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血滴子的武俠小說
『壹』 有部小說其中有位叫「三腿飛狐蘭普蘭光斗」的「血滴子"頭目。忘記此書叫啥名來著
張少左評書,呂四娘刺雍正
『貳』 武俠小說中的血滴子 什麼東西
血滴子 清末民初,中國民眾好談宮闈秘聞,即便識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讀懂的通俗小說,自然成了"講新話"的最佳載體。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嚴政治的強權統治者,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世人眼裡,這位皇帝奪位前老謀深算,即位後冷酷無情。他屢行大獄文網森嚴,廣布耳目,令人談虎色變……。凡此種種都為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詭秘的色彩。"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處,不可確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類似的藝術構思起到了引導社會輿論,借古諷今的作用。然而,歷史總是有其客觀性的,雍正到底是一個好皇帝,抑或是一個壞皇帝;他的強權政治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還是阻礙歷史前進的?必須從史實中去加以考察、認定。"血滴子"的形象特徵是詭秘、殘暴、人治加鐵腕,藝術原形是雍正朝的特務組織和密折制度。那麼,"血滴子"與特務政治的真相是什麼?筆者不揣簡陋擬加以正之: 據史書記載,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死亡非常突然,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岳鍾祺(岳飛的後裔)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曾靜等人鎯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一家也未能倖免。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倖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於是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甘授呂四娘飛檐走壁及刀劍武藝。 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民間又盛傳雍正大葬時只得以金鑄頭代之,葬於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宮。 (1)關於"血滴子"和粘桿處 小說是有事實的"影子"。在文人筆下雍正被刻畫成精諳武藝、神通廣大的陰謀家,他的手下豢養了一批技藝絕倫的俠客力士,操持著一種名曰"血滴子"的殺人利器,能取敵人的首級於千里之外。同時,"血滴子"也是秘密殺手的代稱。據傳,雍正的八弟"阿其那"(允祀)、九弟"塞思黑"(允禟)都是為"血滴子"所殺。顯然,此類荒誕不經的描寫不能作為信史。然而,雍正確實是以處於弱勢的政治力量在奪儲斗爭中取勝的。他能登上寶座,除了本人工於心計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還得力於他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情報組織。這個組織便是"粘桿處"。 顧名思義,"粘桿處"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服務組織。雍正還是皇子時,位於北京城東北新橋附近的府邸內院長有一些高大的樹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葉中有鳴蟬聒噪,喜靜畏暑的胤禛便命門客家丁操桿捕蟬。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從"多羅貝勒"被晉升為"和碩雍親王",其時康熙眾多皇子間的角逐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鏟除異己。 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也為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桿處"機關。"粘桿處"的頭子名"粘桿侍衛",是由有功勛的大特務擔任的。他們大多是雍正藩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桿處的一般成員名"粘桿拜唐阿"統稱"粘桿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雍正左右,炙手可熱。 可見"粘桿處"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則是一個特務組織。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大約指的就是粘桿處的這些人。不難推想,雍正是把政敵比作魚、蟬、蜻蜒一樣的小動物來撒網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桿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為宮。還有一種傳說:在雍和宮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了,很可能雍正的兒子乾隆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遺跡,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已加以徹底翻修,將之平毀無痕。 "粘桿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桿侍衛"和四名"粘桿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繼續利用"粘桿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粘桿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弛 上面兩位說的是傳說中的一種。而真正在江湖上出現過的血滴子,是類似拳指套的東西,開刃,用於拳術格鬥,也被女子帶在身上防身,因其兩片合起來的時候組成一個血滴狀物品,故被稱為血滴子 其一:這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東西,或者說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完全沒有記錄可循,所以也沒有人知道,也所以值得研究。 這血滴子是雍正皇帝的特務系統所使用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殺人的方式,是專門把人頭從人的脖子上取下來。 可以使人頭和脖子分開的武器很多,大刀砍、利斧揮,都可以達到目的。而這個血滴子卻不是尋常的武器,從可以看到的記載中,它在使用的時候,是「放出去」的。然而它又不是可以「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的飛劍。 它使用時,和目標的距離不會太遠,把血滴子放出去(或者是拋出去),它會把目標的頭罩住,然後割下目標的頭,再收回來。割下的人頭,就在血滴子裡面被帶了回來,所以被害的目標,就成了無頭屍體,十分恐怖。 這血滴子的使用過程如此,可是它的具體形狀如何,又如何一下子就可以把腦袋割下來,現在已經沒人知道。 由於這些故事都很動人,所以曾不止一次被拍成電影。電影和說故事、寫小說不同,是要有具體形象給人看的,於是電影工作者就各憑想像去創造。於是我們可以在銀幕上看到有的血滴子像一頂草帽,有的血滴子像一個鳥籠,有的在放出去的時候會「嗚嗚」怪叫,有的會旋轉,有的有許多牙齒一樣的利刃,有的有像照相機快門一樣的裝置——「喀喳」一聲,人頭分離。其二: 雍正秘制血滴子其實是毒葯。 年前俠小說及電影盛行,所演者有滿清乾隆、雍正間事。尤其是雍正為王子時代,准備奪取王位,羅致俠士劍客供他驅使,又煉就種種毒葯暗器。這種異說傳聞,演繹起來自然容易引人入勝。雍正用來誅鋤異己的暗器之中,相傳有一種名叫血滴子者,小說家說起來最為神異,其物是一革囊,將活人放到裡面,不一會就化成一灘血水。這雖未免過甚其辭,但雍正以身為專制帝王的權勢,既然立意實行特務式血腥統治,製造幾種新式的殺人武器,自然是極有何能的。據可靠的說載,「血滴子」確有其物,裡面所貯者為一種極毒的毒葯,這種毒葯系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種毒樹的汁液煉成,一滴就令人通身潰爛而死,故稱「血滴子」。 煉制這種毒葯主要原料的樹汁,是一種名為「撒樹」的樹汁,這種樹是出產在廣西邊境深山中的。苗人所用的毒箭,箭簇上所敷的「見血封喉」的毒葯,就是用撒樹汁熬成的。苗山並沒有撒樹,他們要用重金向土人購入。雍正曾有密諭給廣西巡撫,要他暗中尋訪這種毒葯,並研究熬煉和解毒的秘方,可知說雍正用這來煉制血滴子,是有相當根據的。 按雍正就位後,曾下密旨給廣西巡撫李紱,要他在廣西尋找一種毒樹汁。從他的諭旨裏,可以看出雍正本人對這種毒葯的性能及用途,已有相當認識。他的密旨這么說:「近聞貴州諸苗之中,獞苗之弩最毒。葯有二種,一種草葯,一種蛇葯。草葯雖毒,熬成兩月之後,即出氣不靈。蛇葯熬成,數年可用。但單用蛇汁,其葯只能潰爛,仍有治蛇之葯可醫。更有一種蠻葯,其名曰「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處周流,始不可治。聞此「撒」葯,系毒樹之汁,滴在石上凝結而成。其色微紅,產於廣西泗城土府。其樹頗少,得之亦難。彼處獵人暗暗賣入苗地,其價如金,苗人視為至寶。 「爾等可著人密行訪問此樹,必令認明形狀,盡行砍挖,無留遺跡。既有此葯,亦應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處訪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寫明乘驛奏聞。」 雍正這道密旨是在雍正三年下的。他對於廣西的苗人所用毒葯,知道得這麼清楚,可知他平日必有注意這類東西。野史說四王子的血滴子如何厲害,殺人不留痕跡,正可證明他對於毒葯早已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叄』 武俠小說中的血滴子 什麼東西
血滴子是中國傳說中始於清朝雍正時期的一種兵器。傳說雍正帝組織了一支以血滴子為武器的特務暗殺隊,隊員也因而被人稱為血滴子。雖尚未能證明其真實性,但卻散見於各類稗官野史與民間傳奇中,近世也作為電影與戲劇的題材而登上螢光幕,成為家喻戶曉的一種神秘武器。 形貌 血滴子的確切形貌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鍾形的罩子,頂端系有索鏈,罩子的開口外緣環布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一手抓住索鏈,一手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一樣不斷旋轉,配合環狀鋼刀便猶如會飛的圓鋸一般,而血滴子的操作者則利用索鏈控制方向與收回。在有些影視作品中,血滴子飛行時會配以如扯鈴一般的嗡嗡聲。除此之外,當血滴子罩住敵人的頭部時,操作者還可藉著索鏈控制開口內緣的環狀鋼刀向內收合,立刻便能取下敵人首級。 "血滴子"與雍正特務政治的真相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5-08/02/content_4778904.htm 血滴子_網路 http://ke..com/view/707.htm
『肆』 百米之內取人首級,血滴子究竟有多恐怖
對於血滴子,看過武俠小說的人可能會有所了解。但各路說法不一。
還有一種說法:毒葯說。說血滴子其實是雍正皇帝煉制的一種毒葯,在武俠小說中曾有描述說, 血滴子是雍正在皇子期間,為了搶奪皇位,排除異己所練就的毒葯。將活人放到當中,不一會兒,就會化成一攤血水,十分怪異。各種說法不一,不管他是暗器還是毒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個特別恐怖的東西,不然也不會讓人聞之色變。
以上就是血滴子的真實面目,其中說法不一。
以上僅表個人觀點。
『伍』 血滴子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血滴子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回:雍正遇刺血滴子及時救駕公主失手止維社宣告成立
雍正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勤奮的皇帝,取得王位費盡了心機,保住王位也費盡了心機,不但眼耳並用,筆不離手,劍也時刻放在身邊。這天夜裡,他正在看尚書塔永寧參奏山西巡撫蔣洲貪贓枉法的彈劾書,總感覺證據不足,不知如何下批語。
突然御案上的燭光一閃,他趕緊放下朱筆,抬起頭來,這一驚非同小可!只見一個身穿銀灰色夜行服,臉上蒙著黑布的人闖進了殿內,向自己飛奔而來。
這時已是深夜,血滴子隊長雲中燕,俠客童林都不在宮中,在身邊侍侯的幾個供奉、宮女,全都手無縛雞之力。正在殿外巡邏的宮廷侍衛,竟然沒有發現刺客,只有靠他自己抵擋了。
簌地一閃,一道白光已經來到了面前。雍正一閃身,躲過了刺客的劍鋒,接著亮出了身邊的寶劍。只見刺客動作矯健,身輕如燕,招式兇猛,招招直取胤禛的咽喉。胤禛是受過劍客的傳授,闖盪過江湖的帝王,所以他能沉著迎戰,他一縱身跳到大殿中央,把自己所學的……
『陸』 還珠樓主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蜀山》嗎他的《血滴子大俠甘風池》什麼時候創作的
是的。。他以《蜀山劍俠傳》為名,在報紙上寫武俠小說。《血滴子大俠甘風池》是後期創作的。
『柒』 歷史上有血滴子嗎
正史中卻並沒有關於血滴子的記載
1、血滴子是暗器?
根據武俠小說《童林傳》,血滴子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清朝康熙晚年,武林中的南海派有三位身手相當了得的南海三公:知不言、懂不說、明不講。血滴子是這三人的獨門暗器。小說稱血滴子以革為囊,內藏快刀數把,控以機關,用時趁人不備,囊罩其頭,撥動機關,首級立取。康熙帝死後,雍正帝繼位,南海三公被其收買,血滴子便成為雍正帝殺害武林人士的血腥暗器。《胤禛外傳》、《呂四娘演義》、《梵天廬叢錄》、《清史演義》、《滿清十三朝宮闈秘聞》等野史、小說也都提及了血滴子。
盡管小說家把血滴子描繪的繪聲繪色,但正史中卻並沒有關於血滴子的記載,武俠小說描寫的飛鏢、袖箭等暗器,都有實物流傳到今天,但人們從未發現血滴子實物。或許它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吧。
此外,也有人說所謂的血滴子其實就是一種毒葯。總之,血滴子作為暗器,顯然是有點說不清、道不明。
2、血滴子是特務機構?
血滴子是否是暗器既然說不清,於是有人便說它是雍正朝特務機構的代名詞。這個說法應該更靠譜些,只不過雍正不會為自己的特務機構起一個如此血腥的名字。雍正做皇帝時的特務機構叫「粘桿處」。
「粘桿處」,表面職責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機構,但實際上則是雍正專設的特務機關。這個機構的任務就是四處刺探情報,鏟除異己。
「粘桿處」的班底早就存在。康熙帝晚年,諸子爭嫡,斗爭日趨白熱化。雍正為了謀取帝位,遂招募了很多江湖武功高手和奇人異士,加以訓練,編為自己的家丁奴才隊伍,為自己登上帝位服務。雍正當上皇帝後,就把這些人編入「粘桿處」,比之前明的錦衣衛。
3、雍正的特務政治
雍正這傢伙雖然刪改了皇家檔案,使我們難以復原其登基上台的真實歷史,但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指出,雍正上台應該是矯詔篡位。正因為雍正帝位來路不正,所以他特別熱衷特務政治,這一點倒是與同樣帝位來路不正的武則天極為相似。雍正的特務政治有以下兩大鮮明特點:
第一,廣設耳目。
雍正帝搞特務政治,其耳目多如牛毛、無孔不入。清朝歷史學家趙翼在《檐曝雜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某年春節,大臣王雲錦在家裡與親朋好友打葉子牌,不知怎麼弄丟了一張。第二天上朝,雍正帝漫不經心地問王雲錦新春佳節做了些什麼。王乃從實回奏,雍正帝點頭稱是,說他細事不欺君,隨手從袖中把那張丟失的葉子牌掏了出來。王雲錦頓時驚駭得目瞪口呆。
《郎潛紀聞三筆》卷四記載了類似一個故事,雍正朝禮部主事周人驥赴四川任職,為官三年,名聲甚好。周人驥去四川前,上級給他推薦一個僕役,此人做事勤敏,主僕相處很好。周人驥三年任滿後,僕役數次請求先回京城。周人驥說:「我馬上就要回京復命了,不如我帶你一起走吧。」僕役說:「我也要回京復命。」周人驥一時不解,一個僕役復什麼命?僕役見他不解,便說:「我其實是皇上特地派來伺候您的。您的政聲甚好,我要先期回去稟報。」周人驥頓時嚇個半死,想不到身邊僕役竟是潛伏的密探,幸好自己沒作什麼壞事!周人驥回京後,即得到雍正的褒獎。
第二,鼓勵告密。
雍正這招其實是跟武則天學的,同時,他又搞出一套非常完備的密折制度。密折在康熙朝就已經存在,當時,皇帝派家臣出任江寧、蘇州織造等官,曹雪芹的祖上就是干這行的。這些人通過密折向皇帝告密。所謂密折,就是一種直接交給皇帝親自拆開看的公文,除了告密者和皇帝,任何第三者都無權拆看,有極強的保密性。
雍正上台後,對密折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完善,規定密折從繕折、裝匣、傳遞、批閱、發回本人,再繳進宮中,都有嚴格規定,不得有半點差錯。密折須本人親筆,加以封套、固封,裝入特製的折匣,並用宮廷鎖匠特製的銅鎖鎖住,民間鎖匠所配製的鑰匙是絕對打不開密折匣的。之後,密折必須要派專人進行傳遞。
康熙朝有資格通過密折來告密的,只有百餘人。而雍正朝一下子就擴大到1200多人,不僅各省督、撫、藩、臬、提、鎮等,甚至連知府、同知副將等一些市長級別幹部也可直接向皇帝寫密折告密。
後來,雍正乾脆明確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員,都可以直接向皇帝遞密折。於是密折大行其道,使得同僚都可能變成了「特務」,誰都有打小報告的可能,於是大小臣工在彼此監督的情況下,只得老老實實為皇帝服務。
4、特務是把雙刃劍
雍正大搞特務政治,自以為得計,不料有時候也弄巧成拙。雍正初年,年羹堯任川陝總督,主持西北軍務,雍正派遣了十個御前侍衛跟隨年羹堯學習軍事,實際上是為了監視年的一舉一動。年羹堯本是雍正的藩邸舊人,對雍正那一套特務政治自然心知肚明,遂對這些侍衛厚加籠絡,這幾個被收買的潛伏者便在給雍正的密折終只報喜不報憂,隱瞞了年羹堯的許多飛揚跋扈、濫用私人的事兒。後來羹堯獲罪,了解真相的雍正頓覺被自己派出的特務愚弄了,便在給侍衛的硃批中氣急敗壞地連斥「卑鄙」,令他們不必再回京。
雍正死去不到一個月,御史謝世濟等人便上書乾隆帝請求取消密折制,稱「小人多以此說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無由申訴;上下相忌,君臣相疑。」乾隆雖也是個專制獨裁的傢伙,但也認為乃父做的太過分,遂在沿襲密折制度的同時,做出了某些的近乎人情「改良」,當然這只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留下好的口碑而已。
『捌』 《血滴子》值不值得看呢
適逢新版《血滴子》上映,電信的ITV上出現了邵氏出品的《血滴子》,觀之,以茲比較。 家裡剛剛裝了寬頻那一年,曾經把有些邵氏作品一股腦兒的下載了一堆,"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的金子招牌在每一部邵氏電影片頭都有出現。個人覺得最喜歡的還是楚原改編的古龍系列作品和李翰祥的風月系列。前者頗得古龍小說的精髓,人文意境是現在的某些特技無法比擬的。後者更是將很俗的風月故事拍得惹人臆想連篇,那可是70年代,距今已有40年有餘。 本片《血滴子》是一個殺人的暗器,開篇介紹了它的牢不可破,威力無窮。不明白為什麼港人總是拿雍正說事,惡人做盡。為了掩人耳目,用血滴子暗殺違逆他的忠臣義士。血滴子戰士某主角良心發現,不願意再做這樣的殺手,便開始逃亡之路,雍正差人追殺之,途中遇得佳人,做天作之合,簡短的「我會種田,儂會養豬」之句道盡淵明式的隱循之路。結局一場惡斗之後,夕陽西下,一家三口幸福的背影漸漸消失於銀幕。
60——70年代是功夫片的天下,李小龍的橫空出世,古龍、金庸的作品改編、獨臂刀、大醉俠、少林寺。。。各種類型題材,層出不窮,儼然是一個武俠的年代,人人想當俠客,兼並著國仇家恨,引發一出出俠客的美談。
『玖』 評書 童林傳 的結尾講的是什麼
結果是其他人被雍正毒死後,同林率領老少英雄和雍正的血滴子在北京比武,同林的師傅 師爺 都來了,對方有張銘志趙明真二位武聖人。最後,被歐陽修化解了,當夜,同林等人逃出北京,去關外隱居。
《雍正劍俠圖》又名《童林傳》,是民國評書名家常傑淼創作的長篇短打俠義評書,主要講述了童林別開天地,最終創立無極門的故事。
於20世紀初在北京、天津等地表演,收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可謂轟動一時。書中有大量真實的武術、江湖綠林道描寫;作者常引經據典,夾敘夾評,又熟悉老北京民俗與風土人情,能夠「武書文說」,把劍俠圖說成學問書。
(9)關於血滴子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單田芳是一代評書大師,他播講過的評書作品類型和數量都比較多,其中還是以長槍袍帶書和俠義武俠書為主。而《隋唐演義》就是單田芳的家傳之作,小時候的他就對這個故事如數家珍。其實,單田芳最初並不喜歡說評書,甚至還有通過上學讀書改換門庭的打算。
可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單田芳還是因為家中巨變而踏上了評書生涯來挑起家中重擔。故而在單田芳的評書中的人物性格分明,單田芳在表演評書時,他不僅表情到位還有著愛憎分明的書生氣。
其實,《雍正劍俠圖》的原作者常傑淼在連載這部作品時,連載到「三月三亮鏢會」左右就病危去世了,所以去探討《童林傳》是不是忠於原著的意義不大。相反,單田芳的《童林傳》比較精彩,做到了「避輕就重」來突出精彩回目,不僅進度較快也讓人聽得讓人拍手叫絕。
但是,單田芳的《童林傳》也有很值得商榷的地方,那就是書中有一位大俠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評書中的化地無形隱逸俠的甘雨甘鳳池。甘鳳池曾幫著震八方紫面昆侖俠童林平山滅島並創門立戶,但是在單田芳的《童林傳》中,雍正登基後甘鳳池卻晚節不保。
甘鳳池加入了血滴子與童林作對,在與童林交手時被童林用秋風落葉掃斬去了他的雙腿,童林看在甘鳳池的兒子霹靂狂風甘虎(拜童林為師)的情面上,留了他一條命。故此,在單田芳的書中甘鳳池的結局有點慘。
『拾』 求一部武俠小說
《血滴神刀》
神刀李凌風是「血滴子」的後代,他父親李辰為脫離「血滴子」詐死,但仍被找到打死。李凌風誓報此仇,處於「血滴子」的追捕和黑道的打擊之中。他與結拜兄弟們一起先是想游俠江湖,與「血滴子」作對,後是想退出江湖,但直到最後,他們都還不知道,結義兄弟中竟有一個宮和是血滴子的特務。前程茫茫,仍然是危機四伏