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誰開始寫的
『壹』 武俠小說的創始人是誰
平江不肖生
『貳』 金庸先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小說的,他的第1部作品叫什麼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生於中國 浙江省 海寧縣 袁花鎮。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先就讀於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嘉興一中),為寫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開除,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東吳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游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叄』 金庸先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小說的,他的第1部作品叫什麼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最後一部創作於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0的《越女劍》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願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步,與武俠小說關系不大。
『肆』 中國最初的武俠小說是誰寫的
唐代武俠小說開始萌芽。在唐人傳奇中,《聶隱娘》、《昆侖奴》、《荊十三娘》、《紅線》、《虯髯客》等作品,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武俠短篇小說。而我們這一代人看的武俠一般都是是指近代的武俠小說。香港牟松庭、梁羽生和金庸分別以《山東響馬幫》、《龍虎鬥京華》、《書劍恩仇錄》為先導,開啟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時代。而他們寫作的初衷也為了提高報社報紙的銷量,是以那時候的小說都是在報紙上邊連載的。不久,張夢遠、石沖、江一明、高峰、倪匡一一登場,盛況空前。仔細品味,則金庸學究天人,修養純正,作品結構謹嚴,情節精采紛呈,實乃集此前名家之大成,不愧為宗師。
台灣一地,也是群峰並峙,萬壑爭流: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醉仙樓主、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相繼崛起,分別以《南明俠隱》、《八荒英雄傳》、《雍乾異人傳》、《風塵俠隱》、《墨劍雙英》、《關洛風雲錄》開啟先路,獨抱樓主、蕭逸、慕容美、古龍、秦紅、柳殘陽、獨孤紅、上官鼎兄弟等人繼其後,各有特色,自成一家,而猶以古龍獨辟蹊徑,將歐美暢銷書結構溶入武俠小說,十分引人注目。此期當以金庸、梁羽生、古龍為三大巨臂,領袖群倫。
『伍』 近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誰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譽為「民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朱貞木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慨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惑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龍》等「鶴鐵五部作」。而他們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則是還珠樓主李壽民,他七歲便登峨眉、青城學氣功,十六歲與才女文珠相戀,因家變而失戀,寫《蜀山劍俠傳》時,筆名還珠樓主,就是用於紀念文珠的。後與大富豪之女孫經洵的婚姻更是轟動一時,孫父曾反對這樁婚姻以「拐帶良家婦女」的罪名將其告上法庭,而孫經洵則在庭審時勇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無罪開釋,一時傳為美談,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還珠樓主李壽民本人,在「七七」事變後,因拒絕出任日寇偽職,被抓到日本憲兵隊受盡嚴刑拷打達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嘆!他的作為本身,也充滿著一種俠義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的文章,卻使他讀後因悲憤而腦溢血,此後病榻兩年有餘,口授完長篇小說《杜甫》後,對夫人孫經洵說你要多保重後,溘然長逝,令人惑嘆!
『陸』 誰是第一個寫武俠小說的人
中國武俠小說第一人:金庸
[ 作者: fyu1314 ]
在中國現代文壇上,小說界的霸主不是魯迅、老舍,也不是郁達夫、沈從文,也不是錢鍾書、姚雪垠,更不是趙樹理、孫犁、路遙、霍達、王蒙、陳忠實等,而是金庸。我以為,就整個中國的文學來說,金庸也稱得上小說界第一人。
也許,你要說我太偏愛金庸了,金庸不過是武俠小說寫得好罷了,是的,他的武俠小說寫得很好,我要說的正是他的武俠小說。正因為他的武俠小說給他贏來了一片喝采聲,給中國文學贏來了一遍喝采聲。
縱觀中國文學史,能把人物寫得豐滿真實,能把故事寫得曲折豐厚,臧否人物隨發隨而不露斧鑿之痕……等方面,除了司馬遷與曹雪芹,就得算金庸了。而金庸,更以他廣闊的構思力於文學史上縱橫馳騁。其小說字里行間的哲理意味與人生樂趣更令人回味無窮。
下面就試以上所列,歸納為以下幾點來具體分析說明。
一、形象,豐富了文學史上的人物畫廊
就形象而言,阿Q、孔乙己、駱駝祥子、高加林等人,也還說得上生動,但太單薄,不豐滿。說得上豐滿的,應該是《史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金瓶梅》、《儒林外史》、《暴風驟雨》、《白鹿原》、《塵埃落定》……而《紅樓夢》、《儒林外史》、《金瓶梅》等書更有力於世俗風情的描繪,但在形象塑造上稍遜一籌;《三國演義》有過猶不及的味道;《暴風驟雨》中的形象本還算豐滿,但其更集中於仇恨,缺乏開合之力,《水滸傳》和《史記》中的人物,又多有繼承,所以在構思寫作方面見不出多大功力,而金庸筆下的人物,幾乎全由金庸一手塑造。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豐滿結實。想見其構思是多麼的廣闊和艱辛。是為胸中有丘壑者,方能有如此豐富的人物山群。
從《書劍恩仇錄》開始,武俠形象汩汩而出。有反清義士陳家洛、文泰來等人,也有射鵰英雄郭靖、黃蓉,有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有老頑童周伯通,神鵰俠楊過,還有喬鋒、段譽、虛竹、慕容復、韋小寶、石破天、岳不群、令狐沖……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們說,凡有華人和井水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說。
二、開辟了武俠小說的新天地,在當代武俠小說中更是獨領風騷
我曾瀏覽過武俠小說的曠野,但在我的印象中,金庸小說一枝獨秀,無人能及。司馬遷曾有《游俠列傳》,後《世說新語》里也有周處等俠,多短小,不能深現人物;到唐代,有劍客名世,多荒誕不經;宋明以來,武俠小說越來越多,《三言》、《二拍》多有記載,無非民間豪客、江湖強人之類,多附有市儈意識與低級趣味;後又有石玉昆等人五公案、十三妹等,不是說教太重,即多形式化的描寫;到了民國,又有南向北趙、北五家等人,把古典武俠小說推向高潮。特別是向愷然、王度廬,他們筆下的霍元甲、大刀王武、陳真、李慕白、俞秀蓮、玉嬌龍、春雪瓶等人,至今也廣為人們喜愛。但至金庸一世,頓使他們黯然失色。向愷然為寫故事而寫俠,意在媚俗——說書人氣息太重,王度廬為寫情而寫俠,悲情有過於《紅樓》、但情節張力不夠,所展示的生活面不廣,只局限於兒女情長。而金庸一出,則所有的傳統的武俠小說的寫法都被打破了。
他憑著對宋元歷史的深徹了解和對人際生活的深厚閱歷,展示了一幅宋元社會生活畫卷。從政治斗爭到街談巷語,從皇親貴族到市井小民,從遙元的邊疆到繁華的帝都,金庸的筆墨無處不到。讓你感覺到你讀的不僅是武俠小說,而是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壯觀的社會生活史畫。它們是一首首壯烈的英雄史詩。從喬峰到郭靖,從郭靖到楊過,一輩輩人都背負著強烈的愛國感情和俠客風骨,相比之下,梁羽生、古龍的就顯得單調多了。所以,縱觀古今,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傑出的,無與倫比的。
三、高超的諷刺藝術
當年魯迅曾贊美《儒林外史》「婉而多諷」、李長之也曾狂熱的稱道《史記》的諷剌是不動聲色、自然尖利,在我看來,金庸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天龍八部》中,因為人們把當世高手「北喬峰」叫到了「南慕容」前面,心高氣傲的慕容復聽著總覺得怪別扭。結果,在與吐番僧鳩摩智的較量中,喬峰成了不爭的高手,而他,不過是一介草包而已。他一心想復國,而淡漠了人情,只顧於利用他人,結果,金庸給他安排了這樣的結局:在一片寧靜的草原上,他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生活,還念念不忘的和那些孩子做著參拜皇帝的游戲。不是語言上的諷剌,如《儒林外史》與《史記》,而是情節上的諷剌;而是情節、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作者只不過隨意點染一下而已。
另外,金庸對「情」、「命」、「生死」、「俠」、「善惡」的參悟也是很深刻、很形象的。世間多有此類評論,我這里就不多說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金庸應當在文學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他的小說藝術的成就是不可抹滅的。理當成為中國敘事文學的小說第一人。
『柒』 第一本武俠小說是誰寫的
由來:
司馬遷《史記》中說: 救人危難, 周濟貧困, 不失信, 不背言, 合於仁義, 即謂之」俠」; 俠士多憑武技對抗壓迫, 所以《韓非子》說: 」俠以武犯禁」.」小說」者, 」街談巷語之說也」.合起來說: 民間流傳的描寫憑武藝行俠仗義的敘事文學作品就叫」武俠小說」.
中國武俠小說源遠流長, 《史記·游俠列傳》中郭解的故事已具傳說性質, 可視為武俠小說的萌芽; 唐代《聶隱娘傳》、《紅線傳》, 是武俠小說的初期形態; 宋代講述」撲刀」、」桿棒」列為說書人的專工; 至元明之際遂產生了描寫」俠以武犯禁」的不朽巨著《水滸傳》; 清代的《三俠五義》、《小五義》兼寫清官, 是武俠小說的一個流派.
本世紀20 年代以來, 武俠小說新作層出不窮.先是江南不肖生 (向愷然) 著《江湖奇俠傳》, 河北有趙煥亭著《雙劍奇俠傳》, 風行一時.但不久即新崛起的北派武俠小說四大作家取代了他們的地位, 向、趙二氏的作品逐漸不為廣大讀者所崇.北派四大家依成就而論, 當首推白羽 (宮竹心) , 其次是還珠樓主 (李壽民) 、王度廬、鄭證因, 各有二三十種以上的著作.
第一部:《江湖奇俠傳》
民國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俠小說盛極一時。據魏紹昌所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的不完全統計,當時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時稱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俠小說以平江不肖生最負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俠傳》曾經風迷一時,讀者甚眾。後來明星影業公司截取其中片斷,改編拍攝成《火燒紅蓮寺》,影響就越發巨大。《江湖奇俠傳》寫於二十年代初,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才算中國第一部正宗的武俠小說。
『捌』 第一個寫武俠小說的人是誰
司馬遷——《游俠列傳》即《史記》中的《游俠列傳》
新派武俠小說則是——(香港)梁羽生《龍虎鬥京華》
『玖』 第一本武俠小說是誰寫的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