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是武俠小說史上

金庸是武俠小說史上

發布時間: 2022-10-18 23:16:06

Ⅰ 金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能否排進前十

金庸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我認為能排進前十,而且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的地位絕對是第一。

金庸所寫的武俠小說,內容充滿俠義,既柔情,又果斷。是無數人的武俠夢,也是無法復制的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的文字,陪我們度過了太多日夜。他筆下的故事,同樣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拍,感謝您的文字陪伴我們成長。

Ⅱ 金庸屬於武俠小說的哪個流派

在我看來,金庸的武俠小說屬於自成一派,可以說看金庸的武俠小說,讓人十分的陶醉,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邏輯感非常的強,環環相扣,內外相結合。


真正的俠之大者,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Ⅲ 為什麼說金庸是武俠第一人

因為他的著作非常好!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範式意義。[22] 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金庸是一個成功的報業巨子,更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說創作家。
金庸將其定義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稱做通俗文學大師,還是有必要通過他的小說進行一番文學雅俗觀的論辨。(中國文學網評)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黃易評)
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鳳凰網評)

Ⅳ 武俠小說家金庸的一生是怎樣的

《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神鵰俠女》等等這些武俠小說都是陪伴了當今80後90後一些人的整個童年。尤其是80後,當時很多青少年都非常的迷戀這些武俠小說。放學看,上學看,坐車看,上課偷偷的看等,這都是當年對這些武俠小說的作品做出的最大肯定。但是這些著名的武俠小說的作者「金庸」先生就在昨天離開了人世。他的故事以及他本人從他離開時的那一刻起,已經成為了歷史。很多人都讀過金庸先生的很多作品,但是對他的一生又知道多少呢?

金庸先生的原名叫做查良鏞,他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的海寧市,祖籍是江西婺源的。金庸是名門的後裔,是浙江海寧查氏家族,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金庸出生後的第二年5月份,只有一歲多的金庸就進入到了海寧縣當地的袁花鎮小學開始學習了,一直到了1937年才從該校學畢業。之後金庸成功的考取了嘉興中學(現在的嘉興一中),從這一刻起,他便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海寧縣。到了1938年,日本對中國發起了侵華戰爭,嘉興中學被迫遷移到了麗水一帶,於是金庸就進入了省立聯合中學的初中部繼續學習。

到了1939年,還在就讀初三的金庸就編寫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本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本書是金庸和當時的同學一起編寫的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模擬考題,教育書冊什麼的。而《給投考初中者》這本書也是第一本專注於研究考生如何考試的一本書籍。到了1941年,金庸因為寫了一本諷刺投降主義的書籍《阿麗絲漫遊記》而被開除。原因是,當時的學校訓導主任就是一名投降派的人,看到這批文章後,直接給金庸穿了小鞋。校長無奈之下要求金庸轉學,直接介紹到了衢州的一所中學。於是金庸繼續在衢州就讀中學,到了1942年成功的畢業於浙江省衢州中學。

初中畢業後,金庸在接下來的近兩年裡繼續苦讀,直到1944年他成功的考進了四川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在大學中他所學習的專業是外交專業。在之後的學習當中,因為覺得學校中一些學生黨員的行為不檢點,於是就找到校方進行投訴。但是這次投訴並沒有起到金庸的想要的效果,反而是得罪了校方的一些「大」人物,於是金庸又被穿小鞋了,又被學校開除了。金庸被開除後,在當時的中央圖書館掛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金庸閱讀了大量的書籍。

到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金庸返回了自己的家鄉。返回家鄉後曾經在杭州的《東南日報》當過一段時間的外勤記者,之後要到了上海的東吳大學插班學習國際法學。次年金庸來到了上海《大公報》擔任國際電訊的翻譯。1948年金庸被調到了《大公報》在香港地區的分社。到了1950年,金庸的事業算是有所進展了,在《大公報》所屬的《新晚報》中擔任副刊編輯,並且還主持《下午茶座》這一欄目,同時還擔任著翻譯和記者的工作。當時的金庸與梁羽生是一個辦公室的同時,在當時寫過非常多的文藝小品和影評。

1955年,「金庸」這一筆名正式開始使用了,同年金庸寫下了他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次年金庸在《香港商報》中連載了武俠小說《碧血劍》。1957年進入了長城電影公司,成為了一名專職編劇。在這段時間里《絕代佳人》、《不要離開我》、《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都在這一期間誕生了,同時還合導過《王老虎搶親》與《有女懷春》這兩部劇。

到了1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創建了《明報》,後來逐步有推出了《明報晚報》,《明白月刊》,《明報周刊》以及馬來的《新明日報》。之後的明報出版社和明窗出版社也是金庸一手創辦的。同年《神鵰俠侶》在自家的《明報》上開始連載。從這一刻開始,金庸就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武俠小說生涯,一直到了1972年,金庸宣布封筆,退出了俠壇。金庸退出俠壇後一直在做對以往的武俠小說做修訂工作。

到了1981年後,金庸就開始了自己的從政生涯,直到1989年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到了1991年的1月份,金庸成立了自己的明報企業有限公司,三月份就在香港的聯合交易所上市了。到了1994年,金庸回到了自己打家鄉嘉興,在當地的嘉興高專投資修建了「金庸圖書館」。圖書館建成後,金庸又在西湖投資修建了「雲松書舍」。將自己積攢多年的個人收藏和典籍在此地分享給了各界的文人雅士。

1996年雲松書舍建好後,金庸改變了自己做出的想法,再次捐出了巨款修建書社。這書社的規模都已經成為了杭州地區的新興旅遊景點了。其中有非常多金庸的個人手集和陳列室等等。2005年至2011年期間,金庸前後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的榮譽文學博士之稱,香港中文大學授予的中大文學院榮譽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授予金庸為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哲學博士和榮譽院士學位,中國清華大學授予金庸榮譽博士和院士學位。

金庸可以說是在中國文學界中的一個奇跡,他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政治家,企業家等等。金庸的武俠小說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無人能及的暢銷書籍。他的武俠作品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心,甚至還掀起了無數文學者對金庸的武俠說進行研究的熱潮。金庸的武俠作品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為金庸在對傳統的武俠小說上做出了更多的超越和升華。

Ⅳ 金庸在文學領域的地位

金庸武俠小說的受眾廣泛、影響力深遠,其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地位也不斷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但是對於這位早已被寫入文學史的當代作家,質疑與批評的聲音始終不曾消失。在批評者看來,金庸的武俠小說乃典型的通俗文學,是市場經濟大潮興起的產物。

這種觀念看似冠冕堂皇,實則經不起推敲。通俗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的一支,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的四大經典名著除《紅樓夢》外,其他幾部小說都是當時的通俗小說,但這並不構成對於這些通俗小說經典性的否定。

以是否屬於通俗小說來評判金庸武俠小說,無異於緣木求魚。

金庸的後世影響:

金庸的去世,讓中國社會認識到其武俠小說所產生的廣泛影響力,也使中國文學研究界越來越意識到以往對於通俗文學簡單評價的缺陷。金庸的武俠小說在全球華人地區甚至英語世界都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中國國家形象與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

金庸是傳統文化的堅守者,他通過武俠小說為讀者們奉獻了一批富於文化內涵、充滿奇異想像和民族大義的優秀作品,賦予了中國當代文學以新的語言魅力和文化自信。

以上內容參考 光明網-金庸武俠小說是一個獨特的文學存在

Ⅵ 如何評價金庸小說

金庸的首部武俠小說是創作於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此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金庸小說人物眾多,情節生動,筆法扎實,被認為開創了「新派武俠」風格,將中國武俠小說推向新的高峰,不僅暢銷國內,更火遍整個東南亞。這些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金庸的讀者上至大學教授,下至販夫走卒。

《書劍恩仇錄》(1955 年)

《碧血劍》(1956 年)

《射鵰英雄傳》(1957-1959 年)

《雪山飛狐》(1959 年)

《神鵰俠侶》(1959-1961 年)

《飛狐外傳》 (1960 年)

《倚天屠龍記》(1961 年)

《白馬嘯西風》(1961 年)

《鴛鴦刀》(1961 年)

《連城訣》(1963 年)

《天龍八部》(1963-1966 年)

《俠客行》(1965 年)

《笑傲江湖》(1967 年)

《越女劍》(1970 年)

《鹿鼎記》(1969-1972 年)

要談論評價金庸小說,必須熟悉其15部小說作品,我少年時對金庸作品的熟悉程度稱滾瓜爛熟也不為過,下面我從主題,人物塑造,故事情節等幾方面來評論金庸小說作品。

金庸15部小說長短不一,質量也參差不齊,但核心的主題不外乎歌頌英雄主義,稱贊仁義善行,是非對錯行為邏輯,愛憎分明情感觀念,提倡好人好報,惡有惡報,再糅雜他本人篤信的一些民族觀念,道教無爭、佛教輪回、因果報應等信仰,這些都是中國傳統古典文學典型的道德標准,以此而看,金庸小說作品的主題並沒有在古典小說的基礎上有多大的創新。

主題上,金庸作品不具備現代性。以其成就最高的幾部作品而言,《天龍八部》充斥著強烈的佛教報應輪回觀念,個人英雄家國兩難的悲劇沖突,其主題無法在《紅樓夢》佛教因果輪回之上有何創新之處。《笑傲江湖》試圖描述政治斗爭的根源於人性,把斗爭的根源歸於個人野心以及對權力的追求(左冷禪、岳不群、任我行等),無野心不追求權力的人掌握權力(向問天,任盈盈,方證,沖虛,莫大等),則紛爭立止。金庸對政治、權力的理解相當幼稚,與奧威爾的《1984》、《動物農場》對整個政治組織的運行與機制的理解、描述,差距相去遠甚。《鹿鼎記》通過描述一個幾無原則詭計多端的阿Q式混混在官場與江湖的奇遇記,試圖體現明顯的反英雄主義與更寬的國家民族主義。這與金庸努力想要模仿的魯迅《阿Q正傳》所揭示的中國人的劣根性的深刻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金庸作品主題上的傳統,更接近一種樸素的童話故事般的良好願望,而與現實相差甚遠。任何對社會生活稍有經驗的人,大概都能體會,好人未必有好報,正義未必得以伸張,是非經常難分,而黑白往往難明。

小說作品成功與否的地方,很大部分在於塑造人物。金庸作品其人物幾乎都是抄襲或者模仿中外古典小說(段譽模仿賈寶玉,連城訣模仿基督山伯爵等等太多不一一列舉,金庸自己也曾公開承認)。這大概是金庸讀書太多的一種負擔與詛咒,寫作時雖然隨手拈來,但不免寫著寫著就落入窠臼,金庸沒有能創造一個古今中外皆無的獨特人物形象,他的人物幾乎都是各類作品的影子或者多個影子的復合物;作為作家,他沒有在人物塑造方面創新,這大概是他沒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無數的金庸迷在吹捧其小說時,總愛說,其小說人物常常躍然於紙上,譬如篤厚淳樸的郭靖,倔強痴狂的楊過,是非分明的胡斐,大義凜然的喬峰,優柔寡斷的張無忌,狡猾投機的韋小寶等,這確是事實。不要忘了,這些人物確實活靈活現,但,也只是躍然於紙上的活靈活現而已。這些人物的塑造十分臉譜化,標簽化,就像漫畫,但所有這些人物,幾乎無一個可在中國的現實中找到原型,不論古今。這些人除了在書里,腦海中,無法在任何其它地方可看到蹤影,復睹其言行,這樣的人物不具備典型與任何現實思考參照意義。

就以我的觀察來說,我就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篤厚淳樸的而又大義分明的人,一個智計謀略,勇猛而具領袖氣質者,他可以如郭靖一樣,如喬峰一般,對原則堅如磐石,對愛人從一而終,視金錢如糞土,把權力當敝履,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凡事以民族大義,為國為民為最高行動目標,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不要說在現實中,即便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啊,而只出現在政治宣傳中(保爾 柯察金)。我見過很多對愛情專一的人,但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愛人離開16年後還為愛人跳海的痴情種。同樣地,我也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現實中胡斐,一個是非黑白分明,為了正義,拒絕對手的低頭認錯、金錢贈與,而准備隨時與熱戀的情人,交好的朋友當場翻臉,毫不妥協。更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滿嘴粗口,行為狡猾奸詐,見風使舵,而又能左右逢源,無往不利的韋小寶。在現實中,歷史上,我們見到的人既善良,又懦弱;既有點心計,又沒什麼原則;有點正義感,又怕事;既勇敢,又隨時妥協;既有原則,也貪財好色;既對愛人專一,又偶爾動搖。而我所見的具備領袖意識的人中,幾乎都不可避免有犧牲他人成就自己的傾向(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人設),否則無法成為領袖。我至今還沒在現實中看到過任何一個無私奉獻的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我倒是見過為了父母子女愛人朋友而不不惜犧牲一切的親情、愛情與友情。

跟其他優秀的作家比起來,金庸小說人物的缺憾就顯得尤為明顯了。譬如錢鍾書的《圍城》,不論方鴻漸這樣一個知識人的形象,還是蘇小姐,孫小姐等個人的行為,幾十年前十那樣,今天任何一個典型的大學生,海歸派,也大概仍然是一樣的行為,一樣的決策,一樣的思維,甚至一樣的言語與反應,恐怕幾百年後,一樣的環境,那些人談戀愛的表現也仍然是一樣的,一樣的妒忌,懦弱,一樣的爭吵與推諉。這樣的人物塑造是獨特而創新的,其人物也接近恆久。同類的,張愛玲《金鎖記》塑造的曹七巧,一個開始被命運擺布壓迫而當她掌握命運的主動權後,又擺布壓迫其兒女與身邊人的一個悲劇人物。這樣的人物,在中國家庭比比皆是,隨處可見。莫言在《豐乳肥臀》則創造了一個自私而依賴愛吃奶的上官金童,這樣的人物描述也是一大創新,抓住了中國社會某一群體的典型特徵。所有這些人物不僅躍然於紙上,而且鮮活的存在於現實中,歷史上,甚至未來。

上述還只是就主角而言,金庸在描述配角人物方面就更為技巧低劣了,其人物的行為幾無自我性格特徵與相應邏輯動機可言,而更像一個為主角特定行為而生的機器人或弱智者,任由主角擺布玩弄,譬如所有的女主角,除了對男主無條件的愛之外,她們的人生、行為沒有其它任何目的,韋小寶忽悠的各色官場、政治、江湖人等,可說俯拾皆是,不需一一列舉。

情節上,不得不承認,商業小說或電影的套路很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個凡人逆襲而成英雄的故事,摻雜愛情、權力與正義等價值觀的推廣。金庸作品的套路實則正是完美的典型:一個英雄的成長故事,摻雜著國仇家恨,兒女情長,再加上各種巧合與奇遇,通過修煉,用武功替代權力,把一個個屌絲傻帽逆襲的套路,除暴安良獲各路美女倒追,最後皆大歡喜(為了提升品位,金庸有時在結局也安排一些小遺憾)的橋段成功推向中低層社會,提供精神鴉片,慰籍了一代又一代出頭無望的中老屌絲、青春期躁動缺愛又寂寞空虛窮極無聊的少年。金庸跟某個流行歌手差不多,把他放到郭敬明韓寒之流,其文字水平要高一些,但也不過某個時代流行符號而已。就像吹捧TFBOYS的腦殘粉一樣,在金庸粉絲狹隘的眼裡,他就是文學史上最大的大師。

對金庸的吹捧,類似於對明星的一種自我歸屬情結,歸根到底,還是源於閱讀的視野與深度、廣度的限制。讀過《紅樓夢》的人,怎能忍受《鹿鼎記》的粗鄙?

Ⅶ 金庸被稱為武俠小說界的泰斗,他哪部小說存在感最低

金庸武俠小說的受眾廣泛、影響力深遠,其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地位也不斷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但是對於這位早已被寫入文學史的當代作家,質疑與批評的聲音始終不曾消失。

在批評者看來,金庸的武俠小說乃典型的通俗文學,是市場經濟大潮興起的產物。這種觀念看似冠冕堂皇,實則經不起推敲。通俗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的一支,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代的四大經典名著除《紅樓夢》外,其他幾部小說都是當時的通俗小說,但這並不構成對於這些通俗小說經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屬於通俗小說來評判金庸武俠小說,無異於緣木求魚。

這兩部小說,都只被改編拍攝成影視劇一次,而且是很久之前,不熟悉金庸先生小說的朋友,估計都不知道有這兩部小說。

如果要在這兩部小說中選一部存在感最低的,認為,應該是《白馬嘯西風》。

Ⅷ 金庸作品有哪些 金庸作品簡介

1、《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

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2、《神鵰俠侶》,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

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盪與思悟。《神鵰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3、《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

主要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Ⅸ 金庸在文學方面占據什麼樣的地位

我覺得,單在中國文學語境內說這個,說不出什麼。因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許多評價體系,很是雜亂,很多時候概念先行,且有門戶之見。所以不妨擴范圍,上比古典作品,下比國外作品,可見端的。

以下以金庸三聯版為准。

金庸純「講故事」的通俗小說成就,如《射鵰三部曲》,至少不下司各特之於英國、大仲馬之於法國。考慮到大仲馬無可爭議的大師地位,金庸的大師地位毋庸置疑。

而另外三部,我認為完全可以當作「文學作品」,超出「講故事的通俗小說」。即:

《天龍八部》被夏濟安、陳世驤兩位先生盛贊,認為有悲天憫人的古希臘悲劇色彩。這兩位先生都算學術宗師,眼光品味遠在我之上。

《笑傲江湖》作為政治寓言的偉大小說,個人認為品第甚高,歷史地位至少不該低於《鏡花緣》。

《鹿鼎記》對中國武俠作用,大可以當做《堂吉訶德》之於騎士小說。

金庸在傳統敘述方面,華麗多樣。比如《射鵰》里密室療傷一段,純是希臘劇格局。其故事講述技巧絕對大師級。然後文本中的文化意味,比如詩詞、器物、書法、政治、音樂等,繁雜多樣。丹納說佛蘭德斯只有一個魯本斯,一如英國只有一個莎士比亞。在故事的廣闊時空方面,金庸是史詩級的。雖無法作為《金瓶梅》級別的歷史風俗劇,但單把他作為一個「時代劇作者」,也可以是馬洛級的——哪怕夠不上莎士比亞吧。

故此,我傾向於認為,金庸之於中國,至少不下於大仲馬之於法國,甚至可以推到狄更斯之於英國的地位。《天》《笑》《鹿》和《射鵰》單拿出來,哪怕不能說齊平四大名著,至少可以壓倒《兒女英雄傳》、《鏡花緣》、《海上花》、《三言》這一流作品。論結構,金庸的相當一部分小說可以壓服《儒林外史》(其實等於短篇小說串聯)及以下級作品。

熱點內容
好看的言情類小說男主角是大官 發布:2025-08-18 23:26:40 瀏覽:78
小說天機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8 23:00:49 瀏覽:292
免費的青梅竹馬小說 發布:2025-08-18 23:00:48 瀏覽:8
免費小說網之貼身保安 發布:2025-08-18 22:48:14 瀏覽:984
掠奪類型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8 22:47:59 瀏覽:811
小寡婦的慾火焚身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8 22:36:31 瀏覽:935
言情小說家葉紫 發布:2025-08-18 22:29:48 瀏覽:241
言情愛情小故事小說 發布:2025-08-18 22:02:57 瀏覽:243
所有女強快穿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8 21:37:10 瀏覽:160
鬼神無雙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5-08-18 21:35:34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