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不刺殺皇帝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不刺殺皇帝

發布時間: 2022-10-30 23:38:52

1. 金庸武俠小說《鴛鴦刀》結局如何,有何深意,請教!

小說敘述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
武功不濟卻自視甚高的太岳四俠為給晉陽大俠蕭半和祝壽,攔劫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為清廷保送的鴛鴦刀,被鏢行武師所敗;又欲搶奪林龍、任飛燕夫妻和書生袁冠南的行囊,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袁冠南以言語詐去僅存的數兩銀子;好不容易等來一位年輕的姑娘騎著一匹駿馬而來,卻仍然不敵,幸好此女是蕭半和的女兒蕭中慧,聽說四俠目的是給父親拜壽,摘下頭上的金釵送給他們作為禮物。蕭中慧此行也為鴛鴦寶刀,甘亭鎮汾安客店之中,她得知寶刀就在鏢行人手中,暗自留神。
此時林玉龍夫妻、袁冠南、大內高手卓天雄都來到此處,尾隨鏢行。途中一場混戰卓天雄技高一籌,點中林玉龍、任飛燕、蕭中慧穴道,幸虧袁冠南用計驚走卓天雄,奪得鴛鴦刀,救出眾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來,林玉龍夫妻把他們自己不好卻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傳給袁、蕭二人,二人用未學全的十二招刀法戰勝卓天雄,保住了鴛鴦刀,而且由於並肩抗戰,彼此互生情愫。蕭半和生日這天,各路英雄豪傑都來慶賀,袁冠南獻上鴛鴦刀,蕭半和高興之餘,將女兒蕭中慧許配給袁冠南。林玉龍、任飛燕把夫妻刀法全部傳給袁、蕭二人。喜慶筵上,袁冠南與蕭半和之妻袁夫人母子相認,蕭中慧傷心跑出,被卓天雄擒住。官兵圍住蕭府。一場混戰,眾英雄大敗官兵,袁冠南救出蕭中慧,二人再次聯手,打傷卓天雄,眾人一同退至中條山。山岡之上,蕭半和說明真相:他本名蕭義,為報父仇,早年入宮為太監,企圖刺殺滿清皇帝,卻一直沒能得手。後皇帝為奪鴛鴦寶刀,殺死保護寶刀的袁、楊兩位大英雄,將他們的妻子兒女捕入牢中,蕭義乘機救出二位夫人和兒女,奔逃之時,將袁冠南失落。為瞞清廷耳目,假和袁、楊二位扮作夫妻。蕭中慧應叫楊中慧,是三湘大俠楊伯沖的女兒。正說之時,太岳四俠抬著卓天雄而來,奪回他從楊中慧手中搶去的鴛鴦刀。袁夫人把鴛鴦刀合在一起,只見上面分別刻著「仁者無敵」四個字,這就是鴛鴦刀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2. 為什麼金庸把乾隆皇帝寫的幾乎一文不值啊

本來乾隆就不是什麼好鳥。
縱觀整個滿清,除了努爾哈赤,乾隆是漢族第一大仇敵。
文字獄在乾隆時期最都,每兩年就會有一次,牽連無辜漢族文人無算。
乾隆不學無術,偏偏還附庸風雅,在許多國寶級字畫上都胡亂塗抹,留下所謂的「墨寶」、印下大大小小許多印章,此舉引得朝中許多滿人官僚競相效仿。
乾隆喜歡收集字畫(雖然他可能看不懂,不過為了證明自己是漢族通,裝模作樣),尤其喜歡那些絕世難求的孤本真跡,他死之後繼承者嘉慶不懂漢族文明,但是想到畢竟是老爹喜歡的東西,現在老爹死了,這些東西留著也沒什麼用還是陪老爹一起去吧,於是一把火把乾隆的收藏燒掉做了陪葬。
乾隆據說還是個書法家,還會寫詩,他本人是中國有史以來寫詩(不是作詩)最多的一個人,好像有三萬多首吧,比全唐詩還多。我在此列舉一首最為街巷百姓們津津樂道的,那就是——「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到此處是乾隆原著,然後乾隆大詩人就頓足沉吟,苦思而不得一句,紀曉嵐隨口就說了句「飛入蘆花都不見」,於是乾隆大喜,稱為絕妙……
乾隆尤其喜歡下江南,因為江南不僅風景好,吃喝玩樂的地方多,更重要的是美女多,這些南方漢族女子知書達理,懂琴棋書畫,比那些滿族只知道裹腳的黃臉婆好了不知多少。於是江南之地,留下了不知多少乾隆的邪惡影子。

3. 醜化清朝皇帝,金庸為什麼這么恨雍正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小說里的雍正非常卑鄙,偷偷用女嬰換掉了陳家洛的哥哥,而後來的乾隆也被描寫成了一個十足的小人。

在正史中,雍正乾隆的形象都是非常正面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統治被稱作康乾盛世。那麼為什麼金庸要在小說里刻意醜化雍正和乾隆呢?這只是出於小說劇情的需要還是金庸真的和雍正有什麼深仇大恨?

故事還要從雍正時期的文字獄說起

雍正四年的時候,當時的禮部侍郎叫查嗣庭。有一次科舉考試,查嗣庭出的考題是「維民所止」,這是詩經里的一句話,本來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偏偏當時的皇帝是雍正。雍正覺得「維」和「止」是「雍正」兩個字去掉了頭,也就是「雍正去頭」,於是大怒之下將查嗣庭處斬,家裡的其他人也被流放。

那麼金庸和查嗣庭是什麼關系呢?

很多人都知道金庸只是筆名,他的原名叫查良鏞,而他的祖上就是查嗣庭。所以金庸對於雍正乃至於整個清朝都沒有什麼好感,後來的許多小說也都是以反清復明作為主題,以此來表達心中的不滿。

4. 金庸小說里有如此多的高手和門派,怎麼不見朝廷干預

在金庸小說中,高手一直層出不窮,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總會有一些頂尖的存在,從北宋時期的喬峰三兄弟,到後來《鹿鼎記》中的九難師太,都能代表普通人類的極限。



因此在金庸小說中,即使各大門派經常火並,朝廷也懶得去干預此事,可能在他們眼中,這正好是一網打盡的最佳時機。

5. 古代皇帝基本上是沒有武功的,為何侍衛不會刺殺皇帝

古代的皇帝是非常尊貴的,但是皇帝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因為要治理好天下,有些皇帝會殺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會恨皇帝,他們會有很多不軌意圖,每個人都想把皇帝殺死,所以皇帝會在他周圍安排很多守衛。那他怎麼能不被守衛反水暗殺呢。首先,守衛家庭的人生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這些人本身對皇帝就沒有什麼仇恨,那麼就沒有報復可言,假設皇帝保鏢掙的錢比刺殺皇帝還多,那麼誰也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這些人做得好,將來有可能在朝廷中升職加薪,他們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第三點是,有很多人守衛皇帝,這些守衛很難同時暗殺皇帝,因此沒有侍衛敢去刺殺皇帝。

6. 金庸小說中大俠武功高強,為什麼卻不敢到皇宮搞事

倘若說起中國的武俠小說,世人都會想到一個人——金庸,此人用自己的筆塑造出了無數經典的武林大俠。不僅僅是劇情,在人物的命名上,金庸也是煞費苦心,而這也是他獲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比如在金庸筆下就出現了四個大俠,一個叫通天,一個叫頂天,一個叫問天,還有一個叫破天,那麼這些名字中帶有天的人,到底誰的武功最高?

石破天是《俠客行》中的人物,此人原本只不過是一個小乞丐,為人忠厚老實,性情溫和,天賦極高,記性極好。石破天是個幸運之人,此人在誤打誤撞之下,參透「俠客島」上驚天動地的武功秘訣《太玄經》圖譜,並最終練就了一身功夫,成為了天下第一高手。

由此不難看出,這四人的武功都是很強的。當然,倘若一定要分高下的話,那麼最厲害的當屬石破天,其次是陽頂天,之後是向問天,而最弱的則是沙通天。

7. 金庸小說中大俠武功高強,為什麼卻不敢到皇宮搞事呢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裡面有許多武藝高強的大俠,他們在江湖上面行走,打打殺殺過著非常自由的生活,可是他們卻從來不去皇宮搞事情,這主要還是江湖和皇宮是不一樣的地方,它們誰也不關心誰,江湖人士又何必去惹事情,加上皇宮也不是那麼好進去的。


綜上所述,江湖中的武俠高手沒有去皇宮搞事情的動機和理由,也沒有去皇宮搞事情的必要。本來它們誰都不關心誰,你管理你的國家,我行走我的江湖,各自安好,過好自己的日子。想必沒有哪個人會想著去搞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真要動真格打起來,誰還不一定就打得過誰。

8.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中,有關清朝的情節大部分是譏諷

金庸原名查良鏞,在他的武俠小說中,有關清朝的情節大部分是譏諷,跟他祖上在清朝的大起大落的遭遇有關。

金庸的武俠小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分明,其中的武功,更是出神入化。老先生的文筆,可謂字字珠璣。而且他的作品受歡迎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雍正下諭旨指示對查氏家族進行執法清算,査嗣庭立即被捉拿歸案,打入天牢,査嗣庭在獄中懸梁自盡,被說成畏「罪」自殺,雍正憤怒之下,連査嗣庭自殺也不放過,遭戮屍梟首,家族子侄凡超過16歲者全部斬首,妻女及十五歲以下者發配邊疆為奴,査嗣庭的繼妻及兒媳為免受辱自殺而亡。査嗣庭的二哥查嗣瑮受牽連,被罷官流放到關西戍邊,老爺子當時已經年近古稀,後來客死他鄉。

長兄查慎行此時已經卸任退休,在原籍老家之中,被傳喚入京接受審查之後,查明他本人無悖逆行為,開恩剝奪之前一切榮譽,放回原籍老家,查慎行一家總算是保住了性命。查慎行返回老家不足一年時間,便於痛苦之中病逝。就這樣,這一江南名仕大家族,因文字獄被當權者殘酷無情地摧毀。

查氏家族,和清廷統治者有著血海深仇,查氏的長兄查慎行,也就是金庸老先生之先祖,所以,金庸作品對清廷的各種譏諷,真是可以理解,不足為怪的。

9. 金庸為什麼看不起明朝 金庸武俠為什麼不寫明朝

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朝代,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留下來的不管是好還是壞,卻也都對現在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對於同一個歷史朝代,有人喜歡自然也就有人不喜歡,武俠小說界的金庸先生,就對明朝表示過非常厭惡的情感文字,他的武俠作品當中也沒有出現過以明朝為歷史背景的故事,那麼,為什麼金庸對明朝會有這樣的感情呢?

1.大師金庸與世長辭。按理說死者為大,無論死者生前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現在都應該本著客觀的態度蓋棺定論。畢竟老人家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給予肯定並不為過。

不過對於很多人而言,金庸雖然死了,但是他說過的話不能就這么算了,就是做了鬼也要說清楚。什麼話呢?原來大師曾說過:「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

用三個「最」足見語氣之重,又明確將明朝放在開頭,這足以得罪一票人。所以,就算金庸故去了,那也不能放過他。所謂祖上是旗人,吃清朝皇糧,不黑明對不起清朝等一系列黑材料紛至沓來,足以將金庸的形象徹底碳化。

那麼,金庸說的這句話錯在哪裡?真的經不起推敲嗎?靜夜史認為,金庸先生說的確實有點過,但是明朝的腐朽、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卻是不爭的事實。

2.今天的很多人,總喜歡給明朝站台,彷彿無限拔高明朝,就能獲得多大的成就感,就可以多賺幾萬塊,多買幾套房一樣。

一直以來,靜夜史並不能明白這些人的心理:為何一個涼透了500多年的封建專制王朝,會有這樣的鐵桿粉絲。粉絲到底是喜歡明朝的社會制度?還是統治者的人格魅力?還是其他東西?

要知道,我們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怎麼到頭來卻給封建專制唱起了贊歌?就像我們浴血奮戰擊敗了國民黨反動派,今天卻有大把所謂的專家學者給他們洗白一樣。這不是歷史價值觀問題,而是腦子問題。

明朝只是我國眾多大一統王朝中普普通通的一個,它有著所有封建王朝的優點,但也有封建王朝所有的不足。而且,明朝的好壞比其他王朝更加典型和突出,民國學者胡適就一再倡導從學《明史》入手學習我國封建歷史。

3.明朝作為元朝之後的王朝,成就當然可圈可點,比如: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雖然元朝也是我國的封建王朝,但是畢竟是少數民族入主,不可能代表漢人群體的利益,因此推翻元朝,是恢復了漢家文明的傳承。從長遠來看是漢人群體的一次抗爭,其作用和意義都很大;

開疆拓土,重拾尊嚴

明朝前期的開疆拓土是非常猛烈的,除了元朝占據的蒙古高原,明朝在西南、青藏、西北以及東北方向都進行了猛烈的開拓。不過明朝的開拓時間只有30多年,隨後疆域就開始縮水;不僅如此,明朝對邊疆的控制也不夠嚴密,這使得明朝中期以後失地嚴重;

除此之外,明朝還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重新建立起中華藩貢體系;

編修大典,文化整合

朱棣時期,編修大典,成為我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明朝的特殊環境下,小說成為新的文學題材,並誕生了一系列影響後世的文學作品,比如四大名著中的三部。

不過,和優點一樣多的,就是缺點,明朝令人詬病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

恢復人殉,暴殄天物

明朝人殉是起自朱元璋,這個在1500多年前的秦朝就在刻意避免的非人道制度,在明朝再度死灰復燃,並成為明朝最大的特色之一。直到明英宗時期,人殉制度才宣告終止。

太監干政,禍國殃民

處於分權的需要,明朝皇帝扶持太監進入政壇,和文官集團抗衡,使得明朝前期就出現了和漢唐後期那樣的的宦官干政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成就了多個重名昭著的太監,魏忠賢更是自稱九千歲,風光無限。

明明是明朝的皇帝懶,很多人非要說這是明朝民主的體現,也是感人。

特務統治,噤若寒蟬

為了適應封建專制走向衰落的趨勢,明朝創立了恐怖的特務統治制度,比如錦衣衛,比如東廠,比如西廠,這些很多都是殘害忠良的場所,而皇帝卻依靠這些機關實現自己的攬權夢;特務統治下的明朝民眾噤若寒蟬,文學名著中的指桑罵槐是明朝社會氛圍的最好寫照;

偉大領袖曾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作為對我國歷史有著深刻研究的偉大領袖,他的觀點具有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對於明朝的整體評價尚且如此,那麼金庸先生所說的明朝「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並沒有太過分。

4.其實不止明朝,幾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不黑暗,這個王朝不會走向山窮水盡。不過對於金庸先生說的「清朝比明朝好得多」的話,靜夜史認為有些偏頗了,同樣是黑暗專制的封建王朝,哪個更讓人懷念呢?

不過清朝確實給今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比如疆域,這是不可否認的歷史功績!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熱點內容
寫南北朝與北齊歷史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7 23:52:58 瀏覽:766
黑暗流完結小說書單 發布:2025-08-17 23:42:53 瀏覽:27
異界主角關於鳳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7 23:35:16 瀏覽:89
腹黑男小說排行 發布:2025-08-17 23:31:35 瀏覽:820
明末清初中篇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7 23:06:29 瀏覽:790
好看的軍旅小說言情女 發布:2025-08-17 23:00:20 瀏覽:120
求校園黑道小說女主 發布:2025-08-17 22:59:28 瀏覽:267
暖陽如沙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7 22:15:21 瀏覽:311
虐心小說現言催淚校園 發布:2025-08-17 22:10:06 瀏覽:612
快穿小說排行榜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17 22:03:27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