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網路小說中的讀者參與

網路小說中的讀者參與

發布時間: 2022-10-24 01:39:48

A. 網路小說的讀者群體是哪些人他們有什麼特點

年齡層次比較年輕化,喜歡看一些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有自己沒有的特質,或者是自己期望的經歷

B. 網路小說的讀者群體主要是哪些人他們主要有哪些特點起點的讀者群體和創世的讀者群體有哪些不同

主要是學生,從初中開始到大學,高中為多,初中多為校園類,高中大學多為言情,都市,穿越類,高中時期我比較喜歡穿越啊,總裁啊,看多了,現在比較鍾愛輕松系列的短篇。男生多為玄幻修仙類

C. 網路小說的現狀

台灣
台灣網路小說曾經出現爭議。傳統作家袁瓊瓊在《九十一年小說選》的序中說到台灣大部分的網路小說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而台灣網路小說與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進密不可分,年輕的作者與讀者都希望生產、再生產作品來追求溝通與認同。
台灣網路小說的起源自情色文學起家,交大學生自建的BBS性版上開始有BBS使用者發表創作,後因校方關切,遂將舞台搬移至私人站台,後來這種創作風潮影響了不少讀者也開始參與創作,最早的故事雖名為情色文學,但實際上仍以情感為主,情色的描寫反而是非常清淡的過場而已。
並且故事脫離了情色范疇,轉為生活紀錄、清新的校園小說,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便是受到影響的第二代。於是網路文學開始由此萌芽。
當時第一代較為知名的作者如sambad、plover等,第二代的作者通常聚集在成大「貓咪樂園」BBS站,每個月舉辦的投票吸引了許多優秀作者和讀者參與,網路小說也才漸漸的廣為人知。
第二代知名的網路作家有痞子蔡、霜子、seba夜蝴蝶館、明琲、mayweng,守谷香、小光等,其中多人至今仍然活躍的發表網路小說,此時漸漸帶起了各站台開放個人版給網路作家的風潮。(如當時的啄木鳥園、華年小站等)
同時由於網路小說出版的成功,(紅色出版社-《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兩岸大賣百萬本的紀錄),出版社才開始注意到網路小說的市場性。
後來網路連線版引起的創作風潮有增無減,並且隨著各BBS站台為了吸引使用者,開始廣設個人版,並且由站方發起文學館,有個人文學館的站台有《盈月與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恆的國度》等,後期有無名小站、狂狷等,這就是現今網路小說百家爭鳴、新人輩出的時代。
大陸
大陸網路小說在網路以文字為主的時候便出現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更趨向於一種意識的表達,是作者宣洩個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網路小說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網路小說《悟空傳》,這是第一本在現實中出版的網路的小說,引發了國人對網路小說的無限熱情。
隨後,網路小說逐漸向商業化發展,出現了許多知名網路小說商業網站,如起點中文網,17K文學網等等,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有才華的作家。但是,網路小說的商業化也使得網路小說大軍中低級趣味,無聊低俗小說的泛濫,大量宣揚不道德行為,扭曲社會價值觀的小說作品出現,以贏利為目的,發表了大量垃圾文學,可以說是一大悲哀。
然而,其中也有許多具有真正思想的作者,比如寧致遠所作小說《楚氏春秋》、酒徒所作小說《明》、貓膩所作小說《慶余年》、方想所作小說《卡徒》,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雖然網路小說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總體上和其他文學發表形式相比,仍具有文學性不足、思想深度淺、和以快餐文學為主的缺點。同時,盜版侵權網站的肆虐也是網路小說的大敵。
經過6年發展,到2007年之後互聯網基本在國內普及,網路小說也隨之從萌芽到成長再到成熟,在爭議中步步前行。
在2010年之後,網路小說與影視劇集結合越來越緊密,成為了中國大陸文學的中堅力量,並且保持著旺盛的活力,蓬勃生長。

D. 網路文學對傳統寫作有什麼影響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談網路文學。我再次重申,我對網路文學研究的論域界定是從網路職業化寫作模式出現開始的,這一點我在讀網路文學,能提高文學修養嗎?這個問題中進行過陳述,如果不嫌煩悶的話,可以去看看無妨。

關於網路文學對傳統寫作的影響,首先在於它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如果說,我們僅以作家為文學經濟主體來看待文學這個市場現象的話,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網路文學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學界中最大的經濟現象之一。按照2013年作家富豪榜的排序,在當年,中國作家版稅排行中,江南、莫言和鄭淵潔分別以2550萬、2400萬和1800萬奪得三甲,而在相距不遠,有另一張同為吳懷堯創始的叫做網路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和骷髏精靈三位作家的版稅則分別高達3300萬、2100萬和1800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路文學,尤其是職業化寫作的網路文學作家的市場獲利已經高到了一個堪與最優秀的傳統作家並肩的地步。雖然我們認為,錢多不一定就佔有足夠的話語權和地位,但是同樣作為經濟現象,當年西班牙在南美發現的那4萬億兩白銀不恰恰就是洋人們之所以能在中國有話語權的重要因素之一么?
其次,是幻想文學的真正興起。幻想文學,和莫言所代表的「幻想現實主義」(hallucinatory realism)以及馬爾克斯所代表的「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 Realism)有著本質區別。縱觀傳統文學的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中,可能最貼近幻想這個詞彙的兩種書寫主義就是前面我分述的二者了,但不要忘記,他們都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都是符合唯物史觀的。然而,我所說的這個幻想文學則恰恰相反,它所表達的文本主體是「唯心」的理想、夢想、幻想甚至是空想世界,而這個文學表現方向在傳統文學中只能占據邊緣的地位。試想,一如《銀河系漫遊指南》、《太空漫遊四部曲》以及《魔戒》這樣的不朽之作,在傳統文學的視野里何曾占據過核心位置?但是反觀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叫做作家富豪榜的榜單里的第一位的名字——江南,這個作家可是地地道道地寫幻想文學出身的人,而他的版稅居然以150萬的距離遠高於中國唯一一個「名正言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版稅收入,而另一方面,雖然江南的《九州》不是在職業化寫作和訂閱獲利平台模式下的作品,但其也曾經是一種網路文學現象。面對著這個現象,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幻想文學在文學中的地位問題。
再次,是讀者介入現象的產生。在這個問題里,我們要談論的讀者,不僅僅是選擇者,更多的是「參與創作者」。2012年,荀利波這位似乎是民俗學家(我也不好界定)的學者發表過一篇叫做《網路文學創作中的讀者介入類型分析》的文章,裡面詳述了關於網路文學的一些讀者介入的現象。通俗地說,這個現象就是讀者參與到網路文學的創作中來。由於網路兼具實時性,互動性和自媒體的基本屬性,且網路文學依賴讀者獲利,因此,在網路文學的創作過程中,讀者的意見會被放大,給予作者更多的意見和指導,甚至他們中的一些觀點,會直接影響到作者的創作思路。除此以外,以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網路小說《慶余年》為例,這部小說的一些評論甚至被作者收輯為「評論集」,成為作品在網路平台上的一個主體部分。這個現象在傳統文學和文藝學界是不可想像的。我們甚至可以試想,就算脂硯齋評《紅樓夢》評得再好,他在文學意義上的影響范疇是否已經介入到了作者創作的地步呢?由於沒有證據,我們只能存疑。但網路文學則不然,每一次影響都是可被記錄的。甚至有些作者(我讀過一篇相關的文章,但是記不起來了,請原諒我。)自己也承認,他的作品是由讀者和自己一同完成的。
再再次,是評論自由化的問題。談到自媒體時代,我們首先要談到的是自由化評論,這種評論在很大程度上有自由性和非功利性兩個屬性。這兩個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網路這一平台上的文學評論並不像傳統文藝學界(文學批評界)那樣呆板和具有功利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某些人在推薦某些網路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去看看這本書的訂閱量和點擊率如何,這本書下面的評論又如何。但是反觀傳統文學作品,發行量和實際閱讀量本身就不是同一屬性的東西,而我們能看見的書評又實在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網路文學評論與創作相關信息的高度集中和更為簡便的獲得途徑。從這一點上說,網路文學評論具有先天優勢。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網路「炒作」現象的存在。但那可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最後,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種影響,至少,從文藝批評的角度出發,我在自己的另一篇文章中曾經做過這樣的敘述:
「如果我們一味地淺嘗輒止,而不科學分析網路文學作為一種通俗文學的積極發展態勢(我們知道,這種積極的發展態勢對網路文學主體而言是體現了文學性的進步的),不科學分析讀者群體的變化對這種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甚至武斷地用幾部反例就直接為一種文學品類下定論。那麼,我們忽視的將不僅僅是當代關乎文學本體最龐大的經濟現象,更將得到這樣一種結果:那就是大眾評論與文藝學界的相互撕裂。
可以預見,這樣的撕裂決不只會停留在相敬如賓,涇渭分明的狀態之下。畢竟,我們實在見過太多的知識分子之間的劍拔弩張。」(引自讀網路文學,能提高文學修養嗎?)
淺言之,我們現在需要做的,首先是正視這些現象和其巨大的影響力的存在,否則,其餘的一切都不過是空談罷了。

E. 網路文學的出現對讀者們有哪些影響

首先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價值觀,或者扭曲青少年的世界觀,而且網路小說會讓人產生混亂的思維,感到迷茫,而且邏輯不同,情節顛三倒四,閱讀網路小說的時候會讓青少年抓不住重點,而且還會讓人沉迷其中,消磨人的鬥志。

F. 寫玄幻小說注意事項

給個模板參考下吧,基本上也就這些了~話說17k不錯啊,福利挺不錯的,還經常辦培訓班來著,新人能學到不少東西呢,對以後的發展很有幫助噠,去試試吧~
小說大綱模版
一、
類型:都市、青春、言情、軍事、歷史、其、懸疑幻想類包括:玄幻、奇幻、穿越、修真
二、
基調:正劇、喜劇、悲劇、輕松、爆笑、暗黑
文字建立:普通搞笑傷感唯美
三、
全文字數:(寫大概字數)
四、
內容梗概:
1:起因:
2:發展:
3:轉折:
4:高潮:
5:結束
主線情節設定:
1主線:
2輔線

3事件線

4
感情線
(高潮、起伏、低谷):
5注意前邏輯:
(新文整體故事梗概想要講樣故事:寫清晰主線少500字)
五、
出場人物:
主角:
角色
①.姓名
②.人物外貌
③.性格介紹
④.人物背景⑤.技能

G. 如何評價網路小說的審美特性,以類型小說為例進行分析

摘要 天的網路文學,人才輩出,涌現出了慕蓉雪村、安妮寶貝、明曉溪、步非煙、滄月、醉魚等一大批影響巨大的網路作者與寫手,創作出了大量令人矚目的作品。但是對於「網路文學」這詞至今為止依然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

H.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有何區別

一、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
1、存在方式及范圍不同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路文學較之傳統文學在存在方式及范圍上有了極大的變化。傳統文學是發表在書本、雜志、報紙等「硬載體」上的文學作品。網路文學是直接發表在電腦網路上,以電子符號的軟載體形式存在的文學作品。網路文學以其獨有的存在方式而具有更大的創作開放性和隨意性,從當前的網路文學來看,其寫作自由度大,表達范圍廣,通過網路我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任憑流露自己的情感。而傳統文學在寫作時,常常出於各方面的考慮而顯得拘謹、壓抑、沉重,在心理活動的表達上無法做到淋漓盡致。
2、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不同
網路文學具有娛樂性較強的特徵。它是以大眾所喜歡的作品內容和藝術形式為重點,重視是否能給網民們帶來愉悅,注重對自己情感的盡力表達,而忽略文化內涵的存在,從而常常造成作品文化魅力的流失和不完善。在網路文學中,常見的寫作題材為武俠(仙俠)的、都市言情的,青春校園的、旅遊筆記、玄幻的、妖孤的、靈異、瑣碎人生等各種內容。網路文學在思想內容方面所體現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特色,正好迎合了大多數人的心理需求。而傳統文學在思想內容方面都是以表現重大現實題材為主要內容,內容較為嚴肅。這類「高雅」、「經典」的純文學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已越發枯燥乏味。
3、語言表達不同
網路文學作品在主導語言上與傳統文學作品無異,因網路文學具有在線創作與閱讀的特性,因此它具有語言表達方面的時代性與能動性。
一方面,與傳統文學語言表達上追求語言的新穎性、准確性、形象性,注重詞語的錘煉、語言的修飾、句式的選擇不同,網路文學語言一般都不太講求文句的修飾,結構較簡單、形式較短小、表達較直接,具有明顯原始性、大眾化的特點。另一方面,網路文學打破了原有的語言表達模式,一些獨特的輔助性符號沖破禁忌被廣泛使用在網路作品中,用來表達相對固定的思想內容或情緒,給網路作品帶來了獨特的閱讀感覺。如:「FB」代表腐敗,「斑竹」代表論壇討論區的「版主」,「大蝦」,代表技術很高的「大俠」,「520」代表我愛你,「54」就是無視;「-_-P」,代表流汗,3Q表示多謝,7456即為氣死我了等等。這些俏皮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徹底顛覆了傳統文學追求審美、追求高雅的語言模式,具有很強的時代網路氣息。
4、表現形式不同
網路文學由於是以電子符號的軟載體形式存在的文學作品,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追求作品的通俗易懂,因此其表現形式多以章回小說形式連載於網路上,每寫一次更新一次,作者可根據網友的評論隨時調整寫作計劃。傳統文學主要是在書本、報刊、雜志上發表,因書冊、雜志容量大,它一般不採用連載形式。
5、價值取向和評價標准不同
網路文學注重的是點擊率,面對的是大眾,它以通俗易懂和喜聞樂見為價值取向和評價標准,更貼近生活;而傳統文學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標准傾向於思想深刻和藝術精湛。傳統文學它不是走大眾路線,而是精英路線,受眾很少,影響力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
6、創作主體及讀者參與不同
網路是開放的、自由的,因此網路文學的創作對創作主體無論在年齡、性別、創作水平等方面都沒有任何限制,從初學者的塗鴉到造詣精湛者的傑作都能被容納,文學創作不再是由少數作家壟斷的職業行為,它已走進了民間大眾。
與傳統文學文本無法參與和改變相比,網路文學具有文本的開放性,即讀者能參與創作。傳統文本一經創作出來就具有了「特權」,讀者面對作品,只能是靜觀閱讀再加以想像,大大限制了讀者的讀解權。網路文學則不同,它能夠實現創作者與讀者間的雙向互動。在網路小說連載過程中,讀者可以跟帖對文本進行點評或回應,發表自己看法、建議、見解等,作者可參考讀者的跟帖留言,去構思小說情節的推進、人物的塑造、細節的鋪成……甚至採納讀者的意見,選擇讓一對夫妻是離婚還是繼續相愛;主人公養的寵物是溫順的小兔還是兇猛的獵狗;小說是以悲劇還是喜劇結尾等。這種作者、讀者共同參與創作的過程,展現出了網路文學蓬勃的生機。

I. 網路小說,讀者感興趣的是什麼

小編又來嘮叨了,對於一個10幾年小說閱讀史的書蟲來說,雖然沒有看過大多數,但是看過的小說也不下少數。除了網路小說外,傳統書本小說也閱讀了不少,各類型的都有所涉及,只是有些不是很感興趣,所以閱讀少了點,比如講都市類、愛情類的小編不是很感興趣;如武俠類、修真類、鬼怪類小編比較感興趣。綜合看過的小說小編認為小說的幾個重點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情節故事吸引人

情節故事吸引人最關鍵的是,讓小說的開始就能吸引讀者思想跟隨。這點應該是每位作者最為頭疼的事,因為每個讀者成長經歷不一樣,對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樣,產生了不同的興趣愛好,也決定了讀者感興趣的東西往往都不一樣。所以小說作者寫的情節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小說的拜讀者,比如喜歡《英雄志》的人並不代表喜歡《凡人修仙傳》。當然作者只要能夠調起一部分讀者的心,已經成功了。對於小編而言,喜歡的小說往往是成長類的小說,而不喜歡一出來就天下無敵之類的書。

二、描述需簡明扼要

縱觀整個現今小說界,商業氛圍過於放大,尤其網路小說更是如此。小編在這里一說,估計又得被好多讀友噴了。但是事實卻是如此,試問有幾個大神作者能夠在500萬以上的文字的內容駕馭能力達到如同金庸老爺子的小說內容,真的很難。小說字數越多,除非小說本身框架拉的夠大,不然無法利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敘述故事本身。現今很多網路作者被讀者稱呼為碼字機,不是沒有道理,比如現在很多修仙類小說、奇幻類小說動輒幾百萬字,其實看過之後,會發現唯一記住的就是那幾個階段發生的重要的事情,但是這些重要的事情用那麼多文字來描述,確實過分了些。如果作者能夠簡化很多東西,商業氛圍別那麼濃厚,其實很多作品可以成為經典,或者商業價值會更大。所以簡明扼要的描述不斷能夠提升小說的質量,也讓讀者免於過多的疲勞閱讀。

三、故事描述合理性

說起這個來,很多喜歡修仙類小說的讀友馬上口水連天了。他們說的也是事實,修仙類小說萌芽還是來源於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中主角一步一步走過來,很少碰到才練武功,就能大戰宗師級別的高手,或者用讀友說的話,隨時越級挑戰等等。故事描述的不合理性會讓很多讀者無法繼續閱讀下去,因為沒有常理可尋。所以說現今網路小說界,很多讀友都喜歡修仙類小說,但是都無法找到比較經典所在。我們所有在網上看到的經典網路小說,很大部分是無法提升到文學價值這個層面,只是很多讀者打發時間爽瀧而已,這也導致了很大部分讀者參與進去,讓這些小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而已。

四、創新性至關重要

有些小說一出生,就意味著經典,比如《鬼吹燈》、《英雄志》《盜墓筆記》等等,其實小編也著想了,相比金庸老爺子,四大名著,上面小說算不得經典。不過沒關系,什麼樣的時代造就什麼樣的人物,這些作者也一直在努力繼承發揚中國文學。

談到創新性,小編忍不住談了幾聲,只要有一本創新性的銷售火熱,馬上各種復制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舉個例子吧,修真類小說,有多少千篇一律。試問要不是有那麼多修真的愛好者對於這類小說的摯愛,哪有什麼存活之處啊。所以各位寫手能否創新一下,即使復制也要有本身小說的精髓所在。

J. 怎麼讓小說有代入感

文字作品不僅僅需要「代入感」,需要「帶入感」,更需要「貼切感」。前面兩者讓人天馬行空,看見真實所不能看見的;後者讓人品嘗甘甜,除了埋怨,也要有更多感恩。這才是文字作品中,所有作者寫手需要給廣大讀者負起的責任,而不是一昧的只把讀者當作顧客,埋沒情感。
代入感這個概念最初就是針對網路小說而提出的。因此這個概念在青年作者間流傳開來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網路時代造就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這種概念的提出也反映出網路小說本身「事實感」的不足和對「吸引力」的高要求。因此,討論代入感這種概念,也將其放置於網路小說或類似於網路小說的創作比較恰當。

大家普遍認可的「代入感」的意思有兩種,一是能讓人感同身受,二是能讓人身臨其境。

這兩個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代入感」所營造的效果的。

讓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說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塑造的環境、孕育的情感與讀者自身的經歷具有重合,能夠引起讀者的熟悉感和共鳴。

說白了,也就是寫得要真。這種真實感並不一定是事件和世界觀的真實感,而是事件本身和個中的角色反應、遭遇與感情的真實性。例如寫成長,寫中二少年的迷茫,寫了無夢想之人的迷茫和跌跌撞撞,寫惡人欺凌善者,寫不被理解,寫與父母的矛盾,寫你我家庭的差距和帶來的不安,寫追妹不得的痛苦……

這些情感狀態與經歷並不一定要在現世才能還原,架空世界裡同樣也會發生,因為這都是植根於人本身與人與人間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就是還原現實中人會遇上的歡喜哀傷、迷茫醍醐。通過相似地經歷或環境或感情塑造,獲得讀者對故事的認同感,給予讀者有人與它相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推動故事的發展,從而滿足讀者的情感期待。

一方面故事的發展要合乎人情世故的邏輯。不能生拉硬套,非得弄出大喜大虐,不然讀者就瞬間出戲了。另一方面要能夠滿足讀者的潛在期待,例如主角能不能贏,這對情侶能不能在一起,惡人最後有沒有得到懲罰,等等。

讓人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說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塑造的環境、編排的劇情、人物的反應等符合作品世界觀及設定的總體基調。很多作者都喜歡為自己的作品塑造宏大的世界觀,並且各種設定都設計得非常精細。但是有一些作者一方面設定做的很爽,另一方面實際創作過程中卻並沒有活用這些設定,或者並沒有在設定框架間編寫「合理的」故事。

有不少作者沉醉於構建龐大設定間,卻忽略了自己搭建起的這些設定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和邏輯,從而造成了實際成文過程中某些設定被忽略、被弱化,或是整個故事敘述並不符合設定隱含的內在發展邏輯。抑或是作者創作只為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或是對某些情節的鍾情,從而使劇情的發展缺少令人信服的邏輯,節奏不恰當。

這就要求作者寫符合小說設定的故事,強弱對抗、陣營區分、人物立場、成長軌跡都應該在設定的框架之內,並且主人公的劇情與經歷也應該依循這個框架的一般法則。與「讓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結合,推動劇情的發展。

代入感是網路小說作者和游戲開發者非常關注的一項創作指標。它以滿足並吸引受眾為第一要義。它就是要求作品能夠使讀者沉浸其中,讓讀者參與到故事中去感受,甚至是在感受作品的過程中達到忘我的地步。從而使讀者能夠持續投入到作品之中,並且為了獲得作品後續的劇情或獲得更好的體驗而付費。

它強調作品合乎設定邏輯與受眾情感期待的「事實感」,通常通過還原受眾可能普遍存在的經歷或情感等方式實現。
因此,代入感並不是要求「我」就是「他」,也不是要求對話里要做到化為某個人。代入感強調的是更高層次、接近作品全局的努力。它要求的是整部作品的「事實感」。它不是說要作者非得變成裡面的某個人,而是要求作者在塑造角色和構架劇情的時候,如果以現世為舞台,就要寫的真實,如果以架空設定為舞台,就要寫得合理。能夠讓讀者隨著作品發展的邏輯和節奏,尋得一種熟悉感或是事實感,逐漸沉浸其中。

至於「簡練到位」如何培養,那就是另一個獨立的問題了。在一個問題下面又涵蓋了另一個不相關的問題不是知乎的正確用法,這里也就不展開了。

最後還是說一句老生常談的題外話,寫作是實實在在的練出來的技能,坦白來說,我並不認為這樣的提問和獲得的解答能夠對寫作者的創作提供多少幫助,僅僅是一個層次比較低的參考。最後還是得回到實際動筆這件事上,在不斷地寫作中修正自己的感覺和手法,末了自己學到的和當初聽到的,或許都已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個人並不推崇在創作中特別關注某一個概念,或是以某一個概念去要求創作。特別是這些並沒有明確定論的概念。從我自己的體會來講鑽研這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還不如在實際的文本中設置具體的寫作目標。或是在創作完成之後回頭重新評估作品在營造上面的優劣,再來評價人物塑造、劇情節奏、代入感這些方面是否做得好。

熱點內容
妃常愛錢小說免費版 發布:2025-08-18 18:42:01 瀏覽:984
e4a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8 18:41:40 瀏覽:248
搞笑言情帶肉小說 發布:2025-08-18 18:37:10 瀏覽:181
小說女主名字叫七 發布:2025-08-18 18:27:53 瀏覽:514
提到五月天的短篇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8 18:07:02 瀏覽:826
les小說警察推薦 發布:2025-08-18 17:39:16 瀏覽:135
都市棄少888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18 17:38:40 瀏覽:438
米米拉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8 17:23:28 瀏覽:37
校園小說三女重讀高中 發布:2025-08-18 17:18:58 瀏覽:217
mp3下載地址dont聽書下載mp3 發布:2025-08-18 17:15:42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