回,萬仙31-58回)。此書較為冷僻,鮮有人提及,
南唐是薛剛反唐(這個有點費解,可能因為後來薛家征南捉拿武則天)。
再後還有月唐,則是因唐明皇游月宮。
Ⅷ 兵士智斗大臣
兵士智斗大臣
兵士智斗大臣,從前,有一個皇帝很愛戴戒指,到國內遊玩不慎丟失,一位兵士找到遺失的戒指而發生的一系列民間故事。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起來看看「兵士智斗大臣」民間故事吧!
兵士智斗大臣1
從前,有一個皇帝很愛戴戒指,他還在他最喜歡的一枚戒指上刻了名字。有一次,他戴著這枚戒指到國內遊玩,可是不知怎麼搞的,竟把它給丟失了。
他回到京城,立刻命令通告全國臣民:誰要是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並且送到他手裡,皇帝絕不吝惜金銀,賞給來人一筆巨大的獎金。
有個兵士很走運地找到了那枚戒指,他揀起戒指放在手中,站在那兒暗自思量:「現在我該怎麼辦?如果拿到部隊里去宣布,事情會傳到長官那兒;戒指就會從下級長官傳到中級長官,又從中級長官傳到高級長官,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會到皇帝手裡?而且,決不會就這樣完了的,說不定戒指在路上還會從別人手上轉來轉去,那麼,我豈不是落了一場空!還是我親自到皇帝那兒去一趟好些。」
於是,兵士直接到皇宮去了。
宮門的衛兵用刺刀擋住了他,問道:「上哪兒去?」「是這么回事,老兄,我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想親手交給他。」
衛兵收起刺刀讓他進去了。
兵士走到衛兵隊長跟前,又不許他往前走了。「你干什麼去?」
兵士回答說:「我找到了皇帝的戒指,送還給他。」
衛兵隊長也讓他進去了。
兵士走到皇帝的宮殿跟前,被一個自尊自大,滿身掛著金光閃閃的勛章,穿著華麗衣服的大臣看見了。
「你怎麼敢跑到這兒來呢?」大臣問道。
「是這么回事,我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
「把它拿來,我轉交上去。」
「不!」兵士說,「不行,我要自己親手交給皇帝本人!」
「我是他最寵信的大臣!」
「我不想和你爭論這點,只要能把戒指交給皇帝本人就行啦!」
大臣跳起腳罵了一頓。可是,兵士說什麼也不肯把戒指交給他。大臣看見恐嚇沒有用,就說:「好啦,我替你去呈報皇帝,不過有一個條件,皇帝給你的任何獎賞,要分一半給我!」
「獎賞不會太多吧?」
「很多。你沒見過皇帝就像沒見過自己的耳朵一樣!」
「嘿,這真是少有的運氣!」他想道,「那麼,分一半給他也行!」
「可以,」兵士對大臣說,「依你的辦吧,我把皇帝的獎賞分一半給你,不過請給一張兩人對半的`字據。」
大臣很高興,十分滿意,自言自語地計算著,會有多少金子到他的口袋裡來。他拿起筆就寫了張字據交給兵士,寫完字據就到皇帝那兒去報告了。
皇帝走出來,從兵士手中取回了自己的刻名戒指,很感激兵士,說:「兵士,謝謝你揀到的東西,我皇帝說的話是神聖的,你將會從我這兒得到一筆巨大的獎賞。」
他把自己的司庫叫來,對他說:「賞給兵士一千盧布!」
司庫數好了錢,可是兵士拒絕收下,說:「我不需要這種獎賞。」
「你要什麼獎賞?」
「最好是朝我背上打一百棍。」
「兵士,你怎麼啦?莫非你瘋了不成?」
「我沒有瘋,反正別的獎賞我是不要的。」
皇帝見到這種情形,也不想和他爭論,就叫人把棍子拿來。
兵士開始脫衣服了,他先解開制服上所有的紐扣,解完了紐扣,說:「這恐怕不妥當……」「怎麼不妥當?」
「我先領皇帝這份獎賞不太妥當。」
皇帝很奇怪:「我一點也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解釋一下!」
「我還有個伙計呢。」
「什麼伙計?」
「就是他!」兵士指著大臣說,「他向我勒索您的一半獎賞,要是不給他,他就不讓我見您。」大臣叫了起來:「兵士完全是胡說八道,我沒有向他勒索過任何東西!」
兵士拿出那張字據給皇帝看,問道:「這是什麼?」
皇帝笑了起來,說:「兵士,你想得真巧妙!把我的獎賞分給大臣一半吧!」
大臣不敢和皇帝爭辯,於是,人們把他按在地毯上,用棍子痛打,兵士在一旁替他計數。數到五十棍時,他說:「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而您的大臣應當分得更多一些。這樣吧,我把自己的一半也送給他。」
「嘿,你倒是個好心人!」皇帝說,「嗯,就照你說的辦吧。」
皇帝命令再打大臣五十棍。
打到最後幾棍時,兵士悄悄地從皇宮溜了出來,而貪婪的大臣卻被打得皮開肉綻,疼痛難忍。
兵士智斗大臣2
花木蘭攻山
相傳,在很早以前,承德東北邊的黑山叫摩天嶺,這里地勢險峻,很難有人能攻下。摩天嶺的西面是懸崖峭壁,東面與大山相連,只有南邊的龍潭窪一條山路可通。
在花木蘭抗擊匈奴那陣,這里住的是匈奴的先鋒官右賢王。匈奴兵將把守住南山口,只要有兵馬攻山,滾木擂石一齊往下打,沒有不被打退的。
話說花木蘭掃北來到這里,一連攻了幾次都攻不上去,只得把兵馬先駐紮下來。駐扎兵馬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花木蘭城。當時花木蘭從軍已經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娘,想念鄉親,恨不能一腳踏平摩天嶺,班師回朝。她坐在大帳里悶悶不樂地想計策,可總想不出好辦法。
一天,花木蘭率領將士來到摩天嶺對面的二龍山上觀察地形,看見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來跳去,不禁嘆道:「人如果有羊那樣爬山的本領該多好啊!」
這天夜裡,她帶軍卒打著燈籠去查哨,突然傳來「咩——」的一聲羊叫,把她嚇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燈計破摩天嶺呢!
第二天,她便讓兵卒四處買羊,在二龍山頂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現在的鎖羊城。打發人找來扎紙匠人日夜趕糊燈籠。她又在附近訪問當地山民,找出了一條登山的小路。
在一個漆黑的夜裡,花木蘭讓士兵們把每隻羊角上掛上燈籠,趕進龍潭窪。羊群漫山遍野往摩天嶺跑去,匈奴守兵一見,以為是花木蘭攻山的人馬,便齊放滾木擂石。羊見有木、石滾來,有的嚇得往岩石上逃,有的順著陡坡往上跑。這下可把右賢王嚇壞啦!他們怎麼能登險石而上?難道是天兵!匈奴兵將不明真相,亂了陣腳;花木蘭乘機從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將殺死一多半。右賢王領著殘兵敗將,一氣跑回北國,再也不敢侵犯了。
花木蘭以她聰明的才智和勇敢的鬥志,攻下了摩天嶺,把匈奴搶的東西分給百姓,班師回朝了。
Ⅸ 一什麼的樂趣為題作文
一本書給我帶來的樂趣
書,是我們的朋友,它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知識,讓我們在書的海洋里遨遊吧!
有人喜歡看書,但有人不喜歡。看書就像看電視,雖然你看不見真的他,但你可以用你的奇思妙想想像你可以觀看到的。我就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傢伙。每次我看書都看得津津有味,就是有人在一邊看電視,或者在一邊說話。也破壞不了我看書的心情,每當一碰到書,我就像迷上了網路游戲一樣,怎麼也甩不掉。
有一次,那是星期五,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冒險小虎隊》,我超喜歡看這本書,媽媽給我買了,我就拿起書看來,正當我准備開始看的時候。突然,我的好朋友叫我下去玩,我說「一會兒。」我正在猶豫,是去玩,還是看書?這問題讓我左右為難,最後我還是去看書了,沒有去玩游戲。
我雖然沒有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快樂中玩游戲,但是我也很高興。因為媽媽給我買的那一本書,我一下午就看完啦,我覺的自己學了很多知識,我感到無比快樂。
同學們,養成看書這種好習慣,你就會懂的很多東西,讓我們在無窮的書中去尋找無窮的知識和無窮的快樂吧!
書能讓我們的到開心快了大家一起讀書吧!
Ⅹ 中國古代文學的女性形象研究
以古代文學女性形象對女性俗語的考證與置疑
摘要:本文以中國古代文學中女性形象切入,進行了對關於女性的俗語的分析和論述,從而對一些俗語產生考證與反撥。目的是增加對傳統文化、特別是與精英文化相對的俗文化的關注和認識,進而產生新的理解。
關鍵詞:女性形象 俗語 考證與置疑
自古,關於女性的討論就是眾說紛紜的問題,外國有著名女性學者西蒙娜•伏波娃著有《第二性》,還有海蒂、福柯等哲學家;國內,尤其是新時期以來,也涌現出很多女性問題研究者。那麼,如此豐富的女性科學研究表現在文學中就是姿態各異的女性形象。其中又以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形象最為典型、有代表性,而表現在俗文化中就是社會上長期流行、甚至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的一些俗語(在此為研究方便,姑且將其稱之為俗語)。本文將把這兩者結合並進行初步分析與探討。
讓我們以自古寫情的公認佳作開始:《西廂記》、《牡丹亭》與《嬌紅記》。《西廂記》中青春貌美的相國小姐鶯鶯「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出身高貴顯赫,深受傳統禮教文化熏陶,但當她在佛殿邂逅「外像兒風流,青春年少;內性兒聰明,冠世才學」的張生時,便一見鍾情,陷入相思。杜麗娘的故事更是一場壓抑的春夢:游園時一見春色惱人鶯燕成雙,青春本性便迸發殆盡,隨之夢中相會直至為情而亡。她自己都說:「吾今年區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還有一位女主角王嬌娘卻是比前兩位成熟和理智得多,她與申純的愛情是經反復試探和了解得以建立,共同的思想以及志趣是他們的愛情基點,類似寶黛之愛。至此,我們不難對所謂「一見鍾情」之愛產生置疑:愛情的產生真的存在一見鍾情這種可能嗎?試想,純真質朴的鶯鶯小姐在佛殿上見到的不是張生,而是另一個同樣風流倜儻風度翩翩又滿腹經綸的白面書生,她是否同樣「一見鍾情」?如果還不夠說服力,那麼杜麗娘夢中歡愛,夢醒後如果邂逅了另外一位柳夢梅,無疑仍會不顧禮法一晌貪歡。因為那個對象明顯是春情萌發的產物,而非共同生活中產生的真摯的感情。包括馮夢龍《醒世恆言》中的《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范二朗與周勝仙同樣在酒樓上一見傾心,巧妙把自己的基本情況傳達給對方,從而促成一段姻緣。清人李漁《十二樓》之首《合影樓》,寫屠珍生和管玉珍由於見了對方在水中的倒影而一見鍾情。簡直其情。這些無疑都有強烈的傳說、演繹色彩。縱觀「一見鍾情」模式,基本上都循著一條潛規則:偶然邂逅——私定終身——終成眷屬(或雙雙殉情)。充斥其中的才子暮色,佳人懷春的實質無外乎情慾和寂寞並生的產物,「以色為先導,以欲為核心」,存在戀愛雙方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多向選擇的可能。這種「一見鍾情」僅僅是在「正確的時間、地點,遇到正確的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與這種一見鍾情模式比起來,《嬌紅記》的愛情更為可信,更有親切感。這也許與其產生時代較晚相關。
結束對「一見鍾情」式愛情的置疑,第二個俗語是「痴心女子負心漢」。這是個飽含悲情意味的題目,其中蘊涵著不少女性的血淚控訴。筆者分析了關於描寫妓女、愛情的20篇古代短篇小說,粗略統計歸納出一個結論,即:團圓結局(包括歷經劫難後的重生)有10篇,變鬼復仇類型的有2篇,悲劇結局有8篇,其中多為「負心漢模式」。這些故事都具有鮮明的道德教化色彩,有情禮合一的思想傾向,結果是負心漢受到各式各樣的嚴懲,可以證明的很典型的例子是前文所提到的《西廂》的前身:《鶯鶯傳》。張生移情別戀,始亂終棄,痛斥鶯鶯為「尤物」。這是作為維護封建道德的優秀文學作品,旨在「止淫奔」。還有唐人蔣防的《霍小玉傳》:小玉從來未抱奢望和幻想,就算面對李益的海誓山盟,她也清醒地認識到李益「門族清華」,「自知非匹」,直至被丈夫以七出罪過休戚。她很清醒:「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更為震撼人心的是《王魁負心桂英死報》(宋《醉翁談淥》)。出於門閥觀念、父為子綱這些牢不可破、固若金湯的封建倫理道德規范,王魁辜負一心一意的桂英,枉她一片痴情。還有「秋扇見捐」的故事,漢樂府《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活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這也印證古代棄婦形象成為一種典型形象的直接動因。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負心漢故事不勝枚舉,歸納出一般模式是:女方有恩於男方——男方落魄後飛黃騰達——另覓新歡。雖然痴情後生的存在量不在少數,但古代女性特殊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角色定位似乎使人更加願意相信「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模式更具有真實性。
第三句女性俗語中所包括的,有國破家亡、江山易主之痛,更有千金只為紅顏之情,這就是「紅顏禍水」。一方面羞羞答答承認「紅顏」,另一方面更咬牙切齒痛斥「禍水」,這是奇特的矛盾統一。古今中外關於這句話的證明俯拾即是:「聲色也,敗德之具也。」,「由來傾國遺恨,在嬋娟」……成為典故的就有商紂王為妲己建鹿台,周幽王為取悅褒姒而有驪山溫泉華清池,更有千軍只為紅顏笑的烽火戲諸侯,美人艷笑和悠悠狼煙亡了商、周。還有「館娃歌舞」:夫差迷戀西施,為之於靈岩上建館娃宮,後被越所滅;「笑是金蓮消國步」:六朝齊廢帝東昏侯寵愛潘妃,為之造神仙、永壽二殿,鑿為蓮花以輔地,稱潘妃行其上之態為「此步步生蓮花也」;「玉樹迷煙霧」:六朝陳後主沉溺聲色,迷戀張麗華而作《玉樹後庭花》……這些到底與真實歷史有幾分相同暫且不論,但文人對此的創作傾向都不約而同地遵循了一個主題:紅顏禍水。難道釀成禍水的罪魁禍首都歸於嬌柔紅顏嗎?男性作為社會的主宰,為了社會的主宰,為了推卸本無法也不應推卸的責任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幸好有明人陸人龍在《型世言》中所作《胡總制巧用華棣卿 王翠翹死報徐明山》:翹兒為救家難,逼父母賣掉自己,落入娼家後又遇亂兵,在軍中以美色(也算)運籌帷幄,救下當日的恩人華棣卿,又勸降徐海,使東南沿海一帶免受倭寇之患,但最後也逃不過作為女人的註定悲慘結局:被逼沉江。作者也慨嘆「紅顏命薄如鵜翼一任東風上下飄。」像竇娥、趙五娘一樣,忍辱負重,但又比她們高明地參與政事、救國於水火。名滿天下的京城名妓李師師(《李師師外傳》自宋《琳琅密室叢書》)不知是福還是禍地被宋徽宗發現並寵幸。金兵南侵,「河北告急」時,她積極資助抗金斗爭,被漢奸張邦昌出賣後,憤然就義,以「色藝絕倫」的身體回報了故土,不知所謂「禍水」之「禍」從何來?清人陳樹基有《蘇小小慧眼識風流》:錢塘名妓蘇小小,先委身於對她一往情深的阮郁,「有眼識人」,後又作出壯舉,對落難的鮑仁慷慨解囊,助其成就功名大業,在世態炎涼中「頗識英雄」。雖終香消玉殞,但從衣錦還鄉的鮑仁「人之相知,貴乎知心,他小小一女子在貧賤時能知我心,慨然相贈」的由衷贊美中,我們仍然清晰可見的,是小小的才識兼俱、俠肝義膽。這位「千秋義俠」之「禍」又從何談起?嬌俏紅顏,或溫存,或智慧,或賢良,或狹義,被強行扣上「禍水」之名,不得不說是社會和文化的悲哀。而讓這些可人紅顏去承擔誤國毀家的罪名未免有失公允,但歷史從來為強權者所書,這便造就了她們永世的地域,翻身難矣!
下一句是比較有現實意義的:「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在父母勸兒女擦亮眼睛為擇佳偶時成為許多家庭必引之語。看起來確有幾分道理。唐傳奇《李娃傳》講滎陽公子命運不濟,淪為輓歌郎甚至乞丐。在妓女李娃的精心護理下,終應試得官,恢復舊有地位,李娃也被冊封為妍國夫人,二人結成百年之好。同為情人敗落,趙春兒的命運可沒那麼幸運。《警世通言》中《趙春兒重旺趙家莊》中的紈絝子弟曹可成,揮金如土坐吃山空,毀了父母之家和自己與春兒的夫妻之家,更可氣的是連春兒為養家而防績的伴兒都被他賣掉。趙春兒可真謂「嫁錯郎」,幸虧她還有先見之明,埋了「黃白之物」在地下,待相公醒悟後以解家難,才「重旺」了趙家莊。春兒也因其為人之善、謀慮之深、目光之遠、心智之聰、意志之堅、持事之恆被奉為「有志婦人」。而作者馮夢龍對此卻有訓誡:「破家只為貌如花,又仗紅顏再起家,如此紅顏千古少,勸君還是莫貪花。」豈不可笑!春兒以自己的堅韌和意志重新喚醒了丈夫,振興了曹家莊,盡管「嫁錯郎」,卻仍矢志不渝,創造了一個較為美滿的團圓結局。但作者用她來「勸君莫貪花」!……更為廣泛傳誦的是《孔雀東南飛》:劉蘭芝和焦仲卿再恩愛再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迫於焦母的巨大壓力,「新婦」仍「被驅譴」,她灑掃女紅無不精通,又光彩照人,本應擁有古代女子期待中的相夫教子的美好人生,但事以至此又何嘗不是因她「嫁錯郎」?但這種認錯人,愛錯人,又跟錯人而釀成悲劇的最為震撼的典型是杜十娘。這位京都名妓色美藝高,「渾身雅艷,遍體嬌香」,聲音「每聞絕調,輒不禁神魂之飛動,使多少公子王孫,一個個情迷意盪」,且道德高尚,蔑視鴇兒「貪財無義」,又賢良多情,與李甲「真情相好」,但結局卻是與承載了她對未來夫妻生活的所有嚮往的千金寶箱一起怒沉於滾滾江濤。「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啊!悲劇氣氛催人淚下。諸例可見,在古代,女性的幸福僅是男性垂憐時的隨手一拋,這時嫁人就顯得異常重要,所以「女怕嫁錯郎」盛行數年且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