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記體寫網路小說
⑴ 日記式的小說怎樣寫
可以參考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裡面的數火車貌似就是。。。
⑵ 怎麼寫網路小說
路過人生
[紫微星]
故事是小說的基本面,沒有故事就沒有小說。這是所有小說都具有的最高要素。" (愛·摩·福斯特《小說面面觀》)"小說家的技巧首先在於會說故事。"(伊莉沙白·鮑溫《小 說家的技巧》) 故事是什麼呢?"故事是一些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早餐後中餐,星期一後 是星期二,死亡後腐爛等等。就故事在小說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個優點:使讀者想要知 道下一步將發生什麼。……故事雖是最低下和最簡陋的文學肌體,卻是小說這種非常復雜肌 體中的最高因素。"(愛·摩·福斯特《小說面面觀》第22頁) 然而,初學寫作者必須了解,小說的故事和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小說的 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是這種虛構--臆造由於作者充分發揮了想像,並進行了巧妙的組織, 讀者會覺得比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還要真實可信。當然,發揮想像構思故事絕對不是毫無根據 地胡思亂想,胡編瞎造,而是以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作 為構成作品情節的基礎,從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選取最能展示人 物性格的事件,經過提煉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構成富有表現力的情節。這種提煉的加工改造, 就是情節典型化的過程。它告訴我們:根據提煉出的主題,從人物性格出發虛構故事情節, 這是小說構思的基本原則。 學習寫作小說必須懂得情節及其與故事的區別。情節是什麼?高爾基認為,"文學的第三個 要素是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嶼、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各種不同的性格、 典型成長和構成的歷史。"(《和青年作家的談話》)也就是說,情節是環繞著人物性格以及人 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所展開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愛·摩·福斯特指出:"情節是小說中較高 級的一面","情節是小說的邏輯面","情節同樣要敘述事件,只不過特別強調因果關系罷 了。"(《小說面面觀》) 傳統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破題、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等五個環節。當代小說的情節安排 已經不受這些環節的限制,如有的沒有破題,直接寫開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結局。 在寫作時,情節通常是由場面和線索構成的。場面,指小說中被處理在某一時間、某一 地點的具體的矛盾沖突--人物之間的關系,它是比事件更為具體的生活畫面。線索,指把 人物活動貫穿起來完成情節發展的事物或事件。短篇小說多為一根情節線索,也有兩根的, 一是主線,一是次線;一是明線,一是暗線。 安排故事和情節需要使用"大綱"。一般來說,"大綱"包括:1、主要人物表;2、故事 要點;3、重要場面;4、作品主題;5、篇章結構。這樣的"備忘錄"式的大綱,雖然在實 際寫作時會有修改,但是它比沒有大綱要好得多,尤其對初學寫作小說的人更為重要。 六、精於首尾,善於敘述 一篇好的故事包含三個要素:一是必須簡單;二是能引起讀者廣泛的興趣;三是要有一 個好的開頭。所謂好的開頭,不僅僅是個結構的問題,實際上是小說如何截取生活片斷、恰 當地"切入"的問題,是小說的總體構思的問題。好的開頭必須直截了當,引進人物,展開 故事。 至於結尾,在短篇小說寫作中同樣重要。這是因為好的結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的思 想意義、加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優秀短篇小說的結尾,或給人以人生哲理的思索, 或給人以希望和鼓舞,或使人掩卷深思…… 對於整個作品的敘述的技巧--寫的技巧,同樣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王蒙指出:"構思得差 不多了,靠寫。寫,不僅僅是把想好的東西記錄下來。固定下來,寫,是創造的最重要的階 段。正是在寫的過程中,你的思維活動、感情活動、內心活動才空前活躍起來。" 那末,怎樣來敘寫?可以像寫章回體小說那樣去敘寫,也可以像書信那樣去敘寫;可以連貫 性地敘寫,也可以間斷性地敘寫……應該看到,短篇小說的敘寫是十分自由的。 敘寫中的時間如何安排是個技巧問題,這是因為:"時間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時間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的重要的地位。"(伊莉莎白·鮑溫《小說家的技巧》)
構思注意
(一)"小說家的時鍾":講故事的要則之一是能同時天南海北,無所不知地講,不但精 通歷史,通曉當今,還能洞察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在作者的敘述中,所有已知的和預期的 時間都集中在即刻發生的事件上。在這個過程中,"小說家的時鍾"同時報出不同的時間。 這種時間說明:無論故事起初是怎樣構思的,敘述總是象花筒似地把各個時間牽連在一 起。最簡單的敘述就是將各種感覺、回憶和推測的過程混為一體。 小說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就是他可以調整各事件所佔的時間比例。一個重要的事件 可以寫得比它實際發生的過程更長一些;而漫長的歷史用一段文字就可以概括敘述出來。這 種敘述的靈活性正是小說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時間比例來表明每一事件的相對重要 性。從某個角度上看,小說家在寫作時可以象一把扇子似地把時間打開或者折攏。既然每一 篇故事根據自己的輕重緩急都需要一種特殊的計算時間的方法,那麼作者如何計算時間就是 非常重要的。 (二)時間生活和價值生活:在敘寫中,小說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把時鍾撥快,有 時把時鍾撥慢,有時把指針倒回或撥前,但是,沒有一個作者能全然不顧時間的順序。福斯 特在《小說面面觀》中說:"在小說中,對時間的忠誠極為必要,沒有任何小說可以擺脫它。" 這是因為,"日常生活同樣的充滿了時間性……不管什麼樣的日常生活,實際上都是由兩種 生活合成的--時間生活和價值生活--而我們的行為也顯示出一種雙重的忠誠。'我只看 了她五分鍾,但那是值得的。'這個簡單的句子里就含有這種雙重的忠誠。故事是敘述時間 生活的,但在小說中--如果是好小說--則必須包含價值生活。"所以,敘寫故事不能忽 略自然的時間生活,但是更要注意社會的價值生活,必須匠心經營,寫好價值生活。 (三)微觀敘述和宏觀敘述:小說的敘寫應使讀者有歷史感。為此,小說作者在把自己 的故事安排在一個特定的時間范圍內的同時,他就應對歷史負起責任。這就是說,小說場景 的每一個細節,對話中的每一個片斷以及書中人物的每一個行動都必須合乎小說發生的時代 背景。這樣,在寫作中就有了微觀敘述和宏觀敘述。所謂微觀敘述,是指"按時序組織起來 的一連串事件";所謂宏觀敘述,是指"歷史的一個片斷"。這兩種敘述使得作者能夠正確處 理"小說范疇里的時間安排和小說結構與歷史前景間的關系。"(喬納森·雷班《現代小說寫 作技巧》) (四)三項基本選擇:在對待時間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項基本的選擇:一是按"時 間一致"的原則來敘述,使小說里的事件在前後順序上同閱讀的順序大致一樣。二是用縮短 或概述時間的辦法去敘述,在故事的開端或結局之間略去若干年月。這樣,讀者的閱讀時間 和小說人物的行動時間是不一致的。三是用時序顛倒的方法 進行敘述,閱讀時間和行動時間有時一致又有時不一致。 (五)敘述時間的距離:時間在小說里除了起著"導演"的作用之外,又起著引起"懸念" 的作用。"在一本我們稱為嚴肅的小說中,我們同樣也感到,或者應該感到時鍾一小時又一 小時地在轟響,日歷一頁又一頁地掀過去。此外,時間還把讀者牢牢地系在宏大的'現在' --如果你願意的話,叫它場景也未嘗不可--,而這些'現在'是由一些中間性的情節連 系起來的。我們可以在時間上前後移動,但是現在這一時刻必須牢牢地抓住我們。"(伊莉莎 白·鮑溫《小說家的技巧》)
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 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系,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鏈。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冰心的《櫻花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 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 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 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⑶ 現代腹黑文 總裁小說 日記體小說
我知道。是 boss相親筆記 在新浪的資料分享里很容易下。
而且還有很多好看的
⑷ 矛盾的日記體形式的小說
只有《腐蝕》這部小說合乎你說的要求!下面是對於這部小說的簡單介紹!
1內容簡介
《腐蝕》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慶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女特務趙惠明的一段經歷。作品以日記體的形式,透過趙惠明矛盾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記述,把「皖南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側面表現出來,作品既描寫了作為國民黨女特務趙惠明的復雜生活和心理狀態,刻畫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擊了國民黨法西斯特務統治制度的罪惡。
⑸ 日記體小說的日記體小說走紅
近來,各地出版商紛紛推出青少年日記或以青少年日記為藍本的小說。廣西師大出版社的《十六歲到美國——一個中國女生的美國日記》、《第四節是物理課——一個中學女生的成長筆記》、作家出版社的《女生日記》、《對面的女孩》等書,成為本屆書市亮點,銷售火爆。
日記體或准日記體小說紛紛出籠,讓人想起一年前出版界喧囂已久的名人自傳出書熱,此類小說是否受了名人傳記的啟發?以自己親生女兒生活為藍本的《女生日記》的作者楊紅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類日記體小說同名人自傳不同。它並不是站在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俯視芸芸眾生,而是作者根據自己或自己孩子、親友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記錄了一段青少年的成長歷程,「更為真誠,也許是趕潮流之作,但源於生活,絕不浮躁」。
此類小說是否以青少年的稚嫩和不成熟為賣點?楊紅櫻認為「不能簡單地這樣說」。她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學生作者寫自己生活的文章,非常真實,純屬有感而發,在這方面,「比大人寫孩子的書更好看」。但青少年生活閱歷上還是膚淺的,文章中透露著稚嫩和不成熟。然而正是這種稚嫩和不成熟,引起了讀者共鳴,因為不論任何人,都有這段似曾相識的經歷。「文章經過作家的加工、寫作,更具思想性、審美性」。
書市現場,一位購買了《女生日記》的金陵中學柳同學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有關業內人士稱,長期充斥圖書市場一些面向青少年的文學作品,總以一種說教者的身份出現,書中所描寫的人物往往脫離現實,給人不真實的感覺,難以引起讀者共鳴。日記體小說的逐漸走紅,彌補了這一缺憾。但隨著這一寫作形式的流行,會有良莠不齊的作品出現,對於青少年讀者而言,應明辨是非,從中汲取書中有利於自己成長的營養。至於這種類型的小說能走多遠,要看市場檢驗的結果如何。
⑹ 求推薦近年優秀的「長篇日記體小說」
DNF劍聖巨白 銀落沒霸體了 ? 還有破軍PK各種郁悶啊 一個落刃被紅眼上調破了 我還是先出招的
⑺ 日記體小說:夢魘 第2章
據說門捷列夫是在夢的啟發下,才將元素周期表排列出來的。但是也不能否定之前他在化學元素性質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說不定,在夢的背後真的有另一個世界呢!而夢的內容就是通往那個世界的鑰匙。不過,這只是我的胡亂猜想而已!我覺得關於能解決問題的夢,最合理的解釋是人類的潛意識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成果。有專家認為人類的潛意識是全能的。不過我對這一點持懷疑態度。
所以,我決定要做一個實驗。了解一下我的夢境到底能不能幫我解決那道地下室暗號。我真的非常想知道牆上的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有它們又分別象徵著哪一部分的自我。
我在入睡前先在練習本寫了幾遍那些數字,然後又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一直到我睡著。我最先夢見的是我今天去過得銀行。銀行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這里不能存儲靈魂。接著我又來到一座公園。公園的中心有個巨大的噴水池。我走到噴水池邊朝水面看去,可水面上卻倒映著一張陌生人的臉。在夢里,我要不丟失了自己的臉,要不倒影出別人的臉。象徵理性的閣樓門上鎖,地下室也是加密信息。難道想了解自己就這么困難嗎?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這些統統都象徵著一個問題,就是我並不知道自己是誰。而水中出現的是誰的臉可以反映我的身份問題的本質。可我就是我,我絕對不可能是別人。現實世界也不是科幻小說。我敢肯定我既不是克隆人,也不是機器人,更不可能是什麼外星人。
後來,我隱隱約約的看見有一個老人坐在噴水池邊,我當然不用走過去,只要想就來到了他的身邊。根據榮格夢境與集體無意識的理論,智慧老人(或老婦)是所謂的神力人格,是成長與生命力的原始源泉的象徵符號,在夢里這種原型可能表現為魔術師、醫生、教授、牧師、老師、或者父親。我仔細一看,這個老師確實有點像我的一個大學老師。榮格本人一生很享受和自己的神力人格共處,而且還經常和他一起討論生活。
「你能告訴我地下室的密碼應該怎樣破解嗎?」我問道。
「你知道我不能說話」那個老人說道。「可你剛才就說了一句話啊」我不解地回答道。
「有些謎題太過深奧。」那個老人「說」道,盡管他的嘴並沒有動。「你的問題的答案只能在腓利門里尋找。」
「記住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他接著說「只是你也不了解你自己」又一句箴言。
沒想到,昨天晚上我又做了一個預言夢。難道我真是一位先知嗎?我原本只是在睡前祈禱希望能夢見榮格的腓利門,白天的時候,我查過資料。腓利門是榮格的原型之一。所謂原型就是集體無意識遺傳在一切人頭腦里的神話主題和原始形象。原型作為象徵符號,在世界各地的神話和傳說中反復出現,很自然的也會出現在人內心最深處最有意義的夢里。我昨晚夢見的有些像我的大學老師的老人,就是神力人格的原型。而榮格曾經為他取名為腓利門。
古希臘人相信神通過牛角之門傳送真正有意義的夢,通過象牙之門傳送不太有意義的夢。在入睡之前,做夢者會向選定的某一位神請求賜予自己想要都夢。所以,我也用了類似的方法,在入睡之前想像著牛角之門,選定智慧與勝利的女神雅典娜,並誠心向她祈禱。讓我能在夢中解開地下室謎題。結果,這次入睡後我真的拿著上次智慧老人送給我的羅盤。在夢里,我根據它指示給我方向,來到一座中世紀的教堂。我的心一緊,因為中世紀教堂通常象徵死亡。當我走進教堂以後,教堂里的一切無不散發著死亡的氣息。桌子上燭台前的三個骷髏頭,三支沙漏和一把鐮刀。在西方的文化,死神通常是扛以扛著一把鐮刀的形象出現。這時,我的化學老師突然出現在我的夢境中,他拿起其中一個骷髏,之後一把將它投入到火盆當里。火焰的顏色先由紅色轉變成淡紫色,接著逐漸變化為洋紅色,最後變成綠色。然後我拿起拿起桌子上的那個大沙漏,只見上面寫著一天後。這一定是說明有人要死了。唯一的難題就是破解出將死之人的身份。
因此今天我格外留心有關訃告的事情。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今天我在上班的時候,真的聽同事說她家的親戚昨晚遇害身亡了。我還特意詢問了一下她親戚的名字,賈思彤。然後,我又看了一下元素周期表。我就明白了。昨晚的夢就是預示著她的死亡。夢中的化學老師,火焰的顏色變化,讓我聯想起高中學過的焰色反應。金屬和它們的鹽類在灼燒時,會產生不同顏色的火焰。以確定金屬元素的存在。而淡紫色、洋紅色和綠色分別代表鉀、鍶和銅。而且在我的夢里出現了三顆骷髏頭。那就表明還有兩個人會死。如果我的夢真是一位預言家,我要去警告這兩個人嗎?要是我真的去了,他們會相信我嗎?
⑻ 怎樣寫一本真實有值得讀的日記體小說
主要是要有真實的事件作為框架吧,然後虛中帶實,實中帶虛的擴展內容,最好先理好邏輯,不然萬一有伏筆什麼的後面收尾會打破收尾,或者不完美。。
⑼ 求好的日記體小說
獃人 這個是我找我,不知道好看不還好看哈
青果 女女的日記 看了一點 不喜歡看
沒了,就知道這2個
⑽ 什麼是日記體小說
日記體小說是小說體裁的一種獨特形式,它是以日記形式作為小說基本結構的小說類型。這類小說在敘述方式上多採用第一人稱,以日記主人公所見、所聞、所感的方式敘述事件、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比如,魯迅的《狂人日記》、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等都是日記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