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柯九思
A. 小說主角參加試煉變成一個執跨子弟並認了個父親
試煉中主角叫柯九思,妖仙古宗唯一存活者,第四峰峰主柯雲海嫡子,七位親傳弟子之一。年少時為妖仙古宗著名紈絝,在妖仙古宗遭逢大難後,對其父其宗門留有很深的遺憾和思念,在妖仙古宗開啟時,將孟浩送入妖仙古宗,寄身為自身身份,夢回遠古。並在孟浩李主傳承考驗之時相助於孟浩。代父送孟浩一條遠古仙脈。
小說《我欲封天》
B. 小說中一個情節男主所在一脈實力太強,長輩們自己封印在秘境。男主在秘境中救出很多宗門長輩的小說
我欲封天
作者:耳根
你說的情節大概第560章之後
以下為部分節選:
1、柯雲海已臨近了妖仙塔,直接站在了第四十層外,很是從容淡定的,從懷里拿出一個儲物袋,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直接按在了塔身身上,甚至為了將這個口袋送入其內,柯雲海都拿出了至尊令。
這才將這儲物袋,送入其內。
「好好闖,給你爹我推到九十層去!」柯雲海笑著開口,轉身一晃,又回到了原位盤膝坐下,看都不看四周眾人。
2、在這一瞬,妖仙宗滅宗,柯九思驚天一戰,此後重新復活,獨自守護妖仙宗數萬年,這一幕幕,全部都浮現在柯雲海的腦海里。
C. 我欲封天的人物形象
主要角色
孟浩:本為趙國一平凡書生,真實身份為東勝星方家麒麟子,原名方浩。本書主角,早年父母雙雙失蹤,多次科考落榜,對未來充滿迷茫,慨嘆百無一用是書生。浮生無常,因有修真的資質而得以進入靠山宗,一段修真界的傳奇就此開始了。(詳細可以下拉至主角信息)
許清:孟浩此生摯愛。女主角,絕艷清冷的女子,將孟浩小胖子等人帶入靠山宗。原靠山宗內門弟子,天縱之才,後在靠山宗解散一難中,因資質上佳被青羅宗帶走。後在孟浩幫助下反客為主,融合了青羅宗鳳祖殘魂。對孟浩有十分復雜的感情。
在孟浩化妖後迷茫之時,流下一滴眼淚,使孟浩清醒。後因孟浩往生洞內死亡之前於青羅宗偷出救命之葯 ,而被青羅宗以魂煉丹。 被血妖所救 ,決定伴孟浩百年後去第四山地府轉世。在與孟浩的婚禮上遭遇北地入侵,被枯冥九衰香詛咒,身殞。
魂入忘川河,已生出道根,在方秀峰一縷神識護送下去第四山地府轉世!被第四山海主地藏收為第四十九徒,後 山海戰 爆發後,於孟浩共同抵禦三十三天,後隨世界蝶逃離。受到羅天詛咒壽元斷絕,孟浩以祖境本源之力保護。後與孟浩一同乘坐滅生和戮的宇宙船。和孟浩一起去宇宙與神、魔、鬼會合。
楚玉嫣:女主角之一,於火山處孟浩血仙傳承時與孟浩糾結,和孟浩有著復雜的感情,驕傲,是楚玉嫣的性格,在這性格中,當她明白孟浩不會選擇自己時,她選擇了離去,她本以為自己可以忘記,可實際上,到頭來,她明白了一件事情,「你可以選擇不愛我,而我……卻只能在愛你與更愛你之間選擇。
但」為了幫助孟浩獲取叛經離道,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開仙門,成就真仙,但在魂與身體分離狀態下,魂被第八山的黑魂道招走,導致魄散,孟浩心裡也有了她,殘魂已被孟浩救出,轉世為嫣兒,在蒼茫派第九宗被孟浩所化分身方木收為徒弟。
方木領悟第九禁時經歷九世輪回,被其找到轉世之身,與方木轉世之身育有一女。死後沒有轉世,魂歸第九山昆侖道棺槨內,不願蘇醒。後蘇醒滅生和戮的宇宙之船上。現已蘇醒,成為滅生老人的弟子,同孟浩會合。
皮凍極厭:一皮凍狀物體,可煉長生氣或長生丹,數數只會數到三,現已認孟浩為主,喜雷霆,噬閃電,最讓它感興趣的,並非天地之雷,而是人體之電!名字由來:整日對人嘮叨,說個不停,令人煩躁不安,厭倦至極,故有一老者取其名。最愛度化邪惡的東西,曾經逼瘋諸多上古大能,李家老祖深受其害。
身份為上古九大帝尊之一——雷帝。後因救孟浩,受重傷。孟浩超脫後將其復活。皮凍實際是雷帝的鎧甲,雷帝戰死後他的妻子(古仙靈的轉世)一滴眼淚,使得這鎧甲似乎凝聚了魂,凝聚了原本應該死亡的雷帝的一絲魂。後和孟浩一起前往宇宙。
鸚鵡五爺:號五仙,原本是封印在銅鏡之中的雜毛鸚鵡,被放出來後自稱是上古仙鳥,自號五爺,極其狂妄無邊,最受不了別人瞧不起自己,一旦別人瞧不起自己,就會大受刺激。自稱數數會數到九,口頭禪--信五爺,得永生,五爺一出,誰與爭鋒。
自創金光教,傳授上古人仙陣,此陣以人為本,人數過百,可震結丹,人數過千,可困元嬰,人數過萬,斬靈算個屁,若超百萬,可撼人仙。惡名遠揚,被極厭視作宿命的對手,是極厭的剋星。
原是蒼茫道的人,應為游歷星空萬萬界,現被抹去意識,成為山海鏡器靈,可滿足一個人任何願望,在蒼茫道,抵禦羅天一指,銅鏡破損,其碎片之一掉落之蒼茫九大陸之三),最後在孟浩找到銅鏡碎片後,回到了孟浩身邊,但失憶,現已恢復記憶,與孟浩回歸蒼茫,與羅天一戰。
原名五道是和羅天一樣強大的存在,其主人與羅天主人一戰時他追殺羅天,和羅天一起被古仙靈毀滅,若干年後鸚鵡和羅天各自恢復卻都失去記憶。後和孟浩一起前往宇宙。
靠山老祖:本尊為一隻惡龜,被封妖宗之人封於趙國之下,欲讓其成為第九護道者。為了破開封印,終於分出一絲神識以凡人之軀重新修煉,自稱靠山老祖。為了斷絕封妖宗傳承,讓封妖宗之人自相殘殺,更改封妖宗為靠山宗。
本體現已破封而出。因害怕成為趙國第九護道者,欲殺孟浩,關鍵時刻孟浩拿出封妖古玉「念其上咒文」才免於一死(或許當時的血影——血妖在空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讓靠山老祖決定逃離孟浩),飛向天河海,後在王家第十祖出手擒孟浩時幫助(被孟浩下圈套又苦於封妖法印無法殺死孟浩,固而將怒火轉移到王家第十祖分身上)孟浩。
(背上背趙國土地是因為孟浩在妖仙古宗時夢回遠古曾刻下「孟浩之龜」四字)已飛出南天星,去往東勝星,在孟浩敲響道鍾之時被發現,又逃往第八山海。被孟浩發現其背部有李主傳承。在與第一天之戰中,目睹孟浩崩潰第一天後,真心成為孟浩護道坐騎。
已成為山海界鎮壓氣運的玄龜。孟浩戰敗羅天後,受羅天詛咒影響,為減少壽元流失陷入無數紀元沉睡,生生抗住了羅天詛咒。直至孟浩破解了羅天詛咒。
血神獒:一頭獒犬,孟浩於血仙傳承中獲得,對孟浩忠心耿耿與孟浩感情甚深,多次以命救主,斬靈實力,200年後在西漠紫海蘇醒,並伴隨孟浩戰斬靈老祖,後被王家十祖重傷昏迷。被孟浩封正提升至道境。
古乙丁三雨:原本是一滴擁有靈智的雨,若干年後化為北海。由於幫助孟浩悟道,孟浩承諾要為其化海。後已化為山海界第九海。受羅天詛咒枯萎沉睡,生生扛過羅天詛咒後重新復甦。
其他角色
戮:《仙逆》角色王林分身,亦稱戮默。為王林分身(獨立),其縮地成寸之法被孟浩學習,並言再相遇時傳其呼風之道。答應水東流幫其出手,斬斷仙神大陸。結尾出現於滅生之船上,與滅生一同行走於宇宙。
鬼:蒼茫派蒼茫老祖,蒼茫星空的第一位超脫者。曾斷去羅天一指,在蒼茫派超脫祭壇以分身助孟浩超脫。
神:《仙逆》角色王林,超脫後走入蒼茫,斷羅天一指,因此被蒼茫意志排斥,無法回到仙神大陸。曾以分身助孟浩超脫。
魔:《求魔》角色蘇銘,於自身所化世界中蘇醒,走入蒼茫,斷羅天一指。曾以分身助孟浩超脫。
仙:宇宙星空中的一位至強者,其一縷分念化為羅天並成為蒼茫星空的意志。
羅天:蒼茫星空的意志,畏仙喜妖,因此不斷干擾可能超脫成仙的修行者。因其不斷虛弱化為五指,五指存在於蒼茫之外。其中三指分別被神、魔和鬼所斷。設計吸收99個妖,使自己重新變強,孟浩是其計劃中第99個妖,也是最強的妖。韓貝是其計劃的一部分,孟浩被韓貝算計後來到蒼茫之外,以九源巔峰的戰力試圖斷其一指失敗,但在上面留下一道深刻的痕跡。後與超脫後的孟浩大戰,意志被逐出蒼茫,以全盛時期之力詛咒與孟浩有因果之人。,凡是在蒼茫星空內施展過的術法神通都能被其學會。與孟浩在蒼茫外決戰被斷去一指,復制出神、魔、鬼超脫時實力之身共戰孟浩,學會孟浩第九禁封天禁。吞噬孟浩後被孟浩借其身軀施展不完全的第十禁滅殺。
水東流:為九封一縷殘魂與悼亡族亡魂的融合之人,實力為八源至尊,以畫師身份登場,為山海界延續設計了方家所有人和整個山海界,最終為山海蝴蝶逃脫自爆,並傳仙承道於孟浩,為至尊仙界塑造一個超越九封、超越至尊的,與神、魔、鬼並駕齊驅的巔峰強者。被孟浩以超脫之力復活。受到羅天詛咒而亡,死前留下對抗詛咒的方法。孟浩以其方法破除羅天詛咒,並再次將其復活。
陳凡:孟浩師兄,當年趙國靠山宗三個內門弟子之一,本人性格秉直、剛毅、善良,對山靈呵護有加。後加入一劍宗成為一劍宗七子之一,但後與山靈相愛受到宗門懲罰被廢元嬰所以修為停滯不前(結丹大圓滿)疾病纏身、已入暮年,後被孟浩以其蘊含永恆境界的一滴血恢復了元嬰,此後在一劍宗內守候山靈。參加三大道門的試煉,被一劍閣選中,後在蒼茫外為復活妻子山靈,選擇配合羅天意志,抹去孟浩神智,後孟浩蘇醒,自爆而亡。
李富貴:又名小胖子,在趙國大青山和孟浩、王有材、董虎四人一起被許清帶入靠山宗。後被帶入金寒宗,以一口好牙而著名,孟浩血洗南域時被金寒宗任命為金寒宗少宗以求自保。擁有數百道侶,子孫無數。是孟浩非常好的基友。修有一口靈牙,平時靠咬碎靈石修煉,用靈劍磨牙。一生道侶無數。
王有材:在趙國大青山和孟浩、李富貴、董虎四人一起被許清帶入靠山宗。被董虎算計後出現於血妖宗。在仙古道場試煉中,自毀雙眼創出神通「黑夜」,後加入落月湖。
董虎:當年和孟浩一起拜入靠山宗的一行人之一。一直存在於靠山老祖龜殼上的趙國中,現已成為那顆白珠子的器靈。(估計最終是成為孟浩法寶內的器靈)
丹鬼:紫雲宗丹東一脈老祖,與丹東不滅火相融。收孟浩為僅有的兩名傳承弟子之一,傳授孟浩丹道再生決。實力剛突破問道,上一世紫東真人,拒絕了季家偽仙,欲成真仙,可卻在仙劫前坐化,凝一生輪回融入一枚丹葯內,這一世丹靈蘇醒,成就丹鬼大師。在孟浩、方秀峰幫助下成就真仙,蘇醒前世記憶,被其師尊昆侖道掌教帶回。受到羅天詛咒,壽元斷絕而死,魂種被孟浩收回。
柯雲海:妖仙古宗七峰峰主之一(第四峰),柯九思之父(亦後來是孟浩那一輩子的父親),修為古境巔峰,准道境,為柯九思練就「離神訣」造似棺木的修煉神器。殘魂被羅天所拘,在蒼茫外以自身消亡讓孟浩蘇醒。後被孟浩以超脫之力復活,後受到羅天詛咒,壽元斷絕而亡。魂種被孟浩收回。孟浩破除詛咒後,再次將其復活,與柯九思再做父子。
柯九思:妖仙古宗倖存者,第四峰峰主柯雲海嫡子,七位親傳弟子之一。年少時為妖仙古宗著名紈絝,在妖仙古宗遭逢大難後,對其父其宗門留有很深的遺憾和思念,在妖仙古宗開啟時,將孟浩送入妖仙古宗,寄身為自身身份,夢回遠古。並在孟浩李主傳承考驗之時相助於孟浩。代父送孟浩一條遠古仙脈。浩劫時亦相助山海界對抗三十三天。
李主:前第九山海主,第三代封妖(最強一代封妖)。實力遠超季天,極為強勁。原有近乎無限之生命,後因故還了天命於眾生,使生命終有枯竭。來自遙遠之方,非山海界修,一縷執念所化,修為至少九源,最終疑似邁入道源。
周芷香:妖仙宗聖女,在踏仙橋被追殺,失去肉身後奪舍趙幽蘭,與孟浩合作,後幫助孟浩躲避過斬靈分身的追殺。後在妖仙古宗內在孟浩的幫助下獲得李主傳承之一的妖仙體。
王騰飛:原本南天星王家天驕,被孟浩奪取機緣,步步壓制。後南天王家滅族,進入王家本宗,現已經成就真仙95脈,覺醒先祖王林的血脈之一古神血脈。走成神之路。已通過傳送陣到達宇宙中王家所在地。
丑門台:山海界外之修,實力極為強大,僅處於半沉睡狀態,就重傷了一位至尊。曾贈孟浩一個蘇銘的道種,一心想讓他的主人復活,因此幫助孟浩奴役七源至尊為代價請求孟浩的幫助。其實只是一段記憶,後知曉一切並在魔界大陸等待孟浩的到來告知其一切。現知其主人是蘇銘。
九封至尊:至尊仙界最強者,半步超脫,曾與仙神大陸和魔界大陸大戰,一人獨抗兩處大陸二十餘名九源至尊(大天尊),並持山海界崩毀了仙神大陸九重踏天橋,又殺死封印了魔界大陸的一個世界蝶。至尊仙界毀滅後,捨命重練山海界作為至尊仙界的傳承,隕落後殘魂與悼亡族老祖之魂結合誕生為水東流。
李靈兒:孟浩的娃娃親,李家天驕,孟浩曾數次調戲與她(拍屁股)。後被下界三千界之一靈星界一法子追殺,在仙墟內被孟浩救下。現已被海夢至尊帶走,成為弟子。
地藏:第四山海主,120條仙脈,29盞魂燈,掌握山海界地府,修為六源巔峰,可爆發主宰之力。
貪狼:《仙逆》中角色,是王林的福星,多次「送"王林強大的法器,後在雙子大天尊手下作為「玩物」,其身為七彩仙尊七魄之一黃魄,主氣運。為仙罡大陸的海道大天尊。被九封至尊封印在山海界三十三地,欲奪舍孟浩,被孟浩吸收了一半的生命本源且封印在其體內,後情況不明,疑似被完全吸收後消失。
海道名號來源:海,代表了兩個人,道……非道,而是盜,這是她們當初給我起的道號。(推測這個「她們」很有可能為雙子大天尊)
王厲海:王騰飛的哥哥,王家道子。為人隱忍。曾與孟浩因血仙傳承被奪而結下怨恨。後多次敗於孟浩之手。
李道一:南域李家道子,首次出現於血仙傳承中。
作者簡介
原名:劉勇
民族:漢族
筆名:耳根,起點中文網著名作家
民族:漢,黑龍江省牡丹江人
代表作品:《天逆》《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一念永恆》、《三寸人間》(連載中)。
個人信息:耳根,男,原名劉勇,黑龍江牡丹江人,八零後,喜愛中國古典神話故事,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網路小說的創作。作者現已成為起點仙俠類小說的一面旗幟。其主要代表作《我欲封天》《仙逆》,《仙逆》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為之傾倒。小說《仙逆》長期占據起點仙俠類小說月票榜的前列。
個人榮譽:
從默默無聞到榜上有名,一步一腳印,厚積薄發
以其獨特的文風得到諸多讀者支持!
耳根所著三本書中,《仙逆》以其獨特的情節構思在仙俠類型中獨樹一幟,尤其是化神階段先化凡這一情節,受人稱贊!
創作背景
耳根小說是由其作品《仙逆》和《求魔》的構想和整體元素都融入了《我欲封天》之中,才構成這本小說的設定;但故事觀不像上一本小說《求魔》那般沉寂壓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我欲封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耳根
D. 一部小說 主角跟別人一起在幻境中一起去的人都在一個幻境的宗門裡面
這個是我欲封天,耳根寫的。這全是一個幻境,由遠古之靈夜所創造的幻境。宗門叫妖仙古宗,是一個遠古時期的宗門,主角是孟浩,幻境中式第四峰峰主半步道鏡柯雲海的兒子,也就是紈絝子弟叫是柯九思(古境巔峰)。因柯九思犯錯,柯雲海選擇了保護他,最後道消。孟浩認其為義父,認柯九思為義兄。主角孟浩與世界之靈鬥法時,危險之際遇到了真正的柯雲海之魂拯救。
純手打 望採納
E. 林黛玉的《菊夢》試看解釋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注釋
⑴秋酣一覺清:秋菊酣睡,夢境清幽。
⑵「和雲」句:唐代張賁以「和霜伴月」寫菊,茲換一字,以寫菊花夢魂高飛;以「不分明」說夢境依稀恍惚。
⑶「登仙」句:說夢魂翩躚,彷彿成仙,但並非是羨慕莊子變作蝴蝶。莊周夢中化蝶事見《莊子·齊物論》。這里引「庄生蝶」是為了點「夢」。
⑷憶舊:實即「夢舊」,詩題中「夢」字句中不出現是詠物詩技巧上的講究。尋盟:表示結交友好,語出《左傳》。這一聯構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間夢,鷗尋海上盟」詩句的啟發。
⑸「睡去」句:意謂夢見歸雁,依戀之心久久相隨,直至它飛遠看不見。 ⑹故故:屢屢,時時。
F. 將進酒主要內容
《將進酒》主要內容:
在這首詩里,李白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詩人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
(6)網路小說柯九思擴展閱讀:
《將進酒》
唐代 李白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別停下杯子。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鍾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G. 語文翻譯 其子谷間走……王墳
●序
占者鄉塾里閭亦各有史,所以紀善惡而垂勸戒。後世惟天於有太史,而庶民之有德業者,非附賢士大夫為之紀,其聞者蔑焉。世傳筆談、麈錄、僉載、友議等作,目之為野史,而後之修國史者,不能不有取之,則野史者亦古閭史之流也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今其列於史傳者,蓋可指數,而其存不存又有幸不車者焉。就其幸者,如佞幸、滑稽、貨殖,皆得托良史以稱於後世;而其不幸者,則魯有大臣,史失其姓,壺關三老不少概見,其所遺失多矣。就其存者,則又有蔡邕之自愧,陳壽之索米,韓愈之諛墓,所傳者又豈可以盡信?而所不傳者,又豈可謂無其人哉?予生季世之下,不能操觚以選,論當代賢人君子之德業,而竊志其所與游及耳目所聞見者,敘而錄之,自比於稗官小說,題曰《稗史集傳》,以俟夫後世歐陽子擇焉。或有位於朝法,當入國史者,此不著。
至正十年秋八月廿日福溪徐顯克昭謹序
○王艮
王艮字止善,紹興諸暨人也,少而穎特,如老成人。早游鄉校,諸先輩皆折節與之交。既壯,游吳興,遇凌公芝岩將赴淮東憲幕,辟公以行。既至,以歲貢士補淮東憲史。未幾,南人例革,調轉運司,授廬州錄事判官,屢轉為江浙檢校、朝列大夫、廣東市舶提舉,未四月拜江西省左右司員外郎。時年六十八,即慨然謝事而歸,朝廷從其請,以中憲大夫、淮東宣慰副使致仕。公耳目聰明,強健如五十許人,每小舟黎杖,自樂於山巔水涯,或遇勝景,數日忘返。至正已丑六月,自卜壽藏於暨陽之大岩,既穿穴,即卧疾而卒,年七十二。公慷慨有大志,喜論天下士,慕範文正公之為人,其在鹽司漕府,皆有惠政。越人立碑以頌德,見於國子博士陳旅為之記。其檢校中書,自顧而言曰:「王某止檢校耶?」會松江民徐晉詣丞相府,告民有匿田不佔於官者數萬頃,丞相命公還,上議曰:「田實無有。此奸民欲以利啖官,漁民以市怨,宜勿聽事。」遂得寢民,咸德之。其提舉市舶,寶貨山積,至者皆以賄敗,公毫無所視。其歸於鄉,雖尊且貴,則猶服被如儒生。予以鄉里故,獲拜公於床下,因與予言初出鄉時得見宋季之遺老,觀其典型,莫若趙公子昂、鄧公善之、楊君仲弘、杜君伯原,皆其相與。則公之成德,蓋有所自。末歲,見世變之愈下也,嘆曰:「吾於斯世不忍見矣,所求速化耳。」公沒二年而四海變作。故杜君伯原志公之葬,有「才不盡用」之嘆,其為世所推惜如此。所為詩文,有《王員外集》:二卷,虞公集為之序,藏其家。子仲揚以公蔭任泰州如皋縣主簿,卒於官次。仲廬今為南台掾,皆與子善。
論曰:韓愈氏以為古今人不相及,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以予觀公之風節凜然,使登於廊廟,豈讓古人哉?而用事之臣方汲汲以南人為等第,故公才不盡用於世道,不大行於時也。及中原多故,亟擢南士使居憲職,以風厲天下,而罷愞不勝,為天下笑。然北方大夫士論南人之賢,必以公為巨擘,士猶賴之以蓋其丑雲。
○柯九思
柯九思,字敬仲,台州仙居人也。父謙,由文學掾為江浙提舉,九思以父蔭補華亭尉,不就。遇文宗皇帝於潛邸,及即位,擢為典瑞院都事。置奎章閣,特授學士院鑒書博士,凡內府所藏法書名畫,咸命鑒定,賜牙章,得通籍禁署。念其父謙善教,錫碑名「訓忠」,敕侍讀學士虞集為文以旌之,寵顧日隆,由是言者見忌。公乘間跪白上曰:「臣以文藝末技遭逢聖明,而蹤跡孤危,殞越無地,願乞補外以自效,庶幾仰報日月照臨之萬一。惟陛下哀憐幸甚!」上曰:「朕在,汝復何憂?」翌日,御史章入不報故事,諫臣言不行,則納印請去。上重違諫臣意,而慮危公,召公諭之曰:「朕本意留卿,而欲伸言者路。已敕中書除外,卿其少避。俟朕至上京宣汝矣。」公拜且泣,辭出,而中書竟格詔不行。未幾大行上賓,公因流寓中吳,予獲從公游,語及先朝,則誦其所為詩,嗚咽流涕。夫人情群居相聚則歡,相離則思,況以布衣獲人主之知,抱烏號而無從者乎?此亦人情之所至悲也。至正癸未冬十月壬寅夜,夢有炳義公招之者,且請予筮其吉凶,發蓍得履之乾,其謠曰:履虎尾不咥入,凶。謂公曰「虎」者,公之生肖也,「履虎尾」者,寅之末運也,夫子無用於時,不能咥人,而為命所困,殆將有憂乎?如應之,則申亥之辰也。公曰:「申寅之沖也,吾畏之;亥寅之合也,無所忌。」乙巳,公與臨川饒旭及予出遊於上方,移舟陸庵,暨臨海陳基、吳人錢逵皆會丙午過靈岩,遂次天平,拜文正祠,宿留六日始歸,蓋欲厭其夢也。辛亥丙夜,暴得風疾,越六日丁巳卒,年五十四。公善寫竹石,始得筆法於文同,嘗自謂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撤筆法,木石用金釵股。古漏痕之遺意,雖其妙至不言,然其生意飛動,有龍翔鳳翥之狀,故四方大夫士爭寶愛之。又善鑒識金石、鼎彝之器,時吳人陸友號為博物,亦嘆以為不及,有《任齋詩集》四卷,虞集、陳旅為之序。公沒後,皆散失不傳,獨有詩二卷藏於家。
論曰:唐鄭虔以才藝遇玄宗,號稱「三絕」,特置廣文館,命虔為博士。而晚節流落,君子惜之。公亦以布衣侍天子左右,特授鑒書博士,其榮寵視虔等矣,而竟流滯以死,才之不可恃也如此。予嘗讀其《城南詩》,有「尺五城南,墾田能減漕海船」之句,當時蓋嘗言之,而不以為信。後二十餘年,天子用大臣議,募江南農師,開燕薊田數百萬頃,比中原多,故海漕不繼,而公之言卒驗。雖在上前或有封奏,公不宣洩,不能與聞。由此觀之,則公之所陳,蓋必有可裨益者矣。惜乎吾不得而知也。
○陳謙
陳謙字子平,平江人也。性至孝,自幼如成人,善候父母顏色,問起居,躬飲食寒暖之節。及長,讀書不少懈,未嘗一日遠去其親之側。溫溫雅飭,言若不出諸口,而內行甚備。其師林公寬、龔公璛勉應鄉貢。既入院,門卒有儒士衣索挾書者,乃嘆曰:「是豈士所以致身之意邪?」遂趨出,不復就試。隱居教授,資弟子束修以為養。而甘旨之奉,必極為營致,每饌饋,進跪膝下以勸加膳,親盡一食,則心為之喜,日以為常。及父母卒,居處葬祭悉遵禮制,哀毀逾瘠,猶疏食飲水以終其喪。初,父病重思鱖,因市以進,而父沒,遂終身不忍食鱖。少多病,其親憂之,後每讀書至《論語》「父母惟其疾之憂」,則必廢書而泣。奉其兄訓尤極友愛,訓字師敬,嘗為鹽運司史,以廉能稱。及滿考歸,則甚窶,君養之如嚴父。未幾,師敬復宦遊於外,而君獨留。常熟東始里人范某,築室其里,延君與居,教其子。家東始者十年,弟子信從益眾。及范君沒,而所教之子亦卒,因還吳城。京口有士友孫子翼者,厚於君,而家甚貧,有女及笄,不能嫁,君嘗許以資助。及聞子翼病且篤,瞿然曰:「吾與子翼約,其可食言乎?」即持資詣京口,訪子翼,為畢嫁事。於書無所不讀,而尤邃於太玄皇極之學,文章非古道不苟作,其有所述,必推於理,渾渾不窮。其樂府歌詩,尤能追古作者,而其一篇出,人多傳誦之。蜀郡虞公集、金華黃公溍、晉寧張公翥,咸所推重,嘗欲論薦,君不屑也。晚歲注意於《易》,以為四聖之經,各有攸主,而同於象。於是分卦辭象、彖,會粹諸傳以附其說,題曰《周易解詁》,別為《河圖說》一卷,《佔法》一卷,世莫得聞。至正丙申,師敬為江浙行中書省照磨,謁告還吳。適外兵薄城甚急,俄聞城陷,即呼其妻並與君訣曰:「吾雖位卑,嘗為主臣,義不可辱,吾不可出。弟處士耳,宜往避。」語訖,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兵入,脅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眾以君儒冠,掖之於門,復求入,見其兄已殪,伏屍號慟,因並見害,悉投於河。其嫂與老僕王皆自經死。君妻已先卒,唯一子十餘歲,逃他捨得脫。明日事定,其門弟子範文綗亟告於主帥。而廣陵成元章素善君,亦與言之。募人求其屍,得於筱橋下,兄弟猶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為異。官為給粟助之斂,訪其子詔以棺屬陳氏。文綗與詔奉二柩葬之。而求其所著書,皆散失,獨得其《周易解詁》二卷,古體詩二十四篇而已。君嘗與予講《易》,故知君為深,時予居東城,瀕危者數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禍,其命矣夫。
論曰:太史公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積仁潔行而餓死,盜跖暴戾恣睢而壽終。天道之是耶,非耶?」予以為太史焉知天道,夫夷、齊讓國而不居,恥粟而不食,求仁得仁,失於人者薄,得於天者厚矣。盜跖橫行於一時,得於人者雖若厚,失於天者厚矣,安有一息之存哉!太史焉知天道,世多疑君德尊行修,而致無妄之禍,則以天道之不可信,而不知其兄死於忠,弟死於義,妻徇其夫,奴徇其主,忠義之節,萃於一門。使今徼幸富貴,而以君為疑。視君之死雖若少後,然世有知君如夷齊,則其全於天者何如也。或又謂其不能趨吉避凶,非知《易》者,是大不然。夫易者,變也;通塞者,時也;中正者,道也。里之囚,陳蔡之厄,不死者,天耳。聖人豈不知易而致身凶危之所哉!《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君其知之矣。雖魯西狩獲麟,《春秋》以為終事。蓋麟者,聖王之瑞,而為魯所獲,魯不知其瑞而獲之,豈麟之瑞哉?聖人蓋傷吾道之窮,而哀麟之不幸也。嗚呼!有能知予之言,則其知君也無惑焉。
○葛乾孫
葛乾孫,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負奇氣,儀狀偉特,膂力絕倫。未冠,好為擊刺之術,戰陣之教,百家眾技,靡不精究。及長,遂更折節讀書,應進士舉所業,出語驚人。主司方按圖索駿,不能識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亞選。君曰:「此不足為也。吾寧齷齪從諛,離析經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復應試。猶時時指授弟子,皆有可觀。金華黃公溍尤奇其文,勸之仕,不應。世傳葯書方論,而君之工巧,獨自天得,治疾多奇驗。自丞相以下諸貴人得奇疾,他醫所不能治者,咸以謁君,無不隨愈。有士人患傷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見,則發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良久出之,裹以重繭,得汗解,其治他疾多類此。當是時可久之名,重於南北,吳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為問,四方士大夫過吳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請焉。其為人倜儻而溫雅,慈愛而好施,故人無賢不肖皆愛敬之。至正壬辰,徽寇轉掠江浙,吳人震恐。浙西廉訪僉事李公仲善請與君圖,君勸城之,因守以討賊,仍請身任其事。李公壯其言,然其計,卒城之,而民賴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與予游開元佛舍,私與子言:「吾聞中原豪傑方興,而吾不及預命也夫。」公雲:「六氣淫厲,吾犯司地,殆將死矣。如期必於秋。」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視之,則猶談笑無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其詩未及詮次,藏於家。其行於世者,有《醫學啟蒙》,又《經絡十二論》。君既沒,而朝廷聘君之命適至,已無及矣。
論曰:君少尚氣節,故勇力之士,爭言君之長於武;長而服儒,故逢掖之士,爭言君之長於文;濟人以醫,故方論之士,爭言君之長於醫。斯各取其所偏長,而未睹其學之所至也。予幸識君於血氣既定,資質既變之時,方將舉聖人之道而修之,則凡前所稱譽,皆君所厭棄而羞道者,予於是又病世人之知君者淺也。烏乎!使君早用於時,功業豈少哉!然則君之沒,其必有所系也夫。
○潘純
潘純,字子素,廬州人也。少有俊才。游京師,一時文學之士、貴卿之家爭延致之。每宴集,輒雲「潘君不在,令人無歡。」聞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談笑大噱,一座為傾。嘗著《袞卦》以諷切當世,其初之辭曰「出門即袞,永無咎也」。其上曰:「以袞受爵,亦不足貴也。」或以達於文宗皇帝,欲系治之。亡徙江湖間,遇有以君事為滑稽士解者,事乃得釋。因客江南,值京師所與游者平章事吳公可堂、治書侍御史廉公亮、秘書卿達公兼善、廉訪使干公克庄、御史中丞吳公元震、廉訪副使杜公德常、廉訪僉事魯公志道等皆持節在外,遂往來諸公間,名聲藉甚。而江南大姓慕君氣勢,望風承謁。於是挈妻子居東吳,日與諸貴人觴詠為樂,所賦詩音節精麗,李義山、溫庭筠輩不能過也。至正壬辰間,兵起淮東西。淮南行省郎公曹公德照雅君言於上官,具書幣辟參軍謀事,君度不可為,謝遣使者,移家避地於越。時太尉高公為御史大夫,開行台於會稽,以君為上客,與參謀議。而大夫之子安為樞密院官判,掌兵柄。恃己為父客,以安事語大夫,公因召訓戒。安忿懼,遂中君於法械,系以吏,送還吳郡。行次蕭山道中,拉殺之,以暴疾聞。其子谷間走,竊得其屍,藏之會稽岳王墳。僧可觀請於谷,葬君西湖岳王墓側,大夫公不知也。
論曰:禍其可避乎?以郭璞之智而不能免,禍不可避也。果不可避乎?孔子微服而過,有避之道矣。必也盡其避之道,然後聽於天,斯可以言命也。君嘗約予避地,予留以全,君往以斃,其故何耶?君知避其身不知避其言,豈獨兵之能殺身也哉?日見太山不睹眉睫,禍所由來矣。昔馬援恃故舊以致主疑,梁松挾忿怨而害父客,《易》曰「言行,君子之樞機也」,可不慎乎!
○陸友
陸友,字友仁,姑蘇人也。姑蘇為東南都會,富庶甲於天下,其列肆大賈皆靡衣甘食,其子弟自幼讀書,稍能執筆識姓名,即教為商賈事,以故文學日少。友仁生市廛鬧之所,父以市布為業,獨能異其所好,苦攻於學,鄰里多竊笑之,雖其父亦不樂其子之習傳也。及長,益親賢士大夫,往來其家。鄰里雖有大姓,賢士大夫不入也。於是復皆自愧,欲教其子以陸君為法。君善為歌詩,長於唐人五言律,工漢八分、隸、楷。又博極群物,時海內治平,富家巨室皆以古器物相尚,凡三代以下鍾鼎銘刻,漢唐以來法書名畫,皆從陸氏鑒定真贗,一經品題,價遂十倍。嘗觀光上國,奎章閣鑒書博士柯公九思一見服其識,而侍書學士虞公集亦善其書,遂相與言於文宗皇帝。未及任用而二公去職,君內顧無知己,乃與柯公南歸吳,辟小室,僅可容膝,中庭植翠竹數竿,旁樹湖石,峰巒秀異。室中左右圖書,集古今雜錄,前列烏幾,上置天祿辟邪紫鳳池、金銅鎮紙,皆可愛玩。客至,出漢傳,鼎爇古龍涎,汲虎邱劍池水,煮建溪小鳳團,清坐竟日,自號「硯壯生」。著《硯史》、《墨史》。得衛青古玉印,並著《印史》,翰林諸賢皆賦詠之。所為詩文,有《杞菊軒稿》,年四十八以疾卒。
論曰:大、小二篆,變為八分,漢世多用之,而秦隸人之書未行也。晉王右軍善隸書,而八分之法隱,學者罕習焉。唐所傳者韓擇木、蔡有鄰,李潮而已。今觀其書,去漢遠甚。近世洛陽楊友直,蜀郡虞伯生,大梁趙子期、吳彥暉,京兆杜伯原,皆著名當代而所尚不同,君獨追蹤石經,欲與蔡中郎、鍾太傅相上下,可謂神於藝矣。杜公嘗與予書杜子美詩一章,方正嚴重,如通經巨儒,進止有法。君亦為予書八分小篆歌,如昆刀切玉,不見形跡,而剛勁之風,溫潤之質,望之儼然。今二書亡矣,而兩君不復可見,故論著之,以慰懷思雲耳。
○王冕
王冕,字元章,紹興諸暨人也。父力農。冕為田家子,少即好學,長七尺余,儀觀甚偉,須髯若神,通《春秋》諸傳,嘗一試進士舉,不第,即焚所為文,益讀古兵法,有當世大略。著高檐帽,被綠蓑衣,履長齒木屐,擊木劍,行歌會稽市。或騎黃牛,持《漢書》以讀,人或以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愛重之,為拜其母。王後為江浙檢校,君往謁,衣敝,履不完足,指踐地。王公深念,遺草履一■〈革兩〉,諷使就吏祿,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歸會稽,依浮屠廡下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為養。人或遺之,不受也。時高郵申屠公■〈馬冏〉新任紹興理官,過武林,問交於王公。公曰:「越多傳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於俗。公欲與語,非就見不可。」垌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識申屠公,所問者他王先生耳。」謝不與見,吏請不已。君斥曰:「我處士,寧與官府事!毋擾乃公為也。」■〈馬冏〉既重王公言,且奇其為人,進謁禮益恭,以白於其大尹宋公子章,具書幣,制冠服,俱造其廬以請,君為之強起入爨舍,講授歲余。會他官禮待不如意,乃為書謝申屠公,東游吳,吳人雅為君名。君又善寫梅花竹石,士大夫皆爭走館下,縑素山積。君援筆立揮,千花萬蕊成於俄傾。每畫竟,則自題其上,皆假圖以見意。為歌詩,雄渾跌宕,以古豪傑自居久之。復游金陵,諸御史雖新貴,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薊,縱觀居庸、古北之塞,主秘書卿達公兼善家,翰林諸賢爭譽薦之。君題寫梅張座間,有雲:「花團冰玉,羌笛吹不下來」之句,見者皆縮首齰舌不敢與語。至正戍子南歸,過吳中,謂予言「黃河將北流,天下且大亂。吾亦南棲以遂志,子其勉之」。於是擇會稽山九里買山一頃許,築草堂,讀書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軒」,自放於鑒湖之曲,好事者多載酒從之。歲己亥,君方晝卧,適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驚,重其名,與君至天章寺,其大帥置君上坐,再拜請事。君曰:「今四海鼎沸,爾不能進安生民,乃肆虜掠,滅亡無日矣。汝能為義,誰敢不服;汝為不義,誰則非敵?越人秉義,不可以犯,吾寧教汝與吾父兄子弟相殺乎?汝能聽吾,即改過以從善;不能聽,即速殺我。我不與若更言也。」大帥復再拜,終願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數日以卒。眾為之具棺服,斂之。葬山陰蘭亭之側,署曰「王先生墓」雲。
論曰:孔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君生於衰世之下,而能旁薄萬古,傲睨一時,其言曰:「子房志於報韓,孔明志於興蜀,志雖正而心則狹。志於生民者,其惟伊周乎?」論議誠高矣。雖其所見不逮所言,卒能使暴戾之寇格心起敬,浩然之氣,至死不衰。其制行若不合於中行,斯亦一世之奇士也。
○王漸
王漸,字元翰,臨江人也。少落魄不羈,日與酒徒劍客引滿呼白,擊劍拓戟以為樂,而家產益壞。其父兄患之,君於是聚書數千卷,謝常所往來者,閉戶誦讀,目數行下,一過終身不忘,雖ㄗ官稗史,皆可成誦。比三年,作為文章歌詩以示里中,諸先生始大驚,皆不信為君作也。君曰:「儒者之學,如斯而已乎?吾將縱觀四方以適吾志。」遂北走燕薊,南遊金陵,登鳳凰台,慷慨長嘯,人無知者。金陵富豪王氏聞君善飲,白下有道士,亦素能引無算爵,為設席,邀道士與共酌以觀其量。君升席,命贊者實酒置瓮中,起揖道士,捧瓮,若鯨吸川,一飲而盡。復命實酒酬道士,道士飲既,君再實酒如前,命道士先飲,道士強飲至半,跪謝不勝。君笑曰:「是何足與飲?」乃更酌大杯,盡一石,談笑終席不至醉,王乃嘆服。每麻履布袍,簡絕禮法,至賢士大夫家,輒造堂上中席坐,不讓,或不交一談而去。大夫士知其才,皆畏敬之。留吳中,嘗與客過闤闠,見官示律令數十事,約萬余言,君與客俱覽一過。歸至所館,呼酒共酌,問客以所覽事,客不記一二。君即援筆引紙,書之闤闠如己出。比對讀之,不誤一字,其強記如此。常以世人齷齪,無足以當其意者,而其志欲將大有為,故其傲誕,下視一世如無人,鬱郁之氣久不得伸,遂疽發背,卒。無妻與子,其友人為殯僧舍中。後數年,前御史劉公廷干為海道萬戶,訪其柩,為葬之。
論曰:士讀聖人之書,將以變化氣質,求合乎中庸之道也。君記誦誠富矣,吾知其所讀者何書,豈昔人所謂「書儲」者耶?夫通塞有時,用舍有道,雖以孔孟之賢聖,不能必行志於天下。而君之所抱負,乃若有幸變之心,則其歿也,蓋亦有天道焉。予既惜其才,而又憫其不善用之,而竟落落以死也。烏乎!學者觀於君,則亦可以得師矣。
○楊椿
楊椿,字子壽,平江人也,以尚書教授里中。嘗戰藝於有司,屢進屢屈於人,而志不少衄,益講磨淬厲,期於必克,而文日有名,弟子日益進。其設教必月試季考,皆有程式。至正丙申,郡守將治兵,命有司藉民以守陴,君告子曰:「椿雖賤貢士也,即今有司不別擇列予於編氓以守陴,豈國家所以重士意哉?子盍與我言之?」予即以告其參軍謀事鄔密公筠,署君,李司馬賓客佐其軍。時司馬本以豫王傅留吳,而所募皆少年良家子。君入募之明日,外兵即附城,君戎衣,率其卒,晝夜獨守一隅。比明,大官綰郡紱者皆已遁去,兵奪門入,君猶持弓矢督民伍接戰,遂死城下。其一子年十六,亦死。其妻王氏聞之,被發徒跣,蹂於亂軍中,不得見,循河而慟。忽一屍自水躍出,浮於河之面,乃君也,因載以歸。撫其柩,晝夜慟哭,絕而復甦。三日,君附其妻坐,呼其二女曰:「吾為短兵所中,仆於地,斂身匍匐入林中求水飲,而民家畏吾呻吟聲,掖吾入水以死。汝一弟亦已斃,我不忍令汝母孤苦於世也,後三日,吾索汝母去,中堂有坐榻,可與汝母斂。」言訖遂仆。既覺,不記憶其何言也。如期果卒。他日子往過其門,吊之。二女出拜於予,泣訴如上雲。
論曰:士幼而學之,壯而欲行焉。君之勤於藝也,蓋欲用其萬一以自見,故齟齬其身而不悔。及國家多難,君未嘗食其一日之祿,而捐軀以赴之,使君立於其位,必不肯奉身鼠竄以求活也。然君可以無死,而不知變,豈亦死生之有命者歟?怪神之事,孔子不語,而君躍屍附婦,蓋亦杞梁之妻之比夫婦一體判合,其精神有感通之理而致然也。君則已矣,而子死於孝,妻死於義,遂使楊氏一門,鬼絕其祀,哀哉!
○王德元
東門王德元,字仲德,東平人也,其先女真人,姓抹燃。德元少慕全真之教,遍游名山,始參鐵牛定禪師。問師如何是道,師曰:「東山水上行。」德元不契,師以拄杖撞其口,流血淋漓,退坐松下,凝心竟究,忽聞人呼賣糖聲,豁然有省,進以所得禮叩於師,隨機響答,師大器異,遂為印可,即出宋穆陵所賜金襕法衣付德元,傳信如達摩衣缽故事。德元受信訖,復游諸方,大闡其說。然不挽發,不異俗服,冠古冠,自號「東門子」。所至人多向仰之,呼為「東門」而不氏。其足跡所歷,東極高麗,西逾川陝,南盡災荒,北極沙漠。其受法者,上自王公後妃,下至卿相士庶,皆其弟子。其教人,必問其姓與名,其人曰某姓甲名乙,則斥曰:「我聞爾姓乙名甲。而誑我何歟?」其人疑愕,則誨之曰:「汝未生之前,豈有姓耶?且生於其家,則姓某姓,強名耳。汝執其強名者以為真姓,非汝姓也。」復問曰:「汝年幾何?」曰:「某若干歲矣。」曰:「若干歲何處安身立命乎?所謂若干歲者,世以此約言之耳。其所以為汝者,自無始劫以來,不可以歲數也。」故其自贊曰「懵懂痴憨,白發老贅。一念萬年,在世出世。不識不知,天地之外。」其所以為道而示人者如此。至元六年,特進神仙演道。太宗師完顏真人重其道,擬號「清玄」,誠微妙大師、教門高士。充嶧陽碧雲宮山主,贈金襕紫服。德元為一,至其處,即去衣,其與人游處,不為崖絕之行,雖其弟子之家,亦親與執爨,所食不擇潔修,所居不求安逸。意有所適,輒飄然長往。年九十餘歲,日行百餘里,步履如飛。或雲為李壇帳下卒,或雲嘗受學於容城劉因,通知《易》說,皆不果知其如何也。至正二十年四月,卒於京師,年一百歲。其子弟中,吳曹澹然與予游,因知東門之道,故傳之。
論曰:聖人之道不傳,一變而老,再變而佛,三變而全真。其教本於老,而其說猶禪學也。初世祖皇帝征方外士,丘處機至京師,為立其教,賜金印章,曰「神仙符命」,此全真之所由始。而德元立於其庭,乃服儒衣冠闡其禪說,其教之所被,可謂寵矣。以德元之自信如此,其篤天下之人信之如此,宜乎。向使移其心志以從事於聖人之學道,其有不行者乎?雖然,為彼則易從,為此則難入,此其所以為東門道也。
H. 浙江台州出過哪些名人
浙江台州出過的名人有:道濟(濟公)、方孝儒、葉文玲、王居安、葉如棠等。
1、道濟(濟公)
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他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凈慈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
I. 急求38回的紅樓夢故事梗概
第三十八回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永
這回題目不難懂。螃蟹宴上的情景寫得生動有趣,各個人物的言語、行動、聲音、笑貌,都依各人的身份、性格和特定處境而異。妙文多多。所寫菊花詩和螃蟹詠也各有特色。
賈母帶王夫人、鳳姐及薛姨媽等進園。王夫人說賈母愛在那一處就在那一處。賈母誇寶釵細致,凡事想的妥當。
眾人作菊花詩。李紈評瀟湘妃子為魁,寶玉喜的拍手叫「極是,極公道」寶玉帶頭作詠螃蟹詩,寶釵小題寓大意。「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J. 我欲封天裡面的女主角怎麼樣
他的書我都看了好幾遍了,個人談談對於耳根塑造的女主的看法 《仙逆》《求魔》《我欲封天》耳根的小說女主一般是主角一生摯愛一個再配上一兩個女配角,仙然後女主為了男主死了,然後男主為了女主爆發復活她,除了我欲封天的孟浩和許清,其他愛的太過牽強。
好了說到現在也差不多了,耳根四部曲,神魔鬼仙妖,神王林,魔蘇銘,鬼幫忙,妖孟浩期待最後一本一念永恆仙白小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